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次文学采风活动的尝试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一次文学采风活动的尝试
作者:卢美福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2_年第09期
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科学性等特点。它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一大亮点。它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能力,能使学生因亲身参加实践而获得感悟和深刻的体验,是书本知识所不能取代的。因此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如何根据教材安排,因地制宜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对实施新课程改革显得十分重要。笔者自202_年担任七年级新课程义务教材实验任务后,对此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下面就如何开展“文学采风”这一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做一些简要阐述。
一、合理分组,重点落实
学生要做好“文学采风”这样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必须具有充分的自主活动时间。因此应让学生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进行。同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本着方便组织原则,按居住区域,把全班按6-8人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确定一个重点,采访一个方面的内容。这样按小组确定采风内容能让学生更好地实行分工合作,便于活动结束后能从多方面展示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成果,便于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扩大信息范围。
二、展示合作成果,享受成功喜悦
在完成人员安排、确定采风内容的基础上,还须要求各小组制定出“文学采风”计划,独立或合作整理好采风材料,让各组交流自己的收获,并准备在课堂上展示。同时让学生在交流中开展评价活动,从而体验并享受合作成功的喜悦。
现对有代表性的三个小组的展示成果照录如下:
如:1组同学把民间流传的歇后语进行整理后作了如下展示。
①麻子照镜子——个人观点
②大熊猫的食物——损
③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④芝麻开花——节节高
学生通过搜集整理,并装订成册。他们始终在积极地参与中,有力地调动了他们主动参与意识,并让他们在活动中理解了其深刻含义,丰富了语言,也为以后写作积累了材料。
如:2组同学搜集了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云的现状、来向、移速、厚薄、颜色等的变化总结的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经验的谚语,进行整理后作了如下展示。①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
②天上灰云悬,雨丝定连绵
③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
④东虹轰隆,西虹雨
⑤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⑥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在展示中许多同学还对自己搜集的谚语进行科学阐释。这种活动的开展与平时“注入式”、“填鸭式”教授相比,我们就不难看出它所显示的优越性——学生学得主动、扎实,乐此不疲。如:3组同学根据本地传说整理了如下一篇颇有见解的文章。文章题目为《“石角洞”神话传说探秘》,分别运用了三个小标题。现把展示内容概述如下:
第一部分是“石角洞的神话传说”。
其大意是我们的家乡虽没有桂林山水之美,泰山之雄伟,却流传着“两个神仙下凡赛法造仙洞”的故事。两个神仙约好时间,第二天早上放炮为号动工,看谁造得既快又好。一个神仙提前开工,而另一个神仙贪睡,等到放炮时,石角洞神仙已经大功告成。而另一个神仙却留下未能竣工的深深遗憾。
第二部分是“巨石文化遗址”。因为“石角洞”洞门口的巨石有重达几吨、甚至几十吨的,在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的远古时代,人们是如何搬运上山的?当时人们无法解释这种现象而有了神话传说。而据现今专家研究,这是人类“巨石文化遗址”。
第三部分是“重大考古释谜团”。由于“金甬高速公路”的建设,浙江省文物考古专家对公路沿线一带进行了考古调查和抢救性发掘。结果在其对面发现了一个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土墩墓。其墓中出土大小文物上千件,价值连城。由此可知“石角洞”也是二千五百多年前的一座土墩墓,只因风吹雨淋,使其裸露,是被人盗墓后留下的一个古代空墓穴。从而阐释了千古神仙洞的传说,给人以科学的解释。
这一成果的展示,既锻炼了学生对其资料筛选整理的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对神话传说有了正确体验和感受。
三、活动的启示
