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充满诗情画意的音乐课堂喻军
编辑:紫云飞舞 识别码:16-456143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5-09 02:56:18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音乐课堂喻军

让音乐课堂充满诗情画意

——我教四年级音乐(下册)歌曲《春晓》

汉川市马鞍乡八一中心小学喻军

教学目标:

1、能用声情并茂的演唱表达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体验词曲的完美结合,用轻柔质朴、充满激情的声音表达诗的意境。

3、能和谐地唱好二声部,能在优美的和声中按节奏吟诗。

4、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教学重难点:

用声音表现古诗的意境

教具:

电脑课件、电子琴、代表各种景物的彩色头饰、简易打击乐器。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营造艺术氛围

1、聆听歌曲

教师播放音乐《春来了》、《春天在哪里》,让学生感受春的气息。学生随歌曲击拍、跟唱,进入艺术的殿堂。

2、师生谈话交流

师:大家喜欢听刚才播放的两首歌吗?

(学生高兴地回答:“喜欢”。)

师:你们从歌中听出了什么呢?

生:春天来了!

师:大家喜爱春天吗?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喜爱”。)

师:能给老师说说你们喜爱春天的哪些景物吗?

(学生七嘴八舌)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坚起大拇指赞扬)居然说了这么多春天的景物,有花草、柳树、山水、蝴蝶、小鸟、春风春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景物吧!

【评析:教师通过让学生聆听歌曲,与学生交流对话,营造了愉快和谐的艺术氛围,让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体味诗情画意

1、赏画。

(点击课件一:播放歌曲《春晓》的伴奏音乐,出示几幅彩色的春景图片,最后画面定格在一张放大的图片上)。

师:同学们说的景物,在图片上显得真美!如果能在图上题诗,将会锦上添花,诗和画都会显出高雅的品位。请你们动动脑,打开记忆的大门,想想题什么诗更符合这幅画的意境?

(学生答出《村居》、《绝句》、《春夜喜雨》、《春晓》等诗,教师给予赏识,并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诗句内容、赏析画面,得出结论:《春晓》这首诗最符合这幅画的意境。教师点击课件二:在图上题《春晓》一诗。)

2、吟诗。

(播放歌曲《春晓》的伴奏音乐,教师朗诵作示范,学生闭目静听,体味诗句的音韵美。师生再一起吟诵《春晓》。)

师:我们可以试着按另一种节奏来朗诵。

(点击课件三:展示朗诵节奏如下,学生按规定的速度、节奏吟诵诗句。)

春 眠不觉 晓闻啼鸟,夜 来风雨花落 知多少。

3、咏歌。

师:同学们所说的景物构成了优美的图画,意境悠远的诗句,你们愿意用动听的歌声唱出它们吗?

(学生情绪高涨,齐声说:“愿意”。学生倾听教师有感情地范唱《春晓》)

(点击课件四:展示歌曲旋律,这些旋律分别代表鸟儿、花儿、春风春雨、春姑娘、春妈妈。)

教师弹琴,并演示发声方法和技巧,学生用“呜”模唱。

(比比哪组唱得好,教师把画有春天景物的彩色头饰奖给唱得认真,唱得有感情的学生。)

师: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欣欣然张开眼,让我们像春娃娃那样,用好奇的眼睛去观察,(点击课件一,出示春景图片),春天的景物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

生1:这些景物给人美的享受。

生2:这些景物给了我喜悦的心情。

师:让我们动情地唱出美好的感受,喜悦的心情。

(师生用轻柔、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唱出第一乐段歌词)

师:春姑娘和春妈妈一起来到人间,她们都被这大自然的美景陶醉了。

(教师引导学生唱好春姑娘、春妈妈的合唱部分,再配上诗句的吟诵,学生分角色或唱或诵。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合唱、朗诵,倾听声部的和谐,体会被陶醉的感觉。)

师:除了按规定的节奏朗诵,在美妙的和声中,你还能用其它节奏朗诵这首诗吗?(学生分小组创作朗诵节奏,推举代表演示创作成果,教师在黑板上记下优秀的创作。)

①——

春 眠 不觉晓,处处 闻啼鸟,——

夜来风雨 花落 知多少。

②春 眠不觉处闻啼 鸟,—夜来风雨 花落 知多少。

③X···XX

春 眠不觉晓,处 处闻啼鸟,·夜 来风 雨知多少。(全班学生一起练习,体会创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师:看着如诗的画面,听着动情的吟咏,春姑娘和春妈妈会情不自禁地生发出什么感

情呢?

