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
编辑:无殇蝶舞 识别码:16-337636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07 03:27:23 来源:网络

第一篇: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

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

体育课不仅是实现体育教学、完成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形式,也是反映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窗口。新课程实施以来,以目标统领内容的学校体育课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体育教师的视野开阔了、教学内容丰富了、教学方法也多种多样了,但一节高质量的体育课,从教案中就可以体现出研究集体(校本教研)或做课教师富有创意的教学构思,从课的实施过程中能展现这堂课独具特色的教法及自然流畅的课堂组织;更能通过教师驾驭课堂和组织学生的过程反映体育教师扎实的基本功。所以,一节好的体育课,不仅能衡量出教师业务能力的高低,更能体现学校教学研究成果的价值和意义。

由于工作原因,我经常观看、组织体育优质课、示范课,在为新课程改革给体育课带来巨大变化而欣喜的同时,也注意到有些体育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如“教学内容选择的低级”“教学形式的放开(放羊式教学)”、“不重视运动技能”、“教学目标定位不准”“学情不清楚”等等。体育课程改革不只是简单地把过去的竞技体育课堂改变为以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为单一目标的改革。《全日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体育教师在每一堂体育课中都应该综合考虑学习领域的学习目标,就是说通过体育课的学习,要让学生们的运动技能、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得以提高,使学生能够在运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这就给我们广大一线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水平的教学要求。我结合对体育优质课的一些认识,和大家共同探讨、交流。

一、正确理解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新的课程标准首先给广大体育教师提出了更新教育观念的任务。但是教育理念的更新并不是简单的教学形式的变化、不是“放羊式”的教学、也不是老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互换而已。它不仅要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还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不仅要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还要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精神;不仅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而且要注重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

《课标》在选择教学内容上给了教师很大的空间和自由性,教师可以根据本地区、本学校、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课堂内容;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标》的理解,来探索创新课堂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运动兴趣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构思内容。小学体育课可以选择生动活泼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游戏内容;初中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中体验运动的快乐;高中则主要让学生学习掌握专项运动技能。这样的课堂把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放在了中心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运动锻炼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知识潜能,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必须指出的是,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能否完成既定的课程目标(比如水平四规定的毕业掌握一至两种球类技能),防止进入另一个为体育而体育的误区。

省优质课评判标准中对教学内容的规定:教材的选择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需要,主教材有适宜的技术难度和较强的教与学因素;能够以运动技术教学和身体锻炼为载体,切实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学安排符合运动技能的学习规律。

三、教学设计是上好课的前提

确定了教学内容,还应该有好的教学设计,教师要对确定的教学内容进行构思、设计,才能圆满完成教学目标。设计的好与坏与否,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教学目标制定应明确、具体,操作性强,目标的达成可以检查和评价。

例如:快速跑,其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快速奔跑能力,教学设计应围绕这个目的采取多种形式练习,小学可在正确动作练习基础上采取游戏方式;初中则在主要练习跑的基础上顾及动作的纠正但不花费主要精力;高中则提高步幅、步频基础上提高快速跑成绩,对快速跑中蹲踞式起跑等内容作为介绍即可,不必花费太多精力,因为学生在跑步中一般采取站立式起跑,蹲踞式起跑一般为比赛。快速跑一般采取竞赛形式,但要有使学生乐于参与的兴趣。

例如:球类,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品质。小学主要引发学生兴趣;初中在发展兴趣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技能;高中的选项教学则在初中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培养学生利用掌握的、有兴趣的运动技能进行终身锻炼。球类学生比较喜欢,教学设计应围绕上述目的进行。

四、课堂组织教学是体育课的中心环节

课堂教学是检验体育教师业务技能的方式之一。通过一节课的组织实施,往往可以了解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根据不同水平阶段学生的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环境因素选择相应的组织形式开展教学。

1、“三备”是前提

备教材、备学生、备场地是体育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前提。

备教材:教材的选择及设计以详细陈述。

备学生:对学生要从年龄、身体、心理、生理等各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的分析,尤其对学生的掌握运动技术水平做详细了解,以便确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