1、综合性学习激励了学生自主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综合性学习已不再是教师当“导演”学生当“演员”的从属关系,学生是综合性学习的主体,着眼于学生的学,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学习方式,达到了让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2、综合性学习强化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体验和认识,为作文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学生在整个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参与其中,会产生全新的体验和感受。如果教师能在学生处在展示成果的喜悦时,通过指导学生写“后记”写“心得体会”等方式来强化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和认识,又将会使心灵得到进一步的净化,情操得到进一步陶冶,思想得到进一步升华。
第二篇:文学采风活动方案
“亲近自然,感受成长”
-------××写作班校外采风活动方案
一、活动宗旨
春天是美好的季节,春暖花开,春游踏青活动旨在让学生亲近美丽的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同时,在活动中开拓学生视野,增长知识,感受同学情,师生爱,培养美好的情感,锻炼学生意志品质,提高作文写作兴趣。本次校外采风活动要让学生感受岭南民俗文化,通过“看一看”广州亚运会后广州的新变化,“说一说”岭南的民俗故事,“写一写”岭南的美景,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城市的美好感受,同时也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在春意盎然的季节里放飞心情,收获写作
二、活动主题:
亲近自然,感受成长
三、活动时间:
×年 ×月× 日
四、活动地点:岭南印象园
五、参加人员:
作文班学生、部分家长、六、活动时间安排:
8:00---8:30中心集合、开展安全、文明教育。
8:30---9:30乘车出发前往岭南印象园。
9:30---12:00带领学生游园,了解岭南印象园的风景名胜和民俗。12:00---1:30学生午餐、休息。
1:30----3:30开展“我当小导游”活动。
3:30---3:40集合3:40---4:40乘车返回中心
4:40-----学生回家后整理材料,进行写作。
七、具体活动安排:
(一)、物品准备:
2、随车物品:遮阳用品、休闲衣服、运动鞋、饮用水、个人食品,少量钱。
3、笔和笔记本。将春游所见、所闻、所想,随时记录下来(回家后再整理、书写)。
4、每人准备一只垃圾袋:活动中将果壳、食品包装、报纸等杂物装入垃圾袋。
5、怕凉的学生和家长带上坐垫或报纸。
(二)、具体活动要求:
1、此次活动为舒适型户外郊游活动,请酌情考虑自身身体状况参加,欢迎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
2、为中途补充水分和营养,请带足饮料和开水,自备干粮比较好。
3、保管好随身物品,特别是照相机、包。
4、活动结束后学生每人写一篇游记或活动作文,4月25日之前上交。
(三)、活动计划:
经典活动:开展“我当小导游”研究性学习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我当小导游”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了解岭南印象园风景名胜及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丰富自己的知识,帮助学生树立自豪感。
2.以“我当小导游”为契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评选优秀习作,优秀作品推荐参加“第×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
活动重点:
每一位学生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
八、活动注意事项
(一)安全教育:
1.排队行走安全:一切行动听从老师指挥,紧跟队伍,不掉队,在队伍中行走不喧哗,不拥挤,不吃东西。
2.游玩安全:
(1)不玩水,不去湖边玩耍,不攀爬石头,树木;
(2)不践踏草丛、爱护花草;
(3)不做危险游戏;
(3)在老师视线范围内活动,不得随意离开,有事离队要向老师请假并结伴而行。
(二)文明教育:
1.在来回路途中要注意交通文明,不乱穿马路,走人行道和斑马线。
2.在游玩过程中要注意卫生文明:不乱丢废弃物,扔在自己带的塑料袋里,离开休息地,要搞好卫生。
3.在游玩过程中要注意语言文明:不讲脏话,不大声喧哗;如有游客询问要热情地回答。
4.在游玩过程中要注意行为文明:不追跑打闹、不损坏公共财物,在游玩过程中做到文明、安全。
九、特别声明:
1、此次活动为舒适型户外郊游活动,请酌情考虑自身身体状况,×日前,不能参加的学生请发短信或电话通知本中心。联系人:××,电话××××,说明家长同意,表明明家长是否一同参加。
2、此次户外郊游活动有一定的危险性和不可预知性,凡参加本次活动的学生,请家长在活动期间,手机保持通话状态,以防有事及时联系。
3、如天气不宜,将取消活动。
××单位
×年×月×日
第三篇:白马寺文学采风
白马寺实习(文学采风)
实习单位基本情况
河南洛阳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北依邙山南临洛河,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也是全国重点保护的文物之一。白马寺自建寺以来,历代屡有修葺,唐代前期达到最盛。但安史之乱使白马寺遭到严重的破坏,明嘉靖三十年重修,始成今日之规模。文革中白马寺再次遭到破坏,更是一片萧索,现存的遗址多为元、明、清时的历史残留。上世纪七十年代,柬埔寨的西哈努克亲王要来白马寺参观,白马寺又一次得到了重建的机会。此后经过几次重修,原有的建筑规模逐步得到恢复,但与武则天的鼎盛时期相比,还略差一筹。