生1:她们会生发出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感情。

生2:她们会生发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师:你们说得很具体!我们怎样唱歌曲最后部分,才能表达出这样的感情呢?

生1:热情饱满地唱,力度要比第一部分强。

生2:抒情地演唱,结尾一句速度稍慢一些。

(教师激情饱满地范唱最后部分,学生再随琴伴奏来演唱。)

【评析:教师用赏识激励的语言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用赏画、吟诗、咏歌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多感观参与,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用歌声表现诗的意境。】

三、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1、学生用简易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让学生分小组编创形体动作,分角色演唱。

3、鼓励学生用画画、跳舞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

【评析:通过演奏乐器、舞蹈、绘画等多种表现歌曲的方式,激活了学生的表现欲望,点燃了学生创造的火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

总评:歌曲《春晓》是根据唐诗《春晓》谱写而成的,曲调流畅、柔美,与诗句结合自然贴切,给人无穷的想象。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用声音来表达古诗意境,我通过巧设情境,达到诗、歌、画的完美结合,体现了学科综合的理念。我用图画再现学生平时从生活中观察到的春天的景物,引导他们从画中体验春的美好。接着让学生配乐朗诵、变换节奏朗诵,在诗情画意中抒发自己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然后,用生动、拟人人化的教学语言带学生进入美丽的童话世界,唱出小鸟、花儿、春风春雨的心声,吟咏春姑娘和春妈妈的强烈感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完全走进诗境、歌境。最后,我面向全体学生,为他们提供了表现自我的平台,使他们用自己擅长和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表现、创造性地表现,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质。

我以为教师用儿童化的、具有亲和力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尊重学生的感受,对学生进行激励和引导,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构建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活泼的音乐课堂中学得主动,学得愉悦。

(作者单位:汉川市马鞍乡八一中心小学)

第二篇: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情画意

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情画意

语文是最具灵性与知性的学科,是最富有情感性的学科;语文以其独特的工具性和审美意趣,应该是一门最具诗情画意的学科。然而,在考试的压力下,无论是学生的“学”,还是老师的“教”,都围绕考试的指挥棒转,语文课堂变成了枯燥无味的练习课,文本被机械地切割成知识的碎片,师生在沉重地训练中苦苦挣扎。的确,语文的工具性,需要学习与训练,需要运用与积累;但是语文又具有人文性,语文课必须有人文色彩,要有情感、有审美、有文化积淀。因此一节好的语文课要还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要充满诗情画意,要把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体味语文的韵味,感受语文的美感,熏陶学生的情感,培养健康向上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

一、激趣导入,激发学生的诗情。

语文教学,“情”字为首。语文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精心设计导语,或引用诗词名句,或一些感人肺腑的事例,或动人歌曲、书画作品,或者用多媒体营造诗情画意,让学生在上课时就带着情感投入学习。激趣导入不但能够渲染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氛围,还能够创设“先声夺人”的审美意境,让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充满诗情画意,让学生受到熏陶。

情感是人们共有的一种心理活动,以情动人是情感交流的重要手段。教师上课唯有做到热情洋溢、激情似火,才能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焰。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在其作品《心灵飞翔的时刻》中说过:语文课应该飞扬着激情,不能设想语文课仅仅是词语解释和语法分析而没有对学生心灵的抚慰和激荡。朱自清沉醉于牧童短笛所吟唱的春天的赞歌,老舍迎着冬天的阳光所描绘的济南水墨画,毛泽东站在黄土高原对着北国风光所抒发的壮丽情怀,苏东坡屹立于长江之滨所挥洒的万丈豪情,还有梁衡的诗情画意,沙叶新的妙趣横生,邵燕祥的激扬文字,都应汇入语文课,或在学生心灵的大海上掀起滔天巨浪。而这些功力来源于一个人对事物敏锐的洞察力,来源于自身的文化积淀,来源于对作品的深刻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坚持修炼,只有做到自己胸中有墨有情,才能打动学生,使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二、挖掘语文的情感因子生成语文味

