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浅谈学生探索与创新精神培养
编辑:梦里花落 识别码:16-490926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5-28 02:30:38 来源:网络

第一篇:浅谈学生探索与创新精神培养

浅谈学生探索与创新能力培养

余庆县中关小学:韦泽书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知道,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才需要越来越高,具有创新能力是现代新型人才的标志。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在课堂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激“活”学生主体,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创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创新呢?具体做法如下:

一、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营造学生创新环境

要使学生具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必须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构建教学程序时,应确定探索与创新的教育目标,认真分析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创造性的教学策略,教学过程紧紧围绕学生探索与创新展开活动,呈现出“乐、实、治、新”的教学景观,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眼睛,创造让学生观察的机会;解放学生的头脑,创造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解放学生的嘴巴,创造让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解放学生的双手,提供学生探索与实践的机会;解放学生的时间,提供学生当堂练习的机会;解放学生的空间,提供学生自我活动表现的机会。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的,自己想的,自己做的,都要放手让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体验。新教育理念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过程中融入数学情感、学习习惯,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交流大众生活经验等。例如,当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笔者出这样一题让学生讨论:一个长方形的边长增加2厘米,宽减少2厘米,所得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面积一样大吗?这一问,充分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大家议论纷纷,争着回答。一部分学生说一样大,另一部分学生虽然觉得这个答案不对,但又不知怎样才能说明,便都把眼睛看着老师,迫切想得知结果。这时,教师不要急于表态,因为此时学生大脑产生兴奋,大脑在兴奋期里最容易暴发出思维的火花。所以,要把握时机,让他们在练习纸上画画拼拼比较,很快就得出了自己的正确答案。结果并不重要,而过程却是创新能力的经验。因此,要进一步地引导。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兴趣很高,继续动手、动脑、讨论、探索。纷纷答到:所得到长方形的周长相等。如果长与宽之差越小的长方形面积越大;当长、宽相等时,便成了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最大。在这过程中,学生的求异思难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总之,让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师生情感的积极互动发展,营造了学生创新能力的环境。

二、巧创操作情景,让学生浅行创新过程

教学活动是在知识和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下完成的,知识常常是通过情感这个中介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内化,“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一理念,就是要求我们教学要为学生营造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教学,体验生活中离不开教学。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始于动作,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取感性知识,为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提供支柱,从而帮助他们理解新知。动手操作,使学生身体力行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又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地观察事物。所以在教学中,根据儿童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依据教材内容尽量创造学生动手,例如,教学“圆的画法”时我向学生提出:“谁能用一支笔徒手画圆呢?”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要求演示给我看,我请两位特别自信的学生上台画圆,结果这两位学生都宣告失败。此时,我说“我来试试看。”全班学生睁大了好奇的眼睛,等待着我的失败。当我两指捏住粉笔,手掌末端按住黑板固定,一旋转粉笔,画出一个标准的圆时,学生们十分惊讶,我装着得意的样子问学生,为什么老师这样有本领呢,学生们一直“顿悟”了老师的手掌末端按住黑板没动,捏粉笔的两指和手掌末端之间的距离也没变。接着我引导学生探索出了画圆的两个要素,定点定长。这一活动使学生既轻松愉快,又探索创新地掌握了画圆的知识与技能,并由此让学生动手用绳子和尺子画圆。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大大地调动起来,学生的聪明才智与学习兴趣,必将得到充分的发挥和锻炼、提高。又如:指导学生用

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长方形的表面积”后;让学生帮助教师计算教室刷涂料所需钱数。学生必须对教室的表面积进行测量计算,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开发,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巧设练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教师要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合理、恰当、巧妙、灵活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练习。开放性习题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其解题过程多样化,结果不唯一,学生就必须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从不同的角度、变换着思维对问题作全面的分析、正确判断。从多方面寻找可能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学生已掌握了基础知识后,笔者出几道练习:(1)算一算上次月考及格率是()%;(2)本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联系生活实际,用今天学习的百分数说一句话。这样不仅使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又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设计这样一道题: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或与加减法有关的算式:(1)、4+4+4+4+4=?(2)、3+3+3+3+3=?(3)、9+9+9+9+4=?学生能很快的改写(1)和(2),而对(3)则有些困惑,在我的诱发下,学生列出9×4+4=40,我在肯定的同时鼓励他们找到更简捷巧妙的解法,学生们投入了紧张的思考与讨论当中,结果有的同学列出9×5-5=40;还有有的同学进行了分析改组,列出8×5=40。我不由得对学生鼓掌喝彩!

