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浅论国库电子化的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
编辑:眉眼如画 识别码:16-1124933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9-01 11:38:47 来源:网络

第一篇:浅论国库电子化的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

[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teniu.cc/)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财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库核算内容在不断变化,业务量持续上升,这些都对国库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国库电子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减轻了国库业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加快了国库资金周转,提高了国库资金利用率,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了快速、准确的资料信息,充分地发挥了国库的重要作用。国库电子化促使国库会计核算和管理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国库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对国库职能向“核算、管理并重”型转变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国库电子化的现状

(一)国库应用软件不断升级完善。

我省国库电子化的进程从1990年开始,到202_年使用全国统一的国家金库综合业务系统(1.0版)之前共开发推广了4套国库业务处理系统,202_年推广应用了国家金库会计核算系统(2.0版)。国库会计电子化的开始阶段是各地自主开发,各自推广自己的程序,系统开发环境、操作系统、核算模式、数据接口各不相同,到202_年总行国库局推广国库会计核算系统(2.0版)才真正做到了统一规范。2.0系统能够灵活选择一机一库、一机多库等国库业务摆放模式。通过参数设置适应各种财政体制的核算需要,不但能够处理现有的税款报解、国债、记账、存款记息等全部国库会计核算业务,而且具有独立性、开放性和前瞻性,集成了同城票据交换、内部往来、支付系统往来、国库单一账户、横向联网等模块,实现了与支付系统、国库内部往来等系统的直接连接,为用户提供了开放性的业务操作平台。国库会计核算系统(2.0版)运行以来,经过不断升级,业务集成度和功能更加优化,其优点在国库核算实际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

(二)硬件设备不断更新

人民银行系统中国库是较早使用计算机的部门,也是设备更新较快的部门,从国库电子化刚起步时使用的长城0520微机,到386、486、一直发展到现在的服务器,打印机从LQ1600到激光打印机和行式高速打印机,配置水平不断提高,先进的计算机设备为国库会计核算提供了优良的硬件环境。

二、国库电子化存在的问题

国库电子化虽然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随着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国库业务的不断发展,国库电子化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

(一)国库应用系统不能满足国库管理的要求。

国库应用系统中会计核算功能较为全面,但未开发事后监督、检查等功能,监管手段电子化水平与国库电算化发展还有很大差距。国库电算化后其内部控制制度的范围和控制程序较之手工系统更加广泛,控制的重点由对人为主转变为对人、机的控制,而且控制的程序也应与计算机处理程序相一致。而目前检查监督方式还停留在手工阶段,监管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监管人员主观意志和自身能力,而且无法通过电子化手段完成对电子化业务实施及时监管。目前随着国库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库监管职能越来越重要,忽略了这些环节,国库电子化就不完整,不仅不适应国库管理的要求,也不利于在深度上和广度上提高国库电子化水平。

(二)网络安全问题给国库应用系统带来风险。

目前国库应用系统极易受到内部和外部网络的攻击,一旦遇到病毒或黑客侵入,将对系统造成极大的危害。目前国库系统仍处于人民银行内部网络,网内一些计算机由于业务需要或管理的需要与外部互联网连接,即使是人民银行内部的局域网,网内的电话线和电源线不能完全与公用电话线和电源线相隔绝,因此不能实现与互联网的完全物理隔绝。近期发生的冲击波、震荡波病毒的蔓延和造成的后果已说明内联网络并不是一方净土。随着财税库行横向联网的建立和发展,国库计算机将面临着来自网络安全方面的严峻挑战。这些都给国库内部控制和管理带来新的研究课题,为国库系统软件开发和网络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防范国库资金风险,必须建立一整套科学、严密的适合国库电子化建设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加强网络系统风险防范与控制。

(三)横向联网统一建设的步伐还不是很快。

由于各地财政、税务、海关、国库和商业银行等部门的业务和技术水平和财税体制有差异,联网模式各不相同,有税—银—库模式,有税—库—银模式等等,有的横向联网系统还包含了资金清算。横向联网实施各自为政,地域性强,重复建设,有的地方将其作为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来搞,风险防范意识不够,配套的内控制度不健全,横向联网建设的不统一和不规范为国库资金带来风险和隐患。随着现代化支付系

统在全国的上线运行,以及国库会计核算系统(2.0版)在全国的推广使用,国库会计核算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已实现横向联网的地方,其联网模式必须随之改造和升级,没有实现横向联网的地区现在也要进行联网。因此,确定既符合当前业务发展需求和各地实际情况又紧跟改革步伐的横向联网发展方向,剖析和研究横向联网工作中的主要业务和技术问题,对全国横

向联网系统进行统一建设应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四)国库应用系统统计分析功能不够完善。

国库资金运动涉及财政、金融两大宏观调控体系,因而国库统计分析对于宏观经济分析和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库应用系统强调会计核算功能较强,但统计分析功能还不完善,不能实现统计数据的自动采集、自动分析、自动生成统计报表。统计分析自成系统不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而且有的内容是重复劳动,不利于提高统计分析的效率和质量。

三、国库电子化的发展趋势

(一)网络化趋势

全球进入信息化的今天,网络互通、资源共享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单纯以会计电算化为主的国库电子化模式已不能适应,而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在国库、财政、征收机关、商业银行之间建立网络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将国库业务由定时批量处理变为网络化实时化处理,成为国库电子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库系统纵向联网是与国库电子化同步发展的,从最早的磁盘报送、传真卡、拨号网络到现在的局域网传输,国库内部纵向网络体系已经形成,保证了国库资金及时逐级上划。但是随着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各级预算收入与支出不断提升,政府对财税资金管理力度加强,预算收入入库方式必须进行调整,国库资金周转必须加快,而目前在财税库行之间存在着自成体系、信息闭塞、重复劳动等问题,原始的手工方式缴税和入库不仅工作效率低下,难以保证人民银行国库部门实现金融监管,规避资金风险,也不能适应国库及财税部门对信息的需求。由于财政、征收机关、国库和商业银行之间在工作性质和工作职能上的密切联系,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更成为迫切需求,财税库行横向联网势在必行。

(二)数据集中管理的趋势

以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国库得到广泛应用,国库电子化建设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成绩,但是数据集中管理是大趋势,与国库关系密切的财政、税务、各大商业银行都已开展或实现了数据集中,财税制度的改革、和支付系统的上线也对国库业务核算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国库必须进一步依靠科技创新,充分利用信息科技手段,实现数据集中管理,实现优质服务和提高管理水平。

1.数据集中有利于强化统一管理,降低风险。数据的集中处理可以节约设备投资和维护费用,促进业务的规范、集成和统一。同时,通过大规模地集中信息,规范信息,分析研究信息,对辖内国库的报表、各类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监控和协调,变事后监督为事前控制和预警,及时调整管理措施,杜绝假帐、假表、假数据,保证统计数据的即时性、真实性、一致性,防范由于数据分散操作带来的业务操作风险。

