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会计集中核算如何向国库集中收付转轨[精选5篇]
编辑:夜色微凉 识别码:16-1135190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9-11 17:29:10 来源:网络

第一篇:会计集中核算如何向国库集中收付转轨

根据省财政厅的统一部署,我市从202_年5月开始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费实行了财政统管,实行集中核算制。具体做法是在财政局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在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单位的银行账户、会计和出纳,对各单位集中办理资金支付、会计核算并实施会计监督。这种管理办法相对于以前实行的把财政资金拨付到各单位的银行账户,实行分散支付、分别核算的办法有了很大的进步。一方面,财政资金从国库拨出到支付给供应商或用款人,整个过程都在财政部门的监督之下完成,保证了财政资金的安全和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会计核算质量,保证了财政对各单位会计资料和会计信息的准确把握,有利于提高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水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这种管理办法相对于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我们必须运用科学的发展观,正确认识和处理会计集中核算制和国库集中收付制二者的关系,努力促进会计集中核算制向国库集中支付制的转轨。

一、国库集中收付制与会计集中核算制的比较

国库集中收付制是指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基础上,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和办法。国库集中收付的实质就是以资金集中管理为核心,即所有财政收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所有的财政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商或收款人账户。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需要,从西方财政管理经验中借鉴而来的一种财政资金科学管理模式,是我国目前财政资金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

我们现在实行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为了加强会计核算,强化财政管理与监督,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会计委派制中深化而来的一种会计管理模式。其具体做法是财政部门成立核算中心,在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单位的银行账户、会计和出纳,通过会计委托代理记账,对单位集中办理资金支付、会计核算并实行会计监督,是融资金支付、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会计委派制改革形式。会计集中核算制的实质在于以会计集中为核心,以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为最初目的,从而引起政府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一系列改革。

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属于两种不同的改革模式,两者之间既有一定的区别,也有一定的联系。

(一)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两项制度改革的管理主体相同,都是财政部门;

2、两项制度改革的目的基本一致或接近,即都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的的过程监督;

3、两项制度改革的形式也基本相同,都要求取消单位账户,建立集中管理的单一账户体系,并且其改革环节体现在预处算执行过程中;

4、两项制度改革的前提基本一致,两者都不改变预算单位的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并在此前提下对财政资金进行管理与监督;

5、两项改革的作用相同,即两项改革在加强财政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及从源头上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等方面具有许多的共性作用。

(二)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区别

财政集中收付制度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两项不同的改革,它们之间虽然有许多联系,但同时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核算主体不同。国库集中收付制的核算主体是以财政资金为核心的财政部门,表现为以政府会计为主体。尽管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把过去许多由单位会计核算的内容改为财政会计核算,但主体没变,只是范围扩大,也没有代替单位会计。会计集中核算的主体是行政事业单位,尽管单位没有会计,其核算由财政部门的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由于单位的预算没有改变,资金的“三权”没有改变,所以核算的主体依然是单位,只是财政部门代理记账。

2、账户设置不同。国库集中收付是通过设立零余额账户实现财政资金从国库直接拨付到收款人或商品和劳务供应商账户,财政资金运行过程中不经过中间环节,不在任何账户上停留;会计集中核算是通过在财政部门的会计核算中心设立过渡性账户的方式,财政资金先拨付到过渡性账户上,待预算单位用款时,再从过渡性账户上拨付到收款人或商品和劳务供应商账户,财政资金运行过程中存在中间环节。

3、财政资停留的位置不同。实行国库集中收付情况下,预算单位未用款时,财政资金始终停留在国库单一账户,也就是国库,增强了财政调度资金的能力;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情况下,预算单位未用款时,财政资金停留在会计核算中心的过渡性账户上,在一定程度上肢解了财政资金。

4、财政监督的范围和侧重点不同。会计集中核算制仅对财政资金支出的规范性进行集中核算、反映和监督,监督的侧重点实际上是预算单位资金使用的事后监督;而国库集中收付制则是对整个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及时的监督和控制,监督的侧重点是对预算单位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的监督。

5、机构设置不同。会计集中核算制是通过建立会计核算中心来统一组织核算和监督;而国库集中收付制则是通过在财政部门设立财政国库执行机构,即国库收付中心来担负财政国库资金收付和监督的重要职责。

二、积极探索会计集中核算制向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转轨的途径和办法

财政部202_年发布的《关于深化地方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中提出,为了保证财政预算执行制度的规范性和统一性,在积极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过程中,应当妥善做好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转轨工作。202_年11月全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上,财政部提出县级会计集中核算向财政国库集中收付转轨的三点意见:一是改革的方向必须坚持。转轨或衔接工作无论采取什么形式,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不能变,不能再采取将资金实拨到核算中心账户沉淀,形成“第二国库”的做法。二是转轨或衔接的具体方式不能搞“一刀切”。条件比较好或者条件具备的地方,可以因地制宜,采取适宜的过渡措施,可以尝试搞“前店后厂”,即既做支付又做核算的方式。三是转轨衔接工作中有一点需要坚持,就是要将会计核算中心的实有资金账户必为零余额账户,将国库集中支付做起来。

