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们的学校》作文指导说课稿
《我们的学校》作文指导说课稿
常宁市培元小学管新秀
尊敬的领导、老师:
你们好!
我任教的内容是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美丽的校园》写景作文指导。下面我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实施效果、教学反思这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学目标
因为三年级属于写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对写作文还很茫然,我觉得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为了达到预设的效果,我设计了两个教学目标。
1.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写法。
2.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校园的景物,然后写出校园景物的特点。
(二)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校园的景物。
2.难点:怎样写出校园景物的特点。
(三)说教学实施与效果
1.谈话导入,选定题目。
2.指导观察校园美景图片,练习用美的语言来说说校园的美丽。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景色,提问引导学生练习说话,适当地加以评价学生语言的优美与否,引导学生利用比喻、拟人等方式,并加以合理的想象把所看到的景物说美。
3.教学效果:这节课,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超常的发挥。学生的语言异常优美,连最差的学生——刘怡娟也把句子说得很美。我甚至感叹:学生超出了我这个笨拙老师的想象。课后,我问学生:“你们觉得有话写吗?”学生毫不犹豫地回答:“有话写。”还有一个学习成绩一般的女孩子对我说:“老师,我觉得写作文太容易写了。”我听了,心中暗喜:学生已经对写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会提到写作文就头疼了。
(四)说教学反思上完这节作文课,我对教学过程进入了深入的思考,我觉得学生积极的情绪反应就是教学实效的体现。我从三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反思。
1.写作的景物来自于我们熟悉的环境。学生对于每一处景物都很了解,所以就有兴趣观察。
2.教师的提问引导就像一根无形的绳,牵引着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3.我觉得自己还存在很多毛病,若我优秀,学生会更优秀。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粗浅认识,有不足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
第二篇:我们一起走过作文指导
【写作导航】
一、审题,拓宽视野。“我们一起走过”中的“我们”不同于“我”,如果全文只见“我”而未见“我们”,那就明显偏题了。“我们”可以指亲人、同学、老师、友人,但同学们的视野不妨开阔些,能与“我”组成“我们”的,还可以是物品、风景、书籍、兴趣„„只要是陪伴“我”走过的,具有回忆价值的人、事、物都可以进入“我们”的范围。“一起走过”也就是“同行”的意思,如果你写“我”的兴趣是绘画,绘画9年来与“我”同行,“我”两次几乎要放弃,但绘画的魅力使“我”选择坚持,走向成功,这样的文章不是也很有个性么?文章成功的关键是看你选取的“我们”有没有价值和美点。
二、构思,人无我有。不少考生把亲人选进“我们”,写“一起走过”的日子里如何得到思想上、生活上的关心和呵护,事例都是“你有我有大家有”的大路货,这样的作文当然很难获得高分。同学们构思时不妨想一想:有没有一个物品伴随我同行——高兴时我向它微笑细语,懊丧时我向它真情倾诉,它忧我所忧,乐我所乐,启我所思,促我前行„„这个人格化的“它”承载着生命的感悟、生活的哲理,扮演着朋友和老师的角色,“它”和“我”组成的“我们”发生的故事,自然具有人无我有的独特性。
三、立意,注重创新。“走过”是个过程,怎样让这个过程闪现异彩,这取决于文章的立意能否创新。有位考生写“我”和“你”(寄养在“我”家的表妹)的交往,开始时“我”自私任性,“你”却很会包容,离别时仍然给“我”一片真诚,“我”反省、追悔,由衷希望“我们”再一次“一起走过”„„这种把文章定位在“严于解剖自己”上的“一起走过”就闪发着“自我反省”的异彩;有位考生写麦收,不是把自己定位在“接受劳动锻炼”和“体味劳动辛苦”上,而是原汁原味地描写儿时田埂上的欢蹦追逐、摘香叶泡热茶、盼好菜叫吃饭„„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和谐的秋收图,一群多么纯真可爱的农村儿童。文章中“挂在火红天空中的夕阳,似乎笑看我们,深深醉去„„”风情美,情趣美,人物美,这又是多么值得回味的“一起走过”!如此美文,其创新立意所散发出来的醇香,自然会使读者深深陶醉。
(江苏 曹津源)
我们一起走过(61页点评)
他们是一对夫妻,更是一对下岗工人,经营着一家刀削面的小吃摊。摊子不大,但是生意却很不错。自从上了初三,每天下晚自习,我总是拖着疲惫的身子从他们的摊前经过。
那天,有些凉,街上行人也渐渐的少了。光秃秃的树木仍不屈不挠地站立在道路两旁,坚守着一份凄凉、一份萧条。他们坐在简易的棚里,守望着什么。我和妈妈停下车,想吃碗热腾腾的刀削面。
女摊主很高兴地迎了上来,使劲摸了好几遍桌椅,才让我们坐下。
男摊主打开炉火,开始烹调我们的面。女摊主在我们对面坐下,和我们闲聊。她很瘦,我似乎感觉到她在风中瑟抖。他的眼睛很亮,此刻,正注视着我。“才下晚自习吧?” “嗯。” “初三了?” “嗯。”
“要好好努力呀,这一年可关键了。” 我还是一个“嗯”。“你冷吗?” “嗯。”我点点头。
