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指导——自主学习”第一学期研究总结
编辑:前尘往事 识别码:16-786564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07 11:21:28 来源:网络

第一篇:“指导——自主学习”第一学期研究总结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的深化研究》课题研究总结

本学年,我担任三年二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继续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的教改实验的深化研究活动,用课题实验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创设情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足够的空间、尽可能多的机会及适当的学习资源,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进行课题研究工作的总结:

一,认真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

本人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有关“指导——自主学习”的教育刊物、课堂实录、教学评论文章,通过中国课堂教学网的“新思考网”,认真学习余文森的《论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课题理论。通过学习,树立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的观念,明确语文教学中应该遵循教学规律——先学后教、先教后学、温故而知新,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思考、学会阅读、学会习作,并学会合理使用各种媒体资源。

二,扎实认真地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实践“指导—自主学习”的理念。本班学生共有32位学生,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素质、学习能力各不相同,我尽力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指导-自主学习”课堂实践研究中,我有了新的收获和感悟。

这一学期中,我始终贯彻“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课前让学生超前阅读课文,完成导学提纲。每个学生理解阅读能力不同,对课文也有不同的感受。在课堂上,再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同时结合教师的指导,教给学生识字、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阅读方法。

对于每一篇课文,我都提前设计了导学提纲,让32个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和方式进行有效的“预习”,而且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有不同的预习要求:学困生要求利用学习工具、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解决字音问题;中等生要求把握

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的情感,画下令自己感悟深、感动的语句;优秀生则要求写写预习的心得,写写自己的收获。这样因人而异,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超前自主学习的快乐。

三,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育效果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态度,在于师生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此,我多方努力,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和尊敬。在课堂教学中,常常通过“你进步了”“你说的有道理”等即时性评价,或微笑着点头、轻抚学生小脑袋、鼓鼓掌等动作,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唤醒主体意识,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

在实践中,我发现指导学生卓有成效地自主学习,关键是构建科学的课堂学习操作模式。通过具体的模式环节和操作策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引导行为,从课内的规范延伸到课外的发展,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在日常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模式:如“四轮自读”——第一轮自读,读通,理清文脉;第二轮自读,读准,把握重点;第三轮自读,读懂,理解课文;第四轮自读,读出,拓展延伸。又如以“四导式”组织古诗教学,分为“四环”“十步”——“四环”:第一环,导入;第二环,导学;第三环,导析;第四环,导练。“十步”:

1、复习旧诗;

2、迁移学法;

3、简介诗人、背景;

4、初读;

5、自学①细读;②解题;③释词;④译句;

6、交流;

7、会情悟法;

8、朗读、背诵;

9、巩固练习;

10、补充阅读。

课堂教学中,我注重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尽量让他们自己思考、质疑、提问、讨论、解疑,做学习的主人。如在教《古诗两首》时,简介作者、背景后,我要求学生第一遍自读,识记生字,读通诗句;第二遍自读,细读释词;第三遍自读,感悟探究:诗歌写了什么内容?第四遍自读,感悟探究:抒发了什么情感?每一遍自读,我都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给足学生读书和探究思考的时间,有的学生探究思考得不理想,我就让学生再多读几遍,有时要求默读,有时抓住关键词句齐读、范读。由于充分保证了学生自主读书探究的时间,在交流汇报时,很多学生有话可说,连平时不常发言的学生都提出了一些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样的指导,解决了学生自主探究不自主或流于形式或自主不深入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回自我,发展个性,充分调动了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及时指导和肯定,也逐步消除了个别学生的服从感、自卑感,教学效果良好。

我重视培养学生的迁移阅读能力与实践能力,循序渐进式地开展了手抄报比赛,创作一个动物童话,设计一则广告词等学习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比赛的过程中,让学习的语文知识得到了灵活的运用,培养了学生的公平竞争、谦虚好学、乐于助人、求新求精、超越自我的好品质。

我尤其重视启发、激励,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经常以“学生自主阅读——发现并提出问题——筛选出问题再阅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这样的流程来进行教学,从而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能提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高质量问题,而后顺着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从文章中发现问题的方法很多,如:引导学生依据课堂教学目标,从文章重点段和难点部分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过程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从课文矛盾的地方发现问题;引导学生从文章题目中发现问题、从文章的空白处发现问题、从标点符号中发现问题等等。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先学先探,教师后讲后帮,把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好新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通过近三年的研究实践,我惊喜地发现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明显地增强,他们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了,课堂上举手提问的同学更多了,主动发表自己见解的人与日俱增,更多的同学愿意把自己发现的知识知识与大家共享,课题研究效果明显。

