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个性品德素质及审美素质等数学素质。善于运用情感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不仅是对数学教学工作更高层次的要求,也是当前数学素质教育的需要。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是协同作用、互相依存、相互促进、密切配合的,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努力实现学生的认知与情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和谐统一,才能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关键词:情感因素 激励教育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教材进行分析、研究,同时也要对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学生进行分析、研究。在对学生的研究和分析中,不少老师在多数情况下只着眼于学生对具体内容的认识、理解和应用等方面,常常会忽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想法、态度等因素的研究,而这些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有一定的影响。情感包括信念、动机、兴趣、情绪等,是一直伴随着他的学习过程的,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认真研究和探讨,对学生作积极的引导,能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提高。
一、情感因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情感是一个人当前面临的事物常与自己已形成的思想意识(包括:需要、态度、观念、信念、习惯等)之间发生关系时的切身体验或反映,引起这种切身体验的心理过程是情感过程。当一个人对某些事物持有欢迎或趋向的态度时,他在接触这些事物的过程中就会体验到喜爱、快乐等肯定性的情感,反之,一个人对某些事物的过程中就会体验到憎恶、悲衰等否定性情绪。因此,情感与认识过程不同,后者反映的是事物本身的客观性质,而情感是由一定事物引起的主观体验,体验是情感的基本特点,体验的产生与人对事物的态度、需要和评价相联系,同一事物,由于人们的态度和评价不同,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情感。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在现实生活中,它的内涵具有更广泛的意义,包括着人们极其多样的心理生活领域,我们称之为情感领域。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它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领域的过程。
实际上学生的学习本身就包括认识和情感两个方面。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其智力因素担负着信息加工的任务,即对信息进行感知、加工、识记、保持和应用。它可以使人积累的经验转化成他的知识结构,属于主体的操作系统。而非智力因素则担负着对信息选择的任务,即对信息进行鉴别、筛选,当认为是有趣的、有价值时,主体便主动而有效地吸收,否则反之。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教师一味加大知识信息量而不能真正进入学生头脑的原因。因此非智力因素对操作系统起着启动、定向、维持和调节的作用,它属于主体的动力系统。我们的教学如果只注重操作系统的过程,即认知过程,而忽略动力系统的过程,即情感过程,或者虽然有时也讲兴趣、动机、情感、意志,但充其量只作为吸引学生注意,保证上课不走神的一般条件,作为附加于教学活动之上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东西,就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缺陷。人的智力水平相差不大,而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却有很大的差别,而且这些非智力因素是造成学生素质差异的主要原因。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是协同作用、互相依存、相互促进、密切配合的,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努力实现学生的认知与情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和谐统一,才能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二、在课堂教学中诱导学生的情感因素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一种体验,是伴随认识过程而产生的。情 1
感的功能主要是动力作用,体现在对意向的调节、维持和定向上。而情感教育就是要通过情感这一重要的非智力因素的动力功能使课堂教学始终处于快乐、兴趣的氛围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具体表现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能在数、形及其变换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对于数学问题愿意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有强烈的动机意识和求知欲望等。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注意激发、调动和利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因素,能够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完成数学的素质教育任务。数学的教学过程如果没有了人的情感就没有了对数学学习的热爱以及对数学真理的追求,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数学科的教学由于其学科的原因,本身就有其枯燥乏味的一面,如果数学教师不注意情感的投入和趣味性的引入,势必让学生感到数学难学难懂,从而丧失学好数学的信心。毫不夸张地说,情感是数学教学中的润滑剂、催化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用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情感教育强调情感化原则,就是利用情感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的学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明确的学习目的。
1、创设情感环境
