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媒体及网络资源教学体会
创造性运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进行教学的几点体会
运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进行语文创造性辅助教学,由于它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和微观的限制,动静结合,既变隐为显,又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因而在创造性语文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声音、图画、情境并茂,直观的文字、音、像、影
等资料,既能使枯燥无味的呆板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又生动形象、逼真;既缩短了学生感知的过程,又使抽象的思维训练形象化;既能更好的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收到预期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教学,创设良好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学习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一阶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动。”(赫尔巴特语)因此,兴趣的激活、保持就显得尤为重要。再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的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凭借多媒体及网络资源教学强大的表现力和独特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提供给学生大量的表征,使客观事物的形、光、声、色等直接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作用于学生,激活学生的兴奋点,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同时为学生预设了良好的学习感知氛围。
怎样才能利用好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利用图片、背景、音乐等直观媒体信息可同步进行的有机结合,创设出符合课程要求的情境。例如:在以“父亲”、“最 的人”等为题目,以“爱、真情”等为话题的作文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首先播放了太阳雨制作,并朗诵的电视散文短片——朱自清的《背影》;其次,播放了电视剧《大哥》的主题曲及影视插花;再次,播放了崔京浩的歌曲《父亲》,“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将学生带入情境,学生纷纷跟唱起来,渲染了课堂气氛,同时也让学生感悟到浓浓的父子之情。学生如身临其境,更主要的是全面调动学生各种感觉功能,开辟学生多向立体思维的通道,既减轻了学习负担,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效果是一般教学方法不能达到的。
再如:我在教学《雷雨》这一课时,运用课件将大自然的景象通过屏幕逼真地显示出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为学生预设了一种电闪雷鸣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雷雨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示课题,我组织学生观看了该剧的有关情节,绚丽多彩的画面,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和惟妙惟肖的人物表演,这样,深深吸引了学生,使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开始积极的思维活动,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愉快的学习活动中。
二、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积极健康而永恒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我利用阅读和作文课,两次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分别举行演讲和写作活动。我让学生利用活动和两饭时间收看电视,引导他们上网搜集相关有用信息,我把自己和学生查找到的图片等有用资料编辑整合在一起,并配以文字说明,制成相关的主题,等等。通过这些图文并茂的讲解,深深打动了我们每一位老师和同学的心。我们坚信,爱与希望,是永恒的力量。”作文写作更是真情流泻,水到渠成,一挥而就,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而永恒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想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正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想象能力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核心,人一旦失去了想象力,则创造力也就随之枯竭了。因此,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持之以恒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教学补充教材内容,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的方法之一品散文,或播放名家讲课和辅导的有关光碟,或观看一些有利用价值的电视节目等,来补充教材内容。这样,既可深化教材,又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非一日之功,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进行。因此,不能只在一节语文课上进行,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运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新思维。
何克抗认为:“发散性思维并非造创性思维的主体,它作为创造性思维的一个组成要素,指明了创造性思维活动方向。其实质是冲破传统思想、观念和理论的束缚。”因此教师只有认清发散思维是一种沿不同方向,不同范围,不因循守旧的思维方式,独创性思维是发散思维的新颖,不同寻常的思维结果,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所以,教师就要在教学实践中在“同中求异,正向求反,多向辐射”三条方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的优势,紧扣教学内容,提出大量合理的,没有确定答案又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问题。让学生自由想象、自由发挥,从多角度、多元化、多维式去考虑问题,去分析,得出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敢于标新立异,打破常规。同时,教师尽量鼓励启发学生尽量多发表
意见,促进学生认识事物本质,科学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性创新思维。
比如,我国传统作文教学多运用定向思维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思想僵化,不会创新,不敢越雷池半步,缺乏发散的独创性。尤其在话题作文教学时,学生往往将思维仅仅局限于材料字面上的理解上。针对此种弊大于利的不健康教学模式,我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向学生展示分析网络上众家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认知及不同看法、态度及观点,使学生自己从话题材料中领悟,引导他们知道对材料的挖掘、对主题的感悟认知,应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分析事物,从而扩展了学生的思路,转换了学生的思维角度。不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的发散性创新思维的训练培养,离不开各学段各语文任课教师的长期积极通力协作。
再如:俗语“这山望着那山高”,本来含有贬义,是指责那些见异思迁、朝三暮四的人。但我让学生从网络上查找这个俗语的注解以及用法,不难发现:从新的角度进行质疑:难道“这山望着那山高”不对吗?人类不就是在不满足后不断攀登而进步的吗?因而,我让学生以《把眼光投向高山》为题写了一篇议论文,文中对此话题赋予了新意,赞扬了不断进取的精神,并以鲁迅弃医从文、冯骥才弃球求文为例,论证了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使文章有了时代性和新意。所以,我们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质疑求异心理,来激发学生敢于不囿于传统思维模式,不断写出富有时代感、有新意的作文来。
五、巧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再现情境,变无声为有声,让诗歌及散文教学走出说教的困境。