四,积极参与各项教研活动中,努力提升教研能力。

本学期共认真倾听了25节的语文教研课,用心学习优秀教师的“指导——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和优秀经验,积极思考教研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引以为戒。

五,实践中,发现“指导——自主学习”课题实验研究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课、执教公开课、听课、评课,我也进行了反省,我认识到自己在“指

导——自主”实践中,教学反馈抓得不够充分、不够及时。学生的“先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没有进行及时和全面的反馈,反馈要特别注重把机会留给班上学业成绩较差的同学,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上都学有所得!

六,研究反思及今后的打算

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我们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发现现实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诸多不足:由于教师难以充分考虑、估计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多种变化,给教师驾驭课堂带来了困难,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掌握最新信息,以应付课堂上学生的提问,所以在今后的课题实践中,我会吸取教训,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和业务水平,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认真思考、精心设计学生“先学”的内容;在“先学”的基础上,在教师指导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我将继续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帮助家长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教育帮助,特别关注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与情感态度,使每个孩子都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指导——自主学习”第一学期研究总结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的深化研究》课题研究总结

本学年,我担任三年二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继续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的教改实验的深化研究活动,用课题实验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创设情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足够的空间、尽可能多的机会及适当的学习资源,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进行课题研究工作的总结:

一,认真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

本人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有关“指导——自主学习”的教育刊物、课堂实录、教学评论文章,通过中国课堂教学网的“新思考网”,认真学习余文森的《论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课题理论。通过学习,树立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的观念,明确语文教学中应该遵循教学规律——先学后教、先教后学、温故而知新,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思考、学会阅读、学会习作,并学会合理使用各种媒体资源。

二,扎实认真地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实践“指导—自主学习”的理念。本班学生共有32位学生,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素质、学习能力各不相同,我尽力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指导-自主学习”课堂实践研究中,我有了新的收获和感悟。

这一学期中,我始终贯彻“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课前让学生超前阅读课文,完成导学提纲。每个学生理解阅读能力不同,对课文也有不同的感受。在课堂上,再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同时结合教师的指导,教给学生识字、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阅读方法。

对于每一篇课文,我都提前设计了导学提纲,让32个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和方式进行有效的“预习”,而且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有不同的预习要求:学困生要求利用学习工具、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解决字音问题;中等生要求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的情感,画下令自己感悟深、感动的语句;优秀生则要求写写预习的心得,写写自己的收获。这样因人而异,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超前自主学习的快乐。

三,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育效果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态度,在于师生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此,我多方努力,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和尊敬。在课堂教学中,常常通过“你进步了”“你说的有道理”等即时性评价,或微笑着点头、轻抚学生小脑袋、鼓鼓掌等动作,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唤醒主体意识,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

在实践中,我发现指导学生卓有成效地自主学习,关键是构建科学的课堂学习操作模式。通过具体的模式环节和操作策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引导行为,从课内的规范延伸到课外的发展,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在日常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模式:如“四轮自读”——第一轮自读,读通,理清文脉;第二轮自读,读准,把握重点;第三轮自读,读懂,理解课文;第四轮自读,读出,拓展延伸。又如以“四导式”组织古诗教学,分为“四环”“十步”——“四环”:第一环,导入;第二环,导学;第三环,导析;第四环,导练。“十步”:

1、复习旧诗;

2、迁移学法;

3、简介诗人、背景;

4、初读;

5、自学①细读;②解题;③释词;④译句;

6、交流;

7、会情悟法;

8、朗读、背诵;

9、巩固练习;