情感激励主要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感受到被关心、理解和重视而激发起积极向上的情感和行为。学生的情感不可能完全自发地产生,它需要通过教师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精湛的教学艺术来浇灌,发掘和培养。教师饱满的热情、幽默的语言等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基础,缺乏情感的教师无论如何也不能激发起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是激发学生情感的灵魂。教师的情感主要是指对学生的爱,具体的表现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教师对他的关心、鼓励、信任和希望;为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尽可能地尝到成功的欢乐;充分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要求,使他们尽可能地展示自己学习数学的聪明才智,在数学知识的天地里驰骋。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所以教师要用丰富的情感并善于抓住各种培养情感的机遇来传递自己的情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的,并能转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就能调动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感环境,一方面教师既要有效地发挥主导作用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的认知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能动认知过程,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认知过程就不可能高效和简捷。但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所以教师发挥作用的重点是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脑,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活动起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钻研,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尽可能让学生积极活动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采用以趣味问题的引入,问题解决的教学法等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充分活跃起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教师给学生提供的主动学习的机会越多,就越能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人的一切活动都伴随着情感体验,而情感体验对人的活动也有一定的支配作用。当人的心理处于兴奋时,其记忆特别好,理解能力特别强,学习效率特别高。实践中发现,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能发挥其主导作用,轻松、愉快地学习。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积极主动地利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要以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形成愉悦的课堂气氛。
2、重视反馈控制
反馈是学习的基本要素,它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行为习惯有着很大影响。由于课堂教学从本质上来说是有计划、分阶段地把数学知识、解题方法及数学思想按照时间的流程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为了保证数学目的的圆满完成,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在接受、理解、运用知识反馈的信息,及时而适度地进行调控。教育心理学证明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观察其心理变化的诱因,扬“求知欲强”之长,避“心理素质差”之短。在课堂上既要善于利用一切时机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又要善于“察言观色”,一旦发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出现偏差,教师必须及时进行跟踪、纠偏,否则,错误的有效惯
性会造成今后学习的更大障碍,以致积重难返。数学中应密切关注的反馈点大致有:概念的理解、记忆;定理、公式、法则的正、逆用;基本知识与技能的熟练掌握;计算的准确性;解题的规范;常规方法的熟练及特殊技巧的运用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提问、课堂练习、板演、课外作业、测试、检查(教师的讲评、学生自评、互评)等手段,对反馈的信息及时作出评定,使其辨明正误、分清优劣、掌握知识。对学生的反馈要充分重视的同时,还要加以控制使其能够正面影响学生的情感,比如:一个恰当的表扬、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满意的点头,对学生的思考不为人知地加以点拨和启发,即使其提供的解答与所问风牛马不相及,也要巧妙地给予“肯定”和帮助,使其能够对所问有微小的有价值的认识,从而使他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就会迸发出兴奋、愉悦的情绪。使学生精神为之振奋,从而以饱满的学习热情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进而也就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坚定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这对老师来说是举手之劳,但对学生来说都是激动人心的,都可能会为其提供热爱数学,进而刻苦地钻研数学的契机。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分析其心理,因材施教,鼓励其树立信心,耐心帮助他们,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反馈信息的控制,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师生之间要置疑问难、发表创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反馈,尊重学生的人格、意见和建议,珍视学生的情感,欣赏学生的优点,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和环境使学生感到喜悦、激动、好奇,能够不断地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并逐步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产生自我实现的动机,这都是情感激励的体现。
3、实行分层教学
在情感因素中,学生的信念、态度和情绪是其中的主要成份。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学好数学的信念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学生如果受到鼓励,则情绪上精神振奋,好的想法可能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如果过度兴奋,则注意力不易集中,反而会阻断思考,遇到困难并在一段时间内无法解决,则会情绪紧张,手足无措。厌学数学,则情绪低落,结果会无法进入学习状态。
实行分层教学,能最大限度地针对学生的能力、特点,有目的有步骤地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挑战性又是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调动起学生的好奇情绪和急于解决问题的愿望,使认识和理解趋于深化。采用分层教学,可以结合学习的实际,用降低难度的练习,创高轻松、压力小的学习环境,让会产生焦虑的学生在实际过程中体验无焦虑的心理历程,逐步培养习惯,减轻或消除焦虑发生。这样能为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尽可能地尝到成功的欢乐,使数学后进生也能在学习中“抬起头来走路”,从而改变后进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样能力较好的学生也能相应的分层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总之,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探索创新教育,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但人的智力水平相差不大,而诸如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却有很大的差别,而且这些非智力因素是造成学生素质差异的主要原因。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个性品德素质及审美素质,这些都是数学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善于运用情感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不仅是对数学教学工作更高层次的要求,也是当前数学素质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施铁如立足全体 重在激励——评杨仙逸中学的激励教育《中国教育学刊》,1993(6)毛永聪《中学数学创新教法——学生心理诱导》学苑出版社1999.6
