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5篇
编辑:落花时节 识别码:16-498891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6-01 08:45:34 来源:网络

第一篇: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问题心理压力厌学人际关系青春期挫折对策诱发因素 摘要: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面对社会竞争的加剧,教育的局限,家庭教育的弱化,不少的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其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工作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且要能够解决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意义,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正文: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面对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教育的局限,家庭教育的弱化,不少的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其健康发展。那么,常见的中学生心理问题有那些呢?其影响因素有那些呢?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又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呢?这是我们现阶段教育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阐述。

一、中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心理健康现状: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贫富分化加剧,传播媒介的影响更加普遍。升学这个压在学生身上的巨石始终不可摆脱,致使家庭、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心理因素的发展。尤其是90后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差异大,有的父母有好的工作,有车,有的还是离异或者低保.而且父母自身就对社会存在价值观的矛盾,自然不能客观实际地给孩子制订目标。这些因素的影响,使中学生们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对许多问题感到迷茫和困惑,但又不知如何解决。校园暴力越来越多,越来越升级.教师不再向以前那样敢“动”学生一根毫毛了,(老教师常说以前打过的学生现在见了都还感激得很呢,那的确是真的。)如果现在这样做,那叫体罚,因为人家会“维权”,弄不好,本来教育者一片好心全成驴肝肺不说还要遭遇社会不理解,上头的批评处分,和家长的敌对,以至于搭上命也有例子。有学者进行了大量的随机抽样调查,其结果表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初中有4.5%的人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20.5%的人有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初中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驱体化、强迫症状、忧郁、焦虑和敌对五个方面,教育方式、人际关系、性意识、学业压力、性信息刺激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症状表现为:缺乏耐力、容易被人误解、思想不集中、缺乏自信心、爱操心、缺乏观察力、过于担心将来的事、容易动怒、父母期望值过高、缺乏决断能力等。我在一线工作多年经历和经验来看,学生心理健康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习出现问题引发心理不健康: 1.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原因很多,有的是因为迷恋网络,睡眠不足。有的是有补课班,讲过的东西,没兴趣再听。有的是面对激烈的学习压力,开头没有开好就放弃了学习。有的是对某科目老师的不喜欢,或者说讨厌,而导致该科目厌听,厌学。2.智力因素差异有上升:现在孩子智商差异并不向有的人说的所谓“谁都不傻,智商都差不多”等等,由于饮食结构不同,家长教育方式不同,导致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影响到正在生长发育期间的中小学生,导致智商也产生差异性。说普通点,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吃过多的含防腐剂等小食品,街头烧烤等含铅苯食物,长期积累导致智商不增反降。所以面对我国现在中小学和高中的课程难度,对于一些孩子来说,是太难了,跟不上.否则也就不用开智障学校了。而其实大部分智力障碍学生不被检测出,或者家长不送智障学校。所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句经常被教育者用做鞭策教师的教育名言只能是排除智力因素之外才适用。3.大多数人不快乐地学习:在初中八年级数学课本中有一个统计班级快乐的人数的一个问题.其中大部分学生一周内都是不快乐的,学习压力,家长教师压力,因为引体向上一个做不出来的心理压力,等等一直压着这些学生,有的学生居然说“考试成绩好点,能多活几天”之类的话。学习没有兴趣是很大一部分学生现在在学校的真实状况.怎么树立学生的兴趣靠学校和老师来解决是很困难的,这是教育体制和教材知识体系改革的问题了。

(二)受到不良教育引发心理不健康:一个人,上学来,要学知识。但是不要忘记,他最先要学做人。而怎么做一个合格的“人”,我认为社会教育和家长教育做的不够好,尤其对90后的学生,有很多地方做的很不好。学校教育偏于知识灌输,一直叫喊的素质教育在大部分学校仍旧是空谈。学生自己寻求的教育良莠不齐。我们经常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学生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会形成不好的人格特征和个性心理如:自卑、自傲、过于内向、心胸狭窄、仇视等,有的学生会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甚至导致及个别学生有时会有轻生的念头。有的有校园暴力,打老师,打家长,离家出走等,从而导致这个学生命运的注

很不利。有些个别的黑社会势力和小团伙经常代替正常的正义的社会教育而导致孩子从小就有阴暗的心理问题.比如,产生打架事件,家长找人打架,即使找到派出所,只要“认识人”,不管对错,都两字“没事”。那就是对“胜利”一方孩子的最糟糕教育,而对“失败”方的孩子不是产生憎恨心理就是产生对社会的恐惧心理。类似的事情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实。2.家长对孩子的不良教育:家长本身就是孩子的老师,每个生活在家长身边的孩子无不是模仿家长的为人处事习惯和方式而成长的,所以,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其实在中小学阶段是要大于任何一种教育影响的。家长给孩子的零花钱要比以前多得多。尤其90后的孩子,能在口袋里掏出上百的“零花钱”不在少数,就是这个钱,才是孩子不良身体素质和不良习惯产生的病根。有了自己可支配的这么多钱,没有他不能干的,只有你不能想到的了。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这里一个都不说,各位也能明白的。另外,家长对教师和学校的态度,尤其是在学生面前,对教师的态度是教育学生做人的最重要一个环节。一个学生打了老师,原因是这个老师因为一些事情拉了一下这个学生衣服,家长来到学校后,当着学生和校长的面就对老师说:“那你拉我衣服我也打你啊!”姑且不论老师对,即便是老师错,由着家长这句话,那一切良好的教育和做人理念在这个孩子的心理都荡然无存了。