巧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可以将诗歌教学(也有散文教学)“此时无声变有声”,再现画面,使学生进入情境,进入角色,充分感悟到作品的主旨和意境美。如诗歌《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用传统教学方法,师生无论怎样互动,都很难把作品中的激越、直冲霄汉的主旨美和雄浑壮美的意境体会完美地表达出来。运用多媒体手段,在和谐的师生互动课堂教学中,学生感到如临其境,仿佛在和毛泽东同志面对面的交谈,仿佛毛泽东同志在给我们同学指点江山、激扬斗志,仿佛在和毛泽东同志进行心灵地碰撞……还有散文《荷塘月色》,就算教师你有舌如巧簧的口才,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脑海里完美地勾勒出情景交融的荷塘美景,体会作者心中难以排除的哀愁、烦怨,也难以感悟作者要追寻美来自慰,不满现实而又幻想超脱现实的心态。倒不如从56网上搜寻老铁朗诵编辑制作的《荷塘月色》视频进行播放来的实在……这样以来,学生从中领悟到了作品中的原汁原味的美,让诗歌及散文教学走出说教的困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语文学习多动手、乐思考,善质疑、会创新的自学能力和品质。
六、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注重学法探究,激励钻研精神。
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语文学习方式”。因此,语文课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主体性、自学性、操作性、协作性的原则,结合实际,创设情境,设计教学过程,安排必要的训练,指导学生独立探求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在学习丰子恺先生的散文《山中避雨》时,课前我让学生搜集课文中出现的乐曲《渔光曲》、《梅花三弄》、作者丰子恺的漫画、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等大量能表现课文内容的资料。一曲优美动听的《渔光曲》把学生带入静谧而深远的境界,激发了学习动机,加之一副副生动的漫画,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这时,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诵读方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诵读,然后讨论分析人物感情变化的原因,从而理解“乐以教和”的主题。
这样,学生可以根据多媒体以及网络提供的丰富的资源及教师提供的字词解释、思路分析、艺术特色比较等材料和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语文的能力。
七、利用多媒体人机交互的特点,发展个性,使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都适得其所,得到提高。
多媒体辅助教学,打破了齐步前进、解决传统教学不能解决的“多边互动、因材施教”的问题。即学优生可以快一些前进,学困生可以慢一点。利用计算机的分组辅导、个别辅导、交互辅导功能,教师可以将整体教学和个别辅导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因材施教,比较自由充分地发挥个性,不至于因为要照顾学困生放慢速度而使学优生吃不饱,也不至于因为要照顾学优生加速或加大难度而使学困生吃不消,学优生和学困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优生从被动等待中解放出来,困生从被动压抑中解放出来。如在教学中利用课件设计了“复习引入”、“新课探究”、“巩固练习”、“发展练习”、“思考题”五个选项,新课探究中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探究文题,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巩固练习设置了A、B两级题,A级为模仿题,B级为综合题,新课后学困生可以再学习一遍,然后选择A级题练习;学优生可以选择B级题,如果有时间还可以继续选择后面的发展题和思考题,通过学生自主选择、自主练习,使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八、利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展示学生学习成果,展现学生的风采。
以往课堂习作、随笔、作文等的反馈,往往是教师念学生听。由于学生的理解速度较声音相比,具有延后性,所以往往在教师念完后,学生并未完全听清并理解,因而也就无法领会精髓所在,便也无从借鉴优点了。多媒体及网络技术便可弥补这一不足,利用实物展示台可将学生的作品直接展示出来,或者将学生学习成果电子版上传到学校网站,让其他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品评借鉴。同时,学生的作品及学习成果被直接展示出来,或上传到学校网站,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将有一种被肯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被瞩目的兴奋感和自豪感,这必将激发其学习语文兴趣的再次高涨。而其他学生也会在比较中得到收益,也会在此激励下不断努力。
实践证明,我们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灵活运用多媒体与网络资源教学,不但给学生带来了视、听、说、演的训练、优化了课堂结构,让我们的课堂充满了活力,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并且使语文教学内容增加了时代气息,使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二篇:创造性运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进行教学的几点体会
创造性运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进行教学的几点体会
刘建斌
运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进行语文创造性辅助教学,由于它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和微观的限制,动静结合,既变隐为显,又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因而在创造性语文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声音、图画、情境并茂,直观的文字、音、像、影等资料,既能使枯燥无味的呆板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又生动形象、逼真;既缩短了学生感知的过程,又使抽象的思维训练形象化;既能更好的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收到预期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教学,创设良好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学习兴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一阶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动。”(赫尔巴特语)因此,兴趣的激活、保持就显得尤为重要。再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的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凭借多媒体及网络资源教学强大的表现力和独特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提供给学生大量的表征,使客观事物的形、光、声、色等直接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作用于学生,激活学生的兴奋点,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同时为学生预设了良好的学习感知氛围。
怎样才能利用好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利用图片、背景、音乐等直观媒体信息可同步进行的有机结合,创设出符合课程要求的情境。例如:在以“父亲”、“最 的人”等为题目,以“爱、真情”等为话题的作文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首先播放了太阳雨制作,并朗诵的电视散文短片——朱自清的《背影》;其次,播放了电视剧《大哥》的主题曲及影视插花;再次,播放了崔京浩的歌曲《父亲》,“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将学生带入情境,学生纷纷跟唱起来,渲染了课堂气氛,同时也让学生感悟到浓浓的父子之情。学生如身临其境,更主要的是全面调动学生各种感觉功能,开辟学生多向立体思维的通道,既减轻了学习负担,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效果是一般教学方法不能达到的。
