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如何编写和使用问题导学单
编辑:空山新雨 识别码:16-921544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23 11:37:46 来源:网络

第一篇:如何编写和使用问题导学单

如何编写和使用问题导学单?

(一)问题导学单的编写原则:

1、编写问题导学单遵循以下原则:

⑴课时化原则

在每个学科新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问题导学单,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打算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⑵问题化原则

知识知识要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可以是填空,可以是思考题或其他形式。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标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力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回纳、演绎的能力。

怎样设计问题?

①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

②问题不宜太多,太碎;

③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

④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浮现要尽量少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法,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进座,抑制学生的积极思维;

⑤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以为是怎样的”“你判定的根据”“你的理由”等等。

要精心设计,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具体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⑶参与化原则

通过对问题导学单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鼓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加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这就是所谓的参与性原则。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只要教师敢于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其学习潜能将会得到更有效的发掘。

⑷方法化原则

问题导学单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教材哪一页的哪一部分,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用什么形式进行检查等。

⑸层次化原则

问题导学单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要有序引导,要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同时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要使优秀生从问题导学单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鼓励,学习艰苦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欲望。

在编写问题导学单时将难易不

一、混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门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通过学案的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进深、层层深进地熟悉教材、懂得教材。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进。

(6)评价化原则

通过学案的层次性原则的体现,配合学案的分期检查落实,从而就能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品质学习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价。

(7)反思化原则和再生成原则。

学案必须留出空白供教师在使用中反思教案的编写疏漏,反思学案对所教学生的切合度,反思学案对不同课型的适合度,让学案在今后教学中更能体现其导和学的功效。

(8)主体性原则:

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

(9)导学性原则

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师生可共同参与。

(10)探究性原则

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具体要求:

第一、问题导学单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

第二、问题导学单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第三、问题导学单应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第四、问题导学单应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

第五、注意问题导学单与一般教案、讲义的区别,不能把问题导学单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

第六、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问题导学单应有各自不同的特色。问题导学单的编写一般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同步,适合于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

(二)问题导学单的构成问题导学单”通常由学习目标、知识链接、学习内容(自学内容、合作学习内容、展示内容)、检测落实、课后反思几个环节构成。

1、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既要恰当,符合文本教学要求和课标要求及学生学习实际,也要简单、明了,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课内容的练习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每课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3)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简洁易懂、而且可操作、能达成。

(4)学习目标定位既不能过低,使学生达不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又不能过高,造成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也难达到,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知识链接

与学习本课内容相关联的知识(背景)介绍,或本课学习需要哪些其它知识,或以往已学哪些知识点为本课学习打下了铺垫等等,把它和本课的学习有机联系起来,从而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3、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问题导学单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

学习内容应立足教材注重基础。设计的问题要注意渐进性,指导性,趣味性,挑战性。同时编写的学习内容应力求在30内分钟完成,充分体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课堂上应留给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注意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4、检测落实

(1)题型要灵活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2)紧扣学习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3)每一个学习目标都应设置有相对应的练习。

(4)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可设置一些选做题,促进学优生成长。

5、课后反思

可从以下一些方面入手:

(1)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情况;

(2)导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

(3)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热情的培养,学生学习参与的度;

(4)知识点的训练程度与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是否匹配;

(5)导学环节或问题导学单的设计是否科学得当;

(6)对学生的指导、点拨是否到位;等等。

(三)、问题导学单的编写基本格式

1、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学习后要了解、掌握、运用概念、要点、规律等。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到了哪些能力

情感目标:仔细挖掘蕴藏在学习材料中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和个人发展目标。(目标要简洁、准确、清晰、全面,以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为主。)

2、重点、难点:观察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难点,根据考纲、课程标准,确定重点,提醒学生重点应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3、预习导引:根据所学部分的核心内容和知识主线设计3—5个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预习明确主干知识,基本掌握简单知识,搞清疑难所在,以便有目的听课解疑。

4、问题导学:问题导学单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有逻辑,有内在的关联,解决一个问题又是解决下一个问题的前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解决一个一个小问题中,自然解决重点问题,锻炼思维,逐步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内容设探究,知识生成要引导,留给学生去亲历。

5、典题训练:针对所讲的知识框题选择或设计合适的典型题目,进行点对点应用训练。

6、精讲点拨:针对关键词句、图片等,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活用等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是对学生自我学习的重要指导。点拨提升有层次。

(每个知识框题都按照4、5、6环节进行。即:学—讲—练有机结合。)

7、归纳小结:本项内容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方法、规律的总结,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后进行,由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完成,如画知识树、概念图等。(教师的总结类似于板书主干知识的内容,但力求以不同的形式表述)。

8、当堂检测:选择合适的题目检测课堂学习效果,发现问题或遗漏。

题量控制在选择题5—8个,简答题1—2个,时间5—10分钟。

9、作业布置:根据课堂知识以及当堂检测的情况布置。

题目设置要分三个层次:即易、中、难三级,以易、中级为主,少量难题。(易:中:难=6:3:1)即关注大多数的同时,照顾优差生的学习需求。作业一定要适量,同时要加强检查落实力度。

(四)编写问题导学单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一课一案,问题导学单不能剪贴化、简单化和习题化。

2、不能以教案当问题导学单

教案的重点是突出“教”,即老师怎样讲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它以老师为中心;而“问题导学单”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它以学生中心。

3、不能以练习题当问题导学单

问题导学单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不是练习题。不能编一些练习题发下去就误以为是问题导学单了。

4、问题导学单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在问题导学单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增加“加油站”“温馨提示”“友情链接”等补充说明、信息提供、方法指导的栏目。

5、应根据不同的课型编制不同的学案,如新授课中的预习性学案、复习课中的检测性学案、专题性学案等。

6、多一些激励的话语。如:

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

做一做,你一定能过关!