根据财政部的决定和意见,探索一条适合我市具体情况路子,顺利实现从会计集中核算到国库集中支付的转轨和衔接,是我们应该抓紧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解决财政资金使用中诸多问题的治本之策,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公共财政的必然选择。但是改革涉及面广,配套改革多,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市目前实行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为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平台,可以说为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做好许多准备工作。

我市从202_年就开始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通过几年的运行和不断的改革,我们的工作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备了国库支付制度的一些做法和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实现了单一账户管理。虽然不是国库集中收付制意义上的单一账户,但是同以前各单位的分散账户管理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它的好处是财政资金从国库拨出后,财政资金不是沉淀在各单位,而是沉淀在财政部门,一方面保证了所有预算单位的资金都在财政部门的监督掌握之下,同时也为单一账户的管理积累了实践经验。

2、实现了预算资金的财政管理。记入各预算单位的财政资金,在未经财政部门审批之前,不能自行支配资金,能够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和效率。

我们目前的做法虽然具备了一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主要特点,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在财政资金实际支出之前,它不是存在国库中,而是存在会计核算中心的过渡性账户上;二是各预算单位在会计核算中心开设的账户还不是零余额账户。

(二)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收付转轨衔接的构想

根据我市会计核算中心近几年来的工作体会,同时借鉴一些市县的经验和做法,我认为国库收付中心与会计核算中心的衔接融合,通过国库收付中心的内设机构可以达到统一。具体的说,就是将现在的会计核算中心改造或重新成立财政国库收付中心,原来的会计核算中心成为它的一个内设机构,也可以说将原来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能作为国库收付中心若干职能中的一个存在。

依据预算执行的需要和内部部门核算的需要,国库集中收付中心在现阶段一般大致划分这样几个部门:工资核算管理部、政府采购核算管理部、预算外资金核算管理部、单位会计核算部、资金会计部、总会计部和代理银行部,各部门划分不同的职责。如单位会计部主要是承担原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能,成为整个政府会计核算的一个子系统;资金会计则是整个政府会计的总出纳,它不仅核算管理人民银行国库单一账户、财政专户,还要管理核算财政在代理银行开设的单一零余额存款账户。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内部核算部门的划分,关键在于资金会计部,它是与过去传统意义上的总会计、单位会计出纳有本质的区别,也与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资金会计有根本的区别,这个资金会计是真正意义上的财政总出纳,核算的是整个财政资金,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上的可以使用的财政资金。

通过上述的分析和探讨,可以说基本上整理出了一个从会计集中核算转轨到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思路,这些想法主要是基于对一些理论文章的研究和一些地方的实践做法总结而形成的。但由于受本人知识水平和工作经验的局限,不一定完全符合我市的情况,如果真正实施会计核算中心向国库集中支付中心转轨,还须做进一步的探讨和多方面的准备工作。

第二篇: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的转轨

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的转轨

全面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都将是国家财政支出改革的重点。一段时期以来,不少地方特别是县级地区实施以“会计集中核算”为主要形式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加强会计监督和廉政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要不要转型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本文将对此进行一番论述。

一、会计集中核算制与国库集中收付制的关系

(一)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收付相同点

1、均要成立中心机构,具体负责管理各种财政性资金,集中办理预算单位的支付和收入等具体申请业务。通过形成单一账户,把资金直接支付给商品供应商和劳务提供者。

2、均要取消预算单位银行账号。按照财政一本账、预算单位作为分账户的管理模式,取消预算单位银行账号、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3、出发点都是为了将单位各项资金直接置于财政监控之下,要求严格按照预算和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使用,通过集中受理预算单位的支付申请,严格按照预算指标和用款计划进行审核后,支付给收款人,做到预算执行的事前控制、事中监督。

4、均以所有财政性资金集中收付为前提,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能够集中管理财政资金,将沉淀在预算单位的资金集中到财政部门,有利于资金的统一调度和运作,保障了预算单位人员和日常公用支出及其他资金管理,有利于政府集中财力办事,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二)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收付不同点

1、改革对象不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属于政府会计领域改革,改革的对象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体制。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属于政府预算领域的改革,改革的对象是预算执行方式。

