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幽默技巧
编辑:天地有情 识别码:16-218660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3-27 10:24:36 来源:网络

第一篇:幽默技巧

一、自我嘲讽

就是要求教师通过极度夸张的手法来嘲讽自己的某种缺点,在学生面前主动贬低以体现教师心灵的豁达与纯净,并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如某教师较胖,在接手所教班的开始,就自我介绍道:“我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超水平地发挥带头作用,出门的时候,你们跟在我后面,夏天晒不着太阳,冬天吹不到冷风,怎么样,欢迎我这个带头人吗?”又如某教师很矮,他就对学生说:“我一无所长,却身不由己,但民主意识很好,与同学平起平坐,绝不会高高在上,小心我会借你的漂亮小衣服来穿。”再如,有一个梁老师,每到一个新的班级,都会在黑板上写两个字“梁”、“粱”,让学生说说这两个字的形和义的不同之处,等学生说完,再介绍自己姓梁,是栋梁的梁,让学生别把它写成高粱的粱,把老师当粮食给吃了。几句幽默的开场白便使课堂气氛轻松起来,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后面的授课便如顺水行舟。

当然,运用自我嘲讽这一技巧时也要注意一点,就是对自己的缺点要尽量说得玄乎一点,要有显而易见的虚幻感,荒谬感,如果说得太实,难免起不到幽默的效果,而造成对自己的伤害。

二、以愚启智

装傻刺过。就是教师故作蠢言,故作大言,以激起学生反驳或跃跃欲试的激情,运用的关键就是要让学生一目了然荒谬之处,而教师要不动声色地装傻,例如:如程少堂老师(引自网络上的一篇文章)在学生背《世说新语·咏雪》后,对学生说:“没学过也能背下来,不错!你年纪这么小就可将这首诗背下来。我小时候只能背《毛主席语录》的。(笑声)毛主席是男的还是女的?”(哄堂)有学生说是男的。:“啊,那你比我聪明。我小时候以为毛主席是女的,(哄堂)因为毛主席的头发很长”。又如有个学生将讲台上放着的捐献给灾区小朋友的图书拿走了一本,教师为了启发学生把书送回来。就说:“这本书一定是先到灾区去侦察灾情去了,我们现在需要打个电话给它,要它遵守纪律,马上归队,同大部队一起出发”。再如:在学了《守株待兔》后,教师为了让学生反复吃透课文,故作愚言启发学生: “学了后,老师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决定不教书了,也到那个地方去白捡撞死的兔子,同学们,你们赞成老师的想法吗?”学生在哄笑中急切地表达自己的聪明,这恰好是愚言激发出来的。

三、偷换概念

概念被偷换得越是隐蔽,产生的幽默效果越是强烈,第一,可以利用概念的多种含义,由一种含义突然向另一种含义转移。例如:学生问班主任,到底是王老师还是李老师能干一点?班主任趁势说:“什么叫能干?”学生回答:“就是

说话能逗我们笑。”班主任马上说:“恐怕鹦鹉要能干一点。”在这里,偷换了“人说话”和 “鸟学舌”的概念,巧妙避开了对其他老师做评价的尴尬话题。又如:有个学生甲私自拿了乙的一个玩具,第二天他问老师:“如果老师你知道有个同学的玩具—— 变形金刚跑到别人的书包里了,结果会怎么样呢?”为了启发学生把玩具送回去,老师说:“其实老师早就知道这个故事的结果是——变形金刚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又变成了汽车,悄悄开回主人的车库里了。第二、运用语义双关。因为同一个概念包含一明一暗两层意思,比如学生问老师,我的这些检讨书中,哪一张写得最好?老师说是最后一张,这里,就把“文字好”变成了“效果好”,从而使“最后一张”包含了两层意思,明里好象是指“这些”中的最后一张,而实际是指变好之前所写的最后一张检讨,用双关语对学生提出了迅速改正错误,不再重犯的希望。又如,在考试之前,可以对那些喜欢作弊的学生,提醒说:“争取考个好成绩但不能想方设法”。

四、运用反语

反语即说反话,要求是声东击西,“睁着眼睛说瞎话”,把真话往反里说,把反话说绝,说得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形。例如,有名学生在教室里高声夸口说:“我从来不复习,照样得60分,”恰巧被教师听见,这名教师就说:“还是你最能干,同学们看,得60分多好呀!可以看爸爸表演‘吹胡子瞪眼睛’,可以听妈妈演唱‘唉声叹气’,还可以整天玩得‘提心掉胆’,将来升学了,更可以得心应手地运用‘一筹莫展’„„”此时同学们心领神会的笑声,实际上就给了该同学善意的嘲讽。再如,对班上学生抽烟的现象进行幽默语批评:“今天我向大家讲讲吸烟的好处:第一,可以防小偷。吸烟会引起深夜的剧烈咳嗽,小偷怎么敢上门呢?第二,可以节省衣料。咳久了就成了驼背,衣服可以做短些。第三可以演包清天,从小吸烟,长大了脸色黄中带黑,演包清天不用化妆。第四,永远不老,因为有资料统计,吸烟的历史越长,越短命,当然活不到老了。”正话反说,使严肃的说教反而显得生动有趣。

五、巧言归谬

就是把学生的话加以推理,引到一个显而易见的错误上去,从而指出其错误,让师生在笑声中消除对抗情绪。例如,一教师讲评作文:“这次的作文要求记一件好事,同学们有一半多的人捡到了钱包,老师真羡慕你们的运气,我活了这么大的年纪,还从未捡到过钱包,你们能不能开个经验交流会,给老师也介绍点经验呀?”此时,老师用笑声批评了学生的千文一面,虚构故事的不正文风。在运用巧言归缪的时候,其