现有五重大殿和四个大院以及东西厢房。前为山门,山门是并排三座拱门。山门外,一对石狮和一对石马,分立左右,山门内东西两侧有摄摩腾和竺法兰二僧墓。五重大殿由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卢殿。每座大殿都有造像,多为元、明、清时期的作品。毗卢殿在清凉台上,清凉台为摄摩腾、竺法兰翻译佛经之处。东西厢房左右对称。整个建筑宏伟肃穆,布局严整。此外,还有碑刻40多方,对研究寺院的历史和佛教文化有重要价值。
授课内容
(一)今天的授课内容是文学采风动员及相关要求,主要有以下四部分:
一、为什么要进行文学采风,采风的意义
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诞生了许许多多的文学作品。从《诗经》周南、召南开始,与洛阳有关的文学作品就层出不穷。汉赋与洛阳的关系十分密切,大量的汉赋作品都是在洛阳写下的,所以又有“汉魏文章洛阳半”之说。《全唐诗》收录唐代诗文5万余首,其中描述洛阳的超过5000首,不仅描绘了当时洛阳美丽的景色,而且表现了当时的民俗活动,洛阳与唐诗关系之密切可见一斑。作为是十三朝古都,几度都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无数骚人墨客汇聚在此从事文学活动,使得洛阳的景观深深地打上了历史与文学的烙印,成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举行此次文学采风,主要通过让学生了解描写龙门石窟、白马寺的作品,实地体验并将作品与景观相对照,加深对文学景观的认识和理解。对比历史与今天的差异,进行乡土教育,提高人文素养,增强我们对洛阳的文化底蕴的感受以及对洛阳的热爱之情。
二、什么是文学采风
文学采风始于古代史官的行为,“采风”的本意是收集民间各种文学素材,来自于“诗经”中的“国风”中的“风”字。在古代,采风主要是指采集民歌。我国的采风活动起源很早,历史悠久。公元前五百多年编写的《诗经》,其中《国风》的绝大部分和《小雅》的小部分,就是周初到春秋中期的民歌,它们都是从民间采来的。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一些学者从国外引进了民俗学,“采风”二字的含义就扩大了,它泛指采集一切民间的创作和风俗。解放后,人们所说的采风,则又限于指采集民间的口头创作,包括神话、传说、歌谣、故事、谚语、小戏、说唱、谜语等。现在一般指通过文学创作人对一些自然人文景观的亲身感悟,从而达到了解各个区域民俗风情,历史渊源和人文价值,然后运用到自己的文学作品中来的一个过程。俗话说历史的心脏在文学中跳动,通过采风我们能进一步理解历史与文学。
三、采风的内容
我们此次的采风是狭义上的文学采风,主要是与河洛文化有关的文学采风。采风的地点是白马寺,采风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有关白马寺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一些文学作品上,包括历史渊源等。
四、文学采风的要求、步骤
这次文学采风为期一周,具体安排是:周一上午一二节开动员大会,周二查文献以及再次授课,周三上午去白马寺实地考察,周四开始写稿,周五上交成稿。
授课内容
(二)此次授课的目的在于了解白马寺,所以主要从三个方面对白马寺作了介绍:
一、白马寺的历史沿革
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在汉魏洛阳故城雍门西1.5公里处,古称金刚崖寺,号称“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所官办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距今已有近202_年的历史。它的营建与我国佛教史上著名的“永平求法”紧密相连。历代屡有修葺增缮,唐代前期达到最盛,武则天曾派亲信薛怀义任住持,安史之乱后即有残损,明嘉靖三十年重修后,始成今日之规模布局。1961年国务院将白马寺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又成立了白马寺文物保管所。现在,白马寺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4A级旅游景点。
二、白马寺的佛教文化
相传汉明帝“感梦求法”,遣使迎请天竺僧人到洛阳宣扬佛法。这就是我国佛教史上著名的“永平求法”故事。之后汉明帝命令在首都洛阳建造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以安置德
高望重的印度名僧,储藏他们带来的宝贵经像等物品,此寺即今天的洛阳白马寺。据说是因当时驮载经书佛像的白马而得名,而白马寺也因而成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发源地。白马寺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白马寺北依邙山,南望洛河。绿树红墙,梵殿宝塔,使此地格外地庄严肃穆,清幽绝俗,历代为佛教圣地和游览名胜。白马寺建成后,洛阳佛寺逐渐增多,到西晋时,全国128寺,洛阳即占42寺。五胡十六国时期洛阳成为佛教中心。北魏迁都洛阳以后,佛教风行,佛寺骤增,洛阳最多时佛寺达1 300多所,其质量和规模也都不同寻常。
三、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佛教的兴起对中国的文学引起了很大的影响,佛教文化对文学的影响极其深远,著名的大家苏东坡就是佛教文化很浓重的名家之一。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非常大,最突出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形式方面,佛教促进了格律诗的形成和俗文学的发展;二是内容方面,佛教细致观察自然、世界,感受人生的苦、空、无常、无我,从而得到契悟,深化了文学描写,并以超现实的想象力推动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
授课内容