温馨提示:

比比看,哪个小组办法多等等

7、课后反思、不断完善

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况。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就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单独解决,如果是大面 上的问题,则下阶段要强化训练此知识点。

(2)反思教学方法是否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3)知识点的训练程度与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是否匹配;

(4)某个教学环节失误的原因是重、难点把握力度不当,还是对学生的指导、点拨不到位;

(5)某个教学环节的成功是偶然还是必然等。

(五)、问题导学单的使用

1、课前发放,学生自学教材,完成问题导学单中的基础部分的有关问题。

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问题导学单,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进行预习。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怎样阅读文本,怎样精读,解答问题应从哪些方面着手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

第二,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

教师根据需要抽批或全批“问题导学单”,了解学情,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

2、使用问题导学单,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对学生争议较大、比较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辩论,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课后,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错题集”,简单写出教后记。

3、问题导学单中检测落实部分,要像考试那样在课内独立按时完成,不准学生讨论及抄袭,教师也不做指导,以此培养学生集中精神,快速、高效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同时有效地检测出学生学习的成效。

4、老师要要求学生课堂上注意做好学习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问题导学单”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学后心得)。每定时将 “问题导学单”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5、在问题导学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应作统一的要求,让班级所有的学生都按时完成所有的学习内容。要允许学困生有差别

第二篇:导学单编写要求

“教学设计”编制的体会

这一学年,我校进行了大手笔的教学改革,学习如皋模式打造灵动课堂,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教案教学,采用了三性五要素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法是以导学单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

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导学单,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导学单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

从教案到导学单的转变,必须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要求,参照各方面信息,制定出一整套学生自学的“导学单”.其特点是: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要具有预先性和指导性。老师们在集体备课中设计出具有切实可行的导学单,因此,“导学单”成为能否高效的关键,教师要把主要工作放在课前的“导学单”准备上。

那么导学单如何设计?编制导学单有何要求?导学单包括哪些内容?备课的方式方法是什么?这都是教学改革所面对的新课题。下面,本人就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一谈我在导学案单编制上的具体做法和心得体会。

(一)导学单的内容

1、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教师给出。

2、重点难点:观察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难点,根据考纲、课程标准,确定点,提醒学生重点应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3、导学提纲:根据所学部分的核心内容和知识主线设计3—5个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预习明确主干知识,基本掌握简单知识,搞清疑难所在,以便有目的听课解疑。导学单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有逻辑,有内在的关联,解决一个问题又是解决下一个问题的前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解决一个一个小问题中,自然解决重点问题,锻炼思维,逐步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内容设探究,知识生成要引导,留给学生去亲历。

4、展示交流:这部分练习不能太难,较难的题目不能让学生先做,防止学生预习错误,造成先入为主,一错到底,得不偿失,同时教师选题要有代表性,题目难易要有梯度,由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完成。这样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盘点收获:本项内容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方法、规律的总结,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后进行,由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完成。

6、个案补充:学生对所学内容提出个性化得问题,对于同一题目能否提出不同的看法或解题方法以及适当的追问。

7、课堂反馈:选择合适的题目检测课堂学习效果,发现问题或遗漏。题量控制在选择题2—4个,简答题2个,时间5—10分钟。

8、迁移创新:对于新的知识点的一个拓展延伸。

9、课堂作业: 根据课堂知识以及当堂检测的情况布置,关注大多数的同时,照顾优差生的学习需求。作业一定要适量,同时要加强检查落实力度。可以直接采用相关复习资料的题目。要求教师要先做,对题目进行删减或修改或优化组合

(二)导学单的使用要求

对学生的要求

1、根据“导学单”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自行解决“导学提纲”中问题,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2、课堂上注意做好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盘点收获”的空白处写上学后心得。

3、定期将 “导学单”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对教师的要求

1、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单”,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导学单”,以便了解学情。

2、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本的范例示范作用,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除了注意开拓学生的思维外,教师还要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3、上课过程一般可分为;(1)预习情况、检查交流(小组内进行互帮互助)(2)分组合作,交流展示;(3)及时评价,点拨提升;(4)达标测评,拓展延伸。

其他使用要求

1、教师必须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前一天将“导学单”发给学生,教师根据需要抽批或全批“导学单”,了解学情,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

2、要求学生使用“导学单”时坚持主动性和独立性。不管课前还是课上都要主动依据“导学单”进行自学探究,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严禁抄袭他人。

3、课堂上要求教师以学定教、灵活使用。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课后,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错题集”,简单写出教后记。

(三)导学单的编写要求

1、教材是基础。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媒介,导学单的编制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紧紧围绕三维目标的要求,提炼知识脉络,把握重点,研究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拓展提升点,找准关键,研究学法,探寻规律,深挖情感因素。

2、要对教材进行“二度创作与开发”。对导学单的设计要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开发”和“二度创作”。把教材中深奥的、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的、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更易更有效地进行学习。

3、紧扣目标抓落实。导学单的编写要围绕单元教学要求和课后练习,每课设置有适宜的学习目标。整个导学单要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和学习过程。

4、逐级生成讲实效。一节课的好坏,不是学生停留在对课本知识的复制和学会上,更重要的是看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培养,对问题的质疑,文本的批判,动态的生成。导学单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螺旋状上升。

