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教学论文
|
农村小学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
陈 丽 惠
2014年5月
|农村小学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发明创造的基础。好问是孩子的天性。著名学者布鲁巴克也很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切实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创新中学习,让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就忽略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常常是一堂死气沉沉的教师演说课或是华而不实的气氛活跃的,老师和学生的一问一答。因此,我认为要使现代教学设备不齐全的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真正的活起来,必须在语文教学中激活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激发好奇心,使学生想问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对新出现的情况和新发生的变化及时作出反应。发现问题,并追根寻源、激发思考、引起探索欲望,开始创新活动。因此,我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激起学生研究问题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引出探索的欲望。如:我在上《草船借箭》这课时,抓住借字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借”其实是“骗”,为什么偏偏用“借”呢?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白这里用借不但点出诸葛亮的聪明、智慧,而且暗示了这箭在后来作战时还要还给曹操,也就是曹军造箭射自己。
二、为学生创造环境,让学生树立信心,敢于发问
在语文课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使学生敢问。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尽可 能地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
1、创设积极宽松的教学情境。在农村语文课堂上,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没有讨论、交流、课堂死气沉沉,我这几年尝试着,与学生多进行情感交流,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没有害怕感而敢于从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创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一种心理上的安全和愉悦,为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给每个学生的提问投以微笑,关注和点头,允许他们在教师讲授的过程中插 话。引导学生敢于对教师、书本上的观点,提出质疑,要积极提倡学生标新立异、勇于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由地思考问题。允许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辩论,让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质疑促思。
三、教给方法、使学生会问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更困难可见提问并不容易。学生从敢问到会问,有一个培养和提高的过程,需要教师的示范和引导。
1、以问引文。教师的提问要有启发性,要抓住关键之处。这样能够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中矛盾之处的注意,从而产生相关疑问。
2、提供范例。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学生喜欢模仿的又是教师的行为方式,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提问的角度、思路、方法方面给学生提供范例。善于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敢于想像猜测,对同一个问题多层面,多视角 去观察、分析和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探因求果、正反对比、逆向思维、突破定势等方法,提出来具有创新性的问题,长期潜移默化,学生便会由原来的被提问变为主动提问。
3、变课堂的纵向提问为横向提问。所谓横向提问就是在课堂上问题不是由教师提出,而是由学生自己提出,再由学生通过思考来自行解决的一种提问方法。由于提问者与回答者在课堂教学中都具有同等的学习者地位,因此这种提问方法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纵向提问相比,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消除在课堂回答过程中的紧张感,能为推动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敢议论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回答问题和分析问题创造了条件,使学生有机会在一种既无拘束又较热烈的教学环境中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四、提高认识、使学生善问
善问是在学生有主动提问意识基础上的更高的要求,是敢问、会问的进一步提高,善问是要问得当,问得明、问得妙。问得当,是指当问之处才问,不要一有疑就问,每疑必问,应当经过充分的思考确实有疑问再提问。那些通过自己的努力,或通过查工具书、向别人咨询、与同学互相讨论便能得以解决的问题,则不必提问。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敢问、会问、善问、并且把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及时纳入教学思路之中,这样既加强训练的针对性,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农村语文课堂教学,不管用何种方法,都必须符合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思维和语言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为根本目的。
第二篇:语文教学论文如何写
尽管很多教师在授课中已经认识到差异教学的重要作用,并且开始重视对差异教学的研究,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学论文,欢迎阅读参考!
