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想品德研讨会发言材料
多措并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尊重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首先感谢市教研室给我这次机会,与诸位同行共同探讨思品课教学的有关问题,倍感荣幸!现把我在教学中的一些零碎的做法稍作整理,作为个人对2012年中考的一个不成熟的总结,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在今年的毕业班教学与备考工作中,我的主要做法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让学生爱好这门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内因,学生肯不肯学,信心足不足,积极性高不高,直接决定了学习的效果。尤其是毕业班,学生的思想波动比较大,不稳定他们的思想,是不能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的。因此,我在接手学生的开始,就十分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给学生进行了理想前途教育,让每一位想升学的学生都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取向,有自信。并且有针对性找部分学生谈一次话,期望通过师生间平等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师生间的亲和力,营造优良的学习氛
围,从而促进他们学习积极性的提高,稳定他们的学习情绪、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让学生真正爱学、乐学、想学。
第二、学案导学,以学定教,提高课堂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我们学校的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用了市教研室所推广的“学案导学,以学定教”进行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一)制定优质学案,在团队配合中要实力。
我们学科教师在钻研课标和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市教研室下发的学案,结合本校实际学情,对学案进行增删、修改,将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特别是具体的操作层次上的方法和技巧编入学案,只有这样经过自己的思考、加工、制作才能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带着自己编写的学案参与集体备课(每周二上午第三节课),在集体研讨中与其他老师交流,从而完善学案,形成定稿。事实充分说明,学科成绩好坏,取决于学科教师团队的共同努力,只有充分挖掘团队合力,配合协作,才能得到提高。
(二)充分利用学案,提高课堂效率
我们任课教师在拿到学案后,结合学案和学情,再一次钻研课标和分析教材,对重点知识、重要问题进行标注,同时,要将这节课的具体操作过程在学案项目的一旁写清楚,真正实现教案、学案、操作案的一体化。课上根据学案,简单的问题,在经小组交流后,问题基本都能解决;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教师应针对疑难点,快速确定讲的内容,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学案导学、以学定教”必须要求学生有充分的课前预习,只有充分的课前预习才能发挥学案的作用,学生才能解决基础知识,找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和存在的疑问并做好标记,上课时解决。久而久之,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也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更加乐于学习。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思品课本来就时间紧、任务重,使用学案无疑会加大课堂容量,如果没有充分的课前预习,45分钟很有可能不够用,这也是一个很现实的原因。所以学案印出来后,一般在周四或周五发给学生下周的学案,目的是让学生提前根据学案预习教材,明确学习目标、把握教材重难点、查询疑惑知识,完成课前预习题目,将不会或者不懂的问题进行标注,以便课上更好的自主学习;上课前,教师必须进行分层抽查学案,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从而把握学情,更好的引导学生课上完成学习任务,将学生中的疑惑问题有效的解决。课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标注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等多种合作形式,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多角度、多层次的辨析,尽可能的相互启发,消除个体疑点。
实践证明,学案导学、以学定教对于课改的顺利实施,对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第三、要突出时政热(焦)点,提高学生的迁移力。