语文教学之所以具有永恒的魅力,主要在于它自身包含丰富的情感,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是最富有人性美和人情味的学科。语文课要上得有情、有意、有趣,语文教师本身要吃透文本,蕴育情感,善于以情激情,才能酿造出浓浓的语文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熏陶学生的思想情感,这就肯定了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特点,也就是说语文教学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语文知识及技能,更应当使学生受到美感教育。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美丽的追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应该用自己的个性与激情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潜势,使学生为情所动,从而把对人类情感的感悟转化为对人生真理的追求。我在教学《香菱学诗》一课时,就考虑到教师要动情、引情,学生要入情,抒情。师生共同围绕本课的重点、难点、疑点,充分调动发挥情感的功能,对香菱这个人物形象的探析突出讲,对香菱学诗的过程剥开议,对文中有韵味的句子展开论,对薛宝钗、贾宝玉等人对香菱学诗的态度精要析,并且适时引入优美的诗歌,抒情的歌曲,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努力创造出一种情意盎然、欢快愉悦的教学情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众多名家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没有情感的课堂教学,是一杯平淡无味的水,而融入了教师生命体验的个性化课堂,奔流激荡的则是情感的血脉,它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情感的共鸣。

语文教学时情感的教学,富有情味的语文课堂,才是有语文味的课堂。语文教师必须是一个情感丰富并会“煽情”的人,教师要能够准确抓住文本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并且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凸显教学的诗意元素渲染出语文味

语文是一门富有诗意的学科,同样语文教学需要诗意的滋润,需要诗意情怀的倾注。好莱坞的一部《功夫熊猫》嫁接了中国元素,而使得它票房大增。在语文课堂中如果能挖掘出文本中脍炙人口的诗意元素,无疑可以让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大到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语言的运用,小到板书的设计、问题的提问、作业的布置,无处不能体现出语文的诗意元素,尤其是教师教学语言的运用,如果能充分考虑到语言的诗意特点,那么一定能使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在这方面,教师首先要注意新课的导入和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导入语可以预设,而现场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则体现了教师的语言基本功。把握好这两点,课堂上的语文味就有了依托。

教师要成为善于创设诗意情景的行家里手,让学生伴随教师的引导而渐入佳境。“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堂课的语文味就从导语开始。创设一个与文章一致的情境,利用动情的肺腑之言,使学生置身于教师创设的特定情境中,学生就会审美期待,进入文章的情感世界,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时,就设计了这样一段精彩的导语:“春,列为四时之首,它是一个极富诗情画意的季节,我们很容易想起‘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一类的优美句,古今中外的迁客骚人,写下了多少春的赞歌!现在,我们正生活在阳春三月里,也正是这个时候,我们学习《春》,这就更能勾起我们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在这篇散文中,朱先生写了春天的草、花、风、雨、山、水、树、蜜蜂、蝴蝶等等,请同学们仔细读”就这样,随着老师富有诗意的导入,伴随着朗朗的读书声,学生进入到一个诗情画意、如沐春风的境地,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还要善于对学生进行诗意的激励评价,让学生的舞台灵动起来。诗意的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师在进行讲解、分析、点评时,应该多采用精炼的语言,多引用一些名人名言、妙语佳句或诗意名句,而不能只和学生进行“白话”式的交流。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注重语言的准备,运用准确二富有文采的语言连缀课堂环节,让学生在流畅富有诗意的交流中领会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语文课堂应该追求这样一种境界:让师生在富有诗意的课堂评价中共同成长。

三、放飞想象,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诗意的课堂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借助自己的联系和想象,化干瘪枯燥的符号为形象鲜明的画面,创造出丰富而生动的情境和意,使文章所描绘的人、是、景、物立体丰富起来,让它们活生生地“站立”在学生思维的屏幕上。这就是写意中呈现的最高境界“着墨处是画,空白处也是画”,是诗意课堂追求的最高境界。

比如阅读《沁园春 ·雪》,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脑海里建构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红妆素裹,分外妖娆”的壮阔画面,感受诗人的豪迈气概和博大胸怀;阅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就应该领略到“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意境中一位漂泊旅人的思乡之悲„„通过这样的联系和想象,让学生将语音文字还原为语言形象,由语音的感知变为形象意境的感受,从而使学生能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五、巧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增强语文课堂的诗情画意。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速,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已成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力工具,也为我们语文教师创设视听情境提供了良好契机,一篇篇课文是有情、有境、有血有肉的,如果在教学时教师能够精选与课文内容、意境、作者情感相一致的乐曲,画面来营造情境,那么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逐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产生与作者相同的情感体验。同时还能够给人以启迪、激励和心灵的净化,唤起学生心灵深处对知识的渴求。如在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我用多媒体课件再现北风呼啸,大雪纷纷,冰天雪地的场景,只见大屏幕上阴云滚滚,狂风呼啸,大雪纷纷„„。学生的想象随着画面的展开而展开,身临其境,真正感受诗中描绘的情境,感受到诗人对朋友的担心忧虑之情。