一、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利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将读写结合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其头脑中会自觉对文章内容进行加工,对文章的结构和所表达的思想会进行分析,因此,大量的阅读对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具有促进作用。学生在基于大量的阅读基础上,当其知识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具有创造的动力和源泉,再通过写作教学从而训练其创造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因此,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例如,让学生大量阅读关于四季的记叙类文章,学生就会不自主的形成关于四季的记叙方法和表达语句,再让其以“家乡的春天”为主题写作时,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会条件反射的将其积累的关于春天的记叙方法和描写春天的典型用语并结合自己家乡的特征在写作中反映出来。
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法
1.以读促写、以写引读。以读促写就是要做到大量阅读,联系对照。大量阅读就是要多读,不仅要做到读的篇章多,而且要做到读的遍数多,甚至达到熟读成诵的结果。阅读优秀作品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去学习理解内容,同时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达意的方法。通过大量阅读,让学生懂得如何去选材、组材,如何去确定中心,如何去谴词造句,从而给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写引读就是学生要在实践中勤写勤练,这样才能练出一定的写作能力,在写的练习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阅读得还不够,此时教师推荐相关文章给学生,由此让写为读引路,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例如,在课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教学中,通过阅读《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让学生学习如何观察植物,学习作者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然后让学生选择身边一种或几种熟悉的植物去观察、记录,然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从外形到内在来描写这种植物,以读促写。在训练学生写作“我的故乡”主题作文时,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如《故乡》、《故乡的云》等,让学生以写引读,在读中寻求写作方法和锻炼写作技巧。
2.需要挖掘课本教材,在阅读中思考、创作。小学语文教材都是经过专家委员会精挑细选出来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在小学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利用教材,充分发掘课本教材内容。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要在深入理解课文基础上,发掘课文内容和思想,引导学生朗诵甚至背诵课文,让学生在深度阅读中学会思考和创作。例如,在《狼和鹿》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和创作。让同学们思考生态平衡的问题,考虑生态平衡的原理和维护生态平衡的正确做法,并鼓励学生用新的例子来诠释生态平衡的问题,如以“鸟和虫”为题,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写作,通过自己的语言来揭示破坏生态平衡的后果。这不但有效拓展了学生的写作空间,还加深了文章内容的理解。
3.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积累写作素材。大量的阅读能够为写作积累知识和素材,而写作也需要充足的阅读作为基础。不管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读写结合,才能达到好的效果。教师在读写教学中,虽然要充分重视课本教材,但也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中,要主动发现和搜集优秀的课外文章,以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使其在写作时做到信手拈来。例如,在学习唐诗时,教师可以教材选择的唐诗为引,让学生阅读同一诗人其他的名作或者同时代的其他优秀诗作,这样不仅能将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也为增加学生知识广度和深度有重要作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4.要求强化读写结合,鼓励缩写、仿写、随笔写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读写结合的一个较好的方法就是鼓励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缩写、仿写和随笔写作。缩写就是让学生按照课文的中心思想,让学生以自己的语言对文章内容进行浓缩,以简短的篇幅完整的表达出作者文章的主旨。缩写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仿写就是让学生模仿范文的体例、结构、表达等,以相同或相近的题材进行写作。仿写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结构组织能力,例如,在《庐山的云雾》这课中描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时,描写角度从上而下,从山头到山腰再到山谷,通过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展现庐山云雾的形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观察顺序和修辞手法,学习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作的方法来进行仿写训练。随笔写作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抛出一个话题或题材,让学生在课堂上随意进行写作练习。随笔练习能较好的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黄果树瀑布》一文为例,教师在课堂中让学生在认真学习课文后,即兴以自己家乡的美景为题作文,通过这样的随笔练习,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局限于一种教学方法,也不能将读和写分离,要在读写结合的基础上因材施教,用最适合学生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第三篇:语文教学论文
以下是由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美国的学者S·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说言:“想像力是心灵的一种能力”,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正是有了想像,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像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
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teniu.cc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像,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像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像,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我设置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加了个“也”字,似乎在与另一种情景相比较,而这种情景则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是一种什么情景?于是学生展开联想与想像,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回答说:“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观景”。尽管多数学生并不认识槐树,更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景,但通过想像,却似乎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清晨,作者起来打开房门,惊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了一地,于是就像早上醒来才发觉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怀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去踏上几脚,却发现“声音也没有”,不像踏雪那样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然后掬起一把,闻一闻,“气味也没有”,同雪一样清爽;一阵扫后,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种悲凉弥散开来。通过这种想像,学生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
