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语文毕业研讨发言稿
夯实基础,形成体系,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纳溪区202_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研讨会交流发言稿
纳溪区合面中学语文教研组 王莉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首先要衷心感谢区教培中心刘书记给我提供了这么好的一次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我是合面中学一名普通语文教师王莉,下面我代表我校语文教研组向大家汇报我校初三语文备课组在中考总复习时的一些做法,恳请在座的各位领导和老师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群策群力,充分发挥集体优势。
我们初三语文组共5位教师,在备课和上课方面我们主要做以下工作:
(一)每周坚持集体备课。利用每周二晚自习的时间,我们5位老师坐在一起,集中讨论下一周复习的内容(也就是提前一周备课):主要是备学生,分析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然后备教材,包含复习的重点、难点、考点,复习内容、复习方法等等,做到全年级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检测,统一评卷,让教师和教师,学生和学生都能知己知彼,明确差距。
(二)编写导学案,我们分工合作。开学第一周集体备课时,我们三年级备课组就根据校历计算好上课的节数,根据上课的节数安排好上课的内容,老师们根据上课内容,按顺序依次编写导学案。主备教师根据安排提前将自己主备的内容编写好,在集体备课时分发给备课组的各位老师,大家就课文或者是复习,针对导学案各抒己见,集体讨论。周二的集体备课结束后,由主备老师按我们讨论的结果和要求进行资源的整合,这也就是我们的二次备课。二次备课的老师必须在下周二之前完成,并把资料交给备课组长,由备课组长再交给教研组长,以便我们进行三次备课,三次备课时需要审核每篇导学案重难点是否突出,练习题是不是到位,经过反复修改后才把一周的学案最后敲定下来。
(三)初三的导学案就是复习案。我们的导学案分为几个固定模块:首先是知识链接模块和自主学习模块,这两部分都是夯实基础,需要学生能读、能记、能写;然后是当堂重点知识的回顾和讲解,搭配一些相应的中考题以此达到练习和巩固的目的;针对中考,每篇复习案最后都要有一篇不同文体的练习题。我们都知道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考成绩的高低,而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坚持长期的反复的练习才能提高。
(四)上课环节至关重要。我们学校实行“121”课堂模式,前10分钟
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利用我们的导学案对当堂课的内容进行预习,了解复习内容,记忆相关知识,对于初三年级而言,这部分通常是课前就完成的,这7分钟我们会要求学生听写字音字形或默写课外古诗词。然后是知识要点的讲解和习题巩固,分小组在18分钟内完成,接下来用10分钟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通过讨论和长期反复的锻炼,学生们的展示都比较娴熟、精炼,比起老师一个人讲解,学生们更乐意倾听。最后10分钟练习阅读,也就是完成我们每篇学案后的一道阅读题,坚持每日一练。
二、打破常规的复习策略,力求简单高效。
一般情况下语文中考总复习都要在三轮以上。但是受时间和学生基础的限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我们只能进行两轮的总复习,权衡利弊,我们决定,破常规的复习策略,放弃课本的复习,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的完成复习任务,我们对不同知识模块复习的先后顺序也进行了细微的调整,力求简单高效。
(一)积累运用部分。
书写:今年中考评卷将学生答题卡的答案扫描到电脑上,阅卷老师在电脑上完成评分,所以规范学生的书写,强调书写规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主要在作业和答卷上严格要求,设置卷面分,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力求达到能够规范、工整、美观的标准。
字词、成语复习:按册复习,先引导学生整理每册书中的重点字词、成语,主要是指课下注释和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成语,学生自己收集平时容易混淆的成语进行掌握。重点放在学生易写错读错的字词和同音字、多音字、形似字上,主要利用课前7分钟通过听写,由学生自主完成。