时政热(焦)点是教材核心内容的一种呈现形式,是教材的课外拓展和延伸。时政热(焦)点问题很多,对于2012年的中考来说,最大的时政热(焦)点莫过于“辉煌60周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2012年上海世博会、走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2012感动中国人物评选、2012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王家岭3.28透水事故、玉树地震、打击手机淫秽色情网站保护未成年人成长、全力抗大旱、民生问题”等一系列重大时政热(焦)点问题。中考试题将时事热点与教材的重点有机整合,着重考察学生关注社会的程度和知识迁移的能力。为此,我在复习过程中,紧跟时代步伐,以时事热点问题为背景,注意材料的选取,注意命题的针对性,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如在处理“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这个热点材料时,我先引导学生归纳需要用到的知识点(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国情,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青少年怎样做贡献,我国是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等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考虑出题人可能从哪些角度命题,然后根据不同的题目去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更好的去适应中考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熟悉这些内容,还要很好地将这些内容与教材相关内容进行联系,并根据近年来中考启示类试题的解题要求能够准确地生发表自己的正确看法,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整合、迁移能力。
第四、把握中考动态,在变化的信息和热点中明确复习方向。对中考脉搏的把握,是做好中考总复习的有效前提,在进行中考复习前至少要做好“四研”:研究新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研究考试说明、研究近几年来的中考试卷,以把握命题的指向性,在复习中做到有的放矢。比如,研究教材与考试说明,就知道对教材内容有所取舍,有所删补;研究中考,你就会发现近几年来中考主观题在一些敏感问题较少涉及,那么对这些专题内容在总复习中我们只要求作面的了解而不必作点的深入分析,就懂得有所侧重。考前的几个月,我总要认真地研究最近两年的中考试卷,从中发现问题,寻找命题的方向和出卷老师的思路,哪些内容考过,本地的时事怎么考等等。每一年的时政热点都很多,哪些内容该作专题讲,哪些内容要作重点讲,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有些时政热点,是重点,但不一定是考点,考试说明里面强调,思想品德课所关注的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这是共性的问题;同时它关注学生的发展,坚持以学生为本,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这是个性的问题。因此,整合一年来的时政热点,首先必须源于教材然后又跳出教材,最终回归生活,以学生身边的实际为结合点,从而达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第五、注重方法,在精选试题和有效训练中多下功夫。思品课时有限,只有科学的复习方法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在总复习上,我采用三轮复习法,通过分段复习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第一轮以师生共同建构和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为主,辅之以合作探究、小组互动讨论的方法,围绕中考目标重新梳理教材,形成纵向和横向的知识体系,使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查漏补缺,达到“开卷有益”。
第二轮以专题复习和归类复习为主,在此之前形成的知识体系中打破教材顺序,用专题提炼精华,达到系统的整合。在这一轮复习中要注意前后知识的综合,在突出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的同时,还要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的考查,有机地将初一至初三年级的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内容融为一体,努力体现宏观把握和微观落实的考试特点。
第三轮重点进行综合模拟训练,侧重考前模拟功能,以练为主,着重进行材料的整理归档,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好泰安各县市的模拟题。复习过程中,我辅之以时政热点教学,激发学生课后探索求知的欲望,学会找热点。在模拟考试方面,实行分层教学,以难—中—易的方式出试卷,效果较好,难的目的是让尖子生引起重视,不让尖子生产生考试容易考的错觉,易是为了让学困生看到希望,只要认真学习方法对头就会考出较好的成绩,从而让考试发挥考前练兵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一轮复习中因为时间紧,坚决防止题海战术,要精选题目,对不同的题目进行分类、剪贴,从而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做题质量。对于学生的测试,要及时、认真地进行精讲点评,在精评中给予表扬鼓励,这样学生就愿意接受测试。希望得到你的肯定,在竞争中提高能力,真正发挥测试效能。
总之,“教无定法,但有规律可循”。中考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而对能力考查离不开基础知识。因此,在学习中,我们要狠抓基础知识,注意让学生熟读教材,掌握基本概念、观点。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一、必须“牢记”,二、必须“会用”,学会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从而掌握知识点内在联系和系统性,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还有,以课本为基础,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要根据不同的题型,强调典型实用的做题方法并且用相应的题目进行训练,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第二篇:思想品德研讨会发言材料