(三)一、什么是河洛文学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流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同时,洛阳也是中国300多年文明的帝都王城,东汉光武中兴、明章之治、西晋太康之治等都在这里上演,历代帝王贵胄、文人骚客都在洛阳留下了不朽的文学诗篇。洛阳的文学始端可以追溯到《诗经》,之后有吕不韦的《吕氏春秋》,老子著有《道德经》,苏秦佩六国相印,纵横游说于六国之间,才子贾谊博怀济世文章,班超出使西域,班固修《汉书》,许慎著《说文解字》,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张衡发明浑天仪、地动仪,蔡伦发明造纸术,虞初的《周说》,陈寿的《三国志》,欧阳修的《新唐书》、《新五代史》等,无一不是在洛阳这块沃土上完成的。唐朝两大诗人李白和杜甫第一次相遇就发生在洛阳。
程颐、程颢兄弟开创宋代理学,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等云集此地,谱写华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赋》,曾使“洛阳纸贵”,“洛阳才子”,“汉魏文章半洛阳”。张衡发明地动仪,蔡伦造纸,马老子著有《道德经》,苏秦佩六国相印,纵横游说于六国之间,才子贾谊博怀济世文章,班超出使西域,班固修《汉书》,许慎著《说文解字》,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张衡发明浑天仪、地动仪,蔡伦发明造纸术,虞初的《周说》,陈寿的《三国志》,欧阳修的《新唐书》、《新五代史》等,无一不是在洛阳这块沃土上完成的。程颐、程颢兄弟开创宋代理学,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等云集此地,谱写华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赋》,曾使“洛阳纸贵”,“洛阳才子”,“汉魏文章半洛阳”。张衡发明
地动仪,蔡伦造纸,马钧发明翻车„„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源头,构成了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司马光曾云:“欲知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源头,构成了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洛阳文学的特点
首先,王都文化对河南文学的浓厚影响,在文学上体现了为权力崇拜。
其次,文学中离不开战争战乱的描写,文学中想表达抱着“活着,别死去”的精神,激励着人们。
再次,洛阳文学是“理学”的代表,程氏两兄弟开创宋代理学,使洛阳在理学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洛阳文学中非常注重伦理“孝”,是理学的重要表现。
最后洛阳的道家文化发达——它注重隐逸文学,宗教色彩浓厚。道家,佛教等宗教文化多洛阳文学的渗透十分明显,这种宗教文化的思维深刻的影响了洛阳文学的思想。
实习中发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问题一:随着洛阳旅游业的发展,白马寺走向商业化,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因此,白马寺在以后的开发中,应做好环境保护问题,可以在景区采取树立标语等形式对游客进行环保提示。
问题二:因为年代久远,又缺乏有效的保护,白马寺的文物损坏严重。因此,政府的有关部门应该增加对文物保护的经费支出,同时白马寺内部也可以利用旅游的收入对白马寺内部文物进行日常的维护。
问题三:当代有关白马寺的文学作品数量大大减少,白马寺在文学史的地位不如从前。因此,白马寺可以邀请一些文化名人来白马寺游玩,文人游玩后有感而发的文学作品可以弥补文学的空缺。
实习报告
在中文系的安排下,由老师带领,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白马寺文学采风活动,在这次的采风中,加深了我对白马寺的历史及佛教文化的认识,受益匪浅。
在文学采风实地考察之前,在系里的安排下,由刘保亮老师给我们具体讲解了文学采风的相关事情,让我们对文学采风进行了初步的了解,同时还向我们宣传了有关的安全教育知识,确保我们的文学采风活动安全的进行。并且还要求我们在文学采风之前,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和网络资源对于白马寺的相关情况进行细致的收集和整理,以便自己更加清楚了解此次采风的内容,使此次文学采风活动更加具有意义。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白马寺,受到了佛教僧人的热烈欢迎,并且在本吉大师的
带领下,对白马寺进行了整体的参观和了解。
首先对于白马寺的起源和历史沿革进行了了解。据史料记载,白马寺源于汉明帝的一个梦,于是派人前往天竺求佛,历经三年由白马负经而归。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建立了我国第一座古刹,因白马驮经,任重道远,功不可没,命名为白马寺。白马寺自建立以来历代屡有修葺,唐代前期达到最盛。但安史之乱使白马寺遭到严重的破坏,明嘉靖三十年重修,始成今日之规模。文革中白马寺再次遭到破坏,更是一片萧索,现存的遗址多为元、明、清时的历史残留。上世纪七十年代,柬埔寨的西哈努克亲王要来白马寺参观,白马寺又一次得到了重建的机会。此后经过几次重修,原有的建筑规模逐步得到恢复,但与武则天的鼎盛时期相比,还略差一筹。
其次,在本吉师傅的带领下,对白马寺的现存历史文物进行了参观,并且本吉师傅还对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的进行了详尽的解说,大大增长了我的见识,开拓了我的视野。参观白马寺从大门开始,三个门分别代表了佛教文化的不同意蕴。然后又参观了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清凉台,接着参观了毗卢阁、齐云塔。在参观的过程中,本吉师傅还向我们讲述了有关清凉台和大佛殿的传说,以及焚经台的故事,使我们再次面对这些历史文物充满感慨。在参观过程中给我印象颇深的是白马寺莲花池旁边的那两棵历经近千年的松树,在风雨的无情捶打和来自认为的破坏,虽然伤痕累累但是依然顽强的存活了下来,展示了生命力的顽强和不屈的意志。这是多么值得学习的精神啊,它向人们展示着活着的勇气和对生命的珍惜,以及永不放弃的精神。放生池的参观同样给我教育颇深,让我们学着去善待身边的人和物,不要随便轻贱生命,学会宽容和理解,以一颗慈悲之心对待世界,营造一个充满爱的世界。