古诗文积累:考试的范围基本是初中教读篇目中要求背诵的篇目。今年中考古诗文默写的分值由8分降至6分,没有了以往的的情境性默写,就这个部分而言,难度系数下降了一点。但学生在记忆过程中仍然会出现记忆混淆,张冠李戴;默写时胡乱填写;添字、漏字,写错别字等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复习巩固,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记忆,重点背诵体现古诗词主旨或表明作者志向的句子,含有哲理的句子,颇具文采的句子。因此,我们在指导复习时,将平时默写中经常出错的字,时时“温故”,明确地告诉学生评分的标准(每错一字该题即不得分,即见错包),要求学生时刻牢记:一字出错,满“盘”皆输。古诗文积累我们贯穿教学始终,直至中考,每节课回顾一到两首,这样学生循环记忆,就比较扎实了。
病句修改的训练:针对常见的病句类型进行训练,因为辨析和修改病句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而我们学生的语法知识相对来说是比较薄弱的,所以在复习中主要提醒学生注意病句修改中八种常见的题型,即注意关联词的前后搭配;注意出现“禁止”“防止”类词的句子;句中出现多
个否定词时要注意;注意句中的介词;注意并列短语的搭配、语序情况;注意有关数量增减的句子;注意出现“能否”“是否”等词的句子前后搭配情况;注意句子中词语的感情色彩; 在复习中将讲练相结合,每讲一个病句类型都搭配相应病句加以巩固,最后再做综合训练,学生的病句修改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文学常识及名著导读:根据《202_年泸州市普通初中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说明》,今年中考将文学常识和名著导读放在了一个选择题里,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整理每册重点的文学常识,要求学生识记,以此完成中考对文学常识的考查;实事求是的说,我们农村的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很小,为此我们以每册书后面的导读内容为重点,分步进行训练。务必使学生了解每一篇名著的大概内容和相关的情节。
(二)关于语言运用的复习,主要通过专题训练来落实。
①新闻概括题,这种题型重在考查学生辩识、筛选、提炼所给新闻材料重要信息的能力。从近几年四川省各市区的中考来看,一般题型有拟写新闻标题、概括一句话新闻、补写新闻导语等,在文字组织方面往往附加“限字表达”要求。我们训练时采取以下方法:一是检索要素概括法。新闻属于记叙类文体,找出新闻中时间、地点、人事等要素,有助于整体把握新闻内容,概括出所需答案。二是提取中心加工法。提取能反映新闻主旨的中心句,根据题干要求,结合新闻材料语境,进行适当加工,组织出答案,力求精而准。
②图表、漫画表述题是以图形(含漫画)或表格作为材料,以此作为题目进行考查,设计的题目有两个层面,第一层面就是对图表的信息进行描述或概括;第二层面就是从图表的阅读中得出结论、启发或感受。我们在平时训练中教给学生赏析漫画,把握漫画寓意的方法:通过漫画的标题,解读漫画的主题或含义;结合漫画的形象来思考其寓意;透视夸张手法了解漫画意图;联系漫画中的文字说明来理解漫画;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漫画的要义。
(三)诗词品读。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近年来,古诗词的赏析已成为泸州市中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占分值6分,但今年分值升为了8分,由于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欠缺,这是学生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我们主要是从:理解诗词思想内容;作者的感情;写法(写法主要包括:炼字品析类、名句赏析类和表达赏析),这三个方面入手,让学生先练题,从不同的题型中归纳总结答题的方法和技巧,将这些方法和技巧运用到平时的练习题中,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让学生走进题海,掌握方法后跳出题海,走高效之路,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四)文言文阅读。
在文言文阅读这个版块,今年中考的变化比较大,内容包括了课内文言文和课外浅显文言文。课内文言文,考查的主要是学生对实词、虚词的掌握情况以及重要句子或重点句式的翻译。翻译实词由以前的4个变成了3个,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词语,虚词的考查仍然以选择题为主。在复习过程中,考虑到文言文的分值比重比较大,而且是中考中除古诗文默写以外唯一看得见摸得着的版块,所以我们在文言文复习时会用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一般我会分册分课复习,按照重点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重点句几个步骤带领学生复习,并且要求学生做好导学案,及时查漏补缺。