开放性习题的解题过程是灵活的,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他们自主思考、自由发挥,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又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在训练学生的数学技能外,最有价值的是训练学生的思维。

四、创设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小学生的闪光点主要是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应注意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特长和优势,从而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取得成功。例如,教学分数与小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时,我出示了三道题,6.4×2/

8、3.2×3/

4、5/6×1.2,同学们采用了将小数化成分数进行计算,将分数化成有限小数进行计算,一位较差的学生却说将小数直接与分子相乘,同学们都不赞成,我提出疑问,难道他的建议真的不对吗?通过探讨,同学们都终于承认了他的计算方法,这位同学倍受鼓舞,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后,他学习更加努力了。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探索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为国家培养跨世纪的合格人才,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同时,我们必须注重自身知识和能力储备,提高自身认知水平,才能更加灵活的去引导学生的发展,更好地去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第二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铸造班级活的灵魂

[摘要]创新精神是一个人、一个民族创新发展的灵魂和动力。一个班级的活灵魂取决于它的学生们是否有创新精神。做为新时期的班主任,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放在班级工作的突出位臵,才能铸造出班级的活的灵魂,为国家培养出真正有用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铸造班级灵魂创新能力创新精神

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创新精神对于一个人、一个班级、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性。一个人能否为社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主要取决于他是否有创新精神。未来的社会,人的创新能力将会受到空前重视,善于创新的人将成为知识经济最主动、最积极的力量。学校肩负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中。而班级作为学校的一个基本的组成单位,更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摆在突出的位臵。在班级工作中实施创新教育,我认为作为班主任首先要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树立以创新精神为价值取向的人才观、教育观和价值观,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班级工作的突出位臵。许多成功的经验证明,只要班主任能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创新的时间与空间,激发他们创新的欲望,点拨他们创新的思维,教给他们创新的方法,就能使班级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广阔天地。我认为,班主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德育为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勇气

首先,以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入手,使学生掌握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没有科学的方法,创新就无从谈起。班主任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诚信、守纪、自尊、自立的优良品质,从一点一滴做起,逐步培养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其次,从明确学习目的性教育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勇气。学习的目的是应用旧知识,创造新知识。班主任要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不安于现状,不怕失败,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学生只有生活在充满新意的环境中,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作为。

二、强化班级管理,激发创新意识

首先,要选出责任心强、有创新意识的班干部。创设民主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干部的竞选演讲,评选出的班干部,要具有竞争意识、组织能力、目标意识和极强的责任心,如果每个班干部都各司其职,相互协调配合,做到“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问”,这样的班级活而不乱,富有发展潜力和创造性。

其次,要鼓励学生人人参与班级管理。每个学生都有其个性思维,充分发挥每学生的智慧资源,让每个学生都敢于参与,乐于参与管理,班主任要以接纳的胸怀欢迎每一个管理环节的建设性意见。班主任应该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每一个学生都有许多优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鼓励、激励学生成才。如在我们班,现在是新课堂,班里都是以小组形式坐在一起,这样座位较集中,下课时学生来回走动容易碰到凳子,甚至被绊倒,有学生建议:下课时,全体学生在起立后都把凳子放到课桌下面。这样做既使得班级显得整齐宽敞,又能使同学们有个宽阔的通道。我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对这个学生给予表扬。

再次,对于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把它摆出来,让大家一齐讨论,共同商量对策,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各抒已见,如:有人经常抄袭作业怎么办?值日班长遇到不服管的怎么做?劳动很认真和不认真的人该如何区别对待等等,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思考的机会,增加其主人翁意识,把创造思想渗透于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充分发挥管理对学生的约束、激励、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创造性思维,变学生适应性发展为创造性发展,从而造就具有富