思想品德研讨会发言材料
----------多措并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郭谦富 尊重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首先感谢市教研室给我这次机会,与诸位同行共同探讨思品课教学的有关问题,倍感荣幸!现把我在教学中的一些零碎的做法稍作整理,作为个人一些不成熟的总结,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在今年的毕业班教学与备考工作中,我的主要做法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让学生爱好这门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内因,学生肯不肯学,信心足不足,积极性高不高,直接决定了学习的效果。尤其是毕业班,学生的思想波动比较大,不稳定他们的思想,是不能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的。因此,我在接手学生的开始,就十分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给学生进行了理想前途教育,让每一位想升学的学生都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取向,有自信。并且有针对性找部分学生谈一次话,期望通过师生间平等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师生间的亲和力,营造优良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他们学习积极性的提高,稳定他们的学习情绪、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让学生真正爱学、乐学、想学。
第二、学案导学,以学定教,提高课堂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我们学校的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用了市教研室所推广的“学案导学,以学定教”进行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一)制定优质学案,在团队配合中要实力。
我们学科教师在钻研课标和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市教研室下发的学案,结合本校实际学情,对学案进行增删、修改,将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特别是具体的操作层次上的方法和技巧编入学案,只有这样经过自己的思考、加工、制作才能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带着自己编写的学案参与集体备课(每周二上午第三节课),在集体研讨中与其他老师交流,从而完善学案,形成定稿。事实充分说明,学科成绩好坏,取决于学科教师团队的共同努力,只有充分挖掘团队合力,配合协作,才能得到提高。
(二)充分利用学案,提高课堂效率
我们任课教师在拿到学案后,结合学案和学情,再一次钻研课标和分析教材,对重点知识、重要问题进行标注,同时,要将这节课的具体操作过程在学案项目的一旁写清楚,真正实现教案、学案、操作案的一体化。课上根据学案,简单的问题,在经小组交流后,问题基本都能解决;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教师应针对疑难点,快速确定讲的内容,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实践证明,学案导学、以学定教对于课改的顺利实施,对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第三、要突出时政热(焦)点,提高学生的迁移力。
时政热(焦)点是教材核心内容的一种呈现形式,是教材的课外拓展和延伸。时政热(焦)点问题很多,对于2012年的中考来说,最大的时政热(焦)点莫过于“辉煌60周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2012年上海世博会、走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2012感动中国人物评选、2012国家科技奖励大会、王家岭透水事故、玉树地震、打击手机淫秽色情网站保护未成年人成长、全力抗大旱、民生问题”等一系列重大时政热(焦)点问题。中考试题将时事热点与教材的重点有机整合,着重考察学生关注社会的程度和知识迁移的能力。为此,我在复习过程中,紧跟时代步伐,以时事热点问题为背景,注意材料的选取,注意命题的针对性,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如在处理“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这个热点材料时,我先引导学生归纳需要用到的知识点(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国情,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青少年怎样做贡献,我国是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等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考虑出题人可能从哪些角度命题,然后根据不同的题目去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更好的去适应中考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熟悉这些内容,还要很好地将这些内容与教材相关内容进行联系,并根据近年来中考启示类试题的解题要求能够准确地生发表自己的正确看法,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整合、迁移能力。
