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法制教育·我是未成年人·说课稿
编辑:梦醉花间 识别码:16-266177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3-31 13:26:06 来源:网络

第一篇:法制教育·我是未成年人·说课稿

“法制教育·我是未成年人”说课稿

各位领导和老师:

上午好!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我是未成年人》,《我是未成年人》是《青少年法制教育读本》第一课的第三节。

一、说教材:

教材中通过实例未学生展现未成年人不经进入的场所,让学生了解哪些未成年人不应进入的场所;后面还涉及法律对于未成年人的界定;国家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制定了哪些法律。

二、说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未成年人不经进入的场所。

2、使学生远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让学生国家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制定了哪些法律。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教学重难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接下来谈一下教师应“怎样教”,学生应“怎样学”。

四、教学策略(说教法)

在教学本课中,我主要采用“案例说明法”和“行为指导法”,并辅之“情境激趣”、“课堂讨论”、“辨析导行”等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创设适宜的环境气氛和相应的教学情景,使学生有层次的掌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方面的知识,从而达到明理、导行、育人的目的。

五、说学法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及重视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着重以下几种学法的指导: 1.表演展示学习法2.合作学习法

3.竞赛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及设想

(一)情景再现激发情感

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出一起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这样做可以达到两个目的:(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具体事例引课比泛泛而谈的语言引课更具有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以真实的事例教育学生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性,导出课题。

(二)师生互动知识的学习

1、针对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得出新知,并进一步提出下面的问题。

2、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问题,结合自己实际生活谈做法。

3、知识迁移到与生活有关的例子,让学生分析有关的问题,实现知识的升华和学生的再次创新。

七、课外延伸作业布置

让学生通过编、写顺口溜、宣传标语,收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知识制作一期手抄报,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以上是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作业布置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课。各位评委老师,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第二篇:未成年人法制教育讲稿

遵纪守法 从我做起

——芜湖师范附属小学法制教育讲座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未成年人为什么要学习法呢?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未成年人学习法制是现实社会形势的需要,首先学好法律才能做到知法守法,通过学习,增强自己的法制意识和法律观念,知道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违法的,什么是犯罪的,自觉地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正确适用法制地对待和处理自己周围的纠纷,从而保护自己合法权益,防止违法犯罪,真正做到懂法知法守法护法,其次,学好了法律才能正确地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未成年人享有法律赋予的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人身自由权受保护权,受教育权,继承权等权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例如:有的父母让自己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子女辍学,儿童遇到这事怎么办?你学了《义务教育法》,就知道你的父母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父母必须使适龄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规定,可以向学校或有关单位报告,求得解决,再如养狗咬伤了行路的未成年人怎么办?你学习《民法通则》第127条就知道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的饲养人或管理人应承担民事责任。总之,只有学好法律,知道自己有哪些合法权益,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第三,学好法律才能自觉地维护法律的权威与尊严,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法律体现人民利益,违法就是违背了人民利益,损害了人民利益,人民国家的法律要靠全体人民来维护,对违法犯罪的行为作斗争,不仅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学习了法律,就知道哪些是违法犯罪行为,从而自学遵守法律,正确地运用法律武器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因此,中小未成年人学习法律非常必要。

二、应当学习哪些法律? 1、18周岁以下均为未成年人,作为未成年人我们首先应当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从而知道当我们受到伤害时应寻求哪些保护。

2、我们应当学习《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学习了这些法律就知道自己如果违法犯罪将会得到什么样的处罚或刑罚。法律不因你不知自己的行为犯了哪条法律而不追究责任。

3、在道路上我们基本上都属于骑自行车或行人一族,当然也有少数家庭条件好的还骑摩托车、开车等。《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规定12周岁以上方能骑自行车上路,18周岁至60周岁允许驾驶机动车辆(小客可至70周岁)。《道路交通安全法》2003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04年5月1日起施行,本月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宣传月。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本法。第六条第四款明确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因此要在道路上保障自己的安全和他人的安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道路交通管理条例》。

