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搭配》教学反思
《搭配》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教材中的主情境是“配衣服”,后来为了活用教材,内容生活化,通过查阅教参等资料,把习题与例题交换,觉得这样更符合生活实际一些。这样,把例题、做一做、习题整理成一个情境串,学生从开始到结束,把知识不知不觉的体现,学得自然新鲜,内容又取材于生活,如早餐的搭配、衣服的搭配、电话号码的选择、寻找生活中0在前面的数字排列,寓教于乐于生活实际,学生学得轻松有趣。
一、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早餐的搭配、衣服的搭配、电话号码是学生经常接触到的,通过这几个活动,不但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给学生充足的探究空间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摆一摆、连一连、写一写、画一画、猜一猜”等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合作,感悟了新知,发展了数感,体验了成功,获取了数学经验,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总之,我想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理解搭配的思想方法。然而,本节课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着问题:首先,目标的把握不是很准,比如要不要引导学生计算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当初在研讨的过程当中,徐主任也和我们讨论过这个问题,如果要引导学生掌握算法的话,那么就要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再考虑算法。这样就应该将所讲的内容分成两课时来上,难度也提高了不少,估计一部分学生会有困难。其次,在教学例1的时候,虽然我有意识地强调了先确定饮料或先确定点心,但是还是没有很好地让学生建立起这个有序地思考过程,所以在后面的衣服、数字、文字搭配时致使出现无序地搭配,出现遗漏的现象。造成这个后果的原因还有就是,因为公开课,特别是操作课或是活动课,课堂很热闹,优生急着演示、发言,后进生却成了观众和听众,尤其是像数学广角这样的内容。当时我班的杨凤会同学,当我说到:贝贝的妈妈也给他准备了丰富的早餐时,她就东张西望地找,一会看看大屏幕,一会看看黑板,在找早餐,注意力很是不集中。所以,如何做到既公开讲课,又不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踏踏实实地上一节课,也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任何的理由和借口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只有不断地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反复推敲,才会真正地做到师与生的脚踏实地。
第二篇:《搭配》--教学反思
《搭配》--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我设计了“智慧开门”、“衣服搭配”、“涂色美工”、“摄影超人”等一系列的活动,活动中把排列的思想方法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去感知何谓排列。我觉得在本节课中以下几个方面处理得比较好:
一、创设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整节课始终用 “闯关”活动模式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激发积极性。首先由“猜年龄”这个活动引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再引导学生用二个数字探索排列的规律,过渡到引导学生用三个数字探索排列的规律。其次为了巩固这节课的重点,又设计了三个活动:“数字超人”、“涂色超达”、“摄影超人”。
二、提供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
《新课程》强调,教学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本节课以“闯关”活动贯穿全过程,为学生创设了3个实践操作的机会:组两位数、涂颜色、排位置。通过创设“猜年龄”中有趣的数字排列,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探究欲望。又如通过创设““数字超人”、“涂色超达”、“摄影超人”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似的情境,唤起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
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领悟新知。
本课通过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多种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悟协调合作,既让学生感悟了新知,又体验到了成功,获取了数
学知识,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本堂课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较突出,学生参与的面比较广,这种活动式的数学情境,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发现了只有按照规律有顺序地排一排,才能实现既不遗漏又不重复。
这节课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原本预设让学生从比较中得知按规律排的好处,但是学生出示了两种方法后,师马上肯定方法的好处,但没能让学生从比较中得出结论,加深印象。这种预设与生成的不同,在我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更好地把握和利用好生成性的资源。