今年中考,文言文舍弃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取而代之的是课外文言文的断句,重点考查能否正确诵读文言文,理解其基本内容,针对课外文言文断句这种新的题型,我们学校在课内文言文复习时,每天练习一篇课外文言文断句,要求学生审好题(是用标点符号还是用斜线,划几处),按要求完成,并教给学生一些比较简单的断句技巧:
1、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2、借助虚词位置断句。(句首——夫 其 惟 盖 凡 窃 请 敬 岂。句尾——也 矣 耳 乎 之 哉 焉 耶 欤。分句中——以 之 于 为 而 则 乃。分句首——故 以 而 则 但 遂);
3、在文言文中,可借助动词,特别是“曰”“云”“言”“谓”等表说话的动词作为标志进行断句。
(五)现代文阅读的复习。
现代文阅读全部出自课外,我们把阅读分为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散文板块,然后再按顺序来练习。在复习过程中,明确给分点和失分点,让学生提高答题语言的准确性,具体的做法是:
1.分文体对学生进行复习训练,让学生有文体意识,注意答题时什么样的文体用什么样的语言,避免出现低级错误。
在训练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文体将相应的知识点做比较系统的归纳,以利于学生架构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然后为学生介绍不同文体的常见考点,针对不同的考点,规范学生的答题技能(答题语言、答题步骤等)。
2、教给学生解答阅读的方法。
①我一般会要求学生一定要先耐着性子把文章读完,然后要求学生把重点放在审题上,(这就是审题的能力),只有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答题思路才会清晰,这样才不会下笔千言而离题万里
②接下来根据题干回原文找相关的语句或段落,(这就是筛选信息的能力),③这个步骤要是能完成,学生只要能够引用短文中的词或句来回答,答案就八九不离十(这就是概括的能力)。
④剩下来的这个答案是不是规范,完整,那就是学生表达能力高低的问
题(这就是表达的能力)。
3.采取讲评练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一般在复习完文体知识之后,我们都要精选典型的阅读题作为学生“合作交流”的内容,并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
(六)作文部分。
作文一直是让学生和老师都十分头痛和困扰的问题,尤其是农村学校的学生写作能力令人担忧,甚至有些学生连一件完整的事都难写好,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今年的中考作文分值提高到了40分,如何在短时间能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就显得更为的紧迫和重要了,在作文复习中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要求学生多积累,学习他人的长处。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多读书看报,开拓自己视野、了解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多翻阅近几年中考的优秀作文,学习别人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为写作积累素材,补充新鲜血液。学生练笔复习以记叙文为主,要求学生每两周完成一篇作文,从中考题目中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进行写作,让每个学生反复修改自己的文章,直至能够成为一篇成功的作品。比如在写人的作文在训练中,先让学生写一人一事,写好的基础上再写一人多事,这样学生就能完整的通过典型的事例突出人物的典型性格。
第二,上好五节作文课:《审题构思训练》、《选材与组材》、《拟题的技巧》、《开头和结尾的写法》、《细节描写训练》通过这几类作文课的训练,使学生循序渐进掌握作文的一般技巧,争取使学生的作文能够达到中考的要求:①符合文体特点;②内容符合题意,要充实;③结构要完整;④语言要通顺。
第三,多让学生参考和借鉴近年来的中考优秀作文,学习其独特的写法和构思。
第四,作文训练中仍然强调书写规范整洁。不乱涂鸦,只有这样,优秀作文才可能被阅卷老师发现。
中考复习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有效的复习策略和有效落实复习策略是提升学生中考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各校的老师和学生情况不同,复习的分段、复习的做法可能也不太一样,今天我仅对初三语文复发表我的看法、如实汇报了我们学校语文组的做法,如有不妥之处,还望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最后,预祝大家在202_年中考取得优异的成绩!
谢谢大家!