三、《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当然生活中我们涉及的法律法规很多,在此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仅就我们学校园里容易发生的案事例来简要介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刑法》中的一些基本常识,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我们简要介绍一下道路上的一些知识。行政违法和刑事违法行为的界线主要在于行为情节及后果的轻重,违法行为较

轻的构成行政违法,适用行政法律法规,较重的构成犯罪适用刑法,追究刑事责任。行政处罚和治安处罚的区别:行政处罚涉及许多行政法律法规,治安处罚只是行政处罚的一种,比如偷税,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适用《刑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万元以下的适用《税法》由税务主管机关予以行政处罚,而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轻伤以上的适用《刑法》予以处罚,再比如盗伐林木,二立方以上的构上刑事犯罪,以下的构成行政违法由林业主管部门处罚。也就是说《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只是规定了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种类及如何处理,也告诉大家并不是所有的违法行为均属于公安机关管辖。政府各部门各司其职,而不能跨越职权办案。“有事请打110”,“有困难找警察”这种说法也是相对的,警察也不是万能的,它只能在法律赋予他的权限内维护好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侵犯。

四、处罚的种类:《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于86年通过,94年修改已十年,里面有许多规定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治安处罚法》有望在今年予以通过。在条例中规定:

1、治安拘留(1日至15日)。

2、罚款(1元至200元,除涉赌、毒品外)

3、警告。

口头批评不属于治安处罚。行政处罚的各类还有很多不一一介绍

五、我们青少年要自觉抵制以下不良现象或违法行为(一)旷课、夜不归宿;(二)携带管制刀具;(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网吧、游戏厅、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九)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六、安全教育:

1、不骑“带病车”,外出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

2、不独自一人到池塘、河边玩耍,防止溺水。

3、不玩明火,小心燃放烟花爆竹,4、不随便触摸电器或线路,当心触电。

5、安全使用煤气,小心煤气中毒或爆炸。6不抽烟,不喝酒,不打架斗殴。聚众闹事

第三篇: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发言稿

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发言稿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向同学宣讲有关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其实,有些法制知识我也知道你们学习过,为什么呢?前不久,观看学生编写的法制小故事,很真实,也很深刻。其中有一位同学编写的毛阿敏偷税漏税的故事,使我深受启发,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而且是你们内心深处法制意识的真实反映。在这里,我也给大家讲一个我亲眼目赌、令人沉思的真实故事。

事件发生上海某小区的住宅楼。这天正是星期日,三位初中生在四楼的楼道窗前嬉戏,甲失手将乙推出窗外,重重地从高达20米的四楼摔下来,当时乙的脸色铁青,血从鼻孔、耳孔直往外淌。后来,乙被市医院急救车救走。此时我给同学们出二个思考题:①因失手致伤乙,算不算违法?②如果甲违法,违反了什么法?结果应该是:如果医疗签定部门确定为重伤,首先甲这种行为造成的后果违法,其次甲违反了《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二百三十五条: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下面,我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基本原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措施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三个方面,来给同学们讲一下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0世纪以来,未成年人犯罪是全国共同面临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根据法制教育的要求,在人、财、物上予以支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切实把学校法制教育作为全民普法工作的重要渠道建设好,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做好学校法制教育教材编写、教师培训等各项基础性建设。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和其他有关部门都要为学生广泛参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实践活动创造条件。要进一步完善学校法制教育制度,制定评估、检查的具体标准,定期检查,使学校法制教育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要不断探索和总结新形势下的法制教育经验,推动这项工作取得更好地效果。

(一)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

未成年人时期,是人生中最为关键的一个时期,是人从幼稚儿童时期向青年期的过渡阶段,处于这一特殊时期的人,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经历着一场巨变,从未成年人的心理变化来看,主要表现为:求知欲增强,交往需要增加,有虚荣心,喜欢刺激,富于幻想,易接受暗示,模仿力强,有好胜心,易于冲动,爱感情用事,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希望按自己的想法、兴趣去行事。认识问题直观、片面,缺乏成年人具备的分析判断、辨别能力。

