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小学数学论文:例谈小学数学拓展性练习的设计策略
编辑:寂夜思潮 识别码:16-727505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02 15:14:09 来源:网络

第一篇:小学数学论文:例谈小学数学拓展性练习的设计策略

小学数学论文:例谈小学数学拓展性练习的设计策略

[摘要]在数学课堂上设计一些拓展性练习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让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堂上吃饱,而其它学生也能因此拓展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学到的知识能比较灵活。

[关键词]小学数学 拓展性练习设计策略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知识水平、年龄差异、认知结构、生活背景的不同,在学习中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也是非常明显的。因此,在数学课堂上设计一些拓展性练习就显得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让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堂上吃饱,而其它学生也能因此拓展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学到的知识能比较灵活。笔者结合自身在教学中的一些实际经验,就拓展性练习的设计策略,谈几点看法。

策略之一:适当提高

在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有这么一个比较固下的观念,尤其是一些公开课、示范课,一定要在课尾设计一些思考题,让优等生能跳一跳摘到果子。这种做法已经沿用了好多年,而且大家也一直认为效果很不错。笔者对此也持赞同意见,但是应该补充的有两点:一是设计一些发展题不是一定要局限于课尾,而是应该根据教材中对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在新课教学时就适当拓展教学的空间,适当提高对新授知识的难度,让学生的学习具有一

定的挑战性和创造性。二是设计的拓展性练习的难度是适度,有的老师片面的认为课后的拓展练习一定要具有思考性,只是着眼于少数几个优等生的智力水平,其实不然。设计拓展练习应该考虑到全体学生,最起码是班级里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认识水平,考虑到他们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现状,所以只能是适当的提高难度,而不是漫无边际的提高难度。因为过大的难度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困难重重,而过大的难度也会使他们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策略之二:开放练习

目前的数学教材中,大多数习题都是为了使学生牢记教学结论而设计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以死记硬背代替主动参与,以机械方法代替智力活动的倾向。为了改变这一情况,使数学教学适应时代的需要,我们拓展性练习的时候要尽可能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出发,结合教材的内容,设计一定数量的开放题,并且以此为切入点,促进学生学习教学的开放性和个性张扬,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在教学一位数乘三位数乘法一课时,在完成了课本的巩固练习后,设计了这么一道开放题:把1、2、3、4四个数字填入右边的口中,组成一道一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竖式,并计算。并且还要求学生用1分钟的时间,看谁写得算式又地又多。

然后让学生独立的书写竖式,并且进行计算。时间到后,让学生把他们写得算式抄到黑板上,师生逐一进行检查,然后要求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学生自然会认识到按第二个因数分成好几类,也可以按是否进位分类。最后让学生思考这样的竖式,一共可以写出多少个?

上述环节的拓展练习设计,既体现了学生的全体参与,填写竖式然后进行计算应该是每个学生都能解决的问题。而把竖式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依据则不是每个学生都那么容易做到的,这又恰好体现了学生的差异性,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策略之三:联系生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是一切数学学习的源泉和根本。只有把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机联系起来,数学学习才能显示出勃勃生机和巨大的生命力,学生学习过程中也能体会到自己学习教学的价值,增强他们学好数学信心。因此,在数学课的学习中,教师要有意识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生活中的拓展练习,让学生尝试着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并且指导他们如何寻找生活和数学的联系。我在教学一年级的《找规律》后,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与规律有关的生活现象,并且不满足于数学课堂这个狭小的空间,而是把它作为一个数学的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让他们回家去与爸

爸妈妈一起去寻找规律,然后在班级里开展智力规律文化大比拼,看谁找到的规律有新意。

这个拓展练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首先,能便于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解决拓展性习题的活动之中。学生会感觉到自己不是在学习数学,而是在解决自己的问题。其次,是这组练习的设计,牢牢的紧扣住了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又比书本知识略有提高,正好处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通过努力,完全可以比较轻松的达到。因此,我们在设计拓展性练习的时候,要尽可能地考虑到知识的实际应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比较扎实、有效。

策略之四:综合应用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是很强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不应该只是学到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而是应该学到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能比较综合的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尤其在知识学习告一段落后,或是一个单元结束后的总复习,或一个学期的期末复习。当然,也可以是一个知识学习后,这个知识与前面的知识有比较紧密的联系,也可以针对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设计一些综合性练习。历此,在数学的拓展性练习设计中,很有必要针对知识的综合应用来设计练习,这样作不仅有利于拓展

学生的思维空间,更有利的是让学生能比较独立、综合地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比如我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复习)》一课时,设计了两张表格,一张是10以内的加法,另一个是10以内的减法,让学生根据表格的数据以及排列的规律来说一说它们的特点,并要求学生如何能正确熟练的识记这张表格。

