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留住青山
《留住青山》观后感
————大爱无言
看完《留住青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多次被感动的热泪盈眶。影片里有好多感人的镜头,如:他的女儿的内心独白,对父亲的不理解,为了一个铅笔盒,把自己的姓都改了,意味着女儿与父亲有了一层厚厚的隔阂。儿子放弃高考替父亲回家孝敬病重的爷爷,看着儿子的背影怎不叫人心痛,感慨。一心扑在事业上,心系在学生的身上,家却成了一个旅馆。妻子、孩子、父母都顾及不上,似乎绝情绝义,埋怨声声袭上了他的心头,为了孩子舍小家顾大家。他高尚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动了我。他默默无闻,辛勤工作,不求名利,无私奉献。他用无私的爱滋润着片片绿叶,他用坚定的信念为孩子们开辟出一条宽阔的路。
李振华老师作为一名南京的知识青年,十几岁来到北方最贫穷、最艰苦的沂蒙山区,并且一待就是五十多年,靠得是一种什么力量支撑着他呢?靠得就是一种吃苦耐劳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李振华老师在教学中与学生的感情很融洽,他走到哪里,学生就跟到哪里,学生们都亲切的称他为李老爸。其实,我们也能感觉到在日常的教学中,融洽的师生感情能促进学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多与学生交流,多了解学生的思想,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及时地帮助他们解决,相信良好的师生关系一定能进一步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李振华老师用一颗赤诚之心去热爱每一个大山的孩子,他把学生看做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自从任教之日起,他就省吃俭用,拿出工资资助困难学生。在他工作过的地方,每一处都有受过他资助的人。1998年,他捐资设立了“振华扶贫助学奖励基金”,开展扶贫助学活动,到现在已救助过许多贫困学生。这些孩子,因为有了他的爱而改变了一生的命运。“爱就是教育的全部”这句话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我在想,作为一名教师,我要向李振华老师学习,学习他做人的品格,学习他做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对待事业的责任心,学习他迎接困难的勇气,学习他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坚毅。李振华老师始终想到的是莘莘的学子,贫困的家庭,唯独
忘了他自己。50多年来,他多次放弃了进城、转行、提升的机会,许身孺子甘为牛、献了青春献终身,在他身上集中体现着忠诚事业、无怨无悔的执着追求的精神,安于清贫、乐于奉献的红烛精神,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的人梯精神和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严格自律的精神。“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他平凡而伟大的爱撒遍了教过的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家庭。李振华老师用自己的奉献精神感化着我们,以一个普通老教师的平凡事迹讲述着感人肺腑的故事,谱写着当代教师的光辉形象。
我在想,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首先,我要提高师德,因为良好的师德行为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行为。作为一名教师,在工作中我要努力以李振华老师为榜样,真诚的善待每个学生,像慈母一样无微不至地去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更多的爱,使他们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李振华老师不愧是新时期教育战线上最可爱的人,我要学习他崇高的敬业精神。他的人生价值,体现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境界中。更新思想,转变观念,要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对待学生满腔热忱,对待工作兢兢业业,敬业爱生,乐观进取,为教育的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第二篇:留住青山观后感
《留住青山》观后感
二零零九年二月十九日我和学校的其他老师一起在淄博全球通影院观看了根据山东省优秀教师李振华先进事迹改编的电影《留住青山》。
在去看之前,十八日看过此影片的老师就让我准备毛巾,说电影相当感人她都好几次流泪了。带着些许的期待我们走进了影院。电影在急促的电报声中开始,李振华父亲病危了,几次辗转送到李老师手中的电报,在李老师和儿女之间掀起了波澜,女儿的哭喊不理解,儿子的埋怨,这一些都没把李振华老师换到老人的床前,这一切都是为了不让即将高考的学生没有了老师,不能耽误了学生的前程。所以在路上他毅然决定让儿子替自己来尽孝,赶往南京,而这决定的后果是——儿子不得不放弃学业,放弃高考,放弃了自己的前途。看到此处,我眼睛湿润了,深深地为李老师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感动着。
