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合作学习共同进步
合作学习共同进步
河北蠡县大百尺中学宋克强
合作学习是具有创造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它强调教学动态因素(教师和学生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追求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追求“不求人人都优秀,但求人人有收获”境界。
合作学习不仅是一个求知的过程,还是一个合作交流与审美评价的过程。它有助于因材施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表达能力等;有助于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全体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合其自身发展的目标。
我校的学生来自农村,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感到最难做到的是对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调动。由于缺乏训练和熏陶,大多数学生缺少“主动出击”的思考、质疑、答疑的习惯和勇于自我表现胆量,总是被动地听、记,课堂实际上成了老师唱独角戏的舞台。针对以上情况,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目的。采用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根据学生性别、个性、成绩、爱好以及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异质搭配,通过组员与组员之间的交流、互动,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讨论来实现学习目标。
我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课堂教学,每个小组成员有责任代表本组,并促使本组其他成员去积极参与全班性讨论发言。这样一来课堂表现便成了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的焦点,由于每个人都力求对本组有所贡献,一些平常内向胆小的同学在同伴的鼓励下,也变得主动起来。学生动起来,教师就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解决的问题,教师绝不代劳,让学生做课堂的主角,教师要做的主要是组织、设计、答疑、补充。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下几种合作学习的模式:
1、教师介绍一些与所授内容有关外延知识,对所授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交给学生,由各小组讨论后展示自己的教研成果。
2、就所授内容,老师提出若干讨论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老师作适当引导、补充、评价和总结。
3、老师列出所授内容涉及到的知识点,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落实,教师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梳理。
4、小组可以提出上课申请。老师把有关参考资料复印给小组,课堂教学的全程都由该小组解决,并接受其他小组的质疑,老师只作适当的指导和点评。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差异能得到承认,其潜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合作学习活动能使学生体会到相互间的关心和帮助,使师生在多向互动、取长补短的过程中达到在和谐中进取,在合作中进步。
第二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优生学困生共同进步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优生学困生共同进步
人有胖瘦,树有高矮。学生也有优差。在教学时,时常发现学优生对知识的掌握很迅速,而学困生却有点困难。为照顾到学困生,当老师重复讲解时,学优生出现了厌烦的情绪,学困生依然对知识的理解仍有困难。下面简谈下自己对这类问题的几点解决策略。
一、充分了解学生,分析个体差异,进行科学分组 一个班的教学工作开展的是否扎实,最重要的体现就是教师是否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是因材施教的前提,是组织课堂活动的关键。
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其心理水平、智力水平、参与竞争意识、组织管理能力各不相同。教师首先就要科学地分析学生个体信息(性格、智力、行为能力等方面)进行分类。分类的主要依据有两个:一是行为能力;二是智力水平。依据个体信息把学生大致分为四类(提醒:这个信息教师是要保密的):一类态度习惯好、智力也好(20%);二类态度习惯好,智力尚欠(30%);三类智力好、态度习惯尚欠(30%);四类态度习惯差,智力也差(20%)。分类要遵循“客观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教师必须实事求是、客观评价学生;发展性原则:教师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全方位分析学。因为个体的发展是动态的,学生的进步和退步频率转换周期的长短不一,因此教师要阶段化地对学生进行分类分析。然后按“优差搭配、好坏兼顾” 的原则把学生(以4—6人为宜)进行分组。我们班54个学生。4人一组,共12组;剩余6个一组。接着教师要组织学生评选组长。组长实行动态管理,教师不做任何要求,由学生根据其作业完成情况、上课表现、考试成绩进行民主推选。民主程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之一,要充分信任学生,学生的民主是世界上最民主的民主,肯定和否定本身并不重要,“进步、提高”是学生个体发展的最终目标。因此,我觉得“没有要求”的要求是最好的、最完整的要求。教师最后赋予组长三个权利:一是汇报权利;二是监督权利;三是检查权利。这些权利是被公认的,也是被“民主”肯定的,学生的这种权利也是最神圣的,学生如果拥有了这种权利,还怕他没有参与组织活动的积极性?这种权利让优生更自信;让中等生有动力;让差生多羡慕。