最后,本吉大师还带领我们一起在中午享用了一次白马寺斋饭,从而实地感受到僧人吃饭时的不同于我们的地方。吃饭前的念经感恩,吃饭中的静默无音,吃饭后的再次碗筷摆放,这些都带着佛家文化理念深入到出家人的日常生活中。下午,由白马寺高僧的主持下,我们一起就佛学问题进行了探讨。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提问,得到了大师的详细幽默的解答,赢得同学们的次次掌声不断,给这次的采风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至此,白马寺文学采风基本接近尾声了,回顾这一日的见闻,感慨很深。佛教在21世纪的青年人的心中似乎是遥远的事情,而事实上就在我们身边,尤其是佛教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大背景下,有许多宗教寺庙至今依然香火鼎盛,佛教文化通过更多的方式传播到更广泛的地方使之为世人所认识。佛教在历史上曾对世界文化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对人文社会也有着良好的教化作用,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宝贵财富,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民的主要信仰,其间经历代高僧大德的弘扬提倡,许多帝王卿相、饱学鸿儒也都加入这个行列,终于使佛教深入社会各个阶层。佛教自东汉后期传入中国后,经过一千多
年的传播和融合,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佛教有其自身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它又与中华传统文化相互相影响,改变着中华文化的内涵,对中国传统哲学、文学、语言、艺术与民俗有着深刻的影响。
佛教是一种宗教,也是一种文化,包含了很深的哲学思想。自从佛教传来中国,中国的传统思想观念,如宇宙观、人生观、道德观等便不断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佛教的一些概念、意识、理论、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逐步进入中国人的头脑。在经过长期的冲突和磨合以后,逐渐与中国原有的思想相融合,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一部分。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深入到文学的各个领域。从文学理论到具体的创作技巧,从体裁文体到具体的创作内容,到处可见。佛教对中国语言的发展也有直接的影响。一方面表现在汉语词汇上:汉语词汇有三分之一取自佛教或受佛教影响。在中国古老的艺术长河中,佛教的影响同样是不可否认的。无论是在建筑、绘画、雕刻艺术方面,还是在音乐、舞蹈、戏剧艺术方面,都渗透着佛教的影响。佛教传入中国以后,逐渐流行于民间。一方面,佛教里有许多节日,随着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融合,这些节日也慢慢越出了佛教寺庙的高墙,与中国的民俗节日相结合,走进人们的世俗生活,成为民间普遍的岁时风俗。
洛阳白马寺是中国佛教之首刹,在中国佛教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非凡的意义。本次对白马寺的文学采风,它让我们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我们所熟知或从不了解的东西,进一步认识本土的文化并扩展到更广的范围内。
体会和建议
实习周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短短的几天内,我收获了很多在书本和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在真实地触摸文化,了解历史,亲自去感受那斑驳的历史文化的律动之后,体会颇多。
首先是书本课堂与历史文化现实的差距究竟有多远,只有靠我们亲自走出校园,走近那些可以触摸得到的历史文化古迹,可以耳闻目睹的历史文化的见证,才能丈量出来。在来洛阳求学之前就知道洛阳白马寺世界闻名,它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所官办寺院,号称“中国第一古刹”,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宗教的神秘、悠久的历史底蕴加上与河洛灿灿文化的相互晕染,使得白马寺闪现着神圣的光辉。然而当我们真正走进它时,却发现它与世俗的紧密联系。现代化的经济发展浪潮正在使白马寺的佛教圣地名号排在了旅游胜地之后,使它的宗教意味、文化意味慢慢变味。这是极需要我们注意和防范的。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方得真知。
其次,文学离不开土地。通过这次文学采风,更近一步地认识到实践出真知得意义。同时,在整个实习过程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给学年实习总结了几点建议:实习时间过短,采风地点过少。在采风地点,有不少同学不顾及佛门戒规、庄严,在寺院、佛堂里大声喧哗,说
笑,破坏佛门清净,同时也损坏了学校形象及大学生自身文明形象。建议可在实习前加强对大学生的文明规范教育,使其对采风地点、场合及对象的性质特点、注意事项等有更充分的了解。避免有不当的言行。
多进行一些实践性课业。使理论能在实践中运用起来,并通过实践得到加固。
第四篇:文学采风3 - 副本
综合性学习.文学采风
有关知识:
一、民歌民谣:民间文学的一种。民间口头流传的诗歌或歌曲。在口头流传中不断经过集体加工。初期民歌创作往往与音乐密不可分,有的还与舞蹈、音乐三位一体。种类繁多,按内容和功能分类,大致有劳动歌、仪礼歌、时政歌、生活歌、情歌和儿歌等。常用比兴、夸张、重叠、谐音、双关语等表现手法。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作家和诗人创作的源泉之一,中国的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以及词、曲等体裁,也大都来源于民歌。民谣指民间歌谣,多指时事政治有关的。民歌和民谣的区别在于:可以唱的为歌,只说不唱的为谣。如陕北的“信天游”:《东方红》:说东方你就一个红,说太阳你就一个升。说中国出了一个毛泽东,他是人民大救星。青海的“花儿”:《花儿与少年》:春季里那么到了这,水仙花儿开,水仙花儿开,绣呀阁里的女儿呀,踩呀踩青来呀小呀哥哥,小呀哥哥,小呀哥哥呀搀我一把来。贵州民歌:《摘菜调•幺妹儿进菜园》:清哎早起来,轻轻儿把门开哎。幺妹儿走出来,幺妹儿去摘菜也。走哎进幺妹儿的菜园中塞,咿呀呀嚯塞,哎呀呀嚯塞。青的青的青菜,硬是逗人爱。青菜白菜韭菜菠菜,冬瓜南瓜黄瓜苦瓜,茄子豇豆莴笋海椒。哎呀七呀
哎呀八呀,咿„„也„„吃都吃不完!
二、传说:长期在民间流传而形成的,带有某种传奇色彩和幻想成分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自然相貌的故事。有的则纯属幻想虚构。人物和事件的传说,大都是颂扬、赞美的,反映人民的理想和愿望;自然景物的传说,则近于优美的叙事散文。例:《冬笋的来历》:冬笋是现在人们比较常见的一种菜肴,然而大家却不知道,以前的人们不知道有冬笋这种东西。传说从前有一个人叫孟忠,他是一个大孝子。有一年冬天特别冷,他母亲得了重病,躺在床上有好多天没吃东西了。一日,母亲对孟忠说,想吃笋子,这可难住了孟忠,大冬天的,天上还飘着雪花,上哪儿去弄笋子呢?孝顺的孟忠来到楠竹林里,看见一棵棵高大的竹子,一愁莫展,哪有什么笋子啊!没办法,孟忠急得抱住竹子哭了起来。孟忠的孝心感动了一位路过竹林的仙人,仙人于是告诉孟忠,要他扒开脚下的土,就会有笋子。孟忠听了仙人的话,就用手一点一点地扒土,手扒出了血,但为了母亲能吃到笋子,他一点都不觉得疼痛。果然,一会儿就扒到了笋子。孟忠高兴极了,急忙拿回家剥了壳煮好给他娘吃,他娘吃了笋子后,病就慢慢的好了起来。由此,人们就知道了冬天地下也有笋子,并且因为是在冬天发现的,所以一直到现在都还叫做冬笋。
三、故事: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经过很多人不断地修改加工而形成的文学样式。其特点是:故事性强,情节生动;口语化,朴素明快;想像奇特丰富;常用夸张、比喻,艺术感染力强。内容来自民间,反映的多是民间生活。有的还带有神话或幻想情节,充满神奇色彩。如我国有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教材上的《黔之驴》、《杞人忧天》、《杨布打狗》、岳飞的故事、包拯的故事等。
四、谚语:在群众中间广泛流传的固定语句,大多反映人民生活和斗争经验,用通俗简单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如:“人多力齐推山倒,众人拾柴火焰高”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谦虚的人学十当一,骄傲的人学一当十”
“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
“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五、歇后语:是有近似于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前一部分是比喻或说出一个事物,象谜语里的“谜面”;后一部分象“谜底”,是真意所在。两部分之间有间歇,间歇之后的部分常常不说出来,让人猜想它的含义,所以叫歇后语。如:“大海里捞针——无出寻”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失去权力)”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八月十五的月亮——年年圆”
“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吃冰棍拉冰棍——没(化)话” “ 吃了二十五只老鼠——百爪挠心”
五、文学采风在《文学采风》的综合性学习中,同学们收集到下面一些材料,请你按要求答题。
①飞机上作报告——空话连篇。②春雨贵如油,点滴无白流。③老鼠进书房——咬文嚼字。④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⑤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描述贵州雨多、山多)。⑥茅台酒的出名有一段神奇的故事。1915年,茅台酒厂家把茅台酒送往巴拿马世界博览会去参展,博览会的美国赞助商见到茅台酒黄色的土罐罐,觉得太难看而拒绝接受,中国代表一气之下将一瓶茅台酒摔碎在地上,顿时散发出芳香、令人飘飘欲仙的酒味,并充满了大厅,各国代表为之倾到。结果茅台酒获得了博览会金牌。1. 请写一条你收集到的材料,并注明类别。
①材料: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②类别:谚语
2.把上面的资料进行分类。(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序号)
(1)谚语类:②④(2)歇后语类:①③(3)民谣类:⑤
(4)故事类:⑥
3.从谚语、歇后语、民谣、故事中任选一类说出其特点,并举一例作简要分析。(3分)答:
特点:生动、形象。如“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寥寥二句,既说出了贵州地区冬季雨天多晴天少的天气特色,又反映出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的地形状况。
六、试题样式
(一)、探究文学采风,回答问题:
1、现代许多杰出的作品是在什么基础上创作出来的?
