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教研总结论文范文
编辑:紫云飞舞 识别码:16-890932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29 11:55:36 来源:网络

第一篇: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教研总结论文范文

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教研总结论文

一学期已经过去了,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本学期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新课标的精神,落实对儿童少年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着眼于发展学生数学能力, 让学生多数学知识的来源和用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重抓好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完成一件事物的重要前提和条件。二年级小学生年龄还比较小,稳定性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改娈这种现象,必须使小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对学习的兴趣,他们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那么,怎样才能使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呢?首先,“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新授课,练习课更加讲究方法。新授课中,可以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地位,象朋友一样讨论教学内容,走进小朋友的心里,使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和压力,使“要我学”转变成为 “我要学”。在练习课上,利用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完成练习。请小朋友当小老师来判断其他同学的答案;或者通过比赛形式来完成。对于胜出的小组给予星星等作为奖品,促进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其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是在教学中不断提也与新内容有关的情境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也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二、设计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

二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不算多,接触社会的范围也比较窄。因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有多中”的活动形式。让学生通过测量自己的体重,加深对重量单位的理解。在举行活动的时候,同学自己互相测体重,互相看,多让他们参加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充分利用集体备课的时机,紧扣新课程标准。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 转变教育观念,坚持 “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四、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开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

第二篇:二年级数学教研总结

202_-202_学第一学期 二年级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时间飞逝,一个学期又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我们教研组的三位老师立足岗位,团结协作,在学科主任和教导处的领导下,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顺利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研任务。现将本教研组一学期以来的教研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1.认真研读本册教材。开学初,全组老师认真学习教材、大纲、教法,全面掌握本册教材的目标、重点、难点,就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做了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定出了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全组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要求,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教研活动中,我们除了制定计划、确立重点,大家还提出了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困惑进行探讨,组内教师畅所欲言,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家都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低年级学生,学习刚刚起步,可塑性强。要求每位老师,平时教学中严格要求,训练到位,经常抓,抓经常,并且经常交流,相互借鉴一些好的做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认真对待每次教研活动。教研活动中,我们都结合自己的实践,交流心得体会,对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共同交流自己的想法,商量计策,对每个单元的重难点做细致的分析和研究。针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共同探讨,找到好的解决方法,提高教学效果,3,开好校内公开课。本学期中,我们三人的校内公开课是同课异构《乘加 乘减》,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我们共同找出课堂中的问题,及时记住不同教学设计中的精彩之处,共同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

4,认真听评课。每次听课之后,每位教师都认真的听课和进行深入的评课,评课中每个老师都积极发言,纷纷指出每一节课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从而取长补短,受益非浅。

5,丰富学生的数学生活。培养二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很重要,所以在12月份我们在二年级举行了口算比赛,每班评选出六名“口算小能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6,提高作业的质量。本学期我们组按时完成数学课堂练习的批改,针对难题,易错题进行讲评。针对复习,我们组统一复印前三年的期末测试,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进行测试,针对掌握不好的知识点及时讲解。

7.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1)教学方法干枯,应多学习好的又去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气氛。(2)更好地做好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3)加大对本组教研活动的开展力度,进一步完善集体备课。(4)针对班级及学生的个别差异,抓好培优补差工作。虽然我们三位教师都是教二年级的“新手”,但在去年一年的教学学习后,我们每个人都基本能掌控课堂,有所进步。相信在学科主任和教务处的领导下会更上一层楼。我们永远坚信只要怀着有着一颗热枕的心,就会感受到教学中的快乐。

202_.1

第三篇:202_学年下学期二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202_学年下学期二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贯彻学生学业评价标准 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

石楼镇中心小学 林晃眉

《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评价标准》(以下简称评价标准)是由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主持,各区县教研部门共同参与研究,依据202_年教育部公布的各学科《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和广州市中小学现行使用教材制定的,目的是通过评价改革,进一步推进我市义务教育新课程的实施,在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同时也为市、区各级教育行政、教研部门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学科教学质量管理提供评价依据,通过规范目前区、校的学业质量监测,导向课堂教学,切实减轻学生不必要的学习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所谓教师专业化,是教师按照职业岗位需要,实现学科专业发展和教育专业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科知识的专业化;二是教育科学素养的专业化。教师专业化包括两种行为:一种是教师行为,一种是国家行为。教师专业化是各级各类职业教师的专业化。如何将两者结合,贯彻学生学业评价标准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呢?