李士锜《PME:数学教育心理》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4
第二篇:浅谈情感因素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情感因素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明确指出: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在给中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发展思维能力的同时,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创设愉悦乐学的心理情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营造师生民主平等的情感气氛。这无疑,在教学指导思想和方向上,情感因素能起到启动、引导、维持、强化、调节、补充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情感因素教育数学氛围
一、以爱育情,在情中激发学习。
1、把爱洒向每个学生心田。“爱屋及乌”这一成语告诉人们,情感具有迁移功能。而“亲其师,信其道”更明确指出,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能改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倾向性。教育实践证明,只要你心中有生,学生心中就会有你。我参加教师工作,被任七年级(7)、(8)两个班的数学课,这两个班在全年级算是差班,入学考试时,七年级(7)数学有5位学生考0分,七年级(8)班有3个0分,我接班后,首对学生进行谈心,和他们谈理想、谈生活、谈学习巧门„„用无私的爱去温暖学生,用严父的心态去激发学生,用慈母般的心去捕捉差生的闪光点,之后大加赞扬,以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期末考试七年级(7班)数学获全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七年级(8)班获得全年级第二名,由此看来,我们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把爱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成功的喜悦才会永远和你相伴。
2、用真情呵护学生的自尊与自信。
我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要让你的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这句话对我启发很大,因此,在数学课上,我首先从内心深处把从事的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第一需要,有高度的史命感,对学生充满深厚真挚的爱,把育人当成自己人生最大的快乐,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对每个学生都给予期待,给予信任,给予厚望。其次,教师不以权威者,监督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而是通过自己的言语、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特别是对在学习上较困难的学生,当你提问学生时,你就要想办法如何使学生很体面的坐下,更不要随意批评和指责,应给予学生适时的引导和点拨。这样,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上的启迪,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满足产。
3、做学生的大姐姐,建立一种和谐的“情感场”
课外是情感交流的第二渠道。课外,我会和学生一起在操场上跳绳、踢毽子、谈心、谈生活、谈学习等。使学生深深感到我对他们的关爱,从而让学生在这样的民主平等气氛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事,使他们眼中教师不再是至高无上的长者,而是他们的大姐姐,这样,学生就会因亲其师而信其道进而表现异常积极的学习情绪。
二、以趣生情,在情中获取知识。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只要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学生就会报以满腔的热心和信心,在数学王国中探求真知,从而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主要有如下途径。
1、故事引趣。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因此我结合数学内容,用讲故事来推动学生的学习、活动,引起学生兴趣,丰富学生生活,获得美和娱乐的享受。
2、动中求趣。常言道:“手是脑的老师”,“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可见,双手的操作对于人的智力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手脑并用的操作活动,十分必要。因此,在我课堂上,我努力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多让学生在动中学习和思考。
3、以言导趣。数学老师的语言应当严谨,具有逻辑性,但另一方面,也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促使学生把自己的行为指向学习活动,一个恰当的比喻,一则富有哲理的笑话,一个精巧的提问,一次故意的失言,都会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不断的变换教学语言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4、以竞激趣。中学生好胜心强,善于表现自我,利用这种天性,在数学教学中应尽量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有意识制几个竞争小高潮,以消除他们在学习中的疲劳感,使他们处于学习的兴奋状态,快快乐乐求新知,高高兴兴长才干。
5、异中悟趣。不管是概念教学,计算教学,还是应用题,几何题教学,都应诱导学生从正面、反面、侧面等多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从而全面准确地把握住学习内容,领略到数学的魅力,产生强烈的自学动力。
三、以德生情,在情中学会做人
常言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做为新时代人民教师,教师的学术高低固然重要,然而我认为教师的师德在某种程度上却更为重要,因为现代型人才标准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学术很高,而没有德,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危险品,很可能将成为人民的罪人。因此,我们要倡导教师以德生情,在情中使学生学会做人。
1、以高尚的师德去感染学生