答:是文学家、艺术家到民间去搜集文学艺术的创作素材创作出来的
2、每一个省的群众都流传着自己的民歌民谣,并形成自己的特色,请写出四个省具有代表本省特色的民歌民谣体裁。
答:1.陕北的“信天游”2.青海的“花儿”3.安徽的“花鼓”4.贵州的“摘菜调”
(二)综合性学习与探究
亲爱的同学,你在《到民间采风去》的综合性学习中,一定会被家乡的山山水水、民俗风情所陶醉,也一定会有许多惊喜的新发现吧!下面就请带我们走进你的家乡——遵义。1.走进家乡名胜古迹:假如在这次活动中你被选为“走进家乡名胜古迹”活动小组的组长,要带领全组同学编一本反映家乡风光的读本,你计划怎样完成这个任务?请写出你们小组的主要活动过程,并给这个读本拟一个新颖、恰当的书名。
读本书名:《风景这边独好 》
活动过程:⑴收集名胜古迹的相关信息;⑵实地采访,拍摄名胜古迹的相关照片;⑶整合信息,编写读本。
2.介绍家乡特产:在活动中,你一定品尝了不少家乡特产,那么,请你介绍一种自己最喜爱的家乡特产,并给它拟一条广告词,让它走出武穴,名扬天下。
特产名称:董酒(遵义蛋糕)
广告词:懂天事莫如 董酒
(蛋糕,蛋糕,酥松香甜,美味佳肴)
3.探寻家乡节日风俗:假如你是“探寻家乡节日风俗”活动小组的成员,在展示课上,以家乡端午节为例,展示你组探寻的收获。
有关端午节的习俗: 家家门窗插艾叶,女儿回娘家,赛龙舟,吃粽子„„ 有关端午节的故事:屈原投江、白蛇娘娘喝雄黄酒显原形。
(三)从已学过的课文中用“故事”的形式把它写出来。《杨布打狗》:杨布穿着白衣服出门,穿着黑衣服回家。他的狗只看衣服,不看人,因对杨布“迎而吠”。正如杨朱说的,现实社会中有很多人,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结果往往出错。
(四)你知道多少谚语和歇后语?每类请写出四条。
1.谚语:① “人多力齐推山倒,众人拾柴火焰高
② “谦虚的人学十当一,骄傲的人学一当十”③“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
2.歇后语:飞机上作报告——空话连篇
4、综合探究。
探究文学采风,回答问题。
⑴我国古代有采风的制度和传统,有专门的官员负责到民间搜集民歌,了解民俗风情,请说出两部与此相关的我国古代文学作品。
①
②
⑵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到处蕴藏着宝贵的文化遗产,到处流传着古老的传说,请概括写出你所了解的一个传说或民间故事。
参考答案:
4、(1)①
《诗经》
② 《汉乐府》或 《乐府诗集》
(2)如四大民间传说或一些神话故事,要求要写出故事的名称、人物和故事的梗概。举例:女娲补天:因共工怒触不周山,天出现了一个窟窿,地出现了裂缝,大火和洪水肆虐,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女娲目睹这一切,用了各种方法,经过一番辛劳整治,终于补好了天,并战胜了许多的灾害,让人民过上了安乐的生活。
5.学习探究。
泉州电视台闽南语频道(四套)正在热播“炮泉州俗语”节目,闲间三客围绕一个主题择取数个俗语进行讲解,插科打诨,趣味横生,令人大饱眼福和耳福。俗语有直白的,有含蕴的。现在,让我们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探究一下。
⑴俗语顾名思义就是通俗或粗俗的惯用语,如形容讲普通话掺杂方言的俗语是“鸡母屎半黑白”,也有文雅的,如“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劝告人们学艺要不断练习。请根据语境写出适当的俗语。
①:胡屠户道:“不要失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
’(痴心妄想)来!”