2.数据集中有利于数据仓库的建立。数据集中是建立准确、有效及全面的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基础。数据集中是对各级数据库所有原始数据的实时集中,数据集中的水平更高,价值更大。前台数据实时传输,后台数据实时处理,此举大大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时效性、准确性。同时将各级财、税、库等部门历年来发布的规章制度、规定、办法集中存储在数据库中,建立完整的政策法规文献查询检索体系,充分利用电脑信息存储量大、网络化、检索快的优势,将有利于国库业务操作的合规性和合法性,有利于监督和检查。

通过多年的辛勤努力,国库电子化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以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设施为硬件环境,以数据集中为模式,以国库综合业务系统为基础,以横向联网为桥梁,联接和覆盖全国财、税、库、行的国库电子化蓝图必将成为现实。

第二篇: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是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随着支付电子化在全国范围内深入推进优势逐渐显现。但在推行初期,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本文从预算单位角度,指出实施国库支付电子化的存在的问题,从预算单位内部控制、国库支付系统、代理银行自助柜面系统等方面提出完善建议。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 电子化管理 预算单位

一、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概述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牵引,财政资金安全、高效管理的现实需要,财政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促使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成为现代国库管理改革中一项基础性与战略性变革。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电子化是指财政部门、人民银行、国库集中支付业务代理银行(以下简称“代理银行”)、预算单位等四方之间取消纸质单据和凭证传递,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发送、接受和处理电子凭证来办理财政资金支付及清算等业务,实现预算单位“一站式”即可将财政资金支付给供应商或个人。这种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为基础的支付手段创新而引致的整个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变革,极大的减少了各方工作量,实现财政资金高效、安全运行。

202_年以来,财政部会同人民银行对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进行统筹规划与顶层设计,率先在河北、重庆进行试点,效果良好。随后,财政部积极总结试点经验,出台了《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接口报文规范(暂行)》、《电子凭证库接口标准》、《安全应用接口标准》、《预算单位自助柜面业务系统设计规范》等一系列的技术标准规范,建立起一套跨财政部门、人民银行、代理银行、预算单位完整的标准化体系,形成了财政资金管理的完整链条,加强了各业务方互联互通,消除消息孤岛,实现业务协同。202_年,财政部对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做了进一步明确和部署,陆续出台了《关于做好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第二批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暂行办法》等办法文件,第二批十个省市的试点工作顺利推进。紧接着,202_年6月,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工作的通知》。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省级已推广实施支付电子化工作,逐步建立起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为基本框架,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依托、以电子凭证安全支撑控件为核心,安全、高效、便捷的国库支付电子化体系。从各地实践情况看,推行国库支付电子化改革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幅度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近几年来,国库集中支付业务量大幅度增加。传统支付模式下,国库支付业务主要依赖纸质单据传递办理,逐笔打印、手工签章、人工跑单,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效率低、出错率高,难以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发展的需要。实现支付电子化管理模式后,通过电子凭证的传递完成支付和清算。在代理银行自助柜面系统上线后财政授权支付业务也可由预算单位在用款额度内自行办理支付,当日提交当日到账,极大方便业务办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财政资金运行效率,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二)有效降低国库资金风险

未全面实行电子化支付之前,国库资金支付依靠加盖“大红印章”的纸质凭证或单据。随着技术发展,印章的仿真水平越来越高,无疑增加了业务风险。而实施国库支付电子化管理后,所有集中支付业务统一纳入“电子凭证库”,由计算机控制,大大减少人工干预。一笔支付业务从提交用款申请到最后清算,要通过不同业务部门不同人员的密钥登陆系统操作、审核,而任何操作都隐藏在电子凭证库中,有迹可循,保障财政资金安全。

(三)提升财政信息化服务水平

国库支付电子化管理是财政业务的一项重要变革,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对现有业务流程、管理模式的优化和改造。实现支付电子化后,国库业务审核方式、账务处理方式、凭证管理方式、印鉴管理方式都将随之变化,这有助于建立起动态监管、自动对账、全程跟踪的管理方式,有助于提升财政信息化服务水平。

二、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存在的问题

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在省级预算单位已经陆续上线,根据实践经验,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施支付电子化后带来的财务风险

随着支付电子化全面推进,全部支付借助网络信息技术通过财政支付系统和自助柜面系统即可完成,这对预算单位资金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上,要求单位经办人、审核人岗位分离,分别保管数字认证密钥、系统登陆密码、代理银行自助柜面系统支付U盾。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若是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者执行不严格,操作权限不明晰、人员分工不合理,支付岗位人员限制都会导致国库资金不安全。例如,国库支付录入人、审核人、自助柜面付款、国库对账都集中到同一人,都会增加转移财政性资金风险。

(二)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细节之处有待完善

首先,预算单位月底账务处理系统与国库支付系统之间存在对账不一致问题。??库集中支付系统用于国库资金支付,是预算单位预算执行的途径。预算单位账务处理系统独立于国库支付系统,两个系统之间对账仍然是以手工对账为主。

每月末,先核对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两种支付类型总额,将国库支付系统中本月发生的直接支付总额与账务处理系统“财政补助收入”科目和“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科目本月发生额合计金额核对,授权支付总额与账务处理系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和“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科目本月发生额合计金额核对。然后,核对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总额,将国库支付系统中基本支出本月支出总额与账务处理系统中“事业支出――基本支出――财政补助支出”科目本月发生额核对,国库支付系统项目支出本月支出总额与账务处理系统“事业支出――项目支出――财政补助支出”本月发生额核对。最后,核对 “经济科目”明细,主要核对基本支出明细;按照项目名称核对项目支出。按照以上步骤,月末将国库支付系统和账务处理系统核对一致。

但是,根据实践经验,两个系统月底会出现对账不一致现象。按照国库支付流程,国库支付采取“先支付后清算”方式,如果月末预算单位提交支付申请,实际支付和清算滞后1-2天,会出现未达账项;或是发生退回、退款事项都会导致月底两个系统对账不一致。此外,现阶段各方对预算执行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及明细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在国库支付系统每月生成的对账单中,只有“日期”、“摘要”、“下达的用款计划”、“实际支出”、“用款计划结余”等字段,远远不能满足对账需求。“经济科目”、“项目名称”、“资金来源”也是对账必须的要素,这些信息在另外一张支出明细表中反应。每月对账会计人员需要综合多张报表才能完成对账。此外,两个系统之间没有衔接点,现在国库支付业务量越来越大,对账更显繁琐。

其次,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运行速度慢,每次操作需要等待;经办人与审核人切换角色,系统识别不出来,都影响付款速度。

