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外语课堂教学模式与流程
编辑:诗酒琴音 识别码:16-776237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30 17:31:24 来源:网络

第一篇:外语课堂教学模式与流程

孝义七中外语课堂教学模式与流程

为响应我市全面推进课改的重大决策,深入践行课改理念及基本思想,进一步加大课改的步伐。我们外语组首先要每位教师明确老师干什么,学生干什么。高效课堂每个环节如何操作,总结了简要的模式与流程。

一.出示目标

形式:学生读学生听或学生齐读。出示目标,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二. 导入

用简洁、自然的语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 自主学习《预习检测》

学生:通过预习,通览本节课的内容,找到学案上的答案,在课本上勾、画、圈、点、用笔画出不懂之处。

老师:下达指令,合理分配时间,行中随时了解学情,适时指导。

四.小组合作

老师:组织管理,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心中有数,耳听八方,让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随时观察,适时点评。

学生:以小组为核心,组织参与小组活动,一帮一,互帮互学,解决疑难,由易到难。互相交流,找出共同的难点,摘录记载,准备提问。

五.展示交流

每组选一名代表出示小组讨论结果于口头或笔头。展示内容进行板书,让大家一目了然。随后,各组长点评本组答案,语言要简炼,准确,条理,也可适时拓展补充。声音洪亮,站姿大方,面向大家。非点评学生认真倾听,记好笔记。

六.效果检测

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老师提前好学案,对学生进行检测,有基础题和能力题,让人人都有事干,好学生能力有所提高。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检查答案,个别问题,小组解决,共性问题,大家解决,也可以组与组之间互帮互助。

七.小结提升

老师用精练语言小结本节重难点,学生写收获体会。

第二篇:211课堂教学模式流程

“211课堂教学模式”模式的操作流程

该模式呈现的是一个思路明晰、重点突出、环节简单的读书思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触摸语言、探究文本铺路架桥,指引方向。每个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都能始终处在一种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对话分享的课堂情境中,学习语文即享受语文。简化的教学环节会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使他们明白自己在学什么。同样,也会给教师更多的自主调控,自检反思的空间,使她们明白自己在教什么。

“211教学模式”是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用20分钟进行精读课文,用10分钟进行拓展阅读,用10分钟进行课堂练笔(该时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精读课文(学习课文部分20分钟)

1、检查预习。有检查的预习才会有实效。

关于课前预习:要求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编制预习学案,指导帮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有效地检查与诊断,了解学情,为课堂上的学生高效学习,教师精讲点拨作准备(有的在课堂上检查,也有的放在上课之前)。课前预习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基础性:根据课程大纲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正确理解一些有难度的词语的意思,掌握生字的正确写法,能用简练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②适度性。预习学案所涉及的内容的难度要适中,让绝大部分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就能解决。

③适量性。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要适量,每节课课前预习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左右。坚决杜绝把指导学生预习的学案变成教师抢占学生自主支配时间的一种手段。

2、示标自学。要求:

(1)学习目标要少而精。要学会取舍。“文似看山不喜平”,课堂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一节课如果四十分钟走的都是“直线”,学生不仅会感到枯燥、乏味,而且无获。成功的语文课堂,既要避免把课堂上胖,追求“主线简明”;又决不把课堂上瘦,力求“细节饱满”。在研读教材时,老师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一篇课文的精彩处太多,值得挖掘的点也太多。可时间有限,到底应该抓什么呢?面对如此矛盾,我们必须要对教学内容有所取舍。取舍后的教学目标似乎教给学生的东西是“少”了一些,但我们要明白只有学会有选择的放弃,才能追求到深刻的简单。正如辩证法中的观点:没有暂时的舍弃,就没有长远的取得;没有局部的少,就没有整体的多。“择要而教”是保证课堂实效性的前提。

那么该取什么?舍什么呢?取的是课文中最有特点的语文能力训练点和语言文字训练点,引导学生在感知课文‘写什么’的基础上,要深入到课文内部,揣摩“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理解语言文字的表情达意功能,领会作者运用语言的匠心。舍弃那些只是基于课文内容理解的、学生初读就能了解的,或课文中不具有代表性的“泥沙”样的语文训练点,费时但不能给学生留下痕迹的目标。正如叶圣陶先生所指出的“语文教学所当着眼的不应只是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尾,应是生字难句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摄取。”他还指出:“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语文形式两个层面:一是语言学层面,包括词汇、句式、句群、修辞等,因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而居于既是基础又是核心的地位;二是文章学层面,包括表达方式、表面手法、篇章结构等)。