第二篇:初中语文教学研讨材料(最终版)
初中语文教学研讨材料之——古诗词鉴赏
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一、古诗鉴赏表述方法常见的套话:
1、思想情感: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残暴;反映离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悲叹。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
2、情感表达: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的作用。
二、创作风格:朴素自然、清新飘逸、沉郁顿挫、淡雅高远、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清丽婉约„„
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名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2、结构形式:照应、衔接、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复等。
4、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想象、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等。
5、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意境:由寄托作者思想的意象艺术的组合到一起,形成诗歌基本的整体情境。如孤独凄凉、激情飞越、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7、词语赏析: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析效果(该词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古诗词赏析答题方式:这„„句运用了„„写作手法(修辞手法),描绘了„„,抒发了作者„„感情。其中,“„„”词使用得好,传神地表现了„„
四、熟练掌握答题方法,大胆使用常用的鉴赏术语,做到卷面整洁、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
中考试题——诗词鉴赏题集
一、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
答: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
二、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呲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⒈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答: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窋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写出“窋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一意思的即可)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答: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D)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答: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四、下列对所选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B)(C)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人心,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五、阅读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回答问题。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①诗人是通过哪一句诗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的?哪两句诗最能集中表达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及主客间朴素深厚的情谊?请任选一问回答。
开轩面场圃(多写“把酒话桑麻”一句不扣分)或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如两题都做,以答得较好的一题给分。)
②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
此题为开放题,从景物描写的视角、修辞手法运用、词语的精炼形象等方面赏析均可。示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示例三: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的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
六、欣赏下列诗歌,完成题。
【甲】 乡 愁(节选)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乙】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有天涯。
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甲、乙两诗都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物象。甲诗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对应物上,乙诗则寄托在枯藤、老树„„对应物上。甲、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但甲诗已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
2.品读甲、乙两诗,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谈谈欣赏的理由。
最欣赏的句子: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欣赏的理由:“浅浅的海峡”和人们渴望早日团聚的愿望形成强烈的反差,抒发了浓浓的思 乡思国之情。
3.放飞思绪,想像甲诗中的“我”,跪在母亲的坟前会想些什么?乙诗中的“断肠人”,一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
“我”的心理活动:妈妈,原谅不孝的儿子,我回来迟了,我多么想念你呀!
“断肠人”的倾诉:回家的感觉真好!
七、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回答问题。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人旧年")
为什么:运用了”鸿雁传书”的典故(或“以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突出表现了游子之思.
八、读诗,然后答题