(三)代理银行自助柜面业务系统有待升级改造

代理银行自助柜面系统是办理财政授权支付业务的重要渠道。财政国库支付系统将审核无误的待支付授权支付电子凭证通过财政专线传递至自助柜面系统,通过该系统完成电子凭证读取、同行和跨行转账支付、退款信息匹配及交易结果查询等,是财政授权支付资金最终支付到用款单位的自助途径。

在实际业务中,因收款方信息有误,会发生退款交易,匹配原交易信息后提交退款申请。有时系统会发生无法自动匹配、无法退库的现象,以至于无法恢复财政授权支付额度的情况。此时往往需要与代理银行多次沟通,提供相关依据与说明材料,代理银行后台操作才能正常退库。另外,在自助柜面系统,“提交转账”时需要提交多次才能提交成功,降低了工作效率。

(四)电子凭证档案管理有待加强

根据202_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明确“将电子会计档案纳入会计档案管理,要求建立电子会计档案备份制度,能够有效防范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人为破坏的影响”。使用可靠的电子签名制作的电子凭证与纸质凭证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相关电子凭证存档期限同纸质凭证。实施电子支付化后,预算单位可以将电子凭证打印出来入账同会计档案一同保管。但是,现行的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不能批量下载电子凭证,不便于备份。

三、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建议

(一)加强预算单位内部控制建设

国库支付电子化实现了预算单位工作人员足不出户即可完成国库资金支付,这也为预算单位国库资金安全敲响警钟,使预算单位内部控制面临新形势。预算单位应自觉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确保制度健全,科学设置岗位职责权限,确保不相容岗位分离,不可将国库支付经办人、审核人、自助柜面付款以及国库对账集中到同一人身上。同时,对于国库支付申请电子政务证书、自助柜面付款U盾都应妥善保管,确立保管制度,交接制度,轮岗制度,定期督查。

(二)完善国库支付系统

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是面向各行业开放,各行业各个预算单位账务处理软件也不相同,两方系统衔接不起来,对账不方便。现在各地也在试图建立更加科学、便捷的平台,将账务处理系统与国库支付系统有效对接,减少中间录入环节,方便对账,提高正确率及付款的时效性。比如,江苏省202_年试运行的财政一体化业务平台,将账务处理系统与国库预算执行系统相结合,预算单位财政资金预算、核算、决算一体化,有效解决对账问题。或是在现有的国库支付系统录入用款申请时“摘要”栏中同时录入会计凭证号,作为对账衔接点,方便对账。此外,建议在国库支付系统增加电子凭证批量下载功能,便于电子凭证备份备查。

(三)升级规范代理银行自助柜面系统

自助柜面系统创新性地将财政授权支付与网银支付整合为一个业务闭环,提升国库资金支付电子化的完整性,对其规范性、安全性、服务质量有更高要求。自助柜面系?y要严格按照财政部门规范化要求研发、建造、使用。在系统硬软件、后台服务操作上不断完善,根据财政部门及预算单位反馈的问题及建议,集中资源优化自助柜面系统,为今后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四、结束语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是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各业务方理念更新、业务协同与技术融合。预算单位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降低财务风险;财政部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和代理银行自助柜面系统的硬软件技术需要更加完善以满足预算单位需求。只有财政部门、预算单位、代理银行三方相互配合,不断的优化升级,加强系统关联,提高管理水平,才能顺利、全面推进国库支付电子化改革。

第三篇:浅谈目前我国国库电子化及内部控制机制范文

浅谈目前我国国库电子化及内部控制机制近几年,随着我国国库电子化的蓬勃发展,以及国库业务的不断创新,电子化已为我国国库内部控制广泛应用,控制的内容,由会计业务扩展到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大大增强了国库控制风险的防范能力,为进一步推动我国财政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公共财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什么是国库电子化呢?现阶段为什么要实行国库电子

化以及国库电子化环境下的控制的构成机制是什么呢?本文针对对这些问题做了些粗浅探讨,仅供参考。

一、什么是国库电子化?国库电子化指的是国库管理、核算改变以往手工核算的方法,充分利用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创建信息平台,实现电脑核算、记账、及数据处理的工作方式。

二、现阶段实行国库电子化的意义国库电子化、网络化的建设给国库会计核算带来深刻的变革,对完善国库职能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国库职能向“核算、管理并重”型转变。体现在:1电子化建设带来国库会计核算的深刻变革以我区支库为例,在1986年人行、工行分设时,每天只有两三笔业务,全年预算收支合计不超过1千万元。而202_年,我区支库全年共组织预算收入3.8亿元,办理预算拨款3.2亿元,年业务量累计9.9万笔。具体体现在:(1).会计核算手段从最初的手工记账逐渐发展到计算机处理、纵向联网。从1990年国库电子化刚起步时的东海微机,到90年代后期的HP486、HP586,一直发展到今天的PⅢ、PⅣ,微机配置水平不断提高,为国库会计核算提供了优良的硬件。(2).为适应不同时期的财税体制改革的需要,国库会计应用软件不断升级换代。从1990年的税款报解程序到202_年的国家金库综合业务系统的推广应用,再到202_年的国库会计核算系统,软件更新速度加快,业务集成度和功能扩展性更加优化,极大地减轻了国库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国库会计核算效率和质量,有效地防范了资金风险。1990年10月,我区支库开始应用税款报解程序处理国库业务。这是国库电子化的开端,也是国库会计核算的第一次革命。(3)、为了推行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202_年国库部门推广应用E2.0国库核算应用软件,不但能够处理现有的全部国库会计核算业务,而且具有独立性、开放性和前瞻性,容纳了同城票据交换、内部往来、支付系统往来、国库单一账户、横向联网等子系统,实现了与支付系统、同城交换、国库内部往来等系统的直接连接,为用户提供开放性操作平台。

2、网络化是国库电子化的必然趋势(1)、网络化是国库电子化的必然趋势在信息时代,网络已渗透并联接所有的经济部门。这将催生国库管理的第二次革命,那就是表示单纯以会计电算化为主旨的国库电子化模式已过时,而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在国库、财政、征收机关、商业银行、上下级国库之间建立国库电子网络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真正实现国库业务的网络化实时处理,成为了国库电子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阶段国库电子化工作的制高点。(2)、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决定了国库网络的功能和结构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是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它决定了国库电子网络系统的功能和结构,那就是以国库为中心,与当地的财政、征收机关、商业银行以及上下级国库之间建立网络联接,自动处理预算收入收纳、报解和预算支出拨付业务。该系统包括国库业务横向联网和纵向联网。经过多年建设,国库系统已基本实现内部纵向联网。但是由于国库、财政、征收机关、商业银行等部门的网络建设各自为政,相对独立,从而导致横向联网尚处于起步阶段,无缝衔接难以实现,致使一笔税款要在纳税单位、代理银行、征收机关、国库和财政等部门重复处理,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3)、国库发展迫切需要业务的网络化处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造成财政收支项目日趋细化,财政收支规模加速扩张,使得国库业务量大、劳动强度高、税款入库环节多、监督手段落后、资金风险高等不足之处日益突出,客观上迫切需要国库、财政、征收机关、商业银行等部门合作更密切、更协调。而只有进一步推进国库网络化建设,真正实现国库业务的网络化处理,才能把国库人员从繁重的核算业务中解脱出来,有利于提高国库分析质量和国库管理水平,防范国库资金风险,促进国库从核算型向核算管理型转变。