(2)目标要有明确的指令性,即通过什么方式来达到目标要求,给学生以明确的指令,如:是默读还是轻声读?是圈还是画„„要写明。让学生不仅知道做什么,还要知道怎么做。

(3)学生自学时间要保证。这是有效学习的关键。要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思考整理归纳的时机,把自主学习落在实处。

(4)交给学习方法,形成自学能力。要教给学生读书思考的方法,教师可在巡视中完成。如教给学生学会静心读书;用“圈重点词句,写批注”的方法抓住课文重点词句品味语言,把握内容,体会情感;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抓住关键词体会情感的方法等,让学生会学习。

(应有合作学习,目前合学习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合作流于形式,所以暂时没有采用)

3、交流点拨。

对文本的教学要有实质性的收获就在这一环节上,而从以往的教学实践中不难看出,很多“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现象恰恰就出在这一环节上。教师往往又转到了串讲串问上,甚至常常节外生枝,出现一些脱离了本堂课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多余的教学内容,教师在“精”上出了问题,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益,前功尽弃。因此,要十分重视这一环节,这是最体现教师教学功力的一环,也是关系到课堂教学是否能实现高效的关键一环。

第一,点拨的目的性强。要做到胸中有数,即想让学生掌握什么,达到什么目的要有数,要围绕着目的来点拨。如有的围绕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表达方法点拨;有的围绕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点拨;有的围绕学习品读语言文字的方法点拨;有的围绕特殊句式的认识与运用点拨等等。

如在学习《梅花魂》中,在13自然段的精读中,除了引导学生体会外祖父浓浓的爱国情,主要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特点以及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教师点拨学生抓住四个“愈”字来体会语句的表达效果。在引导学生一次又一次地感悟梅花的坚强不屈和中华民族有气节人物的顶天立地,让物和人的共同之处自然印在他们的心中。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学生既清晰又水到渠成地掌握了。

第二,点拨评价要及时到位。这是能否把你的学生引向思维深处的关键所在。教师要细心听取学生的观点,根据学生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及时评价学生的正误得失,及时捕捉学生的思维亮点,帮助学生收获学习成果。

第三,要坚持以读为本,读悟交融。读是载体,是平台。点拨要与“读”“悟”紧密结合,通过读来感悟,通过点拨加深感悟,在反复的、不同层次的朗朗读书声中,其中的营养学生潜移默化地吸收了。脱离了读的“悟”,就变成了空泛的说教,那不是学语文。

第四,点拨不是牵制。教师不要在学生交流时不断地打断学生的话,不断地按自己的思路引学生,这样做不但对学生没有启发,反而牵制了学生的思维,打碎了学生的语言,让学生没有了自我,没有了思维的深该,更没有了语言的发展。

第二环节:拓展阅读(10分钟)

语文教学拓展阅读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叶圣陶先生就指出:“语文教材加起来也只有数百篇文章,倘若死守,不用别的文章来比勘印证,就难免化不开,难免知其一不知其二。”新课程理念也强调:在加大思维容量的同时,扩大有效信息量的传递,课文阅读与课外阅读要紧密结合;要指导学生到更广阔的阅读天地中获取信息,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本模式的初衷也正是要让课外阅读挤进我们常规的四十分钟课堂,提高课内的阅读量。

那么,如何选取拓展阅读的资源,进行有效拓展呢? 一是在拓展文章的选择上,做到独具匠心:

(一)紧扣单元主题选。如学习三年级上册第2课《金色的草地》,拓展了童趣文章《吹泡泡》;《孔子拜师》拓展了《杨万里拜师》;《美丽的小兴安岭》学完后,拓展了《美丽的长白山》等,通过阅读主题相近的文章,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让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进一步深入学生的内心,受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教育;

(二)选体裁相同的。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学习后,拓展了另一篇游记文章《梅雨潭》;《赵州桥》学习后,拓展了另一篇说明文《卢沟桥的狮子》等;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领会该体裁文章的特点。

