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渭南工业园区发展现状的思考
编辑:梦回唐朝 识别码:16-1055522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30 11:33:58 来源:网络

第一篇:渭南工业园区发展现状的思考

渭南工业园区发展现状的思考

园区经济已经成为渭南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和强劲动力,成为支撑新型工业的主要载体。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工业园区,推动渭南市园区经济升级晋档,打造关中东部优势产业高地,我们近期对全市产业园区发展情况进行了一系列调研。

一、产业园区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新型工业化的加速推进,渭南市产业园区迅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市拥有渭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渭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卤阳湖现代产业综合开发试验区等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园区14个,涉及能源化工、冶金建材、食品医药、装备制造和农产品加工等36个行业门类。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5个,市级1个,县级7个;总建成面积173.38平方公里,基础设施达到六通一平的2个,五通一平的4个,四通一平的3个,三通一平的5个。截止202_年底,工商登记入园企业达到967户,注册资金139亿元,吸纳就业6.5万人,其中已投产的817户,正在筹建的150户;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下的企业506户,500万元-1000万元的企业265户,1000万元-5000万元的企业139户,5000万元-1亿元的企业34户,亿元以上的企业23户;能源化工类企业95户,冶金建材类155户,食品医药类40户,装备制造类76户,农业及农产品加工类112户,社会服务类61户,其他门类428户。其中:外商投资企业8户,投资总额20117万美元,注册资本11558万美元,外方认缴出资额9401.45万美元。高新技术企业9户,外向型企业4户,外埠投资企业44户。到202_年底,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592.03亿元,占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4.82%,实现收入331.65亿元。可以说,园区经济已经成为全市新型工业的主导力量。

二、产业园区发展的主要特点

1、发展速度较快。202_年以前,渭南市仅有渭南高新区一个产业园区,园区内除渭化集团外,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企业。202_年以后,虽然韩城龙门、澄城韦庄、华阴罗敷、富平庄里等重点小城镇,依托原有国有企业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群,但仍然规模小、层次低、发展慢、污染重,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产业园区。近年来,特别是202_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定》后,全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园区在短时间内呈现出飞速发展态势,园区户数猛增到14个,特别是渭南高新区、卤阳湖通用航空产业园区、渭南经济开发区、韩城龙门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和澄城产业园区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全市产业集群新格局的形成。同时,富平陶艺村、华县皮影等具备一定基础和雏形的准园区也在迅速发展之中。

2、规划建设起点较高。市委、市政府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发展理念,紧盯东南沿海产业转移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趋势新要求,对全市14个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进行了重新修定。卤阳湖通用航空产业园以打造国内顶级通用航空产业为目标,高起点规划,编制各类规划设计14项。经开区以打造秦东一流工业化市区为目标,聘请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着手编制经开区分区规划和局部专项建设性规划,将规划区划分

为机械电子、环保装备、科研文教等九大产业板块。渭南高新区,对照国家级高新区考核指标要求,委托专业公司编制了高新区发展战略规划,现已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韩城龙门工业园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工业区为目标,循环利用项目30多个,初步形成了以炼钢、焦化、洗煤为基础的8个循环经济链条。

3、承载能力渐次增强。全市以园区发展带动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共识更加牢固,各项行政服务效能不断提升,投资软环境进一步改善。渭南高新区、渭北经济开发区、卤阳湖航空工业园、韩城龙门煤焦电钢循环经济示范区、澄城煤电铝硅工业区、华县有色冶金与煤化工工业区等一批重点工业园区设施功能更加完备,具备承载产业集群的基本条件,已经成为区域经济最具发展活力的增长极。华能国际、华电国际、大唐电力、中联重科、龙门钢铁、金钼股份、渭河化工、青岛纺机、三鑫棉纺、北人印机、青岛啤酒、雨润食品、安德利果汁等一批国际国内著名企业的入驻,进一步增强了园区的产业配套能力和吸引力,已经成为渭南经济发展的坚强支柱。

4、地域发展各具特色。主要表现为北南重、中部轻、西部大、东部小。韩城龙门工业园、澄城工业园、富平庄里工业园、华县沿山工业园等园区聚集着全市90%以上的煤炭电力、冶金建材等重工业,分布着资源依赖性较强的龙钢集团、韩电、时风水泥、秦电、金堆集团等一批重工企业;大荔科技园区、大荔商贸产业园、蒲城工业园和韦庄工业区基本以纺织、花炮、农产品加工等轻工业为主。渭南高新区、经开区、卤阳湖等西部产业园区是目前全市规划标准最高、承载能力最强、企业数量最多、工业产值最大的园区群,东部的潼关工业园、华阴罗敷工业园规模相对较小。

5、特色支柱产业快速崛起。园区建设带动了大项目落户、大资金投入、大产业聚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了产业结构,促进了市域资源优势创新发挥,能源化工、冶金建材、农产加工、食品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等五大特色支柱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等一批新兴产业不断壮大。中联重科建成投产,可实现产值100余亿元,年税金7亿元,年利润9.3亿元;拓日太阳能将幅射和催生机械加工、化工等7个门类60余种配套产品,聚集形成就业容量近3万人,年产值近300亿元的产业集群;投资2.6亿元的黑猫炭黑项目,改变了韩城长期以来有焦无化的历史;投资37.5亿元,年产558万吨的龙门煤化工项目,为全国最大的焦化项目。截止202_年底,全市园区加工制造、能源化工、冶金建材等产业注册资本达到87.5亿元,户数42户,分别占入园资金的62.9%,户数的43.1%,居于主导地位。