再如:我在教学《雷雨》这一课时,运用课件将大自然的景象通过屏幕逼真地显示出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为学生预设了一种电闪雷鸣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雷雨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示课题,我组织学生观看了该剧的有关情节,绚丽多彩的画面,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和惟妙惟肖的人物表演,这样,深深吸引了学生,使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开始积极的思维活动,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愉快的学习活动中。
二、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积极健康而永恒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02_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从那一刻起,山河同泣,草木同悲,泪肆意奔流,同时,爱也无限的释放——情感激荡。202_年4月14日早上7时49分,位于青海省南部的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美丽的玉树草原顿时呜咽了。
我利用阅读和作文课,两次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分别举行演讲和写作活动。我让学生利用活动和两饭时间收看电视,引导他们上网搜集相关有用信息,我把自己和学生查找到的图片等有用资料编辑整合在一起,并配以文字说明,制成主题为《我们绝不放弃!》、《玉树不倒,青海常青!》的多媒体课件。其中,“5.12”汶川大地震中,有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在灾区指挥视察的图片和铿锵有力的话语:“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都要千方百计的抢救!”“只要人在,我们就一定能渡过难关!”“4.14”玉树大地震中,有总理温家宝4月15日下午,第一时间飞抵青海玉树地震灾区,考察灾情,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指导抗震救灾工作的图片和铿锵有力的声音:“抗震救灾第一位的工作是救人。只要有一丝希望,就要尽百分努力,坚持下去,决不放弃。”还有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4月18日,果断结束出访行程,乘飞机迅速回国的新闻报道回放,前往玉树地震灾区,看望慰问灾区干部群众,实地指导抗震救灾工作等的图片和新闻报道。以及在玉树州孤儿学校的板房教室里,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的视频片段。”这些都深深打动了我们每一位老师和同学的心。学生还抓取到了几位老师感人的事迹。“5.12”汶川大地震中,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翼护住他的学生。当救援队员挖开废墟,这位老师依然用力的张开双臂。谭老师悄无声息的为我们立起了一座丰碑。这块丰碑上写满了大爱,写满了无言的赤诚。还有很多教师,以自己的行动以致生命诠释着师恩如山。“4.14”玉树大地震中,拥有3000余名学生的玉树县第三完全小学80%房屋倒塌,数十名教师徒手挖掘废墟展开救援,共有61名孩子被从废墟中挖出,几乎所有的老师手都磨破了,废墟上留下了一道道红色血印。“我们流再多的血,也要救出那些被埋的孩子!”这是多么朴实而充满真情和天底下最铿锵有力的话语呀!是谁在生死关头坚守着道义、责任、良心?他们都用一种生命的美丽姿势成就了生命的永恒。学生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很深的感动,都有了深切的感受,他们纷纷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演说,表达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我则顺势小结,将演讲推向高潮;“一点很小的善心,乘以13亿,都会变成爱的海洋;一个很大的困难,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微不足道。我们坚信,爱与希望,是永恒的力量。”作文写作更是真情流泻,水到渠成,一挥而就,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而永恒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想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正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想象能力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核心,人一旦失去了想象力,则创造力也就随之枯竭了。因此,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持之以恒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教学补充教材内容,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的方法之一品散文,或播放名家讲课和辅导的有关光碟,或观看一些有利用价值的电视节目等,来补充教材内容。这样,既可深化教材,又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非一日之功,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进行。因此,不能只在一节语文课上进行,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运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新思维。何克抗认为:“发散性思维并非造创性思维的主体,它作为创造性思维的一个组成要素,指明了创造性思维活动方向。其实质是冲破传统思想、观念和理论的束缚。”因此教师只有认清发散思维是一种沿不同方向,不同范围,不因循守旧的思维方式,独创性思维是发散思维的新颖,不同寻常的思维结果,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所以,教师就要在教学实践中在“同中求异,正向求反,多向辐射”三条方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的优势,紧扣教学内容,提出大量合理的,没有确定答案又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问题。让学生自由想象、自由发挥,从多角度、多元化、多维式去考虑问题,去分析,得出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敢于标新立异,打破常规。同时,教师尽量鼓励启发学生尽量多发表意见,促进学生认识事物本质,科学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性创新思维。
比如,我国传统作文教学多运用定向思维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思想僵化,不会创新,不敢越雷池半步,缺乏发散的独创性。尤其在话题作文教学时,学生往往将思维仅仅局限于材料字面上的理解上。针对此种弊大于利的不健康教学模式,我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向学生展示分析网络上众家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认知及不同看法、态度及观点,使学生自己从话题材料中领悟,引导他们知道对材料的挖掘、对主题的感悟认知,应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分析事物,从而扩展了学生的思路,转换了学生的思维角度。不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的发散性创新思维的训练培养,离不开各学段各语文任课教师的长期积极通力协作。
再如:俗语“这山望着那山高”,本来含有贬义,是指责那些见异思迁、朝三暮四的人。但我让学生从网络上查找这个俗语的注解以及用法,不难发现:从新的角度进行质疑:难道“这山望着那山高”不对吗?人类不就是在不满足后不断攀登而进步的吗?因而,我让学生以《把眼光投向高山》为题写了一篇议论文,文中对此话题赋予了新意,赞扬了不断进取的精神,并以鲁迅弃医从文、冯骥才弃球求文为例,论证了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使文章有了时代性和新意。所以,我们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质疑求异心理,来激发学生敢于不囿于传统思维模式,不断写出富有时代感、有新意的作文来。
五、巧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再现情境,变无声为有声,让诗歌及散文教学走出说教的困境。
巧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可以将诗歌教学(也有散文教学)“此时无声变有声”,再现画面,使学生进入情境,进入角色,充分感悟到作品的主旨和意境美。如诗歌《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用传统教学方法,师生无论怎样互动,都很难把作品中的激越、直冲霄汉的主旨美和雄浑壮美的意境体会完美地表达出来。运用多媒体手段,在和谐的师生互动课堂教学中,学生感到如临其境,仿佛在和毛泽东同志面对面的交谈,仿佛毛泽东同志在给我们同学指点江山、激扬斗志,仿佛在和毛泽东同志进行心灵地碰撞„„还有散文《荷塘月色》,就算教师你有舌如巧簧的口才,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脑海里完美地勾勒出情景交融的荷塘美景,体会作者心中难以排除的哀愁、烦怨,也难以感悟作者要追寻美来自慰,不满现实而又幻想超脱现实的心态。倒不如从56网上搜寻老铁朗诵编辑制作的《荷塘月色》视频进行播放来的实在„„这样以来,学生从中领悟到了作品中的原汁原味的美,让诗歌及散文教学走出说教的困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语文学习多动手、乐思考,善质疑、会创新的自学能力和品质。