这个练习的综合性非常强,既要求学生先理解相关的数据,而这些数据还需要通过观察对比来得到。在得到数据后,又要合理利用这些数据的规律,然后进行识记。这一系列的环节,学生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知道几个简单的数据,也不不是仅仅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而已,而是更多的应该了解算式横向、纵向的联系。这难道不正是我们老师所希望的吗?因此,设计拓展性练习要考虑到知识的综合性,让学生能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解决综合性的问题。

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和落脚点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设计拓展性练习的出发点也是基于些。因此,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的拓展性练习要紧密围绕:“适当提高,开放练习,联系生活,综合应用”的原则,联系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创造性的设计拓展性练习,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第二篇:小学数学拓展性探究学习总结

拒城河小学数学拓展性探究学习总结

对于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新事物,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研究怎样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

1、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经常发现有些教师没有转变观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地方,还沿用传统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一堂课下来基本上仍是教师牵着学生走,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探究学习和算法多样化等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

2、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在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教学,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验中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将传统的教学形式说得一无是处。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也有可能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3、处理好教学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能让好学生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或者让组长做小老师,而要引导小组成员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使之对小组的学习任务产生一种责任感,从而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4、加强教师合作学习技能的培养

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加强对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教师的合作学习教学技能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学习的分组。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小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2)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3)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就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要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多给他们一些发言的机会。

(4)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教学进行全面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5、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有些问题是学生不善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造成的,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更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拒 城 河 小 学 数 学 拓 展 性 探 究 学习总 结

2015.09

第三篇: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湖洋中心小学语文课题组 黄建荣 新课程的要求下,新的阅读教学应该是扎扎实实抓好课堂内的阅读教学。在教学中应该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思想,使学生摆脱过去单一的、被动的、僵化的、不变的角色地位,让学生在主动阅读中形成语感和语感能力,且不断增加词汇量,理解句子含义,提高语文素养。

小学阶段,低年级是以识字教学为重点,中年级的教学重点要逐步向加强阅读感悟转移。因此,二年级的教材不再有集中识字的内容,但二年级下学期要求会写的字是300个,和一年级相比并没有减少。也就是说,重点转移了,但识字任务并没有减轻。课堂上教师要把大量的时间用来指导学生读书,感悟,拓展,识字被迫挤到了课堂非常不起眼的一角,而写字基本上只能在课外进行,这样就造成学生实际识记能力与课堂训练严重脱节的现象。没有扎扎实实的训练,哪有学生良好的表现?

那么,不压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字词教学的质量呢?通过学习与反思,我对教学有如下思考:在课堂阅读实践中加强词句的训练,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新模式。

1.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方法之一。因此,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预习学习指标:(1)每课中每个生字拼读后书写,再找出该字的形近字组词,达到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的目的;(2)读课题,抓题眼,设想课文写什么,随后围绕课题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3)再渎课文,读中悟意,试着把不明白词语勾划出来先自己解决,确实弄不明白之处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解决。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能养成自觉课前预习的习惯。

2.课堂教学

教堂教学主要采用如下几种方法授课,充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体现老师引导学生学习。

(1)采用学习“三步法”掌握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其方法是:第一步,默读课文画词句;第二步,联系中心谈体会;第三步,反复朗读,体会情感。所谓第一步中采用的“默读”是阅读方式中的一种,学生能静下心来动脑筋,反复琢磨。第二步中勾划出重点词,是抓住理解课文中心的关键。音、形、义是生字教学的三个基本要义,教学中把握生字的音、形、义三者之间的关联性,适时、适度、整体地开掘有关生字的教学资源,可以提高识字的效率。这要求老师上课前扎扎实实地把生字词教学设计好,最大限度地开掘好音、形、义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课堂上生动形象地将生字的音、形、义植根在学生的感同身受之中,把字词教学与认识事物,与探究语言规律,与情感体验紧密结合起来,整体地建构生字的音、形、义间的认知组块。

另外,字词教学的内涵与外延是很丰富的,它与文本的解读息息相连。在文本的解读中,它既可以穿针引线、上连下缀,又可以释放内涵、充实解读。在阅读教学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住能够产生辐射性解读的词语。抓住这样的关键词语,以此作为文本解读的切入点,不仅仅解读该词语的语表之意,还要深入开掘该词语与文本中的句段篇之间的内在联,开掘该词语在文本解读中所留下的想象空间。充分地解读好这样的关键词语,一段文本乃至于整篇文本的解读都将会被激活,使得文本的解读变得饱胀起来。例如在教学《雷雨》这课时,放手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句:“压下来”、“一动不动”、“乱摆”、“垂下来”、“逃走了“,“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学生不难了解:雷雨前、中、后的景物变化。随后第三步中反复朗读全文,学生较易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至此,可随机延伸到你还知道雷雨时有什么特点?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鼓励学生发挥想象。