第四、把握中考动态,在变化的信息和热点中明确复习方向。对中考脉搏的把握,是做好中考总复习的有效前提,在进行中考复习前至少要做好“四研”:研究新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研究考试说明、研究近几年来的中考试卷,以把握命题的指向性,在复习中做到有的放矢。比如,研究教材与考试说明,就知道对教材内容有所取舍,有所删补;研究中考,你就会发现近几年来中考主观题在一些敏感问题较少涉及,那么对这些专题内容在总复习中我们只要求作面的了解而不必作点的深入分析,就懂得有所侧重。考前的几个月,我总要认真地研究最近两年的中考试卷,从中发现问题,寻找命题的方向和出卷老师的思路,哪些内容考过,本地的时事怎么考等等。每一年的时政热点都很多,哪些内容该作专题讲,哪些内容要作重点讲,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有些时政热点,是重点,但不一定是考点,考试说明里面强调,思想品德课所关注的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这是共性的问题;同时它关注学生的发展,坚持以学生为本,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这是个性的问题。因此,整合一年来的时政热点,首先必须源于教材然后又跳出教材,最终回归生活,以学生身边的实际为结合点,从而达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第五、注重方法,在精选试题和有效训练中多下功夫。思品课时有限,只有科学的复习方法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在总复习上,我采用三轮复习法,通过分段复习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第三篇:思想品德研讨会发言材料
思想品德研讨会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首先感谢市教研室能给我这次向同行学习与交流的机会,我感到非常激动和荣幸!下面我就把在思品教学中的一些粗浅的做法向各位汇报一下,望大家不吝斧正。
第一:对学生进行总体规划,分段指导,大胆创新,勇于实践。
在我校“质量立校、科研强校”的指导下,我校校领导与老师共同制定了完善的制度与发展理念:为学生“三年打基础,六年做准备,使其一生有作为”。
初一我们着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如果学生真正把教师当作知心朋友,喜欢这位教师,自然而然就对这位教师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亲其师,信其道,授其业”的道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教师也要放下老师的架子,平易近人,尊重学生,这样才能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教师通过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师生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
在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同时,思品课老师们更是精诚合作打好团体战。思品课教师每周都要集体备课,共同商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导演并开展了别开生面的实践活动。通过校“模拟法庭”、“焦点访谈”、“辩论会”、“演讲比赛”、“说三道四”、饰演小品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把知识融入到生活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参与中感知、理解生活与社会,从而对思想品德形成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轻松“入道”,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初二重点抓能力培养。通过初一一年左右的兴趣培养,到了初二开始有梯度的对学生进行以自主学习为主的综合能力培养,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马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自主学习是学生的学习行为,通过师生双方统一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的的学习,但不是孤立的学生行动,不时抛开教师完全由学生自己“做主”的学习。它只是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武断、不强制、不灌输,意味着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条件、营造恰当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是通过自主学习建立在扎实学科基础之上,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由低到高的后天习得,通过课上把时间真正还给学生,落实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学案导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迁移、分析、整合、运用等综合能力。强调的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切实深入落实当堂达标,真正做到了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不是应付,流于形式而是让这种方法讲究实效性与常态化。其实教学效果的实效性关键就在于落实!即完成学习的根本目——学以致用。学习的实质在于促进知识的转化、迁移和运用。掌握知识不是目的,其目的是运用知识,指导实践,说白了就是培养学生能够运用书本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的能力。从而为初三升学做好了殷实的铺垫。