本学期,我校数学科组教师,继续认真贯彻学习《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数学游戏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还有待于提高,我们要变知识育人为文化育人,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在这方面,数学科组以学习《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为切入口,做好三个引领:理念引领、专业引领、方法引领。主要措施是科组、备课组牵头加强理论学习,同伴互助提高认识。

一、科组的理念引领

“学高为师”,过去认为要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需要有一桶水。现在看来,一桶水也不够,但从某种角度来说,一滴水就够了,但这一滴水是建立在教师的学养上的能够激发学生滔滔江水的一滴水,这一滴水就是催化剂,让学生与科学与人生与

历史等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所以,教师知识需要更新,要不断地研究不同时代的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不同的学习环境,不同的接受知识的方式,也就是说教师是最需要学习的群体之一。《评价标准》作为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献,必须面向全体,通过系列化的研究和学习,使每个数学教师时刻心中有标,按照标准的要求,把握好学科教学的方向、教学的内容和目标要求。为了将学习《评价标准》的活动引向深入,科组利用科组活动时间,定期开展理论学习研讨活动,要求把《评价标准》的学习作为年级备课组进行教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在理论学习时系统阅读;备课设计时有针对性的阅读;在评课议课时对比阅读等。同时鼓励每一位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认真研读,努力提高科组老师对评价标准的理论素养,结合自己遇到的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理论依椐。通过学习,教师们都普遍意识到《评价标准》对学科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不少教师说:《评价标准》是学科教学工作的一本重要参考用书,但与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在功能上又有所不同,需要结合起来使用。同时大家也明确了作为《评价标准》的教学要求是一个单元甚至是一个学期学习目标的底线,在课时教学目标中可以根据实际进行调整、分解。如科组内的林老师这样写到:我平时有时间就看看《评价标准》,我认为《评价标准》对教师在教学中有比较好的引领作用。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阅读之后对教材都会有较为清晰的了解,使我能准确把握整册书的教学目标以及各部分知识的评价要求和评价标准。在教学中能更好地把握尺度。有了《评价标准》的指导,有些教学内容不知道要教到什么程度,不知要从哪个方向去教,看了这本书以后,我心里就有底了。另外我校在促进教师学习方面一直都有做下面的一些工作:保证教师学习需要的满足,包括外出考察、支教,组织教师集体外出听课学习班,每年花两百元钱供教师购买书籍,交流读书心得、笔记,等等。

二、科组的专业引领

阅读《评价标准》的细则并不难,而要真正践行并非易事。它需要我们理念的创新、行动的持久和反思的热情。有思路才有出路,“发展才是硬道理”,而更多的思路应该是我们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解困而来。教师要在业务上进一步的提升,除了自身不断学习外,更需要的是专业引领,特别是新课程环境下课如何上?该如何体现《评价标准》的内容等是老师们最关心,最想得到的答案。我科组为了让老师们进一步掌握课改理念,明白自己所教学科该怎样教,首先学校行政带头上讲座课。对教师进行有序列性的专题培训。如:如何备课?如何听课?如何评课?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何辅导学困生?如何写案例式论文?等专题,教师听完后针对自己学科的特点写反思,再将反思在会上与教师们分享、交流,引领教师掌握课改理念,明白方法,知道如何实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要写教育日记。”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专业发展史其实就是他们的反思史。其次,学校行政带头上引领课。高主任的一节示范课《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练习课教学,通过学生的思考、练习、相互间的启发研究,对本单元的基础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和深化。这节练习课的设计思路是以学生活动为主,重视教学中的动手操作,通过操作学具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等使学生在亲自动手中理解数学概念、促进思维的发展,从而感受数学。通过这样的优秀的课堂例子作为指引,使教师们更清楚明白如何上课改课,主任以及科组长主动上各学科的引领课,与老师们共同研究,共同实践,共同反思,并做好方法的引导。与此同时,通过上讲座课,上引领课,解剖评课这三种方式引领教师专业成。