“来。”她搬起凳子到炭炉边,示意我坐下。我望着妈妈,她微笑着默许。“谢谢你!”我真诚的说了一句。我感觉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快乐。“没什么,没什么。”我看到她微微笑着,很满足。
月,升起来了;夜,愈深了;夜色,也愈深了。此刻,在棚内昏暗的灯光下,我可以看到男摊主做面的全过程。他正飞速的削面,一片片面面条从他手中飞过,落进锅里。
“喜欢猪肉还是鸡肉?”他突然开口。“呃......猪肉吧。”
我们一起走过
老人总是坐在院子里,孤独一人,很少出来。
“丁零零„„”我拨动车铃,清脆的铃声幽深的小巷中欢快地跳跃。
“吱„„”老人院子的门居然打开了。老人用双手一圈圈地转着轮椅的两个大轮子,转到门口,探出身子。我快速打量了一下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留下了岁月的伤痕,混浊的眼睛中似乎有一种期待。随后他摇摇头,又吃力地用手上下转动着车轮转回身去。“吱„„”门又关上了。
以后,每次放学,我总能注意到,只要走到老人的门口时,我一按车铃声,老人总是亟亟地打开院门,转着轮椅探出头来张望。
我从妈妈那儿得知,老人的老伴几年前去世了,他的几个子女都在外地工作,没有过多时间回来看望他。唯一让老人聊以自慰的是一直留在他身边的孙子,孙子就住在老人隔壁。于是,老人用他积攒了半年的零钱,亲自转着轮椅,到市集上给孙子买了辆自行车,并跟孙子约定,每次放学回家都要按动车铃,用车铃声告诉老人,他的孙子应在身边,他不是独自一人„„
原来,老人误把我当作他孙子,听见我的铃声,才出门张望的啊。
从那以后,我每次回家,总是习惯性地拨动车铃,老人也习惯性地照常打开门出来张望。我为之一笑,问候了场声:“爷爷好!”从老人嗫嚅、翕动的嘴分明可以看得出,也许是意外,也许是喜悦。以后,我每次遇见老人,总会向老人打招呼。
突然有一天,我甚至还没有进入老人视线,老人就急急地朝我招手:“孩子,忙不忙啊?来我家坐坐吧。”我知道老人的用意,我想我会尽力陪他一起走过这段日子,我答应老人,周末一定去看望他。老人爽快地应了,露出了如花一样的微笑„„
周末,老人早早地就在院子的门口等我,一见到我,就急急地转着轮椅朝我奔来,把我拥入院子。还没有落座,我就被院子中那红花绿草所吸引住了。
我蹲在老人身边,努力使我和他的目光相平。与老人交谈中,我才得知,老人的儿子嫌老人肢体残疾,年纪又大,怕老人照顾不了孙子,把孙子也接到身边去了,一时真是失落无比,直到看见了我,才填补了心中的一份落寞。“每当今晚听见你那如约的车铃声,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段与我孙子一起走过的日子,他也和你一样,蹲在我的轮椅旁,听我讲故事„„”老人的话深深地感染了我。我情不自禁地叫了声“爷爷”。
流逝的日子已不再回来,但我会用我的爱去陪伴这个坐在轮椅上的老人,陪他走过剩下的日子,给他一个依靠——
“丁零零„„”小巷中又传来了熟悉的车铃声。老人含笑地打开门,坐在轮椅上,满脸幸福地张望着„„
我会永远记住那段日子——与老人一起走过的日子。
我们一起走过
偶然间翻翻书橱,一片金黄映入眼帘,闪闪发光。那是一本厚厚的相册,其中承载太多的回忆,金黄色的皮面使人感觉很温暖。
我轻轻拂去上面的灰尘,翻开相册,一张张泛黄的照片浮现在眼前,让我再一次品味了那淡淡的幸福,想起了与我一起走过十几个春秋的他„„这张,是在沙滩上照的,微微泛黄的照片遮不住我天真的笑脸,爸爸抱着我,父女俩的快乐定格在那夕阳的余晖中。爸,您还记得吗?那次去海边,我对广阔无边的大海充满了好奇,戴着个游泳圈就什么都不怕地趁你上岸时游出去很远。
你突然发现我离开了视线,焦急地在岸边大喊,不停地打听我的去向,然而茫茫人海当中,你找不到我弱小的身影。看到你为我担心的样子,我一边往岸边游,一边招手呼喊着:“爸,我在这儿!”,然而声音实在太微弱,于是我更用力地划水,即使是小胳膊被粗糙地游泳圈磨得通红。你终于看见了我,一下子跳进海里抱住了我,“傻孩子,你去哪了?你知不知道爸爸都急死了!”我第一次看到坚强的爸爸眼中闪现了泪光,笑着安慰道:“爸,你放心,我以后不会再走远了。”爸爸的怀抱好舒服、好温暖,这一刻淡淡的幸福在我心底漾开„„那张,我手里拿着三好学生的证书,在校门口微笑着,看起来已经上初中了。-3壶泡一壶菊花茶,袅袅蒸腾的水汽里有黄晕的灯光,映着我的脸颊。
这种时间里,父亲总会翻开一本书,用他温暖的大手握住我的小手,带我念诵那些古老的诗篇。是“杨柳绿齐三尺雨,樱桃红破一声箫”的画卷,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的琴音,抑或是“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悠然。父亲深沉的声音里,这些文字甩开飘逸的水袖,踢开灵秀的裙摆,带我走进语文最动人的美好世界。
依然记得那些一起走过的夏夜里,父亲的声音,犹如蛰伏着的最温暖的海,又似轻轻漾动的晨风,一字一句,饱含对女儿深沉的挚爱。
右手·温暖
阳光很好,我坐在阳台上的藤椅里,看母亲幸福地忙碌。
风里氤氲着金色的清香,母亲用拍子轻轻拍打着晾晒的被子,便有好听的声音一遍遍地响起。浮尘即是调皮的精灵,在空气里轻盈地飞舞。我于是化作慵懒的猫,浸没在这金色里,给母亲讲述一周的学校生活。每讲到好玩处,母亲便毫不吝啬地笑起来,她沐浴在闪闪烁烁的流光里,盈盈地笑,翠玉的镯子上有莹莹的光。在如水一样澄澈的早晨里,我恍惚觉得母亲是传说中的田螺姑娘,总拥有那么多温暖的魔法。
一起走过的清晨里,总有满世界的阳光,母亲的笑是流淌在我心间的诗意,永远不会厌倦的温暖。
远方·幸福
“你在,就心安。”想起丁立梅的这句充满温情的话。时光荏苒,我们仨就这样手牵手,一起走过无数时光。
也曾有风雨,但我们紧紧依傍,便会有幸福的阳光。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里满载了爱与暖,一直一直通向时光的尽头,通向远方幸福的原野。
父亲、母亲,我们一起走过的路上,每一朵花都开放着“家”的真谛。
愿幸福长相伴,愿时光不老去。
【满分解密】
