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高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职高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从事职高数学教学工作十多年了。对于职高学生的基础和习惯的特殊性,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45分钟的学习效率,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要教好职高数学,首先要要了解学生的现状和认知结构,了解学生此阶段的知识水平,以便因材施教;其次对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这样才能将知识系统化,注意知识前后的联系,形成知识框架;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
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把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备课时要依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要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
三、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
四、关爱学生,及时鼓励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并处理好课堂的偶发事件,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的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
总之,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根据职高学生的自身特点,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第二篇:职高数学教学反思
职高数学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两个班数学教学任务,任务比较重也比较特殊,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自身的数学基础不足。学生进入职高,绝大多数数学成绩较差。比如简单的异分母加减、因式分解、负数的加减运算等等都存在着严重的漏洞。第二,学生自身水平的差异也很大,如一个班级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各个阶段都有而且是“三教九流”分九类的情况。给我们因材施教带来了巨大的问题。第三,由于我们学校高二段学生不学数学,中间断了一年。学生重新再学数学很不适应。知识几乎全部忘记完了,这给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这个问题希望学校重视,并能够尽快解决,不然想在一年之内给学生的数学成绩提高是不大现实的问题。
教学实施的方案:自己也多年担任高三的数学教学工作,因此在开学初时我就制定了自己的的教学计划,一方面,三轮复习关键第一轮,第一轮的复习关键在于基础,基础的关键在于对公式的运用。所以第一重点放在对公式的简单运用以及对公式的记忆方面。这方面我争取在每堂课的前五分钟解决上一节课的公式问题。以抽查的方式随机的对全班的5名同学做简单的公式记忆与简单的公式应用。学生对于公式的不熟悉失分很大,因此这一环节必须重视。另一方面,学生的不自觉给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学生一般不会主动的去完成作业,需要在上课给学生做题,这样一来教学就不可能完成三轮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自觉性成为高三教学的另一大课题,所以放学以后再自学半小时成为高三必备的条件。还有就是试卷分析,试卷分析占了很大的时间。一份试卷一般要求两节课时分析,课时不够。希望学校考虑到我们学校高二不设数学课,需要增加数学课时不然复习时间来不及,也不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自己存在不足。第一,对于学生作业的完成量不足,学生需要从题目中吸取经验。第二,教学安排上过快,部分学生不适应。第三,对于学生的作业检查不够,学生的完成质量不高。第四,自身水平有待提高,特别是教学的规范,包括语言规范,提问规范等。
第三篇:职高数学教学反思
职高数学教学反思
宜宾市南溪职业技术学校:李尔琪
一、发挥引导作用,抓好学法指导的首要环节
由于受社会重视程度、传统观念等多方面的影响,上职业学校普遍成为学生的“次选”,造成职高生源文化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数学成绩只有几十分,甚至十几分、几分,加上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清,学习动力不足,教学中教师普遍感到数学难教而学生感到数学难学,有的学生甚至出现厌学数学的现象。因此,加强学生学习引导,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抓好职高数学教学的前提条件。
1、结合专业需要,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许多职高学生认为到职业学校只要学好专业技术就行了,这种思想认识必然导致学生对文化课学习不感兴趣,普遍缺乏内在学习动力。所以,解决好学生对待文化课学习态度问题,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成为职高数学教师成功教学的前提条件。教学过程中,我首先注重学生思想的疏导,在所带的每一届新生中都要开展“职校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文化课?”、“数学与成才”、“数学与我所学的专业”、“数学与生活”等专题讲座、主题班会、专题演讲活动,通过讨论、分析,学生明确了学好数学知识是学好专业技能的需要,是个人成才的需要,是不断掌握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努力适应竞争社会的需要,从而自发的把过去认为教师要我学的思想转变为我要学的内在动力,为学好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注重针对性,指导学生数学学习的方法
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是使学生迈入知识殿堂、丰富自身各种能力的通行证,古人云:“学贵有方”。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会学知识。数学有其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数学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明确讲究学法的重要意义,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渗透初步的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原理,从平时的做好数学笔记、注重错题的分析、试题归类、知识点联系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注重言传身教,发展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心俗话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数学教师精通的专业知识,广泛的文化修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治学精神,踏实的劳动态度,时时刻刻都对学生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这种表率作用没有任何其他教育因素能代替。其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做到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关心热爱相结合,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要关心学生的思想、生活,对后进生不讽刺、不歧视、不伤其自尊心,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谈心,不断了解学生的内世界,注意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重视培养学生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意志和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努力促进飞跃点。
二、发挥主导主体作用,抓好学法指导的主要环节
教与学密切相关,教师善教、乐教、会教,学生才会善学、乐学、会学,课堂教学上只有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确保教学相长。
1、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是人们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数学方法是数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途径、程序及手段,它具有过程性、层次性、可操作性等特点。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和得以实现的手段。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化归的思想、整体的思想、演绎的思想、统计的思想、类比的思想、抽象的思想等。例如,在“距离问题”的复习课中,可以把点与点、点与线、点与面、线与线、线与面、面与面的距离从平面到空间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解题效率。
2、注重思维过程的暴露,优化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教师要把工夫下在备课上,本领展示在课堂上,水平体现在教科研上。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优化教学设计,努力提高教学实效为目标,针对每一节课,要坚持做到“四备”(备教材、备自己、备学生、备教学方案),设计多种方案,比较择优而取之,从教师角度要考虑“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从学生的角度要考虑“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要通过探究、合作、启发引导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着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为教学提供更多更好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加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记忆,积极促进学生感知、注意、思维等,同时,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拓展了学习空间,优化了资源结构,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把意义学习落到了实处。
三、发挥辅导作用,抓好学法指导的重要环节