一、是模仿学生的荒谬,不动声色地将他的荒谬向更荒谬推进。例如,上课了,张老师走进课堂,发现黑板上赫然画了一座坟,旁边写了

“张老师之墓”。张老师发现后,不动声色,稍停后,对全体学生沉重的说:“张老师不幸逝世了,让我们为他默哀3分钟。”学生听了后一片愕然,而后,张老师脸上阴转晴,“张老师被同学们的深情厚谊所感动,又起死回生了,下面开始上课。”学生不禁捧腹大笑,同时也被老师的机智深深折服,在此间隙,画画者飞快溜上台擦掉画迹。这一过程中,想要制造幽默,教师必须要沉住气,不动声色,才能以笑声后发制人。

其二、直接对学生荒唐的推理反戈一击。例如:有个老师问学生:“你为什么上课不能专心听呢?”学生回答:“因为我有两只耳朵。”老师说:“很好,那么,现在你用左脚到教室里去上课,同时用右脚回家去把你家长请到学校来。”这里,就巧妙地利用学生的荒唐推理形式,批评了他的小聪明,同时也避免了正面冲突。

六、语言移植

就是故意对词语互乱搭配,以造成不协调。例如:教师发现教室里的地面很脏,就指着地面对学生说:“我们班的物产可真丰富呀!你看地上,有五彩斑斓的碎纸片,还有灰黄色的‘龙涎’。我们总不能光生产不出口啊!”用轻松的语言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容易收到好的效果,气氛也好。又如在课堂上提问的时候,学生一时回答不上来,课堂气氛也较紧张,教师就说:“线路不通,短路了。”在学生的笑声中缓和了气氛。

七、胡乱攀比

就是乱打比方。例如:下课了,教室里追追打打,闹声冲天,这时候新班主任走入,立即鸦雀无声。老师说:“怎么,刚才还在上演《孙悟空大闹天宫》,一会儿就变成《森林里来了大灰狼》了?”笑声中学生的感情防御很快就自行瓦解了。但是,带有贬抑色彩的胡乱攀比只能用于嘲讽教师自己,否则就弄巧成拙了。

八、以正导反

就是先从正面加以肯定,在学生毫不防范,甚至沾沾自喜的时候,突然从反面加以解释,让其在措手不及中接受教训。例如,学生手中拿了一叠漫画,洋洋自得,大声说:“这是我上课偷偷给老师画的漫画!”这时候正好教师走进教室,见此情形,马上说:“能借给我几张吗?我女儿最近也喜欢画漫画,我想给她借鉴借鉴。”学生由疑惑而微笑。老师突然又说:“看了你的漫画,再看看你的成绩,我想,她或许上课不会再偷偷画漫画了。”在防范意识还未形成之前给以如

此旁敲侧击的批评,学生产生反抗情绪恐怕就难一些了。

九、体态夸张

有时候教师用夸张的态势语,也能形成幽默。例如,在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声音很小,于是教师就走近身边,做出努力倾听的样子,然后,大家会心的笑声无疑会提醒了回答者要声音大声点。再如,有学生经常忘记去掉小数末尾的0,教师就利用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演算时将得数写成了6.200的机会,用手做一个剪刀的模样,对着黑板上小数末尾的0夸张地做剪的动作,学生先是一愣,接着便恍然大悟。教师这才说:“还有哪位同学要我帮他剪尾巴呀!”一片笑声。如此形象的记忆,根除毛病就容易得多。又如,有位教师在上《虎假狐威》这一课时,一位同学把“扯着嗓子”理解为“拉嗓子”。他“啊”了一声说:“把嗓子拉长?”说完,又用双手做了个拉喉咙的动作。动作作完了,问:“这能受得了吗?”全班学生捧腹大笑。

列宁说过:“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因此,教师在运用幽默艺术的时候,一定要追求高雅,是轻松的诙谐,是机智的含蓄,是挚爱的微笑,而不是油滑,不是哗众取宠,更不是恶意嘲讽。就让我们用笑声熔铸孩子们的灵魂,用笑声拓宽青少年的胸襟。在笑声中把学生带进美好的未来!

十、文字游戏

把字的形、音、义按特殊的情境拆析与组合,使其产生新颖奇特的含义,平添诙谐滑稽、兴味盎然的乐趣。

第二篇:幽默技巧

幽默的九大技巧

既然幽默就是提供一种无关紧要的失误供人察觉欣赏。那么怎样给人们“提供”失误,“制造”失误呢?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九种方法,即幽默的九大技巧。

一、词义误解式幽默(简称词义误解法)

定义: 有意无意地误解对方话题中具有一词多意的词句,并给予非常规回答所形成的幽默叫做词义误解式幽默。

词义误解式幽默是最常见的、也是最好理解的一种幽默形式。先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清晨,两个贵妇人在遛狗,一个人问:“你的狗生跳蚤吗?”另一个回答:“不,它只生小狗。”

在这段对话中,我们设问话的人为甲,答话的人为乙。甲所说的“生跳蚤”的“生”是“寄生”或“共同生活”的意思,而乙所说的“生小狗”的“生”是“生产”即雌性动物繁衍生命的“生”,由于“生”是一词多义,乙误解了甲的本意,做了非常规的回答,即所答非所问,让读者、听众感到好笑。为了便于分析幽默的结构,先给大家介绍几个名词:

在这段幽默中,我们把被误解的内容(在这里是多义词“生”)叫做“幽默载体”(或叫幽默点),把提供误解的人(在这里是乙)叫做幽默主体,而接受误解的人(甲以及读者、听众)叫做幽默客体。幽默,实际上就是幽默主体把幽默点展示给幽默客体的一个过程。这里的“误解”,可能是有意的,故意的误解,(或者叫做“别解”“曲解”),也可能是无意的、真正地误解。再看一段小幽默:

一位姑娘到住院部看望刚受了伤的男朋友,可把门的老头偏不让进,姑娘生气地说:“你这个老头太不像话了,你长心了吗?”老头不动声色地耸耸肩回答说:“那需要解剖以后才知道”。很明显,这里的幽默载体是具有一词多义的“心”,幽默主体是看门老头,幽默客体是姑娘以及我们大家。根据语言环境,我们知道姑娘说的“心”是“良心”,是“同情他人的一种道德”,而老头故意把它理解为“心脏”。很明显,这种误解是是故意的。