这是一幅充满灵动之气的亲情图,其中氤氲着浓浓的甜蜜与温暖。左手间父亲深沉的挚爱,右手间母亲永不厌倦的温暖,让“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里满载了爱与暖,一直一直通向时光的尽头,通向远方幸福的原野”,作者直抒胸臆,让读者领悟到“家”的真谛。全文由三个片段组成,结构清晰明了。
读本文时,让人感叹于作者敏捷的思维、奇异的比喻、真挚的感情,如此文章应该得益于作者平时丰厚的阅读积累、细腻的情感体验。(荐评/程灿)
我们一起走过
我回过头去,看见你站在记忆中,对我微笑。我们曾经一起走过的青葱岁月,我都还记得。
仿佛是前世的约定,两颗年轻的心在那个青春的夏季相遇、相识、相知,与生俱来的默契,让我们仿若双生花,盛开在曼妙年岁。
你说你最爱海棠,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她。
还记得我们一起去看海棠花,满院错落有致的海棠,如花海。我们站在树下,抬头是一片海棠花织成的红色天穹,阳光从密密的海棠花的罅隙中射下,如梦如幻。你抬头兴奋地看着花,侧影像海棠花一样动人。
海棠花宛若从古代诗词中走来的闺阁女子,一笑倾城,再笑倾国。记得你说过,海棠无香。的确是这样,没有蜜蜂蝴蝶,海棠开得很安静。
我躺在树下休息,不由地就想起了你,想起了我们一起走过的岁月。无论是我生病时你泡的一杯热茶,还是我失落时你温暖的鼓励,还是开心时我们的欢声笑语,还是难过时的互相安慰,这些点点滴滴都永远镌刻在我的脑海中,无法磨灭。
那时突然觉得你就是海棠花,内敛,沉静,你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那样默默的,毫不声张,理所当然的样子。就像这海棠花,尽管开了满树娇嫩的花朵,却不张扬,依旧安静地固守一份淡泊。
临别前你送我的那盆海棠,如今开得很盛,像你的笑颜。想起你对我说:“你不要嫌弃它没有香味!”你眨着明亮的眸子,一脸笑意。你不知道,我早就不在乎海棠没有香味了。“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我想,海棠是有香的,只是莫轻吐罢了。
第三篇:儿童作文指导说课稿
儿童作文指导说课稿
说教材:
(一)本节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冀教版四年级语文综合学习六的内容。本单元的5篇课文主要是记叙人物的一些典型的事件,进而来表达人物的特点及品质的。本节小笔头正是在学习5篇文章的写法后设计的一篇习作来巩固单元阅读要求。在小笔头中提供一个阅读范例——我的王蒙叔叔,学生在读这篇短文后,要知道短文写王蒙叔叔的什么事有意思,是怎样写出来的。学生通过分析既巩固了课文中的阅读方法,又知道了写人时怎样表现“真有意思”这个主题,使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二)确定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可分为三个阶段:1—2年级启蒙训练阶段,重点是对词、句及看图说话、写话的训练;3—4年级上学期是过渡训练阶段,是由词句逐步过渡到篇章的片段训练;4年级下学期至六年级篇章综合训练阶段,学生能够写出有中心、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这样四年级阶段的习作训练就是中年级连句成段向高年级篇章过渡的桥梁,因此有目的地渗透有关篇章知识是非常重要的,真正的做到读写结合。为此我确立了如下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读写练习,让学生领悟如何通过具体事例的描写来反映人物特点的方法,引导学生合理选材,提高学生自主选材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自己习作以及课后收集资料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生学会短文的写作手法,用来写自己身边有意思的人和事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而通过具体事例把事情说清楚表现人物的特点和品质是难点。
分析学生:
小学四年级学生写作水平较低年级有了明显进步,在词句积累、观察、想象上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和经验,但是要用具体典型的的事例来反映人物特点还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结合阅读教学进行有目的、耐心的指导,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基础上,学生写出精彩、生动的习作。
说教法:
《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表达真情实感;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于是,在习作课堂中,我一直努力创设多种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课堂,启迪他们写作灵感,激发兴趣,使孩子快乐作文。我用了:情景激趣法、谈话导入法、讨论交流法、师生共评法等。
说学法:
根据四年级学生特点及新课标精神,在学习中注重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三个目标共同发展。把本课学法定为:发现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自评互评学习法等。说教学流程:
课前交流:老师以送礼物的形式,播放动画片片段,让学生说一说片中人物的特点,学生说到好玩、有意思即可。就此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带着愉快的心情走进课堂。
(设计理念:《课标》强调激发兴趣是习作的前提。播放动画片让学生在快乐中感受人物好玩、有意思,知道这是从人物做的事体现出来的。为本次习作做下铺垫。)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电视剧中有很多人物特别有意思像猪八戒、大耳朵图图、糊涂老师、小精灵、三毛„„不仅如此,在我们的身边也有一些有意思的人做出很多有意思的事,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位有意思的人,同学们想认识他吗?