还有影片中李老师的学生当了老师以后深情为自己的学生讲述一个铅笔盒的故事:为了一个铅笔盒,女儿把自己的姓改成跟母亲姓了,意味着女儿与父亲有了很深的隔阂。李老师一心扑在教育上,心系在学生的身上,家却成了一个旅馆。妻子、孩子、父母都顾及不上了。作为一个女教师,我看到李老师的妻子为了支持丈夫,独自承担起了养家糊口、教育儿女的重担,付出了很多很多。看着这一切,我的眼泪止不住的流,含泪看完影片,眼睛红肿了一圈。从中我也在深深思考着:一个教师,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具备的是什么?以前我的答案是:扎实的基本功、满腔的爱。自从看了《留住青山》后,从李振华老师不平凡的事迹中我揣摸出三个字——责任心。没有强烈的责任心,一切都无从谈起。曾经有一位领导在接见李振华时感慨地说:“一个城市的知识分子,不用说干工作,就是在这山沟里住上几年也算了不起啊!”是什么让这位城市知识分子在穷乡僻壤扎根的呢?记得有一年我门学校的老师曾到淄博市博物馆广场看过有关李振华老师事迹的图片展览,我也曾读过关于李振华事迹的书从中了解了李振华老师生平的点点滴滴,不难找到满意的答案。李老师曾说:“沂蒙老区的人民,为共和国的解放付出了巨大代价,我做为新中国的大学生就不能牺牲点个人利益,为他们做点贡献吗?”19岁的李振华就是带着这样一份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走进大山深处的。后来看到一位乡亲拿着石头在烟熏的墙上为大家记工分,出整天工,画整条杠;出半天工,画半条杠。眼前的场景深深地震憾了他,刺痛了他。更加激起了李振华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所特有的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乡亲们知道这位来自南方的城里娃不适应山里的生活,便变着法尽可能让他过好。支书为他守夜,大伙带着家里仅有的农产品为他送行。这山一般的胸怀,水一样的深情,他怎能释怀,一次次的感动更加坚定了他献身沂蒙的豪情壮志。
一个教师,难道真是这样不可或缺、不可替代吗?是的,在沂源人心中,李振华正是这样的人。一位受他影响也做了教师的学生说:“水平高的教师也许不难找,难得的是李老师的一颗心,一颗时时处处惦记穷苦孩子的严师慈父之心。”李老师退休了,李老师培养的学生已经成长为社会的栋梁,他们从李老师身上学会了知识,学会了做人,更传承了一份责任心。可以说青山依旧!李振华老师“献了青春献终身”,他不愧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却不是一个称职的儿子、丈夫和父亲。有人死咬住这一点做文章呼吁人的家庭责任感,我觉得李老师的“不孝、不称职”与地震中涌现出的一批批“舍小家顾大家”的英雄事迹是可以相媲美,影片中李振华老师的自责与无奈,也正是那颗强烈的责任心难以得到原 谅的缘故。李振华老师“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的话语时时在我耳旁回荡,我们首屈一指要传承的不就是李振华老师那颗强烈的责任心吗?
第三篇:电影《留住青山》观后感
电影《留住青山》观后感
近日,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以省优秀教师李振华的先进事迹改编的电影《留住青山》。与前面参观的李振华先进事迹图片展、聆听的他的事迹报告会相比,更生动鲜活,心灵又一次受到深刻的洗礼。
李振华老师的事迹是感人的,出生在繁华的南京的他,不顾一切的中断名校学业,抛弃相对安定富裕的生活,扎根沂蒙老区,放弃了多次进城、转行、提升的机会,生活极其俭朴,却累计捐资助学达50多万元,设立基金资助了数千名学生,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老区人民。那里的青山可以作证,那里的绿水可以作证,那里的苍天大树可以作证,那里的每一间教室的桌椅可以作证,就连那里的野狼都可以为他作证。他太苦了,在他的心里没有父母、没有妻子、没有儿女,更没有他自己,有的只是他的学生,他的事业,这在我们常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影片中的一幕幕时常浮现在脑海:他年迈的父亲病危,一封封的加急电报飞到了他的案头,但是他都没有回去,最后让就要参加高考的儿子替自己去尽孝。他让自己的这个最有希望考上大学的孩子放弃学业到南京去替自己尽孝,照顾病榻上的父亲;父亲的离去击倒了母亲,母亲患了脑血栓,导致半身不遂,为了照顾生活无法自理的母亲,故乡街道居委会的领导给李振华在南京联系好了一所学校,办好了商调函,希望他能调回去照顾老人。可李振华实在丢不下眼前这些孩子,思想斗争再三,还是放弃了这最后一次调回南京的机会。贤明通达的母亲理解了儿子的心,她让人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连同送老的寿衣也一块带上来到沂源与儿子团圆。不料,老人由于不服水土,加上饮食不习惯,一年多就病逝了;从工作开始就每月拿出四分之一的工资来资助困难学生,让家庭困难的孩子或特别难管教的孩子和自己同吃同住,更在将要退休之际,还动员自己的家人拿出资金成立捐助基金会„„而自己几十年都没有添过一件衣服。观看影片时我们不断地被片中的情节所打动,不由自主流泪。走出影院心中却又泛起驳杂的情感:李振华也太无情了——对自己的儿女、对自己的父母。一个视自己儿子的前程为儿戏的父亲、一个在父亲临终都不能满足老人家心愿的儿子,能算一个合格的“人”吗?我们的教育难道非要执教者做出这样的牺牲?