二、常给优等生敲警钟,多给差生一点“偏爱”
一般来说,优等生谁都爱,这是无可非议的。正因为如此,优等生的缺点往往容易被掩盖,但小的缺点如果不克服,也会造成大的隐患。
我曾经教过的一个班的班长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同学,学习成绩优秀,工作认真负责,是老师的好帮手。就是因为老师给他的信任太多,他在同学面前非常专横。并且只管别人不管自己,坏习惯还真不少。针对他这种自以为是的表现,我则寓爱于严,通过不同的方式指出他身上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严厉的批评。经过我的教育,他终于认识到,班干部应当首先管好自己,起好带头作用,只有这样,在同学中间才会有威信,别人才会服管。以后,他改变了自己专横的态度,主动关心别人。老师不在时,他能把班管理得井井有条。因此常给优生敲警钟,让他们能克服自身的弱点,才能使优生更优。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差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将浓浓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所以我在差生身上花的时间和精力更多一些,注入了更多的关心与爱。差生一般自制力差,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更多。我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唐某就是个典型的例子。由于家里特别困难,刚进初中时成绩很差,班上女生中她经常是倒数第一。在周记里她常流露出给我们班女生丢脸的念头,不想在我们班呆下去。虽然她在学习上特别用功,但就是效果不明显。再加上她不注重衣着,导致很多同学疏远她。最让我难忘的是在一次主题班会上让她发言的时候,她小心翼翼地对大家说:“各位同学,每次考试我都是最后一名,是我拉了大家的后腿,真不好意思。”说完,她趴在桌上哭了。同学们听了感到十分意外,而我听了后心里也不是滋味,心理受到极大的震动。下来后我找她长谈了两次,了解了她心里的想法,同时解除她的思想障碍。分析学习始终上不去的原因,不是她脑子笨,而是知识掌握得不牢固。让她听课时不要分心,认真完成作业。此后,我对她又采取了特别的方式进行教育,上课多给她一点鼓励的目光,让信任的眼神告诉她老师是喜欢她的。只要她每前进一小步,我就及时地在班会课上表扬。私下我总是对她说:“你进步真大,比老师想象还好。”同时我还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商讨对孩子的教育,让家长与老师很好地配合。后来她已由老师要她学变成了她要学。因为我经常表扬,同学们也改变了对她的看法。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认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三、以“优”带“差”,激发差生学习兴趣 优生是教学中的一笔重要资源和财富,挖掘这些资源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我们要充分利用优生能量,以“优”带“差”开展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差生学习兴趣。
优生课堂作业速度快、正确率高,利用这个特点在小组内开展“以优带差、小组互助”活动。此活动遵循“松优利优督差帮中间”的原则,课堂作业一般难度不大,优生的课堂作业完全没必要检查他们,他们在往往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作业,规定的时间里,课堂作业不够他们消化,作业完成后,如果剩余时间不充分利用起来,还会促使两个坏结果:一是好的学习习惯渐渐转坏,二是学习兴趣随着空闲时间增多而降低。因此利用好这些课堂富裕资源,会使教师、学生双赢,优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可以指导他们辅导差生,监督学习态度不太好的学生认真完成作业。
二、三类学生就需要教师抽查他们的作业,问题都出在二、三类学生身上,发现问题错在什么地方,并针对性地进行解决问题。这样做有四个好处:一是优生资源被充分利用;二是中等生有提高的空间;三是差生有针对性地被辅导;四是减轻了教师劳动强度。
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画龙点睛”的过程。小组讨论的目的就是在认识过程中寻找一种简洁、科学的结论,这个过程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数学这门学科的主要特点。在讨论数学问题的时候,中等生多半只会做题,只能“知之”,不能“知之所以然”,优生理解能力强,有“知之所以然”的能力,差生能“知之”就是提高,所以要帮助中等学生“画龙”——“知之”,指导优生“点晴”——“知之所以然”,监督差生参与。讨论过程中要把握三种能力的表现,一是语言组织能力,二是抽象思维能力,三是倾听能力。帮助优生组织语言,促使他可以“点睛”;帮助中等生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参与积极性;帮助差生培养倾听能力,差生之所以为差生,主要原因是不会倾听,“倾听”是知识获取的最原始手段,“十聋九哑”的道理足以证明“倾听”的作用。这样做有三个好处:一是优生提高了组织能力;二是中等生有了参与的兴趣;三是差生逐渐领悟到“倾听”的快乐。
四、聘“优”督“差”,促进整体进步
利用优生的潜在资源是班组整体进步的能量,挖掘这种能量是教师的责任。教师有责任调控这种资源的分配和受益。我们班以“助人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进步是我们共同前进的目标”为班级教学理念,从而建立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集体共同进步。