二、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一)、学习类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增大,并造成诸多生理问题。目前一些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影响下,学校当中分好、差班,考试排名次,搞题海战术,采取一些违反心理健康原则的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和教育措施。这种情况,一方面,使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一种智力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致使学生脑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另一方面,对分数的错误看法也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痛苦,导致心理压力加大。

2.厌学是目前学习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这种情况导致了一些学生由厌恶学习发展到逃避学习,脱离学校去寻求不正当刺激,从而形成一系列品行障碍,“国家教育委员会的一位负责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说,在现行的教育状态下,厌学的有30%,有的县甚至高达60%”。可见,厌学是现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在现行的中等教育体制中,我国的教育结构中还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现象,普通中学表现尤为突出,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基本上是为考大学而准备的,一种毕业后无出路的忧愁和恐慌感控制着他们,这一种情况反映在考试上,就出现考试焦虑。另外,不当的教育方法,例如:教学方法不灵活、带有惩罚性等,教师的嘲讽,同学的轻视甚至家长的埋怨和打骂,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种种问题。(二)、人际关系问题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更有甚者,教师对学生缺乏尊敬,贬低其价值的不良态度使学生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不和父母对中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多方面的,“有被抛弃感和愤怒感;并有可能变得抑郁,敌对,富于破坏性,还常常使得他们对学校作业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

(三)青春期心理问题

1.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中学生若在消极情绪控制之下,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将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征兆。

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一个微笑可以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然而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

3.早恋。中学生一般尚未成年,我们把中学生这种未成人时的恋爱称为早恋。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生,正值

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中学生由于受认识能稚性,所以自认为认真的、朦胧状态下的恋爱出现了,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却是一个令人十分观注的问题。(四)挫折适应问题

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中学生们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的反应与积极的反应。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了。

三、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对策

(一)对中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课程可分为两部分:心理卫生与健康理论部分和实际训练操作部分。前一部分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课,后一部分是在中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其实际训练活动操作内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二)设立悄悄话热线信箱。实践证明,热线信箱十分有利于与中学生进行交谈,这种方式对一些尚不善于进行面对面谈话的学生十分方便,而有些话又是碍于颜面的,所以信箱可省去害羞的忧虑,而且中学生又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在信中组织得更为严密。这样可以使老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三)设立心理服务室,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心理咨询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咨询老师要信任理解学生。同时遵循聆听、保密、疏导、交友性原则。这样就能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信任关系是咨询取得成功的基础。只有在信任的基础上双方的情感与心理方面得以充分交流,如此才能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有些情况下要进行心理治疗,因此心理咨询老师要有意识地和困于心理问题的同学建立起关心、尊重、了解和指导的关系,并依据问题的需要使用适当的心理治疗方法,减轻或消除学生的不适应的心理现象及行为,培养适应习惯,促进心理的健全发展。(四)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进行心理宣传。

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都需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要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的宣传。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试题测试说明

对以下40道题,如果感到“常常是”,划√号;“偶尔”是,划△号;“完全没有”,划×号。测试题:

1.平时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心慌意乱,坐立不安。2.上床后,怎么也睡不着,即使睡着也容易惊醒。

3.经常做恶梦,惊恐不安,早晨醒来就感到倦怠无力、焦虑烦躁。4.经常醒1-2小时,醒后很难再入睡。5.学习常使自己感到非常烦躁,讨厌学习。

6.读书看报甚至在课堂上也不能专心一致,往往自己也搞不清在想什么。7.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便较长时间地沉默少言。

8.感到很多事情不称心,无端发火。

9.哪怕是一件小事情,也总是很放不开,整日思索。

10.感到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能引起自己的乐趣,郁郁寡欢。11.老师讲课,常常听不懂,有时懂得快忘得也快。12.遇到问题常常举棋不定,迟疑再三。13.经常与人争吵发火,过后又后悔不已。14.经常追悔自己做过的事,有负疚感。15.一遇到考试,即使有准备也紧张焦虑。16.一遇挫折,便心灰意冷,丧失信心。

17.非常害怕失败,行动前总是提心吊胆,畏首畏尾。18.感情脆弱,稍不顺心,就暗自流泪。

19.自己瞧不起自己,觉得别人总在嘲笑自己。

20.喜欢跟自己年幼或能力不如自己的人一起玩或比赛。21.感到没有人理解自己,烦闷时别人很难使自己高兴。22.发现别人在窃窃私语,便怀疑是在背后议论自己。23.对别人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常常表示怀疑,甚至嫉妒。24.缺乏安全感,总觉得别人要加害自己。25.参加春游等集体活动时,总有孤独感。26.害怕见陌生人,人多时说话就脸红。27.在黑夜行走或独自在家有恐惧感。28.一旦离开父母,心里就不踏实。

