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孔乙己说课稿(推荐五篇)
编辑:梦醉花间 识别码:16-695544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15 14:57:59 来源:网络

第一篇:孔乙己说课稿

《孔乙己》说课稿

一、教学设想

《基础教育课程指导纲要》中强调教与学的两方面的改革,就“教”而言,更强调师生互动式和实践活动式教学方法,确立学生主体意识;就“学”而言,更强调通过体验和和研究性的学习方法来弥补被动接受学习的不足。《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所以学生与老师之间应通过对话过程,初步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得到自己的情感体验。

《孔乙己》这篇小说虽然只有三千字左右,但它思想意义深刻,语言含蓄而意味丰富,值得探讨的地方很多,要想讲深讲透是很难的,而且也没有必要。教读过程中,应该以教材为例,传授必要的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基于这样的考虑,更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用逆向教学法,先对这篇课文的有关问题进行提问,学生相互讨论解答,然后再回转来读书,补充、完善、巩固、加深。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

《孔乙己》是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小说。

七、八年级时已经从小说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情感线索三个方面作了阅读指导。而本单元安排小说,主要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孔乙己》一文主要是用于指导小说的赏析。绝大部分学生对学小说兴趣较浓,他们很关注小说情节发展、人物命运,看过小说之后印象较深的就是故事情节和重要人物人命运结局。对于小说中的字词句,大部分学生不会感到有难度。这有利于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能力的培养,欣赏水平的提高。

三、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以及理解人物描写方法的作用

2、掌握小说的文体知识,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学会整体感知文意,结合时代背景,基本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

4、通过富于表现力的人物描写和细节描写探究人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悲剧性,进而准确把握文章主题。【过程与方法】

1.尝试多种阅读方式:使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按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的速度速读;并能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把握重点,体味和推敲文中场景设置对表现人物性格与作品主题的意义和作用。

2.培养表达的勇气和习惯:在感知课文大意的前提下,要求学生能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适当地分析,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与疑问;能清楚、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鼓励大胆提问,引导合作探究:提问是发现新知识、研究新问题的开端,本课教学还应特别重视学生的质疑与提问。课堂教学的目的正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发展打开一扇窗。

4、通过了解时代背景并借助视频影片,让学生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并同时采用阅读法,分析法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孔乙己的艺术形象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借孔已己这一人物形象,让学生对当时的社会人情的冷漠、社会的病态有一个更深入的洞察和认识,使学生懂得如何去观察社会、如何去同情和帮助劳苦大众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培养学生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和教具准备

1、教师:大量阅读鲁迅小说,了解《孔乙己》作品的相关情况。学生:熟读《孔乙己》,比较阅读《范进中举》。

2、多媒体课件。

五、12种切入点探讨

当前在语文教育界,大部分专家、教授、一线教师都有一个共识,就是教学中要有文体意识,即什么样的文章就要有相应的文章的教法,说白了,小说要当作小说来教,散文要当作散文来教„„即便是小说,鲁迅的小说要当作鲁迅的小说来教,孙犁的小说要当做孙犁的小说来教„„ 沟通与共鸣——找寻小说教学的切入点。

《孔乙己》作为鲁迅八篇小说之首,刘再复称它是“精细的象牙雕刻„„雕刻出一个世界”。两千多字的篇幅,浓缩了深广的现实内容,几乎小说中的任何一点,都可以引申开去。1.从课文的题目切入

师:板书题目。师:是姓孔名乙己吗? 生:不是,是绰号。师:请说出理由。

生1:“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做孔乙己。”

师:看来,姓名不清,为什么别人叫他“孔乙己”? 生2:因为他姓孔„„

师:这是根本原因吗? 生3:不是。“他对人说话,总是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生4:这是别人对他的嘲笑,生5:孔乙己没有社会地位。

师:这名字有特色吗?生:有。师:表明他是个„„。

用“孔乙己”作为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人物的雅号,并作为小说的题目,既切合人物身分,又是对培养孔乙己式人物的封建教育制度的蔑视和讽刺,巧妙地暗示了小说批判的对象。因此,这个题目既表现了人物性格,又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2.找“手”,设疑激趣切入

先设计一只手的轮廓,将课文中的五个片断分书于五指,再设疑点拨:人人都有手,手能谋生,手能创造财富,请同学们看看小说中孔乙己的手又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小说中的五个片断都与“手”有关,“手”演绎出孔乙己悲剧的一生:“排”时的可鄙,“偷”时的可耻,“教”时的可叹,“罩”时的可笑,“摸”时的可怜,“走”时的可悲。3.抓住“笑”这一“文眼”为切入点

①孔乙己一出场,就有一个字伴随着他,这个字谁知道? ②课文中那些地方表现出孔乙己的可笑之处?

