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为你骄傲》教学反思
《我为你骄傲》教学反思
《我为你骄傲》是一个常会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小故事,讲述的是“我”一不小心,砸破了老奶奶家的玻璃,尽管当时没敢承认,但内疚的心理和责任感伴随了“我”一个星期。当“我”用自己攒了三个星期送报纸的钱赔给老奶奶并附上道歉信时,在慈爱又善于教育后辈的老奶奶眼中,那不是7美元的钱,是孩子纯真的情、悔过的心,是值得为孩子骄傲的美好品德——诚信。
这节课我重点抓住文中“我”的情感变化。先是扔石头“很开心”;再是砸碎玻璃“很害怕”;然后是见到老奶奶“很不自在”;最后用自己积攒的钱赔偿个老奶奶,感到“一阵轻松”。教语文,也是教做人。教学时我紧紧抓住这个线索,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发现,教育学生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学习老奶奶宽宏博大的胸怀。同时还要以文为载体,在读中训练语感,在读中品析、积累、运用词句。力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在让学生感悟“开心”时,我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那些开心的小伙伴,师与生融为一体,一起捡石子,比赛扔石子,笑呀!跳呀!接着我随即抛出问题,让孩子通过朗读把这个开心有趣的场面带个大家,再挑战读,齐读,让学生充分感受当时的开心。
联系实际,感悟诚实。孩子的感悟离不开文本内容,但是空泛地讲、说,势必会让孩子觉得枯燥、乏味。于是在让学生感悟“害怕”时,我举出班上黄青垚 的例子,因为这是发生在孩子身上实实在在的事情,他们的感悟会更深刻些,以点带面,让其他孩子此时此刻也能够在心里回忆起自己做过的错事,启发学生思考,挖掘学生的心里体验,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我觉得这样的课堂才够真。
但是这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1、评价语言太单调。一节课下来,基本上都是“很好”“真棒”“不错”等话语,很难对孩子的回答给予别样的评价。
2、课堂生成不理想,教师主导的痕迹还是较重,学生自学的时间较少,需要进一步改变教学方式。
今后我将不断学习和积累,让我们的孩子们都能成为课堂的主人,在真实、朴实、扎实的语文课堂中快乐地成长。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
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课题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她的动作和表情是怎么样的?”从而导入课文“这里也有三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你去读一读”。这样的阅读教学贴近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习活动。因此,课堂上,要给学生营造提问的空间,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实现这样大幅度的转变,教师的角色需要至少发生这样的转变,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让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二篇:最新《我为你骄傲》教学反思
《我为你骄傲》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个小男孩和小伙伴在玩扔石子的游戏时,不小心把一个老奶奶家的玻璃给打碎了,一开始小男孩没有承认自己的错误,后来他每次遇到老奶奶总是觉得不自在,于是他决定用送报纸的钱为老奶奶修理窗户,他把钱和一张便条装进信封,在便条上想老奶奶说明了事情的经过,最后老奶奶把钱和一张便条给了小男孩,便条上写着:我为你骄傲。
在学习这一课的过程中,我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那个小男孩,你会在信上写些什么。本以为学生不会想象,没想到学生真正的走到文本当中,想象得非常好。
有的孩子在信中这样写到:老奶奶您好!前几天,我和小伙伴们在您家的后院里扔小石头玩,我一不小心把一块小石头扔到了您家的后窗户上,把玻璃打碎了,我很害怕就赶快偷走了。那几天,我给您送报纸,您热情地跟我打招呼,我觉得很不自在。心里觉得很对不起您,我决定用三个星期送报纸的钱给您修理窗户,请您收下,并且原谅我。
那个给您送报纸的小男孩。
有的孩子这样写:老奶奶您好,您家的玻璃是我打碎的,对不起,我因为害怕没有跟你承认错误,请您原谅。奶奶,我要用自己积攒的送报纸的钱给您修理窗户,请您收下,再一次给您说一声:对不起,以后我一定会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请您相信我。
在孩子们的信中,我看到孩子们都在真诚地向老奶奶承认错误,求得老奶奶的原谅。我想,从学完这一课开始,孩子们一定都能成为诚实守信,做了错事勇于承认的好少年。
第三篇:我为你骄傲教学反思
《我为你骄傲》教学反思
李妍
本课是一个小故事。教学时,我抓住了小男孩的心理:开心——害怕,担心——不自在——轻松这一主线,理清“我”的心情变化过程。我重点放在体验描写小男孩“害怕、担心”的句子,并通过让学生自读自悟,结合自己的实际让学生感悟到要有一个美好的品德——诚信。教育学生学会遇事要承担责任,学会宽容做人的道理。自然对于“骄傲”一词同学也就理解了。但也有一些遗憾,在识字教学这一环节中存在了不足之处,比如:当学生读错“攒”(zan)字时,由于思维的短路,没能给予正确的纠正。另外,在这堂课上我觉得自己的主导作用过于严重,牵着学生,不太完全放手。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改变教学方式,更好的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四篇:《我为你骄傲》教学设计及反思
《我为你骄傲》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感情。
3、知道老奶奶为什么写“我为你骄傲”,学会承担责任,学会宽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老奶奶为什么写“我为你骄傲”
教学过程:
一、给出语境,理解骄傲
师:上个星期,我们班小朋友通过集体努力,取得了接力赛的第一名,我为你们骄傲。你们最近在哪些方面取得了进步呢?