三、产业园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渭南市产业园区虽然发展较快,但与周边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全市经济发展。

1、规模小,层次低。咸阳现有工业园区35个,入驻企业4600户,从业人员25万;三门峡市省级园区就有7个,面积37.34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029户,从业人员16.4万人。不论从园区数量、建设规模,还是入园企业户数和从业人员比较,渭南市都有不小的差距。

2、知名企业少。全市产业园区注册资本亿元以上的企业仅23户,高新技术企业仅9户,且规模很小。陕西中国驰名商标占全国1.8%,渭南市中国驰名商标仅有1件,仅占全省的3.7%;在全国770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陕西15件,渭南市仅1件,占全省6.6%;在陕西省781件著名商标中,渭南市有73件,仅占全省9.3%。

3、产业集中度不高。从渭南市14个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园区来看,入园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涉及36个行业门类,但大多数企业只是地理空间的聚集,而不是具有产业关联的共生体,也没有对外形成“园区”的特色品牌和竞争优势。渭南高新区共有企业444户,分属冶金、能源、化工、食品等28个行业门类;经开区入园企业78户,涉及15个行业门类;华阴工业园14户企业分布在冶金、农业、加工、机械制造四个行业门类;大荔商贸产业园入园企业22户,其中房地产等非商贸企业就占有相当比例。而且,园区内大企业与众多小企业之间缺乏配套关系,行业分散,甚至存在着类似食品加工与化工农药在生产环境上的冲突。

4、企业外向度较低。全市967户入园企业中只有54户外向型企业,仅占园区企业总数的5.6%,除苹果加工和钼业之外,绝大多数企业的产品以国内或省内市场为主。202_年,全市园区企业出口交货值仅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4.81%,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所占比重低近1个百分点。

5、瓶颈制约凸显。据调查,各园区和企业普遍反映,土地供应紧张、企业资金紧缺、体制机制落后,是当前制约园区发展的三大重要因素。

四、加快产业园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园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强化措施,加快产业园区建设。

1、多管齐下,优化配置好园区土地资源。要在国家严把土地闸门的情况下,用足用活土地政策,催化和放大土地集约效应。对少数“圈地”不作为企业,要采取政策法律措施,收回土地资源,重新进行优化配置;对一些投资饱和度不够的企业,在保证扩大生产的同时,从严供应用地;对新入园企业,要核算用地额度,严把土地政策关。大力挖掘土地复垦潜力,增加园区土地供应。

2、顺势发展,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按照“融入大西安、对接大关中”的发展趋势,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增强顺势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创新意识,围绕西安大都市经济积极发展配套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加入园企业数量,特别是外向型企业的数量,做大园区规模,提升产业层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质和量上推动渭南市产业园区上台阶上水平,形成关中东部强力带动的增长极。

3、建立特色专业园,提升集约发展水平。要统一规划工业园区的产业布局和发展重点,注重外来企业与本地特色经济的结合,着眼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着眼于建设特色专业园区,着眼于引进植根性强、规模大的项目,尽快提高园区经济整体素质和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彻底改变规模小、产业散、无特色,甚至产业重复的低水平发展现状。同时,要加快交通、电信、电力等基础设施和物流、研发、人才、法律、金融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改善园区经济发展环境,增强园区对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的吸引力和服务能力。

4、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坚持“政府引导、部门协作、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原则,加快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深入做好商标战略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分类指导、资源整合、舆论宣传、效能监督和考核奖励等工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注册商标保护,建立健全实施商标战略的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全面促进园区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改变技术水平差、名优产品少、竞争能力弱、产业层次低的发展现状,推动园区经济上水平上台阶。

5、弱化政策优惠意识,增强服务意识。不可否认,土地出让价格优惠、税收政策倾斜以及价格低廉的劳动力,对吸引外商投资起到很大作用,但同时也使地方财政遭受了不小损失。根据多年来的发展经验,我们认为,提升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是外商把根留住的重要因素。因此,今后要从政策优惠向增强服务转变,从提供资源向提供环境转变,从项目招商向配套招商转变,积极推行项目代理制、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理制、首违只纠不罚制、重大项目全程服务制,全面提升行政服务效能,真正实现以服务招商,以环境留商,促进园区健康发展。