五岁的维佳第一次到医院做胸透,医生说:“来,站到这来,我给你拍张片子。”小维佳说:“还用笑吗?”在这段幽默中,小维佳把拍X光误解为拍照片,这种误解就是无意的。

为了便于掌握,我们也可以把“词义误解式幽默”分为两大类,即有意误解式幽默和无意误解式幽默。为了巩固我们对“词义误解式幽默”的理解,下面再举两个例子,请大家自己剖析它的结构:

一位大学生到人才交流中心找工作,填履历表时,见其中有一栏是“何年何月获得何种奖励”,他想了想,便工工整整地填了一句话:“2005年曾获得‘华夏杯’体育彩票五等奖”。

一位外国人到中国来旅游,有一天,他兴奋地对导游说:“你们中国的确是个勤劳的民族。”导游说:“怎见得?”外国朋友说:“每天早晨我经过大街,常见路旁的招牌上写着‘早点’两个字,提醒路上的人上班不要迟到。”

最后,我们再回到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上来。认真剖析这个小品,可发现其中有不少包袱都是采用了词义误解的方式。比如,对于“昨天”“今天”“明天”,崔永元以及观众的理解都是指“从前、现在、将来”,可赵本山、宋丹丹却把它误解为纯时间上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于是引来了观众一次又一次的笑声。

二、谐音误解式幽默(谐音误解法)

定义:有意无意地误解对方话题中可以谐音的词句,并给予非常规回答所形成的幽默叫做谐音误解式幽默。谐音误解式幽默也是常见的幽默方式之一,大量出现在相声、小品、短信及日常生活之中。

谐音,就是声音相同或相似,谐音词,就是声音相同或相似而意义不同的词。有意无意地误解这些可以谐音的词句,可以形成很多“失误”供人欣赏。首先,我们看来看看赵本山的小品:“树上七个猴,地上一个猴,共几个猴?”“八个猴。”“错。我是说树上骑个猴,地上一个猴,共俩猴。”在这段幽默中,“七”和“骑”是谐音词,它们声音相似而词义不同。范伟把“骑”个猴,误解为“七”个猴,所以回答“八个猴”,被强词夺理的赵本山判为错。在这里,赵本山、高秀敏是幽默主体,范伟及观众是幽默客体,“七——骑”则是幽默载体,采用的是有意误解方式。

在《昨天、今天、明天》中,白云说黑土年轻的时候曾给她“暗送秋波”,黑土问“秋波是啥玩意?”白云说,秋波就是“秋天的菠菜”,在这里,“波”和“菠”是同音,白云作为幽默主体,故意曲解“暗送秋波”的含义,把它理解成“暗地里送菠菜”,为幽默客体,即黑土、崔永元及观众提供了“失误”,所以大家都笑了。

下面给大家出三个小幽默,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它的幽默主体、幽默客体、幽默载体和幽默方式。

张三连续三天到集市上买了三头驴,你知道他为什么吗? 答案:喂草。一位赶路的小青年问路边的老大爷: “喂,老头,到乡政府还有多远?”

老大爷用拐杖点了点地,没好气地说:“还有五百拐杖。” 年轻人笑了:“路都是论里,哪有论拐杖的?” 老大爷说:“论礼(里)?论里你应该叫我大爷。” 小青年羞得满脸通红。

李鸿章有个远房亲戚不学无术,参加乡试答不上题,便在卷子上歪歪斜斜地写了几个字“我是李鸿章中堂大人的亲妻”——他不会写“亲戚” 的“戚”,就写了个“妻子”的“妻”——主考官为人正直,便在卷子上批了一句:“我不敢娶”。

下面谈谈我在日常主持中运用“谐音误解法”制造幽默的两次实践:

有一次,我为一对年轻人主持婚礼,在介绍这对新人时,刚说到“他们俩在初中一年级就是同班同学”,下面就有人喊“早恋”,新郎新娘顿时都脸红了,我得想办法给他们抹抹面子啊,于是,我就故作镇静地问台下:“谁说早恋?谁说早恋?„„你说对了,不过只说对了一半——他俩不光早练,而且晚练,练什么?练功课,练本领!为了美好的前途,他们把爱情的种子深深地埋在心底,直到十五年后才重新见面„„”说到这,新郎新娘的窘态换成了笑脸,亲友们则报以热烈的掌声。

有一次,我为一个单位主持联欢晚会,一位小伙子刚唱了两句,麦克风就坏了,他索性放下麦克,来了个清唱。唱完后,我走到台上,煞有介事地说,朋友们,知道刚才是谁在为你唱歌吗?他是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契斯迈克先生”,大伙愣了一下,马上明白了我说的是“气死麦克”,掌声突然爆发,延续了很长时间。

三、事物误解式幽默(事物误解法)

定义:有意无意地将对方的言语、行为所要表现的某一事物误解成可以用同样形式表现的另一类事物,并给予非常规的回答或作出非常规的反应,这样所形成的幽默叫做事物误解式幽默。

事物的内容是通过一定的形式来表现的,同一个内容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比如,表现愤怒,可以是瞪眼,可以是吼叫,也可以是摔东西„„在电影《聂耳》中,聂耳他们精心排练的抗日救亡话剧被国民党当局禁演了,聂耳默默地走下舞台,到了走廊后,只见他狠狠地朝墙壁砸了一拳,鲜血直流。反过来,不同的内容也可以用同样的形式来表现。比如,同样是跳,可能是高兴,可能是眺望,可能是健身,可能是取暖„„在第六届全国戏剧小品大赛中,有一个观察人物练习,要求两名演员在三分钟内将两个动作一句话巧妙地连起来,表现一个生活片断。其中有一个规定动作是望天,于是,两位演员就设计了一个情节:一个人流鼻血了,便仰着头,控制流血。另一位路过的人,见他仰头望天,以为天上有什么东西,也跟着往天上望„„不同的事物可以有相同的表现形式,这就是事物误解式幽默产生的“理论根据”。我们先来剖析下面两段幽默:

一阔太太想答谢女导游,问她要什么?女导游顿起贪心,但又不便明言,便说:“我爱打扮,给我一些耳朵、手指或脖子上用得着的东西吧。”第二天,阔太太派人送来了一盒薄薄的肥皂片。

作为幽默主体,阔太太完全听得明白,女导游想要什么。但她故意将“我爱打扮,给我一些耳朵、手指或脖子上用得着的东西。”这句话误解为“用肥皂洗手洗脸”,这种误解是有意识的。

一户有钱人家雇了一位保姆。一天,保姆上街买了很多菜,刚进门,女主人便对五岁的女儿说“瞧,阿姨买了这么多你喜欢吃的菜,还不快谢谢阿姨,上去亲一口。”女儿说:“我不敢,那天爸爸亲阿姨一口,就叫阿姨狠狠地地搧了一个耳光。”

同是亲吻,它所表达内容就完全不一样,孩子吻阿姨,表达的是尊敬、感激,男主人亲保姆,表达的是侮辱、调戏。小女孩把“感激的吻”误解为要挨打的“调戏的吻”,这种“失误”既表现了小女孩的天真,又揭露了男主人的丑行。这种误解是无意识的。

再看看赵本山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

宋丹丹:“我年轻的时候那绝对不是吹,柳叶弯眉樱桃口,谁见了我都乐意瞅。俺们隔壁那吴老二,瞅我一眼就浑身发抖。”

赵本山:“哼~~~ 拉倒吧!吴老二脑血栓,看谁都哆嗦!”

浑身发抖这一行为、状态,既可以是正常人心情激动时的表现形式,也可以是脑血栓患者难以控制的生理活动的表现形式。宋丹丹故意误解,赵本山刻意揭开,观众一旦体会到了宋丹丹的“失误”,当然要笑。

实际上,事物误解式幽默就是词义误解式幽默和谐音误解式幽默的扩大和延伸,词义误解式幽默和谐音误解式幽默所误解的都是一个词或词组,而事物误解式幽默所误解的是一段话或一个行为。

去年五月二十九日,我们到新海洋食品公司为职工演出,那天的晚会是安全月活动的启动仪式,我的节目是说相声,但刚一上台,麦克风便呜呜直叫,我和另一名演员站在台上足有半分钟,等话筒调好音之后,我便即兴加了两句话:“汽笛长鸣,开船了!职工朋友们,金州区总工会“529”欢乐号航船现在已驶入“新海洋”,请大家注意安全!“一句幽默,既化解了尴尬的局面,又烘托了晚会的主题。其实,这里所使用的就是事物误解法,故意将将话筒的啸音误解为汽笛声。有一年的十月一日,我到庄河主持婚礼,酒店的音响效果很差,总有嗡嗡声,为了摆脱尴尬局面,我便现场幽了一默::“朋友们,今天是十月一日,北京天安门上空正在举行盛大的阅兵式,现在,一架架飞机已飞到庄河市上空,为我们的新人送来了美好的祝福。”观众自然是边笑边鼓掌,而我也出了一口闷气。看得出来,这里使用的还是事物误解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的戴高帽、说吉利话等等大多是在运用事物误解式幽默。比如,在婚庆酒宴上,正当大家举杯畅饮之际,一只苍蝇飞到餐桌上空,在碗碟之间盘旋,赶也赶不走,那你不妨来点幽默调侃调侃:“今天真是高朋满座,连苍蝇也来赶人情了。”

四、重点误解式幽默(重点误解法)

定义:有意无意地误解和转移对方话题中的重点,并给予非常规回答所形成的幽默叫做重点误解式幽默。

我们平时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由若干个词组成的,强调不同的词(即重音放在不同的词上),就会形成不同的意义。比如“你早晨在操场踢球吧?”这句话中有四个词,四种不同的读法会产生四种不同的效果。重点误解式幽默就是有意无意地回避对方话题中的重点部分,强调非重点部分而形成误解,形成幽默。先剖析一个例句:

老师:“小波,你为什么上课吃苹果?”小波:“报告老师,我的香蕉吃完了。” 幽默客体老师强调的是“上课”,即吃东西的时间,是状语,幽默主体小波强调的是“苹果”,即吃什么东西,是宾语。他误解了对方话语的重点,所以形成了幽默。看得出来,这种误解是无意的误解。

贫寒的房客对房东太太说:“你的房子怎么又漏雨了?”房东讥讽地说:“怎么?就凭你交那点房租,难道还想漏香槟酒不成?”

幽默客体房客的语言重点本来是状语“又”和谓语“漏”,强调房子“又漏”雨了,而幽默主体将语言的重点从状语“又”、谓语“漏”转移到宾语“雨”上了。很明显,这种转移,这种误解是故意的。

重点误解式幽默在理论上很好理解,但在实践中不易察觉,不好体会,主要靠多接触,多练习。再看几个例子:

一位病人在做完头部手术后问医生:“大夫,手术后,我是不是还能用头来思考问题?”医生说“怎么?你想改用鼻子吗?”语言的重点从谓语“思考”转移到状语“用头”上了。有一天,一位外国使者看见林肯在擦自己的靴子,非常吃惊地赞扬道:“啊,总统先生,您真伟大!您经常自己给自己擦靴子吗?”“是啊,”林肯答道“那么您经常给谁擦靴子呢?”在这里,本来幽默客体外国使者问话的重点是状语“自己给自己”中的前一个“自己”,而幽默主体林肯却把它误解为第二个“自己”,所以做出了“您经常给谁擦鞋呢?”这样的非常规回答。

太太从朋友家抱回来一头狮子狗,放在床头上逗着玩。丈夫回来后,大声地叫了起来:”天哪,你怎么把狮子狗抱到床上了?”太太笑着说:“你想让我把狮子抱到床上吗?”