板书:我为你骄傲
师:谁愿意把课题读一遍?
课文中到底谁为谁骄傲呢?为什么事而骄傲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师: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第100页。自由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别忘了标上小节号。
读句子:
1、小男孩拾起一块光滑的石头扔向玻璃,顿时玻璃被打碎了。
2、小男孩把攒下来的钱放在一个信封里,然后投进信箱,表示歉意。
读生字:滑 玻 璃 碎 攒 封 歉 箱 顿
三、深入理解,感悟文本
1、师:请小朋友们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板书:开心 害怕 很不自在 轻松
师:小作者为什么会有这些心理变化呢?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2、出示句子:
我们看着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星一样从天而降,觉得很开心,很有趣。师: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大家为什么觉得很开心?
(因为石头像……)
师:你能想象当时的场景吗?他们是怎么玩的呢?
(他们偷偷地躲在老奶奶家的后院里,手里拿着石头,不停地往老奶奶的屋顶上扔。石头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他们觉得非常刺激,非常过瘾)
师:你能用你的朗读把这样的场面带给大家吗?
3、师:真是太好玩了,于是我也忍不住拾起一块光滑的小石子,扔了出去,一不小心(配上玻璃破碎的声音)把老奶奶家的玻璃给打碎了。
引读:我们听到玻璃破碎的声音…….(板书:飞快地逃走)
孩子们,你们为什么要逃呢?(因为害怕)
你们在害怕什么?
(是啊,我们害怕被老奶奶发现,害怕被老奶奶责骂,还害怕来奶奶会告诉我们的爸爸妈妈。所以我们逃走了,逃得像兔子一样飞快。)
引读:那天晚上,我一想到……
师:为什么我感到很不自在?读读第三自然段
(我做错了事,心里觉得很不是滋味,而老奶奶每天还对我微笑,我觉得过意不去,很内疚。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很想认错,又很害怕,心里很矛盾。也可能我猜到了来奶奶已经知道是谁打碎玻璃了。)
读出小男孩的不自在。
4、出示句子 “一直等到天黑,我才悄悄地来到老奶奶家门前,把信封投到她家的信箱里。我心里顿时感到一阵轻松。”
1)师:后来我一下子变得轻松了,这是为什么?
2)你是从哪儿找到答案的,请你读读有关的句子。(板书:真诚地道歉)
3)出示课件:一封信的格式,这张便条里会写些什么?
4)交流汇报,评价:便条的内容是不是在向老奶奶真诚地道歉?
师:老奶奶为什么要写我为你骄傲呢?小组讨论
(在慈爱又善良教育后辈的老奶奶眼中,那不是7美元的钱,是孩子纯真的情,悔过的心,是值得为孩子骄傲的美好品质——诚实、知错能改的品质。)
四、扩展延伸,再读课题
1、不仅老奶奶为男孩感到骄傲,连
小朋友的心里是不是也在为小男孩感到骄傲?谁来夸赞?
(指名读,读出为小男孩感到自豪的情感,加上适当的手势动作。)
2、全班起立,齐读课题。
3、师:孩子的诚实让人感动,老奶奶你觉得她怎样?