这种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使未成年人抵抗外部世界能力相当脆弱,一旦遇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很容易做出越轨的举动,实施违法犯罪。

(二)未成年人不良的个性倾向性

人的个性倾向性是个性中最冲动、最积极的因素,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的认识和活动的趋向与选择,个性倾向包括人的需要和动机、兴趣、信仰、观念体系等,不良个性倾向是大多数青少年实施犯罪行为的主观心理因素。青少年的不良个性倾向在需要方面主要表现为:具有强烈的物质欲、权力欲、报复欲,在观念体系上,概括地说,主要表现为“五观”不端正,以自我为中心,只想索取,不愿奉献的极端利已的价值观,过份追求金钱、享乐、名利、实惠,讲究吃喝的人生观;善恶、美丑、荣辱、爱憎、是非、苦乐,得失完全颠倒的道德观;哥们义气高于一切的封建行帮式的友谊观;放荡不羁,崇尚低级感官刺激的性爱观。正是在这些强烈畸形的欲望驱使和错误观念的支配下,一些未成年人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三)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 下面,我重点给同学们一下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希望同学们能引以为戒,拿起法制武器,把实际例子讲给父母听,纠正有些父母的不良家庭影响。

家庭是未成年人生活、成长的第一空间,是未成年人最早接触的小社会。也可以说是一个社会大染缸。这就要求有些同学,是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家庭在未成年人心目中的位臵,应该是最为重要的。父母代表社会对子女的教化也是最为深刻的,一些家教箴言、格言及家训会影响子女的一生,甚至有的还世代相传。调查与研究表明:未成年人的的身心在家庭这一环境中能否健康发展,与家长对家庭的责任感、态度,对子女的教育引导,与其自身性格和言行举止有着密切的联系,若父母对家庭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子女的态度适当,教育、引导得法,自身性格、言行举止良好,家庭的内聚力、亲和力增强,正面影响加大,子女实施不道德行为、违法犯罪的可能性就很小。反之,子女受到负面影响大,实施犯罪行为的可能性就大,甚至直接导致犯罪。

其中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不良因素主要有亲情过剩,疏于管教,家庭暴力,单亲家庭,不轨家庭五种。

亲情过剩。目前,在我国城镇,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这些在“四二一”家庭结构中长大的独生子女,从小就受祖辈、父辈的百般宠爱,被过度的亲情所包围,在家庭俨然是一个小皇帝、小公主,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他们中一些人养成了不良性格,形成了不良意识和行为习惯,凡事总是先考虑自己,从个人角度出发,不达目的不罢休,因此达到个人目的,满足个人需要,他们可以不择手段,不受任何约束,甚至以身试法,以致违法犯罪。

疏于管教。一些家长对子女的管教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了对子女的管教义务,对子女身上的错误和缺点,或是不闻不问,放任自流;或是蜻蜓点水,关心帮助不够;或是打骂了事。更有甚者,为了发家致富,有的家长竟迫使子女放弃学业去经商,不惜以子女成为新文盲为代价。生活疏于管教的家庭中的子女,因得不到父母及时而悉心的管教,形成不良品性,终由小错而大错,直到违法犯罪。

近年来,受国际毒潮泛滥的影响,我国新型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愈演愈烈,呈现出制毒、贩毒和消费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一些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不了解冰毒、摇头丸的严重危害,盲目吸食,造成我国滥用冰毒、摇头丸和氯胺酮等新型毒品人数持续上升,消费市场不断升级。吸贩新型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发展蔓延,不仅严重侵害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污染社会环境,而且严重损坏我国的国际形象,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大公害,我们要坚决抵制新型毒品!