第二篇:南京工业园区发展思路及现状

南京工业园区发展现状

南京根据“以江为轴、两岸联动、三个圈层”的生产力布局总体框架,将沿江划分为六大功能区:(1)重化工业区:包括西厂门、卸甲甸、山潘、葛塘、长芦、瓜埠、玉带等区域,主要以南京化学工业园、南京钢铁集团等大园区、大企业为依托,利用沿江、沿路的有利条件,集约化发展重化工产业。(2)港口经济区:包括栖霞、尧化、燕子矶、龙潭、靖安等区域,以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为主体,结合金陵石化、栖霞经济开发区及仙林大学城,以外向型经济为导向,发展新型制造业。(3)现代都市区:从河西新城区到幕燕地区,建设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与现代化城市景观为一体的都市区。(4)江北新市区:包括浦口、珠江、高新区等区域,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功能培育,加快高新区、泰山地区、珠江地区联动开发步伐,加大服务业发展建设的强度。(5)工贸产业区:包括西善桥、板桥、江宁镇、铜井等区域,在已有的冶金、建材等产业基础上,积极发展都市型产业、物流业、房地产业等。(6)都市生态区:包括乌江和桥林部分区域、江心洲、八卦洲等,建设成生态环境优良的都市后花园。

南京长江沿岸工业区主要有:南京市浦口区沿江工业区、南京化学工业园、南京钢铁集团、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栖霞经济技术开发区、雨花经济技术开发区、马群工业园、湖熟工业园、禄口工业园、麒麟工业园。

主要以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进行介绍。

1高新区简介

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由江苏省政府、南京市政府共同创建于1988年9月,1991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也是江苏省首家国家级高新区。规划面积82.46平方公里,已开发16.5平方公里,拥有企业近202_家,经济总量在国家级高新区中位居前列,是江苏省南京市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火炬计划先进管理奖、建设新南京有功单位、南京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高新区已发展成为南京市支柱产业;是电子信息和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的基地,并且成为航空航天和新材料等产业的聚集地。南京软件园、南京医药与生物工程科技园和半导体科技工业园,代表了南京高新区最新的发展特色。(主要运作方式为园区内分为多个产业工业园)全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90家,占南京市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40%,是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最密集的地区。且90%以上的产品和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列入国家“863”计划、火炬计划的高科技项目近30项,并已初步发展成为集研发创新、孵化创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群体为一体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江苏省技术创新基地。

2高新区机构设置及提供的服务

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机构设置主要分为行政机构和服务机构。行政机构主要是管委会,服务机构有总公司、公用事业公司、劳动服务公司、消防大队、北园投资、工商税务、国土分局、金融保险、金融中介服务等。

南京高新技术经济开发总公司是直属于高新区管委会的大型国有独资企业,是高新区的运营机构,负责高新区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主要提供融资解决方案、研发解决方案、商务解决方案、空间解决方案。

公用事业公司成立于1989年10月,系高新管委会下属国有独资公司,主要承担高新区的公用服务和后勤保障。公司内部设企管办、计财部、动力分公司、物业管理分公司、工程分公司、汽车管理分公司、南京高欣水务有限公司和多元传媒广告有限公司。企业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公用事业公司的综合管理、职工的劳资、文件的打印、档案管理及公司的后勤服务。计划财务部主要负责公用事业公司每年的指标制定、各个分公司的会计核算以及对各个分公司帐务监督考核。工程分公司为南京高技术开发区公用事业公司四个分公司之一,在公用事业总公司的直接领导、管理下,从事高新区内市政工程(包括供水工程、供汽工程、路灯工程、电力工程、污水工程、土石方工程等)及基础设施配套项目的建设施工,同时为区内企事业单位提供各项零星维修服务。公用事业公司物业分公司成立于202_年,目前所承担的物业管理服务有商务楼、软件园、邻里中心、学府两个市场、公寓楼和高新浴室,小柳工业园区和高新新总站综合楼的日常管理以及区内有线电视的维护管理。南京多元文化传媒广告有限公司, 负责高新区内广告载体建设、运营、管理。是拥有广告设计、制作、代理、发布为一体的综合性广告公司。动力分公司是集水、电、汽供应和管理,蒸汽、自来水管网设施维护保养,处理各类用水、汽企业的相关业务以及对锅炉房、增压站、变电所运行管理于一体的保障类服务实体。动力分公司下设运行部、抄巡部、办公室,是一支业务素质、技术水准、效率及服务质量较高的专业队伍。

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劳动服务公司成立于1991年11月18日,企业注册资本金582万元,是高新区管委会、总公司的直属单位。劳动服务公司主要负责高新区绿化养护、环卫保洁和市政设施的管养工作,为进区企业提供服务。

高新消防大队挂牌成立于202_年。成立以来,高新消防大队在上级党委和地方政府、公安机关的领导下,坚持从严治警和按纲建队的方针,依法实施消防监督,加大执法力度,有效遏制了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全区消防官兵认真落实执勤备战各项制度,加强业务训练,不断提高扑救现代火灾的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为保卫高新的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南京北园投资置业有限公司是南京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下属国有公司。公司经营范围为房地产开发、销售、租赁、中介;企业投资、咨询及投资管理;高新技术项目开发投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建筑装饰材料销售。202_年公司入股南汽MG汽车有限公司。公司先后开发建设了高新区生活服务中心、金融楼、商务中心、高新区办公楼、高新研发大厦、洛普工业厂房,高新幼儿园等。202_年起开发建设高新花苑住宅区,成为江北房地产市场的开拓者。

另外还有工商税务、国土分局、金融保险、金融中介服务的各个分支机构,一并引入。

总结:园区内的公用事业(包括供水、供汽、电力等市政工程建设、维护保养,物业,传媒宣传,消防,行政、金融服务)、企业及投融资服务、劳动服务(主要为绿化、环卫、设施管养),主要由直属总公司、各个分公司及分支机构完成,成立独立的公司进行运作可以提高运营的效率,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工业园区发展思路—以苏州园区十二五规划为例