语文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学科,语文课堂上时时处处都应该充满诗情画意,诗意的课堂是神奇的,它陶冶着学生的情操;诗意的课堂是灵动的,它开启学生的智慧;诗意的课堂是快乐的,它丰富了学生的人生体验。我们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的人文性,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情画意的芬芳,也让学生的人生充满诗情画意!

第三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句子

充满诗情画意的句子

1、人生似棋,生命如雨:不去接受浪花的吹打,风帆只是一块破布;没有经历大海的咆哮,小船只是一块朽木;未能“品尝”烈火的烘烤,钢铁只能困于顽石。同样的,不会独立自主的处理事情,生活在他人襁褓之中的人,无异于行尸走肉。

2、成功是白天的太阳,那么失败就是黑夜中的星辰,没有星辰的降落也就不会有太阳的升起,耀眼的太阳也会有被乌云遮掉的时候;成功是甜果,那么失败就是酸果,甜果在最初却是酸苦的,也有不少甜果会甜得发苦发烂。

3、成功是你梦寐以求的那朵红玫瑰,挫折正是那遍及周围的针刺。快乐是你辛勤耕耘获得的果实,悲伤正是那成熟前的秕粒。

4、成功要用理想去引路,要用创造力去开拓,要用汗水去浇灌。

5、回忆有时候是很痛苦的,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珍藏着的一种心灵的颤动。

6、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

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8、落叶在泥土里迷失自己的时候,才融入到森林的生命里去了。

9、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10、人们总是惊艳于花儿的明艳,却不知道那种子当初经历了怎样的血泪的洗礼。

11、人生就像穿着一件长满虱子的华丽睡袍,外表美丽,而内心却充满了干啊和恐慌。

12、人生路,路迢迢,谁道自古英雄多寂寥,若一朝,看透了,一身清风挣多少。

13、人生没有轮回,就像花,人活一世,花开一季、人生如花,花似梦。

14、忍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品人生似棋。

15、任何人如果要走向成功的彼岸,必须走出安乐,勇敢的迎接风雨,甚至雷电,在曲折坎坷的人生之路上一路高唱凯歌。

16、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个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朵飘浮的淡淡的白云。

17、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18、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19、授人玫瑰,手有余香。

20、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21、水滴虽小,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彩。

22、天空不曾留下鸟的痕迹,但是我已飞过、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23、天空飘过一朵云,有时是晴,有时是阴。但白昼终归还是白昼。

24、未经历坎坷泥泞的艰难,哪能知道阳光大道的可贵;未经历风雪交加的黑夜,哪能体会风和日丽的可爱;未经历挫折和磨难的考验,怎能体会到胜利和成功的喜悦。挫折,想说恨你不容易

25、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26、愿自心出,景需人设。

27、再大的风不会永不停息,在浓得雾不会经久不散,风息雾散仍是阳光灿烂。

28、在经受了失败和挫折后,我学会了坚韧;在遭受到误解和委屈时,我学会了宽容;在经历了失落和离别后,我懂得了珍惜。

29、曾经盛开的蔷薇,虽经风吹雨打,但和着微风,还有屡屡暗香飘过。

30、中秋之曰不可能岁月明如水,偶然的暗淡,恰似镜子的背后之面,有所缺憾,人生才会是积翠如云的空濛山色。

3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衰烟雨任平生。

32、做观庭前花开花落,闲看天上云卷云舒。

第四篇:在美术课堂渗透经典诵读可以让美术课堂充满诗情画意

在美术课堂渗透经典诵读可以让美术课堂充满诗情画意。其实在我看来美术与语文是邻近学科。一幅美妙的画必定是一首美妙的诗。赵爱华老师教欣赏课《四季的色彩》,在引导孩子们欣赏林风眼的《金秋》时,就自然而然地配上了杜牧的诗《山行》让孩子们咏诵,孩子们读诗后品画就不同的感受。由此可见,赏画品诗是十分美妙的,既可加深对画的理解,又可以升华诗歌流露的情感,二者相得益彰,互相促进,使课堂充满诗情画意,把美术课堂演绎成艺术呈现的舞台,把孩子们带入尽善尽美、无比愉悦的境界。