(三)选写作手法相同的。即根据文章的写作方法或者表达方式,选取在表达上手法一致的文章,强化这一写作方法的教学,实现写法上的突破。如学习《白杨》一课拓展了《宋庆龄故居的香樟树》,因为它们都是典型的借物喻人的文章;《桂花雨》一课我们拓展了《我爱故乡的杨梅》,因为它们都是借物抒情的文章。古诗的学习,我们也会拓展相应的古诗,诗歌的学习也会为学生们拓展现代儿童诗歌中的精选

另外,也有的是根据有些课文内容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单靠仅有的教材内容和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无法对其进行深入理解,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知识背景和文化背景,扫清学生深入文本、解读文本的知识障碍,让文本在学生面前丰满起来而选的等。

„„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选择,都把握这样一个原则,首先,文章内容要适合学生,能引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其次文章的语言、表达等都要是精品,值得学生们来阅读。

二是对于拓展文章的处理上,要求:

1、以教师少引领、少讲解,学生多阅读、多体会为主要形式,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多角度吸收营养,让学生进行有效的个性化的阅读。

2、必要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训练要适度进行。区别于课外的阅读就在于课堂有教师必要的引导学习,学生的收获会更大。既有对学生不认识字词的指导教学,也有对学生不理解词句的引导解释与运用,也有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等,更有对在课文“精读”中学到的写作方法或文章的结构特点或句式等的深刻感悟与巩固。

3、坚持“一分钟积累财富”。优美的句段、词语,也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一分钟积累,天天积累,不仅丰富他们的语言文字,提高他们的记忆能力,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朱熹在《童蒙须知》中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小学生思维能力弱,说话不清楚,但记东西快,模仿力强。根据学生这一年龄特点,我们坚信,通过读、背,不仅能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帮助学生正确、深入地理解课文,更能把书本上的语言变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较快地提高学生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轻松了,学生却动起来了。由于没有过多的“任务”,学生读得轻松而有兴致,从而很好地实现了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

第三环节:随堂练笔。(10分钟)

阅读和写作是学习语文的双翼,阅读必须和写作结合起来才能奏效。传统的语文教学虽然既有阅读也有作文,但是阅读和作文在内容和主题上都是脱节的,即阅读的东西并不直接为作文服务、作文的内容也与阅读没有关系。本来的“彩凤双飞翼”变成了“南辕与北辙”,这种语文教学上的长期失误令人遗憾。但是“211课堂模式”却可以将作文和阅读结合起来进行,让阅读为作文服务,通过写作为阅读助威。

随堂练笔的方式:

(一)仿写式。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顺利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指导学生仿写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

一是仿写范句。如在第七册第一单元的三篇课文中,把练笔落在排比句上。《桂林山水》一课,依照文中的排比句,让学生写写云、海、秋天的果园等等;《记金华的双龙洞》请孩子们用上“时而„„时而„„时而” 继续练习排比句的写法;《四月的天山》则让孩子们用“像„„像„„像”来练写。如此,孩子们对排比句的印象深刻,对其表达的功效也深深领悟,练写时也“下笔如有神”。这样,通过仿写范句锻炼了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功。

二是仿写范段。通过引导学生对范段的仿写,来帮助学生了解段的构成,逐步形成段的概念,提高构段能力。构段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总分方式构段,如《翠鸟》一课的第二段;有因果关系构段的,如《惊弓之鸟》最后一段„„对于这些构段方式典型的段落,是构段仿写的最好范例,教师切莫放过。

三是仿写作方法。如《梅花魂》一课,重点学习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就以“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作为小练笔的训练点,让学生深入学习运用这种写作手法。

四是仿写篇章。篇章仿写犹如书法临摹,是利用好的文章框架,去填充新的内容。篇章仿写包括写作顺序的仿写和布局谋篇的仿写。可以提纲的形式练习,课堂时间有限。

如《我爱绿叶》一文,是按“总——分——总”的结构叙述的,先提出问题“你最喜欢什么”引出 “我却要向绿叶献上一片痴情”,点出我爱绿叶的感情之深。接着用“我爱绿叶,因为„..”的句式,分别说明了我爱绿叶的原因。最后与课文的开头照应,表达作者的愿望。教师可在指导学生朗读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仿写训练《我爱荷花》《我爱兰草》等。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哪种仿写,都要注重指导学生在仿中求变、仿中创新、表达真情实感。这种以仿带写、以仿促写的方式,有利于顺利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促进学生逐步向自主独立习作过渡。