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杰出人才。

三、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首先,班主任要构建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既鼓励冒尖,也允许落后。改进评价方式,绝不能以分数的高低来评价一个学生的优劣。要给个性不同的学生以充分表现特殊才能的机会和权利。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操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

其次,要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思考,逐步解疑,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大胆质疑、讨论、争辩。开发求异思维、逆向思维,聚合思维、发散思维的能力,然后对结果进行评价,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喜悦,感受学习创新的美。

再次,是班主任要改进评价手段,增加学生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评价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一位哲学家说:“人类正是在不断失败中才不断进步的”。新课改理念下的班主任不应把学生的失误看得太重,而是与学生一起商讨如何改进与发展,进而去创造;他们对学生不是简单地训斥与限制,而应是鼓励其发展与创造。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磨砺学生的创新意志

创新意志是创造者自觉地确定创造目标,克服困难,以实现创造目标的心理品质。班主任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除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外,还应“导之以行”。通过组织诸如“团队活动”、“主题班会”“课外活动”、等丰富多彩的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教育学生,磨练学生意志,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这就要求班主任要精心设计每一次活动,精心组织每次活动,使班级各项活动呈螺旋上升趋势,永远给学生以启迪,以智慧、以希望,使学生永不满足,勇创佳绩。

总之,创新教育,班主任任重道远。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过程中班主任还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尽可能的发挥家庭、社会的力量,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让我们积极发掘孩子们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地发展,努力培养创造型人才。

参考文献:

商继宗、钱颖《创造性学习心理学》1983年3月,湖南教育出版社

戚建庄等《班主任工作艺术》1981年3月,华夏出版社

任小艾《我的班主任工作》1989年9月,光明日报出版社

第三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安达市新兴小学——王园园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的动力。它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21世纪呼唤创造人才,如何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开展创新教育,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发展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当今教育教学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与此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那么,教学应如何依据学科特点,找出创新教育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第一,教师应首先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具有创新精神和不断进取精神。传统的教育观的基本特点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老师的作用,而新的教育要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线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

第二,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法。传统教育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采取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培养学生敢于批判、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设备条件,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有改革创新精神,又要着眼于实际效果。

第三,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创造的学习环境。教学环境应当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让学生大胆的想象甚至可以异想天开。学生能否具有一定的对学习内容自主选择的自由,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的关键。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追求人类的最高财富——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敢创造,同时迸发出创造思想的火花。老师应多为学生创造表现机会,使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提高创新能力。

(一)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愿意创新:

古语云“亲其师——则信其道”。要想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必须建立起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这是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基础,只有在平易近人的老师面前,学生才可能无拘无束地发表见解,热火朝天地展开讨论,情趣盎然地投入实践活动中。新课变更是要求教师应该树立新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就是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维护和承认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人格平等。教师一定要把学生看成平等的共同探讨问题的伙伴,把自己看成一名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同时更要注重通过心与心的交流,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如低年级“观察蚂蚁”一课,大家知道:蚂蚁捉来后到处乱爬,不能很好地观察,使得课堂很乱,但教师并没有大声训斥,而是采取“我是你们的一员”做法,走近学生:“这蚂蚁真不听话,到处乱爬,怎么办呀?”这时学生还没有从兴奋中走出来,没有马上回答出这个问题。教师还心平气和地说:“不要紧,静下来,我们再想一想好吗?”教师既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又引导他们走入新的探究活动,在这种平和的氛围下思维从一种兴奋又到另一种亢奋状态。学生的想法奇特而合理,很好地解决了蚂蚁乱爬的难题。

(二)构建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创新精神: 陶行知说过:“请把学生的自由还给儿童,要他们走上创造之路,手脚并用。”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他们感悟、体验、内化的过程,就是自我展示、创新的过程。构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个性得以尽情地张扬。