服装公司经理叫公关小姐们做好准备,明天到集市上作时装模特表演。小丽说:“大白天的,让朋友碰见多不好意思。”经理微笑着说:“那你就赶夜市吧。”说得大家都乐了。

一位漂亮的女大学生为拒绝死磨硬缠的求爱者,便对他说:“你走吧!”然后一言不发。小伙子失望地挡住姑娘,说“我这样爱你,你就用这么三个字打发我?”姑娘想了想,便真诚地说:“那我就再加两个字——‘你走吧,好吗?’”

五、判断式幽默

定义:有意无意地将对方言语中表达事物特殊性的话题误解成表达事物普遍性的话题,并给予非常规回答所形成的幽默叫做判断式幽默。

判断,是辨明事物性质以及事物之间关系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只有两种形式:什么是什么,或什么不是什么。判断式幽默就是对于特殊性的问题给予普遍性的答案,对于具体性的问题给予笼统性的答案,实质上就是进行无意义的回答,即“说废话”。

某人参加求职考试。主任问:“你是哪里人?”求职者:“我是中国人”“不,我是问你住在哪?”“家里。”

在这段幽默中,第一个问题,幽默客体问的“哪里人”是问具体的,具有特殊性的问题,如北京?上海?四川?黑龙江?而幽默主体却给予了笼统性的、普遍性的回答:中国人。第二个问题,问“住在哪?”问的是具体的城名或地名,回答的却是笼统的普遍的“家里。”这种回答说了等于没说。求职者可能是无意误解,也可以是故意误解。

一位老农民进城,误入一豪宅大门口。一保安傲慢地冲他吼叫:“你知道你站在什么地方吗?”“知道,我站在地球上。”

老农民是故意误解,以抗议和回击傲慢、无礼的保安。为体会判断式幽默,我们再来看三个例子: 一对新婚夫妇上台参加游艺活动,主持人问丈夫:“说一说,你和你的爱人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丈夫笑了笑回答说:“我们是在同一天结的婚。” 儿子在百米赛中得了第一,退场后,十分得意地对坐在观众席中的爸爸说:“爸爸,这下你知道谁是百米赛的冠军了吧?”爸爸从容、镇静地说:“当然知道,跑在最前面的那一个。”

娜佳问莎莎:“莎莎,上次我们在这见过一只小猫,它现在怎么样了?” 莎莎回答:“娜佳阿姨,难道你真的不知道吗?” “我什么也没听说,难道它死了吗?” “没有。” “那么它跑了?” “没有。”

“你们把它送给朋友了?” “没有。”

“那我就不明白了,它现在怎么啦?” “它已经长成大猫了。”

有很多脑筋急转弯问题都是判断式幽默,大家不妨找来剖析和欣赏

第三篇:名人幽默技巧

1、遵守诺言

有一次,一位不大出名作家的妻子跑来找科佩,请他在法兰西学院选举院士时帮他丈夫一次忙,她说:“只要有你有一票,他一定会被选上的。如果他选不上,一定会去寻短见的。”科佩答应照顾她的要求,投了她丈夫一票。但此人并未选上。几个月后,法兰西学院要补充一个缺额了。那位太太又来找科佩。请他再鼎力相助。“呵,不,”科佩回答说:“我遵守了自己诺言,但他却没有遵守。因此,我不好再覆行义务了。”

2、有毒的马铃薯

有一天,他把一个太烫的马铃薯放在饭厅的壁炉上凉一凉,随后就离开了房间。可是,等他回来时,那个马铃薯不见了。有个佣人曾经在饭厅里走过,拉封丹猜到了发生了什么事。

于是,他叫喊起来,“啊!我的上帝,谁吃了我放在壁炉上的那个马铃薯?”

“不是我。”那个佣人回答说。

“那再好也没有了。”

“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我在马铃薯里放了一点砒霜,是为了毒死老鼠的!”

“啊,我的上帝!砒霜1……我中毒了!”

“放心吧,孩子,这是我略施小计,为的是想知道事情的真相。”

3、收藏在柜子里的工作人员

法国著名科学幻想小说家儒勒·凡尔纳著作丰富,仅小说就有104部,人们就传说他有一个“写作公司”,公司里有不少作者和科学家,而他只不过是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罢了。听了这个传说,有个记者特地前去采访。凡尔纳知道他的来意后,便微笑着把他领进了工作室,指着一排排柜子对他说:“我公司的全部工作人员都在这些柜子里,请你参观一下吧!”

柜子里分门别类地放满了科技资料卡片。

4、当情人比做丈夫容易

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1799—1850年)年轻时一直没有结婚。33岁那年,他收到一封从乌克兰寄来的署名为“陌生人”的信,后来他打听到,此信出于伯爵夫人埃韦利娜·韩斯卡之手,从那时起,他们的恋情渐趋浓烈并延续了17年。尽管伯爵本人在1841年去世,韩斯卡夫人直到巴尔扎克离世前5个月才与他正式结婚。

不知是解释他选择生活方式的原因还是出于幽默,巴尔扎克曾说了这样一句妙语:“当一个情人要比做一个丈夫容易。正如整天卖弄机要比偶尔说一句应景的妙语困难得多。”

5、一样也沾不到边

安妮·斯塔尔夫人(1766一1817年),法国作家。她热衷于社会活动,还有能说会道的口才。

有一次参加一位政治家举办的晚宴,她与漂亮的雷卡米尔夫人正好坐在一个年轻的纨绔公子的两旁。整个晚上,这位公于都兴奋异常,并得意地对人说:“现在我正处于智慧和美貌之间。”