六、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注重学法探究,激励钻研精神。
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语文学习方式”。因此,语文课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主体性、自学性、操作性、协作性的原则,结合实际,创设情境,设计教学过程,安排必要的训练,指导学生独立探求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在学习丰子恺先生的散文《山中避雨》时,课前我让学生搜集课文中出现的乐曲《渔光曲》、《梅花三弄》、作者丰子恺的漫画、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等大量能表现课文内容的资料。一曲优美动听的《渔光曲》把学生带入静谧而深远的境界,激发了学习动机,加之一副副生动的漫画,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这时,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诵读方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诵读,然后讨论分析人物感情变化的原因,从而理解“乐以教和”的主题。这样,学生可以根据多媒体以及网络提供的丰富的资源及教师提供的字词解释、思路分析、艺术特色比较等材料和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语文的能力。
七、利用多媒体人机交互的特点,发展个性,使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都适得其所,得到提高。
多媒体辅助教学,打破了齐步前进、解决传统教学不能解决的“多边互动、因材施教”的问题。即学优生可以快一些前进,学困生可以慢一点。利用计算机的分组辅导、个别辅导、交互辅导功能,教师可以将整体教学和个别辅导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因材施教,比较自由充分地发挥个性,不至于因为要照顾学困生放慢速度而使学优生吃不饱,也不至于因为要照顾学优生加速或加大难度而使学困生吃不消,学优生和学困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优生从被动等待中解放出来,困生从被动压抑中解放出来。如在教学中利用课件设计了“复习引入”、“新课探究”、“巩固练习”、“发展练习”、“思考题”五个选项,新课探究中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探究文题,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巩固练习设置了A、B两级题,A级为模仿题,B级为综合题,新课后学困生可以再学习一遍,然后选择A级题练习;学优生可以选择B级题,如果有时间还可以继续选择后面的发展题和思考题,通过学生自主选择、自主练习,使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八、利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展示学生学习成果,展现学生的风采。以往课堂习作、随笔、作文等的反馈,往往是教师念学生听。由于学生的理解速度较声音相比,具有延后性,所以往往在教师念完后,学生并未完全听清并理解,因而也就无法领会精髓所在,便也无从借鉴优点了。多媒体及网络技术便可弥补这一不足,利用实物展示台可将学生的作品直接展示出来,或者将学生学习成果电子版上传到学校网站,让其他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品评借鉴。同时,学生的作品及学习成果被直接展示出来,或上传到学校网站,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将有一种被肯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被瞩目的兴奋感和自豪感,这必将激发其学习语文兴趣的再次高涨。而其他学生也会在比较中得到收益,也会在此激励下不断努力。实践证明,我们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灵活运用多媒体与网络资源教学,不但给学生带来了视、听、说、演的训练、优化了课堂结构,让我们的课堂充满了活力,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并且使语文教学内容增加了时代气息,使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用远程教育资源心得体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教师大家好:
今天我有幸坐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和体会,众所周知,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已成为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最佳途径。相信技术的使用符合了小学实现消息化、媒体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国家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远程教育,它覆盖我们广大农村小学的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对远程教育资源在课堂中近一年的使用,我对远程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一: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不是“拿来主义”
当素质教育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我们已能很好胜任教师这一角色时,一个新的名词“远程教育”又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刚刚听到这个代名词时,我的确感到很兴奋,农村小学也可以运用计算机这样先进的媒体上课了,而且还是把微机打开一放,学生通过看电视,听全国优秀教师讲课,知识就学会了。我们教师只要在课堂上辅导一下就行了。当我在接受远程教育培训时,我对它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远程教育资源它含概的内容很多,一节课除了有优秀的课例外,还有很多相关的动画课件、练习题、课外扩展知识。优秀课例也并不能完全应用到课堂上,因为我们是农村小学,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别,他们接受不了高频率的学习活动。如果一味地完全应用优秀课例,学生学习跟不上,只会适得其反。那么,在我一开始想象中的“拿来主义”是行不通的。恰当、合理的选择和使用远程教育资源是我们教师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二、要用好远程资源,必须要转变观念、提高自身能力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如果你只想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完成你的教学,你永远成为不了优秀的教师。素质教育倡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即使你是一个幽默大师,只凭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是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的,而远程教育资源恰恰给我们地处偏僻的学生们提供了精神食粮,它通过多媒体画面再现历史故事、游历祖国名山、大川,了解国外风土人情,使他们不再是无知的山里孩子,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知识,开拓视野,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面对这么好的资源,我想:要用好这些资源,要想成为一名学生都喜欢的好老师,必须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要能够灵活熟练地使用远程教育资源。我应抓住这个好的契机,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的丰富资源,让自己的课堂变得精彩、生动。
有了想法,就有了行动。首先,我克服一切困难,认真学习操作技能。以中心校集中培训内容为学习的切入点,不断扩展学习内容,着重强化练习常用的技能,经过反复地操作演练,远程教育的神秘面纱在我的面前一层层的被揭开,完全能够做到从微机中熟练调出远程教育资源,浏览和选取自己所需的资料。其次,切合实际,设计好教学方案。通过听骨干教师所作的远程教育资源使用的示范课,掌握了把它应用到自己教学中的方法。然而,要想充分利用好远程教育资源,并不能一味的照搬、照用,它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运用。于是,我在备课上下功夫。第一,在课前把有关这节课的内容要先看一遍,哪些内容能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去,哪些内容较深自己所教的学生难以理解,课件、动画、训练的习题穿插在课堂中哪一个环节更为合适,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在进行备课,设计教学方案。通过合理的安排与设计,使自己的课堂更加生动,既有情景的创设、知识的传授、生动的动画画面激发兴趣,又有多样的习题提高能力。