29.经常怀疑自己接触的东西不干净,反复洗手或换衣服,对清洁极端注意。

30.担心是否锁门和东西忘记拿,反复检查,经常躺在床上又起来确认,或刚一出门又返回检查。31.站在沟边、楼顶、阳台上,有摇摇晃晃要掉下去的感觉。

32.对他人的疾病非常敏感,经常打听,深怕自己也身患相同的病。33.对特定的事物、交通工具(如公共汽车)、尖状物及白色墙壁等稍微奇怪的东西有恐怖倾向。34.经常怀疑自己发育不良。

35.一旦与异交往就脸红心慌或想入非非。

36.对某个异性伙伴的每一个细微行为都很注意。

37.怀疑自己患了严重不治之症,反复看医书或去医院检查。38.有依赖止痛或镇静药的习惯。

39.经常有离家出走或脱离集体的想法。

40.感到内心痛苦无法解脱,只能自伤或自杀。

测评方法:

√得2分,△得1分,×得0分。

评价参考:

1)0-8分。心理非常健康,请你放心。

2)9-16分。大致还属于健康的范围,但应有所注意,可以找老师或同学聊聊,心情应保持愉快、乐观。3)17-30分。你在心理方面有了一些障碍,应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调适,或找心理辅导老师帮助你。4)31-40分。是黄牌警告,有可能患了某些心理疾病,应找专门的心理医生进行检查治疗。5)41分以上。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应及时找专门的心理医生治疗。

第二篇: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

杜尚蓉

高二(12)班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问题心理压力厌学人际关系青春期挫折对策诱发因素

摘要: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面对社会竞争的加剧,教育的局限,家庭教育的弱化,不少的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其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工作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且要能够解决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意义,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正文: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面对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教育的局限,家庭教育的弱化,不少的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其健康发展。那么,常见的中学生心理问题有那些呢?其影响因素有那些呢?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又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呢?这是我们现阶段教育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阐述。

一、中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心理健康现状: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贫富分化加剧,传播媒介的影响更加普遍。升学这个压在学生身上的巨石始终不可摆脱,致使家庭、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心理因素的发展。尤其是90后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差异大,有的父母有好的工作,有车,有的还是离异或者低保.而且父母自身就对社会存在价值观的矛盾,自然不能客观实际地给孩子制订目标。这些因素的影响,使中学生们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对许多问题感到迷茫和困惑,但又不知如何解决。校园暴力越来越多,越来越升级.教师不再向以前那样敢“动”学生一根毫毛了,(老教师常说以前打过的学生现在见了都还感激得很呢,那的确是真的。)如果现在这样做,那叫体罚,因为人家会“维权”,弄不好,本来教育者一片好心全成驴肝肺不说还要遭遇社会不理解,上头的批评处分,和家长的敌对,以至于搭上命也有例子。有学者进行了大量的随机抽样调查,其结果表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初中有4.5%的人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20.5%的人有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初中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驱体化、强迫症状、忧郁、焦虑和敌对五个方面,教育方式、人际关系、性意识、学业压力、性信息刺激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症状表现为:缺乏耐力、容易被人误解、思想不集中、缺乏自信心、爱操心、缺乏观察力、过于担心将来的事、容易动怒、父母期望值过高、缺乏决断能力等。我在一线工作多年经历和经验来看,学生心理健康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习出现问题引发心理不健康: 1.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原因很多,有的是因为迷恋网络,睡眠不足。有的是有补课班,讲过的东西,没兴趣再听。有的是面对激烈的学习压力,开头没有开好就放弃了学习。有的是对某科目老师的不喜欢,或者说讨厌,而导致该科目厌听,厌学。2.智力因素差异有上升:现在孩子智商差异并不向有的人说的所谓“谁都不傻,智商都差不多”等等,由于饮食结构不同,家长教育方式不同,导致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影响到正在生长发育期间的中小学生,导致智商也产生差异性。说普通点,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吃过多的含防腐剂等小食品,街头烧烤等含铅苯食物,长期积累导致智商不增反降。所以面对我国现在中小学和高中的课程难度,对于一些孩子来说,是太难了,跟不上.否则也就不用开智障学校了。而其实大部分智力障碍学生不被检测出,或者家长不送智障学校。所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句经常被教育者用做鞭策教师的教育名言只能是排除智力因素之外才适用。3.大多数人不快乐地学习:在初中八年级数学课本中有一个统计班级快乐的人数的一个问题.其中大部分学生一周内都是不快乐的,学习压力,家长教师压力,因为引体向上一个做不出来的心理压力,等等一直压着这些学生,有的学生居然说“考试成绩好点,能多活几天”之类的话。学习没有兴趣是很大一部分学生现在在学校的真实状况.怎么树立学生的兴趣靠学校和老师来解决是很困难的,这是教育体制和教材知识体系改革的问题了。

(二)受到不良教育引发心理不健康:一个人,上学来,要学知识。但是不要忘记,他最先要学做人。而怎么做一个合格的“人”,我认为社会教育和家长教育做的不够好,尤其对90后的学生,有很多地方做的很不好。学