(二)迁移式。即在阅读教学中启发指导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学以致用迁移实践活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习作资源是丰富多彩的,从内容看,写人、记事、绘景、状物、描写活动等不同类别的资源(素材)都有反映;从形式看,有文字素材(分词语、句子、段落和全文素材)、音像素材和实体素材。

一是变换文体练习写。如:将《学弈》《两小儿辩日》等古文译成短小精悍的现代故事;为《鸟的天堂》写一段导游词;收集有关资料,结合《第一场雪》这篇课文的内容,试写一篇说明雪的作用的短文等。这种练笔方式由于是建立在读通文本、领会大意、感悟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因此学生会感到既有写的(有素材)又能写(有方法)。变换文体写的方式很多,最常见的有古诗改写,特别是一些具有童趣的情景诗(如《寻隐者不遇》《小儿垂钓》《所见》等),以及现代诗与记叙文、童话等文体的互换。二是发挥想象补充写。有些课文的内容或比较简略,或叙述描写留有余地,这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同时也是最好的读写训练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借助教材中的内容,巧妙地指导学生推测、构思,以小练笔的形式在这些“空白”处加以补充。如《地震中父与子》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我们读后从中明显地感受到身处逆境中的儿子阿曼达也同样有着坚定的信念,他的确和他的父亲一样了不起。因此,教师可利用这段文字以《逆境中的儿子》为题指导学生写课堂练笔,要求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展开想象,来描写阿曼达在逆境中的坚强,以照应课文后的“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三是根据文意续写。有许多的课文结尾意犹未尽,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或情感发展的方向发挥想象,对文本进行延伸。学生的灵性就会在这样的想象小练笔里飞扬起来。《凡卡》的结尾,在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自己是凡卡的未来。这样的想象小练笔既叩开了学生的想象之门,又放飞了学生的心灵体验,让学生心中的想象之泉在实践中自由流淌。

(三)积累摘抄式。有些文本语言优美,用词精妙,积累摘抄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四)借用语言写话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对课文中规范、经典、生动、丰富的语言,已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感悟、摘记积累等方式进行内化,就要及时地给学生创设活用语言的情境,让他们在语言运用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语言驾驭能力。如:学完《全神贯注》、《鱼游到纸上》等课文后,及时引导学生写一个做事投入、专注的人,文中对罗丹如痴如醉动作神态的语句,对聋哑青年“呆呆地、静静地”看鱼时的神态,“一会儿„„一会儿”画鱼时的动作,这些精彩、优美的语言,都可指导学生直接地、尽情地用在自己的习作当中去。

随堂练笔应注意的问题:

1、遵循从扶到放,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的。如刚开始的练笔和有些难度的练笔,以填空的方式进行,简单的提示在不同程度上给学生以引导,让他们写起来更有章可循,如学习《翠鸟》一课,为引导学生像作者一样按顺序描写小动物的外形,在为学生们提供不同的图片后,采用填空的方式引导学生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练笔,学生写起来更流畅;也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好词佳句,让他们择优选用等等。由一句话到几句话,再到一段话,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2、指导评价要到位。10分钟的练笔要留出3分钟的交流指导时间,交流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收获、提高的过程,教师要针对学生交流的片段情况给出正确的修改意见,可以是写法上的指导,也可以是用词的准确方面的指导。

“211”教学模式中的小练笔,虽然只是一堂课中的几分钟时间,但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仅加大了学生语言运用的频率,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吸收了其他的新鲜语汇,学生的语言得到了不断丰富;更重要的是,这种练笔始终紧扣在理解领悟课文的内容、思想、情感这根线上,保证了教学主线的统一性,教学过程的流畅性,情感氛围的和谐性,体现了语言教学工具性和情感性的高度统一,做到小练笔大“文章”。