字词教学是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块,它是引导学生顺利展开阅读进程的奠基石。阅读教学若是不基于字词理解之上,则是舍本逐木、空中楼阁字。词教学从形式到内容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情境再现、唤起体验„„字词是抽象的符号系统,因而字词教学离不开理性化的诠释,但这并不意味着字词教学就一定要排斥感性的体验。

阅读教学中的字词教学要因字而异、因词而异、因文而异,在字词的音、形、义上各有侧重点,不能平均用力,要走出正音、记形、释义这种单一的平面推移式的僵化模式。尝试以词义的感悟为核心,融字音、句段、体验、情境、课文内容于一体,让字词教学变成了一张纵横交错的立体网。这其中既有文字的理性解释,也伴有画面与情感的感性体验。这种立体感悟式的字词教学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地交流对新词的解读,也是为了广泛地调动学生学习字词的积极性,让字词教学落实在学生兴趣盎然的参与中。

字词教学本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重视字词教学的基础性作用,开掘字词教学的新天地,必须在整个阅读教学中寻求到更佳的落脚点,让字词教学成为融入阅读教学的一股“智慧的琼浆”,来滋养学生的阅读历程。

又如教学《笋芽儿》一课,抓住几个动词“揉了揉”、“伸了伸”、“看了看”、“扭动”、“向上钻”,学习作者描写笋芽儿苏醒的经过。随后指导学生观察课间活动时同学们的举止与一打上课铃同学们的动作进行比较,分别用恰当的动词写出这一时段同学们的情景。学生受到课文作者的写作方法的启发,也能尝试注意用动词描写人物的动作,可收到一定效果。此片断练习为写出篇章作文打下基础。

(2)围绕题眼找中心,培养学生理清课文层次的能力。二年级教材中有些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楚。从课题中可以找出文章中心,以便理清文章层次。如教学《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从题目中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心“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在学生预习中已初读本文的前提下,可采用“扫读法”在较短时间内弄懂“难忘”在于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身着节日服装,一起跳傣家舞蹈。课后随即安排学生写一个人的外貌,学生用刚学到的方法练习,其内容条理清楚,并都能抓住所写的物的特征来描写,能收到一定效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以引导学生通过应用巩固学习的成果。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引导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在习作中运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学语文,用语文,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第四篇: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拓展性练习的设计

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拓展性练习的设计

长期以来,我们绝大多数英语教学仍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英语课堂仍是只注重形式热闹的“原生态”课堂,单纯地让学生“鹦鹉学舌”,课堂上缺乏真正的“对话”机制,学生所学的几乎是“哑巴英语”,这实际上是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和潜力,而小学高段的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厌烦了老师枯燥乏味的领读、灌输,厌烦了简单幼稚的读读唱唱。外在的表扬和鼓励对他们而言,效果不再持久。因此,教师应当追求发挥学生思维想象后产生的自己的语言,给学生产生语言交际的源动力,换言之,教师应当为学生的英语对话创设切实有效的语境。我根据教材内容,尝试了各种途径,来为对话教学创设生动有效的语境,让学生受到语境的感染进行对话,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真实语境,让学生应景对话

任何语言均源于生活,脱离实际生活的语言就是不是“真实”的语言。新课标强调遵循“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的原则,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语言。

1、实物实情,源自生活 心理学研究证明:实物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看过或亲自接触过某些与词义有关的实物,便能较快地理解、记忆和运用这些单词、句型和对话。以PEP 4 Unit6At a farm为例,在教学tomato等蔬菜单词和对话时,我采用了与学生一起分享蔬菜沙拉的教学设计。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做好蔬菜沙拉带到学校,大家边学习单词边品尝沙拉。在品尝实物的过程中,同学们非常想知道口中的蔬菜的英文名,便有了对话交流的欲望。

2、搜集资料、因材会话

让学生自己搜集对话所需的相关资料,学生就会有“话”可说。如:教学询问职业单元,我让学生搜集一些名人照片、资料。学生对名人很感兴趣,尤其对一些卡通人物和影视明星。因此,没等老师教学对话,他们已兴致勃勃地议论开了。

3、媒体呈现、直接展开

在信息技术发达的现代教学中,用直观的多媒体呈现真实照片等,已成为最便捷最高效的教学手段之一在教学PEP8过去时态时,我采用了分享自己的旅游照片和旅行日记的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具呈现,展开对亲身经历的介绍。学生听了介绍后,也想呈现自己的旅行经历,不知不觉中便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欲望。