(四)导学单编制基本流程: 先由主备人“个备”,然后在集体备课时拿出初稿学科组“群议”,结合大家的建议再由第一主备人修订,分给任课教师,由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再“个备”,最后结合实际的授课经历,做课后修订。导学单在设计时要求老师要能够深入浅出,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学生要能够浅入深出,摸着“石头”过河,步步为营,逼近目标。每个导学单的分量要适宜,不要过简,也不要过繁,要合乎实际操作,有实效。尤其要精选习题,坚决杜绝“题海”战术。

总之编写高质量的导学单是一节课成败的基础,它能体现教师的“支架”作用。使用时要求教师语言简练、开门见山、直击要点。作为教师要清楚何时点拨、点拨什么内容(易错知识点、易混知识点、方法、规律、知识结构、注意事项、拓展等)。计出好的导学单是教师集体智慧的体现。

那么对于数学课编写教学设计时应注意几点要求

1、教师编写的数学学案难易程度要控制适当,太难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太简单又不能激起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这需要我们在具体的操作中不断调整,特别是导学提纲部分的难易程度一定要把握好,我自己编写时总是会偏难,不能够将知识连贯起来,成螺旋形式逐步加深。

2、教师在编写导学单时,学生如何参与及参与的程度怎么安排;学生在使用导学单学习时,教师如何改进先前的教学模式以更好的协调导学单教学,这个主要体现在展示交流部分,对于数学我们一般采用书上例题,后来发现有些学生会照着抄,就考虑题型差不多的题目或者将数字改一改了,这样学生就必须先认真读懂书上的题目,如有疑问再相互交流和讨论。

3、学生的反馈是否落到实处,同样,教师对反馈的处理是否及时和有效。这就在课堂反馈部分,要考虑题量适当,难度适中,有基础题和中等题目,一般大约15分钟的量

4、学生在使用后是否在学习习惯、方法、能力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改善和提高;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可行的、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实验的方法,它对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着很好的作用。当然,对“导学案”教学法的探索仅仅是一个起步,还需进一步的优化和提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吸取更多先进经验加以改进。

第三篇: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

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

第一部分

教师怎样编写好导学案

导学案又叫学习工具单或学习活动单,是指教师根据一节课教学内容、学习目标,重难点,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是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一、导学案的特点

“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学习能力。实质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四个特点:

(一)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二)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三)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

(四)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二、导学案的编写模式及编写原则

导学案的主要组成: 主要有(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板块构成)一是学生独学,教师导学;二是学生合作(对学、群学),教师参与,学生展示,教师激励;学生探究,教师引领;三是学生达标,教师测评包括: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明确,让学生能接受明白,读懂。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本节课我们要学什么。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目标的制定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切不可太高。

1、数量以2-3个为宜,不能太多; 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大多数学生都能达成。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我能记住”、“能说出”、“我会运用﹡﹡我能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二)知识准备

即课前小测,有的老师命名为:前置测评、诊断检测、温故知新等。该环节的作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课前检测要与本课的学习内容相连,要少而精。

(三)学习内容或探究部分

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学生自己经过努力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同桌或对桌交流解决的问题,还包括学生在小组内需要讨论交流完成的问题等。在这里教师不能只设计一些问题由学生去完成,还要想好哪些问题学生可能解决不了,所以就要有一些学习方法的设计,比如有温馨提示,加油站等,帮助学生去理解完成学习内容。教师除了有文字上的帮助外,在学生自学讨论的时候,要尽可能的参与学生的讨论,倾听他们的交流,及时给予学生指导,这也是非常关键的,所以这部分的作用是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等等。

(四)学习小结,即知识结构整理归纳。

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具体的知识点要尽可能留出空由学生来填。与其他章节知识联系紧密的,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体现与其他章节等知识的联系。同时还要有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在这里要注意的是,学生自己能够总结或归纳的知识点,教师一定让学生去总结,学生总结不了的或不完善的,教师一定要抓住本课的重难点清楚地表示出来。

(五)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要有层次性,应包括两部分,即一般检测和提高能力的检测,一般检测要求学生都能掌握,要紧贴学习内容,而提高能力的检测主要针对班上的优等生设计的,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的,这样就解决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后进生吃不了的问题。比如语文一般问题可以设计成写一写本课学过的生字、词语,读或背课文的那一段等,数学一般问题可以设计概念、公式,一些简单的计算等,英语一般可以设计成抄写本课的英语单词或重点句子等,主要是巩固本课所学的知识。而能力提升就要提高难度,语文可以设计成对中心思想或主要内容的概括,对某一句话的理解,或者是你的看法等,数学问题就要在设计成一些中等的习题或考试易出的应用题,而英语就可以设计成默写单词,背诵等。

所以达标检测要注意以下几点:

1、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2、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3、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可设置选做题也就是能力提升部分,促进优生成长。

4、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5.注重及时反馈矫正,教师要及时指导,点拨。

编写导学案时应注意的五个原则:

1.课时化原则。在平时的教学中,一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2.问题化原则。是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思考:怎样设计问题?