课外辅导工作是日常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首先,要针对学生数学基础较差的实际,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系统复习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在班级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树立信心、明确目标,尽快赶上大部队前进的步伐;其次,要开展分层教学研究,从讲解的内容、练习的难易等方面兼顾不同层次学生,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次,要开设第二课堂或兴趣小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法水平,扩大学生知识视野,做好学法素材与实践的储备。
实践证明,加强学生学法指导是提高职业学校数学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好方法,随着数学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如何进一步加强学生学法指导,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我们职高数学教育工作者在科学的学习理论指导下去不断探索和研究,才能使职校生全面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真正实现学会学习。
李尔其
2014.1.12
第四篇: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1对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都是刚刚入学的儿童,天真、活泼、可爱,贪玩好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能力较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有时要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上课不专心听讲,教师批评,家长责备,他们上课时像是被捆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上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从小产生厌学情绪。长此以往,形成大面积的后进层面,日积月累,延误孩子的一生。所以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科学地采用游戏教学将大有裨益。
如在教学“数的组成与分解”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头顶数字卡,伴随着“找呀找呀,找到一个好朋友”的旋律,相互找朋友,头上的数能组成需要分解的数,就是一对好朋友。学生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知抽象的数学理念,其乐融融。
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袋里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所以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故事,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思维,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0的认识”的时候,我创设情境,先在黑板上贴了一只可爱的小猴子,并对学生说:“猴子妈妈因为小猴子爱学习,所以奖励给它2个桃子。”说的同时,在小猴子面前贴上1个大盘子和2个新鲜的大桃子。“小朋友你们看,小猴子是不是很开心呀?”接着小猴子就开始“吃”桃子。我先从盘子里取下1个桃子,这时让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发现盘子里只剩下1个桃子。)我接着问:“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学生答:“可以用1来表示。”然后又取下1个桃子,并说:“小猴子又吃了1个桃子,这回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小猴子不知道了,小朋友们让我们来帮助小猴子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七八岁的学生很好动,如果把他们好动的特点迁移到学习上,让他们在学习时常常摸一摸、摆一摆,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知识。我在教学中,很直观地让学生动手摆小棒、摆圆片、摆三角形、摆算式等。
在课堂上,我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前要考虑各小组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组内讨论交流。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小组讨论时,我们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合作的效果,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例如在教学“连加、连减”时,我把教材中的2个例题作了变动,把它们设计成学生熟悉的富有生活情趣的小组讨论内容,每组创设一个情境,再让学生根据内容列出算式。
分组表演:一人叙述,几人表演。
第一组:树上有12只小鸟,飞走9只,现在还有几只?第二组:草地上有4只小兔,又跑来6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第三组:河边有9只螃蟹,爬走2只,还剩几只?第四组:草地上有7只小鸡,走掉2只,现在草地上还有多少只?产生表演得十分精彩,大家学得很带劲。这样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巩固知识,尝到成功的喜悦。
学习数学不仅是为了解题而解题,更多的是为了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有用数学的意识。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2师生在课堂上不仅仅要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更应有情感方面的互动。一年级的新生由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应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学习模式。他们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根据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我耐心的指导他们,真诚的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说出自我对事物的认识,从而到达教学的目的。
(一)透过教学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取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教学《元、角、分》,我就结合实际让他们去发表他们的意见,在解决自身的数学问题的同时也解决了实际问题。这时的教学已不再是单纯的”掌握知识”,而是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教学好处已大大超越了教材本身了。
学知识是为了长本领。在《位置》中,教学完前后、上下、左右时,我出现了”去火车站”一题,请学生们试着用方位名词告诉叔叔去火车站的路,当一当小小导行员。许多孩子跃跃欲试,不仅仅说得很详细,还给了推荐走哪条路比较近?可见孩子们是十分乐意展现自我的。
(二)思维的训练应从一年级开始。
数学课其实是思维训练的场所。老一辈人常常认为数学学得好的人往往比较聪明,这并不无道理。因为数学学科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重任,一套好的数学教材不在于它的封面设计得多么美丽,也不在于设计得多么新颖,关键是是否能给学生们广阔的思维训练空间。在加减法(一)5的加减法一课中,小鸡吃米的数学故事是这样设计的:5只小鸡吃米,有两个盘子都装有米,同学们猜猜看,小鸡吃米时会出现什么状况?和以往的教材”5能够分成几和几”相比,无疑前者给了学生一个更大的思维想象空间,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用心与教材的新思想靠拢。在上《前后》一课时,我让学生们装扮成不一样的小动物,依次是小熊、乌龟、公鸡、兔子、大象、小狗。请他们说说大象此刻排在第几?如果我想让大象排在第二,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呢?当然学生们的方法不必须都很好,但是实现了数学课的价值,进行了思维的锻炼。
(三)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日复一日不断的教给学生新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已学的方法去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在新教材中,加强心算、允许估算,计算上,像5+8=要求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有的学生发现了5+8其实用8+5来想更好,把5拿来分成2和3;有的学生认为刚学了9+5=用它来推算出结果更简单;更有学生掰起手指头一手比8,一手比5,重叠的是3,那就是13。在我们看来有的似乎不能够理解,但在学生的应用中它们却很自如,原因源于这些都是他们的真实体验,多样化的知识由此产生。
总之,一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小,生活体验少,理解潜力也需要一点一点地培养,因此,我还会在教学中要不断摸索,不仅仅提高教学效率,更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潜力。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3“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的一个单元,是新教材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的尝试。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组合来解决的知识。如体育中足球、乒乓球的比赛场次,密码箱中密码的排列数等等,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数学学习中要安排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来进行学习,经历简单的排列组合规律的数学知识探索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发现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排列组合的简单方法,锻炼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在讲完课后,我对本课进行了一次反思:
首先、在教学目标设计方面,对学生的要求过高。有些内容是本学段内不作要求的教学知识硬加到了学生的学习栏中,导致吃力不讨好,讲了还等于没讲一样,浪费了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
第二、不能做到认真地倾听完学生的发言再做评价。当时站在讲台上,只怕学生说不到自己设计的那方面,所以抢学生的话,没有让他们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人。以后一定让学生在说完后,自己再发表意见,起到主导作用,即使学生没有按自己的设计说,发生了小错误也不怕,也许这正是一个很好的教育资源。以后得充分利用这种教学资源,让课堂在错误的的改正中,有更多的精彩。