3、促进国库职能向“核算、管理并重”型转变(1)、国库会计核算自成体系,对充实区支库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E2.0正式运行后,区支库作为中心支库的子系统,通过“国库内部往来”汇划资金,使区支库独立摆放,独立地处理收支账务、编制报表、办理联行查询查复、凭证装订保管和事后监督等相关事项,成为区支行一个业务较为独立的部门。同时,E2.0对国库岗位设置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内控制度规定和操作流程需要,区支库至少需设置会计主管岗、明细岗、资金岗、综合岗等六

个岗位,并且系统不允许兼岗。除核算职能外,区支库还担负着对乡镇金库进行业务指导、培训、检查、监督等管理职能。因此,在目前区支行国库与会计部门合署办公的情况下,人员相互兼职,国库专职人员较少,无法充分履行管理职能。为充分履行国库职能,人民银行应抓住机遇,健全国库机构,保障国库人员的配足配齐,保证国库人员不再在会计岗位兼职,促进国库稳

定发展。(2)、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建立,拓展了区支库的职能空间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是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它拓宽了区支库的服务空间,使区支库的服务对象由原来有限的辖区内的预算单位转变为面向社会广大商品、劳务的提供者和实行跨区域支付,成为公共财政框架中国库资金收付的枢纽。为更好地履行职能,客观上要求国库有更多的独立性和自主权。因此,在财政国库制度改革中,理顺国库管理体制势在必行。(3)、确立国库机构、人员、经费的相对独立机制成为必然选择在中央银行管理体制改革的形势下,应进一步明确由人民银行总行领导、国库机构单设、人员编制和经费单列、业务垂直领导、会计核算独立的新的国库管理体制。基层国库与当地人民银行不再具有隶属关系,而是直接接受上级国库的领导。(4)、E2.0为区支库职能转型创造了良机随着E2.0在运行中的逐步完善,国库部门将拥有自己的联行系统,业务将实现网络化实时处理,电子化、网络化程度进入到更高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把国库人员从繁琐的核算业务中解脱出来。不但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调查研究、开展业务检查监督,而且更新了管理目标和管理理念,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方法和习惯,促使国库职能由传统的重核算、轻管理向核算与管理并重转变。一是有利于核算管理,重点加强对缴款书、拨款凭证的要素审核,定期与财政、征收机关、乡镇金库对账,切实防范国库资金风险;二是有利于现场监督,重点监督延压税款、过渡账户、退库等事项;三是有利于内部管理,重点防范员工素质风险,健全内部制约机制和事后监督制度,防止内部案件的发生。

三、国库电子化环境下的控制的构成机制国库电子化环境下的控制的构成机制由控制环境、控制制度和控制程序三部分组成:

1、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国库内部控制的核心,由国库部门组织体系控制、国库人员控制两部分构成,决定其他控制要素如何发挥做用,直接影响目标的实现。(1)、国库部门组织体系控制。国库部门由人行总行国库局、分行国库处、中心支行国库科为主,包括基层商业银行代理国库业务,组成国库部门责任体系,同时,各级国家财政机关对国库资金享有支配权,对国库业务具有监督权。发挥着有效的上下级指导、同级横向监督机制。总行国库局负责批准并定期审查整体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认清国库的主要风险,确定风险的程度,确保能采取必要步骤、识别、衡量、评审和控制风险。下级国库部门负责执行由上级国库部门批准的战略和政策,明确责任和报告的关系,确保责任能有效的执行,确定本部门适当的内控政策,并监督评审内控系统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同级财政部门随时对国库资金及管理现状进行监督,确保国库资金万无一失。(2)、国库人员控制。国库管理层负责按照高标准促进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人力资源作为国库部门中最核心的要素,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人力资源发挥作用的程度,而且作为国库系统的操作者和使用者,人员控制是内部控制的关键。国库电子化的不断发展对国库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这就要求国库人员不但道德品质要好,能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而且要业务熟、技术精,不仅掌握国库专业知识,而且了解相关财税知识。因此,要立足区支库实际,积极做好人员培训,改变目前国库人员知识陈旧、年龄老化、专业知识与技能缺乏的情况。针对计算机这一高技术工具掌握利用程度较低的现状,可以采取鼓励自学、培训考核为主的形式,有针对性地组织人员进行计算机、网络、国库理论等新知识、新业务、新技能的学习培训,并严格考核,以提高业务人员的计算机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逐步建立起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业务队伍,塑造既精通国库业务、善于管理,又懂计算机知识、擅长操作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网络化和国库业务发展的需要,促进国库电子化发展进程。

2、制度控制国库内部控制的制度,是国库部门在会计工作中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方法、业务处理手续等控制措施的总称。它具有保障国库资金安全、国库业务规范、正常运行的作用。国库制度是国库工作的准绳和依据。国库的一切工作都要遵循国家、部门的法规制度,已此来保障工作目标的实现。制定、创新、完善国库制度控制,应符合以下要求:(1)、资金的安全、效率性。制定的制度应符合国库资金安全的同时要运用效率高的要求。资金安全是国库服务的重中之重,是做好服务的根本。在电子化环境下,在制度上如何适应国库电子化的要求,保障国库资金安全,是对国库制度突破现有框架的现实要求。(2)、制度的前瞻性。制定的制度应适应国库业务发展、创新的要求,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未来性,使之成为国库发展的动力。(3)、制度的实践性。制定的制度应适应国库具体工作的需要,具有可操作性、合理性和适用性。

3、程序控制在国库电子化环境下,国库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国库会计核算系统和其他国库综合应用系统。国库信息系统的程序控制,是指为系统和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而对系统“构成要素(硬件、软件)、环境、运行”实施的控制,它应普遍适用于各种国库信息系统。(1)、应用系统开发和维护控制。国库信息系统的开发项目一般投资金额比较大,对国库业务的发展和国库的整体管理目标的影响深远,必须谨慎从事。应用系统开发控制,具体包括:系统开发前应进行详细可行性研究和需求分析;开发过程应进行适当的人员分工;按规范收集和保管有关系统的资料并加以保密;新的系统应与传统系统并行一段时间并经有关部门审批后才能替代传统系统使用;系统验收时要有严格的验收程序等。(2)、软、硬件控制。