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旗舰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多年来一直争当改革开放和转型升级的先导区和示范区,并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据介绍,授予苏州工业园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示范基地是基于苏州工业园区在过去近17年发展中累积的产业基础、政策优势、金融优势和国际化网络优势,园区通过国家服务贸易创新示范基地的创建,加大对新兴服务贸易领域的投资,力争实现服务贸易从劳动密集型服务出口逐步向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输出。至十二五末,苏州工业园区服务贸易额占全部进出口贸易额的20%以上。

在十二五期间,园区将以创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示范区”为契机,确立创新型经济和服务性经济两大主攻方向。在服务贸易的发展方式上积极探索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协调发展,“走出去”和“引进来”相互促进,股权投资与债权投资有效结合,市场导向和政策扶持双管齐下的服务贸易的新模式,继续在服务贸易领域发展方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推动我国服务贸易水平的全面提升。作为唯一具有“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基地”称号的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在未来五年将继续大力推进服务外包领域,以期建成国际著名服务外包产业聚集区。

展望十二五,作为国家级开发区的样本,苏州工业园区在中新合作旗帜的引领下,确立了创新型经济和服务型经济两大主攻方向,“六大战略”、“八大计划”和“三化三型”的发展目标。

产业方面,园区把产业优化升级作为转型发展的首要目标,制定了“3+5”产业规划:电子信息制造、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将积极向高端化、规模化发展。新兴产业则以纳米技术为引领,重点布局发展光电新能源、生物医药、融合通信、软件动漫游戏、生态环保五大新兴产业,力争到202_年末,五大新兴产业产值达千亿级。

城市布局和功能上,园区提出了以金鸡湖金融商贸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阳澄湖生态养生区等三大功能板块、两大枢纽节点、三大城市副核组成的“3+2+3”新发展格局。园区还将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进“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医疗”等“智慧工程”建设,实现光纤到户全覆盖,全区公共场所、商务楼宇的无线网络全覆盖,建成全国领先的信息化示范区。

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园区制定了“金鸡湖双百人才”计划,提出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海外高层次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工程、科教领军人才创新工程、高端服务业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工程、高技能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和“纳星人才”计划,力争每年引进和培养各级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00名、高技能领军人才200名,5年内硕士和高级职称以上高层次人才总量增长两倍。规划面积为25平方公里的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也已经吸引人民大学等18所高等院校入驻,全日制在校生接近7万人,更正在筹划建设桑田岛世界名校区。

第三篇:对发展工业园区的思考

对发展工业园区的思考

周国清

工业园区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极,是经济的希望所在、潜力所在。如何加快园区经济的发展,笔者认为产业、机制、招商、服务是至关重要的,就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紧密的产业群

1、搞好产业定位。产业定位至关重要,它决定着园区发展的方向、前景,一个好的产业定位能吸引各相关的企业入园,达到发展一批产业、兴一方经济的目的。在确定产业定位前,一定要做深入的调查研究,搞好与现有经济的配套,而不能脱离现有经济现状另搞一套,形成游离于“本土经济”的“飞地经济”。园区的产业定位一旦确定,就不能随意更改,要长期坚持下去。对于我区的工业园的产业定位,从目前来看,辖区有相当多的机械工业类企业如三钢、三重机、三明机床公司、三明齿轮箱公司等,因而产业定位在发展机械工业是切合实际的,当前的关键是进入“一园四区”的项目都要围绕这一产业定位来做,形成鲜明的产业特色,促进园区的快速发展。

2、搞好产业配套。一是要注意引进相关联的企业,不能单纯引进同类企业集聚到园区,产生内部互相竞争、互相压价、自相残杀的情况,破坏园区有序竞争,导致资源的浪费。二是要发挥已有优势,比如,省里已经作出建设东南沿海重要汽车制造基地的部署,我们就是要根据省里提供的配套产品目录,研究培育汽车零部件产业,因为我区有相当多的机械加工企业,我们有这一方面的优势,所以要抓住机遇,认真研究、鼓励企业发展配套产品,在全省新一轮产业调整中找准我们的位置。三是要加强政策引导,如我区可出台有关与机械工业类相配套的项目激励政策,引导上下游企业、协作及分工完善的企业入园投资,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四是要促进入园企业的合作,通过网络结构、区域集聚等方式,建设工业园区各企业信息共享、技术互学、创新互动的机制,搞好工业园区内各企业的分工协作,拉长产业链,降低入园企业的配套成本,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企业,形成产业集群。

3、搞好技术协作。一是搞好现有企业的技术协作。企业间的技术协作可以是信息共享,也可由一企业研发出新技术后交由与其相配套的企业生产,配套企业获得技术使用权,并向研发企业免费供应与技术价值相同等价额的配套产品,这样做不仅可节省技术研发成本、减少现金支付,也可增强企业间的协作程度。二是在现有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搞好企业与科研院校的协作、合作,企业为科研院校提供研究条件,支付一定的报酬,科研院校为企业培训技术人才,研发出来的技术归双方共有或依据其协议确定权利归属,从而实现产、学、研“三赢”。三是鼓励科研院校在工业园内设立技术研发基地、教学基地、培训基地,给予用地、收费、税收等方面的优惠。这种方式既可以为入园企业培训员工提供便利,也可以使研发出来的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二、灵活的机制