初三,前半程在进一步抓能力提升,基础知识的夯实的基础上,后半程重点强化知识的运用与实践,时时把控中考动向,号准中考脉搏。为此学校给每位老师都精选了几十套近几年的中考试题,让老师亲自做一遍,然后对试卷进行分析并且落实到书面上。使老师们由原来的单纯理论的指导变为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教师通过做大量中考题,能够去粗精,变中考的被动牵制为主动出击,紧扣中考的脉络。这样经过老师自己对大量中考题的的消化吸收后,再去精选资料,整合试题,使得学生训练的每一套试题都是高水平的“中考真题”,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应试水平与能力也水道渠成。同时,初三还狠抓了讲评课的落实,全体毕业班老师互听互评讲评课,取长补短,水平有了整体质的飞跃,有时一堂精彩的讲评课,老师与学生几乎能把初中三年来的重点知识集中复习一遍,学生们基本都能形成对知识的前挂后连,综合能力全面提升。
第二“授人一鱼,不不如授人一渔”,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传授与训练。
从初一入学一开始,我们在培养学生兴趣,提升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学习方法的传授。师生通过合作、探究、训练,逐渐形成了自己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选择题,我们总结了“排除法”、“比较法”、“筛选法”;对于出题者意图的把握,我们掌握了熟练记忆带关键词的重点语句(如:带有“最……,基本……,关键……,基础……,中心是……);排除“绝对表达”法(如带有:一定……,必须……,完全……,只要……就……[当然客观规律除外]);预防陷井法,如“偷梁换柱”(把一句背的很熟练的语句内的中心词换掉);“答非所问”(设置的问题与选项没有关联);“迷魂阵”(所给的选项表述完全正确,但只有一个最切合题意,需要经过认真思考,去伪存真)等多种答题规律与技巧。
在做材料题时,我们也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如“五子诀”,“读—看—找—联—答”。“读”是读材料,“看”是看针对材料提出的相应问题,从而带着问题回顾材料,把握本质,“找”是找材料中与问题有关的有用信息,“联”是联系教材相关知识点,“答”是经过理解、分析、整合等一系列思考打好腹稿后,作出精准的答案。同时通过实践训练,学生还总结了很多材料题答案要点中带有共性的要点进行了归纳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的英明正确领导;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等。
当然,除了方法之外思想品德课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对教材理论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我常和学生说:“思品你背过了不一定得高分取得好的成绩,但背不过就一定考不了高分”。在以前的阅卷中时常看到有些学生把试卷上的题目都答得满满的,尤其是材料题猛的一看满眼答案,再仔细一看全是胡编;还有的答案是张冠李戴,课本上的识记知识点也背过了但根本就不理解,所以导致考试时把储备的这些知识随便乱放,有的甚至“驴唇不对马嘴”;再者就是有些同学教材的识记知识没有记住,答题时虽然没有胡编但全部是根据自己的理解随意发挥没有用相关思品术语做答。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学生本身没有记住教材中必须识记的知识,另一方面就是源自学生对教材的不了理解囫囵吞枣。所以在思品教学中我们必须让学生结合生活与社会对教材知识充分的理解然后再在理解的基础上适当强化记忆,接下来再通过相关的对应训练完成对知识的运用即用所学教材理论来解决现实生活的相关问题,从而完成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提升。
再者,充分把握时政热点。对于时政教育,毕业班再像初一初二那样不行了(临近考试时找些时事资料给学生背背,以应付考试,大部分学生对重大时事政策问题毫无所知,更谈不上联系教材分析时事政策了),初三思想品德课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试题往往依托时事材料引出问题,以具有时代性的问题为中心,突出当前的社会热点。而由时政热点引出考查内容,或者说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点融为一体,现实性与针对性更强。那么,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与时事思品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呢?我们通过中学生时政报、互联网、电视新闻、手机报等多种途径获得时政热点材料,结合课前五分钟新闻(每堂课课前5分钟有小组轮流播报近几天内重大的国内外新闻,并让学生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做一下简单分析)然后结合教材知识,用时政材料编题,变原来中考的猜题者为出题者,使学生提前对中考的相关时政都热了身,有的学生还大胆创新,把一道老师编的时政材料变换多层次的考查,多角度的问法,从而使中考变成了我们实践检验的好战场。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作为思品教师,面对日新月异的现代教育方法不能熟视无睹,若仍然固守三尺讲台、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张嘴,不及时学会使用新的教学经验,转变观念,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求新变异,恐怕你说得口干舌燥,汗流浃背,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怨声载道。因此我认为为要在课程改革中,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善于创新教学,寻求科学有效的教学新模式,不断积累有效教学经验,才能提高思想品德的教学效益。
以上是我一点不成熟的做法,在广大同行面前无异为班门弄斧,还望大家不吝珠玉为盼!谢谢大家!