(老奶奶心胸宽广,非常宽容,她那博大的胸怀也值得我们称赞……)
出示:当我们犯错时,我们应该——
当别人犯错时,我们应该——
五、书写指导
1、出示幻灯,学习书写
骄傲
2、在田字格中各写2个
六、板书设计
我为你骄傲
飞快地逃走──→真诚地道歉
(开心-害怕-很不自在-阵轻松)
教学反思:
《我为你骄傲》这篇课文非常符合低年级孩子的生活习惯,平时偷偷摸摸爱搞一些小花样,做一些无伤大雅的事情,做错了事情又一直记在心里,最后还是决定认错。课文的主人公就是日常生活中孩子们的典型形象。所以孩子在学这篇文章时如果能把自己当作那个男孩,自己的心紧紧随着男孩的心或开心,或担心,或轻松,那我觉得这样的课就是成功了。
在设计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抓住了小男孩的心理:开心——害怕、担心——很不自在——轻松这一主线进行教学设计。重点让学生体会四句话:
1、我们看着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星一样从天而降,觉得很开心,很有趣。
2、那天晚上,我一想到老奶奶家被打碎的玻璃就害怕,担心她知道是我干的。
3、这以后,我还是和往常一样,每天给她送报纸。她也和往常一样,微笑着跟我打招呼,我却觉得很不自在。
4、一直到天黑,我才悄悄地来到老奶奶家门前,把信封投到她家的信箱里。我进行第一句话的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大家为什么觉得开心?他们是怎么玩的?让他们想象当时的情景,其实也就是让学生联想自己在玩的时候的场景。课文中的小作者和他的小伙伴们是偷偷地躲在老奶奶家的后院里,把小石头扔到她家的房顶。一个“躲”字,就生动地写出了小作者当时那种偷偷摸摸地玩石头的心理活动,带着些许窃喜,带着些许刺激。可能是因为情境创设得不够,给学生思考时间也不多,学生说得不多。最后让他们用朗读把这样的场景带给大家。
其实,我要感谢那一声玻璃破碎的声音,在声音过去紧接下来的一秒,马上把问题抛给他们:怎么办呢?我预想了3种结果:
1、学生没反应。我会说:哎呀,吓得话都说不出来了!(其实在写反思时我才想到,那时应该可以渗透几个成语的,比如:呆若木鸡、六神无主等)
2、马上逃走。我会说:你脑子里的第一反应跟小作者一样。
3、马上向老奶奶道歉。我会说:你是个头脑冷静的孩子,可是你有想过后果吗?教学时,我们班有两个学生因为我问得太突然,他们没反应。我的点评让大家轻松地笑了。这以后,发言的人,动脑的人多起来了。但这一切还没结束,我马上追问:“你为什么逃?”学生说是因为害怕,我继续追问:“你害怕什么?”这下学生思维打开,他们马上想到生活中自己也遇到过的情况,做错事是因为怕受到责骂,怕惩罚,怕告诉家长等等。追问,不是课前给学生挖的“陷阱”,不是毫无目的的“刨根问底”,而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体会第三句话时,我觉得这是本课中最难的一部分。“很不自在”四个字中包含了很多很多小作者复杂的感情。
1、害怕。害怕老奶奶知道这件事是我干的,害怕犯的错会被发现。
2、心虚。看到老奶奶继续对他微笑时的心虚。
3、猜测。猜想是不是老奶奶已经知道了是谁干的。可能从小作者闪烁的眼神,逃避的话语中(这当然也是我猜测的)
4、矛盾。想到那件事,就觉得不安。想说又不敢说的矛盾心理。这四个心理活动层层深入,第层面是很多学生都能想到的,而后面的心理活动则需要教师的引导。我们班学生每个点都涉及到一点,但说得不够全面,而我没有抓住他们说中的点进行深入解读,让机会白白丧失。从中也可以看出我在备课时考虑得不充分,没有好好想一想学生回答时我改怎样把他们的点扩充到一个面,一层一层深入文本,让学生理解的更透彻。
第四句话我设计了这个问题:他做了一件什么事让他感到一阵轻松了呢?是真诚的道歉。这里有一个语言空白点,就是便条的内容,我让学生补充,看看学生是不是说出了事情的经过以及道歉是否有诚意。后面的设计显得草率,“轻松”的意思根本没有让学生体会出来。承认错误,得到原谅,实际上是精神上的一种轻松,把这么多天缠绕在身上的包袱终于摆脱了,身心得到了自由。我觉得下节课应该还要让学生体会体会。
重点部分都上完了,这时候应该揭示文章的中心。我抓住老奶奶给小男孩的一句话:我为你骄傲来揭示中心。说说老奶奶为什么为小男孩骄傲?(诚实、勇于承认错误)通过老师称赞,学生称赞,用动作来称赞,全班起立再读课题,其实,学生那时候已经理解“骄傲”的意思,那就是“自豪”,发自内心的自豪。说完了男孩,说说老奶奶,你觉得她怎么样?(心胸宽广、宽容待人)最后,我设计了一道概括整篇课文的题目,既是这节课里学生学到的那些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又是学生今后人生道路上遇到这些问题应该怎样选择。