又如欣赏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我请学生根据画中的荷叶或生活中所见,把荷叶与芭蕾舞女组合起来,想像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满眼繁茂的荷叶,荷叶片片相连;因为出水很高,才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像优美典雅的芭蕾舞中的舞女的裙——于是,静静的荷塘幻化为动态的舞台,舞女们穿着绿色的裙子,翩翩起舞,轻盈的旋转。随着想像的驰骋,学生们进入到月光笼罩下的荷塘美景中,死的文字变成了活的形象,作品在想像中得到了复活。
由
第四篇:语文教学论文
五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何仁清
我是在上学期接手五年级一班的语文教学,并兼任这个班的班主任,刚进入这个班时,因为班上留守子女多,学生纪律差,语文基础薄弱,我心理压力特别大,也很着急。但我不埋怨、不气馁,认真分析班情和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从一点一滴抓起,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班级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教学工作也逐步走上正轨,学生纪律明显好转,学习成绩快速提升。下面我就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具体做法谈几点收获和体会:
一、找准切入点,从班风转变着手
我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良好的班风学风是保证。因为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每一个学生息息相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有文明礼貌的言谈举止、有活跃热情的课堂气氛、有安静有序的课堂纪律,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为此,我利用班会、平时的交谈对班上出现的好人好事进行表扬,对违纪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经常在课间开展师生对话,通过说理教育,不但让学生知道自己做错了,而且明白错在了哪里。这样,天长日久,在学生中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向上的班风,学习风气浓了,教学成绩提升了。
二、找准出发点,在培优转差上下功夫
要提高教学质量,既要重视优秀生的培养,还要注意学困生的转化。对于优秀学生,我向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但要做好自身的学习任务,还要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在完成一般的学习任
务的基础上,还要求他们多读课外书,以便积累更多的好词佳句和片段,对新课中的生字新词,要求优秀生自主学习掌握。
在初接这个班时,发现部分学困生书写潦草,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课堂上爱搞小动作,不主动回答问题,对学习没有兴趣,不遵守纪律。他们具有共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自己没有信心;二是接受能力弱;三是逆反心理大。对此,我首先做到不离不弃,从心里接受他们,理解他们,信任他们,鼓励他们。其次是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变厌学为乐学,让他们逐步实现向“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转变。具体来说主要做了以下三点工作:一是主动找学困生谈心,尽可能全面的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弄清楚他们学习差的根源,以便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二是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明确奋斗目标,培养他们的自制力,帮助他们走出低谷。在学习上对他们不提过高的要求,密切关注他们的行为表现,一有进步及时表扬,通过表扬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在刚接手这个班时,我发现班上的何立、苏良英在学习上欠主动,作业时常不能按时完成,面对这点,我先是找他们谈心,了解原因,通过谈心我知道何立是因为速度慢,而苏良英是因为贪玩,于是我减轻了他们两人的作业量,同时,随时提醒苏良英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目前,他们两人的作业能按时完成,上课也能积极的回答问题,通过测试,成绩也在逐步提高。三是尽力提高学习成绩。为了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我在班上成立了帮带小组,为每个学困生安排一个优秀生负责帮带。上课时,优秀生随时监督学困生是否认真听讲,发现他们开小差或搞小动作,及时提醒。做作业
时,一方面督促他们按时完成,另一方面还可以给学困生讲解辅导。通过多方面努力,久而久之使学困生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自信心,培养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成绩。
三、找对关键点,重视课堂教学
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学效果的好与坏,教学成绩的提升与否,关键在于课堂教学,所以我历来十分重视备课。对于各种内容的教学,我在备课时都要做到“明确目标任务,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整节课始终围绕目标任务和重、难点开展教学。例如,在字词教学中,就把识字作为教学的重点,把字词的应用作为教学的难点来安排;在阅读教学中,写作方法和情感教育是重点,应用是难点;作文教学中,构思是重点,写作是难点,等等。同时,对于同一类型的不同节次,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也不尽相同,我在备课时都会根据情况进行设计,力争课堂上解决问题,课后不留“尾巴”。
四、找准训练点,作业设计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手段之一,练习的目的是巩固提高。科学合理的练习题,能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练习要讲究“发展性”,因为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进行“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的训练;发展性目标则是开发学生心智,交给学生方法,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所以课堂练习中特别要重视发展性的学习设计,尤其复习时更要做到一题多练。就拿句子练习来说吧,比如:“这是我们伟大的祖国。”要求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让学生改成反问句,改成感叹句,改成双重否定句。总之,课堂练习的设计
必须以落实双基、发展智力、提高语文素质为目标,必须依据学生的发展水平来设计。只有这样,课堂教学质量才会大大提高,学生才能每课均有所得,从而真正形成知识的内化,促成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五、落实复习点,查漏补缺
上课时要按教学计划扎扎实实地抓好每一课的教学,尽量做到堂堂清、课课清,同时还要做好复习查漏补缺工作。本册教材共六单元,其基本结构是,每一单元围绕一个主题设置了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阅读课文,每单元之后有本单元出现的重点词语,日积月累及口语交际三大板块。对于本期教学和复习工作,我做了如下安排:中期考试前完成前18课的教学任务,一边上新课一边复习。在上新课的过程中,除了让学生弄懂课本知识外,还要求学生多查阅课外资料,多做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开拓视野。在复习的过程中,进行归类复习,一般的生字词语只作为检测内容,把重点放在句型教学上,而句型教学的重点又在肯定句变双重否定句、修改病句、反问句与肯定句的互换、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的转换、缩句扩句上,这些都是学生的薄弱之处,同时,段落教学也是复习的要点。
总之,要提高教学质量:一要抓班风,二要求真务实,三要多奉献。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对待学生,关注优秀生,不冷落、不放弃任何一个差生。找对方法,抓住关键,再加上艰辛的努力,就会结出累累硕果。
以上这些只是我的一些粗浅认识和体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将多学习,多探索,力争能够有更好的成绩、更出色的表现!
第五篇: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怎样让学生快乐学语文
让孩子在语文乐园中快乐成长
姓名:李东红
单位:伦 叙 小 学
时间:201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