三、科组的方法引领

学习《评价标准》并在日常教学操作实施,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成长。实践和理论在特定教学情景中任何相互作用的一种体验,是一种实践智慧,经历和体验这种融合过程后,对实践情景的回顾与思考,并运用个人熟识的思维和表达方式,是触发教师情感表达和进行自觉实践反思的基础。围绕区研究课题“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使用与实施”,我校数学科组老师开展了深入的学习研究活动。(1)科组活动——讲座。有目标的实践常常在理性知识的指导下进行,围绕评价标准,首先由科长结合教学实际在大科组活动中进行“学生学业评价标准下的有效练习”的专题讲座。科长根据市区教研员的指导,结合评价标准的练习设计的去谈练习题设计科学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创新性方面阐述练习的功能,为教师如何设计练习作出指导。(2)

年部活动——问题收集。有问题才能有的放矢地研究,我们以年部为单位收集有关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使用与实施中出现的问题,然后经科组提炼出存在共性的问题: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如何设计与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配套的练习;非纸笔测试:如项目评价、操作测试等等,其具体的“标准”又是什么?该如何去把握?(3)年级活动——根据提出的问题通过网络、书籍等手段探求相应有效策略。(4)年部活动——沙龙交流:以年部为单位围绕上述问题组织教师畅谈自己研究中的做法。(5)个体活动——撰写心得,积累经历一系列活动后的所得。我们的科组力求创设开放多元自主动态的教研环境,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总之,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科研活动,在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引领下,我们数学组也在进行不同方式方法的尝试,也希望能通过方法的研究进行教学方式的改变,找到一种适合我校实际的教师专业化成长之路,在新课改的目标下,合理应用现有资源,做到与时俱进,将我校的教学水平提升上去。百尺竿头,我们会更进一步的,教学有法,学无定法,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的挖掘更新的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措施,把我们的教学搞的更好。

参考资料:

1、学标用标议标 ——《学生学业评价标准》试用的实践和思考

杨健辉 李醒群

2、曲铁华、冯茁《专业化:教师教育的理念与策略》教师教育研究202_.1

3、赵昌木《教师成长:实践知识和智慧的形成与发展》教育研究202_.5

4、凝聚力量—提升自我—携手共进

荔湾区华侨小学数学科组

石楼镇中心小学

第四篇:小学二年级数学教研专题总结

《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专题总结

202_~202_学第二学期 杨彩莲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本学期,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

一、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事物,并力求参与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兴趣。兴趣愈浓,求知欲愈强烈,就会促使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知识的奥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抓住了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千方百计地用教具操作、幻灯投影等直观教学手段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再通过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引导学生,为学生创立一个美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持久,并且容易转移等特点,灵活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竞赛、做数学游戏、自己编计算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就会使学生不仅爱学、会学,而且学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加上老师有意识地引导,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培养学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水平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1、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时要求做到一看、二画、三想、四算、五查。一看就是看清题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二画就是在试题上标出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三想就是想什么地方可用口算,什么地方要用笔算,是否可用简便计算等;四算就是认真动笔计算;五查就是认真检查。

2、培养认真演算的习惯。在四则运算中,我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碰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试题时,要做到不急、不燥、冷静思考、耐心计算。要求书写整洁,格式规范,方法合理。同时,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以保证计算的准确无误。

3、培养细心检验的习惯。检验时要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一查题目中数字是否抄错,二查计算过程、计算结果是否有误,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三、运用灵活、创新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认为关键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教学计算题时,学生往往感到枯燥无味,没有兴趣。一成不变的教法令他们厌烦,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除了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内容、重点、难点来选择教学方法外,更重要的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来选择教法。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直观、有趣、有创新,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低年级学生的年龄较小,童性未脱、贪玩,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因此,教学中,我抓住了学生的这些特点,引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列出了算式,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列算式的道理,加深学生对算式意义的理解.让学生一边观察事物,一边计算,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四、帮助学生弄清算理,揭示规律

在计算教学时,要让学生弄清算理,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这样,计算教学就会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低年级学生直观思维占主导,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心理学家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就需要在形象思维和数学抽象之间架一座桥梁,充分发挥学具操作的作用,还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新知识,构建教学知识结构的主要方式,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旧知识,通过类比同化新知,实现知识的正迁移,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对新的认识结构的认同