这节课,收获多多,漏洞也多多。前面我说了,公开课的课时很难安排,教学内容难以取舍。本来,我觉得这节课如果把生字部分安排得再到位些,主人公前面3个心理活动已经够学生体会一节课了,让学生多说,多读,学生理解得才会深刻。但是,实在很难丢舍揭示中心的部分。所以,整个过程虽然完整,但是总觉得学生没有学得扎实,感悟得深刻。另外,这节课被我忽略的东西有很多,比如朗读、评价语等等。第一年工作时王敏文老师跟我说过,你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然后给予恰当的引导及点评,这节课我还是没能做好这一点,让很多机会流失了。
上了这节课,让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觉得钻研文本是一个教师一生要学习的最重要的东西,要让学生感悟得深刻,学得多,最重要的还是看教师对文本理解多少,教师把教材都吃透了,久而久之,学生会朝着你为他们开辟的道路上一直前行
第五篇:《我为你骄傲》教学反思
谁为谁骄傲?骄傲什么?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读懂小男孩的心情变化。于是,在反复朗读中,我们体会到小男孩在扔石子时的开心;打碎玻璃时的害怕、担心。这些心情同学们都很理解。
可是为什么会不自在呢?同学们理解为他害怕老奶奶找他说玻璃的事,想躲又躲不开,因此不自在。这里的“不自在”大家理解为害怕、担心。是这样吗?我不置可否,指导同学们继续读课文三到五自然段,并思考:“第二天送报纸时可能他会因为害怕而不自在。过去好几天,老奶奶还是什么都不说,我觉得她以后都不会说的。小男孩可以放下心了,完全不必不自在。对吗?”同学们沉默着,但是没有表示赞同我的意见。我知道他们有点明白,但是说不出来。于是,让他们再读第四自然段,看看他在不自在之后做了什么?从而让大家明白:第一,做错事造成的后果还没有弥补,打碎的玻璃他还没有赔偿,因此他不自在。第二,他做了错事还没有道歉,因此他不自在。由此,同学们更加深刻体验到这个小男孩不是害怕惩罚,而是出于自身的道德观念主动认错并改错的。所以才会在赔偿了玻璃、承认错误之后,小男孩感到很轻松。
这样的话不能完全讲个学生听,但是我希望他们有所体验:道德认识的最高阶段不是因为担心惩罚和希望得到奖励,而是出于自身的道德观念。学生没太明白这一点,但是他们充分认识到小男孩的诚实是老奶奶为之骄傲的地方。
老奶奶到底知不知道他是他打碎了玻璃?她又是怎样知道的?我提出这个问题,请大家猜想。
同学们认为老奶奶肯定知道他干的坏事,怎么知道的呢?我说:“老奶奶坐在家里眼睁睁看着他们扔石子,一直看到把玻璃打碎了。”同学们都笑,看来不太赞同。
小贾站起来说:“老奶奶的一个邻居告诉她说,昨天我看到那个送报纸的小男孩打碎了你家玻璃。”我冲他伸出大拇指,夸他会想。
“第二天他去送报纸时,老奶奶一看他的神态就知道是他干的。”这是细心的滢滢的想法。察言观色,多聪明的想法!
既然已经知道罪魁祸首是谁,每天小男孩去送报纸时老奶奶会想什么?这个问题学生也回答得特别好。
“老奶奶想我相信他一定会承认错误的。”
“我再给他点时间,他一定悔改错的。”
“我对他充满希望!”
在这些猜想中,学生认识到老奶奶身上宝贵的品质:那就是宽容。
课文学到这里应该结束了,我还有话要说。这个小男孩可以做得更好一些。怎么做更好?第一时间承认错误,并说明赔偿的期限。顺便我也教育大家:每个人都会犯错,犯了错误知道怎么改错要及时认错、改错。不知道怎么办要及时求助,找家长、老师、同学帮助出主意,我该怎么办?我举了个例子:如果昨天作业没完成,老师问到时,第一要认错,第二要说明什么时间把作业补来。绝不可以说谎。
看来这篇文章中的小男孩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仅仅如此吗?这件事情可不可以避免?如果他不扔石子,或者选择合适的地方玩,玻璃不会被他打碎,他也不必承担三个星期的精神负担。就像自己去危险的地方玩水溺水了,被别人所救,连累别人丧命。对这样的事情,我们除了学习英雄的见义勇为,还要批判玩水的孩子一样。话题扯得再远一点,就像汶川地震之后,除了学习英雄事迹,最重要的是惩罚造成地震严重后果的相关人员。避免类似事情发生,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