因不良家庭因素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例子屡见不鲜。如2007年上半年,上海一个少年暴力犯罪团伙共三十多人,最小的仅有11岁,最大的17岁,在追求称霸一方、为所欲为的目标下,以由小到大、由近及远、吃干吐净为盟,排列坐次,三人成伙,五人成群,穿插结合,交替作案,渐渐发展成一个犯罪团伙,并于2007年底被公安部门依法逮捕。

我希望学生通过这次的法制宣传教育,在座的同学能认识违法、犯法的后果,坚决抑制不良的诱惑,与不良的行为作斗争,走真正的人生道路。

第四篇:我是谁说课稿

小学品德与社会《我是谁》说课设计

南坪实验小学

夏铭蔚

一、说教材:

1、教材的特点及编写意图

今天我所上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第四单元第1课《我是谁》第一课时。《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一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的指导思想是基于《品德与社会》课程基本理念的认识,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

《我是谁》是三年级上册四单元的第一课。如何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是四单元的主要内容。体验不同场合下的角色变化,观察、思考不同的角色应有的不同社会表现和应承担的不同责任,是四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的地位、特点,单元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体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角色。

2.通过观察对比,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3.愿意在现实生活中当好自己的角色。

教学重点:

体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角色,通过观察对比,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教学难点:

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并愿意在现实生活中当好自己的角色。

二、说教法学法:

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我在设计《我是谁》一课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这种情境教学法,注重让学生在体验不同场景中扮演不同角色过程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进行有目的的交流、探究活动,从而获得思想的升华。

三、说过程:

根据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课程性质,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了四个环节。活动一

说说“我是谁”

教学伊始,让学生猜不同场所教师的扮演角色,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进行了观察、分析。然后通过体验他人和自己父母的角色变化,得出他们角色的重要性,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突出了课程的实践性这一理念。活动二:猜猜“他是谁”

创设活动场境,根据角色特征进行表演,让其他同学猜他扮演的角色。请同学介绍自己是如何判断人物身份的,从而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角色总是同相应的活动和责任相联系的,启发学生明白不同角色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这一道理。活动三:说一说

演一演

老师出示视频,让学生体会最美司机对角色的尽职尽责。这种直观的教学生动形象,让学生对角色抽象的概念得到具体化。通过对不同场景中不同角色应该承担哪些责任的讨论,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小主人翁意识,然后通过演一演、评一评这样儿童乐于接受、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增强责任意识,知道自己对自己、对集体、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这样既回归儿童的生活经验又丰富加深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活动四:我们的小调查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我把小调查放在了课后,让孩子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新的课程理念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只有源于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这种学习获得的知识最直接,最有效。这种参与活动也在潜移默化、层层递进中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有效的突破了难点,突出了对重点知识的掌握。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采用了开放式教学方式,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在教师所设计的一个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中落实教学目标,回归“教会学生做人”这一本质中去,使教学真正做到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这一理念。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延续让学生体验的教学设计宗旨,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情境,充分利用情感推动作用,促进学生认知的内化和良好行为的形成;继续重视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更要加强自身修养。

第五篇:《我是谁》说课稿

《我是谁》说课稿 海铁二校 赵宇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是谁》。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紧扣特点 说教材;

二、针对实际 说策略;

三、师生互动 说流程;

四、简洁明了 说板书。

一、紧扣特点 说教材

(一)《我是谁》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我是谁》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的责任”的第一个主题。第四单元内容包括:“我是谁”、“我的责任”、“我能做好”三个系列主题活动。旨在让学生知道自己应对家庭、集体、社会承担的责任。前为明理,后为导行。

《我是谁》一课中以学生自己和父母角色的变化,引发学生思考人在不同场合中的角色变化,使他们感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不同角色都是社会的需要,每个人都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则,履行自己的职责,从而认识自身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

根据单元编写意图和课文的内容,我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践经验,认识并体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角色。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对比,情境表演等学习方式,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承担的不同责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愿意在现实生活中当好自己的角色。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教材特点的把握和教学目标的设定,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位在: 通过体验、对比、观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角色会承担的不同责任。理解不同的角色总是和相应的责任相联系的。

二、针对实际 说策略

(一)说理念、学情

《品德与社会》课标中提出,教育的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

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因此,我遵循儿童道德认识形成的规律,以儿童社会生活为源泉,将德与行有机融合,让学生在自身体验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当前我们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包办太多,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相对较弱,他们不是很清楚自己所承担的角色,更不清楚由于角色的不同所承担的责任也不同。对于小学生来说,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他们发展的基础。小学阶段必须加以奠定。