10、补充阅读。

课堂教学中,我注重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尽量让他们自己思考、质疑、提问、讨论、解疑,做学习的主人。如在教《古诗两首》时,简介作者、背景后,我要求学生第一遍自读,识记生字,读通诗句;第二遍自读,细读释词;第三遍自读,感悟探究:诗歌写了什么内容?第四遍自读,感悟探究:抒发了什么情感?每一遍自读,我都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给足学生读书和探究思考的时间,有的学生探究思考得不理想,我就让学生再多读几遍,有时要求默读,有时抓住关键词句齐读、范读。由于充分保证了学生自主读书探究的时间,在交流汇报时,很多学生有话可说,连平时不常发言的学生都提出了一些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样的指导,解决了学生自主探究不自主或流于形式或自主不深入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回自我,发展个性,充分调动了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及时指导和肯定,也逐步消除了个别学生的服从感、自卑感,教学效果良好。

我重视培养学生的迁移阅读能力与实践能力,循序渐进式地开展了手抄报比赛,创作一个动物童话,设计一则广告词等学习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比赛的过程中,让学习的语文知识得到了灵活的运用,培养了学生的公平竞争、谦虚好学、乐于助人、求新求精、超越自我的好品质。

我尤其重视启发、激励,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经常以“学生自主阅读——发现并提出问题——筛选出问题再阅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这样的流程来进行教学,从而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能提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高质量问题,而后顺着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从文章中发现问题的方法很多,如:引导学生依据课堂教学目标,从文章重点段和难点部分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过程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从课文矛盾的地方发现问题;引导学生从文章题目中发现问题、从文章的空白处发现问题、从标点符号中发现问题等等。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先学先探,教师后讲后帮,把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好新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通过近三年的研究实践,我惊喜地发现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明显地增强,他们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了,课堂上举手提问的同学更多了,主动发表自己见解的人与日俱增,更多的同学愿意把自己发现的知识知识与大家共享,课题研究效果明显。

四,积极参与各项教研活动中,努力提升教研能力。

本学期共认真倾听了25节的语文教研课,用心学习优秀教师的“指导——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和优秀经验,积极思考教研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引以为戒。

五,实践中,发现“指导——自主学习”课题实验研究存在的问题。通过上课、执教公开课、听课、评课,我也进行了反省,我认识到自己在“指导——自主”实践中,教学反馈抓得不够充分、不够及时。学生的“先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没有进行及时和全面的反馈,反馈要特别注重把机会留给班上学业成绩较差的同学,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上都学有所得!六,研究反思及今后的打算

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我们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发现现实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诸多不足:由于教师难以充分考虑、估计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多种变化,给教师驾驭课堂带来了困难,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掌握最新信息,以应付课堂上学生的提问,所以在今后的课题实践中,我会吸取教训,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和业务水平,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认真思考、精心设计学生“先学”的内容;在“先学”的基础上,在教师指导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我将继续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帮助家长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教育帮助,特别关注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与情感态度,使每个孩子都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指导——自主学习”第一学期个人研究总结

《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的深化研究》

2009—2010学第一学期个人研究总结

本学期,我继续进行《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的深化研究》

课题实验,通过一学期的研究,需要我反思的东西很多,既有收获的欣喜,又有不解的困惑。为更好地展开下一阶段的实验,特做学期课题总结如下:

我运用“指导——自主学习”课型,已有1年了,感到学生自学比较投入,讨论也比较专注,的确尝到了甜头,对“指导——自主学习”型课堂的5个环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一、收获与困惑

第一环节是“明确自学重点”,明确的前提是“精确”,我认为这个重点应是本课独有的重点,是其他课不明显、不突出以至没有的。

第二环节是“围绕重点自学”,但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发现学生学的方面还存在不足,有的学生爱磨蹭,进入自学状态不快;有的学生不够专注;还有的学生浅学即止。

第三环节是“讨论自学未解”,这里的讨论尤其是小组讨论十分重要。一是要鼓励学生把个人自学仍未解的未知、未会之处,大胆地讲出来,以便小组发挥集体智慧来解决,二是要提倡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发表创见,真正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水平和学生自学的质量。

第四环节是“点拨自学得失”,我认为如果前面环节的点拨是零散性点拨,这里则是“集中性点拨”,不可忽视。

第五环节是“巩固自学成果”,在我看来,这个环节是检验一节课的实际成效如何的最后一道工序,更是老师有可能面对面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掌握情况如何,从而有可能给予及时帮助的最后一个机会。