第四篇:思想品德中考备考研讨会发言材料
2013年10月中考思想品德备考会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同行:
现在,我把我校毕业年级思想品德的复习现状、存在的问题、下一步的复习思路简要向你们做一汇报。
应对措施:
1.切实加强集体备课和教研,做好专题复习的信息搜集和题型选题,精选各地经典习题加大讲练力度。
2.做好时政教学,以当前重大时政背景为依据,综合教材和各种教辅读物的材料编印适合本校学生阅读和使用的复习资料。
3.加强诊断性测试,切实做好补偿测试,针对复习过程中出现的个性与共性问题加强辅导和个别指导,采取跟踪观察模式,争取一竿子插到底,不放过一个学生的一个盲点。
4.做好学生的减负工作,面对中考,学生手头的各学科的各种复习资料满天飞,为避免学生出现“撂挑子”的现象,政治课教学应避免资料成堆,学习一点也不知道的现象发生。
5.做好题型辅导,重点对情景分析、价值判断和生活实践题目做出方法指导,并做好专门训练,促进学生做题能力的生成。
6.协同其他的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做好学生的应试心理辅导和书写、答题习惯教育,提高解题、答题能力。
使用的复习资料:目前主要是印发周学案,下一步以时政周刊和全程检测为主。资料不宜太多,主要是复习要精简、要点、主要考点、热点。
教师要扎扎实实地抓好复习工作
在总复习这段时间里,要学生牢固掌握教材上的基础知识,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准确地把握重点、难点,同时要具有更广的时事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扎扎实实地抓好以下五个环节:
(一)上课专心听讲:
就是集中精力,把教材上的基础知识、重点、难点听清楚。要记好课堂笔记,课堂上积极发问,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的理解。中考复习不同于平时的复习,要以实际出发,凡是自己已经掌握的内容一带而过;凡是容易误解的,要正误对比;凡是难以理解的,要重新学习。在方法上,不要象平时学习新课一样一节一节的慢慢学习,要将教材上的知识串起来,要认清各部分知识横向、纵向之间的相互联系,虽然打乱了教材的编排顺序,但便于学生加深理解,加深记忆,更牢固的掌握知识。
上课专心听讲,还要把握住识记、理解、运用的要求。首先,识记:是对有关概念、原理和观点的再现和再认,就是记住。考试改革后,虽然学生死记硬背的东西减少了,但是基本的概念、原理还是需要识记,这类知识一般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其次,理解,是在识记的基础上,对有关概念、原理、观点进行转换或解释、推理。理解可分为理解概念或原理。理解概念,也就是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懂”字当头,不是“背”字当头。再次,运用: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有关知识应用于新材料、新问题中,分析解决那些教师未曾讲过的问题。即“情境出在课本外,道理落在课本中”,有较强的时代感,不仅要“懂”,而且要在“用”上下工夫。这一层是对知识掌握提出的更高要求,把知识和材料巧妙地结合起来,出人所料又不出所料。
(二)多练:
复习中的“多练”并不是搞题海战术,使学生负担加重,而是通过多种题型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掌握基础知识。“多练”要求我们首先要精心选择题目,由浅入深,要采取多种形式,如口头回答、讨论、试卷分析等。在复习教学中要积极创设一些模拟现实问题的情境,1
把抽象的理论寓于现实社会生活的情境中,引导、启发学生认识和理解。多练要注意练习的题目要对应中考,其次,要培养临场经验,经过平时考核和模拟考试,力求把题答准答全,要正常发挥出自己的知识水平。
(三)关心国内外大事、关心社会生活。
中考要获得政治科目的好成绩,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必须关心时事,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把课内外知识结合起来,政治课具有时政性的特点,这也是与其他学科相比的最大特点,不仅考查知识,还考查运用知识分析国内外重大时事的能力。
(四)整理归纳、查漏补缺。
临近中考的复习中,要让学生自己检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把零散的知识点理成“线”再织成“网”,做到既能分散又能集中,使自己能灵活地掌握知识,及时补缺堵漏,不留后患。把单元、章节的内容纳入整体知识体系中去把握,要指导学生搞清一单元一课一节的内在结构,又要挖掘不同的单元、课、节等之间的有机联系,使知识以网络化呈现,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自由的发现知识和领悟创造知识的方法和途径。经过这样的解析、挖掘、创新,最终一定会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学生能力必然会有较大的发展,适应中考的考试形势。
(五)学会审题和解题的方法:
审题实际上是一个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也是对试题作出准确回答的关键。考生在审题时常犯的毛病有两点:一是拿到试卷后,为了赶时间而急于作答,审题不认真,观点不全,内容不充实;二是审题错误,所答非所问,答案不切题意要求。为此,在审题时要注意三点:首先审题时头脑要冷静,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答题;其次在正确理解题意,明确题意要求的前提下,拟答案要点,确定答题范围,另外,要抓住关键词,突出重点,试题中的关键词如题目中的“眼睛”,抓住了题眼就等于抓住了答题的根本,从而突出重点,明确主攻方向;最后,在答完试卷后,不要急于交卷,应将题目与答案对照检查,发现错误与遗漏之处及时修正和补充。