第三、没有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比如在4人握手时,很多孩子想出了不同的表示方法,这时应让学生上台板书自己的方法,并给同学介绍,这比每个孩子说,师在上面做记录要节省时间,更重要的是能给学生更多的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许多不足,相信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克服自己的不足,让自己的课堂真正精彩,让学生真正受益!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4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他们在玩中学,在乐中悟。学生在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下,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游戏中。学生对分解合成已有一定的认识,我重视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从他们熟悉的生活中挖掘活动的素材,通过学生的动一动、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加深对数的分解合成的理解,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课堂的反馈来看,学生对游戏活动比较感兴趣,参与性强,情感体验积极,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完成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学生原有的经验不够一致,甚至差别很大,少数学生在活动中处于旁观者的态度或是人云亦云,教师还需适时点拨、提醒、帮助他们,但在课堂上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难免有时会注意不到,因此在提倡个体化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今天,如何关注“学困生”的发展,仍是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5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好数学的最好方法。学生如果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就会愿意学习数学了。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一、在教学中可以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数学。
有趣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轻松学习数学。例如:教《6的组成》时,在主题图讲完后,我请6个同学上台,然后出示水果(苹果和梨),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喜欢吃吗?最喜欢吃什么?请喜欢吃苹果的同学站在左边,喜欢吃梨的同学站在右边,然后引导学生说一说6由几和几组成,并写出6的组成。
二、以游戏为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数学。
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众所周知,每一个学生都爱游戏,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教学中可以采取“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教师可以先告诉学生手里拿的是什么,一共有几个?左手有几个,让学生猜猜右手有几个,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猜”中掌握了7的组成,加深了对数的认识,为学习得数是7的加法做好铺垫。
三、在比赛中增长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学生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教师要经常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如:在复习口算教学时,进行“夺红旗”比赛,先把学生分成两组,比赛口算,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总之,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多创设他们乐学、愿学、善学的情景,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久而久之,既激发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培养了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6反思一
师生在课堂上不仅要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更应有情感方面的互动。一年级的新生由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学习模式。他们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根据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我耐心的指导他们,真诚的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反思二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可有意造成学生认知矛盾,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兴趣,诱发学生情感的孕育。例如:在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时,要求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分别在红、黄两个学具盒内抓一把花片,猜猜同桌抓了几个花片,再将自己抓的花片告诉同桌,比比,谁抓的多。提问:你有办法知道谁的多,多多少吗?这时候学生就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并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反思三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拼一拼等动手操作,动口表述,动脑思维的实践探究活动,可使学生明理动情。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提问:你能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圆吗?通过让学生猜一猜、围一围、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初步感受到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的不同。
反思四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例如:在教学完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后,让学生用自己带来的各种用品创办小小商店,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购物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反思五
牐犗衷诮萄У睦题不再是以往不可捉摸的、抽象、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应用题或文字题,已变成了各种形象生动、鲜活直观的生活情境:买东西、去旅游、做游戏、找规律等等事例;像这样,多方面的提升教材层次,就使得原本抽象的数学就变得生动有趣。我们教师运用起这样好玩的教材教学,自己都能感到特别兴趣。
反思六
教学《元、角、分》,我就结合实际让他们去发表他们的意见,在解决自身的数学问题的同时也解决了实际问题。这时的教学已不再是单纯的"掌握知识",而是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教学意义已大大超越了教材本身了。
反思七
犜诜掷嘟萄е校我让孩子们应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试着分一分,和自己的小伙伴说一说,结果许多孩子们的分法令我始料不及,他们除了按年龄,按性别,有的还按衣着分、按发型分,按面部表情分。说明了这样的教材设计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感受到的是一个亲切的数学问题,使他们乐于接收。
反思八
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生活。学知识是为了长本领。在《位置》中,教学完前后、上下、左右时,我出现了"去火车站"一题,请学生们试着用方位名词告诉叔叔去火车站的路,当一当小小导行员。许多孩子跃跃欲试,不仅说得很详细,还给了建议走哪条路比较近?可见孩子们是非常乐意展现自我的。
反思九牐牐牐
数学课其实是思维训练的场所。老一辈人常常认为数学学得好的人往往比较聪明,这并不无道理。因为数学学科担负着对学生进行
思维训练的重任,一套好的数学教材不在于它的封面设计得多么美丽,也不在于设计得多么新颖,关键是是否能给学生们广阔的思维训练空间。在加减法(一)5的加减法一课中,小鸡吃米的数学故事是这样设计的:5只小鸡吃米,有两个盘子都装有米,同学们猜猜看,小鸡吃米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和以往的教材"5可以分成几和几"相比,无疑前者给了学生一个更大的思维想象空间,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与教材的新思想靠拢,在上《前后》一课时,我让学生们装扮成不同的小动物,依次是小熊、乌龟、公鸡、兔子、大象、小狗。请他们说说大象现在排在第几?如果我想让大象排在第二,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呢?当然学生们的方法不一定都很好,但是实现了数学课的价值,进行了思维的锻炼。
反思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日复一日不断的教给学生新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已学的方法去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在新教材中,加强心算、允许估算,计算上,像5+8=要求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有的学生发现了5+8其实用8+5来想更好,把5拿来分成2和3;有的学生认为刚学了9+5=用它来推算出结果更简单;更有学生掰起手指头一手比8,一手比5,重叠的是3,那就是13。在我们看来有的似乎不可以理解,但在学生的应用中它们却很自如,原因源于这些都是他们的真实体验,多样化的知识由此产生。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7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比较满意的是以下几点:
1.学生兴趣浓,积极性高,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好。
本节课由谜语引入,一开始就增加了课堂趣味性,并且用小朋友们喜欢的小动物企鹅贯穿整堂课,将学生带入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观察图,自己提出问题,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知识,并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整节课都体现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争着抢着帮助“小企鹅”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我要学”的强烈愿望。
2.本节课比较重视关注学生的发展。