多媒体出示短文题目:我的王蒙叔叔
(设计理念:亲切自然的谈话,让学生有想知道这个人的欲望,从而提高了阅读短文的兴趣。)
(二)阅读指导:
1、多媒体出示全文:请同学们读这篇短文,边读边想“谁的什么事有意思。”
2、学生自由读文,老师进行巡视。
3、读完后指一至三名学生回答,并给予评价。
4、短文写法指导:短文是怎样把王蒙叔叔有意思写出来的?请同学们分组交流。
5、小结短文表达方法:通过一两件典型的事反映人物特点或品质。
(设计理念: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要求阅读与写作结合,学生在阅读中学习方法,为写作服务。本次给出的小短文,就是让学生学会其中的表达方法——通过一两件典型的事反映人物特点或品质。从而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来。)
(三)作文指导:
1、在自己熟悉的人中挑选有意思的一个。教师相机出示课件,帮助学生拓展取材范围。指名(5—10人)说一说。
有意思的人有了,选择有意思的事说一说。(指导用一个词或几个词或一句话说,指名3—5人。)
指导学生用几句话来说有意思的人的有意思的事。(可以指一名学生说,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问,也可以提出好的建议。)进而指导学法。
学法应用。根据前面一人说众人修改的方法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把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
指2—3名学生说作文,每说完一个就让同学评价,老师最后评价。
(设计理念:有意思的事是由人来做的。因此先确定一个人是本次习作要求的前提,然后在找一找有意思的事是主要内容。在本环节中先让学生说几个词或一句话来表达,再用几句话叙述,大家评述或提出好的建议,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说、评、改,一点一点地上升,降低了写作的难度。使学生愿意并很好地完成写作。)
(四)写作文:
1、学生写作文。把经过大家帮助修改的作文写下来。
2、写完后读一读,进行师生评价。
(设计理念:心里有了腹稿并能说出来,作文只完成了一半,还要求把说的完整地写下来,再进行评价修改,完成的习作会更好。)
(五)谈话总结:
1、把本次习作继续写好。
2、倡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设计理念: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写出来,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时间分配:
谈话导入1分
阅读指导10分
习作指导15分
写评作文12分
谈话总结2分
第四篇:我们吃什么 说课稿
《我们吃什么》说课稿
一、说教材 PPT(教材体系)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科学》教材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吃的学问”单元的第1课《我们吃什么》,这一课中学生对自己平时吃了些什么东西还是比较熟悉的,但对所吃的各种食物究竟能够为人体的生长发育提供哪些营养等认识是比较模糊的,而这恰好会影响学生饮食态度与习惯的形成和保持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合理营养及消化器官的组成与保健方面的知识埋下了很好的伏笔。PPT(教学内容)
学习吃的学问首先从人为什么吃食物和吃什么开始,只有知道了人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营养成分和不同的营养成分有不同的作用,以及不同种类的食物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不同,学生才可能关心自己的饮食状况。从研究吃什么开始,还有利于学生从自己熟悉的事物入手,学习营养知识和建立相关概念。为了帮助学生把食物与营养成分联系起来思考,本课以给食物分类为主线贯穿全课。本课由以下四大块内容组成:
第一块是引导学生回忆大家平时常吃的食物和最爱吃的食物有哪些,呈现丰富多彩、品种多样的食物。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吃过的食物有选择地带一些到课堂上来,使活动更直观、生动。
第二块是指导学生用分类的方法认识食物。食物的种类很丰富,给食物分类的标准也很多,这一过程中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标准给食物分类。分类的食物可以是学生自己带的,也可以由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食物图片。
第三块是通过阅读资料了解食物中所含有的主要营养,帮助学生认识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和作用,知道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这块内容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知识呈现出来,这样会更加直观、生动、灵活一些。同时还要让学生从自己所带的食物中发现它们各含有哪些营养,学习按照营养的成分给自己所吃过的食物分类。这一次分类是对食物所含有营养的分析和巩固。