1、市场化的土地开发机制。一是“易地开发”,向客商提供生地,由他们自行开发建设,自行交付各种国家规定的有关费用、补偿费用,政府不出资,开发出来的土地无偿归企业使用,政府则从企业上缴的税收中形成区级实得财力部分按一定年限给予返还,作为支付开发费的补偿。二是委托开发。将一片生地委托给具有较强实力的投资商进行开发,开发费用包括上缴的税费等由投资商支付,开发完成后,政府无偿向投资商交付与其投资额相同价额的熟地,其余土地以挂牌或竞拍方式转让。三是“土地作价投资”。允许土地权属人将土地作价作为股份投入到园区建设中,不收取补偿费用,由政府支付上缴有关税费、投资开发费用,土地权属人按股份参与入驻这一片土地企业所产生的地方实得财力分成。四是“土地租赁”。允许客商向具备成片开发条件的各个分散的土地权属人租赁土地或由政府租赁土地,客商或政府向土地权属人支付租赁费用,从而取得土地使用权、开发权,这种方式可减少征用土地的压力,便于办理用地手续,也可使土地权属人获得稳定的收益。五是返回用地。由政府向土地权属人征用土地进行开发,在完成好基础设施建设后,返回给权属人相当于生地价值的熟地,由土地权属人自行投资办企业或引入客商投资兴业,所产生收益包括地方实得财力一并归土地权属人,这种方式可以避免征地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纠纷,有利于办理用地手续,同时也可为失去土地的权属人提供稳定的保障。

2、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机制。一是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是我区的民间资本非常丰富,居民储蓄存款达100多亿元,激活民间资本大有文章可做;第二是辖区大中型企业的资本力量较强,发挥他们的的资本优势,可以筹集到相当多的资金;第三是吸引台、港、澳、侨、外资本到园区投资建设;第四是使用好有限的财政资金,解决好投资硬环境“不硬”的问题。二是投资领域的多元化。在园区建设中,只要有利于提高园区整体素质的项目、事情,都可放手让投资者来做,全方位开放投资领域,包括水、电、路、环保设施、信息设施等。三是投资方式的多元化。允许通过投资、联营、入股等多种方式参与园区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可采取BOT形式,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还可以将瑞云新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投资对象,鼓励投资者对公司进行增资、入股,参与公司的主营业务。

3、适度的项目准入机制。有没有好的项目对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园区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在园区引进项目时,要坚持合理适当的门槛,使有能力的企业、项目能正常跨过这个门槛,而不符合入园条件的被排除在外,从而形成优胜劣汰、你追我赶的局面,使园区呈现欣欣向荣的良好氛围。坚持适度的项目准入机制,要把握好项目质量,坚持可持续发展,把园区建设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引进的项目必须是投资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经济效益较好、资源消耗较低、环境污染较少的新型工业项目,坚决禁止对环境产生重大污染、产品工艺落后、科技含量不高的项目入园;要顾及当前工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又考虑今后工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不能遍地开花、一哄而起、大中小齐上阵,要确保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供入园企业做大规模之需。

三、多样的招商引资

1、打工招商。就是政府与发达地区的工业园区联系,派出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干部到发达地区的工业园区边打工、边学习、边招商,在跟班学习期间,保留干部的工资、身份等不变,允许干部享受发达工业园提供的待遇,同时要求干部在跟班学习过程中多宣传我区的投资环境,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我区投资兴业。这样做,一方面宣传了我区的良好形象,扩大了我区的知名度,另一方面锻炼了干部,增长了见识,提高了本领,同时也可引来项目,加速园区发展。

2、对外招商。采取“走出去”方式,积极参与各类招商活动,如福州国际招商月、厦门“9.8”贸洽会以及各地举办的专题招商会等。派出专业小分队常驻发达地区、客商密集区招商,并给予一定的人、财、物等方面的支持。依托驻外地办事处招商,加强与驻地政府、企业的联系、沟通,搞好项目推介,吸引驻地的客商到我区投资。

3、对内招商。为已经在我区入园投资的客商搞好服务,帮助其获得生意上的成功,通过他们的现身说法,来吸引外地投资者,带动其上游产品的供应商及其下游产品的承接商来投资,他们的成功,比我们自己的宣传更有效。挖掘现有企业的潜力,研究比较优势,搞好与现有企业上下游产品相衔接的项目开发,实现新的投资。鼓励现有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企业进行技改、增资,做大做强现有企业。

4、商会招商。我市已经成立了涉及餐饮、工业、商业等各个方面的行业协会、同业公会,成立了温州、长乐、福清、南安等商会,这些行业组织具有联络面广、信息灵敏的优势。我们要依托这些行业组织,发挥他们的优势,搞好与他们的合作,通过他们动员会员扩大投资;通过他们加强与外地商会的联系,获得信息,引进项目。