本节课让学生观察图,根据所看到的两个信息进行提问,解决问题,交流想法,评价表现,这些都是关注学生的发展。
3.精心设计练习的形式,发展学生的思维。
设计的反馈练习让学生通过看图提问及根据算式提问,为大括号和问号找到相对应的位置,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目的是:
(1)为了让大部分学生都有表述的机会,使那些表述有困难的同学获得帮助。每组选取一名语言表达能力田头好的同学担任组长,负责倾听和帮助组员看图提问及解答问题。
(2)培养学生协作、互助的合作精神。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在小组内分一分、说一说、写一写,使学生在生生互动中自主完成8、9的分解、组成,巩固8、9的加、减法的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让学生逐步理解在合作时要说什么,要讨论的是什么。
把两幅图对比起来时,如果把3、6、9这3个数在两幅图中的不同之处对比起来说效果会更好一些。如:9在两幅图中都表示两部分企鹅合起来的总数,在图1中是要求的问题,在图2中是已经知道的。3表示的是右面冰山上的那部分企鹅,在图1中是看得见的,是已知的,在图2中是看不见的,是要求的问题。这样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求总数用加法计算,求部分数用减法计算。
不足之处有:
1.本课的难点就在于认识大括号和问号,由于一年级同学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要让他们理解这个大括号和问号到底代表什么意思,需要花时间,这儿还是有点过快,没有让学生充分的说。
2.主题图问冰山后面有几只企鹅,应该用9-3=6,有几个孩子认为是9-6=3,没有预设到会出现这种情况。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8本学期担任一年级数学课,看到课本后感觉内容很简单,但是一年级的孩子刚进入小学,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培养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以及数学学习思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想去探索知识,学习知识。
所以在课堂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在课堂上,要联系生活实际。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在教学中,要经常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在玩中简单学习。比如在教《高与矮》时,请学生上台比高矮,然后让其他同学说出谁高谁矮,再找两位高低差不多的学生在讲台上比较高矮,学生会发现不容易看出来,这时候引导学生想出更好的办法,让学生自己探索在比较高矮时应注意哪些方面,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果。
二、及时作好教后反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由于一年级学生爱动、好玩,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容易跑神,对老师教的知识掌握不够,针对这种情况,对每节课的作业要及时批改,认真反馈,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然后进行相应的辅导。要多与学生交谈,拉近师生的距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9数学教学的归宿是:教为了不教,学为了会学。会学习是学生进一步发展的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其关键是要让学生理解学习的方法,并在应用方法中感悟学习方法的优越性,进而使学生心里产生“我会学”的成就感,激励学生进一步主动学习。让学生在40分钟里得到的不仅是数学知识,更主要的是数学学习的方法。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感悟到:
一、结合生活进行教学,选取学生身边的教学素材。
学生学习数学有两种体验:成功体验和生活体验。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见的情景在教学中以不同形式再现时,学生就会有兴趣,有冲动感。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做“风车”,让学生拼摆各种图形、设计地板砖的花样等,这些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二、让学生亲身经历过程,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关注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尊重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时,教师采用先猜测再证明的方法,先用眼看边有什么特点,再用自己已有经验想办法证明自己说的没错。从而是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严谨性。
三、重视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新课程倡导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教学中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提出具体合作要求,使合作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同时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了合作的技巧。六年级教学反思冀教版一年级教学反思小学二年级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10《上下前后》教学反思
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顺序是先“上、下”,再“前、后”,最后是“左、右”。根据研究,儿童在掌握空间方位的过程中,首先把不同的方位与自己身体的一定部分相对应,建立起以下联系:上边是头,下边是脚,前面是脸,后面是背,左面是左手,右面是右手。一般学生在6岁以前就能完全正确辨认“上、下”、“前、后”,但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辨别并未发展完善。因此,对于“上、下”、“前、后”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从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自然为标志为中心进行辨认
这节课的教学,我主要设置了三个任务:1、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2、学会用上下前后完整地表达事物的位置关系;3、体会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对,而体会相对性是这节课的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整堂课很流畅,但是总感觉这堂课还是欠缺火候,孩子们的积极性虽然高,却表现得有些浮躁。首先谈一谈这节课我的两点做法:
一、游戏为主,强化主题。
在教学设计中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创设了一系列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情景,在教学上下的时候,设置了指一指游戏,问学生鼻子的上面是什么,让学生指一指,在教学前后的时候,又让学生排队,激情引趣,烘托气氛,让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手、动口又动脑,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理念。
二、来源生活,用于生活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植根于现实”,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如:如:教学上下的时候,出示大桥的情景,同时让学生看看教室的上面是什么,教室的下面是什么,当有学生说出有垃圾的时候,又可以进行讲卫生的教育。教学前后,通过排队的情境,既能让学生感受到前后的相对性,又能进行社会公德教育。
但是,这节课虽然学生说得很好,讲的流畅,学的欢快,却也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
1、参照物的概念要讲吗?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上,要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位置的相对性,但是这感受是什么程度呢?但教师提问,为什么火车一会在上面一会在下面的时候,学生是很难讲出来参照物不同的,我觉得只能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体会到相对性就可以了,不用加以总结,2、为什么上课讲得头头是道,而作业却错误百出呢?在教学前后的时候,巩固练习中,动物游泳比赛,有部分学生填了上下。说明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并没有完全理解。而在楼层问题中,学生的第几层的概念没有发展完善,最高的一层有部分学生会认为是第一层。特别~~~在谁的上面,在谁的下面对学生来说也是难点。
《左右》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使学生获取某一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小,集中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注意范围有限的特点,在教学《左右》时,设计以游戏活动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建构知识。这节课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
1、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提取有意义的素材
我在上新课环节,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进入,找自己身体中的左和右,使学生身不由己地参与到学习新知的过程中,使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感性材料,初步确定左、右观念。接着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创造性地设计了“找邻居”这个游戏活动,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并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体现新课程标准中“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精神。
2、注重课堂师生情感的沟通。
我做遥控器,孩子们当机器人,师生同台表演“机器人游戏”,把自己融入到孩子们的中间,营造一种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
3、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做活动中学数学。
数学活动教学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标,明确提出了以“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方式,力求