显然,教师要把优生的潜在资源分配给差生,那么优生的责任感和助人热情需要教师调动,差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也得好好照顾,我们班以“助人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进步是我们共同前进的目标”为理念,开展“聘小老师”、“聘监护人”等活动。
“聘小老师”——把课堂作业完成速度快、正确率高的学生被聘为“小老师”、“小助手”。布置适当难度的课堂作业,并进行现场批改是肯定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手段。但由于时间原因,现场无法批改完所有学生的作业,为了提高学生做课堂作业的兴趣,我就想了一个办法,按作业完成先后顺序,根据作业完成质量和速度(先后顺序)聘请 “小老师”、“小助手”(以作业难度聘请10~30个为宜)。那些作业做的又快又对的学生被聘为“小老师”、“小助手”,并进行排序(1号“小老师”、2号“小老师”……)。被聘为前5位的“小老师”、“小助手”可以自由行使老师的权力:指导、监督、批改5位以内学生的作业。有些智力好、学习习惯和动手能力差的、不会统筹安排的学生往往比“智力差”但行为能力强的同学作业速度慢,这样往往中差生还先被先聘为“小老师”,我还规定“小老师”的权利的大小是序号大小决定的,这就体现了我前面讲的学生个体是动态的,这种动态的产生就是差生超越中、优生的动力和兴趣源泉。我们班有位同学叫李杰,他行为能力强,智力不太好,但今天就被我聘为“第一小老师”,因为今天他说他懂得了“倾听”的魅力,注意力集中会更快领会老师的意图。我们班还有位同学叫丘宇航,学习态度不太好,但智力很好,课堂作业完成速度快,有一次被聘为1号小老师,高兴地去辅导同学说:“我现在有权利检查你的作业,请你把作业写好。”看着他高兴的样子,那么有成就感,我就提醒他要继续努力学习,争取当一名好老师。
“聘监护人”——家庭作业是检查学生学习态度好坏的一个重要手段。影响学生作业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大部分学生作业质量也是动态的,学生家庭教育、个性特点差异大,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和态度不太好,作业做的就不好,我批改家庭作业时一般情况分好中差三类,好的占40%,差的占20%,差劣作业者一定要做到不放过,我要求他们聘请优秀作业者为自己的“作业监护人”。鼓励优生作业者去当差生的监护人和小老师。现在,我们班每次发课外作业时,同学们争着去应聘差劣作业者的“监护人”。我们班有位同学叫刘炎炎,通过她的作业我发现她不会背乘法口诀。我帮她聘请了邓怡同学做她的“监护人”,监督她背一个星期的乘法口诀,通过这个的活动两个孩子都从中体验到了快乐,也都有了进步。这样做的好处有:一是优生作业者有了成就感,二是差生作业者有了监督,也有了提高作业质量的保障,三是促进了共同进步、整体发展。
五、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也是最公正无私的。老师要树立好一个完美的形象,就应该公平地对待班上每一个学生。
当你和学生在操场上做游戏时,不仿将差生也叫上;当你和优生们在一起亲切交谈时,也不仿给差生一丝微笑;当你在表扬优生时,不仿也给差生一点鼓励。因为他们需要的是心理的呵护和安慰,需要老师的公平对待。他们并不是一块朽木,也并不是什么都差,他们有许多的优点需要我们去发现,他们心里也有一片绿荫,等待着我们去欣赏。在我班,正是因为对每一个同学的公平对待,现已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在学习上你追我赶,有浓郁的学习风气,同学们时时刻刻感受着班集体的温暖,感受着老师的关爱,学习效果相当明显。
在我们的冷眼里有牛顿,我们的教鞭下有爱迪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我们天天都会有好收获的。
第三篇:共同进步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共同进步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谈汝南县新课改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汝南模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既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促,使有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加强合作,善于交流,能充分地展示他们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一、按照异质进行合理分组
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根据学生性别、成绩、能力、爱好等方面的特点,均衡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一般4~6人为一组,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他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小组成员间的座位以面对面或相邻形式为好,这样更有利于互相学习讨论。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合作技能
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使学生做到:学会倾听,能听出别人发言的实质、重点、要点,能作出判断、评价;学会尊重,不随意打断他人的发言,对他人的发言适时回应,善于接受他人正确意见并调整自己的想法;学会表达,以恰当方式说话,说话时态度和气谦虚诚恳;学会质疑,敢于陈述自己的想法,学会保留自己的意见而不是盲目随波逐流;学会欣赏,不要瞧不起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学会宽容,给别人插话的机会,小组竞争失败后不要相互指责;学会心理调适,不要嫉妒、排斥自己的竞争对手;与人为善,提高自己的人际亲和力。