首先,给他一个机会让他去说。学生的特点就是爱说,他们要体验说的快乐。而现实中,教师多限制说的权利。更不善于倾听。学生在这样的老师面前,也就失去了信心,渐渐地也就只愿当听客了。为使学生能说出自己想说的内容。可以先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学生按步骤实验。进而引导他们,说观察的内容、说操作过程、说探究过程、说研究方法、说你的不同意见、不同观点和想法。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样达到有话可说,说中补充,说中完善,在说中互相鼓励,集思广益,学习情绪高涨,思维引向深入,创新意识不断增强。

其次,给他一个勇气,让他去质疑。“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问题是推动创新的原动力,只有当学生能质疑,会质疑时,才有创新的可能。所以,课堂上创设质疑的环境至关重要。也就是要让学生有疑可问。如《奇妙的指纹》一课这样设计: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向学生展示了两幅指纹画,并问这是由什么来画的?学生望着指纹画感到惊奇,小小指纹不能画出一幅幅美丽的画。教师:“这就是我们的指纹,关于指纹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话音未落,小手纷纷举起。问的问题是五花八门。但应注意:在提出问题时,就及时鼓励、培养学生主动、独立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有勇气提出自己的看法和问题,哪怕是简单的、可笑的、离谱的。不应是训斥、责备。让他们燃起希望、自信之光。

当有学生提出一些幼稚的、离谱的问题时,教师也要尊重他们提出的任何问题:前边讲的像有学生提出:“胎儿有指纹吗?黑猩猩有指纹吗”等,欣赏他们表示出的具有想象与创造性的观念;多夸奖、鼓励他们提出的意见。要使学生在你的人格魅力下;在你的信任的目光下;在你的关心、期待的眼神里;在你佩服、赞许的眼光中,不仅 3 爱问、敢问、会问,形成较强的质疑、解疑的能力。支持学生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势,使得创新意识不断增强。

还有,给他一个途径让他去探究。要想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就要考虑如何提供给学生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参与的时间、空间和自由度。如《奇妙的指纹》,当学生提出五花八门的问题后,引导、筛选,充分留有空间的自由度,由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问题去研究,充分说研究的方法和理由,课堂气氛热烈,争论达到白热化,思维完全被激发,满足了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学生多选取一些难度的问题去探究,说明学生欲望强烈、更具有挑战性。

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呈现学习内容,易在学生心理产生情感共鸣,他们愿意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自主尝试,自主探究,自然地把自己推到了探究的前沿,积极探索时,求异创新。

让课堂充满生机,并在“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观引领下,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大胆质疑、猜想,尽情的说,大胆地问,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进入理想境界。

第四,保护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做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 作为教师对发展中的个体要以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采用多元化的发展的评价方式,从客观上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

(一)分清学生错误行为是有意的,还是思维的结晶。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论,而是重在帮助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与文过饰非相比在对待错误的态度上,这不正是一种创新态度吗?比如:教学中常见的“插嘴”,可理解为学生的不遵守纪律,也可以理解为学生思维快的表现,这就要看他们的动机是什么,再作结论。

(二)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学生时期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带有一定片面性,常常默 4 认教师的评价,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有时,又常从成人的表情或语言中来判断对其评价。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教师要从语言上多下功夫。特别是激励的语言更能激起学生积极思考。可以这样与学生交流:“同学们,咱们一起想办法好吗?”“你愿意告诉同学你是怎么想的吗?”多采用“他的方法可行吗?”“谁有更好的方法?”“老师相信你有能力。”“你的想法出乎大家的意料,有创意!”等富于挑战性、鼓励性的语言。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不错”“有进步”等等表示你的关注和赞许。充分体现师生间的民主与平等。

当教师语言像温暖春风,似涓涓细流融入学生的心田,被鼓舞时,他们会更有激情,更加有效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学生在这样有安全感的氛围中学习心情愉悦,敢说、敢想、敢问,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能使学生的创新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三)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程度呈递减趋势,而创造性人才的特点却是永驻的,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整个世界,每一个成才的人,必须保持这颗好奇的童心,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比如:对于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精神,应加以爱护和培养。

总之,对于学生而言,所谓创新,就是要用心地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适时地点拨引导,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真心给他们正确地评价,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我们的学生将会勇敢地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成为21世纪的创新人才。不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它是一个系统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