对于中学生来说,辨别对错能力不强,往往在不经意中犯了错误。做为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以高尚的师德去感染学生。如:我遇到过这样一个男孩,他学习一般,不爱说话,但有小偷小摸现象。一次他拿了同寝室10元钱,我证实这件事后,没有在班上公开批评他,而是把他叫到操场和他谈心、谈理想、谈道德、谈做人、等等,直止他流下悔改的泪水,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为止。后来,这个学生不但改掉了坏习惯,学习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如果我当时头脑一热,当同学面批评他,那结果就会是别一种情绪。再如,我班的杨杨同学,由于父母离异,给她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她就产生了一种对抗心理,在家和后妈对着干,自从我接任这个班的班主任后我就经常找她谈心,在生活上、学习上有意照顾她,并寻找他的闪光点,对她大加赞扬。结果她开始对我亲近起来,开始主动接触我,经常问我一些问题,还给我提一些宝贵的意见。为了激发她的学习,我开始给她封了个小组长,然后是纪律委员,现在是我们班的一班之长了,为了使他坚持下去,我经常鼓励她,只要坚持下去,胜利一定属于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我对杨杨情感投入,显然已受到了良好的效能。我想做为一名老师,一定不能忽略那些双差生。要想方设法用高尚的师德去感染学生,用教师的情感去调动他的上进心及荣誉感。这样你就成功了一半。
2、用以身作则,去带动学生。
要想教育学生说到做到言而有信,作为教师就应该在这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用以身作则去带动学生。记得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前,我许诺学生,如果这次咱班数学成绩在全年级第一名,假期作业减半,结果我们班果然考了全年级第一名,到期末我不值作业的时间,看到学生一个个充满信任的目光,我顿时想起我对他们的承诺,我想不能在学生面前失信!最终我履行了我的承诺。事则我将失信于学生,学生也将会失信于老师、父母、社会„„因此,做为教师,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凡要求学生不能做的事,自己也不能做。处处做学生的楷模、表率,这样你才能取信于学生,才能带动学生,达到育人之目的。
有人说:“天底下再也没有比教育事业更需要爱心的了。”是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成功。对于好的、优秀的学生我们要关心、爱护;对于学困生我们不能放之任之,相反,我们要付出更多的关心、更多的爱护。让他们时时刻刻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老师对他的希望。我们既要当好老师,又要做好益友,与学生建立融洽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课间活动中,我们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块游戏、谈心,与学生成为朋友,使他们喜欢你,爱上你的课,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与爱护。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只要我们把握好情感这一催化剂,做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那么学困生的转化这一难题也就化难为易、迎刃而解了。
参考文献:
《心理学》、《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鱼霞情感教育》、《新课改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
第三篇:浅谈情感因素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情感因素在数学高效课堂中的作用
人是最富有情感的,而情感又是最容易交流和传递的。实践证明,情感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扶植学生的学习信念,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因此,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现就情感因素对数学教学的影响谈几点看法。
一、融洽的师生情感,促使学生乐学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也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想交流的过程。因此,在新型课堂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要思想和感情要融合在一起,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育家加里宁说: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区别于父子和母女,区别于兄弟姐妹,区别于朋友与同事,在教育活动中又不可忽视”。而数学作为一门比较抽象、单调的课程,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如:在教“三角形”时,由于这部分知识概念性强,因此学生学习时容易感到枯燥、无趣。但这部分知识又直观性强,为了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教学时采用师生共同参与,增加师生情感交流的教法,和学生一起动手制作“三 角形”,通过三角形的变化,然后来认识、归纳、总结三角形的性质。由于学生的直接参与,融洽了师生的情感,因此课堂气氛愉快而和谐,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乐学的情绪,真正变 “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生动有趣的课堂,让学生愿学
课堂上,教师要力求创设和谐、民主的环境,要带着微笑给学生讲课,尽量做到音量适度,语调抑扬顿挫,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体验一种亲切感和美感。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注意适当的幽默,适当作些生动有趣的比喻给学生带来智慧和欢乐,从而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学到新知识。如在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时,可以让学生简单回忆《西游记》里孙悟空可以变成哪些事物,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当长方形的长与宽以及角发生变化时就可以变成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在这里,“孙悟空”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数学教师还得注意教态亲切、手势生
动,语言优美、板书规范,以展示教师所拥有的认知与情感相协调的教学艺术。这样既能达到巩固知识,发展思维,保持学习兴趣的目的,又能增添课堂情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真诚积极的情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真诚积极的情感是师生共同完成数学教学任务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学生怀着愉悦的情感进行认知活动。能促进其精神振奋、思维活跃。教师要培植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积极沟通与交往的愿望。原苏联心理学家斯卡特金说过:不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就不可能使他们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这就告诫老师,要发挥教学中的情感作用,怀着对教育对象的强烈的爱。采取各种有效手段,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获得了学习上的成功,进步了,就会从内心里敬仰自己的老师,爱自己的老师,从而爱老师所教的学科。如有一位“差生”,由于经常受教师的冷眼和同学的疏远,学习成绩很差。我接班后,了解到他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平日寄住在亲戚家中,回家后没有人过问他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因此,我便经常找他谈心,有时还给他买一些学习、生活用品,鼓励同学们与他交往,让他充分感受集体的温暖,同时,课堂上也鼓励他多想、多讲,他的数学学习进步很快,他那聪明的头脑又运转起来了。一学期结束,他的数学成绩跃居全班的上游。而且,其他学科的成绩也有很大进步。这些变化,都是由于通过真诚的情感而取得的。我坚信:师生真诚的心之间一定会有灵犀的。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投入,重视情感对数学教学的作用,做到教师有感情地教,学生有感情地学,师生真诚平等的交流,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挖掘数学新教材中的美学因素及其教育功能