四、优质的服务

1、宽松,这是对服务体制提出的要求。营造宽松的服务环境,要求我们牢固树立“亲商、扶商、富商、安商”的思想,对符合入园条件的企业、项目,要尊重企业家的创造精神,不允许随意说“不”,并贯彻到园区开发建设的全过程,让客商放手发展。要实行“封闭式管理”,从严约束和规范部门行为,发挥人大、政协、效能、监察的作用,坚决遏止“吃、拿、卡、要”等行为;对企业的检查、收费,实行联合检查、联合收费,一年一次,除经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同意外,严禁部门以任何理由对企业任何形式的检查、收费,减少外来干扰,为业主腾出更多的时间、集中更多的精力发展生产。

2、方便,这是对服务理念提出的要求。既然是服务,就要方便,不要让业主感受到政府的管理、服务

是在找麻烦。基本的就是由园区提供从项目立项、审批、登记、发证、增资等全托式、“保姆式”服务,代办项目建设所需全部手续,避免企业最“犯怵”的事情:花太多的时间在多个部门间来回“打交道”。同时,要确定相对固定的联络员与企业保持联系,定期征询企业的意见,及时帮助企业提供服务、搞好协调、解决困难,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进行。

3、高效,这是对服务质量提出的要求。它要求我们树立“便捷高效、文明周到、透明公开、廉洁勤政”的服务宗旨,打破业务相关部门之间的职能界限,推行并联审批制度,实行“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完成”的审批程序,加快项目审批速度,推进项目实施建设步伐,尽快使入园项目落地生根,早投产、早收益。

4、负担轻,这是对服务成本提出的要求。它要求我们要认真执行上级以及我们自己出台的加快园区发展、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抓好落实,兑现政策,严格管理。实行轻税、轻费政策,对于必须上缴国家、省规定的收费项目取其下限收取,对于收费项目能不出台的则不出台、能取消的则坚决取消、必须收的尽量少收;对于不违反国家税收政策规定的,能优惠的优惠,能返还的给予一定年限的返还,不能返还的给予技改等方面的支持。同时提供优惠的地价、畅通的信息、便捷的运输,降低要素成本。通过以上方法,降低投资者的经营成本,增强效益的预期。

作者单位:中共梅列区委办公室

第四篇: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思考

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思考

XX市经济委员会课题组

工业园区(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集中发展区、经济合作区等)是实现产业集聚、培育产业特色、强化要素集约利用的重要平台。引导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有利于集约使用土地,有利于集中治理污染,有利于降低企业营运成本和政府服务成本,有利于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因此,我们应加快工业园区发展,并将其作为“十一五”期间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促进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一、我市工业园区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对发展工业园区的认识逐步深化,市县两级都采取积极措施,园区建设投入逐步加大,招商力度逐步加强,投资环境逐步优化,促进了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市共有工业园区13个,其中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各县(市、区)工业集中发展区11个。规划面积109.17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32.28平方公里。截至202_年底,基础设施建设共投资13.09亿元,招商引资17.5亿元,工业园区内共有工业企业649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92户,实现工业增加值46.52亿元,占全市工业的28.34%;实现销售收入153.75亿元,占全市工业的31.72%;实现利税总额23.55亿元、利润总额12.19亿元,分别占全市工业的28.69%、25.54%;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6880万美元,占全市工业的30.03%。

目前,工业园区已成为了市县两级新的经济增长点。XX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诚信招商、服务留商、工业立区”,实现了快速发展,在全省工业强省会议上,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四川省优秀工业园区”称号。旌阳区工业集中发展区坚持“盘活存量,增加新量,壮大总量”的思路,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园区没有高能耗项目,没有三类污染企业,202_年,园区内24户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增加值5.72亿元、销售收入21.72亿元、利润1.34亿元,分别占全区工业的56.29%、49.36%、65.06%。中江县将凯江河以西确定为工业集中发展区,按一、二、三类工业区布局,纳入中江县城市总体规划,截止202_年6月底,入驻企业30户,已投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户。今年1—6月,完成工业增加值1.66亿元、销售收入5亿元、利润总额1665万元,分别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的39%、39.2%、40.8%,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罗江台资工业集中区截止202_年底累计引进企业86户,促进了产品结构的调整、产品质量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广汉、什邡、绵竹加强工业园区的组织领导,工业园区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我市工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差距和问题

尽管我市工业园区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成都等先进地区比较,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

——发展不快。我市工业园区总体规模不大,发展较为缓慢。目前,我市仅有一个工业增加值上10亿元的园区,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建成面积以及园区实现增加值等指标远远低于成都市。成都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面积240平方公里,建成面积88.88平方公里。202_年,园区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14.37亿元,增长36.6%,高于全市工业平均增幅12.5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56.2%;全市有6个工业集中发展区增长速度超过50%,工业增加值上10亿元的园区4个,上20亿元的园区4个,上30亿元、40亿元、50亿元的园区各1个。

——招商不多。我市202_年工业园区招商引资17.5亿元,占全市的35%。而成都工业园区去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84亿元,占全市的74.49%。今年1—5月,成都市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又新签约企业310户,实际到位资金61.4亿元。