备场地:要求了解学校的场地、器材及所选教学内容对场地、器材的需求情况,组织上

课要求场地、器材布局合理,利用率高,安全措施到位。

2、设计新颖的教法、组织和学法

(1)确定课的出发点。一切从健康的角度出发,教师设计的教法应该是便于学生学的教法,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怎样学,而不是单纯教技术这个狭隘的目标上,同时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2)构思流畅的组织过程。要做到组织过程可信、可行,有演示性,就必须做到:①明确所教技术的重难点,这样才能围绕重难点设计教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组织过程才显得有张有弛,形散神聚。②明确讲解,示范的时机。③明确自己在课堂组织过程中的位置。任课教师要对自己什么时候该成为中心,什么时候该加入等做到心中有数。④明确教材间的内在联系。各种教材虽然发展的身体素质不同,但有其合理性;运动负荷的大小不同,但有其规律性;运用场地器材方法不同,但有其连贯性,这都是使组织过程流畅、可信的重要因素。

(3)学生学法上要有突破。教师要真正意识到学生才是教与学这个过程中的主体,所以学生的学法不能是一味地模仿、练习,而应多一些边议边学、自创自练、自控自评、允许自由发挥,鼓励进取创新。

省优质课评判标准中对教法、学法的规定:能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正确有效的运用接受学习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使教和学的积极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3、“会教”是关键

会教是教案的有效实施,是体现设计的意图,是教学的中心。

(1)体现“导”: “导”即教师的主导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精髓。“导”主要体现在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关系(民主、和谐);教师的教法能否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的教学能准确地控制全局,既考虑到大多数学生全面提高,又能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名学生受益。

(2)注重 “授”: 教师的授,不仅是教技术、教方法,而应以运动技术教学和身体锻炼为载体,切实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的学,不仅仅是学技术,更应该懂应用、懂练习方法,为终生体育服务。

(3)懂得“乐”: 教师的教学手段不仅要灵活,而且要有乐趣,应注重教材和教法的搭配,科学性和趣味性的结合,更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积极参与,气氛活跃。

(4)抓住 “会”: 体育教学的核心就是围绕“练”达到“会”的目的。学生在一堂课

中体现出来的“会”,不仅是“学会” 而且应“会学”。在练习过程教师应逐步提高练习的要求,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地进行体验,并不断的启发学生,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还在动脑,达到“会学、会用”的目的。

五、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讲解时要简明扼要地讲清楚动作要领、技术关键和练习方法,语言要做到生动、简练、有趣;教学中的体育口令要做到专业性的语言,要求口令清楚、声音洪亮、富有节奏感。

2、教师的示范能力:体育教师的动作示范能力是学科教学中特有的能力,学生通过观察体育教师的动作示范,在模仿的同时反复练习才能渐渐掌握动作要领。所以体育教师的正确、规范、优美、熟练的动作示范,是最好的教学也是最直接的教学方法,优质课评比中教师如出现错误示范则肯定是失败课,在我市优质课评比中作为最重要一项。

3、组织能力:体育教学是室外组织学生的学练,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如队形的变换,练习场地的改变都需要教师做出相应的调整。

六、体育课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

1、教案的规范:教案应内容齐全,尤其技术动作要领表述规范,游戏方法详细,组织教法完整。

2、教学目标的制定:应根据学情、内容、技术难度制定,如较难技术动作新授课80%学生掌握„„,从课后可以看出不可能达到。

3、组织教法的实施:准备活动的趣味性、针对性,例“喊数抱团”可以用加减法等口令增加趣味,球类针对上课内容所作的针对性练习等;主、副教材的搭配,一般副教材应为主教材服务,也有为增加运动负荷的副教材应考虑上下肢的协调发展;场地器材的设计摆放应考虑有利学生活动,不要过多不必要的调动,不要摆放大量器材而只练习一次,应充分利用场地器材;教师的讲解示范必须准确到位,不能出现知识性、技术性错误;教师的巡回辅导不能装模作样,要能看到学生的大众错误和个别错误,集中纠错和个别辅导相结合;学生的示范不能出现差生示范(极为典型错误),差生示范只能由教师不点名情况下模仿,否则会挫伤学生练习积极性;课中的鼓励评价和课后的总结评价不可缺少,要紧密结合学生情况开展;放松活动选择要适合学生的舞蹈、游戏、拉伸操等内容,切不可运动量大。