挖掘数学新教材中的美学因素及其教育功能
摘要:数学美是高中新课程教学中极具挖掘潜力的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高中数学新教材中教学内容的美学因素的挖掘,阐述了数学美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等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美;简洁性;对称性;和谐性;奇异性
数学美源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中,是自然美的客观反应。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之一是“开阔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备必的一种基本素质,对数学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可以使人获得美的感受,数学的美不仅有生活中的美,更有思维领域的美,它体现在数学的简洁性、和谐性、称性性、奇异性等方面。
一,挖掘新教材中的美学因素
新教材中有丰富多彩的数学美学因素,下面主要从四个方面来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内容。
1、简洁性
简洁性是数学美的一个基本特征。它反映出自然的简单性,是自然内在的属性,而不是人为的简单规定。数学的简洁性并不是指数学内容本身简单而主要表现在数学的逻辑结构、方法和表达式的简单性。如:5个12相乘,可以写为12×12×12×12×12,但是法却要简单得多了,的表示方
以同样的简洁表示了更复杂的内容;勾股定理,正弦正理,余弦定理等这些定理形式简洁、内容深刻、作用很大;平面的基本性质之一:“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体现了“三点定面”的简单特性。在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问题时,数学归纳法不失为一种简洁的方法;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前项n和可以用公式来表示,曲线和点的轨迹可以用方程来表示等等都表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1、对称性
对称性是数学美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数学中的中心对称、轴对称和镜面对称,都给人以美感,这就是数学中的对称美。例如:几何中的许多图形,圆、球、圆柱、圆锥、长方体、圆锥曲线等都体现了对称美;代数中,偶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奇函数图像的关于原点对称,反函数与原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都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二项展开式
等公式也显示一种对称美。
2、和谐性
数学的和谐性是指数学中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和谐平衡与一致。通常表现为数学概念、规律、方法的统一,数学与其它学科的统一。例如:平面几何中梯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的面积公式,可以统一为;立体几何中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可以统一为;解析几何中,椭圆、双线、抛物线的定义可以简单地统一为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引入负数,有了相反数的概念后,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得到了统一,它们可以统一为代数和的形式;数、形本是数学研究的两个独立的对象,通过坐标系的建立,使点与数对建立了一一对应,从而把它们统一为解析几何。
3、奇异性
数学的奇异性是指数学结论或解决问题方法的新颖、奇巧、出乎意料,往往勾起思想上的震动,引起人们的赞赏与叹服。在这种意义上奇异也是一种美,奇异到极点更是一种美。例如:用数形结合法,反证法,转化法思想方法解题,用极限思想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都给人以奇特之美感;复数中,向量将复数运算与几何统一起来;原函数与反函数之间的定义域与值域的相互变换,平面图像与空间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三角形中三条高线、三条边的中线、三个角的平分线交一点等都体现了奇异美。
此外,高中数学中有很多平滑曲线,如椭圆、双曲线、抛物线,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图象,这些曲线画起来流畅自然,无一不给人以美感的享受;正、余玄曲线、象波浪一样滚滚前进,给我们运动的感觉,体验到动感的美。
二、挖掘数学美在教学中的作用
高中数学新教材中,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奇异美比比皆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因素,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体验数学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充分发挥数学美在教学中的作用,将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1、利用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正确的学习目的对学生学好数学固然重要,但所学材料的情趣和审美价值却是学习的最佳剌激。数学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的美学因素,把数学教学组织成为发现,鉴赏,创造数学的过程。
例
1、在“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一节的教学中,应始终抓住椭圆具有和谐美,对称美的基本特征,从定义到建系设点;从列式到布列方程;从化简到得出标准方程,无一不可以组织成为具有美学结构,使学生在积极思考状态中完成学习的一堂优质课。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应该这样处理: 由|MF1|+|MF2|=2a得
★
教师:方程★能不能作为椭圆的方程?(稍后)完全可以!但是你满意吗?(稍后)不满意!它不符合数学美的简洁特征,有继续化简的必要。
学生:(此时,求简的意识油然而生)经两次平方(根式化简的常规方法)整理得
教师:此方程比方程★简单多了,但它不完全符合数学美的要求。我们从椭圆的对称性,期望它的方程也应具有对称性。设得
--------椭圆的标准方程。
教师最后指出:引进的字母b纯粹是由对美的追求人为制造出来的。通过后面的学习,我们将会发现有着鲜明的几何意义,并且果真符合对称美的要求。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生动语言、精辟的分析、严密的推理、有机的联系,定能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体会到数学美的力量,从“学习数学枯燥无味”中解脱出来,进入其乐无穷的境地。这种心理上得到满足,能不使学生喜爱数学吗?