第三篇: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操作流程

数 学 课 堂 教 学 模 式 操 作 流 程

高 二 数 学 组

该教学模式参照石家庄精英中学高效6+1模式中的“导”、“思”、“议”、“展”、“评”、“检”6个教学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山东杜郎口中学“三、三、六”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而制定,形成了自主预习,展示交流,堂清反馈融为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搞好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没有预习的课不能上,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预习与否,预习效果如何,直接决定着展示课能否获得成功。预习是落实此教学模式的关键,我们数学预习这一环节的基本操作步骤是:

1.师生共同明确学习目标

2.教师提出预习要求和预习方法,老师做好预习指导 3.当堂发放讲学案学生先自主预习4.学生搜集各种信息,做好双色预习笔记 5.教师搜集错例,整理到纠错笔记上 6.小组反馈疑难,师生共同确立展示题目

(一).师生共同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先看学案上的学习目标以及本节课的重难点,弄清在预习过程中哪些知识作为了解内容,哪些知识作为掌握内容。

(二).教师提出预习要求和预习方法

预习要求:学生对知识与技能达到目标的要求,还包括预习所用的时间,预习的内容具体到讲学案的哪一项

预习方法: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组内也可组间)、师生交流。

(三).教师作好预习指导

学生在自主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出示预习提纲,可口述也可板书至黑板上,还可以印制在讲学案上(预习提纲一般是以问题串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教师把学生学习本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规律编成一个一个的问题),因为预习提纲是“方向盘”,是“指向标”,所以预习提纲的编写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集体备课时要精心设计。

(四).学生搜集各种信息,做好双色预习笔记 对学生的要求是:

①利用上课时间通读教材,找出课本概念、定理、公式,并读懂例题的解题思路,完成课本基础题以及课后随堂练习;用红色笔把重点知识、定理、公式、出错的原因、疑难的解答整理到预习笔记上,达到醒目的作用。②课上学生先通读教材,标出重难点,易错点,精彩点,并进行反复揣摩,而后完成讲学案。

对教师的要求是:

教师要参与到各个小组中,通过观察,抽察等方式来掌握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遇到共性疑难时,只是予以启发,决不是讲解,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五).教师搜集错例,建立数学医院

教师在进行预习指导的过程中,还要搜集预习中的错例,作为数学医院中的“数学病例”,让全班同学“会诊”,找出错误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同时要求学生把错例整理到错题集中。

(六).小组反馈疑难,师生共同确立展示题目

在预习任务结束之后,各小组共同交流,通过预习存在哪些疑难有,组内也可组间展开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活动,清扫疑难障碍,师生通过这一环节,共同确立展示课中的展示题目、展示重点。

二.认真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课上应该展示什么:

展示这一环节遵循的原则是:在预习过程中,学生都会的不展示,通过小组讨论都能解决的不展示;展示的是学生出错率高的,一题多解的,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以及与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

(二).应该怎样展示:

一般地,展示时大体上分为以下六个环节:

(1)预习交流

(2)明确目标

(3)小组合作(4)能力提升

(5)巩固练习

(6)堂清检测

有了预习这一环节的充分准备,展示这一环节就变成了学生的天地,就变成了学生展示数学才能的舞台,这一环节的把握是对自主学习环节的升华。对学生的要求是:

①、板前展示的同学讲解声音宏亮,落落大方,讲知识点,讲解题方法,重因轻果,合理板书,字迹工整。

②、听课同学注意力集中,认真观察思考、监督,对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补充,同时要认真整理笔记。(学会简记:记规律,记方法,记听不懂的地方)边听边记,不能影响听课效果,同时要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展示时,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评价者,为了实现教师的引领作用,要求教师作到以下几点:

①、认真听,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或考虑不周的地方,让其他同学纠正补充。②、注意观察其他同学的表现,适时提出问题让全班同不参与,防止展示课成为优生的舞台,打消优生讲,中下等生被动听的局面。

③、想尽一切办法,让每个学生自动地进行板前展示,积极地分析,发表自己的见解,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相信学生,利用学生,放手发动学生,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就会还你一个又一个惊喜。

④某个小组的学生展示完后,教师要给这个小组进行评价,可语言鼓励,精彩点也可学生鼓掌,使我们的展示课更加精彩。⑤教师对整体进行课堂宏观调控。三.搞好堂清反馈,真正实现弱势群体的达标