渔家 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边塞秋色),下阕写(思乡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2分)答: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3、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D)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答: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九、读下面的词,完成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 出猎 打猎狩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十、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完成下列两题。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答:“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2)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或“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答: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读懂诗歌的技巧
1、关注标题
2、关注作家风格(豪放、婉约等)、语言特征(如简约、含蓄等)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3、抓住关键词着手,如抓住诗词中关键动词的用法、含义及作用去赏析。
4、抓住关键句(如主旨句、哲理句、情感句)着手,分析概括,推理答题。,如抓住诗词中关键动词的用法、含义及作用去赏析。
5、注意诗中的意象
6、注意诗的最后两句
1.关注诗歌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
首先是要想一想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不要急于作答,看看诗题,也许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示例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题目中包含了时令、地点、人物等因素,结合诗句中的“冷”、“独”、“空”等字眼,我们就不难体会到作者在寒食节,思念京师诸弟时流露出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情。示例
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诗题点明了这是一首挽留客人的诗,诗的内容,便是诗人留客的话。诗中最后两句描写高山云深,景色奇妙,表达的是以美景留客之情。如果不注意诗歌题目,就可能误解成只是诗人自己对美景的留恋之情。2.抓住关键词(句)
诗词是诗人“缘情而发”的产物,有时如能捕捉到诗词中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鉴赏该诗词的钥匙。
江 楼 感 旧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示例
首句中一个“思”字奠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也成为我们窥视诗人内心世界的窗口。诗人为何而“思”?思的对象又是什么?联系下文方知,诗人是由于见到与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了对友人的思念。幻灯片11 3.关注作者身世及所处的朝代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同样的景物,因诗人遭遇、心境的不同,就会体现出截然不同的情感。霜叶红了,有人赞美“红于二月花”,有人却伤心地觉得“总是离人泪”。因此,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如何、境况如何,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如何,朝政如何。联系这些背景,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示例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这一关于诗人所处朝代的信息,提供了解读这首诗的钥匙。南宋后期,国家衰亡已无可挽回,这让许多爱国诗人伤痛之极。诗人登高远望,昔日大宋的江山都已沦丧,痛苦得不忍心再看,以致希望有高山挡住视线。这种想看又不忍看的矛盾心理,将诗人因国家败亡而生的无尽伤痛表现得淋漓尽致。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示例
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在担任宰相期间,力主改革,但最终因保守派的反对而失败。王安石坚持自己的改革主张,不向保守派屈服。了解了这样的背景,就能知道,王安石正是借梅花而自喻,表明自己在政治改革上的态度。不管处境如何,寒冷且无花为伴,梅花依然会开放,并逸香于世。4.注意诗中的意象
意象就是诗中描绘的艺术形象。诗歌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诗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解读诗歌就要用心去把握蕴含于“山”“水”中的情意。在古典诗歌中,有一些意象在不同时代不同诗人的笔下反复出现,其涵义也具有了稳定性。对这些常见意象应作为读诗常识把握好。
常见意象一般具有的约定性的涵义。但这些常见意象有时在诗人笔下还会有非约定性的涵义,同时,诗中更多的是诗人即兴描绘的意象,其涵义也不具有约定性,这些都需要从具体作品中去感受把握。
常见意象的涵义
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5.注意诗的最后两句
卒章显志,是诗文常见的写法。古代诗词常在末尾两句点明题旨,阅读时应该重点注意。
杜甫 绝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示例
看前两句,只是写色彩明丽之美景,情感如何还难以确定。后两句则点明了诗人思归之情。诗人流落他乡,一年又一年,思乡心切而归期难知,心中是何等的伤痛。由这后两句可知,此诗用的是乐景写哀的手法。幻灯片18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示例
此诗前两句写秋风雁群,已通过意象含蓄地表达了游子思乡之情。而后两句直接写出孤身在外的客子最先听到了吹动庭树的萧萧秋风,将全诗的主旨点得明明白白。
第三篇:研讨发言稿
联系文章内容准确理解词语含义,进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比如说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第一段中有这样一句话“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句话如果不引导学生联系文章内容去理解“似乎”“确凿”,那学生就把握不住这两个词语的真正含义,更体会不到作者通过这句话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我做了如下设计:
师:谁知道“似乎”一词的含义?
生:仿佛,好像
师:谁知道“确凿”一词的含义?
生:非常确实
师:那么作者把这两个意思相反的词放在一起,是否矛盾呢?
生:不矛盾(这个回答是习惯性的,学生未必真正理解为什么不矛盾)师:为什么不矛盾?
生:(学生思考)
师:文章选自《朝花夕拾》,哪位同学能说一说“朝花夕拾”是什么
意思?
生:早上的花,晚上拾起来。
师:好,一早一晚,放在人生之中,代表的就是童年、晚年。这之间
间隔了悠长的岁月,时隔多年,作者还能百分百的确定儿时百草园中的一草一木么?