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活动促发展”,从而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的、沸腾的,真实的生活。本课以游戏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左右、记住左右,并能自觉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如在体验左、右相对性时,通过学生相对而立,伸出右手握一握,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对面的同学与自己的方向不一样。初步感知对面同学的左右方向和自己的左右相反。同时又组织学生到课堂外参加实践活动——走楼梯,进一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并训练学生左、右的方向感,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学贵在用,走出教室,开放课堂,既巩固了知识,又指导了日常生活中应遵守的文明规则。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左右”的认识,学生兴趣盎然。
《位置》教学反思
按行、列x定物体的位置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如教室里的位置、电影院的座位等等。本节课“位置”的教学,教材只要求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从两个维度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如“第几组第几个”(六年级还要学习用数对来表示)。
这节课我本着“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教学中通过设计让学生描述自己的位置、根据老师的描述找位置、根据同学的描述“猜猜他是谁”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感受到从两个维度描述就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在学生能准确而熟练地确定自己的位置之后,我让学生说出自己和前后左右的同学的位置,并从中找出规律,看看前后的两个同学和左右的两个同学和自己的位置有什么关系,从而让他们发现:左右的同学和自己在同一排,前后的同学和自己在同一组。
由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熟悉的,因此学生很感兴趣,教学效果也较好。但有一点我觉得不好把握:如果提供给你一张确定位置的格子卡片图,哪为第一行呢?到底是从上数往下数,还是从下往上数?我查看了好多教辅资料,“上一行”为第一行的也有,“下一行”为第一行的也有,到底怎么给学生说呢?没办法,我只好告诉学生,先看看题中有没提示的语言,如果有,先根据提示的语言来决定是上一行为第一行还是下一行为第一行,再做题。只能这样了。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
“十几减9”是人教实验版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课本上通过小精灵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元宵节游园会,让学生从这些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计算。我在教学时,也是通过课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探索十几减9的算法多样性。课本上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内容时,教材上出现了三种算法:一是用数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减;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三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3,13减9就等于几。虽然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时为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同时学生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破十法”的算理,我还给学生留出了动手摆小棒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去感知,去理解。但是在最后就明确了两种计算方法:“破十”的方法和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这样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组织教学,不仅能更好地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体现了“我要学”这一教学新理念。同时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计算教学,学生能从中感悟到学习计算教学的必要性,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由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以下还有几点做得不足:1、当揭示了想加算减和破十减两种方法之后,应该回过头把复习的内容和新授的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2、每上完一个环节应该给这个部分做个小结,最后还要给整节课做一个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很清晰的思路。3、个别学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破十法”的算理还不能清晰地表达。在今后的练习中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关注学困生。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克服不足,发扬优点。争取让学生掌握所学的内容
《十几减几》教学反思
《十几减几》这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十几减9的基础上进行的,我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上,通过“小猫钓鱼”这条情景主线把计算教学的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问题解决的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
讲完这节课有以下感受:
1.上课开始以学生熟悉的“小猫钓鱼”的故事引入,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是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同时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适时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2.本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这一知识基础,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学生能将减9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十几减8、7??的计算上来。因此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
3.在课堂上,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在反馈计算方法时,出现了许多好方法,在备课时预设的方法都出来了。学习减9时,学生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没有进行方法的择优。在本课中,我让学生将这几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发现这几种方法都是好方法。因此,在本课中,我还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能理解的方法进行计算。同时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让他们能用多种方法来算同一道题,以此来感受几种方法之间不同的思考与转化的思想。同时也让这些学生有一些挑战,而不至于总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
4.课后的练习创设了“智慧屋”,把各种练习题安排在里面,形式多样,以课件来演示,学生非常感兴趣,都争先恐后的来回答问题。5.算法多样化。6.加强练习,增强运算技能。
《平面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
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拼组,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及图形之间的一些关系。这是一节操作性很强的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参加活动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
课的设计着重体现平面图形的这样一些特征及图形之间的`一些关系:(1)长方形和正方形对边的关系;
(2)几个相同的图形可以拼组成一些图形;(3)通过学生自己动脑拼组图形,能很好的了解图形之间的变化,并能从图案中得到美的感受。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的导入时,我选择了学生很感兴趣的画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找一找画面里有哪些我们学过的图形,让学生把从画的注意力当中转移到平面图形的知识点上。既复习了一年级学习的旧知,又过渡到正方形、长方形边的特点的认识。
通过课堂实践,我觉得课的设计要有些改动:
1、可以启示学生:不一定要拼出有规则的图形。
2、动手操作,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这部分可以删除不上,一方面可减少教学量,缩短教学时间,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动手实践;另一方面,这部分与教学重点“图形间是可以互相转换的”没有太大的联系。
3、整节课的重点应改成研究图形之间的转换。
4、在剪圆的活动中,应该为学生准备两个圆,第一个圆是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探索尝试,第二个圆是在大家交流得到方法后再实践证实一下,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要先尝试,再得结论,不要把结论硬塞给学生。
《立体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
教学“立体图形的拼组”这一内容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和学会表达交流,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这节课时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因为空间图形的内容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力争把学生的视野拓宽到他们所熟悉的生活空间中,让学生回到现实生活中去,用数学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生活中问题。