例如在教学《统计》时,统计自己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然后让学生说,指名统计,刚说了几个,就有学生说太快了。我让学生放慢速度说后,学生还是觉得来不及。“要是几个同学一起统计就好了。”一个学生提出来,其他同学也一起附和。于是小组同学马上围在一起,商量合作的方法。当小组统计后,再汇报全班统计,这次就成功了,学生都很兴奋。因为单凭一个人的力量不能解决问题了,这就引发了学生合作的欲望,教师顺应学生合作的内在需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合作是一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
三、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设计
小组合作学习是由问题引发的。而这些问题是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后,将教学中的重、难点演绎成问题提出的。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成效,引起讨论的问题就要切实能够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能够引起师生思维活动的展开。当然,问题还应是体现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是学生“跳一跳能够摘下的果子”。
1、矛盾型问题。即问题揭示教材中知识之间的矛盾之处,有意识地挑起学生认识中的矛盾,促使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发生激烈的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因为这类问题情境是以矛盾冲突为基础而产生的,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理,所以,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特别投入。
2、假设型问题。即要求学生以已知的内容为前提进行猜测、推断。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让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猜测分数可能会有什么样的性质,再让学生在小组里进行合作探究。由于答案的不确定性,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容易将学生置于一种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情境中,因此问题一经提出,学生便会思绪飞扬。
3、发散型问题。既要求学生紧密围绕某一问题,从多侧面、多方位进行思考,以探求问题的多种答案。如在总复习时出示:“用50克盐配成浓度为1:25的盐水,需水多少克?”让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多种方法解答。由于这类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
四、共同进步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要实现共同进步的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1、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独立学习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也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时,首先肯定是自己去面对,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当一个人的力量难于解决这个问题时,才考虑寻求帮助,与人合作。如果只有小组合作学习而缺乏独立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丧失,学生走向社会以后将难以独挡一面。教学中,当提出一个问题后,首先应给学生充分独立学习的时间,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形成“统一”意见后,再到全班进行交流,再次形成“统一”意见,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2、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单从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说,其重要意义很明确,但不能光注重形式,还要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能让好学生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或者让组长做小老师,而要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使之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建立一种责任感,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3、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而不再像传统教学所强调的那样,教师为了保持所谓的权威,教师既“导”且“演”,结果是“导”不明,“演”不精,事倍功半,苦不堪言。合作学习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了生生之间的互动,把“导”与“演”进行了分离与分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由此以来,在传统课堂上许多原先由教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就可以由学生小组来完成,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而不再作为与学生并存的主体而使二者对立起来。教师也会由此而使自身的工作负荷得到减轻,可以有时间研究教学问题,科学设计教学方案,进行教学改革,确保“导”的质量。学生由于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自然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会把学习当作乐事,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地。