我思绪良久,使谁留住了他?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是那些满河滩撒野的学生,是那些老实淳朴的村民,他们为李老师半夜守夜打狼,他们从自家的果树上为李老师送去沂蒙山特产,在李老师的母亲需要人照顾的时候,又是乡亲们每家轮流着派出闺女去照顾老人的起居„„乡亲们那渴求知识、无比真诚的纯朴感情感动着他,使他不能轻言说“不”。这是一种血浓于水的情意,是一种相互感动的行为付出。这是忠诚事业、无怨无悔的执著追求精神,这是安于清贫、乐于奉献的“红烛”精神,这是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的“人梯”精神。
李老师 以苦为乐,以奉献为乐,以扶助他人为乐,以他人成功为乐。对李老师来说,虽然劳累但却可以为许多家庭带来希望;虽然艰难可是能让孩子踏上坦途;虽然贫瘠可是他创造出教育沃土的辉煌。让一方人民充满希望,走向光明,这应该是他的理想吧?学习李老师,应该从他的理想开始。有梦,或者有责任的人应该执著。古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就从认真对待每一天的工作开始。我们的每一点认真,都是一步,走向梦想的一步。哪怕梦想在千里之外,我们已经越来越靠近。教育是一个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无论你承认与否,任何一个教师都会在孩子心中留下印迹,你的言行举止总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他们的知识、认知、判断和处世。就把这种责任感当成成就感来培养吧。让自己做一个有梦并且愿意为梦想执著努力的人,并用这种力量来影响学生。他们会从你身上得到“希望”,学会“执著”,了解“责任”,懂得“追求”。就像我们需要从李振华老师的精神中汲取营养和力量一样。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我也要从现在开始,只做一片小小的绿叶,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向李振华老师学习,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第四篇:观看《留住青山》,加强师德教育
观看《留住青山》,加强师德教育
2月28日上午,教体办组织全镇教职工和部分学生在镇政府礼堂集体观看了根据李振华事迹改编的电影《留住青山》。影片描写了山东省人民教师李振华用真心、爱心、诚心扎根山区教育,把无私的爱奉献给山区的孩子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深刻含义。观影过程中,老师们无不为李振华老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对事业的执着追求,舍小家顾大家的高尚师德情操所感动,他的爱心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让每一位教师的心灵受到洗礼,他的事迹感动也打动了所有教师的心。老师们纷纷表示:作为同行,身上肩负着同样的使命,人民教师李振华用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所应具备的精神和品质,我们要以李振华老师为榜样,用无私奉献的精神,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为教育事业努力奋斗。
大张庄镇抓住观看《留住青山》时机,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通过生动的典
型事迹,感染和激励广大教师树立无私奉献、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开展举办观影交流会、征文评选、演讲比赛等活动,进一步深化观影活动的教育意义,弘扬高尚的师德情操,引导广大教师践行李振华精神,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争做优秀人民教师。
第五篇:青山承包合同
青山承包合同
甲方:
乙方:
经甲乙双方协商,甲方同意将座落于书坊村牛栏坑,19林班1—3小班与19林班1—6小班共计356亩承包给乙方。林权使用权与植树造林具体协议如下:
一、转让费用人民币每亩1520元,合计人民币伍拾肆万壹仟壹佰贰拾元整,使用期限50年,费用在签订合同日起15日内一次性交清。
二、乙方须在签订合同日起植树造林造林费用由乙方自行承担。
三、转让后在林业部门规定的成熟采伐年限内允许超期两年。逾期未采伐完,每年交占地费贰仟元。
四、转让后一切费用由乙方自行负责。
五、本合同生效后双方不得违约,如甲方违约归还乙方本金、另行赔偿乙方陆拾万元整。如乙方违约甲方无条件收回林地上一切林木产权和已付现金。
六、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乙方: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