2、利用数学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感知数学美,体验数学美。通过具体数学知识的学习和问题的解决,点拔蕴含其中美的因素和美的方法,加深学生对美的认识与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地挖掘教材中的数学美的内容。
例
2、对六组诱导公式的记忆,可以利用它们之间的和谐关系,把它们统一于式子,得到记忆法则只要用两句简洁的话“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就可以了。这创造性的语言,体现了数学的统一美。三角恒等变换中需要记忆的公式很多,我们可以从这些公式的内在联系入手,首先推导公式,然后从,得到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令,又可得到两倍角公式、、,作角与式的变换,又可得到降幂公式、半角公式以及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公式。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评判数学美,数学教育应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美的分辨能力。在数学活动中,善于了解和掌握各种数学信息,指导学生能快速,敏捷地找出数学信息的不同之处,辩出真伪,使数学信息有序化,统一化。
例3: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这一解无论从哪方面看都不对称,不和谐、不美观。但是,当我们了解它、运用它,就会感到它的价值,它的“内秀”。这一公式会告诉我们许多信息:±表示它的2个根,会显示根的数目及方程的性质。所以当你和它熟悉了,就会觉得它形式上不很漂亮,本质却是美好的。通过数学美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在数学美享受中启迪心灵,引起精神升华,陶冶情操,提高思想品德修养,潜移默化地培养科学世界观,形成高尚的情操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
3、利用数学美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和创造力
简单性可寻求问题的最优解答或简缩思维过程;统一性可对命题作出类比,推广和引伸,从而发现新问题;对称性可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提供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思路;奇异性可激发学生探索,发现,创新等精神。
例
4、正方体、等边圆柱、球的表面积相同,其体积分别为_____________。
推证: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等边圆柱底面半径为r。球半径为R,则大小关系为则所以
而
所以 因为,所以
这个例题,基础好的同学可以推导出结论,但感觉很繁。基础较差的同学基本上就放弃了推证。若我就此只教会学生推证过程,所有同学都会感到数学枯燥无味,会失去对数学的积极情感,以致失去信心。于是我从问题与自然相互联系的统一美、和谐美思考,提出两个问题: 1)、气球为什么呈球形,而不是呈正方形、圆柱形? 2)、人从瘦变胖,脸形怎样变化?