“的确不错,但你一样也沾不到边儿。”斯塔尔夫人斜着眼说。

6、剃去半边

不少时间。一天,他想了个绝招:把自己的头发和胡须分别剃去半边。亲朋友好友一来,他就指指自己的滑稽相,谢绝了社交约会,待须发长还原,他的大作也告成功

第四篇:常用的一些幽默技巧

【强烈推荐】幽默感是吸引女人的一种男人特质。可以说,幽默感是一种很重要的社会价值。幽默,能表明你是快乐的源泉、能表明你懂得生活情趣、能展示出你的价值观、能突出你的个性、能展现你的自信(比如自我解嘲的幽默)、能化解尴尬和反转测试、能让你脱颖而出、成为众人的焦点„„ 好了,不废话了。总之一句话:幽默对于把妹是很重要的。跟其他把妹技巧一样,幽默感也是可以在后天培养的。在这里,我主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常用的一些展现幽默的技巧,其中绝大部分的实例都是我在实战中的原创例子。最后,对于如何培养和加强关于把妹的幽默感,我还会说一些自己的经验和建议。

先说说我自己经常使用的一些幽默技巧。幽默效果一般离不开这样一些基本要素:出乎意料、间接、曲解、错置、比照和双关等。这些要素只要运用任何一条就能制造出幽默效果来。下面介绍的一些技巧实质上都是围绕这些基本要素来制造幽默的。我们就来具体看一下。

1.一段式

基本形式:

事实,奇。

一段式具体来说就是:对于一个事实(这个事实既可以是你自己说出的一段陈述,也可以是谈话对方的一个问题,等等),你用一个不常见或不合理的理由以制造出幽默效果(奇)。这里利用的是曲解的幽默要素。

我个人最喜欢的一个例子就是美国总统里根的经典即兴幽默:

一次,里根总统在白宫钢琴演奏会上讲话时,夫人南希不小心连人带椅跌落在台下的地毯上,观众发出惊叫,但是南希却灵活地爬起来,在200多名宾客的热烈掌声中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正在讲话的里根看到夫人并没受伤,便插入一句俏皮活:“亲爱的,我告诉过你,只有在我没有获得掌声的时候,你才应这样表演。”

这里,里根根据“南希不小心跌落”的事实,进行了曲解(奇)——“用来获得掌声的表演”,从而造出幽默的效果。

再举一个我自己最近的例子:

上上个周末我约一个金发MM出去,我们去了一家酒吧喝免费的shot。那里的电视在报道世界杯,当时的画面是一群南非的清洁工正在清理草皮。于是我随口就对她说:“嘿,他们正在清理场地。你知道,那些牙齿可不好找的。” 她先是没反应过来,然后哈哈大笑。

在这里,我先陈述了一个事实——清洁工正在清理草皮,然后用一个几不合理的理由进行补充——他们在找球员掉下的牙。这就制造出了幽默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还使用了“间接”技巧,因为我没有直接说“他们在找球员比赛时被打掉的牙”,而是进行了省略和隐藏——“那些牙齿可不好找的”,这样就增强了幽默的层次。关于这个技巧,以后还会谈到。可见,一段式的笑点在随后的“曲解”部分,但一开始的“事实”部分却是前提,是不可或缺的。对于一个幽默感很强的人,他可以在任何情境中、根据任何事实随心所欲地制造曲解,这需要放松的心态和很好的想象力。随便再举个例子:

我:“你的包挺好看的。”

MM:“是吗?谢谢。”

我:“不客气。你知道,我心情好的时候总喜欢说些甜言蜜语。”

2.二段式

基本形式:

事实,正,奇。

二段式具体来说就是:对于一个事实(这个事实既可以是你自己说出的一段陈述,也可以是谈话对方的一个问题,等等),你先给出一个常见的合理的理由对之进行补充或解释(正),却又接着说出一个不常见或不合常理的理由以制造出幽默效果(奇)。“正”是为了比照而用的,而“奇”则是为了制造出乎意料。可见,二段式技巧用到了比照和出乎意料的幽默元素。

可见,二段式比一段式多了“正”的铺垫和比照部分。还是举一举具体实例吧。

整个冬天我都一直留着长发,后来天气暖和了便剪短了头发。没过两天就碰到一个认识的MM,她问我:“咦,你剪头发了,看上去精神多了。”

我说:“是啊。你知道,春天来了,天气变热了„„”

说到这里,我故意停顿一下,然后说:“春心也开始荡漾了,所以就想臭美一下了。”

在这个例子中,我剪头发是个事实,接着我用“春天来了,天气变热了”作为一个常见的合理解释(正),然后再用“春心荡漾”给出一个不常见的理由(奇),从而制造出比照和出乎意料。

3.三段式

基本形式:

事实,正,正,奇。

三段式结构跟二段式类似,只是多了一层“正”的铺垫部分而已,其目的是制造出更强的比照和出乎意料效果。关于三段式技巧,我曾经翻译过John Kinde的一篇文章《三段规则——来自喜剧界的幽默技巧》,那里也有一些例子(大家可以去我的那篇译文里看一下),不过下面我再举一个我的实战例子吧。

有一次去了一个聚会,在打开一个组合后,我对那些陌生人说:“其实,我现在觉得认识新朋友的时候,我很厌烦老是重复着说那些套话。”

我停顿了一下。看着他们中套的眼神,然后说:“比如,初次见面的时候,每个人都总是这样问我:你叫什么名字? 你是哪里人? 以及,你是单身吗?”

说完之后,他们都笑了,效果相当的好。我给他们留下了比较自信诙谐的印象,而且制造了轻松的气氛。

这个例子中,我先引出一个事实或一个情境——陌生人在初次见面时常见的问话。然后,我用“你叫什么名字?”和“你是哪里人?”做两层正面铺垫,再用“你是单身吗”抖出出乎意料的笑点。

4.跳出落回

基本结构:

事实,奇,正。

这个可以看成是反序的“二段式”,即对于一个刚说出的事实,先说一句不着边的话跳离这个话题(出乎意料),然后再回到跟那个事实相关的话题上,作为对那句出乎意料的话的解释和补充,用来增强幽默回味。

举个最简单常见的小例子:

MM:“谢谢”。

我:“你说什么?”