二、摸拟真实语境,让学生观景对话 英语教学中,学生只有在真实的语言环境或模拟情境中才能更好的开展思维,理解具体语境中所传达的语言信息,触景生情,产生表达欲,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

1、布置场地、情景再现 教学场景的设计,也能让抽象难懂的知识形象化、生动化、简单化。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利用教室中的有效教学资源,呈现更加真实的情境。把教室布置成生日派对、郊游、农场、图书室、商场、公园、动物园等与课文相关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有感而发,激活学生的英语思维,这样学生所学的英语才具有生命力。

2、推陈出新、趣味游戏

俗话说:“把戏不可久玩。”语境设计也是如此。因此我结合学生实际,深入钻研教材,创造性地精心设计语境,以别具一格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PEP4 Unit6At a farm中有关动物的对话课,我创设了”羊羊运动会”的游戏场景,以学生时下正感兴趣的动画片为情境,让学生带着饱满的情绪参与到对话教学中,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捕捉时尚,展开话题

新近发生的大事件或热点新闻,都会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

三、设立虚拟语境,让学生思景对话

1、编撰故事、角色表演

小学英语课本中的多数对话都可让学生进行情景表演。当我们命令他们“把对话背下来”时,很多学生会愁眉苦脸,但如果让他们进行角色表演,同学们却个个信心百倍、跃跃欲试。因此,在教学中我常常让学生把单词和句型编撰出生动有趣的故事,再进行对话表演。

2、交代背景、布置任务 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教学任务,创设对话语境,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这是近年来流行的任务型教学法。,我发给学生每人.张表格,布置了调查同学上周末在家的活动情况的任务,让学生以完成表格为任务目标,与同学进行对话交流。这种方法,既能强化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又能充分体现语言的交际本质。

3、小组辩论,互动交际

辩论会对学生的口语要求较高,可在学优生中进行,并安排在课外活动中。老师给出辩论的话题,如“Is internet good OYbad for us?”等。比赛时,让其他同学进行观摩、学习。该活动既展示了学生的口语能力,又可促使学生积极地去练习口语。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有效途径,在课堂上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各种情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对话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加强师生问的互动,增强学习英语的内驱力,从而使学生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等素养得到整体提升。

第五篇:小学语文拓展性课程教案

诗化杭州

——小学语文拓展性课程教学设计

杭州市文三教育集团

何瀛

设计理念: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创新活力之城。2016年,为深化杭州青少年学生人文历史文化教育,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及海外宾朋了解杭州的秀美山水、人文历史和文化轶事,增进广大青少年学生爱家乡、爱西湖、爱杭州的思想感情,激发他们作为峰会东道主的自豪感,杭州市教育局联合杭州市旅游委员会、杭州日报等单位开展了“跟着诗词游杭州”杭州市诗词文化旅游线路设计征集活动。本课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诗词这一传统文化,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目标:

1.学会自编诗句。

2.明白自编诗句的基本规则。3.激发创编诗句的热情。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引出诗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生活的杭州不仅是一座世界文明的旅游城市,她的风光自古以来,就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在此停留,你知道哪些描写杭州的诗句呢?(学生汇报)2.在这里,何老师也找到了一句,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过,请看:“三苏评南曲,双雷断花柳”。3.解释:三苏,也就是苏洵苏辙苏轼这一门父子三词客,他们三个人,正在一起讨论一首词,突然天上打了两声响雷,把院子里的花柳都打折了。你们知道这是谁写的吗?

二、激趣展开,拓展练写。

1.其实这句诗就是何老师自己写的,怎么样是不是有模有样?知道何老师为什么编这句诗吗?

2.因为当你有朋友来杭州,问你杭州有哪些好玩的地方的时候,你就可以用这句诗来回答他。出示西湖十景: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曲苑风荷、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双峰插云、三潭印月、雷峰夕照、南屏晚钟。观察下,你发现了什么?

3.其实,何老师这里出现的西湖十景,是老十景,是南宋时期就已经形成的。现在啊,西湖还有新十景。请看

出示西湖新十景: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

4.分四人小组讨论,学着何老师的样子,给这十景编一句诗。5.小组编写好后,上台汇报诗句及解释。

三、互动评议,发现规则。

1.请同学评价一下刚才展示的诗句。2.引导观察何老师的诗句,谈发现。

3.总结:能够把诗句的意思讲通顺了,这就是一句成功的诗了,而如果你的两句诗中的词语能够一一对应,那就更加工整了。

四、实地考察,激发热情。

1.我们现在能用短短的十个字,就有情有景地把西湖十景介绍给别人了。那接下来如果你走进了我们西湖的某一处景点,又会吟哦怎样的诗句呢? 2.欣赏景点图片及诗句。3.练习仿写。

小学数学论文:例谈小学数学拓展性练习的设计策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