2、执行制度不同。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为预算单位的收支业务进行统一记账处理,并依据集中核算单位性质的不同,分别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预算单位不再需要进行财务核算,财务核算交由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处理,预算单位只需要保留1名或2名报账员即可,所有的核算业务和原始财务会计材料都由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保存。国库集中收付制核算的主体是财政国库执行机构,这个机构行使部分财政职能,履行财政总预算会计的部分职责,执行的是《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在资金的支出控制和业务流程管理上,更加规范和严格。

3、管理范围不同。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包含了对预算单位预算内外资金及其他资金的统一核算管理和集中收付。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现阶段只对预算单位预算内外资金进行集中管理。

4、管理机制不同。会计集中核算把单位会计、出纳都设在核算中心,由会计核算中心统一行使核算和监督职能。通过财政职能部门对预算的管理和执行的监督,与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会计核算相分离,形成支出的决定与支出的执行分离,并相互形成监督和制约。国库集中收付是把会计设在单位,出纳设在收付中心,通过财政内部职能部门统一管理财政资金,造成会计、出纳分离并相互监督和制约。

5、账户设置不同。会计核算中心在核算中心设立基本账户,用于办理所有核算单位收、支结算,财政资金从国库流出后,保存在会计核算中心,以核算中心为“蓄水池”进行再次控制。而国库集中收付实行单一账户体系管理,预算内在未最终支付前,余额反映在国库,以国库为“闸口”进行最终控制。

二、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的历史必然性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弊端

1、不利于会计建设。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大都采用各预算单位只设一个报账员的方式,报账

员要承担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资产管理、部门预算编制和年终会计报表的编报等工作。但预算单位负责人对报账员去参加会计继续教育培训不再支持,使报账员享受不到会计人员应有的待遇,其工作积极性自然不会得到充分发挥。

2、不利于充分调动预算单位财务管理积极性。实行会计核算制,只是对预算单位的记账、算账、报账等部分工作进行了“集中”,其他的会计工作,如固定资产、经济统计、材料等业务和社会保障、经济统计、固定资产管理等,还得由预算单位会计“分散”管理。这样会使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脱节”,造成财务管理弱化,加剧了固定资产流失。

3、不利于及时有效监督。按照“会计核算中心”的运行机制,预算单位在用款前,要向“会计核算中心”开具付款通知。从理论上讲,“会计核算中心”在此就可以对其用途是否合理合法等进行监督,而事实上,“会计核算中心”根本不可能全面清楚地掌握每一个预算单位经济业务活动和经费开支情况,因而监督往往是通过对单据的审查来完成的。这充其量也不过是一种滞后的事后监督,远不如原来各预算单位本身的会计监督来得及时、有效。

4、不利于落实会计责任主体。《会计法》明确规定预算单位负责人是本预算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会计集中核算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预算单位的核算权和会计监督权,改变了预算单位的会计主体地位。

5、增加了财政部门压力。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工作承担一个地方几十家,甚至几百个预算单位的财务核算,包括出具会计报表、凭证整理、档案管理等工作,部分预算单位认为资金、财务等财务管理基本被财政收走了,很多事都要求财政部门解决,财政部门承担了许多不必要的工作和矛盾。

6、容易造成滥用职权。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财政把很多资金直接拨到“会计核算中心”的账户上,并经常保持一定余额,少则几百万元,多则上千万元。“会计核算中心”账户滞留资金,有相当一部分是财政资金,但脱离了国库部门的直接管理。如果现在的“会计核算中心”监管工作跟不上,腐败现象可能随之滋生。

(二)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意义

1、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重要内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贯穿于公共财政管理全过程,通过控制财政资金按规范流入和流出各个公共机构的过程来控制预算执行过程,是预算执行根本性制度。我国现行财政资金的收缴和拨付方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演变而来的,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还有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因此,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是当前财政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

2、促进财政财务管理科学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要求财政收入的收缴方式和财政支出的去向及支付方式必须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上,要求合理界定征收机关、财政部门、预算单位、中央银行国库及代理银行的职能范围,实行科学规范管理。从财政部门内部看,实行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对分开,是一场自我革命;财政部门、预算单位、代理银行都持有可以相互核对的收支账册,使预算执行更加规范透明。从预算单位看,要加强财务管理,科学编制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统一银行账户,按规定程序收缴和支付财政资金,使财务管理和单位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3、提高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益,降低财政筹资成本。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后,预算单位的财政资金都集中存放在国库单一账户。这有利于财政部门对资金加强统一调度和管理,使库款调度更加灵活,资金支付更加及时,更加方便预算单位用款,同时,由于预算单位暂时不用的资金都保存在国库,财政部门可以依法对国库资金进行管理运作,提高我国财政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有效降低财政筹资成本。

4、加强监督控制,防治腐败。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后,能从机制上保证财政收入及时、足额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改变过去把资金拨付到预算单位的账户上由预算单位自行支付的做法。同时,财政监督的方式,也由过去的事后检查改变为事前审核、事中实时监控、事后