4、课后必须反思(教后反思),教师的课后反思指的是反思课前设计和课中实施存在的差距,哪有安排不当需要进一步改进,哪些需要调整等等。

第二篇: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

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什么才是一节好的体育课

为进一步推动山东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教研工作的科学有序开展,形成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2011年12月13日—15日在淄博市召开“山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研讨会暨山东省教育学会体育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年会”,为体育教师搭建起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研讨平台。本次会议是由淄博市教研室承办,桓台教育体育局组织。参加会议人员来自全省17个地市专、兼职体育教研员骨干教师、理事会理事,共计1400余人。我市各镇街、市直、矿区体育教师20余人参加会议。

山东省教学研究室办公室王绍谦主任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词,14日上午8:30,全国著名学者、中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室学会副主任、副理事长、北师大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毛振明博士做了《新课程解读》及《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什么才是一节好的体育课》的重要学术报告,14日下午—15日,来自全省17个地市的27位优秀体育教师执教公开课,并与专家、听课教师现场交流,山东省教育学会体育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召开理事会议,总结今年工作,研究部署理事会明年工作,通过并接收各市推荐的新理事。此次活动历时二天,其中理论半天,外堂观摩一天半,与会教师对于本次活动的举行评价较高,深感收获颇丰。

一、专家引领,解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体育教学任务 《新课标》实行以来,其中的“运动参与”、“社会适应”等,给广大教师带来了不小的困惑,出现了不少的认识误区。一是体育课程以“运动技能为载体”与“最终达到健康促进目的”关系被严重的混乱;二是“选择教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要求”被虚化;三是体育教学的评价被“课程评价”概念干扰,体育成绩的评价名不存而实亡。毛振明教授在本次研讨会中明确指出,今后体育的教学要以“学生掌握技能,学会健身知识,养成健身理念”为目的,体育教学的评价要以“技能+知识+情感”为主线,体育教材的选择上要以体育教学的目的为依据进行选择。通过毛教授的细心讲解,广大教师的思想理念,教学思路豁然开朗,对今后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有了更加清醒地认识。

二、骨干示范,诠释体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思想

本次体育教学研讨会,来自全省各地市的优秀教师分别在高中、初中、小学三个不同的学段展示了较高教学水平的课堂教学,他们均是历届山东省优质课评选一等奖、省教学能手获得者。27位教师较好的实践了体育教学中“技能的掌握,知识的讲授及情感的培养”,展示了较高的个人素质。如,济南市纬十路小学徐悦老师的“快乐篮球”、枣庄孙毅老师的“原地侧向掷沙包”、泰安张超老师的“走进少林寺”等课,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理念先进,练习手段多样、科学、高效,教学效果非常突出,学生的技能掌握均在90% 以上,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集体主义等品质,让与会教师耳目一新,心然怦动,对于推动我省的体育课堂教学起到了指路明灯、示范带动作用。

三、关注细节,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最优化 毛振明教授在本次研讨会中就“什么才是一节好的体育课”做了细致深入的讲解。《新课程标准》实施后,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一度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情景式”、“探究式”等教学模式不断涌现,这些教学模式是值得肯定的,但在运用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与体育教学目的相背的案例,如,“扁担南瓜”、“小八路练本领”、“扫把扫地”等,究其不成功的原因就是没有完成体育课堂教学的目的,学生没有学到一定的技能,没有学到知识,没有养成健身理念。毛教授说,上好一节体育课,教师必须要有“真本领”,真本事不仅仅是个人技能的全面,还应体现在“学理”方面的“为什么、因为什么”。一堂好的体育课要具备以下五种标志:一是学生能够学会在将来生活能够用的运动技能;二是学生能够通过体育课的教学身体更加强壮,身体动作更加灵活;三是能够学会锻炼身体的必须技能原理和知识;四是能够学会许多保健、安全和保护的方法;五是能够学会关心、体谅、帮助他人,能够挑战自我,克服困难,能够融入集体并能给自己很好的定位。从一堂好课的标志我们可以看出,体育课堂教学的主线将是以“技能、知识、情感”为主的,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体育教学我们会做得更好。