①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 ②问题不易太多,太碎; ③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

④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⑤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你的理由?你的发现:等等。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3、参与化原则。

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这就是所谓的参与性原则。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只要教师敢于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其学习潜能将会得到更有效的挖掘。4.方法化原则。

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教材哪一页的哪一部分,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检查等;在最初的导学案中可标明一些要求:如专心听人发言,眼睛注视对方,以微笑点头表示赞同;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记住要点;为保证别人思维的连贯性,在别人发言时不要随便插嘴打断,如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及时提出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好办法。只有经过长期不懈的指导和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随时校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法逐步走向成熟。5.层次化原则。

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

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认真研究导学案的层次性。学案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编写、使用导学案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是一节课成败的基础,它能体现教师的“支架”作用。使用时要求教师语言简练、开门见山、直击要点。作为教师要清楚何时点拨、点拨什么内容(易错知识点、易混知识点、方法、规律、知识结构、注意事项、拓展等)。

2.导学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在导学案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增加“加油站”“温馨提示”“友情链接”等补充说明、信息提供、方法指导的栏目。

3.应根据不同的课型编制不同的学案,如新授课中的预习性学案、复习课中的检测性学案、专题性学案等。

4.多一些激励的话语。如:

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做一做,你一定能过关!温馨提示: 比比看,哪个小组办法多等等 5.课后反思、不断完善 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况。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就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单独解决,如果是大面上的问题,则下阶段要强化训练此知识点。

②反思教学方法是否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③知识点的训练程度与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是否匹配; ④某个教学环节失误的原因是重、难点把握力度不当,还是对学生的指导、点拨不到位; ⑤某个教学环节的成功是偶然还是必然等。

总之,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要在不断反思中完善自己。我们教师要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认真设计导学案,并以此为载体引导学生自学,同时通过讲解、点拨、示范、提醒、激励等形式引导学生解决疑难,授之以渔。使学生真正完成从“要我学——我要学——我学会——我会学”的过程的重大改变。

第二部分 学生怎样使用好导学案

高效课堂教学在我校实施已有两年了,自己作为一名亲历者,不再是从前的“一言堂”,“满堂灌”,“老师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老师,相反现在感觉轻松很多,学生整体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学习方式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已经能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了,在我的课堂上也充满了掌声、笑声和欢呼声,出现了你争我辩,争先恐后的发言场面,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高效课堂。所以我认为教学的关键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观,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的习惯,学生将终生受益,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的高效。导学案就是十分重要的学习工具。而高效课堂教学主要分成三个环节“预习、展示、反馈”,预习是教学十分重要的一环。要实现教学的高效必须要让学生做好充分预习,认真完成导学案中的预习单,否则,教师认真编写了导学案,而学生认真没有完成,没有落实。“高效课堂教学”就成了一句空话。那么,怎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从而完成预习单呢?

一、留给学生充分预习时间。

现在的孩子,课程多,练习作业也多,每天早晨,从跨进学校的那一刻起,学习时间就安排得紧紧的,有时下午放学还有练习,何时预习呢?我们的做法是,各科老师尽量少留家庭作业或不留作业,如果语数英品德科学都有练习的话,学生怎么完成导学案,怎么去充分预习?所以我们把第二天要学习的内容,头一天下午就把导学案发放到学生手中,并利用当天时间在学校引导他们预习,10-15分钟就可以了,也就是先教会学生预习,留好预习时间。所以,我们老师在放学前不能只简单的说一句“完成导学案”就完了。这样学生根本就不会认真地思考,他们会把导学案当成课外练习,要么胡乱去做,有的干脆不做,这是没有效果的。这在我们学校以前也存在这种情况,导学案发了之后,第二天有的学生说没有了,有的或一字不写,所以教师不要着急,好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养成的,慢慢来,需要耐心。所以开始的时候要在在学校预留时间,学生都在完成预习单,教师在旁边指点、督促。这种大环境里学生才会专心的去完成预习单,教师必要的引导学生学会预习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首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教给学生完成预习的方法

1、我们在教学生预习的时候,先完成简单的或学过的知识,也就是让他们自己完成导学案上的活动一“课前检测”内容。这些题是学过的知识,为本节课做好铺垫,要求学生一定要做正确,并且记住一些必要的概念、公式等。

2、在导学案的第二个环节上设置了探究新知,就是自学课本内容,让学生尝试解决,要求要多用脑,勤动手。还设置了温馨提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思考例题中的问题,可以请教家长、同学等,如果还解决不了的做好批注,待小组学习时,师生共同解决。

3、引导学生质疑,针对孩子的思维特点,对每一节的学习内容预习,可以教给他们一些方法,也就是“授之以渔”。这样,他们的预习有了方法,才可以在多次、反复训练中形成技能。如果教师只说让学生预习,小学生不知道怎么预习,这也是不行的,比如:读了学习题目,我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自己读学习目标,结合学习目标质疑,我要学习什么,这些问题为什么这样解决等,如果还有问题写在导学案中的我的问题方框中。还有,学生的预习应该持之以恒,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天天坚持。这样才可以为后期的学习奠定基础。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才能得以发展和提高。

三、做好学生预习的检查和激励。

小学阶段的孩子,预习的坚持性和自觉性都比较差,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通常表现在不能管住自己,学习不自觉,有效学习的时间很短,时不时还有学生不完成导学案也很正常的。要想让学生形成稳定的预习习惯,保持对预习的持久动力。教师就必须借助外力的因素,督促激励学生不断努力。其中之一就是借助家长的力量,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培养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每天放学之前,我们会把今天的预习要求以校讯通的形式通知家长,要求学生每次做完导学案,家长针对校讯通的要求,逐一检查。如果学生没完成,家长就会提醒并督促孩子完成预习任务。其二,多种方式的检查。学生第二天来到学校,组长检查,做好记录,汇报给教师。教师可以抽查,对完成预习作业较好、预习认真负责的学生给以公众表扬,也表扬了孩子的家长,在不知不觉中,家长也加入了指导孩子学习的队伍中来了。没有反馈的预习是不完整的,每次上课前,我都会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孩子们的预习加以检查:有时让孩子们打开课本,把导学案放在课桌上,然后,教师巡查,选出认真的学生并给以表扬或加分;有时还让预习出色的学生当小老师,检查其他组员的预习情况,或谈谈自己预习的经验;让学生把自己预习的结果在小组或全班展示出来,激发他们预习的自信心和动力。有时各小组交换检查。大多情况会针对某一次的预习要求让同桌相互检查、相互学习;通过不同的形式,不断地巩固和强化预习的效果。其三,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可以给预习较好的学生颁发奖状、小卡片,在全班大力表扬,激励自觉预习的正气,还可以这一月专门检查评比学生的预习情况,下一个月进行小组长的培养等,坚持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学生的预习习惯养成了,高效课堂教学也就成功一半。通过一年多的训练,学生的预习效果很好,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提高了。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抱怨课本内容太多太难、现在的孩子如何难教,我们应尽快地,主动适应课改,在高效课堂教学中寻找有效地教学方法。还应紧紧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把“课前预习”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应该有效地引导学生预习,使预习的作用能更好地、充分地在我们的“高效课堂教学”中体现,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更好的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学生以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我们才能在高效课堂的教学路上走出精彩与辉煌。