总之,中考前的复习方法,有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究竟如何是最佳的复习方法,是对我们原有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出的新的挑战,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第五篇:思想品德研讨会经验交流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首先感谢市教研室能给我这次向同行学习与交流的机会,我感到非常激动和荣幸!下面我就把在思品教学中的一些粗浅的做法向各位汇报一下,望大家不吝斧正。
第一:对学生进行总体规划,分段指导,大胆创新,勇于实践。
在我校“质量立校、科研强校”的指导下,我校校领导与老师共同制定了完善的制度与发展理念:为学生“三年打基础,六年做准备,使其一生有作为”。
初一我们着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如果学生真正把教师当作知心朋友,喜欢这位教师,自然而然就对这位教师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亲其师,信其道,授其业”的道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教师也要放下老师的架子,平易近人,尊重学生,这样才能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教师通过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师生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
在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同时,思品课老师们更是精诚合作打好团体战。思品课教师每周都要集体备课,共同商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导演并开展了别开生面的实践活动。通过校“模拟法庭”、“焦点访谈”、“辩论会”、“演讲比赛”、“说三道四”、饰演小品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把知识融入到生活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参与中感知、理解生活与社会,从而对思想品德形成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轻松“入道”,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初二重点抓能力培养。通过初一一年左右的兴趣培养,到了初二开始有梯度的对学生进行以自主学习为主的综合能力培养,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马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自主学习是学生的学习行为,通过师生双方统一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的的学习,但不是孤立的学生行动,不时抛开教师完全由学生自己“做主”的学习。它只是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武断、不强制、不灌输,意味着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条件、营造恰当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是通过自主学习建立在扎实学科基础之上,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后天习得,通过课上把时间真正还给学生,落实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学案导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迁移、分析、整合、运用等综合能力。强调的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切实深入落实当堂达标,真正做到了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不是应付,流于形式而是让这种方法讲究实效性与常态化。其实教学效果的实效性关键就在于落实!即完成学习的根本目——学以致用。学习的实质在于促进知识的转化、迁移和运用。掌握知识不是目的,其目的是运用知识,指导实践,说白了就是培养学生能够运用书本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的能力。从而为初三升学做好了殷实的铺垫。
初三,前半程在进一步抓能力提升,基础知识的夯实的基础上,后半程重点强化知识的运用与实践,时时把控中考动向,号准中考脉搏。为此学校给每位老师都精选了几十套近几年的中考试题,让老师亲自做一遍,然后对试卷进行分析并且落实到书面上。使老师们由原来的单纯理论的指导变为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教师通过做大量中考题,能够去粗精,变中考的被动牵制为主动出击,紧扣中考的脉络。这样经过老师自己对大量中考题的的消化吸收后,再去精选资料,整合试题,使得学生训练的每一套试题都是高水平的“中考真题”,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应试水平与能力也水道渠成。同时,初三还狠抓了讲评课的落实,全体毕业班老师互听互评讲评课,取长补短,水平有了整体质的飞跃,有时一堂精彩的讲评课,老师与学生几乎能把初中三年来的重点知识集中复习一遍,学生们基本都能形成对知识的前挂后连,综合能力全面提升。