1、软件安全控制。主要是指对程序的安全控制。常用的控制包括非系统维护人员不得接触到程序的技术资料和加密文件的接触控制;有关人员要注明程序功能后备存档,以备系统损坏后重建安装之需的程序备份控制;对所有来历不明的价质在使用前进行病毒检测,定期对系统进行病毒检测,使用网络病毒防火墙以防止网络病毒侵入的防病毒控制等。

2、硬件安全控制。国库会计信息系统的可靠运行主要依赖于硬件设备的安全。关键性的硬件设备可采用双系统备份。机房内用于动力、照明的供电线路应与计算机系统的供电线路分开,配置不间断电源、防辐射和防电磁波干扰等设备。(3)、网络的信息安全控制。为保证网络信息传递的安全,可采用数据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认证技术、隧道技术等。(4)、系统组织与管理控制。组织与管理控制是根据国库业务性质,在国库信息系统中按岗位、职责等形式进行权限划分,以达到相互牵制、相互制约、防止或减少错弊发生的目的。

1、岗位分工控制。其中较重要的岗位有系统维护岗、主管岗、综合审核岗。系统维护岗主要负责系统的硬件管理工作,从技术上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主管岗位主要负责对系统操作人员分配岗位权限和对特殊业务进行授权处理。综合审核岗位主要负责审查机构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监督数据处理结果的安全性、合法性,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防止存在漏洞等。

2、操作权限控制。操作权限控制是指每个岗位的人员只能按照所授予的接触系统。系统进行作业,不得超越权限接触系统。系统应制定适当的权限标准体系,使系统不被越权操作,从而保证系统的安全。(5)、应用控制。是对会计国库信息系统中具体的数据处理活动所进行的控制。包括:

1、输入控制。要求输入的数据经过必要的授权,经有关人员对数据的真实、合法性进行检查;总数控制校验、平衡校检、数据类型校验、重复输入校验等。

2、计算机处理与数据文件控制。主要包括有效性控制和文件控制。有效性控制包括数字的核对、对字段、记录的长度检查、代码和数值有效范围的检查、记录总数的检查等,文件控制包括检查文件长度、文件的标识、文件是否被感染病毒等。

3、数据通讯控制。是采用各种技术手段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丢失、泄密等事故的发生而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

4、数据输出控制。是为了保证输出信息的准确、可靠而采取的各种上控制措施。

5、数据存储控制,是为确保国库信息系统产生的数据和信息被及时、安全、适当地储存,而采取的各种控制措施。

6、系统日志控制。国库信息系统应具有必要的自动记录能力,对主要业务处理情况和异常情况、重要事项进行自动记录,以便业务人员查询、跟踪。以上就我国目前国库电子化及国库电子化环境下的控制的构成机制所做的一些粗浅见解,我们只有坚持相互结合的原则,各有侧重,系统协调,才能形成较为科学完备的我国国库综合控制体系,增强国库控制风险防范能力。

第四篇:什么是农产品配送?农产品配送的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

本文由色鲜味网 贡献:

农产品配送是指由专业的餐饮或送菜公司采用专业、先进的物流基础设施和大规模的统一采购、源头采购形成品种、价格、数量、质量上的突出优势,为各企业单位、学校、工厂和自营餐厅的客户或其他餐饮服务企业配送所需的肉类、蔬菜、豆制品、主副食品及调味料等。

农产品物流配送的内涵是指按照农产品消费者的需求,在农产品配送中心、农产品批发市场、连锁超市或其他农产品集散地进行加工、整理、分类、配货、配装和末端运输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将农产品交给消费者的过程。其外延主要包括农产品供应商配送和超市连锁配送两方面。其中,前者主要包括农产品配送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生产者的专业协会等配送主体向超市、学校、宾馆和社区家庭等消费终端配送农产品的过程,而后者主要是经营农产品的超市由总部配送中心向各连锁分店和其他组织配送农产品的过程。

一、农产品配送流通政策

(1)关于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有关问题的通知 :经国务院批准,自202_年1月1日起,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

(2)重庆出台补贴政策支持农产品配送建设。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农超对接工作的意见》,为保障农产品流通,重庆市将大力支持农产品配送建设。农产品物流企业建100吨以上冷冻冷藏库,将获每100吨10万元补贴。《意见》计划对冷链物流发展予以补贴。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生产企业、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建设100吨以上冷冻冷藏库,将获每100吨10万元补贴。批发市场、超市新建1000吨以上的冷冻冷藏库,每1000吨容量补贴50万元。

二、新时期下农产品配送新模式

1.农超对接

农超对接,指的是农户和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主要是为优质农产品进入超市搭建平台。“农超对接”的本质是将现代流通方式引向广阔农村,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实现商家、农民、消费者共赢。

2.农社对接

农社对接,指的是农户和消费者达成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向社区的消费者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主要是为优质农产品进入社区搭建平台。“农社对接”的本质是将现代流通方式引向广阔农村,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社区大市场对接起来,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实现农民、消费者共赢。

4.农贸对接

农贸是色香味网研究中心 提出的新兴概念,因为当前情况下 农超对接、农贸对接未来5-10年还在发展期,不能完全满足和完整调控市场。各地政府都在城市里建立了大大小小许多农贸市场,以供居民选购各类农产品。比如成都规划就有大小500多个农贸市场。农贸市场的多以小商小贩或个体户经营,自行到二级批发市场采购几十种蔬菜以供居民需求。如果由于专门的配送公司直接供给这些市场,一可以集约化资源,二可以分工细化,三可以集体采购成本降低,真正降低菜价。跑完最后一公里!不过,这个需要一个强大的信息平台和物流配送中心。

5.农居对接或农家对接

农居对接或农家对接 一般针对白领阶层、家中有老人、小孩、孕妇等家庭,以及中高收入家庭。主要配送净菜、营养套餐菜系、有机蔬菜、有机农产品、有机禽蛋、有机肉类。最近几年正在探索的B2C电子商务蔬菜配送正是针对这些人群。

三、当前政府社会和企业行为

北京市筹建“农产品统一配送联盟”,北京市9成以上社区菜市场都是从新发地、水屯、八里桥等几大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货。个体商户每天分头去批发市场进货,彼此间没有协调沟通,既浪费时间,增加运输成本,还造成了交通拥堵。北京市商务委透露,正在整合供需信息和物流配送企业,筹备建立“农产品统一配送联盟”,通过批发市场商户直接对接餐饮企业、社区菜店等,减少二级批发环节。