校教育偏于知识灌输,一直叫喊的素质教育在大部分学校仍旧是空谈。学生自己寻求的教育良莠不齐。我们经常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学生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会形成不好的人格特征和个性心理如:自卑、自傲、过于内向、心胸狭窄、仇视等,有的学生会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甚至导致及个别学生有时会有轻生的念头。有的有校园暴力,打老师,打家长,离家出走等,从而导致这个学生命运的注定。1.社会对孩子的不良教育:社会提供教育环境少,教育场所少,个别地方人情社会的蔓延对孩子成长很不利。有些个别的黑社会势力和小团伙经常代替正常的正义的社会教育而导致孩子从小就有阴暗的心理问题.比如,产生打架事件,家长找人打架,即使找到派出所,只要“认识人”,不管对错,都两字“没事”。那就是对“胜利”一方孩子的最糟糕教育,而对“失败”方的孩子不是产生憎恨心理就是产生对社会的恐惧心理。类似的事情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实。2.家长对孩子的不良教育:家长本身就是孩子的老师,每个生活在家长身边的孩子无不是模仿家长的为人处事习惯和方式而成长的,所以,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其实在中小学阶段是要大于任何一种教育影响的。家长给孩子的零花钱要比以前多得多。尤其90后的孩子,能在口袋里掏出上百的“零花钱”不在少数,就是这个钱,才是孩子不良身体素质和不良习惯产生的病根。有了自己可支配的这么多钱,没有他不能干的,只有你不能想到的了。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这里一个都不说,各位也能明白的。另外,家长对教师和学校的态度,尤其是在学生面前,对教师的态度是教育学生做人的最重要一个环节。一个学生打了老师,原因是这个老师因为一些事情拉了一下这个学生衣服,家长来到学校后,当着学生和校长的面就对老师说:“那你拉我衣服我也打你啊!”姑且不论老师对,即便是老师错,由着家长这句话,那一切良好的教育和做人理念在这个孩子的心理都荡然无存了。

二、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学习类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增大,并造成诸多生理问题。目前一些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影响下,学校当中分好、差班,考试排名次,搞题海战术,采取一些违反心理健康原则的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和教育措施。这种情况,一方面,使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一种智力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致使学生脑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另一方面,对分数的错误看法也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痛苦,导致心理压力加大。

2.厌学是目前学习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这种情况导致了一些学生由厌恶学习发展到逃避学习,脱离学校去寻求不正当刺激,从而形成一系列品行障碍,“国家教育委员会的一位负责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说,在现行的教育状态下,厌学的有30%,有的县甚至高达60%”。可见,厌学是现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在现行的中等教育体制中,我国的教育结构中还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现象,普通中学表现尤为突出,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基本上是为考大学而准备的,一种毕业后无出路的忧愁和恐慌感控制着他们,这一种情况反映在考试上,就出现考试焦虑。

另外,不当的教育方法,例如:教学方法不灵活、带有惩罚性等,教师的嘲讽,同学的轻视甚至家长的埋怨和打骂,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种种问题。

(二)、人际关系问题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更有甚者,教师对学生缺乏尊敬,贬低其价值的不良态度使学生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不和父母对中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多方面的,“有被抛弃感和愤怒感;并有可

能变得抑郁,敌对,富于破坏性,还常常使得他们对学校作业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

(三)青春期心理问题

1.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中学生若在消极情绪控制之下,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将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征兆。

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一个微笑可以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然而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

3.早恋。中学生一般尚未成年,我们把中学生这种未成人时的恋爱称为早恋。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中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使得中学生的性心理的发展表现出相对的幼稚性,所以自认为认真的、朦胧状态下的恋爱出现了,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却是一个令人十分观注的问题。

(四)挫折适应问题

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中学生们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的反应与积极的反应。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了。

三、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对策

(一)对中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课程可分为两部分:心理卫生与健康理论部分和实际训练操作部分。前一部分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课,后一部分是在中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其实际训练活动操作内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二)设立悄悄话热线信箱。

实践证明,热线信箱十分有利于与中学生进行交谈,这种方式对一些尚不善于进行面对面谈话的学生十分方便,而有些话又是碍于颜面的,所以信箱可省去害羞的忧虑,而且中学生又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在信中组织得更为严密。这样可以使老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三)设立心理服务室,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心理咨询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咨询老师要信任理解学生。同时遵循聆听、保密、疏导、交友性原则。这样就能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信任关系是咨询取得成功的基础。只有在信任的基础上双方的情感与心理方面得以充分交流,如此才能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有些情况下要进行心理治疗,因此心理咨询老师要有意识地和困于心理问题的同学建立起关心、尊重、了解和指导的关系,并依据问题的需要使用适当的心理治疗方法,减轻或消除学生的不适应的心理现象及行为,培养适应习惯,促进心理的健全发展。

(四)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进行心理宣传。

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都需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要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的宣传。

第三篇: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通过研究了解我们学区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虽然有一些令人欣慰的方面,但更多的是引起我们重视的非心理健康因素,针对这一现状,建议发挥学校心理教育的主导作用,家庭的辅助作用、社会的巩固作用,来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学生心理教育模式。

【关键词】 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正文】

一、问题提出

随着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成为当前小学教育普遍重视的问题。本研究对现阶段我校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并针对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本校200名小学生,男女各100名。