五、让学生勤动手、勤动脑、勤动口,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依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教师的创新教法就能实现,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亲自参加计算.让学生多练、多看、多想、多说,在积极参与中发现规律,掌握知识,从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探求.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要求学生在计算时,要做到:心想、口算、手写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动手、动脑、动口机会。如:在教学除法竖式的计算时着重引导学生自主探讨:(1)除法竖式的写法与加、减、乘法竖式的写法有什么不同?(2)被除数、除数、商各应写在什么位置?(3)除法竖式计算中每一步的含义各时什么?并以63÷9为范例进行讲解。然后组织学生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竞赛练习,看哪一组学生算得又对又快,使全班同学都积极地投入到练习中去。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竖式计算除法时,要注意什么?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让有更多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对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收到良好的效果

六、加强学生对口算和估算的训练

要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地坚持训练。我每节课根据教学内容,课前安排五分钟时间进行口算训练,或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有机渗透口算训练。小学阶段,估算的形式一般是口算或目测,它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教学时,我结合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估算训练,明确估算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技巧、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七、重视错题的分析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难免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刚刚学习的知识比较容易遗忘。例如,退位减,前一位退了1,可计算时忘了减1。同样,做进位加时,又忘了进位。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或漏写的错误较多,这些都与儿童记忆不完整有关系。因此,我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其计算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我借鉴语文教师批改作文的方法——写评语。在学生出错处加上评语导出错因,让学生知道错的原因,是由于自己马虎大意,还是哪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好,把错题重做一遍,对正确的知识再次加深认识巩固。我因人、因题地重点分析错题原因,大部分学生都做错了的题,我就集中进行了讲解,分析错误的原因;对基础较差、常做错题的学生,我多花时间在课后进行辅导。学生对自己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进行了自我反思,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本子,把每天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记在本子上,并写出错误和改正方法。另外,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课堂采取小医生找病因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而且达到预防效果,教育学生对这些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八、注意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树立自信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于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在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我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每天20题已成为我们班的惯例,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

总之,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俗话说,要想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就必须得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计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今后,在教学中我会尽量减少学生的计算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五篇:二年级数学教研专题总结(精)

二年级数学专题教科研反思

1、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为此, 教学中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创设了王爷爷买电器的情景, 然后根据电器的价格提出数学问题, 并加以解决, 从而顺利的引出新课.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 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 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 这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的新理念。教学中先让学生搜集信息.获得初步感知, 再让学生同桌互交流, 发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接下来的全班汇报中我们看到, 由于留给学生充分发表想法的时间与空间, 学生的思维是生动活的, 提出了多种的计算方法, 这些算法都是学生在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中动脑思考获得的, 有些还非常具有创造性。

3、重视学生的情情感体验评价作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教学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评价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利手段, 评价更尊重学生的一种手段, 让每个学生都能扬起自信的风帆。课堂上要通过教师的评价, 让学生体会到被尊重.被认可的成就感, 被人尊重是幸福的.快乐的, 尊重他人同样是幸福的, 快乐的, 所以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个性, 创造性。评价的主体不仅是教师, 应当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因此, 课堂上我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活动中, 不断充分, 主动, 积极表现自我, 同时也注意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还让学互评, 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殊途同归, 鼓励算法多样化.各个学生因其个人经历与社会环境的不同无疑有着不同的知识和经验, 即便就同一数学内容的学习而言, 不同的学生个体也完全可能由于知识背景和思维方法等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思维过程, 不同的认识风格, 学习态度, 学习信念以及学习动机等。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选用什么方法是他的选择, 从某种意义上说此方法是最好的方法(是基于自已探索的.理解的).因此, 教师应鼓励

学生不足于一种标准答案, 多角度, 全方位, 甚至在异想天开中解决问题。教学可借助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等方法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我在

教学中挖掘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敢于发展自已的意见, 及时表扬有独创见解的学生.引导扶正有错误的意见, 补充不完善的意见。无论学生意见正确与否, 只要他们能发表意见, 都要鼓励表扬, 激励他们各种创造动机, 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总而言之, 教师在数学中要注意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的有机整合, 注重现实与开放的有机融合.注重双基培养与数学应用合理渗透。在体现课程改革理念的基础上, 处理好基础.开放.应用等方面关系。把握好这样的原则和思想, 使我们的教学在继承中创新, 在实践中调整, 在改革中不失严谨, 走出浮燥, 把开放性.基础性.生活性.发展性.数学性有机融合, 使我们的数学更加科学.合理.真正为我们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二年级数学教研专题反思