四、当前农产品配送问题

(1)配送水平问题缺乏规范化的农产品配送运输、包装行业标准,质量安全意识淡薄。配送企业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品牌化的农产品配送企业现有的生鲜农产品配送企业,从事配送活动的企业是蔬菜批发个体户或经纪人等,他们对如何保证配送的安全意识普遍不足。未建立完整的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信息平台。

(2)农产品采购问题采购批量小导致的价格偏高。采购环节,倒手次数过多导致价格偏高。批发商货物积压导致的浪费。

(3)配送效率问题货车限行。由于城市市内限定货车通行的时间,因此限制了厢式货车作为配送车辆的市内配送,出现了“客车货运”的现象。

2.最后一公里难题,价格翻倍。造成菜贱伤农,菜贵伤民。中间流通赚钱。

(4)农产品损耗严重

“我国农产品的“收获后损失”惊人!粮食每年产后损失率超过8%,果蔬损失率更逼近20%。粗略统计,仅每年粮食的损失量就高达500亿斤。”7月初在北京举办的“202_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论坛暨第三届中国现代农业产业投融资峰会”上,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张天佐透露的这些数字,让人们开始关注“收获后损失”粮食、果蔬在存储、运输等环节发生的损耗。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粮食产后损失率低于3%,果蔬为1.7%-5%。

“大约35%农产品损耗在物流过程中,导致农产品销售半径小,很难长距离运输,也限制了农产品进出口大宗贸易,云南的优质农产品要想更大规模地‘走出去’拓展国内外市场,亟需建立一个高起点、标准化、国际化的冷链物流服务系统。”在第八届中国国际物流节举办的冷链物流专题会议上,云南星长征投资开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罗十红演讲时进行分析。

目前,我国水果和蔬菜总量中只有10%至20%利用了低温物流,品种也仅限于一些经济效益比较高的水果,而发达国家一般在80%左右。

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发现,我国每年生产的水果蔬菜从田间到餐桌,损失率高达25%至3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普遍控制在5%以下,美国果蔬在保鲜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至2%。

五、农产品配送问题解决方案。

(1)在生鲜农产品配送整个供应链上加强食品的安全生产监控。

1是在生鲜农产品配送链上游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安全生产监控。

2.在生鲜农产品的各大批发市场上加强食品的安全检测

3.在生鲜农产品配送末端的各大大小小的超市、餐饮店、零售商加强安全检测和监控

(2)、建立新的农产品配送供应链并不断完善已有的一些农产品供应链。

1.以外资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外资企业在中国直接投资建设生产基地,引入优良的农产品品种,按照一定的技术操作规范,建立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的农产品加工后全部返销国外。

2.以中外各类企业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在农户和国外消费者之问,有中外各类型的企业,从事与农产品相关的经营活动,在农户力量薄弱的情况下,它们成为供应链的中流砥柱。如何构建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理想模式,可借鉴国外的做法。

(3)加强农副产品流通过程中信息平台的建设和不断地改善,最大限度的达到信息的透明化。

由于在整个农产品的供应链上,由于信息平台建设的缺陷,或者信息服务的不完善,等造成很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信息的不透明化,使得在整个供应链上,在这条链上的所有人只能看到这条链上某一环节的信息。而不能够看到所有的信息。如果在这个平台上加上一些现代的信息技术,如GIS、RFID、ERP等,可以对整个供应链的过程进行监控和定位。

(4)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构建一体化物流供应链

本文由色鲜味网 贡献:

第五篇:萧县果树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及建议

萧县果树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及建议

萧县位于安徽省最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地处淮北平原北部,黄淮海平原南端,东和北部与徐州市、丰县接壤,西与砀山县及永城比邻,南同淮北市交界,东南与宿州市相连,连霍、京台高速,龙海铁路、符夹铁路,310、311国道和三条省道交通动脉纵贯全境,交通条件便利。萧县果树栽培历史悠久,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优越,年均降雨量854.6mm,年均无霜期208.3天,年平均温度14.3℃,年极端最高气温42℃,年极端最低温度-15℃,年日照时数为2220至2480小时,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适中,适宜发展多种果树。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末期,我县果树生产发展较快,对推动萧县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进入21世纪后,受水果市场行情的影响,萧县水果发展出现滑坡现象,近年来,萧县水果发展又呈现上升势头,经济效益显著增加。现就萧县果树生产的现状、存在问题,提出发展方向及建议,为今后萧县果树生产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基本情况

据统计202_年全县水果总面积40万亩,其中桃12万亩(其中鲜食桃10万亩,主要品种有中油桃4号、满园红美香、新川中岛、大久保、中国沙红、萧国圣桃等;加工桃 2万亩,主要品种有金童5号、罐

5、罐83、罐19等),主要坐落在圣泉、刘套、杨楼、马井、杜楼等乡镇;其中梨9万亩(其中砀山酥梨6万亩,黄金、翠玉、丰水、黄冠等早熟梨3万亩),主要分布在新庄、圣泉、杨楼、黄口、刘套、马井等乡镇;葡萄5万亩(其中露地鲜食葡萄面积4万亩,主要品种有夏黑、维多利亚、醉金香、玫瑰香、阳光玫瑰、巨峰、美人指等;设施栽培葡萄面积1万亩,主要品种有维多利亚等;加工葡萄面积1万亩,其品种主要为白羽、巴柯、蛇龙珠、赤霞珠等),主要位于龙城、永堌、刘套、官桥、新庄、杨楼、孙圩孜等乡镇;苹果4万亩(其中早熟品种1万亩,品种主要为嘎啦、藤木1号等,中晚熟品种3万亩,主要品种有金帅、红将军、美国8号、红富士等),主要坐落在新庄、黄口、马井等乡镇;干杂果10万亩(其中石榴3万亩、杏3万亩、柿子1万亩、樱桃1万亩、枣 子 1万亩,李子0.5万亩、其它0.5万亩),主要分布在东南山区及龙城镇周围的乡镇。全县水果鲜果总产量达15.5亿斤,鲜果总产值22.5亿元,水果加工能力5万吨,加工产值5亿元,水果贮藏能力3万吨,贮藏产值3亿元。

二、主要做法

1.主栽品种,关键技术应用,提高了水果品质,增加了农民收入

(1)红富士、红将军等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技术,“两省三 节”(省力省工、节水节肥节药)绿色栽培新技术应用已达80﹪以上。

(2)果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重视的程度及推广力度均大幅度提高,具体表现在苹果、梨、葡萄、桃等主栽品种的高效低残留农药技术推广应用已成为普遍共识,果实套袋面积已达40﹪以上。