第四块指导学生统计全班同学最爱吃的三种食物。这样的次序编排与教材内容安排上有一些变化,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学生在已经了解营养知识的基础上开展统计活动,再分析班级里学生的饮食情况是否科学、合理。这一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饮食习惯,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计算、合作、操作等多方面的素质与能力。
PPT(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自己平时吃了些什么东西还是比较熟悉的,但对所吃的各种食物究竟能够为人体的生长发育提供哪些营养等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而这恰好会影响学生饮食态度与习惯的形成和保持。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我们设计了活泼、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的过程中,比较轻松、清晰地掌握科学知识要点,为后面学习“怎样搭配食物”作好准备,为建构自己正确的饮食习惯、健康的生活观念奠定坚实的基础。PPT(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点,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过程与方法
●按照自定标准给食物分类;
●用图表统计全班同学最爱吃的三种食物。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懂得营养要全面、合理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心饮食,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饮食质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增进学生的健康意识。PPT(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
难点:按食物含有的营养成分给食物分类。
二、说教法PPT(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和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为探究指导教学法。科学课以动手为主,《美国科学教育标准》指出:“学科学是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做,而不是做给他们看”,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能够体会知识的产生,能够体味科学的奥妙,因此这堂课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实验探究为主,教师辅助以相应的讲解和示范。新《科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韦钰在新一轮课程标准修订中指出,学生课堂上的探究离不开教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其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对问题作预测,通过具体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然后得出结论。PPT(教学准备)学生准备:
统计最爱吃的食物、课前搜集食品的营养标签、自认为含油脂的小食品。教师准备:
1、分组材料——①配套的食物分类卡片; ②土豆,萝卜,馒头,滴管,碘酒。示范材料——①碘酒,米饭; ②肉片,不透光的纸;
③一份蛋白,酒精灯,打火机,夹子。
2、课件,统计表,实验记录表
本节课要做两组分组实验,第一组,食物的分类实验,需要的器材有,①配套的食物分类卡片。学生需要把准备的相关食物卡片按学生已有的经验进行自主地分类,并在组里交流是按什么标准分类,共分几类,分别是什么;然后再学生了解了各种食物所含有的营养成分及其功能后,再次用食物卡片分类。
第二组实验是检验食物中的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所需要准备的器材有②土豆,萝卜,馒头,滴管,碘酒。,学生通过把碘酒滴在准备的食物上,观察碘酒颜色的变化来判断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对于本课所选择的各种材料,我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是具有典型结构的材料,这些材料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建立食物的营养成分的科学概念。学生通过自主操作,合作探究能够获得充分的科学体验,尽可能地最大效率地获得来自实验过程中的信息,在对其加工处理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建构起自己认识发展水平之上的科学概念。
三、说学法
新课标中强调在教学活动中提倡学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结合学情,本节课学生的主要学习方法是实验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PPT(课件:配乐美食欣赏)通过轻松、诱人的美食欣赏,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人为什么要吃食物”的看法,假如我们不吃东西会怎样?从而得出“人一定要吃食物”的结论,那么我们究竟该吃些什么呢?自然、水到渠成地引入新课,揭示课题。这样导入,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情趣,又能引起学生对营养话题的关心,起到“聚焦”作用,同时又了解了学生的饮食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并为统计全班同学爱吃的三种食物做好了准备。