第四篇: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

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

一、导学案的编写意图

1、导学案是提高教学效益、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2、导学案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情、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

3、导学案具有“导读、导思、导做”的功能,是指引学生自主、高效学习的“线路图”。

4、导学案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有效方案。

二、导学案设计理念

1、以贯彻新课程标准为先导,以整体高效为目标。

2、以设疑激趣为先导,揭示规律为重点,精讲精练为策略,主动参与为途径,创新思维为方向。

3、关注教学细节的控掘,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关注师生关系的和谐。

三、导学案编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导学案设计必须尊重学生,注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独自体验问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感悟学习、成长生命。

2、探究性原则

导学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人的发展、兴趣的激发、问题设计等来

考虑,要针对能力展开对知识、问题的学习和探究,编写导学案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因此,导学案编写,要有利于学生探索学习,要激活学生的思维。

3、启发性原则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导学案应当是启发诱导学生去发现问题,领悟问题,去与生产生活挂钩,去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灵活性原则

学生认知差异、学习内容差异和学科特点差异,决定着导学案编写形式要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内容。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灵活激趣是导学案的重要品质。

5、梯度化原则

问题设置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经过自主、合作、交流解决大部分问题,体验成功喜悦,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

6、分层设置原则

依据“因材施教”的原理,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题目设置要分四个层次,既A、B、C、D四级,以A、B级为主,辅以适当C级,少量D级。既保证A、B层学生学习高效的同时,也满足C层学生的学习需求。

7、能力立意原则

导学案是高效学习的“线路图”,而线路图通向的目的地是能力

提高。要针对培养能力的要求来设计问题的提出、探究的过程和情景的预设,学生通过探究这些问题,思考这样的情景,他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8、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原则

导学案的设计必须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结合,在学生熟知的情景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完善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9、创新性原则

导学案是根据课标对教材校本化、师本化、生本化改造的二度创作,依据教材又不单纯依赖教材。编写导学案,强调内容创新、方法创新、问题创新、过程创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同时面对学生不断发展,教材不断调整及社会形势的变化,导学案编制随之不断创新和完善。

四、导学案的结构与功能

导学案应分为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三大部分,每单元都有复习学案和检测题。

1、预习案:是引导学生预习自学,重在“导”字,为课堂探究学习做准备。

2、探究案: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案,强调学法指导,解决“会学”问题。

3、训练案: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提升的载体,立足实际目标,解决“学会“的问题。

预习案基本板块

1、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2、教材助读

3、预习自测

4、我的疑惑

5、信息链接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在预习案开始部分,附上本节课简明扼要的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预习任务,明确预习中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这部分内容很关键,直接影响学生预习效果。

举例:九年数学:结识抛物线

1、用15分钟左右时间,阅读探究课本的基础知识,自主高效预习,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2、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然后结合课本的基础知识和例题,完成预习自学及我的疑惑栏目。

教材助读:

1、即指导学生通读教材,把需要通过预习掌握的知识在教材中得到落实,让学生把教材内容读细、读透,并保证基础知识。

2、助读题型的设计要根据教材顺序,由浅入深,将基础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

预习自测:

1、即检测学生预习效果。自测题目必须体现基础性,不要追求“多、难、深”,要讲究基础性、针对性、时效性。既避免直问直答,失去思考价值,又不能难度太大,让学生难以着手,要与课内探究内容区别开来。

2、题目可以借助教材中的思考题,加以变

通后放在此处,尽量不出教材原题。

3、题目要少而精,而且灵活多样,判断、选择、填空、问答等方式都可以。

我的疑惑:这部分内容由学生预习后完成,主要给教师提供了解学情信息,以便在课堂中有的放矢。

举例:我的疑惑

请你讲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一起探究解决。

信息链接:

1、介绍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学科知识和前沿知识,作为学生的伴学教材,旨在拓展学生视野,增加知识积累,增强学生的广度、宽度、深度、厚度等。

2、内容简明扼要,具有知识快餐性质,选取趣味性强,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材料。

3、此项内容适合文科学习。可视具体内容设置。

预习案的功能

1、预习案是引导学生自主预习的方案,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预习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为课堂上的高效学习做好准备。因此,预习案是确保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

探究案 探究案基本板块

1、学始于疑

2、质疑探究

3、拓展提升

4、我的知识网络图

5、当堂检测

6、我的收获

学始于疑:

1、通过教材的预习,学生的疑惑往往局限在肤浅的层面,对此,需要教师深入把握教材,从学生的角度并围绕学生目标凝练出2——5个学生自身可能存在的疑惑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学生预习后提出的疑问,也可能是学生根本想不到的疑点,也可以是老师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给学生提出的思考点。