(二)说教法、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我注意体现体验性、探究性学习的特点。采用问题导入,创设情境,小组讨论,角色表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入情入境,在换位中感悟,使整堂课动静结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三、师生互动 说流程 我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一)师生谈话,初步感知人有不同角色

(二)创设情境,找到自己的角色

(三)连接生活,了解身边人不同角色和责任

(四)感知角色不同,责任不同

(五)模拟表演

(六)谈感受

(七)总结

(八)拓展延伸

(一)师生谈话,初步感知人有不同角色

上课伊始,我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学生说出是老师,我便给学生出示我的照片(在学校、在公园、在舞台、面对妈妈、面对姐姐),老师有很多种角色,不同场合角色就不一样。告诉学生除了这些,老师还有很多角色,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一课我是谁。

引导学生认识我不同的角色,初步感知人有不同角色。

(二)创设情境,找到自己的角色

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的人,我们的角色就会发生变化,观看视频,这个小朋友角色是什么,想一想自己的角色,并试着说一说。

从生活实际出发联系自己,找到自己的角色。

(三)连接生活,了解身边人不同角色和责任 说说身边的人有什么样的角色和相应的责任。

从孩子自己,再到身边的人,是学生认识到角色的涵义,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在社会中善于思考。

(四)感知角色不同,责任不同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现在最主要的角色,并讨论自己角色相对应的责任。初步感知角色不同,责任不同。

(五)模拟表演

教师提供四个学生最熟悉的场所,各小组选择一个场所,先讨论应该怎样做,注意什么,再模拟表演。

从实际生活出发,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在讨论中认识到自己担当着不同的角色。

(六)谈感受

(七)总结

(八)拓展延伸

旨在引导学生真正走进生活,发现生活,通过分析、评价,观察人们是否当好了自己的角色,进而提醒自己当好自己的角色。

(九)说板书

我是谁

场合——角色——责任

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原则,我利用简洁、清晰的文字进行板书,使学生通过板书清楚地明白“我们在不同的场合担当着不同的角色,不同角色有着不同的责任,每个人都要努力地当好自己的角色。”

以上是本人对这节课的浅显的看法和设想。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我是谁》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践经验,认识并体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角色。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对比,情境表演等学习方式,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承担的不同责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愿意在现实生活中当好自己的角色。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教材特点的把握和教学目标的设定,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位在: 通过体验、对比、观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角色会承担的不同责任。理解不同的角色总是和相应的责任相联系的。

三、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学生说出是老师,我便给学生出示我的照片(在学校、在公园、在舞台、面对妈妈、面对姐姐),老师有很多种角色,不同场合角色就不一样。告诉学生除了这些,老师还有很多角色,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一课我是谁。

二、“我的不同角色”

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的人,我们的角色九会发生变化,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视频,看看这个小朋友的角色是什么?在看的同时想一想,你的角色是什么,你会说吗?

小组讨论

过渡: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角色,我们身边的人,他们有什么样的角色呢? 出示图片,谁能说说你身边的人,社会上的所有人都承担着不同的角色,都有着相应的责任。

三、连接生活,了解身边人不同角色和责任 小组讨论我们最主要的角色相对应的责任

小结:在不同场合我们要承担不同的角色,只有我们大家当好自己的角色,社会才会更美好。

四、模拟表演

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几个熟悉的场所,各小组选择一个场所,小组讨论在这个场所,我们应该怎样做,注意什么,再模拟表演。

1、小组讨论设计

2、全班展示

3、其他小组补充评价

小结:从刚才同学们的表演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不同场合,我们有着不同的角色和责任。同学们,让我们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小事做起,做合格的小公民。

五、谈感受

六、总结

孩子们,人生就像一个大舞台,在那里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老师相信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很负责任的扮演好自己的每一个角色。

七、拓展延伸

法制教育·我是未成年人·说课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