生:不能
师:所以作者用了“似乎”一词。通过文章的2到6自然段,我们
可以看到泥墙根一带带给作者无穷的趣味,而美女蛇的传说更让作者倍感神秘,这些都给作者留下了„„
生:深刻的印象(难忘的记忆)
师:所以作者用了“确凿”一词。表明百草园给作者童年留下了永
生难忘的深刻记忆。所以这两个词放在一起不但不矛盾,反而突出了作者对百草园,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热爱之情。
这样,联系了文章具体内容情节之后,学生不仅准确的理解了词语的含义,也自然而然的体会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四篇:研讨发言稿
甘肃省农垦建筑工程公司项目管理研讨交流材料
202_年工程项目管理及202_年工程项目研讨材料
(第七项目部)
一、202_年工作回顾:
1、在过去的一年当中,做好本职工作,这是支持项目的前提。做为一名管理人员,首先要以身作则,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目前的工作中去。具体到自己的工作,就是严格把关,及时准确地将施工安全、质量落实到个人,同时督促施工队伍认真负责,减少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加强项目部的管理态度与纪律,切实搞好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工作,配合质安部做到让公司满意,领导满意。
2、我们项目部人员较少,管理有点跟不上公司的步伐,为了适应新技术、新设备、新要求。必须培养更多的施工人员、努力学习,掌握新技术、新设备运转特点。更新观念,改变管理方式,为高层次管理、高效能运转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加强学习,才能更新观念,才能使思想从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事实证明,只有勤奋好学、学以致用,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作为中心的一员,我有责任、也有义务服从后勤的总体安排,以积极的心态、良好的精神面貌开展新的工作,团结合作,热情周到,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积极听从领导安排,配合后勤工作调动,实现自身价值。
二、存在的问题,不足及更改:
3、以“三满意”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实行:三定一聘(定编、定岗、定职责和全员聘任)。通过经济措施,奖勤罚懒、奖罚分明,促进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以进一步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有以下两点建议能做到:
①六查:“查质量职责落实、查规范标准执行、查技术方案实施、查工程实体质量、查计量检测试验、查质量事故损失”;
②五防:“防偷工减料、防空鼓开裂、防渗水漏水、防蜂窝麻面、防尺寸偏差”。
4、把原有岗位中好的工作经验与方法带入新的项目,用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新项目的建设当中,要与新项目建设同甘共苦;加强沟通,团结合作,求真务实,献计献策,共同构建和谐的新项目。在新项目工作,要不断加强思想学习,要有创新意识,只有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创新思路,不断研究新举措,才不至于掉队。
5、我们会积极服从分配,充分利用熟悉的环境条件做好本职工作,加强劳动纪律,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以全新的工作态度尽快进入角色。
第五篇:研讨发言稿
高三第一次月考命题研讨发言稿
贺亚娟
各位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对高三第一次月考命题思路和意图作以简单的汇报和说明。
一、命题指导思想
本次月考测试目的是了解高三学生的语文基础和语文复习备考一个多月来的效果,及掌握学生复习备考中存在的问题,为学校后阶段的语文教学和备战高考提供比较科学的参考数据。
试题按照《陕西省202_年普通高校职业教育单独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考试大纲的说明》的要求,参考“202_年普通高校职业教育单独招生考试(陕西卷)——语文”试卷的结构,通过七大题24小题,考查学生的语文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等六大能力。
试题能综合表达高中课程标准实施的基本要求,反映语文高考改革的新趋势,努力体现语文学科的应用、审美、探究的特点。
二、考试内容分布
本试卷共七大题24小题,满分100分。第一大题为语言基础知识运用,5小题共10分;第二大题阅读,4小题共8分;第三大题现代文阅读,4小题共12分;第四大题为文言文阅读,4小题共10分;第五大题为诗歌阅读及默写,4小题共12分;第六大题为语言运用,2小题共8分;第七大题为作文,共40分。
三、试卷特色
1.试卷整体结构、基本考点和能力考查等方面,严格按照陕西卷特点而设置。
命题严格按照《考试大纲的说明》规定的六种能力: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这样严格模仿202_年单招高考的命题方式,旨在努力创设高考考试的真实情景,为学生参加6月份的大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2.试题选材既有较强的人文教育价值,又有鲜明的时代感。选择新鲜的时事材料入题。不管是词语运用题材料“中国式过马路”,还是病句材料中的“泰山脚下的山东小吃”“全国各地的灰霾天气”“市场经济中的包装和炒作”,还是现代文阅读中的问题“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的自我评价”,还是语言运用题中的“编者按”及作文材料。这些材料,或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或具有很高的人文教育价值,旨在让学生在作题的同时,既看到最新的时事,又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教育,可谓一举多得,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3.试卷的难度设置比正式考试的试题略难。
这样有利于区分,有利于发现问题,有利于后阶段的备考。4.稳中有变,敢于创新。
在稳定的基础上,本份试卷在局部上也有一定新的探索。同时,必考命题的切入点也有所创新,作文,虽然也是话题作文,但写作既可以写成立论文章,也可以写成评论文章,这些变换能够引导学生辨证地看问题。
以上就是我高三月考命题的整体思路和意图,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