2、老师要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编写这一栏目,这些疑问虽然没有直接给出回答,但在后面的“质疑探究”过程中会自然而然的得到解决。

质疑探究:

1、贯彻“三探究”和“三不探究”的原则。“三探究”是指:探究重点、探究难点、探究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三不探究”是指: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探究,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学会的不探究,深入学习也不会的不探究。

2、探究点要重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关注生活热点问题的过程中灵活理解运用知识,提升学生能力。

3、探究点要以小问题的形式由浅入深,层层展开。通过层层设问和讨论,不断激发思维火花,使之成为有序的思维训练过程。

4、探究点要符合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现状和思维特点,并直指学生认识或思维的误区和盲区。

拓展提升:该环节是针对本堂课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提升,需要老师站在更高的角度来设置题目或补充内容,达到帮助学生拓展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该部分内容要源于本课内容,又要高于本课内容。

我的知识网络图:

1、教师必须提供知识网络图框架,可以是框图、分支图、知识树、思维导图等形式,留出空让学生自己填写。

2、此版块主要培养学生组织、构建、整合信息的能力,能够比较清晰、全面、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把握知识的总体特征及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可供教师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一节课的知识体系。

3、应注重知识网络图中所表现出来的横向、纵向层级关系。

我的收获:学生反思本节目标达成及意外收获,总结学习心得。老师在编写时需要留出该板块位置。

探究案的功能

1、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深入思考、合作、探究、总结,进行高效学习。

2、帮助教师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高效学习。

3、课内探究案是导学案的中心环节,是学生知识的掌握,问题的解决及能力的锻炼提高的载体和主阵地。

训练案

1、训练案包括三部分题:基础巩固题、综合应用题和拓展提升题。

2、学生用25分钟左右完成。

五、导学案三大部分的相互关系

1、导学案是一个整体,预习案是基础,是前提,是课堂顺利开展并高效的保证。

2、课内探究案是导学案的中心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问题解

决及能力的锻炼提高的载体和主阵地。

3、训练案是预习案和探究案的延伸,是对预习和探究中重要知识点巩固和检测过程,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复习案与单元检测

1、复习案:引导学生对一个单元或一章的学习内容进行综合探究、归纳和梳理,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2、单元检测:根据单元学习内容灵活设置不同层次的题目,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并进一步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六、导学案的编制

(一)编制要求

导学案的编制要做到四个符合:符合课标要求、符合具体教学模块要求、符合“三维目标”要求、符合教师、学生、学习内容的实际。

(二)编制指导思想

1、导学案是对教材的翻译和二度创作,要在“导”、“学”“案”三个字上下功夫。

2、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两个原则。

3、导学案设计要立足学情,贯彻分层学习,分层达标原则。

4、设计的探究问题要有层次感、立体感、新颖感、与生活实际结合,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三)导学案编制的基本程序

1、提前分工;

2、初稿研讨;

3、完成修正案;

4、设计分层个案;

5、课后优化

提前分工:学科督学或备课组长至少提前两周进行编制人分工,编制人根据集体备课的研究结果开始编制导学案。

初稿研讨:(1)编制人将初稿打印出来,每周集备前发给学科组的各位老师。

(2)初备人先说明自己的编制思路,然后每位教师都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初备人负责记录,修改初备案。

(3)修改后的初备案由学科督学或学部领导签字后,送到印刷室印刷。

完成修正案:教师拿到初稿研讨导学案后,再根据所任班级学生的学情进行修正,完成修正案。

设计分层个案:在修正案的基础上,任课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分层教案。

课后优化:上完课后,教师要根据课堂使用情况进行反思,找出优点和不足,并进行记录,课后再进一步对导学案修正完善。

七、导学案的具体使用

1、预习案

(1)课前提前1——2天下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有充足时间预习、思考、讨论。

(2)用双色笔勾画出重点、难点、理解内容,并记录好自己的疑点。

(3)上课前一天,任课教师将预习案收回,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掌握真实学情。

(4)设想课堂多种应对措施,保证点拨精当、简洁。

2、探究案

根据探究案的基本环节的设置顺序,依次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下环节:

(1)读书自学,自主探究:结合探究案,独立思考,形成自己对探究题目的见解,并明确自己的疑问。

(2)分组合作,讨论解疑:针对预习自学和自主探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展示内容,小组内展开高效的交流讨论。

(3)展示点评,总结升华:展示点评的内容可分为四点:重点、难点、易错点、联想点;四类:规律、方法、小窍门、跟踪练习。

(4)清理过关,当堂检测:当堂检测至关重要,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反思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深化。

3、训练案

(1)课堂学习结束时,下发训练案。(2)学生课后完成并上交,由教师进行批阅。

(3)也可由学生互批后上交,教师进行二次批阅后,总结反馈学生完成情况。

(4)在教师使用导学案过程中,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

第五篇: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

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 导学案的编写

一、导学案的性质

导学案应是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可以籍此并依托教材可以比较轻松的做到自主学习的 具体方案,是教师给学生搭建的可以自主学习的平台。

二、编写导学案的基本原则 必须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

若缺少这两点,一份学案就是一份试卷,一本学案,就是一本习题集。

三、编写导学案的指导意见

1.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课标、备好课堂流程。

备好学生 是书写导学案如何设计问题探究的层次、探究引导的路子、范例点拨的层 次和目标检测选题的基础和关键。即 教给谁学、如何去学的引领;备好教材 ,是吃透教 材的重点难点;备好课标 ,是正确把握对学习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的需要;备 好课堂流程 ,是对教学的一个初步设计设想。