第二,创造性的使用远程教育资源。远程教育资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一些普通的、基本的知识和素材,它给我们教师提供了很多可发挥的空间。每位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意图选取自己所需的资料片段,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就同一节课而言,它所表现出的形式和效果都是不同的。也许有的教师会说:“使用远程教育这么麻烦,这不是又给我们增加了负担吗?”是的,想充分利用好远程教育资源,我们就要在备课上下工夫,可是我们不用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画图片、找资料了。我是一名英语教师,以前想把课上好,我都要画很多的图片,向学习动物、天气、交通工具等单词,让学生看书来学会很枯燥,画图片占用我很多的时间,有时还得求助别人,而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则可以让我省出很多的时间,它里面有生动形象的动画,不仅 易于学生的理解,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中我也不用口干舌燥多次领学生读单词和句型,远程教育资源中的教师发音纯正,只要重复点击,它完全可以为我所用,不但学生学到了纯正的英语,我本身也得到了学习,英语发音水平也有了提高。那么,把这些省出的时间用到备课上,学习和研究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再结合自己的教学,通过取长补短的方法,把她的好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方法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中不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业务能力得到提高,课堂教学不再是枯燥无味,而是变得生动、活泼,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也成为学生们喜爱的教师。在一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了远程教育带给我和学生们的益处和乐趣。
三、只有有效地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才能提升教学质量
丰富的远程教育资源,给我的教学注入了活力。在实际教学中,我注意挖掘远程资源的优势,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作用。第一,我利用远程资源中的图片、背景音乐等素材创设出符合课程要求的情境,渲染课堂气氛,学生都跃跃欲试特别活跃,气氛高涨,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在讲课中适时利用动画、肢体语言,通过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演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第二,利用远程资源的课堂实例,进行听读能力的学习。在课堂实例中,学生能接触到纯正的英语,对英语语音学习有一定的好处,还可以向外国的小教师学习单词和句子,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既提高学生的听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学生还能通过背景知识的简介,对外国的一些风土人情、文化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这对于封闭的农村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开心果。第三,利用课件动画素材,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在做英语知识的练习时,我利用远程资源上课件动画素材,创设了情景,把内容很直观的表现出来,在播放时,同学们一下子明白了原来复杂凌乱的知识,枯燥的句子。使头疼的书面表达变得形象、生动、有趣。而且,能利用多种训练方法达到练习的目的,学生的练习兴致很高。使练习不再乏味、单调。在学生的休息时间,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有计划的播放一些英语知识,在英语知识节目中,同学们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再重温一遍,同时也认识了英语的重要性,憧憬着英语的未来,激发了孩子们幻想和创新的智慧,使同学们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英语,明白了英语的价值和魅力所在.学生们不再感觉到英语的乏味,而是争先恐后地要上英语课。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变得爱学、乐学,学生的成绩较以前有了提高,英语的听说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经过近一年对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自己从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我们老师调用、修改网上资源在网上备教案,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能使老师有更多时间去探索教法、研究学生,因材施教。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使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信息灵通了,变得“耳聪目明”,更具发展潜力;使教师的素质、能力更上了一个台阶,我相信学生、教师会拥有一个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以上是我个人对远程教育的一点粗浅的认识,我希望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和大家一起讨论、学习,让远程教育资源发挥它更大的优势,也让自己能更上一个新台阶,谢谢大家。
第三篇:网络资源开发利用课程体会
作为大学生,应具有这样一种信息意识:认识到信息和信息活动的功能和作用,认识到信息对他们的学习和课余科研活动的效用,认识各种信息源的价值和信息机构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形成对信息的积极体验,进而产生与学习和课余科研相适应的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倾向。经常注意并搜集各种载体的信息,积极利用包括图书馆在内的各种信息机构的服务,努力扩充知识面,主动地、有意识地去学习基本信息检索技能。
随着因特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网络信息资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网络信息数量的迅猛增长一方面极大丰富了人们信息查询的范围;另一方面,却又给人们在浩如烟海的信息面前进行选择造成了困难。因此,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成为网络信息时代所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解决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信息查找的问题,即通过何种手段和方式来查询所需的信息;另一问题是信息的组织,也就是通过何种标准或者方法使信息有效组织起来,从而更加方便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两个层面问题的有效解决,便可按照用户的需求,用最快捷的方式、从最有效的途径得到信息,从而充分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四篇:浅谈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体会
浅谈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体会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语文教学以其思想性和知识性的完美结合,在众多学科中独占鳌头。多媒体的运用,使语文教学更具优势,能将文章中蕴涵的创作背景,思想内容,文化知识等等展示给学生,并借助音乐、电视等艺术手段,创造一种特殊的学习氛围。
使其在美的熏陶和情的兴奋中接受知识,陶冶情操。下面结合初中语文的教学,谈谈如何多媒体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巧妙整合的一点教学体会。
一、让学生走进精彩的世界
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是教学的基础,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面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