4、处理好个体与群体的评价关系
教师既要考查每个小组的成绩,也要关注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发展,要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儿童有被人认可的需要。对于小组成员付出的共同努力与成绩,我们应该予以认可和表扬,把对小组的奖赏奖给每个人,让每个学生感受到合作所带来的喜悦。比如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评比“最佳小组”,“最佳合作团体”等。学生就会感到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每个成员的努力,认识到自己对于小组所承担的责任,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进的局面,学习目光必然会投向集体、投向长远。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是顺应教育的发展而产生的,被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一个人在校的学习方式,应与他明天的社会生存方式保持内在的一致性,而合作学习正是这种一致性的切入点之一。走合作学习之路,构建合作学习模式,已成了21世纪培养人才的要求。
第四篇: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员工,我有幸参加了西部管道公司于2011年7月26日至7月29日举行的第三届技能大赛。通过比赛前紧张的准备和比赛中同各个分公司代表选手的技能切磋,不但增长了我的专业技能,还学到了其他很多东西。
经过这次技能比武,我的思想观念得到了很大的改变。我深刻地认识到个人工态度的严谨和相互间的交流学习对于个人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在比赛前的准备工作中,我和分公司的其他几名选手一起学习陪训,这使我有机会向一起参赛的老员工请教学习和参赛的新员工真诚交流共同进步。在实际操作的学习中,我们从日常最基本的工作内容练起,相互学习相互弥补不足之处。在理论的学习中,我们反复学习巩固,相互随机选题提问并做好笔记。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比赛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但是能和其他分公司优秀选手共同竞技共同交流,对我的影响还是很大的。紧张的比赛气氛,参赛选手之间的激烈竞争和严格的考核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计量员工,不但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比赛不仅仅为了角逐优胜选手,更重要的是给各个分公司选手在一起交流经验相互切磋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机会,而借助这个平台我领略了其他选手高超的技能,我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这就意味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未来的道路还很长,我将不断学习,完善自我,以适应岗位要求,为公司的管道事业奉献最大的能量。
第五篇:中学生演讲稿:学会合作共同进步
早上好!
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学会合作共同进步》中国有句古话:“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意识是说,如果一千个人同心同德,就可以发挥超过一千个人的力量,如果一万个人离心离德,恐怕连一个人的力量也比不上!这就是合作的力量,这就是团队的力量。大家都知道,一个人的力量和智慧十分有限,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很多事情都离不开合作。从远古的合作狩猎到现代的科学研究合作无处不在。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和谐甚至现代化的实现都需要人们通力合作。地震中,救援人员相互合作,才嬴得更多的时间挽救了一条条生命,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三峡工程的顺利竣工,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等等是多少人精诚合作才实现的呀!校园丰富多彩的活动也处处体现着“合作 共赢”的思想。在校运会集体接力项目中如果有一名同学没有发挥好就会影响到班级整体的成绩,在合唱比赛中如果一位同学不服从指挥就会影响演出的效果。当我们因为集体的.荣誉而欢呼雀跃时,我们应该意识到:这就是团结、合作的结果。“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存”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可见合作是未来工作,社会适应乃至国力竞争的基础。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做起在学习活动中能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共同进步。这样,我们的班级会更加温馨,我们的校园会更加和谐。
我的讲话结束了,谢谢大家!
【中学生演讲稿:学会合作共同进步】相关文章:
1.学会合作课件
2.《学会合作》教案
3.学会合作作文
4.学会合作
5.中学生学会感恩演讲稿
6.《学会合作》教学反思
7.《学会合作》读书心得
8.学会合作教学反思
9.学会团结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