(二)研究方法

主要是采取了问卷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进行研究,同时也采取了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本校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根据对我校200名学生进行相关问卷调查,得出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有令人可喜的方面,同时,也有引起我们要高度重视的非健康因素。

1、良好的心理健康现状

(1)助人观念极强。调查中75%的学生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喜欢帮助他人。(2)集体观念较强。调查中63%的学生表现出,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热爱家乡。(3)吃苦耐劳的精神。调查中79%的学生表现出,热爱劳动,经常帮助父母进行田间劳动。

2、心理健康问题现状

(1)厌学心理因素。调查中15%的学生有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这样的倾向,有的同学不愿意学习。(2)逆反心理因素。表现为对家长和部分老师采取消极、冷漠的态度,对他人采取不合作的对抗态度,对待事情采取常态相悖的心理反应。(3)自卑心理因素。这类学生表现在对学习成绩,或由于生理上的某些缺陷,受到歧视、伤害等产生自卑。(4)任性心理因素。主要表现在自己想怎样就怎样,常无缘无故地大吵大闹,常有干危险事和愚蠢事的冲动。(5)焦虑心理因素。主要表现经常为一些小事烦躁不安、多虑或敏感,他们常感到莫名其妙的一些恐惧、一定程度紧张,上课遇到提问或考试以及各种竞赛心理表现就会出现异常等。(6)挫折的承受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遇到困难和麻烦就不知所措或者哭泣感觉无助等。

(二)本校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1、影响良好心理健康的因素

(1)居住方式层面因素。我们学校学生家庭居住的模式,以平房为主,这样便于孩子们之间的交流与联系,平时在一起交流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培养了孩子们之间互相帮助的好观念。(2)农村传统生活方式层面的因素。长期的以村庄为生活结构的农村生活方式,一个村庄的利益关系每家每户的利益,是个传统长期的存在农村居民的每个人心中,这样,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孩子的集体观念。(3)农村的生活习惯层面因素。从古至今,农村居民维持生计依靠的是劳动,农民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也在一代代的传承,在一代代人的传承中,孩子们也继承了父母的吃苦耐劳的、淳朴品质。

2、影响非健康心理的问题因素

(1)长期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机制缺失,措施不当。小学生长期学校教育中受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重视学生各科成绩,忽略学生身心健康成为普遍现象。许多小学生由过重的学习压力、过重的课业负担,以及教师不当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造成的心理困惑甚至心理障碍等。(2)小学生自身层面的因素。因为小学生生理发育处在快速发展时期,自我意识与生理迅速发育不平衡,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不同步,容易动感情。同时,他们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较差,生理、心理上的剧烈动荡和变化,使他们产生烦恼和忧虑,容易产生心理问题。(3)家庭层面的因素。家庭层面的因素主要是家长对孩子寄予的厚望,让孩子超负荷学习。使孩子生活上过分宠爱和学习上过于苛求,导致孩子心理失衡,对孩子心理发展十分不利,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4)社会层面的因素。由于小学生鉴别是非能力不强等原因,极易对各种思潮无目的、无鉴别地吸收和接纳。这样,有些信息会成为有害于身心健康的精神毒品侵害孩子们脆弱的心理。(5)教师层面的因素。由于现在很多学校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坏与教师的工资、奖金发放、职称评定跟联系起来,因此,教师在切身利益面前,不会顾及学生心理发展的变化,教育方法与教学方法缺乏人性化,总是以分数高低来衡量学生的优劣,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出现。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发挥学校心理教育的主导作用,家庭的辅助作用、社会的巩固作用。来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学生心理教育模式。

(二)建议

1、建立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首先要明确不同阶段小学生心理教育目标;同时学校还要要建立心理教育理论知识学习体系;在心理教育过程中要遵守教育性原则、全体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平等性原则、娱乐性原则、保密性原则;建立心理教育实践活动体系,同时小学应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心理咨询信箱,建立

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使个别学生的心理疾病得到治疗,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建立家庭心理教育辅助体系

建立学校与家长定期见面沟通制度,建立定期家长心理教育辅导体制,建立家长与学生定时沟通体制等来辅助学校对学生心理教育。

3、加强校园周边的文化建设

校园周边与居民居住区文化的建设对孩子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校园周边的管理,坚强居民区精神文明的建设,使小学生生长在一个健康的、向上的社会环境中,得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傅文弟.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8.[2] 杨燕.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1.3.[3] 俞国良.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

第四篇: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简述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马原

山东省昌乐及第中学

高中的学生是社会群里的一部分,又是青少年群体的一部分,但同时又有其特殊性,因而在心理上也表现有别于社会群体和青少年群体。高中教育作为培养面向社会的高素质人才教育,对高中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

一、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面对复杂的环境和激烈的竞争,高中生心理上存在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而且有相当数量的在校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

(一)社会因素

随着我国社会的变迁,各项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在促进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同时亦造成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使人们感到精神压抑、身心疲惫,这对众多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使他们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

(二)家庭因素

长期以来,在教育学生方面很多家长多采用应试教育的方式,只重视学生的智力教育,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教养方面很多家庭的重视程度非常低,一般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这种消极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思想狭隘等不良的品质。