(二)自定标准给食物分类
1、为了方便大家研究,老师特地准备了一些食物的图片。PPT
2、要求学生先在小组里商量一下打算怎样分类,想好后,再拿出材料按照小组商量好的标准给这些食物进行分类,要求每一横排表示一类。然后再让学生汇报不同的分类方法(如按颜色、形状、大小、味道……分类)。
这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给食物分类,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渠道和思考的空间,对于学生能讲出理由的分类,教师给予合理评价并鼓励学生大胆想像,这样的教学方法更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和富有儿童情趣,使全体同学都投入合作交流的活动之中。学生按自己的标准分,教师不加以限制,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可以挖掘出学生更多的潜能,教师及时鼓励可使学生更加自信。
(三)认识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
1、了解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首先通过谈话“刚才每小组都会按自己的标准给食物分了类,想不想继续研究这些食物呢?”PPT引导学生一起来听听营养宝宝们的介绍吧。(课件:介绍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表)其次听了营养宝宝的介绍后,引导学生思考并复述:“你知道食物中含有的人体所必须的营养素哪些?”并形成板书: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水接着再通过追问“这些营养宝宝对人体分别有什么作用?”从而使学生在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将原先凌乱、模糊的认识更加清晰化,同时了解按营养成分为食物分类的科学方法,明确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从而形成“建立合理饮食结构”的意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更加关心和注意自己的饮食,为正确搭配食物、设计自己科学合理的饮食做好铺垫、打了基础,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把课堂探究引入到生活实践。
2、解读食物的营养标签
老师通过提问“我们平时吃的食物那么多,怎么知道食物中有这些营养成分呢?”引导学生拿出课前搜集的一些食品的营养标签,在同桌互说的基础上解读了食物的营养成分,从而发现有了营养标签真方便,我们在选择食品时就可以通过它了解食品的营养成分。
(四)用实验的方法检测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
1、检验食物中的淀粉
(1)通过设疑,(出示一碗米饭)“面对没有贴标签的食物,你们又怎样知道它的主要营养成分呢?怎么检测呢?” PPT(视频演示实验)
通过先让学生看碘酒是什么颜色,然后观察将其滴在白色的米饭上后颜色发生的变化,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在思考为什么的时候,由老师说明“碘酒是淀粉的探测剂”,只要碘酒遇到含有淀粉的食物时都会变成蓝色。从而自然而然地明白了淀粉的检测方法,为后面的自主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同时这里的演示也为后面学生的自主操作作了一次很好的示范作用,一些操作要点(如一手拿着碘酒瓶一手轻捏胶头滴管,在瓶子外面排出空气;放进瓶子,吸取一点碘酒(棕褐色);再在要检验的食物上轻轻滴一两滴。)简明扼要地通过学生的观察传送到学生的脑中,使得学生在后续的实验中动作更加规范,事实上,在接下来的实验中效果是明显的。
(2)分组实验: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PPT(出示实验器材)你觉得哪种食物中有淀粉呢?在小组里说一说。操作之前让学生做一个预测,既可以了解学生的概念发展水平,又可以起到聚拢学生思维的效果,提高动手的效率。接下来就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来证明自己的预测,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效操作,实验之前我还列出了几条实验注意点。PPT
2、检验食物中的脂肪。
⑴分组讨论:我们已经学会可以用碘酒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你有方法检测食物中的脂肪吗?并将讨论的结果写在记录单上。PPT ⑵汇报方法,找出最简单的方法。将一块肉片在不透明的纸上用劲擦过(教师操作),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白纸,说说你们看到什么现象?(纸成半透明状,有油迹)就说明纸上有油脂了。
⑶你能用这个方法检测你带来的食物中有没有脂肪吗? 学生独立实验,填写记录。⑷汇报交流。
3、检验食物中的蛋白质。
其实我们还有很多方法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比如检测食物的蛋白质(演示)。PPT
4、学会看营养成分表
⑴当然也有的营养成分是我们用这些简单的方法不能检测的,我们可以借鉴营养学家用精密的仪器检测出来的结果。(课件出示:营养成分表),⑵让学生仔细观察后交流:a、这些食物中含有碳水化合物最多的是?蛋白质呢?b、冬天得多吃哪种食物?为什么? C、这些食物中哪种营养最全面?d、是不是包含了所有的营养呢?