进行绩效评价为特征的全面监督。

5、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的坚实基础。国库集中收付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预算执行信息的细化程度、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都大大提高。这就为准确判断财政收支状况和宏观经济形势,实施宏观经济调控,打下坚实基础。

因此,现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必须逐步向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转变,真正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

三、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面临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与资金管理、政府采购之间缺乏衔接。实行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后,预算的编制与执行虽然也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但与资金支出管理改革还不配套。一是各单位应当采用“零基预算编制法”编制预算。但是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还大量地存在着“各类预算基数加增长”的情况,不能反映预算资金支出管理改革后的资金运动情况。二是各单位的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这一方法提供了资金收支流量方面的信息,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资金的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由不同的部门进行,因此要求各部门预算还要提供资产存量方面的信息。三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预算的编制不规范、批复不及时、预算调整频繁等,对超预算或预算结余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客观上给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增加了难度。

(二)缺乏资金支付风险防范制度安排。我国预算单位由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组成,在新的市场条件下,许多事业单位为其业务的发展而进行融资,行政单位也经常为本部门、本行业或某一项目进行担保,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以后,一旦融资或担保项目失败,就需要以国库资金偿还,风险最终转移到国家,情况严重的还会影响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节。

(三)集中核算的网络平台尚不成熟。国库集中支付的实现完全依赖于高效成熟的国库集中支付资金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这一信息保障体系要求所有预算单位和预算责任人、财会人员全员参与,能够满足预算资金的全过程控制、财务审查、往来结账、报表汇总、多个单位的账目并行及资命管理等方面的要求。目前我国以财政部门为中心的预算资金管理还未建成达到上述要求的信息平台,大部分刚开始实行集中会计核算,而真正做到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方位监控并与政府采购相结合的信息平台尚有相当差距。

(四)经费紧张。实现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必然在一定范围内受到相关的许多社会经济因素尤其是地方经济发展现状的制约。目前,大多县市经济发展缓慢,是典型的“吃饭”财政。加上商业银行效益普遍不景气,因此,财政拿不出钱,银行不愿意再拿钱来支持这项改革。

(五)思想观念落后、贯彻落实乏力。从地方政府方面说,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求稳怕乱的心理。担心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一刀切”下去会伤害本地目前来之不易的较好社会稳定大局。从而容易导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面上应付,草草收场,终无成效的结果。从部门和单位方面来说,国库集中支付严格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和规范的科学管理原则,将是它们所要面对的严峻考验。从财政自身方面说,国库集中支付作为一项改革制度,目前,中央只是处在试点阶段,地方财政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加上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核算转轨工作量大,难度很高,极有可能出现落实乏力的问题。

四、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的思路 各地财政部门应当提高思想认识,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职能要求,以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为主线,加快建立我国现代财政国库制度步伐。

(一)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的配套改革措施

1、加快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行政单位,在财政部门的核算中心设立“国库集中支付资金”账户进行明细核算,实现对预算资金的价值管理的同时,本部门还要构建相关资产明细账户,实现对预算资金的实物管理。鉴于事业单位和非营利组织除财

政资金外还有其他收入来源,甚至相当一部分的非营利组织可以以收抵支,对这些单位可以参照企业会计制度采用权责发生制。

2、改革预算编制方法。在实行部门预算、零基预算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内容,详细说明预算金额和支出标准,建议先将预算单位或部门支出按性质、用途如设备购置、会务、房屋修缮、车辆购置等项目分门别类地在总预算中单独编制,不再搞条块分割。其次根据有关的支出标准,按照零基预算的方法编制各项支出的具体内容,对经常性经费实行定员定额,对专项经费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和财力可能,分轻重缓急予以安排。

3、强化预算执行。按照国际惯例,部门预算的各项收支要严格按照标准编制,并经过财政部门审批。预算一经权力机关(如人代会)审议通过,即具有法律效力,预算单位要严格执行,财政部门的核算中心要从预算编制、下达、资金拨付到资金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4、建立新的国库资金管理体制。大宗物资尽可能纳入政府采购体系,对于所形成的财政性结余资金,不再返回预算单位或结转下一使用,而是回拨国库,以提高国库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因地制宜,采取形式多样的国库集中收付模式

目前财政集中支付模式大体归纳为三种:一是既代管单位资金,又代理单位账务的“集中核算型”。二是只代管单位资金,不代理单位账务,账务仍由单位会计处理的“集中支付型”,就是财政取消纳入集中支付范围的预算单位的银行账户,单位资金存储在财政国库,单位的各项支出通过直接或授权的形式由“财政支付中心”支付,会计账务仍由单位处理。三是只对工资、大型公用采购等资金进行集中支付的“专项支付型”。