——投资不大。我市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仅有13.09亿元,基建速度慢,不配套,影响了企业入驻。而成都工业集中发展区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48.8亿元,仅202_年就投入了39.64亿元,是202_年的1.6倍,今年计划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6.5亿元,比上年增长40%。

——特色不明显。总体来看,我市工业园区普遍没有形成鲜明的产业特色,产业集中度不高,每个园区进驻的企业涉及较多的行业。而成都通过统一规划,各园区都有明确的产业定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通过学习成都市发展工业园区的做法和经验,我们认为,我市在发展工业园区工作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缺乏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市县两级没有建立统一的机构,有的工业集中发展区由政府派出机构管理,有的由招商局代管,有的由建设局管理,有的由经济局协助管理,管理体制尚未理顺。而成都市成立了由市级13个部门组成的“成都市工业布局和开发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委,并在市经委设立工业园区处,各区(市、县)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作为上下沟通联系的平台,形成统一协调、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二是缺乏统一的科学规划。我市还没有制定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对各县(市、区)园区的产业重点、发展目标和规划建设进行定位和规范,导致布局上存在“散、小、乱”的现象。而成都市政府统一规划了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发展区,把全市116个开发区整合为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实现集中发展,明确了各园区的主要发展方向,对分阶段的目标及确保目标实现的政策措施均作了明确规定;同时成都市经委介入县区政府同各入驻企业的谈判,签署三方协议,平衡各区谈判条件,防止恶性竞争。

三是缺乏激励政策。我市没有制定统一的鼓励和支持工业园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对工业园区发展的放权让利政策不够,对工业园区资金支持力度不够。成都市出台了15个配套文件,有土地保障政策、资金支持政策、支持工业集中发展区内企业技术进步政策、鼓励中心城区与其他区(市)县联办集中发展区的政策等;各区(市)县也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202_年成都市级将2.5亿元工业资金打捆拨付给各区(市、县),缓解了区(市、县)的资金压力。

四是缺乏工作的协调力度。我市工业集中发展区普遍存在征地难、拆迁难、用地难等问题;许多园区供电、供水、供气、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部分工业集中发展区污染比较严重;有的企业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因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未到位而影响工期和项目投产时间。成都由市政府出面,市经委牵头,采取多种方式协调解决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土地质押等方式,争取到开行49亿元的“软贷款”,进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五是缺乏灵活的运作机制。我市的园区建设完全依靠政府为主体的运作模式,缺乏市场运作和建设模式的多样化,导致投资力度不大,园区建设发展缓慢。成都的园区建设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如“蛟龙模式”的工业港,是由企业办园区建厂房,入驻企业采取租赁厂房形式入驻园区,减轻了入驻企业厂房、土地、固定资产投资的负担和风险,目前,成都市已在10个工业集中发展区推广了“蛟龙模式”;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化,由政府控股的企业进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不与入驻企业发生经济往来;郫县借鉴经营城市的思路,通过市场配置资源、资源换取资金的做法,筹集民间资金3.6亿元,用于工业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用地地价补贴,创造了郫县成都现代工业港发展速度。

三、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几点建议

目前,我市工业发展与成都等先进地区的最大差距在工业园区发展上。全省工业强省会议召开后,省内各市州都把发展工业园区作为主要抓手。据了解,“十一五”期间,成都21个园区中将建设12个百亿园区,乐山将建设4个百亿园区,绵阳将建设3个百亿园区,而我市目前仅规划了2个百亿园区和2个上50亿园区。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抓住机遇,采取有力措施,提升我市工业园区的整体水平,把发展工业园区作为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促进招商引资、推进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强市战略的重中之重来抓。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实行工业园区发展专项目标管理考核。一是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工业园区发展工作,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强有力的领导小组,各县(市、区)落实1名党政领导专门负责该项工作,加强组织协调,不断探索工业园区建设和推进企业向园区集中的新途径,解决新问题。二是落实责任。把发展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招商、土地、环保等各项工作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人头,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抓好工业园区发展工作。三是把工业园区发展工作纳入对各县(市、区)和市级有关部门的目标管理考核,研究制定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考核及管理办法,纳入市委、市政府的专项目标管理。

2、科学规划,落实纲要,促进工业园区合理布局。一是搞好规划。尽快制定《XX市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纲要》(简称《纲要》),做到工业园区规划与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规一致”。建立工业用地滚动储备制度,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要确保不低于30%建设用地用于工业集中区,切实保障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工业项目用地;全市供地计划要提高工业用地的比例,保证工业项目及时用地。依据我市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按照“适度集中,形成规模,体现特色”的要求,把工业园区的发展与XX“一中心三片区”的区域发展战略相统一,大力整合全市工业园区,形成各具特色、功能完备、有机链接的产业园区空间布局。二是落实好《纲要》。各县(市、区)要根据《纲要》总体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地做好区域规划和工业集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每个县(市、区)都要打造出至少1个有较高水平和产出能力的工业集中区,每个园区着力抓好2—3个主导产业。相关部门要将道路、电力、天然气、物流等各项发展规划纳入一并编制。三是集约使用土地,实施分期滚动开发计划。提高工业用地比重,将指标集中用于工业园区。根据《纲要》,制定《XX市工业园区项目用地投资定额标准》,对各工业园区每年下达用地指标,达不到投资强度的,应压缩用地规模,或禁止用地。