第四篇:培养创新精神

培养创新精神

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而自主创新能力又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现代世界以国家的地区作为存在形式,自主不仅关系经济,也关系政治,无论从哪个角度上说自主都是不可豁缺的。自主创新,重在创新,贵在自主。创新是内容、是实质,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自主是原则、是精神、是国家独立、自强的保障。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

创新价值观是指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关于创新价值的信念,倾向,主张,态度极其实现穿心价值的谋划方面,目标与路径的系统观点。

自主创新的提出,昭示着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努力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市场环境和各方面条件,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可靠保障。好的创新环境会不断孕育出大量的创新思想、不断地增进创新动力、不断地形成创新成果。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智,则中国智。从青少年抓起,努力培养自主创新精神,使我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创新型强国。

第五篇: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论文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原则

(一)适度性原则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要遵循适度性原则。适度性原则与初中阶段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相符合,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层次性,化学教师不能对学生要求过低,也不能要求过高,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和具体情况,对学生提出适度的要求,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与学生自身条件相符合。

(二)个性化原则

初中学生有个性,有活力。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个性化原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原则。如果缺乏个性化教学,则不会有创新教学,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坚持个性化原则,要保证化学教学民主化,摒弃给予性教学,鼓励初中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环境。

(三)活动性原则

实践出真知,实践出创新,初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活动息息相关。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不管是课外活动还是课内活动,都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听从民意,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出初中学生的创新兴趣,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探索性原则

不管是化学知识的学习还是化学实验的教学都需要不断探索,探索性原则摒弃了教师将化学知识照本宣科“教授”给学生的做法,要求初中化学教师要将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和创新意识作为前提和基础,启发学生质疑和思考,鼓励初中学生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创新,学会学习。

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

(一)运用体验学习教学法培养创新能力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主动操作、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的机会,要让学生在化学实验课堂中像个科学家一样对化学实验进行探索。很多教师都在开展实验之前就将实验结果告诉学生,这样的实验对于学生来说毫无创新可言。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只有实验结果是未知的才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在现有条件和情况下,为学生适当增加一些具有探索性的化学实验,鼓励学生从小问题着手,使学生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探索,在探索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对于问题的研究、分析、解决能力。这样的化学实验才会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在探索过程中,虽然有些学生会失败,但他们仍然掌握了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更掌握了化学实验的方法。

(二)运用挫折演示教学法培养创新能力

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将自己看成一名学生,对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进行模仿,表现出思维受阻的情况,在思维受阻的时候,为学生演示经过多次失败挫折以后克服困难和障碍,最终取得成功和胜利的过程。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很多实验都是定性实验,定性实验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阻碍作用。因此,在化学实验刚开始接触“量”对于化学反应产生的影响时,思维定势会制约学生的思维,致使学生思维受到阻碍。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设计化学实验教学的时候,必须要帮助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解决和探索,教师要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设置一些阻碍学生思维的问题,使学生不断探索,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克服思维阻碍,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敏感性进行培养。

(三)运用不完全内容教学法培养创新能力

不完全内容教学法是指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不将教学内容和知识点全盘托出,而是故意制造一些空白地带。空白地带是学生的探索地带,更是学生的创新地带和创新开发区域。教师可以在演示完实验以后,不立即告知学生实验原理,而是让学生对产生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比如试剂添加顺序、实验条件、实验装置、实验药品等。教师还可以在演示实验之前让学生对有可能产生的实验现象进行预测,接着再通过实验来对其进行验证。例如,教师在对CO气体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对产生CO的原因进行分析以后,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探索和思考,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问题,为学生提出一些更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探索和思考。比如,对某地火灾现场是否含有CO进行检验的时候,需要选择哪些药品和装置?教师不要立即为学生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条件、实验装置等,要不断引导学生,给学生一定的提示,一步一步将学生向还原装置、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的方向引导。给学生留有创新空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更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和观点。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初中化学学科的特征以及化学实验教学的功能,阐述了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原则,提出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在本文中,笔者遵循培养初中学生创新思维教学原则与化学教学一般原则有效结合,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同时,适当增加学生实验以及演示实验的内容。

浅谈学生探索与创新精神培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