第五篇:喻伯军老师课

喻伯军老师评课

——2012年全国小学科学年会暨第二届全国小学科学特级教师论坛活动

一、评《拱形的力量》——安徽省合肥市铁四局中心朱家礼 „„

2.让每个学生都来记录,记下每个学生的思维轨迹„„这些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就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这个做法非常好。我们经常看到老师上课的时候,都有记录,但都是采取小组记录的形式,4人小组等。但朱老师却让每个学生都记录,参与到探究中来。

3.朱老师设计非常好。刚刚朱老师在说课时也说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总体设计是好的。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是允许的。因为教学就是遗憾的艺术的。

我想给朱老师两个小建议:

1.学生在课堂上测量跨度,好像跨度变小了,才会„„为什么学生会有这样的认识?就是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给了学生铺垫,给学生的印象就是跨度大了,桥梁„„

如果让我来上,“跨度”这个问题,我会跳开,就专门研究拱形„„ 2.最后学生用泥板搭桥。学生搭不起来。学生在搭桥中受到了挫折。我们说在课堂上保持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情,就尽量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高成功的快乐与喜悦。所以,在搭桥这个环节中,老师要么给学生一个搭桥的组合„„或者换材料,其实书中用西瓜皮搭桥梁,是很好的。而且现在西瓜皮的材料也能得到的。

二、评《食物的消化》——江苏省海门市海南小学徐杰

这节课是笑声不断,轻松幽默。这节课展示了基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来开展的教学。利用学生的体验活动,跟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如“胃”在哪里?我们经常听到学生说胃疼,捂着肚子,或捂住胸口,但“胃”究竟在哪里?老师反复追问,反复让学生观察消化器官的位置。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回答。

想对徐老师说两处修改的地方:

1.从学生原有的概念向科学概念教学时,要给学生更正的机会。学生已有的概念有正确的,有错误的。正确的概念,继续建构;错误的概念要更正。如学生一开始画图认识人的消化器官,要与后面正确的消化器官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哦!原来我画错了。这样就给学生一个更正的机会。

2.教师的指导作用可否再细致些。如在学生吃馒头时,学生吃20次时的,及时记录味道、过程。吃40次与20次的味道、感受是不一样的。这样铺垫到位了,就清楚舌头的作用了。否则学生吃完,讲来讲去还是没讲清楚。还有下颚,学生说:“嘎吱”响„„

还有当学生出现错误概念时,下面的老师一阵笑。我的理解这些笑都是善意的笑。但是老师一笑,台上的学生就不知所措了。这对台上的学生影响是很大的。所以我还是希望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老师不要笑。

三《研究透镜》——福建省厦门市科学研究院叶彩虹

叶老师这节课有一位老师的短信写的非常好,体现了“做中学”,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这位老师是河北的,说的很多,把我想说的都说了。(笑)

这节课的容量很大,点那么多。而每个内容都非常吸引学生。一节课就40分钟,这对老师对课堂的调控能力要求非常高的。如果是我来上,我会确定一个主题来深入开展研究。

此外,课堂上开放性比较大,怎样与教师的引导,这二者之间如果找到一个平衡点?如研究完凸透镜后,有8个学生汇报了,老师都说:“好!”。这么一带而过了。老师在听得时候,要帮助学生归类。选择其中一个点深入研究。如果是我会选择“成像”研究,把距离、现象等研究好。而不是找原因。因为找原因太难了,这在初中要学。我的想法是呈现现象,老师要整理、提升,甚至是质疑。这样会更好。【反思:喻老师的评课,给我的感觉就是很亲切,就像科学同行教师或者是区市的教研员一样在和我们心与心地交流。而非是一名特级教师在中规中矩地进行评课,给当前的评课带来了“平民清风”。我们常常说:“老师要蹲下身子倾听学生。”而今天喻老师的评课也似如此,蹲下身来,与一线小学科学教师一起交流、分享。因为每评一节课,喻老师总是说如果是我上这节课怎么样怎么样,这就让我在听课之后,以二次备课、上课的身份再次融入每一节展示课中。让我真正体会到看到特级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与设计以及对课的再反思。而听喻老师每一节课,我也在想如果是我上,我会怎么处理呢?这样反思后,获得了更多的收获和感悟。】