(3)设施葡萄、桃栽培技术的推广力度有所提高,设施栽培面积增加到4000亩。

2.新品种、新技术试验,提升了水果质量,增加了果农效益

(1)新品种引进。近几年我县引进的主要新品种有:满园红、美香、新川中岛等桃品种,黄金、皇冠、梨

518、初夏绿等梨品种,醉金香、阳光玫瑰、巨玫瑰、红芭拉蒂、美人指、夏黑等葡萄品种,嘎啦、红将军、美国八号苹果品种,干杂果新品种的引进情况进展缓慢。

(2)新技术试验

(a)苹果、桃、葡萄不同栽培密度栽培试验示范。(b)苹果、葡萄、桃不同栽培密度所采取不同树形的对比试验示范。

(c)套袋对苹果、梨、葡萄、桃的品质影响的试验示范。(d)苹果纺锤形与疏散分层形修剪对比试验,葡萄V型或H型修剪与普通篱架修剪技术对比试验,桃长枝修剪与普 通修剪方式对比试验。

(e)黄金、丰水、翠玉等梨网架栽培示范。3.水果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迅速,水果标准果园建设成绩斐然。目前萧县现有省级水果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水果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现有国家级标准梨园2家,国家级标准葡萄园1家,省级标准果园5家,市级标准果园2家,龙头企业的迅速发展,标准果园的辐射带动,推动了全县水果的发展,果品质量显著增强,果农收入显著增加。

4.现代农业迅速发展,为周边果农发展树立了标杆。经过省财政连续五年的投资,萧县园艺总场投资202_万元,积极实施“葡萄主体公园”项目建设,已完成202_亩,其中建成占地300亩连体大棚的葡萄休闲观光采择园已进入结果期,水果质量安全明显提升,维多利亚、夏黑、醉金香等葡萄品种已上市,销售价格6-10元∕斤,亩收入1.5-2万元;黄河故道园艺场总投资1000万元,建成的200亩连体大棚葡萄也已大面积上市,亩收入1.5万元左右,为提高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带领果农闯市场,萧县园艺总场投资1000万元建成了可保鲜葡萄1000吨的大型冷库和年产万吨规模的葡萄汁加工企业,确保葡萄就地深加工;黄河故道园艺场投资240万元,建造了贮藏能力为500吨的大型冷库,延伸了葡萄产业链条,增加了果农收入,为周边果农发展树立了标杆。5.抓好基地建设,辐射带动周边果园

近年来,随着萧国圣桃价格居高不下,以萧县圣泉乡郑腰庄、祖楼、权楼等村为中心的万亩萧国圣桃基地已基本建设完毕,产量不断增加,品质上乘,售价一路领先,去年萧国圣桃销售价格为3.5元∕斤,以3200斤∕亩计,亩收入可达11200元,经济效益相当可观,;而随着葡萄市场行情不断好转,注册葡萄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协会的越来越多,以永堌镇为例,目前已有萧县田丽葡萄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等9家,萧县果蔬生态等协会2家,通过葡萄专业合作社及协会的推动,目前以前进、北泉等村为中心的5000亩葡萄基地已基本打造完毕,其所产的夏黑、醉金香、红芭拉蒂等葡萄去年销售价格4-8元∕斤,亩收入1.5-2万元,在当地震动很大,为周边果农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

6.创品牌、抓安全,以质量拓宽市场

为提高水果质量,萧县园艺总场国家级标准葡萄园,黄河故道园艺场和东阁园艺场国家级标准梨园,萧县东阁园艺场市级红富士苹果示范园等基地农户全部采用了绿色水果生产技术,同时建立了水果质量安全监测体系。目前,园艺总场的伊甸园牌葡萄、尧舜牌葡萄酒,黄河故道园艺场的硕园牌梨和葡萄,东阁园艺场的旺园牌苹果、梨和葡萄在销售市场上均有较高的知名度,达到了拓宽市场,提高我县水果在市场中的占有率的目的。

7、整合项目资金,高标准发展水果产业

整合利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扶贫项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现代农业发展项目,水果产业化发展项目、标准果园建设项目等资金,加大水果基地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资源,高标准高起点扶持、发展水果产业,以达到提高水果质量,增加果农收入的目的。

8、加强技术培训,努力提升果农综合管理水平,提高水果质量,为果农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工作

为了将果树栽培管理的先进实用技术及时传授到果农手中,根据果树的不同生长季节,从郑州果科所、南京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农科院等单位聘请果树专家来我县授课,并进行田间技术指导,同时为了拓宽视野,组织全县部分果树种植大户到合肥大圩、江苏句荣等参观学习。不仅如此,全县还成立了50人的果树科技服务队伍,帮助果农引进新技术、新成果,解决果农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管理、加工贮藏等难题。我县还在互联网上建立了萧县水果销售专页,组织近100名专业销售人员分赴全国各大水果销售市场组织营销,以订单生产的形式与上海、南京等南方10多个城市的超市建立起了长期的供货合同。在网络销售、营销销售、订单销售等多种销售策略带动下,萧县水果在市场销售上的占有率越来越高,果园经济效益显著增加。

三、存在问题

1.品种结构搭配不尽合理,市场竞争优势不强 据查,萧县水果主要是以早、中熟品种为主,晚熟品种偏少,采摘期比较集中,周期短不利于拉开水果上市时间差,水果价格难以提高,而且由于大量水果集中上市,容易造成滞销,水果销售压力大,包装、贮藏、运输等环节又不能完全跟上,从而降低了我县水果在市场的竞争力。

2.果农缺乏科学规划,发展果树存在盲目性。萧县果树发展虽然有统一规划,但个别乡村领导还是沿用计划经济的操作模式,存在指令性的行政干预和追求政绩不顾效果的现象,盲目跟风,随意发展,一轰而上。而大多数农民缺乏对市场的准确把握和足够判断能力,对发展果树生产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别人种什么自己种什么。以致出现乱砍葡萄、桃、梨、苹果等现象,严重挫伤果农种植果树的积极性。

3.技术开发滞后,在优质苗木供应上没有优势。与我县悠久的水果种植历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至今我县仍未有一家正规的果树苗木繁育基地,无法提供优质苗木进行品种更新,现在基本还是从山东、河南等外地引进品种,苗木成本高,而且容易发生买假果苗的现象,给果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而果树种植先进地区在果树品种上的战略是使用一批,淘汰一批,储备一批,研发一批。4.种植规模受限,管理方式较为落后。

据统计,全县20亩以上的果树种植大户只有1500户,规模种植总面积仅有5万亩,绝大部分果树种植户都是分散经营,管理较为粗放,技术管理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同时,由于果树种植主要以人工操作为主,费工、费时,机械化程度较低,且目前农民种植主要采取以家庭为主的管理方式,你干你的,我干我的,无法适应规模化种植的需要。