③周围的人为什么都讥笑孔乙己,这反映了什么问题? ④孔乙己在讥笑悲惨中死去,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⑤我们读了《孔乙己》,非但笑不起来,心里还有隐隐作痛之感,这是为什么?

在思考的起始阶段,学生思考的重要内容是文中有几处写了“笑”,这是由“笑”而散开,是思维的发散状态。把写“笑”的几处文字找出来并做出个别分析之后,学生就要进行聚合思维,把写“笑”的内容及各个“零件”分析归纳起来,在面临的多种问题中寻求到一个正确答案——从外在的喜剧形式上来研讨小说的悲剧内涵。这些问题都是围绕着“笑”设计的,弄清了这些问题,就能深刻理解课文蕴涵的深意: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孔乙己在笑声中度日,孔乙己在笑声中死亡。4.抓特色词切入

如果我们仔细阅读文本,就会发现孔乙己的一生始终没有跳出一个“半”字,课文中有很多的语句也暗含着“半”字,而这些语句和内容直接勾画了孔乙己的“半”字人生。我们不妨就以“半”字为切入点,让学生通读全文找出含“半”字的词句。在总结其“半”字人生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联系孔乙己的外貌、动作、语言等语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深挖孔乙己的思想灵魂。5.从课文内容的矛盾处切入

于漪老师曾说过:“对立事物互相排斥,人们碰到这种情况容易引起思考,学习也如此。抓住课文本身的矛盾,抓住学生理解课文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矛盾,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孔乙己》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其中的“大约”与“的确”两个词从字面上看是矛盾的。教师可以设计出下面的问题:(1)作者为什么要在文章的结尾使用两个互相矛盾的词语?(2)孔乙己到底死了没有?为什么? 6.从课文中心句入手,牵一发而动全身

(1)课堂开始,教师首先朗读课文第⑨节:“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后提出思考问题:

问题1:孔乙己使哪些人快活?问题2:孔乙己的哪些方面使人快活?(2)学生读①-⑧节,思考以上两个问题。(3)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问题1:感到快活的人包括酒客、掌柜、孩子、“我”。问题2:①语言被嘲笑[第④⑥⑧节]

从他的语言特征看,满口“之乎者也”,不分场合地使用难懂的文言词语,甚至对着孩子也引用“多乎哉,不多也”《论语》中的语句,表现了他的迂腐不堪与自命清高。“窃书不能算偷”这句话,在事实面前,仍徒然地换弄语词,自欺欺人,可见人物的迂腐和爱面子。②行为被嘲笑[第⑧节]

分茴香豆片段:“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去说道„„直起身来又看一看盘,自己摇头说„„”俯仰之间,一个卑微、善良的读书人穷酸之态毕露无遗。

③外貌衣着被嘲笑[第④节前三句] 长衫“又脏又破”,“脏”说明他的好喝懒做;“破”反映他的穷苦困顿;胡子“花白”与上一句“皱纹”相互回应,突出他的老态;“乱蓬蓬”与上一句长衫的“破”都表现了其生活的窘迫;“夹些伤痕”则暗示了他常常因偷窃而挨打。④遭遇被嘲笑[第④⑥节]

7.以文章的关键句作为切入点

学习新课时,由“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入手,引发学生的争论:

它究竟属于哪一类主顾?在争论中认识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地位。接下来,学生根据所提供的探究话题展开讨论。我列出了几个话题:“从外貌看孔乙己”、“说说孔乙己与‘酒’”、“说说孔乙己与 ‘偷’”、“说说孔乙己与‘笑’”、“孔乙己为何总被打”。把这些话题交给学生,由学生来讨论。8.抓细节切入,第一次出场和最后一次出场情形比较