如教学朱自清学生的《春》,这一课的朗读配有音乐、文字、图片,文字根据朗读速度滚动,图片根据课文朗读的进度而自动切换,朗读声情并茂,音乐灵动,使人仿佛感受到春的活力,这对理解课文的主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有了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讲的 轻松,学生学的自如,在教学中遇到很多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2.利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比较直观 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3.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助于加快教学速度,在课堂上有足够的 时间让学生练习巩固,在普通的课堂上,老师要用粉笔板书,这样浪费时间,教学中常常出现完不成教学任务的情况,利用多媒体充分利用时间,也有效利用时间更好完成教学任务。
4.通过多媒体教学,深刻体会;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从而促使我 去认真学习计算机操作,学习制作课件,在网上收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以便于提高教学成绩。
五、多媒体教学存在的不足
多媒体教学像放电影一样,知识点没有特别突出。老师讲解、板书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灵感、思想、相互碰撞和形成的过程,而多媒体没有学生思想的形成过程。学生感受不到教师的思想。多媒体教学中课件的使用在一定的程度上是流于形式。是教师自己尽心设计、自己导演的一出精彩的教的画面,虽然知识之间环环相扣。
建构致以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是以思维为中介的,为了更直接的影响学习进程应减少对传递技术的过分关注,而更多的关心在完成不同任务中如何要求学习者思维的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是知识建构的辅助工具。学生在建构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多媒体只是助成认知的工具。情感、态度、价值的形成需要助成认知工具,同时也需要教师的恰当讲解、学生的思考三方面的共同完成。这也正符合构建自己专家 系统所说的“学生必须界定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分析因果关系,构建逻辑关系规则库。”因此,在一节课中,课件放映时间、速度、方式、教师的讲解、板书要与学生视觉、听觉、思考进行恰到好处的衔接,不能违背学生认知生理规律。实质就是要解决多媒体课堂中的师生有机互动问题。由此两个教学理论就是把传统教学中的黑板、粉笔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有机的结合。
六、总结
多媒体介入教学,为语文教学开创了新天地。当然,计算机只是 一种辅助工具,并不能取代师生间的交流,不能取代教师对学生诸方面影响。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会为语文教学增添姿彩,为教学方法的探讨提供广阔的空间,为培养学生语文教学的各种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总之,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生动的形象,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一个形神兼备,静动结合的优秀平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既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合理利用课堂时间,在相同的时间中学习更多的知识。有利于促进我们老师学习,提高教学能力。
202_年7月8日
第五篇:浅谈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体会
浅谈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体会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语文教学以其思想性和知识性的完美结合,在众多学科中独占鳌头。多媒体的运用,使语文教学更具优势,能将文章中蕴涵的创作背景,思想内容,文化知识等等展示给学生,并借助音乐、电视等艺术手段,创造一种特殊的学习氛围。
使其在美的熏陶和情的兴奋中接受知识,陶冶情操。下面结合初中语文的教学,谈谈如何多媒体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巧妙整合的一点教学体会。
一、让学生走进精彩的世界
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是教学的基础,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面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
如教学朱自清学生的《春》,这一课的朗读配有音乐、文字、图片,文字根据朗读速度滚动,图片根据课文朗读的进度而自动切换,朗读声情并茂,音乐灵动,使人仿佛感受到春的活力,这对理解课文的主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有了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讲的 轻松,学生学的自如,在教学中遇到很多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2.利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比较直观 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3.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助于加快教学速度,在课堂上有足够的 时间让学生练习巩固,在普通的课堂上,老师要用粉笔板书,这样浪费时间,教学中常常出现完不成教学任务的情况,利用多媒体充分利用时间,也有效利用时间更好完成教学任务。
4.通过多媒体教学,深刻体会;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从而促使我 去认真学习计算机操作,学习制作课件,在网上收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以便于提高教学成绩。
五、多媒体教学存在的不足
多媒体教学像放电影一样,知识点没有特别突出。老师讲解、板书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灵感、思想、相互碰撞和形成的过程,而多媒体没有学生思想的形成过程。学生感受不到教师的思想。多媒体教学中课件的使用在一定的程度上是流于形式。是教师自己尽心设计、自己导演的一出精彩的教的画面,虽然知识之间环环相扣。
建构致以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是以思维为中介的,为了更直接的影响学习进程应减少对传递技术的过分关注,而更多的关心在完成不同任务中如何要求学习者思维的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是知识建构的辅助工具。学生在建构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多媒体只是助成认知的工具。情感、态度、价值的形成需要助成认知工具,同时也需要教师的恰当讲解、学生的思考三方面的共同完成。这也正符合构建自己专家
系统所说的“学生必须界定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分析因果关系,构建逻辑关系规则库。”因此,在一节课中,课件放映时间、速度、方式、教师的讲解、板书要与学生视觉、听觉、思考进行恰到好处的衔接,不能违背学生认知生理规律。实质就是要解决多媒体课堂中的师生有机互动问题。由此两个教学理论就是把传统教学中的黑板、粉笔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有机的结合。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实施,作为在第一线的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学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组织形式、教学手段等方面。随着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教育教学也借助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优化初中语文教学架设了一座平台,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开拓学生视野、加大教学容量等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可以呈现事物现象的本质属性,美妙的自然风光,奇特的自然现象,事物的本质特征,事件过程的演绎„„还可以运用各种技巧,如对比、叠合、拖移、夸张,以及将事物变大为小,变小为大,变快为慢,变慢为快等等,使学生对事物的本质,事件的发展有直观的感受,清晰的逻辑,深刻的印象。例如:我在教学《小石潭记》时,从网上搜集了大量能表现小石潭美景的古画、摄影等图片,用power point制作精美的课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通过把小石潭这一优美的景象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视觉和听觉综合形象,声像兼备,使学生从活泼、生动、直观的画面去感受小石潭的清、幽、雅的景致,体味作者在小石潭边时那乐忧