第二“授人一鱼,不不如授人一渔”,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传授与训练。
从初一入学一开始,我们在培养学生兴趣,提升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学习方法的传授。师生通过合作、探究、训练,逐渐形成了自己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选择题,我们总结了“排除法”、“比较法”、“筛选法”;对于出题者意图的把握,我们掌握了熟练记忆带关键词的重点语句(如:带有“最……,基本……,关键……,基础……,中心是……);排除“绝对表达”法(如带有:一定……,必须……,完全……,只要……就……[当然客观规律除外]);预防陷井法,如“偷梁换柱”(把一句背的很熟练的语句内的中心词换掉);“答非所问”(设置的问题与选项没有关联);“迷魂阵”(所给的选项表述完全正确,但只有一个最切合题意,需要经过认真思考,去伪存真)等多种答题规律与技巧。
在做材料题时,我们也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如“五子诀”,“读—看—找—联—答”。“读”是读材料,“看”是看针对材料提出的相应问题,从而带着问题回顾材料,把握本质,“找”是找材料中与问题有关的有用信息,“联”是联系教材相关知识点,“答”是经过理解、分析、整合等一系列思考打好腹稿后,作出精准的答案。同时通过实践训练,学生还总结了很多材料题答案要点中带有共性的要点进行了归纳如:xxxx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的英明正确领导;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等。
当然,除了方法之外思想品德课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对教材理论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我常和学生说:“思品你背过了不一定得高分取得好的成绩,但背不过就一定考不了高分”。在以前的阅卷中时常看到有些学生把试卷上的题目都答得满满的,尤其是材料题猛的一看满眼答案,再仔细一看全是胡编;还有的答案是张冠李戴,课本上的识记知识点也背过了但根本就不理解,所以导致考试时把储备的这些知识随便乱放,有的甚至“驴唇不对马嘴”;再者就是有些同学教材的识记知识没有记住,答题时虽然没有胡编但全部是根据自己的理解随意发挥没有用相关思品术语做答。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学生本身没有记住教材中必须识记的知识,另一方面就是源自学生对教材的不了理解囫囵吞枣。所以在思品教学中我们必须让学生结合生活与社会对教材知识充分的理解然后再在理解的基础上适当强化记忆,接下来再通过相关的对应训练完成对知识的运用即用所学教材理论来解决现实生活的相关问题,从而完成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提升。
再者,充分把握时政热点。对于时政教育,毕业班再像初一初二那样不行了(临近考试时找些时事资料给学生背背,以应付考试,大部分学生对重大时事政策问题毫无所知,更谈不上联系教材分析时事政策了),初三思想品德课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试题往往依托时事材料引出问题,以具有时代性的问题为中心,突出当前的社会热点。而由时政热点引出考查内容,或者说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点融为一体,现实性与针对性更强。那么,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与时事思品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呢?我们通过中学生时政报、互联网、电视新闻、手机报等多种途径获得时政热点材料,结合课前五分钟新闻(每堂课课前5分钟有小组轮流播报近几天内重大的国内外新闻,并让学生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做一下简单分析)然后结合教材知识,用时政材料编题,变原来中考的猜题者为出题者,使学生提前对中考的相关时政都热了身,有的学生还大胆创新,把一道老师编的时政材料变换多层次的考查,多角度的问法,从而使中考变成了我们实践检验的好战场。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作为思品教师,面对日新月异的现代教育方法不能熟视无睹,若仍然固守三尺讲台、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张嘴,不及时学会使用新的教学经验,转变观念,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求新变异,恐怕你说得口干舌燥,汗流浃背,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怨声载道。因此我认为为要在课程改革中,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善于创新教学,寻求科学有效的教学新模式,不断积累有效教学经验,才能提高思想品德的教学效益。
以上是我一点不成熟的做法,在广大同行面前无异为班门弄斧,还望大家不吝珠玉为盼!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