⑶老师现在想知道茄子的营养成分,这张表格中也没有怎么办?引导学生思考或告知可以上网搜索或查阅资料。
(五)按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重新给食物分类
1、今天我们认识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有几大类?
2、请组长拿出纸板,请大家按食物的营养成分对这些食物的分类作一下调整?
3、汇报:你分成了哪几类?分别有哪些?
(六)拓展延伸,认识食物多样化的意义
1、今天我们研究了这些食物,课前我们组内做了一个统计,现在我们对全班做个统计,并作了整理。
2、分析统计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3、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能偏食、挑食。下节课老师会带领大家一起研究怎样合理搭配食物。
通过观察、实验、讨论、交流及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使学生进一步深化了对食物的认识,对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有了清晰的认识,知道了我们的身体从食物中可获得哪些营养成分,哪些是给我们提供活动能量的食物,哪些是使我们保持健康的食物等等。从而也从根本上认识了偏食的危害,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明确不偏食方可保证身体正常发育的重要性,从而也为下一课学习怎样合理搭配食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板书设计
教学本课后,我形成的板书是(板书呈现了本课的核心概念和教学重点)PPT 总述:本课设计思想
(一)体现让学生成为课堂评价的主体。
教师在课堂上坚持适时、适度地创造评价的机会,加强自评与互评,重视培养学生自评、互评的意识,将评价贯穿教学全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评价的主体。
(二)加强体验式学习,突破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生的亲手试验,让学生来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加深对食物的了解。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三)给学生一双“科学”的眼睛,培养科学意识。
新课程标准中提倡的科学教学理念告诉人们,科学不再是简单的自然常识,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是有用的,有趣的!让学生学习“身边”熟悉的科学,理解就发生在身边的科学现象,才能让学生兴趣盎然、自主地意识到科学的真实性,从而主动地参与科学学习。
在这节课中,教师给学生创设了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的“科学世界”,让学生体会身边的科学现象、科学知识,让学生真真切切地关注身边时时刻刻发生的“科学”点滴。这样,潜移默化地“传授”学生应用科学的方法和调查研究的方法,为学生能够主动想到利用自己“科学的眼睛“观察世界,利用所学的知识改造世界打下坚实基础。
今天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五篇:我们校园说课稿
我们校园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们校园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们校园说课稿1
《我们的校园》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14页中的内容,这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
一、对“实践与综合运用”的认识
(一)《课标》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定位
《课标》之所以将实践与综合运用单独设置为一个学习领域,是因为实践与综合运用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课标》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内容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以及实践与综合运用四大学习领域,其中又按学段的不同,把实践与综合运用依次分为实践活动、综合应用以及课题学习三个层次,第一学段的实践与综合运用的主要学习内容就是实践活动。
(二)教材的编排意图
新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设计,有三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注意选择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与情境,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资源。
其次,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
第三,创设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发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让学生走出教室,真正地参与实践活动。
(2)要精心组织好活动,确保高效率的教学。要分配好各组参加活动的人数及活动场所的安排。
(3)活动时要有学习的主题,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实践活动不仅仅是让学生动,让学生玩,而且要在动中体现学习的主题,这节课的主题就是对学生渗透统计思想,围绕统计进行活动,在活动中要注意收集数据。
二、教学过程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分六个环节进行:
激情导入→布置任务→开展活动→数据整理→总体评价→课堂小结
(一)激情导入
课件展示:学生课间活动时的实况录像
引入课题:《我们的校园》
(二)布置任务
1、实践活动的介绍
1)活动内容:跳绳、踢足球、跑步、办板报、练武术。
活动地点:跳绳的在篮球场,踢球的在足球场,跑步的在运动场等等。
2)每人选择一项自己最喜欢的'活动。
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结合本课的活动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调整,把学生分成五个小组。
3)活动注意事项:注意安全,要有秩序的进行活动,活动效率要高,学生之间要相互配合。
2、启发、探讨
布置任务后让同学们想想:在活动时会出现、发生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参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数学问题。
无论要解决哪一个数学问题,都需要大家仔细观察,认真的数一数。
3、发放表格
1)每人印发一张统计表,便于活动时作好记录
2)将笔、统计表带到活动场所,边参加活动边仔细观察,将每个小组的人数统计出来后记录下来。
(三)开展活动