(一)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二)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时,作者作了这样的描述: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 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 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辨,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 “取笑?要使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像是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9.联系现实,比较探究切入

上课开始,学生速读课文,教师提出探究问题:若孔乙己生活在今天,他能在当今社会生存下去吗?让学生速读课文,找出像孔乙己这样的读书人,在当时社会有着怎样的命运?然后与现实生活作比较,通过学生交流、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得出孔乙己无法生存的结论。10.选用填表,以创设阅读探究的情境切入

表格有关内容:

1)姓名:来自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有姓无名,社会地位低下)

2)年龄:五十岁上下。(穷苦潦倒的大半生)

3)身体状况:身材高大,脸色青白,皱纹间常夹伤痕。(有谋生条件,但生活窘迫,经常挨打受辱)4)谋生手段:替别人抄抄书。(落魄的书生)5)最喜欢穿的衣服:一件又脏又破的长衫。(好吃懒做,自命清高,不愿放下读书人的架子)6)最喜欢说的话:满口的之乎者也。(卖弄斯文,受封建教育的毒害极深)7)最喜欢去的地方:咸享酒店。

8)最喜欢的饮料:酒。(嗜酒如命,借喝酒在短衣帮面前摆读书人的身份,炫耀阔绰)9)最气愤的事:酒客们说他偷书。(读书人的事不能算偷,死要面子)10)最痛心的事:连半个秀才都也没捞到。(痴迷科举,至死不悟)11)最值得骄傲的事: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卖弄学问、迂腐不堪)12)最可以肯定的方面:从不拖欠酒账。(不失掉读书人的体面)13)最喜欢的群体:小孩子,分茴香豆给他们吃。(本性善良)

14)最不幸的事:偷丁举人家的东西,被打折了腿。(科举制度下的受害者,封建教育的牺牲品)

11.《孔乙己》和《范进中举》比较阅读切入

在小说里,可以清楚地看到,单纯善良而又不乏热情,“站着喝酒而又穿长衫”的孔乙己,在人情世故涂抹了他心理的单纯,世态的凉薄冷却了他心灵的热情,人性的凶恶和残酷磨钝了性格中的善良之后,便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人生的末路。在那个世故污浊的时代里,孔乙己甚至有些特立独行的品质:无力挤身于“踱进店内”“慢慢坐喝”的长衫人物中,又不愿苟同麻木冷漠、平庸世故的短衣帮。总想保持一个读书人的清高和孤傲,于是,便“站着喝酒而穿长衫”。可以想象,在那个世态凉薄的鲁镇街头,孔乙己的出现无疑构成一种别样的风景。

和孔乙己相比较,范进能以冷静的现实态度对待人生。中举前,面对无米下锅的窘况,便抱鸡去卖。且“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丝毫也没有难为情之态。换了孔乙已就怎么也不会去卖鸡。中举前曾饱尝岳丈胡屠户的羞辱谩骂;中举后不计前嫌仍赠银十两,这真是少有的大度和大方。在科举考试中,孔乙已“终于没有进学”,范进却连考三十年,终在 55 岁而中举。这种百折不回矢志难移的“奋斗”精神不也是一种性格亮点吗?可见,细加推究,这两个长期遭人聚讼的人物身上的性格亮点还真不少。

12.还可以从小说的明暗两条线索入手,理解人物形象。

六、以“笑”为例深层次探讨小说的思想意义。

1、思考讨论文章的“笑”

《孔乙己》是一幕悲剧,然而全文没有一个“悲”字出现,贯穿全文的一个字是什么?作者这样安排线索用意何在?如何理解各种人对孔乙己的取笑?课文几次写到笑,各有什么不同的含义?第一次,写“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这里突出“笑”字,既造成悬念,又笼住全文。冷酷的氛围中突出“笑”,这种“笑”带着冷酷的意味。

第二次是孔乙己第一次出场,酒客们拿孔乙己的伤疤来取笑就是拿孔乙己的不幸和痛苦来取乐,勾画出这些人麻木冷漠的嘴脸,笑声里蕴蓄着悲凉的意味。酒客们还取笑孔乙己偷书,孔乙己自欺欺人的辩驳更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