(三)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在一个人人格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高中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有些高中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其他的教育活动,往往用思想政治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有的高中学校虽然意识到心理问题的重要性,但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有的学校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没有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教师。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观念存在错误认识

在开展青少年健康教育时,仅仅对那些有人格缺陷的学生给予帮助,对全体学生的人格塑造上不进行任何帮助,导致学生不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心理疾病带来的危害。因此这种只是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放在个体和防范性教育工作。对学生发展性教育不重视是错误的,这不仅使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没有得到全面发挥,也弱化了心理教育在中学教育的作用。

(二)心理教育专业队伍匮乏

据统计,国外高中学校专职心理咨询人员与学生的比例大致为400/1,而我国调查的几所高中学校大致为10000/1。

在这些开展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校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群体主要是两类,一类是班主任、辅导员;另一类教师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多数教师不是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不具备相应的业务水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使用的教科书五花八门,教科书的内容、质量都相差很大,没有统一的内容质量要求,这就很难实现对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同一水平的培养。

(三)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内容滞后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高中学校中均有开设,各大院校中大部分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选修课,个别学习将其列入教学计划中。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所用教材也是较为陈旧而且教材内容差别很大。完全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更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全面的发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与学生的身体和心理成长相吻合。

(四)心理健康教育体制不健全

心理健康教育在机制、经费上也没有基本保障,心理教育与咨询部门大多挂靠其他部门,没有独立性,这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的长期深入的开展是非常不利的。各部门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统一的部署,而且导致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法有效实施,教育工作缺乏时效性。在年费预算中,很多高中学校几乎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费列入其中,导致工作硬软件设施都不齐全,导致平时的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三、加强高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打造职业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

中国高中教育发展的几十多年来,每所学校在校园文化、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模式、课程体系、为地方服务等也在形成自己的学校特色,这种教育的价值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只有合拍,才能发挥教育的作用。针对高中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学校的专业设计以及社会出现的实际现象,设置专门的有针对性的课程,利用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或教育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如认知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模拟法、引导思考法等等,使学生在创设的各种情境中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高中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高素质的教育队伍。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对专职人员既要保证足够的数量,又要坚持精干、高效的原则。通过培训,有效提高他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基本技能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另外,要建立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的资格认定体系,逐渐做到持证上岗,同时学校可以根据各自具体情况,适当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待遇。

(三)优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校园中的特定精神环境学校文化,是一种潜在的心理教育力量。为了培养中学生友善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健康的情绪特征,因而应多开设一些集体性活动以满足需求。其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刊校报、电视、网络等有利资源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工作,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针对学生心理素质的不同差异,有针对性的开展多样的教育活动,这对于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兴趣具有良好的激发作用,可以有效的缓解紧张的情绪,增强了学生集体意识,让学生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发展。

(四)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系,以课堂教学、课外指导为主要渠道,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教育网络和体系。尽快建立组织机构,加强宏观调控和指导。首先,建立健全有效的心理疏导机制。为了能够使高中生能够有一个正常的渠道可以很好的表达自己意愿的机构,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心理疏导机制,帮助学生将消极的情绪释放出来,理清情绪,调整心理平衡。

其次,建立三级一体的工作体系。学校在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时应充分考虑学校的规模,聘用具有一定心理咨询专业知识的人员,协调好全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设立专门的科室,由专职教师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心理问题咨询和转介,为学生提供指导问题行为的建议和干预方案。另外还可由经过心理咨询培训的、具有良好人格品质的学生干部担任辅助人员,负责帮助学生解决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出现的一般性心理问题。

另外,重视建立学生心理互助机制,调动学生进一步自立自强;可以强化个人活动的绩效,提高应变能力,以更加恰当的方式来面对社会与周边环境;可以进行心理卫生教育,预防潜在的心理问题,促使高中生更为健康的成长。特别是当内心冲突激烈、心理压力较大、自我调节难以奏效时,更应及时主动地寻求支持和指导。

第五篇:浅谈高中女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浅谈高中女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日期:2011-12-20]

来源:官林中学 作者:钱 伟

[字体:大 中 小]

[摘要]近年来有较多关于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及目前高中生的心理素质是令人担心的。从教育教学实践来看,高中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是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高中女生的心理健康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强高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面对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教学的局限,家庭教育的弱化,许多高中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着其健康发展。高中女生的生理、心理变化发展较快,往往超过男生,且生理、心理发展不同步更为明显,再加上社会、文化和家庭因素的影响,常常使她们更易出现心理困扰和障碍。

一、高中女生主要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

对本校高中女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座谈,女生主要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

1.人际关系问题是困扰高中女生最严重的问题。通过班级调查,发现高中女生人际关系困扰的具体内容,高中女生主要涉及的人际关系是与同学关系,与父母关系,与教师关系三个方面的问题,从调查可知,高中女生的人际困扰中,最为严重的是亲子关系即与父母的关系问题,占53.2%。主要表现为与父母间缺乏理解和信任或者父母管得太严,干涉太多。有的女生写到:我知道顶撞父母是不对的,可他们不理解我,不懂我的心„„,我很少真正开心过,上学期期末考试„„全班第15名的总成绩„„妈妈大动肝火,要我退学„„母亲高要求的压力,使我在学习中无时无刻不感到紧张,怎么办?我们不是泥巴,可以捏出你想要的形状„„。