第一种模式(集中核算型)弊端较多,不宜推广。可先采用 “专项支付型”,待条件成熟时,再向集中支付型过渡。县级地区应根据本地实际,选择基本符合当地情况的模式。

(三)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维护财政资金安全完整

严格划分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的界限,防止预算内资金向预算外转移,取缔非法收费项目以及巧立名目的各种摊派;建立在人民银行开立财政部门和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的专户制度,其资金使用和用款计划必须送财政部门统一审核,经国库部门办理核算,并监督使用; 对那些有特殊用途、管理上又比较严格的资金,如社会保障金、养老统筹基金等,也必须经人民银行和财政部门允许后,在指定的商业银行开设专户进行管理。随着财政国库管理信息系统和银行支付清算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再逐步取消财政部门为执收单位开设的财政汇缴专户,资金直接缴入财政专户。规范预算外资金收入收缴程序,使用统一、规范的执收票据,实行直接缴库和集中汇缴;建立健全预算外资金收入收缴监管机制和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机制,保证预算资金及时、足额缴入财政专户。

(四)以财政部门为中心建立配套的网络信息平台 为了实现垂直化财务管理以及对预算资金管理实现“六统一”,应构建新型的财务信息系统。该信息系统是以财政部门为核心建立财务信息处理中心,通过一个高效、安全、快捷的现代信息技术网络将各预算执行单位与财政部门的国库支付中心、政府采购部门、商业银行联系起来,满足资金预算、控制、异地实时查询、统计、分析和监督管理等要求。真正实现政府一盘棋、财政一盘账、财务信息实时在线、财务控制由事后控制转为事前控制的具备真正远程化数据管理能力的先进、稳定、安全的财政管理系统。

(五)进一步做好国库会计基础工作,加快国库系统电子化和网络建设

财政国库会计工作是预算执行工作的核心,也是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基础。要结合机构改革,把政治素质高、业务技术强的人员选配到国库会计工作岗位上来。通过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管好资金记好账,搞好各项服务,不断提高财政国库部门的整体管理水平。同时“金 财工程”的推行,对国库集中收付信息系统起着重要的技术支撑。从某种角度说,建立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代理银行专线网络基础上的自动化处理程序,实现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是

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技术基础。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建立适应公共财政要求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问题。因此,必须拓宽思路,转变观念,积极按照中央的国库改革方案,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强化管理,切实抓好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科学、规范地做好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工作,努力开创财政管理工作新局面。

第三篇:“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的思考

作者:任 芳

来源:《财会通讯》202_年第08期

第四篇: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成功对接

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成功对接

根据鄂政发[202_]**号《关于试行财会集中核算制和零户统管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为加强单位财务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在该县全面推行财会集中核算制。**县会计核算中心于200*年*月**日正式成立,运行几年来,县直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基本纳入了会计集中核算,并为单位临时资金和工程项目建立账户**个,共建立账套***套。实现了会计集中核算的平稳过渡,保障了单位的正常业务需要。在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节约财政支出,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核算中心在完善操作办法,建立内部岗位责任制,统一明细支出科目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积极探索了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与核算中心“基本账户”合并,实行统一管理的新途径,实现了有效监管。[本文来源于文秘写作-www.teniu.cc]

财会集中核算工作作为财政改革和财政工作的重要内容,受到该县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经过*年的努力,实现了从单位核算到集中核算的顺利过渡,运转顺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了县直绝大多数单位的认可,基建项目、自收自支单位的会计业务也主动要求纳入集中核算管理。

一、会计集中核算取得的成绩

1、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大大缓解了县级财政资金调度的困难。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对各单位的账户进行统一管理,不但便于财政部门全面掌握单位的收支情况,而且有效地发挥了财政资金事后监管的作用,为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奠定了基础。在保证单位资金使用的前提下,集中分散的资金有效开展资金调度,缓解了资金调度的压力,保证了急需支出的安排。

2、加强了财政资金的监督力度,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过程由过去的“暗箱操作”变为现在的“阳光作业”。各单位的收支都必须通过会计核算中心,在核算中心会计人员的公开监督下进行。一方面,各单位遵守财经纪律的意识明显增加,一些超标准、不合理的支出明显减少,把一些不合法的财务支出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核算中心会计人员不断加强日常监督,严格按照有关财政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业务审核,拒付了许多不合理不合法支出,有效遏制了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的发生。严肃财经纪律、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3、减化了财政资金的运行环节,大大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工作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单位的财政性资金直接拨入核算中心的统一账户上,大大减少了由于层层下拨资金造成的划拨途中的占压,因而大幅度节省了财政资金,在搞好日常核算的同时,能够及时为各单位提供会计报表和明细科目余额等会计信息资料,核算的深度和广度也有了提高,受到了核算单位和社会的好评。