这时同学们活跃起来,先是不明白这与例题有何关系,再经过讨论又觉得真实可信,渐渐得以明白:表面积(表皮)一定时,以呈球形的容积最大。再推广:表面积(表皮)一定时,表面越光滑的几何体体积越大。这时,我再让学生做如下例题: 例题:正四面体和等边圆锥表面积相等,体积哪个大? 学生很快答出:等边圆锥的体积较大。
至此学生已经在不自觉中接受了这种思维,但我没有结束问题,而又提出上述问题伴随的问题。使学生领略到思维中的奇异美。
例
5、正方体、等边圆柱、球的体积相等,其表面积分别为S1,S2,S3,则S1,S2,S3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
这次,学生很快就得出结论:S1S2S3。
并总结:体积一定的几何体,以球的表面积最小。
这样,学生对这个数学问题的掌握、理解就比较透,也有利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也正是在这样的教与学中,蕴含着数学思维的对称美、奇异美、和谐美,让人有返璞归真的感觉。
4、利用数学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 出于数学美的考虑而导致解题思路的设计与发现,叫做以美启真,这种解题策略将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奇异美与问题的条件或结论相结合,再凭借知识、经验与审美直觉,从而确定解题总体思路或入手方向。于是,美的启示就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了数学中的美学方法。
例
6、设x+y+z=0,分析:由已知可看出,条件具有对称性,字母x,y,z分别作轮换,作为整体在轮换下保持不变,为追求欲求式中三项的和谐统一,审美直觉心理倾向于每个括号里各添一项,美化成关于的统一式
解:原式=x+y+z
=(x+y+z)-3=-3 通过数学美的指引,获得了解题的突破口,问题得到了完美的解决,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美的作用。当学生真正领悟数学中的美学因素,所带来的快感莫过问题的解适合心灵的需要,我们在解题教学中若能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将会大大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如此的问题要 4 靠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挖掘并总结。我们应充分利用数学的美学因素进行教学分析和解题研究,以便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效率。
以上观点及论证,足以说明数学美学因素所起的作用,它在不知不觉中充当了目标取舍、方向确定、方式选择的重要决策因素(这是审美能力的体现)。我们数学的教与学,若能更多地挖掘数学新教材中的美学因素,就会使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活跃数学思维,进而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提高学生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效率。使我们的课堂展现出现更强的活力和魅力。
参考文献:
[1]肖柏荣潘娉姣主编,数学思想方法及其教学示例,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2]梁俊奇徐华伟,审判直觉与数学解题,数学通报,10,26-28,2002 [3]谭本远,数学审美信息六要素,数学通报,4,8-10,2002 [4]徐素平,中学数学思维中的美学因素,数学通报,3,20-22,2003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数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第五篇:论器乐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及其培养论文
内容摘要:在器乐教学中,情感分为审美情感和学习情感,贯穿在器乐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重视学生的情感培养,对器乐教学具有积极作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习兴趣、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学生的学习动机等是培养学生情感因素的主要渠道。
关 键 词:器乐教学 情感因素 审美情感 学习情感
器乐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都有着重要作用。[1]情感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形式,它反映着人对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主观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和目的所做出的一种反映形式。在音乐学习中,情感分为审美情感和学习情感,存在于一切教学活动之中。在器乐教学中,牢牢把握情感这条主线,将器乐教学与情感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和音乐学习情感,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情感强度,使情感同音乐情绪和谐地沟通与交流,是器乐教学所追求的目标。[2]
一、器乐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分析
(一)审美情感和学习情感的关系
在音乐情感中,音乐审美情感以生活和艺术领域中美与丑、悲与喜等为对象,活跃在生活和艺术的广阔领域,它的最高目的是美。学习情感主要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为主,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关系、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和学习习惯等。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核心,而审美情感始终伴随着审美活动的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审美情感的培养,使学生对音乐审美情感有更深的体验并获得一种审美享受,自然会使学生更加热爱音乐,深化加强其音乐学习情感;学生音乐学习情感的加强,反过来又能进一步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学习效率大为提高,这又将使学生对音乐审美情感的体验更加深刻。因此,笔者认为音乐审美情感与音乐学习情感二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二)情感在器乐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是人类表达感情的特殊方式,在器乐教学中,情感教育是第一位的,具有主导地位,并且贯穿在器乐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在器乐学习过程中,学生一旦具备了表现情感的意识,他们就会在学习时全身心地投入,运用各种技能技巧,主动地去创造美妙的音响效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音乐的表现能力,满足他们的自我表现欲望,还能增强学生音乐情感的启发和培养,唤醒丰富的情感心理活动,使器乐演奏技能更加提高,器乐教学更加深入。可目前有很多教师尤其是高师的器乐教师,只注重学生的音准、节奏、音色和技巧等技术层面的教学,而忽略了对音乐情感的启发和培养,这是一种无视情感的教学,是一种不完整的教学,这不但会使学生的音乐发展潜力受到限制,还会影响教师的教学。[3]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感受各种情感要素同音乐技术的学习同步进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体验情感,并转化为自己的独特感受,再通过具体的演奏形式予以表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的具体目标。
(三)音乐审美情感与音乐技能技巧的关系