5.盲目追求水果产量,忽视提高水果质量

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果的需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过去单纯追求量的销费,转向追求质的消费,而我县绝大多数水果种植户,由于管理观念较滞后,仍然还在追求水果产量,个别园块亩产达到0.8-1万斤,造成水果质量严重下降,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降低,经济效益反而不如亩产0.3-0.4万斤的高,从而造成丰产不丰收的现象。

6.品牌知名度还不高,水果产业竞争力不强

萧县果树虽然栽培历史悠久,在水果市场上有较高的知名度,但由于缺乏能叫响的品牌,市场竞争能力偏弱,同时由于品牌建设力度不够,宣传不到位,后期维护跟不上,无法形成对水果产业发展的有效支撑,产业档次、效益和竞争力不高,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果树生产扶持政策缺乏,果树技术推广力度不大 县政府对农业扶持政策已出台近5年,除了对百亩以上流转土地有扶持政策以外,对发展水果产业,特别是发展设施栽培果树至今仍缺乏扶持政策,这也是导致全县果树设施栽培面积发展不迅速的主要原因。萧县果树技术推广机构设在农委,负责全县的技术推广工作,但技术推广人员缺乏,只有两个人,再加上乡镇农技站大多数缺乏果树专业技术人员。造成许多先进实用技术很难推广到果农,有些迫切需要果树技术的乡村不得不高薪聘请山东、河南等地的技术员,更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果树技术推广人才短缺,也是制约果树生产发展的又一大原因。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政策建议

(一)下一步工作思路

1积极应对果树产业出现的心情况,以“稳面积、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为指导思想,进一步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推广应用“两省三节”(省力省工、节水节肥节药)绿色栽培新技术,做大做强水果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名牌和龙头带动战略,努力提高水果产量和质量,切实搞好水果质量安全工作,以达到增加果农收入的目.2.区域布局

萧县把水果产业作为全县农业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围绕健全组织机构,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政策宣传,加大扶持力度,以建设高标准现代水果示范园为抓手,以壮大龙头企业 为重点,积极推进水果适度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发展。以逐步形成“三大片、一条线”的水果生产布局。即北部黄河故道梨、苹果、桃产区,中部优质鲜食桃产区,东南山区优质葡萄及干杂果区,西部沙河沿岸黄桃、苹果产区,重点发展黄河故道园艺场水晶梨、园艺总场休闲观光采择葡萄园及酿酒葡萄园、东阁园艺场红富士苹果示范园、圣泉乡郑腰庄萧国圣桃、永锢镇前进等村葡萄、龙城镇姬庄村石榴、孙圩孜乡徐里八斗杏等特色水果区。

5.发展重点

(1)继续完善以萧县圣泉乡郑腰庄、祖楼、权楼等村为中心的万亩萧国圣桃基地建设,着力将永锢镇前进、北泉等村为中心打造成万亩葡萄基地,为全县果农的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2)继续完善萧县园艺总场苗山分场的休闲观光葡萄采择园与黄河故道园艺场水晶梨园等现代水果产业亮点,提高果园综合经济效益,为全县果农发展树立标杆。

(3)新增建设建贮藏能力为500吨的大型冷库4家,完善熙可食品(安徽)有限公司及萧县园艺总场葡萄酒加工企业,延伸水果发展产业链条,增加水果产业附加值,从而达到果农增产增收的目的。(4)新增设施葡萄与桃栽培面积6000亩,设施栽培园全部配套节水灌溉设施,实施标准化管理,错开水果上市高 峰,拉开水果上市时间,最大限度的增加果农收入。

(5)继续调优果树产业内部结构,延伸水果产业链条 至“十三五”末,果树总面积稳定在40万亩,重点调整果树产业内部结构,努力使我县水果早中晚熟品种比例搭配趋于合理。新建大型恒温气调度6座,新建水果采后商品化处理生产线6条,新建大型水果批发市场2座。新建大型葡萄酒厂1座,新建黄桃罐头厂1座。全县水果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水果机械贮存能力达到5万吨。犁、苹果无公害生产面积达100%,优质果率达90%,葡萄、桃无公害生产面积达100%,优质果率达85%。

4.整合萧县水果加工企业资源,组建萧县水果产业集团,增加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的能力,延伸水果产业链条,增加水果产品附加值,力争加工企业规模达10万吨,重点实施5000吨果蔬汁加工项目。

(二)政策建议

1.争取县政府出台果树扶助政策和支持措施,鼓励农民发展果树生产

果树生产是一项长期的、较高投入的专业性生产,一是政府要制定优惠政策,每年单列一定比例的扶持资金,加大对发展水果种植园、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同时督促财政和金融部门拨出专项贷款,扶持果树重点果园、专业大户的生产发展。二是水利部门对已建成、已达效 的果园在水利投资和水利设施的建设上给予支持,大力推广果园滴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以达到旱能浇涝能排的目的。从根本上改变果树生产单产不高、总产不稳和靠天吃饭的局面,全面提高果品的档次和效益,使萧县果树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

2.加大整合项目资金力度,充分合理利用各项发展资金 继续加大整合利用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扶贫项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标准果园建设项目等资金的力度,形成合力,形成拳头,集中有限的人财物等资源,高标准高起点发展水果标准园,避免项目资金重复投放,以达到事办功倍的效果。

3. 健全县、乡果树技术推广体系,提高县、乡果树科技人员果树技术推广的积极性

一是县、乡两级要尽快建成果树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和适应市场经济各项要求的服务体系,形成一个健全、完善的服务体系,能够及时有效地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充分发挥其作为果树生产技术推广与服务主渠道的作用。二是公开招聘果树专业人才,充实各级业务部门,建立完备的果树技术推广队伍。三是培养、挖掘、扶持一批乡土技术人才,探索激励机制,形成分层、分类的果业人才体系。四是县乡两级果树技术推广部门要树立典型,建立示范,以点带面。要把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建设作为果树生产的重 点来抓,应用一些投资少、见效快的先进实用技术武装示范基地,起到典型示范作用。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生草覆盖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科技含量较高的果园现代化管理技术,从而使示范基地变为高科技示范园区,向果农展示果树生产的美好前景。

4.积极培育果树专业合作社和水果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果树产业发展

为了推进全县果树产业的健康发展,一是要加强对现有果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发挥合作社在技术指导、信息传递、开拓市场等多领域的作用,推进全县水果产业化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二是要对新发展的果园,引导鼓励通过土地流转或租赁、土地经营权的转让、荒山拍卖等形式,培育一批果树种植大户或果树专业合作社,使种植大户利用成片土地能够扩大生产规模,逐步实现果树生产的标准化和产业化的生产。三是完善机制,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带动农户进入市场,使果品生产、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走出一条以水果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全县果树生产发展的新路子。

安徽萧县农业委员会 202_年3月25日

浅论国库电子化的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