一、创造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问题情境。

首先,由“参加森林运动会”这个情境引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再引导学生用三个数字探索排列组合的规律。其次为了巩固这节课的重点,又创设了两个问题:站跑道和握手祝贺。

二、提供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因此教学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本节课以森林运动会贯穿全过程,为学生创设了4个实践操作的机会:找号码布、握手祝贺、选道路、购买汽水。

三、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课堂上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较突出,学生参与的面比较广,这种童话式的数学情境,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发现了只有按照规律有顺序地排一排,才能不会落也不会多。另外我在执教过程中发现了以下几点不足和感到困惑的地方:

(1)原本预设让学生从比较中得知按规律排的好处,但是学生直接出示了两种好方法,学生了解方法的好处,但没能让学生从比较中得出结论,加深印象。这种预设与生成的不同,在我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更好地把握和利用好生成性的资源。

(2)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知识目标不要求所有学生都能掌握,虽然学生意识到了要按规律有顺序地来排,但部分学生在没有提示之前,不知道要按怎样的规律来排,如何促使更多的学生懂得按照怎样的规律来排,促进课堂的效率,是我感到困惑的地方

长度单位》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个概念性的认知内容。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探索性操作,在这次《长度单位》教学活动课中给我以深深的启迪。长度单位我基本上用了三个课时,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测量来感知米与厘米的区别与联系,以及一些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实际长度!

教师的精心准备、学生的全员参与,确实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兴趣的激发、经验的积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在第一课时的时候,必须得完成一个教学难点,就是“总长度与标准量的关系”,这个似乎和高年级的“商不变性质”有点相像。呵呵!

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全程参与学习过程,利用操作、比较等手段获得感性认识,切实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易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其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学生正是通过摆弄客体而获得客体的知识的,凡是用自己的眼睛和手验证的东西,比老师讲解给他们的印象深刻得多。而观察、操作、讨论是数学

活动中最常用的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给学生创设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他们可以亲自进行最广泛意义的实验、试验及观察,能够提出问题,并从实践操作中自己寻找到答案。

“厘米”这一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而且较容易让学生认识。所以,我将“厘米”作为教学的基点和重点,首先来认识。

为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抽象的能力,在教学“厘米”这一概念时,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1、猜一猜。让学生先根据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猜一猜:1厘米有多长?再请猜得准的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猜准的?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许多知识是自己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也能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

2、看一看。通过观察直尺,直观感知“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从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就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直尺,认识1厘米的长度。

3、估一估,量一量。给学生提供学具,让学生利用已有的长度单位表象进行估测,再利用学到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找一找。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把数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 乐学之下无负担”。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激趣方面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轻松学习。例如:教《平均分》时,在主题图讲完后,我把24朵红花,蓝花,绿花,紫花分别放在四个盒子里, 然后分别请3个、4个、6个、8个同学上台,说:“ 我把把*花送给你们,们自己拿走,但你们拿的*花朵数要相等” 然后引导学生讨论怎么样拿才合理,并列出相应的算式。这样不仅让学生很快掌握平均分的意义,还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

再如:在教学《三位数退位减法》时,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感兴趣的事物引入,为学生提供富有情趣的具体情境。在具体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

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知识生成过程

通过实践操作,开放学生“全脑”,引导他们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动态生成,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节课我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合作探究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在引导学生体验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从 感知→(经 表象→(到 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通过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学生活泼愉快地亲自参与、亲自体验到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造的不同教育情景中,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经历知

识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观察中分析、在动手中思考。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品尝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成功和喜悦。自信心和成就感也随之增强了。

三、回归生活,让学生体验知识应用过程 重视学生的数学体验,《课标》也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学生 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一句话,道出了数 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要使 学生在活动中和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要通过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用数学思维、方法,进一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 力;在数学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数学回归生活,并获得学有所 用的积极情感体验。例如:在《角的认识》这一课中,如果剪去两个角,会得到 几个角呢?”这一体验过程的引导,把空白留给了学生,让他们的思维有更大的 空间,使不同的思维方式开展大比拼。这一过程中,不仅是学生的数感、空间观 等的培养都通过体验得以实现;而且正确的思维方式在剧烈的碰撞中又得到了锤 炼。再如:在学习《加法估算》时,让学生谈谈这节课你最深的感受,在生活中 你有这种经验吗?今天的学习对你的生活有那些帮助?学生就在这轻轻松松的谈 话中,体验着丰富的数学内容,而且在这种氛围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也达到了和谐 统一。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这种“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 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注重实践,多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形象的问题情境,才能填补学生经验的不足,从而促进学 生在体验中感悟:生活中的数学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二年级数学教研专题反思 本着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我有意地引导 学生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去学习新知和解决问题,使学生觉得“我能行” 而信心十足地自主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用米量及 其测量工具在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的,如木工师傅修理课桌椅和装玻璃窗都得用 小卷尺或折尺来测量,上体育课学生跳远和推铅球都得用卷尺来测量,学生或 许有帮过老师拉着卷尺测量的经历。在本课教学时引导学生举出见过的各种尺 子及它的用途,让学生感受到它的使用价值,唤醒了学生的意识,使学