我们强调情感在器乐教学中的价值,并不排斥教学中的技能技巧的传授。在器乐教学中,学生主要是通过器乐作品来真正领会音乐艺术形式特殊的审美价值,培养其审美情感的。而在器乐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情感和生动的音乐形象,需要通过正确而又不乏创新意味的技能技巧予以表现,两者是统一的整体,技能技巧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表现音乐的审美情感。[4]目前,许多器乐教师尤其是高师的器乐教师,非常重视技能技巧的传授,而忽略了情感表现的培养。这种“重技轻艺”的传统音乐教育观念导致许多学生错误地认为,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技巧,就可以尽情地去表现音乐,这是一种无视情感的教学,是一种不完整的教学,这不但会使学生的音乐发展潜力受到限制,还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技能技巧只不过是音乐表现的手段,并不是获得成功的唯一条件,更不是器乐演奏的目的,对于器乐学习者和演奏者来说,重要的是把各种技能技巧灵活应用于各种音乐审美情感要素中去,获得艺术感情的完善统一,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不是一味地炫耀技术技巧。当然,作为教师不能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但也不能忽略技能技巧在教学中的必要性,要想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奏技能,器乐演奏的才能很大一部分体现在技能技巧的掌握和应用的能力上,如果没有一定的演奏技能,再好的音乐设想也不可能得到实现。因此,笔者认为,在器乐教学中,技能训练和音乐情感之间,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两者均不可偏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如何加强器乐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培养
(一)加强学生音乐审美情感的培养
审美情感,作为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普遍存在于一切审美活动之中。音乐审美情感的培养主要以丰富情感体验为基础,培养学生对不同题材、体裁、风格、形式的音乐作品情感内涵的感受、理解和表现力。器乐作品在题材、体裁等方面,比声乐作品更为丰富、广泛。并且用器乐表现音乐,由于脱离了歌词,相对于唱歌来讲,就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尤其是民族器乐教学。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塞尔说:“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的体验音乐的桥梁”。[5]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民族众多,风格多样,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器乐作品更是层出不穷。因此,在器乐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民族音乐作品的理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具有重要作用。
在器乐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要进行正确的情感启发与培养,要以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动情表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体验音乐的美感;培养学生在演奏乐曲时,通过对演奏作品的背景、音乐风格、地域特征等的了解来加强对情感的抒发,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作品鲜活而生动。这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转换和发展过程,只有把握好这一过程,学生的演奏才能做到声情并茂,产生动人心弦的效果。
(二)加强学生音乐学习情感的培养
根据音乐学习情感的定义及器乐教学的经验总结,笔者认为加强学生音乐学习情感的培养主要通过以下几点来进行:
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使活动过程和认识过程不再是一种负担;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兴趣的培养是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就器乐教学而言,没有兴趣作基础,包括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内的音乐教学基本任务就难以完成,更谈不到情感的表现,尤其是枯燥的技术练习、单纯的理性讲述等都会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消极、厌烦情绪。因此,要想加强器乐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培养,就必须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时刻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成为学生兴趣的动力来源,担负起培养学生兴趣的重任。
情感交流,是培养学生学习音乐良好态度的主要渠道。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人获得某种满足,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情绪体验,而师生之间善意的情感沟通过程,对学生的积极人际体验来说是最为直接的,这也是教学主动性的基础。学生的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好,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教师对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他们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进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爱屋及乌”,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从而愉快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的期望。所以,在器乐教学实践中,应该把师生之间的各种情感交流视为一座桥梁,通过这座桥梁,教师可以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使教学双方达到默契配合。[6]
动机,是由内在的认知观念加上或强或弱的情绪所决定的,学生要想进步,内在的认知观念就建议他必须刻苦学习,同时,伴随此观念的情绪激励敦促他积极进取、追求成功。动机对加强学生的学习毅力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器乐教师,应该既教书又育人,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动机,了解音乐的真正含义,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使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民族文化,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这是音乐教育的主要责任。马克思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大,他奋斗的动力就越大。一个思想素质低下的学生不可能具有宏伟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因而在学习上也就不能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以上主要论述了情感在器乐教学中的价值及其培养途径,总之,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是音乐课程的核心教育目标之一,在器乐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情感培养,对器乐教学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2]课程标准研制组.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谢红.浅谈高师音乐教学中情感表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J].中国音乐,2002(3)67.[4]关继文.情感与意识:器乐教学心理探微[J].中国音乐,2004(2)53.[5]曹理 何工.音乐学习与教育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64.[6]关继文.情感与意识:器乐教学心理探微[J].中国音乐,200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