4、规范了会计核算,加强了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使会计人员增强了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有效监督的责任心,有利于解决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的问题。同时解决了一些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账户设置混乱,多头开设银行账户等问题,清理了单位的往来款项,解决了一些单位长期遗留的财务问题。

5、为县委、县政府领导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为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奠定了基础。为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管好用好财政资金,构筑公共财政框架奠定了坚实基础。

6、大胆探索资金管理办法,预算内外资金形成合力。实行财会集中核算后,为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解决资金管理过程中的不足和“体外循环”问题,他们大胆探索,将预算外资金统一纳入财会集中核算一并管理的办法。把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与财会集中核算“资金专户”合并为一个“基本账户”,单位实现的预算外资金直接缴入“基本账户”后按资金性质进行会计核算。这种“合二为一”的做法,减少了单位资金划转的中间环节,方便单位操作,缓解了过去预算外资金中的矛盾,节省了人力、物力,净化了收入管理,解决了少数单位为逃避监督而采取的一部分资金打滚进专户,另一部分资金体外循环的违规作法,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收支两条线”管理。

7、妥善处理各单位在报销中存在的问题。针对现行行政事业单位开支标准和管理办法滞后以及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广泛听取有关部门和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充分考虑政策的连续性、统一性和可操作性,与监察、人事、审计等部门共同制定了《**县县直行政事业单位经费开支暂行办法》和《**县县直单位领导干部电话通讯费暂行办法》,并将各项财务制度规定编印成册,供单位参照执行。

8、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搭建了平台。财会集中核算前,各单位的会计基础参差不齐,有些单位会计人员根本没有会计证,甚至不懂“借贷记账法”,更谈不上按规定设置会计账簿,滥用甚至自编会计科目,“流水账”、“包包账”屡见不鲜。财会集中核算后,对各单位确定的报账员进行了资格确认,并且专门组织了业务操作培训。核算中心率先垂范,严格按照《会计法》和有关会计制度设置账簿,正确运用会计科目,及时、准确、完整地编制会计报表,提供准确无误的会计信息。会计基础工作也达到了规范化要求,会计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从而为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工作,搭建了理想的平台,奠定了良好的会计基础。

二、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虽然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单位内部监督机制不力,个别单位认为单位财务纳入了集中核算,等于进了保险箱,给少数人造成有机可乘,钻内部管理不严的空子,将一些不合理、不合规的支出发票混在一起报销。错误认为,单位的支出经过会计核算中心审核了就是合规合法的,即使今后经济责任审计出了问题,可以推脱责任,也应由会计核算中心负责;二是会计监督依然有盲区存在,如发票内容真实性的监别,核算中心审核报账单位原始凭证的合法性,真实性是建立在单位领导签批基础之上的;三是少数单位收取的预算外资金、其他收入,不缴存核算中心账户,设立账外账。

三、*县会计集中核算和国库集中收付运行模式及对接情况

该县属全省**个贫困县之一。为加快财政国库制度改革进程,200*年*月成立了国库收付中心。200*年当年**个试点单位的会计业务上线运行,200*年新增上线单位**个,到200*年*月,已经上线的单位为**个,占应上线单位的**%。在上线的单位中完全退账单位**个,预算单位由国库收付中心代理集中收付会计业务的单位为**个。剩余的**个预算单位计划200*年*月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管理,从而顺利完成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收付的对接和转规。

按照省财政厅要求,该县将会计集中核算采取积极稳妥地办法与国库集中收付对接,采取“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工作思路,坚持先试点、后推广,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同时将全县离退休经费、教师工资、政府采购支出、省(市)专款以及专项资金一并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实行统一支付。