第三次是酒客们取笑孔乙己“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孔乙己颓唐不安的模样和之乎者也的听不懂的话又引起众人的哄笑。文章着力渲染哄笑的声浪和快活的空气,笑声迭起,悲凉的意味也就更浓。第四次是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在年幼无知的孩子的面前才能得意忘形的乐一乐,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分豆的动作和语言将孔乙己迂腐可笑得穷酸尽相。而孩子们的笑则是天真无邪的笑。

第五次是孔乙己第二次出场,孔乙己被打折了腿,已经不成样子了,然而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取笑孔乙己。这种笑声越发显得悲凉,毫无人性,当时社会人跟人冷漠无情。

2、笑的艺术效果

小说以“我”为见证人,以“笑”为线索,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活动,在笑声中走向死亡。这哄笑是麻木的笑,这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另一面不是同情和眼泪,而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以笑衬悲,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就更加深刻了。

3、课堂小结

孔乙己自身的可笑,是对封建文化、封建教育制度的嘲笑和讽刺、揭露和批判。作者对孔乙己被侮

辱被损害的内心痛苦与悲哀,寄予了一定的同情。小伙计的笑,是不经意的、附和着的解脱的笑。邻居孩子的笑,并非恶意,是“听得笑声”“赶热闹”天真无邪的笑。短衣帮的笑,是为孔乙己不伦不类的样子、故弄玄虚的语言、迂腐无能的性格而笑,以求得无聊生涯中的片刻快活。这是“病态社会”所致,是麻木不仁的笑。掌柜及穿长衫人的笑,是以欺凌、玩弄为目的自私而卑劣的笑。“笑”是作者进行人物塑造的一种艺术手段。

4、总结主题、扩展延伸。

这篇小说,作者将孔乙己的容貌、服饰、神态、语言、行动诸方面交织在一起,使这个被科举制度欺骗愚弄了一辈子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富有立体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功名不就,却自命清高;四体不勤,却好吃懒做;贫困潦倒,却死爱面子;受尽摧残,却麻木不仁。在风烛残年之际,这个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封建思想毒害的孔乙己爬着离开了人世。作者用嘲讽的笔触,通过对孔乙己思想性格的刻画,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制度和封建教育。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孔乙己一生悲惨遭遇的描述,深刻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有力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也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群众的冷漠麻木,也使读者从一个侧面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

5、问题:倘若孔已己活在现代,你觉得他的命运会转变吗,为什么? 学生自主讨论,并形成课后书面作业。

第二篇:《孔乙己》说课稿

《孔乙己》说课稿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内容:

《孔乙己》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第二单元的设置,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在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着重欣赏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刻画人物的性格的多种艺术手法,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孔乙己》这篇小说不算长,却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社会的世态,它揭露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戕害的读书人的病苦,是一篇讨伐封建制度以及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从民众这一方面看,小说表现了鲁迅鞭挞国民劣根性的一贯主题。小说运用侧面描写、正面描写,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鲜明地表现了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这个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教学《孔乙己》这篇小说,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而且还能启发学生怎样去欣赏小说,并从中受到深刻的启迪。

2、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的确立:

小说的欣赏,主要是使学生了解欣赏小说的意义,提高欣赏小说的兴趣,初步学会欣赏小说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和提高他们对小说的欣赏能力,为今后更好地阅读和欣赏小说打下基础。鲁迅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使之成为我国现代文学画廊里很突出的一个人物形象,同时使读者从一个侧面认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可以这样说,只要成功地解读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欣赏《孔乙己》这篇小说的目的就能达成。因此,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⑴ 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意义。

(培养学生评价和欣赏小说能力。)

⑵ 深刻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思想。

(培养学生深刻理解文意和归纳思维能力。)

⑶ 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了解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多种艺术手法。)

设计这样的教学目标,一方面为自己提供了教学中人物分析及评价的方向,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欣赏小说方法和途径。因此,对孔乙己性格特点的分析,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意义是教学中的重点,而由于学生对小说的背景和小说所反映的当时的社会现实缺乏较多的了解与较深的认识,于是我把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定为教学难点。

【说教法】

1、教学方法:

小说的鉴赏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精神活动。教学中始终将小说视为一个整体,设计主要问题勾联有关内容,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充分的交流,在课堂中形成全方位的“立体交流”,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与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抓住解读人物是读懂小说的主要途径这一关键,进行如下教学安排及学法指导:

⑴ 朗读法:反复朗读,仔细揣摩含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深刻理解人物形象,整体把握内容。

⑵ 矛盾分析法:准确把握人物性格,必须理解他性格中的矛盾性,把握人物形象,深究人物悲剧的社会原因,以理解全文主题思想。

⑶ 质疑探究法:小说从多个角度鲜明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分析和思考小说人物思想内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

⑷ 比较阅读法:将本文与《范进中举》比较,了解封建末期知识分子的心态。

2、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孔乙己画像和“咸亨酒店”的图片资料。

【说学法】

一个好的老师不能只会奉献,而应该交给学生怎样发现真理。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合作探究等方面的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找出反映孔乙己性格的关键语句。

2、朗读法:指导学生朗读,从文中感受人物留给我们的印象。

3、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挖掘文本意义。

【说教学设计】

配合上述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教学设计上我作了如下安排: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孔乙己图片、咸亨酒店图片)

由名家对《孔乙己》的评价导入(能激发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

2、(多媒体展示文题、作者)

3、(多媒体展示《孔乙己》的写作背景)

二、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

2、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片断,说说孔乙己的身世和遭遇。

3、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是为了使学生对孔乙己这个人物有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

三、问题探讨,分析孔乙己的形象,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题

1、四人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孔乙己形象:

可笑的性格、孤独的人生、残酷的命运。

⑴ 填写句子,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现。

⑵ 孔乙己的一生是孤独的,他为什么不与人交流?别人为什么笑他?

⑶ 文中从哪些方面揭示孔乙己残酷的命运?

(通过合作探究,弄清孔乙己这个悲剧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三篇:《孔乙己》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叫XXXX。我说课的题目是:《孔乙己》,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部分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内容:

《孔乙己》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小说不算长,却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社会的世态,它揭露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戕害的读书人的病苦,是一篇讨伐封建制度以及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从民众这一方面看,小说表现了鲁迅鞭挞国民劣根性的一贯主题。小说运用侧面描写、正面描写,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鲜明地表现了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这个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孔乙己》这篇小说,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而且还能启发学生怎样去欣赏小说,并从中受到深刻的启迪。

2、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的确立:

小说的欣赏,主要是使学生了解欣赏小说的意义,提高欣赏小说的兴趣,初步学会欣赏小说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和提高他们对小说的欣赏能力,为今后更好地阅读和欣赏小说打下基础。鲁迅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使之成为我国现代文学画廊里很突出的一个人物形象,同时使读者从一个侧面认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可以这样说,只要成功地解读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欣赏《孔乙己》这篇小说的目的就能达成。因此,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⑴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意义。(培养学生评价和欣赏小说能力。)⑵ 深刻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深刻理解文意和归纳思维能力。)⑶ 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了解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多种艺术手法。)

设计这样的教学目标,一方面为自己提供了教学中人物分析及评价的方向,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欣赏小说方法和途径。因此,对孔乙己性格特点的分析,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意义是教学中的重点,而由于学生对小说的背景和小说所反映的当时的社会现实缺乏较多的了解与较深的认识,于是我把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定为教学难点。

【说教法】

1、教学方法:

小说的鉴赏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精神活动。教学中始终将小说视为一个整体,设计主要问题勾联有关内容,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充分的交流,在课堂中形成全方位的“立体交流”,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与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抓住解读人物是读懂小说的主要途径这一关键,进行如下教学安排及学法指导:

⑴ 朗读法:反复朗读,仔细揣摩含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深刻理解人物形象,整体把握内容。

⑵ 矛盾分析法:准确把握人物性格,必须理解他性格中的矛盾性,把握人物形象,深究人物悲剧的社会原因,以理解全文主题思想。

⑶ 质疑探究法:小说从多个角度鲜明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分析和思考小说人物思想内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

⑷ 比较阅读法:将本文与《范进中举》比较,了解封建末期知识分子的心态。

2、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孔乙己画像和“咸亨酒店”的图片资料。

【说学法】

一个好的老师不能只会奉献,而应该交给学生怎样发现真理。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合作探究等方面的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找出反映孔乙己性格的关键语句。