2.知识问题化

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精心设计,最好是填空。使学生通过学案学会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使学习内容在导学案的引领下,学生知道怎样借助外力,在何处 寻求到帮助,完成每一个小问题,从而达到整体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升。必须知道怎 样填、填什么。

3.问题层次化

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 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探究或学习的内容要清晰明了,每一部分要做什么,必须是能 动的,必须是一目了然的,不能含糊不清,不能无从下手,不能雾里看花。各层之间的 衔接要自然和谐,即由此可以及彼,由此能够达彼。一般地讲,要做到依托学案并阅读 教材,就可以了解概念,推演定理,应用定理,完成典型例题,基本做好目标检测。这 与教学内容、教学流程、课标要求紧密相关。

四、导学案的编写格式 1.页眉设置: 景村中学校本课程◆导学案 年级 科目 课题 课型 备课人 审阅人 时间 2.栏目设置: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学法指导 知识链接 问题探究 典型例题 目标检测 总结提 升 学后反思 作业布置 自我评价

五、导学案的栏目说明

学习目标 具体而明确;重点难点 把握要准确;学法指导 精到且适用;知识链 接 简明并相关;问题探究 编写要精心。

六、问题探究 1.知识层次

探究:学习内容设探究——探究内容要明确,避免含糊或太大。引导:知识生成要引导——知识发展有层次,怎样探究有路子。留白:留给学生去亲历——铺路搭桥不代替,问题完成靠自己。点拨:层次提升有点拨——归纳总结上台阶,尽展教师真才学。

2.能力层次

典型例题 分析 解答 点拨

分析——就是告诉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如何思考,每一步的困境是如何化解和 突破的。分析尽量问题化、层次化、有序化

解答---要留白,留白目的是供学生书写。点拨——要有启发和提升。

点拨一般不是就题论题,而是方法的总结,定理应用的技巧,解决问题的程序,知 识理解的误区和盲点。点拨务要切中要害,言简意赅,具有指导性和启发性。切忌简单 敷衍,或空洞无物,词不达意。

3.实践层次 目标检测

题型:一般设选择、填空、解答三种题型。题量:一般为 4 —— 2—— 2 选择题、填空题一般不提示,解答题一般应有提示。此提示就是指明解决相关问 题的突破点是什上么、关键步骤是什么。

4.提升评价

总结提升——是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重点的进一步总结,思想方法的归纳。

学后反思——是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思想方法与技能的认识。以留白的形 式让学生填空。

作业布置——主要是对量的控制。

自我评价——对学生培养自我评定的意识和提供学习情况的材料;供教师反思学案 的编写、课上的引导不足。

七、编写程序

备课组依据课时要求具体分工到每位老师。各位老师以高度的责任心, 饱满的热情, 全身心投入初写。老教师多承担,年轻教师少分担,均在规定时间提交初稿。然后备课 组认真讨论,再返回修订。修订后,再有备课组长把年轻教师的导学案分配到经验较丰 富的教师逐行修改(主要修订:是否做到知识层次化、问题化,是否引导得当,点拨是 否到位,分析是否条理,总结是否精到 ,再返回编者修订。初编者、校审者均有署名, 最后经备课组长认定交印。

具体使用时,老师依据学生层次,适当删减增补并及时反馈修订。最终修订稿的电 子稿传至备课组长存档。不求一次做好,但愿越改越好。

八、网络资源的使用原则

1.网络资源非常丰富, 网络上的教学资源也非常丰富。有他人已经做好的课件, 有 他人已经写好的教案,也有他人已经编写的导学案,也有配套的一课一练、精讲精炼。2.对他人的劳动成果,要善于学习,要会学习。下载之后,不做思考,不作加工, 不去揣摩,全盘拿来就用,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

3.借鉴是最好的学习,思考才能适用。他人的见解、想法,必须经过消化和改造。改头换面不是借鉴,复制粘贴,要三思而后行。九、三步一课流程简要说明

课上导引——新旧课衔接导引;新课内容 导引;学习方法导引。课下自主——自主学习教材,自主完成学案,记下自学困惑。课上互学——

1.教师引入新课,点明目标;2.学习小组讨论(相互交流,校正学案,检查目标,解决困惑,收集问题;3.班内公开展示交流;4.教师指导点拨,师生合作释疑;5.学生反思总结。学生如何使用导学案

一、转变思想、统一认识

导学案主要是指导学生在做中学, 借助导学案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导学案 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有对学习内容的方法指导,有对学习内容 的引领, 有对学习内容的实践、点拨及检测, 更有对所学内容的总结与提升、矫正拓展。导学案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给学生以充分的 自主,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体验知识的获得、探究知识的发生、获取能力的 提高。

二、有效自学、成就课堂

对导学案的使用,学生要有正确的态度、科学的方法、主动的意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新的学习理念,它使学生完全参与学习的过程, 对知识是自我经历而不是教师给予, 对能力是亲历获取而不是教师传授, 对方法是主动 归纳而不是教师总结.因此, 学生要满腔热忱、信心百倍、认认真真、积极主动地去做好 用好导学案.课下自学的质量, 是保证三步一课有效实施的关键。全体学生对导学案的态度是热 情而不是敷衍,积极而不是消极,主动而不是被动,渴望而不是无奈或拒绝。必须自主 阶段认真写,课上互动认真标注,课后修订认真改。课下全体学生要依据学案独

立自主 全面完成导学案。自学主要是在自习课上结合教材、教辅资料独立自主去完成导学案(必 要时也可教师帮助、同学间合作,这仅为辅助手段 ,但更多是强调自主学习,学生原 则上不能自习课上讨论。但学案一定要自己去学去做,千万不能抄袭,弄虚作假。使用 时教师根据学情适当增删的内容学生要记在学案上, 并按要求去自学。没有高度的自主 就难以保证充分的互动。