 黄山论坛的最强音——特级教师章鼎儿报告

【开场白:这是我的邮箱:rd-z@163.com 希望想与我探讨科学课堂教学的老师,通过邮箱与我联系。如果十天没回复,那我就不在家,;如果一个月没回复,那我就„„(一片笑声)

我能汇报什么呢?我已经老了不在一线工作、也不在二线研究。我大概可以算站在第三条线上,关注着、观察着、而且还思考着我们的小学科学教学的一个人吧。】

我就向各位报告我的一些观察、思考,以及我们所作的一些探索尝试吧!将我的一些观察、思考,对当前小学科学课堂的现状进行思考。

2012年是值得纪念的。如果我没记错的话,2002年《科学课标》实施,开设科学课,到2012年,整整10年了。2002年开设的《科学》课,经过十年,我们科学教师已经成长起来了。我记得2002年,我从《自然》到教《科学》。这是改革的历程。10年过去了,我们走到哪里了?我不知道在座的老师有什么反应?能说出一、二、三、四„„你认为我们走到哪里了?如果老师反问我,我不说,我只想问自己:“我走到哪儿了?我改革了吗?我的认识、我的理念、我的课堂教学活动、我的科学课改革了吗?改革到哪一步?我改革走到哪一步了?如果你没有改革,你还像自然课那样上科学课,自然中有磁铁,有透镜;科学课里也有磁铁,有透镜。我们科学课的课堂教学停留在自然课课堂教学,你怎么能„„ 早年的自然一箭三雕。一箭就是自然,三雕就是知识、能力、态度。科学是科学素养目标,远不是当年的知识、能力、态度了„„现在只是往哪个方向走了一步„„早年的自然课,如果你还停留在早年的自然目标„„

所以,这十年,我一直在呼吁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科学课堂教学,是我们这一代科学教师必须经历与完成的任务。我们肩上改革的路,怎么改?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改为科学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过程。为什么要改?这是课标提出的科学素养目标所要达成的。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只有改革,才能达成。所以我们必须改革。今天来的都是全国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必须有这个意识和担当。

把科学探究放在前面。我认为我的观察和思考是当前迫切需要课探究。从当今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更加关注真正的科学探究,更关注科学合作。我希望大家思考这个问题:需要改革什么?我举个例子:用烧杯加热杯中的水,加热、观察。学生观察到水沸腾了、蒸发了。请问这是科学探究吗?算吗?

(会场里的老师有的小声说是,有的说不是)

你看不一致了。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你们都不一致。这是科学探究吗?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能回答。这是探究吗?它只是观察水沸腾的活动,不是探究活动。

再举个例子,老师把盐放入水中溶解,一号同学加盐,二号同学搅拌,三号同学„„四号同学„„这是科学探究吗?

(老师声音大了,说:“不是!”)

这不是科学探究,这充其量只是参与观察。我只能说只是“充其量”,只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步地做,没有全员参与。当前的学习科学课堂将观察与探究计划划上了等号。当一个新的词汇出来了,所有的活动都套上了这个新词汇。表面上是好的。如我们“科学探究”一词出来后,“啪啪啪啪„„”,观察、实验活动都成了“科学探究”。它们之间是有关联的。科学探究包涵观察活动、实验活动。但它们又是不同性质的。观察活动、实验活动不一定是科学探究。有时是,有时不是。为什么?不能把水加热、盐溶解归为科学探究。它们是科学活动。因为在这些活动中,探究主体——学生没有进行探究。也就是说活动主体没有进入主体中。如1号加盐,2号搅拌,3号、4号„„

活动本身欠缺探究过程,反映在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那就是普遍存在的忽略活动后期的交流研讨、甚至取消交流研讨的过程。所以科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改革停留在一般观察实验层面的教学活动、向着科学探究活动方向推进,走向以科学探究活动为核心的科学课。只有这样,才能使科学课堂教学培养我们的科学素养。所以我把科学课堂改革为走向科学探究改革的课,称之为“走向科学探究活动”的改革。这几年,我积累了很多资料,有几个标准进行听课,供大家参考。