四、破解难点,质疑解惑,促进今后体育课堂教学高效发展、持续发展

有碰撞才会有火花,有交流才会促发展,达共识才会有提升。无论是专家讲座,还是在公开课的课堂上,参会教师认真听讲和记录,在交流互动环节,大家积极参与现场互动以及评议研讨,“这样设计遵循什么教学原则”“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如何体现的”“教材的搭配如何更合理”“如何进行科学有效地教学分组”等等来自一线课堂教学的无数问题成为现场大家交流的重点,专家的点评,执教教师的阐述,给大家带来一种体育教材新的诠释和理解,教学方式、学法指导等教学新方法、新做法,引起大家的共鸣和赞赏,老师们一致认为,这次观摩学习对自己的体育教学具有“助推器”的效果。与会教师深感不虚此行,都表示将会把研讨会的新的思路、新的理念带回去,并加以实践。祝愿山东省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第三篇: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

《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几点反思

张国友

通过学习了毛振明专家的讲座,我明白了一节体育课,从准备、实施到课后小结等环节都可以体现创新改革。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形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思维方式,挖掘教学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技能和技术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中小学体育课组织教学应创新的依据。为适应新时期体育教学的发展要求,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我对课堂教学创新进行了尝试和探索。

一、改变教学分组形式在传统的体育课教学中,学生的分组情况要么是按高矮分组,要么按男女分组,要么是平均分若干组,总是比较死板。而中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对新事物具有浓厚兴趣,我们在教学中就可利用这种好奇心和积极性,通过小组分组形式的重新组合,在分组上来个创新,让学生感到新鲜以提高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具体的方法有:

1、强弱搭配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情况和对技能掌握的程度,调节各小组人员的组合,强弱搭配。在学习中通过互帮互学来提高学习质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如在“单手肩上投篮”的教学中,由于动作掌握较难,如果光由教师进行辅导,则时间会来不及,而且仍有许多学生得不到指导,我就把篮球队员及完成好的学生跟完成差的学生分在一组,让优生对差生进行示范指导,充当小老师,让差的学生学有榜样,纠正动作,而好的同学通过对他人的指导,也使自己明白了那些地方容易出错,更加提高了动作质量。另外,在接力跑等比赛项目中,强弱生搭配也有助于比赛的公平,还能更好的激发团队凝聚力。

2、自由组合:中小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也有自己的交际圈子,总是爱同要好的同学在一起活动。在教学中,改变旧的分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几个小组。目的是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奋斗目标,有利于学习和体育竞赛的顺利进行。特别是在游戏教学中,这种分组方式非常受学生欢迎。

3、分层次教学分组: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对技能的接受掌握程度也不同。如果不管这些差异,对整个班学生进行“统一层次”的教育,则会出现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局面。因此,在一些项目的教学中,可按学生的差异大致分成不同层次的若干组,结合因材施教和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实行因材施教,处于较低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进步了,便可到高一层次中去。这样,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好的学生能得到足够的训练,差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提高,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在各自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二、创设课堂情境教学模式示范和讲解,只是作为练习者学习的参考,在教学中,还要设置问题情境,给予练习者身体活动条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中小学生直观形象思维高于抽象逻辑思维,模仿能力强于理解能力,并且想象力丰富。在教学中应遵循儿童心理、生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因此,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科学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氛围,把体育课变成学生主动学习的乐园。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在乐趣中掌握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达到培养兴趣、培养能力和开拓创造力的目的。

三、放手让学生自编活动内容 “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精神受无量之痛苦,精神苦而身亦苦矣!”(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传统的教学形式是教师教,学生被动学,教师主宰课堂教学的一切,学生只是一个盛放知识的容器。现在,我们在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运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先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主动的学习中,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创新精神与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而且给了他们一个极好的自我表现的机会,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提高了。这样,有效地发挥了学生自主练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了学

生实践水平和经验。

四、因材施教学生受先天身体素质及对技能技术掌握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在体育课中,个体差异很大。如果搞“一锅端”、“一刀切”,则课堂上学生会出现如前面所提及的两种极端情况——“吃不饱”和“吃不了”,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我尝试了分层次教学,目的就是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先按学生水平的大致差异分几个层次,再因人而异地制定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要求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高的提高教学效果。