展示完了,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预期目标。成绩较差的学生是否能够学会,需进行堂清反馈,对师生的要求如下:

(1)每节课留有3-5分钟进行堂清反馈,体现分层教学。

(2)收齐各小组堂清检测题,进行部分或全部批改,弱势群体必须全批。(3)堂清不了的学生通过课下 “兵教兵”活动,让组中的学生进行帮扶。

通过“兵教兵”活动实现双赢:

一赢: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通过优生的帮扶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得以提高.二赢:优生通过给困难生的讲解也能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深化。(优生与困难生之间签责任状)

今后努力的方向:1、2、3、4、培养课上的主持人。

提高学生展示讲解时的参与度和投入度 进一步探索培优补差、分层教学的有效途径 认真落实集体备课

5、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第四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流程及解读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流程及解读

三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理念

我认为的个性高效课堂是教师有激情,备课充分,落实有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能自主学习探究,互相合作,联系充分、多听、多说、多做的一种有生命力的“活”的课堂。课堂是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育教学目标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可以说,没有课堂教学的真正突破,就不可能有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再好的课程理念和教学观念,如果没有转化为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也会流于形式,成效甚低。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和认识,我一直抓住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不放松,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下功夫,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合理利用课堂每一分钟,大力构建地理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为了进一步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更好地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新理念,我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进行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探,推行“自学自测,互学互助,导学导练”的“三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了教师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自学合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素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要想打造高效课堂,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首要前提

构建高效中学地理课堂,要充分利用好课堂四十五分钟,充分的课前准备是至关重要的。这包含了两层含义:老师的课前准备和学生的课前准备。

(一)教师课前准备(即预习检查)

就老师而言,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制定出教学目标,要设计合理的预习导学案,让学生明确预习的内容和达到什么样的预期的效果等。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能面面俱到。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要广泛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比如地理文献、地理现象视频、影视剧、图片等等,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

(二)学生课前准备(即自学质疑)

学生的课前准备主要是指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预习目标,采取自学的方式,可以自学教材,阅读地图,查找资料等等,把握预习内容的知识点,形成对课本知识的基本认识,也可以根据老师学案上预先设计的问题,结合课本内容或插图,找到相应的问题答案。同时通过小组内合作探讨找出自己存在的疑问,以便在课上有的放矢地融入课堂。这是学生在上课前学习的起始阶段,这样才能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二、创最佳的课堂环境

1、创设情境、明确目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

创设情境、明确目标,可以理解为导入新课。常言道: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多媒体教学在我们地理教学中是尤其重要的,改进了教与学的活动方式,使教学信息传递方式更加生动活泼,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具体,学生心理更加协调,思维活动更加积极活跃,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导入要以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拉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因此导入时间一般应控制在5分钟之内。同时,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创设能让学生引起兴趣、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相吻合的情境,并为本节课的研究课题服务。导入要目标明确,激发学生兴趣。“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创设情境、明确目标作用如下。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教师在导入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生动的导入语言,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展示图片、演示实验,就会使学生感到学习地理既有意义又富有趣味,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心向。

(2)启发学生思维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如果导入设计引入启发性的问题,采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创设富有联想的教学情境,就能燃起学生的思维火花,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增长学生的智慧。所以,导入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3)增强学习注意力,明确学习任务,学生对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有了明确的认识,学习过程就能主动和有序。上课伊始,教师在导入过程中将即将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习要求、学习方式预先告诉学生,使之能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状态,从而增强地理学习注意力,明确学习任务。创设情境的方法主要有:①复习、提问、故事等语言描述性引入;②直观画面或教具导入;③联系实际或实地观测引入;④课堂演示、室内实验引入。

2、自主探索,合作研讨──是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

自主是培养能力的第一步,应始终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领悟。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地理、融入地理、感悟地理,在课堂上要注意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各个学习小组明确合理分工、合作探究,各自完成相关任务,从不同的信息源中寻找相关信息,充分发挥每个组员的作用。“合作”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知识点质疑、释疑,让学生就自学过程中的难点或易错点相互讨论、交流。在这个阶段,对疑难问题相互讨论,可以先在小组内部让自学能力强,领悟能力快的学生与同组的其他同学讨论,适当的讲解,使学生在互相帮助的良好心理氛围中完成学习内容,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然后,一部分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跨小组来解决,这组学生可以帮另一组学生,把学生能弄懂得学生自己弄懂。在这一过程中,全班学生人人参与,个个都有受表扬的机会。