首先对两个中心内部进行整合,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柜组业务分开”的“收付+核算”的运作模式,充分利用现有人员、设备和技术力量,为预算单位办理核算和支付业务。对于预算单位条件成熟的,建立国库集中支付体系,成熟一个,移交一个,将单位核算权返回给预算单位,并为预算单位统一建立了零余额账户;而对于单位业务量小、经费少,单位会计基础差,不具备实行国库集中收付业务的单位,实行国库收付中心代理业务,对于部分自收自支单位、差额单位、二级单位和暂时未实行部门预算的单位,继续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目前在国库收付(会计核算)中心设立了*个集中核算柜组,办理集中核算业务;在设立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个柜组中,同时代理**个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收付业务。他们始终做到收付、核算两不误,由于出色的工作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预算单位的信任,多数已经退账的单位纷纷要求将单位的国库集中收付业务退回中心代理。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所有资金全部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从国库集中收付运行的情况看,进入财政国库单一账户的直接支付率达**%以上。授权支付率在**%左右。具体表现为:一是强化了部门预算的约束力,国库支付系统通过一套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和一套资金集中管理办法完成支付的全过程,体现预算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公开化,实现预算执行先有预算,再有计划、后有支出。二是建立了国库单一账户体系,预算单位所有收入全部直接进入国库和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三是减少了财政资金支出环节。所有支付业务都由财政预算部门下达分月用款计划后,由国库执行机构开据支付令,代理银行将职工工资直接支付到个人工资帐户,其它资金直接支付给商品及劳务供应商,零星小额支出实行财政授权支付。财政资金不再通过主管部门层层转拨,现金流量原则上不再通过单位,单位花钱不见钱,有效遏制了滞留、挤占、挪用资金现象。四是强化了预算执行监督。实行国库集中支付,财政资金从预算分配、资金拨付、资金使用等全过程都受到监督,预算执行实行了由以拨代支向以支列支转变,保证财政预算支出与单位财务支出的一致性。五是根据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要求,他们借鉴**市和其它县(市)的作法,制定了《预算单位代扣款项财务操作办法》,由国库收付中心集中开设代扣账户,统一办理预算单位的代扣业务,从而建立并完善了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六是为了使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代理记账工作走上规范化,让财政改革在该县顺利进行,他们结合会计集中核算的一些好的经验,制定了《代理记账操作办法》,从而完善和规范了代理记账的程序和作法。

四、该县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存在的问题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一项全新的财政革命。由于这项改革改变了过去传统的财政资金管理模式,并且变动幅度过大,不管是预算单位还是财政内部都有一个适应过程,又加上各种实施办法都在试行中,还不够完善,在运行过程中也显露出了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就目前上线完全退账的**个单位的财务情况分析,存在三种状况:一种是能够正确使用软件处理业务的单位**个,占退账单位的** %;二是在国库收付中心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基本会操作的单位**个,占**%;三是国库收付业务处理不符合会计制度要求的有*个单位,占**%。主要存在的问题:

1、国库支付系统的业务都是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个别单位会计业务处理不准确,导致账务出现差错和报表不平衡,比如“零余额用款额度”帐户是没有余额的,而个别单位却出现了余额。

2、个别试点单位会计档案不规范。从上线单位的会计档案整理情况看,除部分单位的会计凭证的粘贴,整理、装订符合要求外,个别单位的会计凭证不符合会计档案管理要求。

3、属于政府采购项目的小额支出,国库集中收付系统无法监督。预算单位购置的属于政府采购目录的货物,单位通过授权支付的方式支付资金,因此无法起到监督作用。

3、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发生的业务事项处理不及时。导致系统信息采集、会计凭证处理是凭证跳号,这与软件开发设计有关。

4、财政直接支付的资金,国库收付中心把资金支付后,代理

银行返回给单位的《直接支付凭证》记账联,由于没有及时传递,导致单位记账时没有直接支付的凭证。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反映在:

第一,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单位的财务人员虽然都是专职会计,但是还担负着很多的事务性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专心研究国库集中收付软件的使用方法,产生一种为难情绪。

第二,资金使用程序比以前复杂。以前追加一笔资金只需在预算股办理拨款手续就行了,现在要根据部门预算情况,单位财务人员要跑预算、国库、专业股、支付中心等才能完成资金申报、使用程序;其二,国库收付系统软件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不好解决的问题,会计人员不知道怎么进行账务处理,会计核算比较复杂,行政单位取得的其它资金(并非预算外资金),在取得收入时,必须将资金缴入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在使用时必须按照预算外资金的性质进行申请,由财政部门有关股室下达计划。按照国库管理制度,单位取得的其他收入,要经过好多程序才能使用,影响了单位办事效率。从而使个别单位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完成特殊的任务,不得不采取坐收坐支的办法进行处理。

第三,由于该县从200*年起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在近几年的会计工作中,各单位的财务人员只是从事报账业务,大部分财务人员习惯了会计核算中心代理记账,单位只掌握资金的存量和收支单据整理、报销业务,根本不进行核算。现在把会计核算权返回单位后,单位财务人员又要从繁重的事务中去从事会计核算工作,而且是计算机网络化操作,因此有一个学习和熟悉的过程。

第四,系统操作不简捷。该系统是方正集团开发的软件,国库收付系统是财政部门刚刚使用的新产品,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比起手工记账显得死板,更为复杂。如单位往来明细表问题,该软件无法提供一个完整的往来明细余额表。

第五,财政部门对国库集中收付系统单位版精通软件操作业务的人员甚少。

五、建议

一是搞好部门预算。细化部门预算是预算单位编制分月用款计划的基础,是搞好国库集中支付工作的前提条件。

二是对于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单位,要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和财务人员的素质,确定是否完全退账或由收付中心代理记账,不能搞一刀切。