1、每个小组选出小组长,小组长要组织好本组活动。
2、为了便于学生搜集数据,提醒学生不要随意离开活动区域。
我们校园说课稿2
说教材:《设计我们的校园》是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是一节综合探索课。
教学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关注学校的形象与建设,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荣誉感
知识与技能 学生通过运用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知识,对自己所在的校园的环境进行有针对性地研究,并进行设计的尝试,同时对学校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此课题的探究过程,初步体验研究式的学习方式,使他们提高调查研究、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能力
重点:使学生能正确运用画图工具画我们的校园。
难点:画图内容规范,图画能显示自己的设计创意。
说教法:教学方法我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合作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导入
讲授新课
学生作品展示
本课小结 第一课时
稳定情绪,检查学具。
复习旧知识
校园建设的新理念
我们的校园文化有哪些环境设计可以体现我们自己的特色?在校园设计中如何体现文化特色、人文特色、绿色特点,突出校园设计的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
一、图片展示校园的设施,如:电话亭、休闲椅、体现学校育人理念的宣传长廊、体现学科活动场所(生物园、地理园、英语角、艺术角等)和方便学生在校生活的设施等。
教师和学生探讨如何设计、用什么材料精心制作,来实现设想。如平面图(手绘或计算机制作)。
二、实践要求
1.小组讨论、分工承担一项任务,准备自己制作所需的材料。
2.制作要求:
每组任选2-3项,独立或合作完成均可。例如:校园一角模型制作;如:休闲角、科技角、英语角、艺术角、雕塑、宣传展板等。
学生可以自选材料,如:彩色复印纸、卡纸、石膏板、软陶、
色彩工具等。
3.学生实践教师辅导
第二课时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谈自己的创作体会,小组组长阐述本组学生作品的设计思想。谈自己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畅想。
教师总结:
鼓励学生通过关心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大胆的创想和改造的方案,用自己的热情与爱心为自己的校园增光彩,希望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多关心身边的环境。
我们校园说课稿3
一、学生基础
“我们的校园”是一节实践活动课,它是在学生对新教材内容有了一定认知,如:20以内的加法知识,几和第几等知识后进行的综合活动课,其中渗透统计思想。
二、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加深理解本册教材所学的内容,体验自己校园生活存在的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另外,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接触简单的数据整理,看简单的统计图,为今后学习统计打基础。
三、教学要求
①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
②让学生初步接触简单的数据整理,看简单的统计图。
③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片段
(一)创设情境
1、课件播放学校全景。
2、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你知道这是哪里吗?
生:我们的学校。
师:猜对了,这就是我们的校园,也就是我们平时生活学习的场所。课间或活动课时,校园可热闹了,有许许多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可是你们知道吗,这些活动里面还有一些数学问题呢。这一节课老师要带领小朋友再次走进美丽的校园,用我们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活动中的一个个问题,看谁最棒了,好吗?(板书:我们的校园)
(二)课件展示“我们的校园”活动
课件播出大操场上有人在跳绳,做游戏,跑步,出板报,练武活动。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想提出哪些数学问题?(选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生1:跳绳的有多少人?
生2:踢球的有多少人?
生3:跑步的有多少人?
生4:他们分别是第几名?
生5:出黑板报的有几人?练武的有几人?
………
小组交流汇报:
①、20以内加减法知识
教师结合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得出各项活动的总人数,对于有道理的都予以肯定。如结合“踢球有多少人?”可以有多种方法:
生1:从图上看到守门的有1人,踢球的有的14人,求一共有多少人?列式为1+14=15(人)
生2:黄队有7人,蓝队有8人,求一共有多少人?列式为7+8=15(人)
生3:戴帽子的队员有1人,没戴帽子的有14人,一共有多少人?列式为1+14=15(人)
②、几和第几的知识
师:刚才有小朋友提出跑步的分别是第几名?小朋友们就来当一回裁判,老师指着哪一位小运动员,你们就举起手中“第几”的卡片来说说他们的名次。
(三)尝试统计
按学生对活动的喜好将学生分成五组。
每小组统计所学活动的人数,用笑脸图片表示,最后每一组把笑脸图贴到教师出示的大统计图上。
观察统计图,解决问题。
师:根据表中给我们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可能会出现:
生1:参加哪项活动的人最少?哪项最多?
生2:踢球的比跳绳的多几人?
生3:练武的和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人?
………
(学生集体回答)
师:想一想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可采用同桌互问互答,一人问全班答等形式。
(四)练习
师:小朋友们,我们的校园美丽吗?
生:美丽。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校园里有许多花,许多树。
师:说的很好,其实这些花里面也有数学问题。老师这儿就有一朵,课件显示: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叶子上的两个数加起来正好等于花中心的这个数:6+7=13。
师:真聪明,请你们在自己的练习纸中把叶子和花用线连接起来,使叶子上的两个数加起来的和是花中心的这个数。
课件出示:
学生反馈结果,课件演示正确答案。
(五)课后延伸,升华提高。
通过这节课,小朋友不但会自己提问题、解决问题,还制作了一张漂亮的统计图,课后我们可以统计一下我们班小朋友的课外活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