难以处理好同学关系也是高中女生人际烦恼的第二大问题,占30.5%。从她们的回答中发现,高中女生内心有强烈的交友需要,但却不知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摩擦,或忌妒、歧视,或误解、猜疑等。

师生关系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不能公平对待学生,对学生不够理解、不够真诚。这对教师的教育观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早恋问题是高中女生心理困扰中较为普遍而又严重的问题,其涉及面较广,既与学习有关,又与人际交往有关。我们把目前困扰高中女生的早恋问题分为“想涉足型”和“已涉足型”两类,从中可知,高中女生们有男女交往的需要,但真正涉足恋爱的比例并不大,并且她们都表现为难以处理好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交往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方法,这严重地影响了她们的学习,正如她们所描述的:“我们喜欢和男生玩„„和男生在一起就是和女生不一样,有朦胧异样的感觉„„。”

3.学习问题是高中女生心理困扰的第三大问题,从调查结果我们可知道高中女生普遍表现学习动力方面的困扰,占73.1%,尤其是学习的外界压力和干扰,特别是学习兴趣,学习负担过重等问题,这是引起高中女生学习困扰的重要因素,此外,还表现为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适应等问题,占24.7%。教师的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较小的。

根据教师反映和与男高中女生的座谈观察,在人际关系问题、早恋问题、社会适应问题及性别和爱美问题等方面,女生都比男生表现得更为突出,高中女生更易受到来自这些方面的心理困扰。因为高中女生感知细腻、情感脆弱、体验深刻,在性格上依赖性强、敏感、多疑,再加上社会对女性的不正确看法,均可能使女生在这些方面产生的心理冲突比男生更为突出,更为严重,因此,在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今天,我们尤其要正确认识高中女生的心理困扰,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措施,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二、高中女生心理健问题的对策:

针对高中女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种种表现,提出如下教育对策。

⒈加强学习指导,传授学习策略

刻苦学习,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这是学生的主要目的。每一位高中女生都渴望在此方面获得成功,然而正如调查结果所示,这个问题仍然是困扰她们的主要问题之一,她们或是学习方法不当,或是来自父母、教师、社会压力和干扰太大,或是因为学习负担太重等等,使她们不能享受到以学为乐,乐在其中的道理,这样不仅不能达到学习目的,反而严重地影响着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加强高中女生的学习指导,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激发其学习的动机,引导她们找到有效的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教给她们行之有 效的学习策略。要消除高中女生的学习困扰,教育者首先必须改变对学生学习的陈旧观点,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一般高中女生在学习问题上都存在着不正确的归因:大多数女生认为学习成绩不好是由于自己能力不够或智力低下造成的,这就严重地挫伤其学习自信心,失去了学习的内在动力。许多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较强的自信心往往能激发其智力活动,使其智力活动的水平达到最佳状态。所以,教师或家长在对其进行学习辅导时,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获得成功的机会。教学活动中,要多采用鼓励、赞扬、期待、肯定等评价方式以建立学习自信心,调动、激发学生以积极情感参与学习活动。有实验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体验到积极的情感,其教学效果比一般情绪状态要高得多。高中女生存在的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其实并非单纯是教学内容和要求偏高、偏多、偏难造成的,而往往与学生学习自信心不足,学习活动中难以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不高有直接关系,所以,可以认为高中女生学习负担过重往往是心理负担过重,只要加强学习辅导,注重学习信心的培养,传授了学习方法和策略,其负担过重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其次,训练或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十分重要的,它往往是学习成功的前提。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在学习活动中常常以不知不觉的方式表现出来,促进学习活动;态度,是一种行为倾向,它既有认知、情感成分,又有行为成分,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态度,学生对学习活动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正确的行为方式,从而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促进其学习活动。

第三,传授学习策略,掌握学习方法是关键。学习方法和策略多种多样,但每位高中女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存在着认知和非认知的差异。所以传授学习策略必须加强针对性,一方面教师应针对高中女生的不同特点施教;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她们进行学习策略教育,教给她们学习的方法、技巧。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重视传授“条件化”的知识,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教给她们识记材料、加工材料以及监控学习活动的策略等。她们一旦掌握了良好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就能自如地操作学习过程,其学习方面的心理困扰就会随之消失。