二、今后努力的方向

1、研究水平还有待提高,还要认真学习理论知识,不断给自己充电,提高研究水平。

2、研究还要深入,虽然有了些头绪,但思路还不够清晰。

在下一学期的课题研究中,我会进一步加强相关的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自

身的基本功,将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时也加强对学生的训练,使课题研究在提高自身课堂教学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

第四篇:“指导——自主学习”课题研究总结(11——12学年第一学期)

《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的深化研究》

2011—2012学第一学期个人研究总结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本学期,本人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结合“指导——自主学习”课题研究,在识字教学中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处处从学生出发,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汉字王国的神奇,让学生享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学生识字热情空前高涨,不但能够积极主动地识记汉字,还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才能,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现将“指导——自主学习”理念指导下的识字教学的收获与感想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激发兴趣,快乐识字。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单一的识字活动枯燥无味,而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易于疲劳,因此教师要采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情绪。

1、抓住汉字特点,激发学生识字欲望。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无论是结构的匀称,还是读音的旋律感、字义的独特联想,给人的美感是任何文字都无法匹敌的。在识字教学中,适当地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意境美,可以让学生在识字的情绪体验中感受祖先造字的智慧,领会祖国文字的神奇有趣,产生了解汉字的欲望。如组织学生欣赏高雅的汉字书法,为学生讲解汉字的起源,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不同形体的汉字等,这样学生体验着汉字的形体美带来的愉悦,必能激起学习汉字浓厚的兴趣。

2、采用直观手段,让学生快乐识字。我经常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电脑课件等直观手段进行教学,很好地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加深印象,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识记汉字。学生兴趣盎然,尝到了学习汉字的乐趣。

3、借助游戏,让学生快乐识字。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规律,我注重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识字,激活学生自主识字的心理需求。如根据一些字的形、义特点,编字谜让学生猜想分析等。我还采用了“听音拍卡”“摘果子”“拼字”等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识记汉字、展示自我,感受自主识字的快乐。

二、引领方法,自主识字。

从识字能力看,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难以自主建构系统的识字方法体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引导他们一边学习汉字,一边梳理汉字的识记知识,帮助他们逐步形成一套自主识字的方法,提高识字能力。如,利用教学挂图或简笔画来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形义结合,帮助学生体会识记象形字的方法;通过动作演示教学生学会用联想的办法记忆字形、了解字义;我启发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特点,诱导他们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记忆字形,了解字义等,并总结出“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识字方法,引领学生发现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学会独立自主地识记汉字。

三、承认差异,区别对待。

由于个人存在的差异,学生识字能力参差不齐,所以,在识字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由选择识字方式,只要学生能记住汉字,方法合理,就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让他们学出灵感,悟出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如教学新课时,识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当别人的小老师,也可以和同学比比谁认识的字多;识字能力弱的学生,可以借助拼音自学或请教他人„„

四、开放课堂,拓展识字。

1、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我有意识地对识字教材进行了拓展。如学习“清”字时,我让学生一起学习其他几个声旁是“青”的形声字——请、情、晴、蜻;学习了“正”和“歪”就连带认识“用—甭”、“好—孬”„„这样的拓展,抓住了汉字音、形或义上的联系,学生学起来兴趣更浓,效果也更好。

2、汉字的创造来源于生活,识字教学也应该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如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留出一个版面,让学生写下他们在课本之外认识的汉字,并在晨会课上教全班学生认读,学生很有成就感,也能积极主动地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指导家中为子女准备适合的课外读物,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这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边阅读边识字,增加识字量,降低识字回生率;让学生养成留意周围事物、识记汉字的习惯,丰富学生的积累。

总之,“指导——自主学习”课题试验明显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将越来越来喜欢汉字,并逐步养成自主识字的好习惯,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指导——自主学习”第二学期个人研究总结

《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的深化研究》

2009—2010学第二学期个人研究总结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成长路上的一道美丽风景线,引导学生养成基本的学习习惯,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然后逐步放手让学生学会自主、独立地探索知识,尝试自主解决问题,是我们实验的目标。在前一阶段的实验中,我把重点放在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自主识字、写字上,已初见成效。下面将现阶段的研究工作整理汇报如下:

一、引导学生能有目的地学习。

我在每节课当中都会把教学目标,重点及难点公开,这样使学生对自己所要达到的学习要求有所认识,并能主动规划和安排自己的学习。

学生上课时就能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自觉控制注意力,将注意力集中到最重要的方面去,有目的、有方向、有针对性地完成学习任务。我再根据目标,有序导学,学生依据目标,有序学习。这样教与学就避免了随意性,增强了针对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引导学生能有选择地学习。

顺应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给学生以自主选择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学习成功的路径,去探寻只属于他自己的快乐。我经常这样做:

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在学习新课的第一课时中,我常对学生说:“你最想弄清楚什么,自己先探究一下”“找出你欣赏的段落,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把你认为最精彩的语段找出来,放声读一读”等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愿望去体悟课文,去寻找学习语文的“感觉”。

2、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式。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前提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开学习——或吟或读,或书或画,或思或悟,或表演或交流„„

3、让学生自己选择合作伙伴。打破以往单一的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组织模式,让学生离开座位,与自己的好朋友进行合作、展开讨论。这样,培养了学生人际交往的意愿和能力,使他们能和集体人员相互协作、相互尊重,并能根据集体的需要自觉承担和转换自己的角色,能在参与集体活动中主动学习。

4、让学生自己选择作业。在作业内容、作业量、作业形式上不作统一要求,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在罗列的作业中选取一种或几种自己所喜欢的而且有能力完成的作业。

5、实践证明,这种看似平平淡淡、波澜不惊的教学,其实正是当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所必需的。

三、引导学生能独创性地学习。

我在教学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一个问题因势利导:还有其他方法吗?还有其他想法吗?如用“骄傲”造句,大部分学生能从“自满”意义上进行表达,像“我这次考了100分,不能骄傲。”这时,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范例“万里长城雄伟庄严,她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让学生体会,这里的“骄傲”是什么意思?再让学生联系“女排、女足、卫星发射等进行表达,这时学生思维活跃,句子表达的内容和形式也各异。

经过这样长时间的训练学生能够不满足于获得现成的答案或结果,对所学习的内容也能展开独立思考、进行多向思维,能从多种角度去认识同一事物,并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到的内容去适应新的情况,探索新的问题。

四、引导学生能进行自我评价。

在完成一个学习任务之后,我会引导学生能自觉地依照客观的评价标准,对自己在活动中的各个环节的表现作出定性的描述:在××环节中,我学到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以及技巧?我个人在这个环节中扮演什么角色?我的表现如何?我还有哪些地方存在不足,需要改进?如何改进?其实,自己对自己的评价重要的不是评价的结果,而是针对评价结果进行的调整,因此它不是学习的终结,而是加工的开始。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向有关的同学、老师、家长寻求帮助,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五、引导学生树立能学好的信心。

学生因个体差异的不同,学习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因此,每个班中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学困生。他们要么少言寡语性格内向;要么调皮捣蛋影响他人。后来在学习了洋思中学的成功经验后,我似乎对于转化这些学困生也有了一定的信心。我利用自己是班主任的优势,及时发现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闪光点,并放大N倍。让那些好学生甚至是他们自己也感觉到:哦,他们还有行的一面,逐步树立他们能学好的信心。我还经常对他们说“别小看了自己,你行的。加油!我期待着你的进步呀!”这看似平淡的话语,可对于这些后进生来说是金玉良言。他们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同学的热情,心里就会很愉快,就会更加努力的学习,证明自己。我班的“淘气包”徐小丰同学,纪律差、学习差,每次语文成绩都不及格。我对他进行了特别关照——让他当语文课代表。这对于他来说简直是受宠若惊。他小心翼翼地收敛自己的“恶行”,并很努力的学习。我也对于他的一次次进步做出肯定,跟他友好的握手、善意的微笑、请求他帮助等等,使他感觉到自己很成功。慢慢地他的成绩上升了,在期中考试中他居然考了70多分。我似乎感受到了黎明将要来临。

以上是我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做法,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业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有很多问题仍值得我去探索。如:目前大班化教学,班级中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课堂上自主探究过程属于开放性教学,40分钟的课堂怎样合理分层?教师怎样处理来自不同学生个体的学习信息,做好反馈?怎样充分调动学优生的智慧来辅助学困生,才能真正让学困生吃得好学优生吃得饱,使自主探究不流于形式等。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课堂一定是教师和学生成长路上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指导——自主学习”第一学期研究总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