MM:“谢谢。”

我:“其实我听清楚了,我只是喜欢听你再说一遍。”

这里,MM说“谢谢”(事实),而我先用“你说什么”来跳离,诱使她再说一遍“谢谢”。这样我便用“喜欢听你再说一遍”做幽默的解释。

再比如,MM:“你请我吃饭吧。”

我(盯着她的脸仔细地看):“你脸上的皮肤真好,一点痘痘都没有。”

MM:“„„ ”

我:“不过不奇怪,因为你的脸皮太厚,痘痘很难长出来。”

5.符号化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总是习惯于将各种人、各种事物按照各种关系进行分门别类,于

是就有了stereotype。虽然我个人很不喜欢stereotype,因为这往往会导致诸如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狭隘的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地域攻击等等,但有的时候还是可以用作幽默的一种技巧的——当然,有时需要慎用,以免冒犯那些不够自信的人。

符号化就是用一种代表性的符号去替代某个人或事物,以达到幽默效果。这里利用的是“间接”的幽默要素。举个最近的例子吧:

那天世界杯小组赛中德国队4:1大胜澳大利亚队。第二天我碰到一个德国朋友(他平时很喜欢开玩笑,幽默感也比较强),我便对他表示祝贺。他说:“没什么,我们只是尴尬了一下那些袋鼠们。”

这里,他就使用了符号化的技巧——用袋鼠来替代澳大利亚队员。如果他直接说澳大利亚队,那就平淡如水了。

再举个例子:

有一次我跟几个老外谈论良品,他们后来还为某个问题争论起来。为了打破话题纠扰,我插了一句:“行了。我看我们最好还是请教**吧。”他们一愣。其中一个哥们就问:“为什么找他啊?”过了一小会儿,另一哥们突然笑了:“哦,**刚从哥伦比亚回来。”

这里我就用“良品”跟“哥伦比亚”进行了符号化连接,制造出“间接”的幽默要素。符号化的另外的常见形式就是比拟和比喻,这当然也就是幽默的技巧。在很多语言中都大量地存在比拟和比喻的口语幽默。比如,奥运会期间我们把中国国家队的服装称为“西红柿炒鸡蛋”,再比如日本国旗像女人的**等等例子,我不想再展开了,因为只要大家有丰富的想像力就能在生活中找到大量的符号和形象比拟。在给人取外号时,使用的也常常是“符号化”的技巧。总之,这方面的技巧和例子很多,大家很容易就能在日常生活和网络上找到。值得指出的是,符号必须本身是有趣的,否则仍然无法制造出幽默效果。这里说的有趣,既可以是天生就是有趣的(比如“袋鼠”、“良品”,以及任何跟性、名人、犯罪、stereotype和其他禁忌等有关的东西),也可以是在当时语境中是有趣的(比如土气的“西红柿炒鸡蛋”在庄重的奥运会仪式中就显得有趣了)。

6.错置

上面的符号化实际上利用的是一种“假借”——借用一种有趣的东西(在这里是“符号”)来制造出幽默效果。而错置实际上也是假借了一种有趣的东西,但不是用来替代某个人或事物,而是把这个有趣的东西放置到一个新的环境中,这个新环境跟这个借来的东西是不和谐的,从而制造出幽默效果。

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借用广告词”手法。有很多耳熟能详的广告词,有些相声小品演员或其他搞笑能手将这些广告词在某个情境中说出来,从而制造出喜剧效果。不仅广告词,歌词、流行语等等都可以用来“错置”的。这样的例子大家在网络或电视节目里能经常看到。下面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

有一次,一门课程的期末要查资料写一篇小论文。很多人恐怕都知道,对于这类的论文,我们通常都是在网上东copy西paste的,我也不例外。在上交的前一天,老师在课上抽点几个学生上来讲讲各自的论文大概内容。我很不幸地被点到了,于是硬着头皮上台面对全年级一百多人开始谈谈自己的论文。当时我说的一句开场白就把在场所有人都逗笑了。我是这样说的:“很荣幸老师给我机会来讲讲我的论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这句常用电视剧用语“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在这里就被“错置”了,而且在特定的情境中就能恰到好处地制造出幽默效果。

上面说的是词语的错置,其实,具体的人和事物都可以错置,从而达到幽默效果。这个我暂时不详述了,待以后补充吧。

7.比较

这个是个非常常见的技巧,想必大家都已经知道并经常运用了。比较分别类比和对比,都能

制造出幽默效果。

在使用比较时,如果我们能注意运用“假借”技巧(即跟“错置”和“符号化”类似,借用一下有趣的东西)则会增强幽默效果。

我有个朋友,很AFC,属于不敢主动跟陌生女孩说话的那种。有一次我想“开导”他,就说:“像你这样,什么时候才有机会找到女朋友啊?” 他说:“我相信缘分。比如说,有一天我坐飞机的时候,在旁边就正好坐着一个梦中女孩,然后她主动跟我说话。”我便笑着说:“我看发生这种情况的概率恐怕要比你坐飞机失事的概率还要小得多。”

这里,我借用“飞机失事”这个有趣元素作为比较对象。

8.文字游戏

文字游戏是个最最常用的制造幽默的快速有效方法。文字游戏技巧很多,如谐音、口音、双关、拆字、曲解、俗语或歇后语等等。各种语言都有大量的文字游戏的幽默,汉语的具体例子很多很多(如“日本人”、“自卫队”等等),大家到处可以找到,我不想再说了。不同语言之间也可以制造出幽默来,比如法语的“笨猪”就是个最常见的例子。再比如,我经常用“哈维的发音在汉语中就是**”的例子来开涮国外的巴塞罗那球迷。