生积极 地自主地投入学习。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自觉地带着生活经验和“我能 行”的信心自主地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数一数等活动出色地完成了 学习任务。可见把生活经验和新知相互融合相互转化,是学生主动建构新知的 重要途径。

1、“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还只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深入人心。在教学设 计中,能尽量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比如用小棒摆你最喜欢的图案、自己选一个数学问题解决等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充 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但是问题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较多地考虑自己的教 学设计,不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思路。对于学生提出可以用乘 法来求“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的方法置之不理,(当时一是怕中下生听不 懂,影响学习情绪,二是怕展开讨论会影响教学时间)致使认识乘法的意义兜 了一个大圈,浪费了很多时间。其实追究起来还是被旧的教学思想影响,还没 有真正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回避学生的问题或者敷衍都是不可取的。数学教学 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 是生成的,是不能被预设的。况且开放的课堂上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学生的创

造性言行、质疑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发生。教师事先备好的教学过程被打乱,教 学进度或加快或减慢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问题的方式决定。因此课堂教学 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结构。

2、教学的放与收做得不理想。学生摆小棒并列出许多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后,我没有及时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共同点,从而总结出相同加数,导致在后面讲 两个因数的意义时很少学生回答准确,也不能准确列出乘法算式。就是在放开 之后没有及时作一个小结,把知识收笼到重点难点上来。第二个地方做得不好 的是:在回应课的开头时,我让学生看图提数学问题后,没有把很多的问题收 笼到这节课的乘法问题上,使部分学生列出了加减算式。从这节课上使我认识 到:放与收都应有个度,开放是一种形式,而不是我们追求的目的,放得太开 不利于学生的探索,收得太紧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放与收之间,教 师应恰当起好主导作用。

3、教学难点把握不好。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 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而我在教学中只轻轻地点了一下,致使有很多中下生不 能列出正确的乘法算式,影响

了教学效果。这节课使我认识到: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 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 生自己去讲。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重组与激活教学内容、设计弹性化的教 学结构、组织动态化的教学过程、实施激励性的教学评价旨在打破以“课堂中 心”的封闭性的教学时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开放性;旨在打破以“教师中 心”的灌输式,进行沟通与对话,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就是当今教 师所必须做到的。创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要想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必 须把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调动起来,并拓宽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学生真正有 了自我学习的辽阔天地,学生才能主自地发展。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究、动手 操作、合作交流正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式。在主体性教学中,要想 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必须先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再引导和组织学生自主探

究,学生才能进行有效地学习。教师要求学生用小尺子量黑板的长度,有意给 学生设“难”,让学生在量中体会到尺子小,费时又费力,要放弃又觉得自己 能行而产生心理矛盾,使认识米尺成为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需要是促使学生 主动地去认识米的动力。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教学中,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玩”中,轻松、愉快地领会和获取新知,本课的教学以始至终 都是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完成了认识米、感受1米长度和 用米量的教学。学生有了自我操作的机会和空间,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才能得 到培养与提高。合作交流是主体性教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在教学中,遇到一人 难以完成或有异议有困惑的问题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来发掘学生的智力潜 能,发展学生的集体精神,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和力量,能够有效地完成教学。如教学导入时,让学生用小尺子量长距离,在学生身处困境时,师问:你觉得 自己还行吗?不但只是提醒学生知难而退另想办法,而且是提醒学生找伙伴合 作,有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因为本课在测量长距离时,更是离不开学生的 合作。本课教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成形了学生之间互助、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学习氛围,也逐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精神。

二年级数学下学期教研总结论文范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