第四篇: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

随想

体育课最主要是健身功能,以及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发展心理健康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了使学生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身为体育教师就应该努力上好每一节体育课,使学生每上一次课都有收获。

要想知道如何才能上好一节体育课,怎么样才算上好一节体育课呢? 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大多数的结论是第一是要参与。也就是说,要学生参与其中。第二就是要会。所谓会,不但是指要使学生学会某一项动作技能,还应使学生学会通过各种体育运动形式锻炼身体的方法。

上好一节体育实践课。备课肯定是少不了的。大家都知道,备课就要有三备:备教材、备教案、备学生。但是我们体育课还有多准备两样,就是备器材和天气。具体要怎么做,我觉得每一个人的方法都不一样,对我而言,我觉得主要从学生参与跟学生会不会这两点下手。如何才能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我上课的时候经常考虑这样的问题,我会尝试用游戏法,比赛等这样的形式,来组织一节体育课,因为大把多的游戏,组织起来比较容易,再加上学生乐于参与,很多资料都说,形成特色,展示风采,发挥体育课的个性特色,有时候这个个性教学,还真的伤脑筋。

接下来就是要教会学生知识了,一节好的课,学生没有学到东西,怎么说都行不通吧,很多资料都是这样说的,通过讲解法和示范法传授运动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最重要的教学手段,是 体育教学中最普通、最直接,应用最广,而且最为重要的直观教学方法,的确如此,我发现现在的体育老师,身材大多数走样,在做示范的时候,大多数老师是没有示范的,在体育运动中,吸引学生眼球,提高学生兴趣的就是优美的示范动作,现在的学生模仿能力较强,只有通过优美的示范,才能让学生积极去学,去模仿,才能达到传递知识的作用啦。

第五篇:如何上好一节初中体育课

凡了解中学体育课的人都知道,室外体育课从结构上分三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以及结束部分。也许有些人认为,就三部分而言,最重要的是基本部分,因为它是体育课的主体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而其它两部分则次之。其实不然,我认为这三部分在认识上不应分主次,其它两部分更不应被忽略,特别是准备部分。它之所以重要,是由于它是上好一节室外体育课的前提条件。这是由它的两大功能决定的,这就是它的心理功能以及生理功能。

首先谈一下准备运动在心理上的功能。在室外体育课进行的最初阶段,教师通过集合,整理队伍。宣布课的内容特别是进行准备运动后,使学生的心理由静态阶段进入动态阶段,调节大脑皮质兴奋性处于适宜水平。这是一个首要条件,只有心理上作好了准备,才能由大脑通过神经发出指令去完成一系列动作,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之下,才能更精确地掌握和完成所学动作。

其次是准备运动在生理上的功能。进行准备运动的其中一个重要目的是预防运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运动损伤,包括肌肉损伤,肌腱损伤以及关节损伤等等。据近年上海师范大学对70所中学运动损伤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在众多的中学生运动损伤原因中,准备活动不充分导致的运动损伤占9.2%,仅次于技术动作不准确、场地设备不好、不遵守运动规则而排列第四位。可见做好准备活动的重要性,为什么进行准备运动可以预防和减少运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准动损伤呢?这得从肌肉(这里特指骨骼肌)的物理特性­­——粘滞性谈起。从运动解剖学上理解,粘滞性是原生质的普遍特性,是其内部所含胶状物质所造成的。肌肉纤维内部正具有这种特性,在肌肉收缩时产生阻力,要克服这种阻力,就必须消耗一定能量,气候寒冷时,肌肉的粘滞性增加。体温升高之后(即做准备运动之后),可以合肌肉粘滞性下降,提高骨肉的收缩和舒张的速度,增加肌力;在较高体温情况下,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会释放更多的氧,从而增加了肌肉的氧供应;由于物质代谢水平提高,可普遍提高神经和肌肉组织的兴备性;肌肉中温度升高还可使其中小血管扩张,减少外周阻力,增加肌肉中的血供应;同时,体温升高增加肌肉韧带的伸展性,加大柔韧性,并预防运动损伤。

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