标志一:学生的参与状况,大致可以推算出科学探究程度。包括:主动参与、自主参与、被动参与。这些参与可以作为课堂教学活动是否走向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观察标志这是学习主体角度的一个观察标志。道理很简单,如果学生是被动参与的,老师说一就做一,老师说二才做二,毋须动脑筋,也无所谓思维参与,那样的活动不会是科学探究活动。自主参与——更进一步深入到机会、比较、选择、决策等层面了。如我们想去黄山玩,制定一个合理的计划,及时出行比较好?这些都是要思考、设计的。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中,从学生自主思维参与的分析、交流。从主体参与的角度,也向着科学探究活动方向推进了。

标志二:活动空间。观察学生参与的活动空间。不是空间越大越好,活动空间包括内容空间、价值意义空间。这也是当前科学课堂普遍存在学生活动空间过小。活动空间与自主参与——自主活动空间。如10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克盐?10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克盐,要从制定计划开始。制定计划马上要涉及预测:10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克盐。我们预测能溶解200克盐,可是老师只给了我们50克的盐。盐不够,那么学生可能会改变水,比如研究5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克盐。还有分几次加盐,如果分5次加,每次加多少盐?怎么加?我可以每次加的不一样,孩子是很聪明的。有的会先多加然后再少加;有的越加越多,有的越加越少。这个活动空间比较大。确实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活动空间,当像有的老师1号同学加盐、2号同学搅拌、3号同学观察、4号同学记录„„这样活动空间就压缩得就太小了。将本来富含丰富能力探究的空间压缩到机械的、呆板的空间。这样安排的老师往往注重结果。如果活动压缩,试想一下,无论是加盐的、搅拌的、观察的、记录的、还是汇报的——在这样的过程中,除了最终知道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之外(?),还有什么更有价值的长进与发展呢?

标志三:观察活动后的交流、研讨

这是活动层面的观察标志。活动之后没有三言两语,甚至取消交流研讨,实际上对观察活动后的交流、研讨严重影响了我们观察活动向探究活动拓展过程。我们为什么研讨不起来呢?学生看着数据,得出结论。学生不研讨也能得出这个结论呀,干嘛还要画蛇添足,还进行交流、研讨呢?这样只注重结论、结果的老师,请大家反思:我们是否是这样。我们的老师让学生研讨什么呢?一辆小车,实验5分钟,得出数据,汇报、交流。过程呢?多数的课都是这样。今天能做到这样,很不错了。我还请优秀教师到西部上示范课„„

(说明:因主持召开课题筹备结题会议而没有听完,其实很是依依不舍地离开电脑)

【感悟:从幽默诙谐的开场白中那一笑一颦的风趣语句,让人听后,心里暖暖的,更加觉得章老头儿的可爱,让人不禁莞尔一笑。更让我震颤:这么谦虚的一位老者,毕生为小学科学教育进行观察、思考,让人肃然起敬。

而章老对当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深入观察与思考,说到动情处吗,不禁发自肺腑地提高音量,意在唤起每一位致力于小学科学教育事业的老师们的重视和反思。这对于当前课改“风光独好”给了一剂清醒剂,让我们反思目前的科学课堂教学,反思表面看起来是热热闹闹的科学探究,实则不是。因为我们混淆了观察活动、实验活动与科学探究的内涵与本质。或者说在改革的大环境中,面对纷繁复杂的情况,我们迷失了方向,把二者划上了等号。而这一切的根源则是忽略了学习的主人——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才是科学探究的主体。还有对科学课堂标志的观察:学生的参与状况、活动空间、观察活动后的交流、研讨。这些都是当前科学课堂确实存在的问题。也是我们需要好好反思的地方。

听着这些令人震耳发聩的科学论坛中的最强音,我有点清醒了。虽然我还不能达到章老提出的境界,但我可以在自己的教学中,尝试着改变一些,哪怕只改变一点,向着“科学探究课堂进发。这也是我在十年课改之后,做出的一点小小的努力。第二个十年课改来了,希望我们每一个小学科学教师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那么一点小小的改革、尝试。这样就会促进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改革,抑或能在2012年的十年课改之后,努力朝着章老理想的小学科学课堂“靠近”,“靠近”,再“靠近

充满诗情画意的音乐课堂喻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