3、加快建设,落实政策,大幅度提高工业园区承载能力。各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要依据总体规划,加快实施以基础设施、配套功能、环境建设为重点的园区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园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大财政性投入,用于工业园区发展的财政资金要集中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示范导向作用,带动更多社会资金投资园区建设和园区项目。二是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建立工业园区建设专项资金和工业用地调节资金。提高园区内企业新增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县(市、区)留成比例,并将工业园区上缴的土地出让金,全部用于工业园区土地储备整理、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和重点项目建设。三是运用市场化手段,采取多种形式,如利用投融资平台、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软贷款、吸引社会资金和专业公司参与建设等方式,广泛筹措建设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包片开发、自我招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采取国有土地使用权出租、标准厂房出租方式供应土地(厂房),降低工业项目进入成本。

4、加强服务,落实措施,加快工业企业和项目向工业园区集中。一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办事环节。对进入工业园区的所有企业,园区管委会提供审批“一条龙、一站式”服务,实施服务时限承诺制,并免收相关费用。二是今后各项工业发展优惠政策要优先支持园区内企业,项目用地、优质服务和优惠政策、贷款贴息和资金补贴、融资担保、能源供应等各方面政策,要全方位对园区内企业优先予以支持。三是各地工业发展新上工业项目和企业搬迁改造原则上全部向园区集中。各县(市、区)所属小集镇建设用地,按原集镇建设规划属工业用地的,在确保基本农田保护区不受影响的情况下,经所在县(市、区)政府批准,可以进行等面积同用途置换,以促进工业的集中发展。各县(市、区)引进、搬迁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业项目,在考核指标上按比例计入相关县(市、区)。各县(市、区)也要采取经济指标按比分成的方式,积极探索“飞地工业”、“飞地园区”等多种途径,调动乡镇发展工业的积极性。对于该进而不进工业集中发展区的项目,采取“七不”措施进行调控,做到“规划不审批、立项不审批、报建不审批、环评不通过、土地不提供、电力不保证、资金不支持”;对过去布局尚存续的零星工业点,按照“承认现状、控制规模、限制发展、逐步调整”的原则,加以引导调整。

第五篇:农贸市场发展现状思考

农贸市场是社会流通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反映一个地区建设水平、管理水平、生活水平乃至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近几年来,新丰镇各类农贸市场在创建省、市级文明卫生镇村等一系列活动的推动下,硬件设施得到明显改善,管理秩序得到不断正规,交易环境以及商品质量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随着新丰的发展,农贸市场在管理和发展中,一些问题和矛盾凸显出来,须引起各方面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农贸市场的现状

新丰辖区内农贸市场是指主要用于销售蔬菜同时兼营蛋品、家禽、生熟肉制品、水产、豆制品、调味品等多种农副产品的经营场所,目前市场的经营形式主要有农贸市场、早市、小型蔬菜肉食销售门店等。新丰现有农贸市场家,经营面积达平方米,共有摊位多个。早市处,占地多米,经营户多家。小型蔬菜肉食销售门店因其靠近居民住宅区,经营方便灵活,近几年也在不断兴起。但就目前农贸市场现状来看,存在着数量少,档次低,布局不合理,辐射面不广等问题,同时,马路市场不断自发形成,流动摊贩占道经营严重,直接影响到为数不多农贸市场的健康发展,造成交通拥堵、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差等诸多问题。

二、农贸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科学规划,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平衡。我县的农贸市场从建设开始就没有经过科学规划。城区现有的市场基本上都集中在原老城区中的人口密集区域,新建的天华南路和县政府所在地的上渡办事处都没有农贸市场,经济开发区有5万多居民,却仅有2个马路市场。乡镇市场大多数是在交通位置优越、人口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自发形成,随意性较大。这些集贸市场建设时既没报当地乡(镇)政府同意,也没经县一级主管部门纳入统一规划,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平衡,有的乡(镇)只有一个集贸市场,而有的多达5—6个,有的方圆十多公里没有一个市场,而象石冲口至天龙山不足2公里路却有3个市场。

(二)规范管理难度大,脏、乱、差问题突出。因市场规划和其他原因,虽经政府及有关部门大力整治,全县乡镇集贸市场仍有61%的马路市场,马路市场虽可为当地居民提供简单的购物方便,但影响市容市貌,阻碍交通,规范管理难度大,脏、乱、差问题十分突出。绝大多数马路市场辐射半径不足2公里,逢场赶集交易时间不足4小时,难以形成旺盛的人流、物流。因市场分散、偏僻,乡镇农贸市场成了假冒伪劣产品的集散地。工商部门由于全县点多面广而监管乏力,县市场服务中心和乡镇政府的管理制度,又缺乏正常的执法监督检查和专业的管理人员,造成管理混乱、服务不到位的状态。

(三)市场设施陈旧老化,功能不全,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我县的市场大部分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多数市场只建有简易棚架,由于年久失修,市场设施老化严重,随时有可能倒垮,安全隐患严重。市场内上下水、停车场、垃圾台等公共设施不全,因受地理位置和资金等多种因素制约,改造困难重重。

渭南工业园区发展现状的思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