⒉实施心理辅导,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高中女生产生这些心理困扰,既与社会、家庭、学校教育有关,又与高中女生自身生理发展有关。如学习竞争加剧,家庭不和带来的情感受挫,社会消极文化因素的诱导,尤其是高中女生青春期的生理心理上急剧动荡与变化造成的烦恼与忧虑,以及部分教师、家长不正确的教育观念造成的心理压力等,这些都需要高中女生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然而这正是她们所缺乏的。实施心理辅导已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实践工作者和部分理论工作者的强烈呼声。实施心理辅导,可以使她们增强认识自身的自觉性,增强自我激励、调控的心理机能,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有关研究指出,由于心理障碍,至少有10%—40%的高中女生在学习上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实施心理辅导一方面要重视对高中女生实施心理咨询。现代心理咨询正在由传统的治疗模式向现代的教育发展模式转移。因此,通过心理咨询,对高中女生已经存在的一系列心理困扰乃至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进行咨询,加以诱导,可以消除其不利于心理发展的因素。另一方面要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其健全的和谐的心理品质。加强心理素质教育,能提高高中女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其自觉抵制、调整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如训练和提高其意志力,扩大其兴趣,培养多种能力,塑造开朗性格,培养高尚情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等等。它们能使学生抗御过强的精神压力,是增进女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心理素质教育往往具有主动性和超前性,只要她们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就能自觉克服、纠正其心理困扰,而且还能防患于未然。对高中女生进行心理辅导,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其一是把心理辅导课程化。教给她们一些自我调控的方法,正确认识已有的困扰或障碍;其二是组织心理辅导活动,进行个别辅导与咨询,以及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团队活动中渗透心理辅导内容。

⒊强化交往教育,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是高中女生心理困扰的主要问题。她们不能正确处理与老师、同学的关系,尤其是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常令她们烦恼。总认为父母不理解她们或管教太严,干扰太多。处于青春期的高中女生生理心理急剧发展变化。她们有强烈的“成人感”,情感丰富却难于驾驭,渴望交往又有较强的闭锁性,这往往是她们产生人际困扰的主要原因。父母的不信任或过分关心,教师的不平等对待等常常使她们在人际交往活动中相互抵触,产生消极、压抑的情感体验。因此,加强交往教育,鼓励女学生在交往活动中相互认知,相互沟通,积极主动地获取信息、沟通情感、增进了解、反省自我是十分重要的。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通过人际知觉而达到相互认同。当人们通过信息交流,取得了相互了解,满足了交往的需要时,才能情感交融,行为协调。在对高中女生进行交往教育中,必须教育她们克服“以偏概全”、“以貌取人”、“固执己见”、“自命清高”等认识偏向,要努力寻求交往双方的共同点,发现人际知觉中的相似性,做到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同时认识交往双方对彼此的权力、义务、责任,正视差异,及时沟通。另一方面,作为父母、教师要充分认识高中女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理解她们在交往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引导,耐心细致地教育,以提高她们的交往意识和交往能力。父母与子女的交往应在和谐、平等、理解的气氛中进行。父母对孩子应给予充分的爱,对她们的思想、品行、交友、身体、学习等方面都要真诚关心和正确评价并提供合理的帮助和适当的指导;成功时肯定,失败或挫折时鼓励指导,应尊重她们的意见,鼓励她们参与家庭事务。作为教师,在师生交往活动中,对她们应有良好的“期待”,形成尊重、信任、平等、鼓励的师生关系。同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还要多鼓励女学生经常参与交往活动,多与人交谈、讨论、交流。交往能力的提高只有在交往活动中才能实现。

4.重视早恋和性教育,引导情感健康发展

早恋问题是目前高中女生中比较普遍的心理困扰,尤其是对高中女生影响更大,常常干扰她们的情绪,严重影响她们的学习和生活。一些高中女生不能正确对待男女生情感,产生早恋。一方面是由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生理、心理出现的一系列变化,在生理上,高中女生的第二性征形成,其性生理基本成熟,心理上,结束了性疏远期,进入异性向往期,她们对性和异性的了解欲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学校教育的缺陷和家庭教育的退化所致。近几年来各种大众传媒中对性的描写和宣扬,强烈地刺激着高中女生的性意识过早活跃,而大多数教师或家长对早恋问题采用粗暴干涉的手段,这严重地刺伤她们的情感和自尊心。一些研究指出,高中女生的早恋是客观存在的,有其生理、心理发展的基础,并认为高中女生早恋存在着摹仿、崇拜、从众等几种类型。

面对高中女生的早恋困扰,教育者必须全面诱导,及时疏导。首先,必须正确认识早恋,早恋一般是指人在性成熟后,思想还不成熟,心理尚不稳定,经济还不独立时发生的恋爱行为。尽管这种恋爱行为是不合时宜,过早发生的,可能造成她们学习不能集中精力,成绩下降,可能产生各种烦恼和忧伤,造成多疑、紧张等心理疾病,但它却是高中女生的一种情感活动。高中女生的情感丰富而不稳定并带有文饰性,她们往往渴望友谊,尤其是喜欢与异性交往,要求亲密、信赖、愉快的内心体验,对于这些,教师或家长应持理解和支持的态度,帮助她们建立正确的友谊观。教育者不要虚张声势,要善于观察作出判断,即使出现早恋,要有科学态度,不能视为邪恶,把它看成是“不良行为”或“下流行为”。其次,改变性教育观念,加强青春期性教育,现代教育者应用全新的恋爱观和性爱观对高中女生进行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既要让她们正视其性意识的出现,又要教育学生懂得人类的性行为不单是生理本能的冲动,而且要受社会、道德、伦理观念的约束,是一种高尚的社会行为,个体从性成熟到性要求得到满意,其间必须通过合法的婚姻,有一相当长的成熟过程,在青春期由于性冲动引起的心理困扰,只有通过理智和自我来调节。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