相间的心情,为学生创设出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情境,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变枯燥无味为生动有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就产生了学习的动力,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初中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场所。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是在被动的参与课堂学习这一总过程,大都缺乏学习兴趣,师生间也缺乏更多的互动与交流。而现在,由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这一状况得到了很大改观。不仅如此,利用多媒体在讲授同样的内容时,所花的时间比原来少很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以往在讲解一些抽象的写景散文时,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对书中描绘的景象,感觉也总是似懂非懂、模糊不清。现在,运用多媒体手段教授这类课文,就方便、实效多了。仍然以讲授《小石潭记》为例,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让学生先欣赏一幅幅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小石潭美景的图片,再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自己喜欢的景象,说一说他们对所见景物的感受,然后再结合音乐、动画与文章进行学习。学生既清楚的感知到了潭周围的景致美,又真正的体悟到了文字的韵味美,也对理解作者情感变化奠定了基础,朗读起来还声情并茂,兴趣盎然。一堂可能枯燥的说教课亦因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引起了学生的愉悦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从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优化课堂教学,突破重难点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是在教案中注明教学难点和重点,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能直观地看到这一点。在现代文的教学中,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味和理解重要词语的意义和作用,这正是学生难以突破的一关,利用多媒体教学则能直观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攻破学习难关。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一文时,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理解含义深刻的一些句子。在多媒体教学中利用课件把教学中的重点语句,如:“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等,一一表列出来,逐一解决,则能更好的实现学生在重点难点上的突破。
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可以视听并用,变静为动,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更好的突破重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配置时间,加大教学容量语文教学,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必须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众所周知,现在的初中教育,实际上更多的还是围绕中、中考来学习,这种情况势必造成学生学习的狭隘性,学生除了从书本上获取知识之外,没有更多更好的途径去阅读,获取更多的知识,而多媒体教学则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为学生赢得了更多的时间,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知识面。
总之,合理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多媒体课堂教学形象、生动、直观,更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
每位教师要根据语文教学的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做到合时宜,使其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六、总结
多媒体介入教学,为语文教学开创了新天地。当然,计算机只是 一种辅助工具,并不能取代师生间的交流,不能取代教师对学生诸方面影响。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会为语文教学增添姿彩,为教学方法的探讨提供广阔的空间,为培养学生语文教学的各种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总之,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生动的形象,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一个形神兼备,静动结合的优秀平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既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合理利用课堂时间,在相同的时间中学习更多的知识。有利于促进我们老师学习,提高教学能力。
202_年7月8日
浅谈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优和劣
——以成安县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为例
摘要: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就是要大面积、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用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就是要在一定时间内为学生传导最多的信息,使他们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应尽可能地扩大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单位时问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加快信息传递、知识整合的速度,以增加课堂的密度。多媒体课件教学是为实现课堂教学的目的而服务 的,应以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为第一要素,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更有效的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关键字:语文; 多媒体; 想象力; 兴趣; 课堂气氛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语文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尽量运用多媒体课程资源,丰富语文课程内容,改变教学的呈现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然而,正如任何新生事物都有其不完善的一面一样,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可谓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语文教师要把握语文学科自身的特殊性,从语文教学的目的出发,使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让多媒体技术真正服务于中学语
文教学。
首先,我谈一下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一、多媒体应用能提供更丰富的课堂教学信息容量。
语文课是进行语言信息输入(吸收)和输出(表达)的课,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个信息传导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交换、储存、处理而实现的。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就是要大面积、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用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就是要在一定时间内为学生传导最多的信息,使他们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应尽可能地扩大课堂