2.在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在设计“图形的拼组”这一教学内容时,是让学生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作为学具,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和合作学习的活动过程中,摆出不同的立体图形。
在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他们把几个长方体或几个正方体拼摆成不同的立体图形,在拼摆立体图形的整个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对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所认识,在感悟的同时产生对数学的兴趣。为帮助培养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在教学设计,除了充分利用现有教材资源的同时,还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去操作、去尝试,做他们想做的。如,学生用两个长方体拼成一个立体图形,可以横着摆,可以竖着摆,还可以摞起来摆;用八个正方体可以拼摆成一个长方体,还可以摆成一个正方体。在整个教学中,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边欣赏自己的成果,边体验成功的乐趣,在经历学习的过程中,不但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还增强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不足之处:由于学生拿来的的学具不同,在操作活动中不能摆出不同的立体图形。如,学生用两个长方体拼成一个立体图形,可以横着摆,可以竖着摆,还可以摞起来摆;用八个正方体可以拼摆成一个长方体,还可以摆成一个正方体。
《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实际的教学中,让数学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l,激活封存的记忆,对学生已有经验进行归纳与引伸。
“每一位学生并非上学后才接触数学,也不仅仅是在学校中才接触数学,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碰到各种数学问题,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的数学认识,这些数学知识虽然是非正规的、不系统的,有的概念是模糊的,不清楚的,甚至错误的,但对学生来说是生动有趣和真实的,是学校中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必要基础。”我们不能够把学生看作一张白纸,这就决定了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是对经验现象的归纳与引伸。《数数、数的组成》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学会数数,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让整个教学过程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
“生活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一旦教师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两者融通,学生就可能感受到书本知识的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就有可能深深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价值,就有可能增强自己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学习就有可能是一项乐在其中的有趣的活动了。”本节课的教学,从课前数数谈话导入到数生活中的种子,到游戏中的估计糖的数量,无处不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联系,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挖掘无尽的教育财富,生活世界也就成了学生最丰富的学习资源。
《读数写数》教学反思
《读数写数》这一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习了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为今后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打下基础,更能为学习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做好准备。
在教学设计时,我先复习数数,让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紧接着又复习了数的组成。在此基础上出示24支彩色笔,让学生说出几支,几个十和几个一,然后让孩子们带着这样的疑问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24,边拨珠边叙述: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珠,4个一在个位上拨4颗珠,师生一起读写24.教师再摆出30支彩色笔,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以上过程,并让学生知道各位上一个也没有的时候用0表示。我让学生通过感受具体的事物(小棒)到半具体半抽象的事物(计数器)到抽象的数这个过程,来学习100以内数的读、写。通过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加深了他们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教学读法和写法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在体验中学习,在操作中学习,逐步学会自己掌握学习规律,并从中归纳知识.没有了死记硬背,而且学生的学习会更有兴趣.教学时我注意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数小棒、拨珠、读数,由直观到抽象,增强学生数感。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给学生“动”起来的机会,通过以“动”促思,以“说”促思,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里需要进一步的让学生去说,拨出数并说一说它的组成。
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方法,动手、动脑去读数,写数,从直观到抽象,逐步感知十进制记数方法,加强对计数单位“个、十、百”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展,自主构建知识的良好学习态度和习惯。
《数的顺序》教学反思
本内容是在读写10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教学100以内数的顺序,孩子前面数数时已经接触到数的顺序问题,明白相邻的数的概念。教材主要通过学生填表复习数数、写数,又更加清楚100以内数的顺序,再通过选数读一读,巩固读数,发现有趣的排列规律。教学主要一个是填表一个是找规律,同时利用规律框数。但是教学实践证明,孩子填表是需要时间的,差异很大,填完大致需要十分钟,如何处理这个矛盾我斟酌再三,还是决定利用课前时间带领孩子填表,把重点放到观察规律,运用规律,拓展思维上,所以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取舍。
首先改变了百数表数字出现方式,一改冰冷的数字,冠以情境、动画、音乐让死板的百数表活起来,接着选择一些让孩子填数,唤起孩子的回忆(因为课前填表),然后直接完成想想做做2的按顺序填数。第二个环节让孩子横着竖着观察百数表,交流发现,重点引导,然后在斜着、拐着弯等让孩子大胆交流它们的发现,教师预设一些斜排规律,以及重叠数颠倒数等、数位和相等等。然后完成想想做做1,改变想象做做3做成抽奖形式,第二个部分是框数研究规律,除了完成书本上的,我还及时进行了田字格十字格已知数各个不同位置的拓展,最后让孩子欣赏不同的各种魔力框,试着填数,让孩子相互出数考一考,最后自己设计各种魔力框。
也一直有两个困惑,一个是教学时间如何把握,让孩子课堂填,时间来不及,探究规律无法深入,课前填好像又不妥。二是练习题的设计与取舍,尽管都明白课后的习题不一定都要讲解,但是谁也不敢轻易放弃,生怕没有理解教材意图,另外我的练习呈现方式和时间都进行了改变,不知道是否合理?
《比较大小》教学反思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这部分内容是在数数、读数、写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填写100以内的数目表,使学生对100以内数的顺序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了解每个数在数目表中的位置、与相邻数的关系,对100以内的数的大小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同时,通过对此表的观察,从中发现一些有趣的排列规律,这样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通过寻找100以内数目表的排列规律,进一步巩固数的含义、数位、数的读与写等知识;难点是帮助学生了解数的顺序,掌握一些排列规律。根据教材的编排思路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为了使学生对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对每个数在数目表中的位置与相邻数的关系更加明确,我安排了“课前准备”和“两观察两利用”来完成教学任务。
1、课前准备。课前先布置学生阅读课本,进行读、思、划,对课本进行补白,完成例题及“做一做”的练习,让学生模仿学。
2、“两观察”的第一次观察是没有填完整的数目表,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数去观察,让他们去看、去想、去讨论后,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来发现这些已知数的规律和排列顺序,调动起全体学生获取(转载自本网,请保留此标记。)知识的愿望。有了这种愿望,学生就产生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在这种意识的指导下,学生积极思考,在兴奋活跃的气氛中完成表格的填写。第二次观察是在学生填好数目表后,再完整地分析数目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小到大??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启发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进行思考,使学生感到在这张小小的表格中,包括了很多数学知识。
3、“两利用”是在“两观察”之后进行的。一是利用数目表找数,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知道数目表中的位置。二是利用数在数目表中的位置和数的组成来比较大小,使学生感到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大小,给学生开阔学习思路,教给学习方法。
4、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本课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一环节采取阶梯式的办法,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掌握方法,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本课重点,尤其在学习例8时,引导学生由“看图→说数→比较数的大小→说比较方法”进行学习,让学生体会比较数的大小方法的多样性,这是阶梯式的第一步。第二步是根据例8设计练习,目的是使学生熟练地运用比较数大小的方法。第三步是猜数游戏。这是阶梯式的最后一步,也是本课知识的延伸,目的在于使学生对学到的知识进行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11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过生日》情境图进行一些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通过学生亲身经历比较蛋糕、西瓜的大小,理解整体与部分。在比较三杯饮料装的多少的活动中,能让学生懂得形状、高度一样,装得饮料也一样高的杯子,粗的杯子装得多,细的杯子装得少。最后通过两瓶形状不一样,眼睛很难分辨的饮料,能促进学生动脑筋、想出不同的办法解决问题,让他们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通过上课,我觉得有以下不足:
1、忽视了给学生合作学习、讨论的机会。针对本课的特点,应该让学生讨论、多说。但我之前考虑一年级学生刚进学校,好动的天性加上没有认真听讲的习惯,以及课堂纪律方面还不够完善,害怕课堂组织教学耽误时间,所以没有进行小组讨论。
2、数学语言不规范、不简练。课堂中出现的两瓶饮料图进行比较,用语言来说,学生读不出来,我也随便读了句饮料和饮料谁装得多。
3、相对本班学生实际来说教学活动开展的有些快,估计部分学生没有真正领悟。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引以为戒,弥补不足,争取更好。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12一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课堂上的一个个始料未及的场景也是让我苦笑不得,任你的嗓门有多大,任你的眼神有多犀利,过不了三分钟他们就照旧,一节课上下来,真是腰酸背痛,一个字“累”!。回首和孩子们在一起相处的一个月,我发现也收获了许多……
首先来说最头疼得的是纪律问题。因为学生的纪律不好,再生动的教学也发挥不了作用,所以想方设法对学生进行纪律养成教育。刚开始上课时,我就是在整顿纪律和教学知识相间的过程中度过的,后来,我开始思考怎样才能把握好一年级的课堂纪律通过向其他老师讨教经验以及多次试验,我发现儿歌、课中操特别适用我们这种大容量的班级。
其次是解决孩子们喜欢学数学的问题。俗话说的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创设一个生动、有趣、吸人眼球的导入,可以缩短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的时间。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来说,他们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故事,在每次上新课时,我根据教材的内容,编一段故事,以故事开头,创设一种情景,来导入新课,一讲故事,教室立刻安静下来,个个竖着耳朵听讲。在课堂教学的后半段,适当运用游戏和活动,游戏可以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孩子们在游戏和活动创设的环境中,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
最后,我觉得一年级的孩子一定要舍得表扬。同样是有同学不遵守纪律,在课堂中以表扬表现好的同学来引起他注意。此外我还准备了很多小红花,小星星等,用来奖给表现好的学生,以激励他们好好学习。
不足之处:对数学教学工作还缺乏经验和自信心;对学生知识掌握规律把握不到位;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不够;在纪律方面还应再严格要求。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13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他们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但他们都有强烈的求知欲。师生在课堂上不仅要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更应有情感方面的互动。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学习模式。根据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我耐心的指导他们,真诚的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一)通过教学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教学《元、角、分》,我就结合实际让他们去发表他们的意见,在解决自身的数学问题的同时也解决了实际问题。这时的教学已不再是单纯的“掌握知识”,而是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教学意义已大大超越了教材本身了。
学知识是为了长本领。在《位置》中,教学完前后、上下、左右时,我出现了“去火车站”一题,请学生们试着用方位名词告诉叔叔去火车站的路,当一当小小导行员。许多孩子跃跃欲试,不仅说得很详细,还给了建议走哪条路比较近?可见孩子们是非常乐意展现自我的。
(二)思维的训练应从一年级开始。
数学课其实是思维训练的场所。老一辈人常常认为数学学得好的人往往比较聪明,这并不无道理。因为数学学科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重任,一套好的数学教材不在于它的封面设计得多么美丽,也不在于设计得多么新颖,关键是是否能给学生们广阔的思维训练空间。在加减法(一)5的加减法一课中,小鸡吃米的数学故事是这样设计的:5只小鸡吃米,有两个盘子都装有米,同学们猜猜看,小鸡吃米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和以往的教材“5可以分成几和几”相比,无疑前者给了学生一个更大的思维想象空间,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与教材的新思想靠拢。在上《前后》一课时,我让学生们装扮成不同的小动物,依次是小熊、乌龟、公鸡、兔子、大象、小狗。请他们说说大象现在排在第几?如果我想让大象排在第二,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呢?当然学生们的方法不一定都很好,但是实现了数学课的价值,进行了思维的锻炼。
(三)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日复一日不断的教给学生新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已学的方法去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在新教材中,加强心算、允许估算,计算上,像5+8=要求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有的学生发现了5+8其实用8+5来想更好,把5拿来分成2和3;有的学生认为刚学了9+5=用它来推算出结果更简单;更有学生掰起手指头一手比8,一手比5,重叠的是3,那就是13。在我们看来有的似乎不可以理解,但在学生的应用中它们却很自如,原因源于这些都是他们的真实体验,多样化的知识由此产生。
(四)认真钻研教材,备好课。
要教好书,首先要了解教材。了解教材,就要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幅图、每个符号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材料,怎样才能教好。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真拟订好教学计划。根据每节内容,认真确定好教学目标。此外,还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质量,他们的兴趣、方法、习惯,预测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可能会有哪些困难,并结合教材,认真安排每一节课的活动。做到有备而上,不打不备之战,这样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出色完成。
(五)认真组织课堂教学。
虽然一年级教学内容少、浅,但要组织好一节课,须得下一番苦功夫。由于学生中大部分都读过学前班,本学期学习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是旧知识,因此课堂上如何把“旧知识”变为“新知识”,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据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使教法新颖,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反馈。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教学时采用直观教具演示,让学生看得见,也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口说一说动手的过程与结果,从而达到动口、动手、动脑的目的,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各种感官。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讲练结合,练习中多以游戏形式进行,让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教学数的组成时,以“对口令”、“拍掌”、“出手指”等游戏进行练习,教学10以内加减法时,以“开火车”、“对口令”、“抢答”等游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不仅感兴趣,而且记得牢。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学得乐,乐于学。
(六)、及时作好教后反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动能力,有些学生课堂上常开小差,对老师教的知识掌握不够,针对这种情况,我对每节课的作业及时批改,认真反馈,及时发现,及时辅导。对学困生除了学习上多辅导,同时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多与他们交谈,把师生的距离拉近,逐渐使自己成为他们的朋友,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帮助他们进步,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一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小,生活体验少,理解能力也需要一点一点地培养,因此,我还会在教学中要不断摸索,不仅提高教学效率,更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14教材里的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这一单元,使学生们又一次接触了数的知识。事实上,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许多100以内数的知识,这是本单元内容的重要资源和必备基础。因此只有创设多种多样的活动,如数一数,拨一拨,猜一猜,写一写,比一比,说一说等,这样才会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形成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同时,富有生活气息的数学活动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本单元安排了四课内容:数铅笔,数豆子,动物餐厅,小小养殖场及一个练习。先从学生身边的实际情景中,接触到大于20而小于100的数,同时,复习20以内数的知识。进一步会读,会认,会写100以内的数,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在实际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再通过实际的事物来巩固对数的认读,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然后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感受一列数蕴涵的规律。最后,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能在具体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教材设计了“数铅笔”的活动,使学生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数的过程,教学中还可以设计数其他实物的活动,这不仅丰富了学生对100以内数的生活经验,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一部分学生对于大于20的数接触的机会比较少,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这使得他们在理解100以内的数时感到抽象。因此,要结合具体材料进行数数。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要是用到了不同的方法数要予以鼓励。