三是要加强对预算单位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辅导,实行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办法,使上线单位顺利完成各项国库收付业务。

四是要优化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健全网络服务设施,对目前的支付系统,呼吁方正集团要不断进行升级,达到理想的使用效果。

五是加强检查和监督,运用财政监督手段。只有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职能作用,扩大政府采购的范围,以法规的形式明确单位自行采购与政府采购之间的划分标准,从而规范预算单位的采购行为,堵塞采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漏洞。对于应该纳入政府采购的货物而没有实行政府采购的行为,要给予处罚。

六是建立预算单位会计报表报送机制,使预算单位养成按时提供报表的良好习惯。(理 智)

第五篇: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成功对接

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成功对接

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成功对接

根据鄂政发[202_]**号《关于试行财会集中核算制和零户统管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为加强单位财务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在该县全面推行财会集中核算制。**县会计核算中心于200*年*月**日正式

成立,运行几年来,县直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基本纳入了会计集中核算,并为单位临时资金和工程项目建立账户**个,共建立账套***套。实现了会计集中核算的平稳过渡,保障了单位的正常业务需要。在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节约财政支出,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核算中心在完善操作办法,建立内部岗位责任制,统一明细支出科目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积极探索了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与核算中心“基本账户”合并,实行统一管理的新途径,实现了有效监管。

财会集中核算工作作为财政改革和财政工作的重要内容,受到该县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经过*年的努力,实现了从单位核算到集中核算的顺利过渡,运转顺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了县直绝大多数单位的认可,基建项目、自收自支单位的会计业务也主动要求纳入集中核算管理。

一、会计集中核算取得的成绩

1、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大大缓解了县级财政资金调度的困难。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对各单位的账户进行统一管理,不但便于财政部门全面掌握单位的收支情况,而且有效地发挥了财政资金事后监管的作用,为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奠定了基础。在保证单位资金使用的前提下,集中分散的资金有效开展资金调度,缓解了资金调度的压力,保证了急需支出的安排。

2、加强了财政资金的监督力度,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过程由过去的“暗箱操作”变为现在的“阳光作业”。各单位的收支都必须通过会计核算中心,在核算中心会计人员的公开监督下进行。一方面,各单位遵守财经纪律的意识明显增加,一些超标准、不合理的支出明显减少,把一些不合法的财务支出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核算中心会计人员不断加强日常监督,严格按照有关财政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业务审核,拒付了许多不合理不合法支出,有效遏制了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的发生。严肃财经纪律、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3、减化了财政资金的运行环节,大大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工作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单位的财政性资金直接拨入核算中心的统一账户上,大大减少了由于层层下拨资金造成的划拨途中的占压,因而大幅度节省了财政资金,在搞好日常核算的同时,能够及时为各单位提供会计报表和明细科目余额等会计信息资料,核算的深度和广度也有了提高,受到了核算单位和社会的好评。

4、规范了会计核算,加强了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使会计人员增强了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有效监督的责任心,有利于解决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的问题。同时解决了一些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账户设置混乱,多头开设银行账户等问题,清理了单位的往来款项,解决了一些单位长期遗留的财务问题。

5、为县委、县政府领导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为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奠定了基础。为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管好用好财政资金,构筑公共财政框架奠定了坚实基础。

6、大胆探索资金管理办法,预算内外资金形成合力。实行财会集中核算后,为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解决资金管理过程中的不足和“体外循环”问题,他们大胆探索,将预算外资金统一纳入财会集中核算一并管理的办法。把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与财会集中核算“资金专户”合并为一个“基本账户”,单位实现的预算外资金直接缴入“基本账户”后按资金性质进行会计核算。这种“合二为一”的做法,减少了单位资金划转的中间环节,方便单位操作,缓解了过去预算外资金中的矛盾,节省了人力、物力,净化了收入管理,解决了少数单位为逃避监督而采取的一部分资金打滚进专户,另一部分资金体外循环的违规作法,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收支两条线”管理。

7、妥善处理各单位在报销中存在的问题。针对现行行政事业单位开支标准和管理办法滞后以及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广泛听取有关部门和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充分考虑政策的连续性、统一性和可操作性,与监察、人事、审计等部门共同制定了《**县县直行政事业单位经费开支暂行办法》和《**县县直单位领导干部电话通讯费暂行办法》,并将各项财务制度规定编印成册,供单位参照执行。

8、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搭建了平台。财会集中核算前,各单位的会计基础参差不齐,有些单位会计人员根本没有会计证,甚至不懂“借贷记账法”,更谈不上按规定设置

会计集中核算如何向国库集中收付转轨[精选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