3、展示提升、点拨归纳──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但自主学习探究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或易错的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由教师采用点拨提问的形式,让已经会的学生来展示,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当学生展示问题时,为了使学生对问题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不能一味的鼓励,要针对问题在明确肯定学生优点的同时,适当指明不足,科学指导,在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是非观。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喜悦,认为学习是“乐事”而非“苦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这一环节最重要的不仅是释疑解难,最重要的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现学生特别是有待激励学生的闪光点,表扬学生,激励学生,激活求知欲,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体验成功、激发兴趣,使每一节课都作为下一节课的“加油站”,持之以恒,从而真正让每一位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课堂点拨、答疑解难则是体现老师教学智慧的有效教学之举,更是教师主导作用最直接的体现。因此老师精讲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学生疑难问题能否解决,教学目标能否达成,是课堂效益高低的关键之举。精讲就是讲学生自己不能理解的知识,这要求老师从学生做的导学案题目中发现的疑难之处,从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的疑难之处入手,重点讲解;老师要授生以“渔”,给学生讲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4、练习巩固,总结反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试金石

对学生刚领悟的知识通过练习从而加深理解,进一步巩固的作用。练习检测要以质胜量,抓住知识的纵横联系,有利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学生按定向目标自我选择自测题,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教师提供的自测题,主动巩固和运用学到的知识。教师可设计形式多样的有层次的训练题,或引导学生自己出题,利用面批、互批、自改、讲评等形式实现当堂达标、当堂反馈、当堂矫正。教师要借助练习引导学生主动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主动领悟过程和规律,并主动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

总之,“高效课堂”要以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要突出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要树立“一切为了每位学生发展”的新的教育理念,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法,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自学潜能,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一堂课中做到身动、心动、神动,使每一个学生肯学、想学、会学,到那时,我们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习惯。当然,不管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从实际出发,必须符合班情和学情。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成为新课改革的执行者和开拓者,我们肩负着时代的重任,我们一定要加倍努力的学习、探索、创新,与时俱进,才能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第五篇:初中地理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及流程

初中地理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及流程

一、新授课

1、导入新课,自主感悟

2、学案导学,自主探讨

(1)学生制定学习目标(2)学生提出自学提纲

(3)展示自学成果(4)当堂检测反馈

(5)学生小结课堂

3、互助合作,质疑解难

(1)同伴解决个体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

(2)组内解决同伴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

4、组际展示,交流共享

(1)展示易错问题(2)展示疑难问题(3)展示重点问题(4)展示规律性问题

5、巩固所学,迁移应用

师生设置拓展提高性作业,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课

1、自主学习,构建网络

2、展示交流,互助深化

(1)展示构建网络(2)展示易错问题(3)展示疑难问题(4)展示重点问题

3、典例精析,体悟规律

(1)师生精析典型例题

(2)学生总结解题规律

4、对应训练,形成能力

师生设计类似典型例题训练题,巩固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5、反馈矫正,拓展提升

(1)学生矫正对应训练

(2)师生布置拓展训练题,举一反三,提升学生分析总结、概括归纳及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三、讲评课

1,评析试卷,锁住重点

(1)总体评析试卷(2)评析易错问题(3)评析疑难问题(4)评析重点问题(5)评析规律性问题

2、还原思维,自查自纠

(1)学生面对自己试卷,找出错误地方(2)针对正确答案,找出思维差距

(3)改正错题,强化巩固

3、展示误区,互助解疑

(1)展示易错问题(2)展示疑难解决(3)同伴解决易错、疑难问题

(4)组内解决易错、疑难问题

4、精讲点拨,弥补缺漏

教师针对学生答卷情况,精讲点拨,弥补学生缺漏

5、变式训练,巩固提升

师生布置各种变式训练题,力求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巩固所学成果,提高学生解题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外语课堂教学模式与流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