(2)数学实践活动中,虽然学生意识到了要按规律有顺序地来排,但部分学生在没有提示之前,不知道要按怎样的规律来排,如何促使更多的学生懂得按照怎样的规律来排,促进课堂的效率,是我感到困惑的地方。
一篇文章越修改越精彩,一节好课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在课堂中发现不足并不断改进,才能成为一堂真正的好课。
日照市朝阳小学
安丰秀
第三篇:《简单搭配》教学反思
《简单搭配》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这一数学知识学生在二年级已经接触,三年级难度又有所提高,组合知识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很广泛,由于其思维方法的新颖性与独特性,学习时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它又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不可多得的好素材。本节课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并且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渗透数学思想,围绕这一目标要求进行了实践,感觉基本上达成了本课的教学要求,同时也在教学实践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下面结合本节课教学的情况进行反思。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材中,这一部分内容是这样编排的:例1编排的是服装搭配,属于组合内容;在练习中安排了一些配合例题的巩固性练习。在备课时,教师对例题的素材进行反复的思考,并且参考了许多相关的案例设计。经过多次更改,创设“游数学广角”的故事情境,穿衣服--吃早点--游数字乐园(数字搭配)--游活动乐园(线路选择)一系列的情境。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乐意学,主动学,不仅获得了知识,更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2、巧妙设计教学环节,渗透数学思想。
本节课选择的四个教学素材并不是随意组合的。而是经过精心考虑的,各自承载着不同的教育教学价值。比如在服装搭配这一环节,重点是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明白怎样找出一种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搭配方法。同时,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根据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时,要让学生借助学具,有用连线的方法、有用文字书写的方法,逐步抽象出有序的搭配方法,使学生的思维由具体过渡到抽象。本环节的引申部分,重点是在有序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个性化、简洁化的表示方法,使学生明白各种不同的搭配可以用尽可能简单的数字、字母、符号表示出来,同时在素材的搭配种类上也有了拓展,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增加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寻找搭配方法时,教师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探索活动中得出避免重复和遗漏的方法:按一定的顺序、逐一搭配,才能不重复、不遗漏,体验搭配的有序性。在经历探索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尽管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但部分学生在练习中还是出现了重复或遗漏现象。学生不能灵活运用本课所学内容,有些题型略加改变,学生便无从下手了。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够精练。
第四篇:搭配的教学反思
今年我很荣幸的参加了市优质课评选的活动,本次优质课的课题不同于以往,有一部分老师讲小课题研究,其余的课题都是数学广角的内容,可以说是对于每位参赛老师来说是一次挑战,我抽到的课题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搭配一,当时抽到这个课题时给了我很大的自信心(内容单调而且比较容易),可是在一次次试讲的过程中,我发现也并不是那么容易,到最后还是没有讲好,最近几天我一直回想当时上课的过程,我分析如下:
备课时没有以学生为主,没有很好的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开始我就简单谈话直接出示问题:由1、2、3三个数字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上和个位上的数不同,能组成几个两位数?当时学生回答的都是“有33个”“12个”等,实际上学生刚开始并没有真正明白这个问题,他们还是停留在组成哪个两位数,到底怎样呈现这个问题能让学生打心底里去思考去理解。首先我应该创设一个情景增加问题的趣味性,同时也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调动学生学习的情趣,另外这个问题出示的有些急,学生还没有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问题就已经抛出,让他们有些招架不了。