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单位时问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加快信息传递、知识整合的速度,以增加课堂的密度。
二、运用多媒体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灵感。在讲解课文时,采用多媒体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多媒体教学就是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形象的图像、感性的音乐,从而使学生把握教材的内涵,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我在教《海燕》这首散文诗的时候,考虑到教材通篇运用了象征手法,学生比较难于把握持的主题。于是采用多媒体循图入文:让学生观看海燕在风卷云集的海面上高翔的画面,感受到海燕矫健、勇猛、不畏强暴、勇于博击的雄姿。同时,播放朗诵录音,用形象的图像和富于感染力的音乐语言去调动学生感官,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三、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语文学习兴趣是指学习者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力求探究语文知识和技能、带有强烈愉悦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也在学习活动中生成与发展,它可以成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一切学习活动包括语文学习活动在内都应该有浓厚的兴趣伴随。教师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
兴趣。作为一种新型、先进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生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激起其强烈的求知欲。
四、利用多媒体能活跃课堂气氛。
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将无声的语言和有声的口头语言及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统一起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生动地再现于课堂,并将教学中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呈现在学生面前,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融于一体,把学生的各种感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拨动他们的心弦、使之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用多媒体
提高学生的古诗词欣赏力。
(一)、利用动画功能进行教学。在多媒体动画功能的辅助下,我对输入和修饰好的诗词及有关解释,逐字逐句进行动画效果设置,将文字的动画效果与教师的朗诵速度保持一致,让文字产生动感。
(二)、用图像背景进行教学。图像背景设置是将一个图像文件设置为一幅幻灯片的背景。让幻灯片具有形象生动的画面和文字,以求诗词互为衬托,如《送元二使安西》一诗的图像背景可以是一幅国画,画中突出当时的细雨的景色和依依惜别的气氛。画中还有两个表情愁苦的人正在持酒对饮。此情此景,最能体现王维当时内心对元二的牵挂与担忧。这就为学生深层理解王维诗歌的诗歌内涵和艺术特色起到
烘托作用。
(三)、必要时配置音乐进行教学。音乐是流动的画面,悦耳的诗篇。给古诗词配置音乐,使欣赏古诗词真正成为图、文、声并茂的整体,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如《送元二使安西》一诗的配乐可以是萨克斯的
曲《送别》。曲中描绘的意境与《送元二使安西》恰有异曲同工之感,让人产生联想,情不自禁进入到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这正是本课最牵动人心的地方。借助多媒体手段,与古诗词欣赏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对平时感到乏味的诗词有一种全新的感受,似乎在学生的思维中注入了“兴奋剂”,让他们紧跟着“感觉”走,眼前会浮现出丰富多彩的画面。这样一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养和阅读欣赏水平,激发了创造思维,提高了创新能力,并能促进
身心健康。
其次,多媒体也有它的劣势:
一、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忽视了教学的实际效果
多媒体一大优势就是可以模拟现实环境,适当巧妙的利用计算机图、文、声、像、动等特点,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达到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却片面利用这一优势,走入一个极端,过于注重课件的动画、色彩、音响的效果,认为设计课件就是让学生感到花哨、有趣、热闹,认为这样就是课堂气氛活跃。而结果恰恰相反,这样违背了学生在认识事物时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影响到了实际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成了旁观者,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有些教师把所有的教学内容和环节都做在课件中,把整堂课用多媒体课件控制了起来,而没有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的环节,其结果是课堂教学活动呈流水线式的程序化模式,教师成了实现这一模式的
“机器操作工”,学生成了观看屏幕的观众,整个课堂的主体既不是老师,也不是学生,而是多媒体和课件。这就违背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原则,也违背了现代教育应遵循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调动和协调学生多种分析的活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应从学生实际情况和具体授课内容出发来运用多媒体,使多媒体真正服务于学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才能高效的教学。
三、只重视课件教学,而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有些教师认为,只要使用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就是一堂高质量的课,就能体现教学的先进性,这种观点过于片面。教案及课件是由教师设计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安排下进行的,学生学习收获的大小与教师的指导密切相关。因此,多媒体教学不能只是把多媒体当作教学的指挥棒,让老师与学生一起跟着多媒体走,减少了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甚至抑制了他们思考的欲望,而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让教师恰到好处地利用多媒体工具更生动地讲授课
程。
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误区,并提供一些方式、方法来规避这些误区,才能让多媒体教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多媒体课件教学是为实现课堂教学的目的而服务的,应以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为第一要素,不能刻意追求动画的演示,否则可能会舍本逐末。在设计制作过程中,界面要突出教学内容,背景不能过于花哨,以防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动起来。有效的学习应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现代化的课堂结构更
便于学生的动手操作,从而使过去的学生单纯听说变为多角度的思考,这更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实践意识。学生的视野是多角度的,思维是多方面的,不少学生在电脑这方面很有兴趣,因此有些上课的相关多媒体资料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准备,有些声音、图片、动画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设计,有些操作过程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完成,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更有效的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