吴敬梓《范进中举》 ②齐仰之:那„„半夜三更来找我有何贵干?
陈毅:
(没有重要的事不敢来麻烦)嘛。
沙叶新《陈毅市长》
③: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人的一份儿事去。“
”(做事要早计划早安排),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朱自清《春》 ⑵探究下列两个俗语的含义及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纸包不住火。
②小孩偷拿针,大汉偷扛杉。
参考答案: ⑴
①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②无事不登三宝殿
③一年之计在于春
⑵
①比喻,坏事总要暴露的。②对比,小时候不学好,长大必将做坏事,甚至犯罪。
6.民俗节日探究。(7分)
民俗节日是我国民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蕴藏着语文学习的宝贵资源。同学们伴随着这些节日度过了一年又一年,而对它的了解又有多少呢?那么,让我们一起去熟悉它,探究它,从而增进了解,获得知识。
⑴了解民俗节日。
请用线段将下列相关内容连接起来。
民俗节日
民俗活动
饮食文化 春节
赏月
包粽子 清明
踏青
吃润饼 端午
舞狮
尝月饼 中秋
赛龙舟
吃团圆饭 ⑵品评民俗节日。
请结合⑴⑶题提示的内容,说说我国民俗节日的特色。
特色一:
特色二:
⑶探究诗句内涵。
下列诗句所表现的共同的文化内涵有哪些?
①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③汨罗沉没一流恨,湘楚常怀千古羞。
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⑴略
⑵品评民俗节日。
示例:①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②民俗活动与民俗饮食相结合。③民俗活动形式丰富多彩。④文化色彩浓厚。
(3)示例:①诗句内容与民俗节日相关。②描述民俗节日活动、节日气氛。③表现不同节日的不同特色。(答出两点即可)
第五篇:文学采风
灌园活动策划书
———文学采风
一. 活动主题:走进自然,开阔眼界;丰富情感,提升审美
二. 活动目的:让学生亲近美丽的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同时,在活动中开拓学生视野,增长知识,感受同学情,师生爱,培养美好的情感,锻炼学生意志品质,提高作文写作兴趣。本次文学采风活动要让学生感受连云港民俗文化,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城市的美好感受,同时也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在秋意盎然的季节里放飞心情。
三. 活动地点:暂定
四. 活动时间:暂定
五. 活动流程:早上在食堂门口集合,清点人数后出发,到达
目的地后,听从安排活动,结束后,清点人数,回校。写活动小结。
六. 活动方案:
1.物品准备:a随车物品,遮阳用品、休闲衣服、运动鞋、饮用水、个人食品,少量钱。b笔和笔记本。将秋游所见、所闻、所想,随时记录下来(回校后再整理、书写)。c每人准备一只垃圾袋:活动中将果壳、食品包装、报纸等杂物装入垃圾袋。d怕凉的学生带上坐垫或报纸。
2.具体活动要求:
a、此次活动为舒适型户外郊游活动,请酌情考虑自身身体状况参加。b、为中途补充水分和营养,请带足饮料和开水,自备干粮比较好。c、保管好随身物品,特别是照相机、包。d、活动结束后学生每人写一篇游记或活动作文。
八.活动注意事项
(一)安全教育:
1.排队行走安全:一切行动听从指挥,紧跟队伍,不掉队,在队伍中行走不喧哗,不拥挤,不吃东西。
2.游玩安全:
(1)不玩水,不去湖边玩耍,不攀爬石头,树木;
(2)不践踏草丛、爱护花草;不做危险游戏;
(3)在部长视线范围内活动,不得随意离开,有事离队要请
假并结伴而行。
(二)文明教育:
1.在来回路途中要注意交通文明,不乱穿马路,走人行道和斑马线。
2.在游玩过程中要注意卫生文明:不乱丢废弃物,扔在自己带的塑料袋里,离开休息地,要搞好卫生。
3.在游玩过程中要注意语言文明:不讲脏话,不大声喧哗;如有游客询问要热情地回答。
4.在游玩过程中要注意行为文明:不追跑打闹、不损坏公共财物,在游玩过程中做到文明、安全。
九、特别声明:
1、此次活动为舒适型户外郊游活动,请酌情考虑自身身体状况,×日前,不能参加的学生请发短信或电话通知。联系人:××,电话××××。
十.预算:各自准备
主办:校 团 委社团联合会 承办:灌园文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