目标定位不准确,并没有真正的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一开始备课我就把目标定位在,“让学生通过动手拍卡片的过程体会有无序到有序排列,有乱到不乱”,这也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可是事实上课上学生能把六种情况都写出来,只是有个别学生写出的6个两位数不是按照顺序,而多数学生能有序的进行排列,当时看到学生这种情况我就有些慌乱,我应该怎样处理呢?在我的心里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当时课堂上我还是先让没有按照顺序写的小组来汇报展示的,紧接着汇报的固定十位上数的方法和交换位置的方法,当时在处理这个环节时我脑子里一直还是想:要体现从无序到有序排列的过程,此时此刻应该提一个什么问题呢?一时没有了主见,最后让学生先是观察了板书出来这几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最好?学生也分析了但是积极性并不高,这个中心环节处理的有些仓促不够深刻。回想自己的备课重心在学生不会全想出来,汇报时会有方法少的到全部都找出来,再由无序的到有序。虽然通过试讲也发现了学生可能6种方法都能写出来,也通过学生的数学老师了解到,他们也做过类似的练习题,同时备课时也想过会有这种情况就是没有深入进行思考进行设计,所以导致今天的局面,这次的失败让我再次体会到讲好一节课,备学生是多么重要呀,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一切都得以学生为中心,一切都得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如果一节课把握不住学生那就是一节失败的课。
在汇报环节我觉得一个小组的汇报应该放在最后总结了有序的方法后再处理,这个学生是这样想的“
13、23”,当学生总结到我们可以先把十位上放上1,个位上就可以放2或者3…..时,再引导学生来观察思考这个同学是怎样想的,这就是这节课的一个提升,抓住学生的生成,处理得当会给我们的课堂增彩。
到现在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第一个练习,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给两个城区涂颜色,能有几种不同的涂色方法?为什么学生还是不明白题意,比组数的题目难度大吗?怎样让学生把组数过程中的这种排列的思想方法也能迁移到其他事物上来,是值得我思考的一个问题。
这次失败的教训是刻骨铭心,教育教学并不是想教就能教得了的,教学需要艺术更需要才能,我现在更加的佩服那些名师了,他们怎么就能一次备课第一次上就那么精彩呀!
第五篇:三年级搭配教学反思范文
数学广角—搭配
(二)教学反思
杨淑君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二年级学生已初步接触搭配知识的基础上安排的。排列与组合不仅是组合数学的最初步知识和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教学设计中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以落实《标准》中提出的要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为了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我在整个教学设计中,以《熊出没》为情景导入,以光头强的闯关游戏贯穿主线。在第一环节中,首先,通过光头强去参加游戏前“搭配衣服”创设情境,引出搭配问题,并以此理解搭配的数学思想。接着,让学生经历“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整个数学化的过程,来解决“俩件上衣件与三条裤子的搭配问题”,渗透组合思想,发展符号感,并使学生的思维在整个过程中得到有效地提升。在排列问题的探究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意识,学生通过独立完成、小组合作交流,引发数学思考,使学生体会有序思考的好处——不重复、不遗漏。第一环节也出现了很多不足,衣服搭配中灰色的裤子在课件呈现不清,容易给学生造成误导,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提前发现此类问题并避免其对课堂的影响;其次在渗透符号思想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符号的作用和优点,给学生充分的选择符号表示,体现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最后就是衣服搭配的有序思考的方法是这节课的重难点,应插入一个早餐搭配的问题让学生巩固练习,更加深入的理解有序思考的数学思想。第二环节,光头强在闯关游戏中要打开密码锁,引入数字组合问题,提示中密码锁是由数字0、1、3、5组成的两位数,这个问题要注意密码锁是两位数,0不能放在十位上。在学生组合数字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强调。第三环节是光头强闯关胜利庆祝,引入水果搭配,这是在之前衣服搭配和数字组合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设形象生动、亲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将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衣服的搭配、数字组合、水果搭配”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似的情境,唤起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注意让小组合作学习从形式走向实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特别提倡的学习方式,如何使合作学习具有实效性?本节课设计时,注意精选合作的时机与形式,在教学关键点、重难点时,适应地组织了同桌合作探究。在学生合作探究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合作探究中,保证了合作学习的时间,并深入小组中恰当地给予指导。合作探究后,教师还能够及时、正确的评价。教师从实际的学习效果出发,考虑如何组织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防止合作学习走过场。
这节课学生都能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学会了有序思考问题的方法,能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感受“用数学”的愉悦。
然而,课堂教学没有遗憾可能就不会有提高,所以我感觉整节课的学生积极性不够,课堂不够活跃。还有应变能力欠缺,对学生的问题、回答等不在设想的范围之内,造成课堂停滞,还需多多学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