“数豆子”一课首先通过估计一把豆子的颗数引入估计活动,然后通过验证估计结果,引入数的写法。这样不但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而且培养学生有根据的进行估计。学生原有的数感与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因此,学生数感的形成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只有有意识的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渗透培养。
在“动物餐厅”里,通过猴子和小狗拿盘子的生动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知两个数的大小。对学生来说,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有些困难,当学生通过观察画面,自己数出小猴和小狗拿的盘子的个数后得出结论,再要求他们用符号来表示就会更加体会“+”,“-”,“=”符号的含义。
通过创设“小小养殖场”这一生活情景,使学生体会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使学生逐步建立数感。
练习一是结合本单元的几个知识点,来设计练习题的,其目的在于巩固练习,复习提高。
本单元的标题为“生活中的数”,这就体现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了教材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的思路。因此,教师要设计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体会到物体与数量的对应关系,从中抽象出数的模型,体验数的实际意义;要鼓励学生运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体会数的作用;在学习写数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位值制;在具体情景中,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数与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15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一年级上半学期10以内的加减法中的一节与10相关的加减法的练习课,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10的组成,初步认识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10的游戏》是以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的重要基础。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进一步掌握10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难点是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题组中的规律。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设计学生喜欢的喜羊羊和灰太狼这一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思考、操作,得出10的加减法的所有算式。
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实际状况,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想法有3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练习课与新授课相比,内容上无法吸引学生,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利用媒体呈现喜羊羊与会太狼的童话世界,给学生以动态的刺激,让学生在愉快的数学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多样的计算方法。
允许学生解题的策略多样性,如在10-()=8一题中,紧扣教学重点问你怎么想的?开方式的问题,给学生创造了宽阔的思维空间,并留给学生大胆阐述自己想法的机会,出现了观察4杯已喝完的饮料、10的分拆、10-6=4等等想法,发散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而在10的加法练习中,又为学困生提供了小圆片,为学困生提供了进一步掌握10的加减法的阶梯,使他们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观察比较,概括规律。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则是在练习中通过观察发现规律,也是这一节课的难点,所以我在设计练习时,共安排了3处题组合,通过起始的由老师导到后面的学生自己探究、概括,足以看出了学生思维步步深入,在感知中慢慢地悟出规律,能进行一定的推算。在开放题的练习中通过比较,进一步使学生的思维得以锤练。
四、创造各种条件和形式,开展学生间的交流。
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条件和形式,开展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鼓励他们进行开放式的讨论,合作性学习,利用小组形式开展探究活动,使每一个人都参与小组工作,使学生认识到小组的成员在探究尝试中各有所长,其知识和技能可以互补,通过这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如:小组合作摆一摆,分一分,把10个苹果装进2个篮子;小组交流10-()=8,你的好办法?让学生学生在合作互动的教学中,形成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会了与他人合作、与伙伴合作。
第五篇: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总结经验,发现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下面是关于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的内容,欢迎阅读!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最重要的是教书育人,而要做好教学工作就必须具备精湛的专业水平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为了以后更好提高教学效果。经过一番深思,我个人觉得数学教学,应该作到夯实“三基”,理顺知识网络。促进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巩固掌握相当关键。我从中得到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一堂课上,有时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二、高度重视新课程新增内容的复习
新课程新增内容较多。现行教学情况与过去相比,教学时间比较紧张,复习时间相对短,新增内容考察要求逐年提高,分值也不断加大。在新课程试题中,有些题目属于新教材和旧教材的结合部,在试题中采用新旧结合的方法。
三、把握教材,注重通性通法的教学、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工作
在自己作题时有意识的找出最佳方法,尽量不要有较大的思维跳跃,同时结合参考题解加以取舍,也可以把精彩之处或做错的题目做上标记。查漏补缺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除了把不同的问题弄懂以外,还要学会“举一反三”,及时归纳。
总之,今后我要认真钻研数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虚心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同时积极主动的学习老教师的实际教学方法,与此同时,我努力做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好学生的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尽量少留下一些遗憾。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虽说昨天是孩子们上课的第一天,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节非常简单的课,大部分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时候都已经会数数了,难不倒他们。的确,大部分孩子都没什么问题,当然也有一小部分的孩子会因为粗心而导致错误。
为了避免上学年出现的情况:上课时,想尽量拓展孩子的思维,在“你还能找到数量是X的物品吗?”这一环节中耗费了不少时间,结果课堂作业都没有时间去完成。课前我好好思考了一下,该如何紧凑利用这些时间,最后决定如下:
1、主题图中的各种数量分别有多少,由学生自己找,找到什么就说什么,但要求一定要表述完整,比如:我发现有1面国旗。(这里又发现一个问题,孩子数倒是没问题,但是量词不会用,尽乱用。比如一个国旗、5个房子等都会说,虽然一一纠正了,但是还是担心,因为这和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平时在家半土半洋地和孩子交流,孩子的普通话也就这么半土半洋,而且经常有方言的谐音。)
2、在数生活中的物品数量时,可以适时点拨。事实上,孩子们还是很会选择的,而且自己延伸地也比较好。比如我请孩子们数一数自己小组有几个女孩,有几个男孩。当学生汇报完毕后,马上有孩子补充:“老师,我还知道我们班有几个女生和几个男生。“我还知道我们教室有27张(应该用把)椅子。”又有孩子说道。虽然这和数一数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他们用到了数学知识——一一对应。课堂上完成相应的任务是我们的职责,但是我们决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教,应该为了拓展孩子的思维而教。
3、在可能的情况下,将课堂作业讲解完。实践下来,目标基本完成,但是由于时间仓促,画图时没有具体强调,好多小朋友画的圈一个大,一个小,也没有一一对应,甚至连自己多画或少画都不知道。再加上一些孩子跟不上速度(4—5个),也出现了本子交了,可是里面的作业都没有完成的现象。作业批改出来后,52人中居然有8人出现了差错,还是有点意外。虽然都是小错误,但是他们还是错了,其中也有我的原因——留给学生做的时间不够充分。这毕竟是孩子们的第一次作业,好多孩子不是不会做,而是不知道怎么去做。虽然黑板上板演了,但是个别孩子始终是不明白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这一些细节的疏忽,作为一年级的老师,始终需要多一个心眼,无论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