最后,关于培养和加强的幽默感,我的一些经验和建议是:随时随地积极调动自己的幽默感。要养成随时随地刻意制造幽默的习惯。虽然很多时候,你无法即兴地想出幽默的话,但至少你也要在脑子中尝试一下。时间一长,自然会在一定的场合找到适当的机会说出一些幽默的话。不要怕不是原创,也不要怕重复别人的幽默,也不要怕幽默的效果不强烈。你说出哪怕很“轻”的幽默(比如前面的“袋鼠”例子),至少也比你说那些平淡如水的话要强得多。你经常说些很“轻”的幽默,别人还是会认为你是个有一定幽默感的人。总之,关键就是要有自信,不怕说出冷笑话,要有勇气和**不断尝试,不断提高技巧。提高幽默技巧比提高把妹技巧有着更多的条件,因为你可以在任何地方跟任何人进行聊天,而每一次聊天都可以积极地培养你的幽默感。不要太在乎别人的回应。否则,一方面会失去幽默本身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是不自信的表现(DLV)。在表达自己的幽默时,要保持自信和得意(幽默加上一点点自大)的样子。我自己的经验告诉我,这样即使别人无法领会你的幽默、或者你犯了错误而导致幽默很低级或无厘头,那也是不要紧的,因为至少表明你是个轻松易处的人,而且,有时候因为别人无法领会你的幽默会给你自己带来高价值和神秘感。自我解嘲式的幽默不是DLV,而是自信、乐观、不在乎、酷和智慧的展示,因此是DHV。最著名的自我解嘲就是苏格拉底对其悍妻的幽默。一个敢于拿自己的缺陷制造幽默的人,就是表明他并不认为这个缺陷会降低他的社交价值,这就是在表明一种价值观和一个框架。4 在使用有些幽默时要注意对象和场合,否则会被认为失礼、没有教养,甚至会有性命之忧(比如开种族主义等玩笑)。因为正如前面说的,你的幽默也体现了你自己的价值观以及道德标准。要注意提高幽默的品位。正如杂耍人所说的,我们不要做金凯瑞,而要做皮尔斯?布鲁斯南。幽默不是搞笑或**,幽默是包含智慧和品位的。提高品位的一个技巧就是间接、隐晦(subtle)和回味,而要避免直接、直白和低俗。正如我前面多次提到的,间接和隐藏技巧是相当重要的,这样能增加了幽默的理解难度。不要怕听众很难领会,因为在群体中,一旦有人带头笑了,就能立刻帮你间接DHV。同时,如果MM也假装跟着笑,那就是一个IOI。6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经常走出去,多跟各种各样的人聊天,特别要注意那些有幽默感的人聊天,注意他们使用的幽默技巧,记住他们说过的引得周围的人哈哈大笑的段子,然后拿来为你所用。为此,要准备一本本子,回家后及时记下自己和别人的段子,然后下次再实战中使用。另外,在网络、杂志、电视等某体中,也能看到一些优秀的段子,注意分析器幽默技巧并记下或改编一下,整理到你的幽默库里,最终内化到自己的心灵中去。可以事先提前准备一些段子。比如,我前面说过的那个我剪头发的例子,虽然那个例子是我当时即兴想到的,但当你下次突然剪了头发时,就可以事先准备好这个段子,这样万一别人提到你的头发,你就能脱口运用了。那个清理草皮的段子也是可以随时准备的。以此类推,如果你准备去参加某个活动,或去什么地方,会见什么样的人,你就可以事先做一下功课,根据那个活动会出现什么样的元素,那个地方的符号、那些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前设计一些幽默段子,然后在到达后“适时应景”地抖出来,效果一定会不错的。

先就写这么多吧,也许还有不少我没能一下子想出来,待以后有机会再不断补充吧。

第五篇:幽默的面试技巧

面试时如何适当的运用一些幽默,会取得一些效果,下面请看介绍

“在整个 面试 过程中,平衡好幽默和说明内容及例子的数量能够让人产生一种看法,认为你是一名聪明的,以结果为导向的且能够做到有的放矢的具有团队精神的人。请在适当的时候说出一两句妙语。”《怎样在与你的潜在雇主会面时得分(How to Score a Date with Your Potential Employer)》的作者及 招聘 专家约兰达·欧文斯(Yolanda Owens)如此建议。

例如,你对于面试官的你是否会与企业文化相契合的问题是否有着肯定的回答呢?用自嘲的语言显示出你绝对适合。比如,如果你对当前的行业技术的熟悉程度是无可质疑的,职业教练大卫.库珀(David Couper)建议说出类似这样的回答:“技术?是的,我上周刚迷上了我的盒式磁带播放器。”然后巧妙地进一步通过拿出一部智能手机或iPad平板电脑来显示出——不仅仅是说出--你对于最新的高科技技术的适应性。

对幽默的另一种巧妙运用是在说明长期失业的问题上。库珀建议对任何对你的能力的怀疑都轻描淡写并通过以下这样的内容来好好表现自己:“如果我能在今天下午开始工作,那将会对我更好,我通常早晨起不来!”(停顿一下)“我在开玩笑。我不认为这是一个问题。我在 找工作 的同时,还进行了志愿者工作以及致力于获得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的学习,我每周在这些事情上投入了50至60个小时的时间。我有没有告诉过你我志愿辅导高中生数学的事情?”诀窍就是充满自信地推销自己和笑话。这种策略可以用来回答各种有可能纠缠不清的问题。

库珀说:“只要你对自己的幽默感有信心,它就可以帮助你改变评判意见并避免拉响防御警报”。

请不要忘记--如果你天生是性情耿直的人(或者你的面试官看起来是这样的),请不必觉得必须释放你内心的金·凯瑞(Jim Carey)。错位的幽默可能会适得其反,SixFigureStart公司的职业教练卡罗琳·塞尼萨-莱文(Caroline Ceniza-Levine)说。“人们有不同的幽默感”,她说,“有些人比其他人更有趣。如果你天生是有趣的人并且能够在你的回应中注入幽默,那就值得冒险尝试一下。但这样做有风险。工作面试是一个专业场合。”

幽默技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