三、课上互学、高效利用 1.课堂交流离不开导学案

讨论开始时教师对讨论进行指导:(一校订学案,小组长带领全组首先校订学案, 要逐内容进行;(二组内个别释疑解难,小组长或组内其他同学对于某同学的个别问 题答疑解惑。小组内要互帮互学,开展交流,提倡合作;(三落实学习目标,小组长 带领全组对每一个目标检验落实情况或对给定问题组织讨论;(四如有集中的困惑问 题,小组收集.2.课堂展示离不开导学案

各小组的主要展示人,按事先分配的重点内容(对本小组领取的重点学习任务,认 真研究,弄懂吃透,能够解答他人的疑惑,全部组员要高质量解决相关问题;也可以尝 试不分配特定内容板书展示,展示人要写上名字。

3.课堂生成离不开导学案

课上集中的困惑问题记在学案上、个人的疑难批在学案上、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得写 在学案上、思维的碰撞更要注在学案上。

4.学后反思离不开导学案

对课堂知识方法的概括是对学的结果的一个方面的表现,展示反思可以借助学案, 修改反思更需要学案。

5.复习备考离不开导学案

对课堂知识的巩固、整合以及阶段复习都需要用到导学案, 可以通过自主评价等环 节自查学习薄弱环节,有重点、有主次的复习。

6.课堂点拨离不开导学案

教师课堂学生会的不讲,学生会写的教师不写,教师是对各知识点强调、指导、点拨, 或对各目标所涉及的问题敲定、点拨。学生要结合教师点拨,进一步讨论展示内容,并 对学案再次修订。

7.教师引导离不开新学案

课堂后十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学生应适度浏览新学案, 结合教师的引领初步了 解新学案。

四、学案检查、及时到位

1.课堂学习使用过的学案,下课不能立即收交,为了进一步落实学习效果,课余时 间学生必须依据教师点拨, 课堂互动成果红笔修订导学案, 晚自习上课前课代表带领小 组长逐一检查学案修订情况, 第一节晚自习前交给教师。没有高度的自主就难以保证充 分的互动。

2.新学案的自主学习也需要督促,在晚自习最后一节下课前十分钟小组长检查本小 组新学案学习情况。

五、想学能学、会学学好

借助导学案,有效实施“三步一课循环教学”根本目的是打造高效课堂、进一步提 高教学质量。热切希望全体同学积极参与,不仅要想学习更要会学习,只有能学习才能

学好习。浓厚的课堂学习气氛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必使学生 更加扎实地掌握知识,全面广泛的课堂参与必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限的学习时间、真实的学习过程、实实在在的学习体验必定使学习效率真正得

到提高、学习潜能得到最 有效的开发、学习效果得到有效保证。思考与困惑 1.教材与学案关系 教材是根本,学案是为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地学习教材。但实际使用中,个别学生 容易出现依赖学案而忽视教材的现象。特别是概念部分,即使老师强调了,也不能做到 依据学案结合教材理解知识。也有抄书填写学案内容的现象。2.学生纵然认真地完成了学案,但学习的深度不够,学习浮于表面。错误认为完成了学 案,就完成了学习任务。3.学生根据教材和学案,提不出问题或者不会提问题,也就是浅尝辄止。学生踊跃展示的激情不够,容易左顾右盼,想说的想讲的同学也是唯唯诺诺,观望等待,讲解时面向黑板。4.展示中表述不着边际,说不到点子上。这是造成时间紧张或课上导引环节时间较少甚 至不够用的原因之一。5.个别学生对导学案缺乏深入学习,对难易程度地认识不够准确。6.个别学生课后修订导学案不够认真,不能使学案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用导学案后学生的反响 1.会学的学生感到更有劲也更充实了;不学的学生任务明确也确实动起来了;学不深入 的学生感到负担减轻了。2.勤于思考的学生觉得学的扎实了;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抱怨老师讲少让他干的多了。3.基础优秀的学生觉得自主学习的时间更多了;基础薄弱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讲解有点少 了,分析提示不够具体了。教师使用导学案的感受 1.要想编好学案是不容易的,花费时间和精力是大量的。2.有了导学案,备课方式改变了,集体备课的必要性增强了,研讨的内容具体了,拓展 的方向明确了,青年教师成长更快了。3.“三步一课”使授课的模式更新了,教师的引领加强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了,主 6 体地位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效果显著了。4.学习的内容深化了,个别疑难互帮互助解决了,难点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了,共性问题 同学讨论教师点拨了,应用自我经历体验了,学后反思落到实处了。5.特别忧虑讲少学生是否能真的明白了,个别学生讨论时是否虚度时光干耗了,个别学 生的学案是否真的是自主完成了。结 束 语 尝试需要交流,探索需要总结。尝试需要交流,探索需要总结。交流利于改进,总结才能深入。交流利于改进,总结才能深入。教改促进成长,挑战机遇同在。教改促进成长,挑战机遇同在。愿意做事的人,才会主动去做; 愿意做事的人,才会主动去做; 用心做事的人,才能把事做成; 用心做事的人,才能把事做成; 真心做事的人,才能把事做好。真心做事的人,才能把事做好。一家之言,姑妄听之;同仁之言,认真思之; 一家之言,姑妄听之;同仁之言,认真思之;众人之 之言 言,也要辩之。抛砖在于引玉 也要辩之。推陈方能出新。推陈方能出新。7

如何编写和使用问题导学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