2、朗读法:指导学生朗读,从文中感受人物留给我们的印象。

3、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挖掘文本意义。

【说教学设计】

配合上述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教学设计上我作了如下安排: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孔乙己图片、咸亨酒店图片)

由名家对《孔乙己》的评价导入(能激发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

2、(多媒体展示文题、作者)

3、(多媒体展示《孔乙己》的写作背景)

二、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

2、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片断,说说孔乙己的身世和遭遇。

3、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是为了使学生对孔乙己这个人物有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

三、问题探讨,分析孔乙己的形象,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题

1、四人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孔乙己形象:

可笑的性格、孤独的人生、残酷的命运。

⑴ 填写句子,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现。

⑵ 孔乙己的一生是孤独的,他为什么不与人交流?别人为什么笑他?

⑶ 文中从哪些方面揭示孔乙己残酷的命运?

(通过合作探究,弄清孔乙己这个悲剧人物的性格特征。)

2、探讨孔乙己悲剧产生的原因。

课堂辩论:孔乙己悲剧的原因

辩题:

正方:孔乙己悲剧主要是自身原因,他是一个时代落伍者。

反方:孔乙己悲剧主要是社会原因,旧时代扼杀了孔乙己。

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通过辩论理解孔乙己悲剧产生的原因。

(创设情境,通过辩论一方面深化了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另一方面为以下揭示文章的主题思想作了铺垫。)

3、讨论小说的主题:

孔乙己这篇小说的主题,有的人说是批判封建科举制度;有人说是揭示社会变革中小人物的悲惨命运;有人说是批判冷漠、麻木的国民性。写一篇短文,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在理解了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和孔乙己悲剧产生的原因之后,再让学生去更深刻理解孔乙己这篇小说所揭示的主题就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4、揣摩关键语句,理解人物刻画方法。

学生通读全文思考:小说是从哪些方面对孔乙己进行个性刻画的?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安排这个部分的目的是,它不但落实了本单元中所要求的欣赏小说时,要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多种艺术表现手法,而且对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物的性格和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也是有帮助的。)

5、理解小说精巧的构思:

学习小组合作研讨:

⑴ 文中有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为什么而笑?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⑵ 孔乙己到咸亨酒店仅仅是为了寻口酒喝,以此来麻醉失落的灵魂吗?

⑶ 作者没有采用小说常用的第三人称的写法,而是以“小伙计”的口吻来叙述,这样安排角色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通过研讨以上三个问题,不但深化了对文章的理解,更能从鲁迅这样的文学巨匠手中学到写作构思的技巧。)

6、课堂小结,激励号召:

同学们,那穿着长衫的孔乙己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面对时代的变革,有

勇气脱下“长衫”,才是一个全新的人,一个与时俱进的人。愿孔乙己的长衫给我们的启示历久常新。

(课堂小结,既呼应了文章的题目,又号召了学生应该从孔乙己的身上受到启示。)

7、布置作业:

请你设想一下,孔乙己用手爬着走出咸亨酒店后的情况,以“走出咸亨酒店的孔乙己”为题缩写小说。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的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第四篇:孔乙己说课稿

《孔乙己》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行:

大家好!

我是十四号选手,我来自于长春高新第二实验学校,我说课的题目是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孔乙己》是长春版语文教材八上的一篇课文。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孔乙己》这篇小说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社会的世态,它揭露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戕害的读书人的病苦,是鲁迅继《狂人日记》后又一篇讨伐封建教育、封建制度的战斗檄文;从民众这一方面看,小说表现了鲁迅鞭挞国民劣根性的一贯主题。小说运用侧面描写、正面描写,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鲜明地表现了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这个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教学《孔乙己》这篇小说,不仅能启发学生怎样去欣赏小说,并在写作方面使学生受到启迪。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另外,小说的欣赏,主要是使学生了解欣赏小说的意义,提高欣赏小说的兴趣,初步学会欣赏小说的基本方法,从而培养和提高他们对小说的欣赏能力,为今后更好地阅读和欣赏小说打下基础。鲁迅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使之成为我国现代文学画廊里很突出的一个人物形象,同时使读者从一个侧面认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可以这样说,只要成功地解读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欣赏《孔乙己》这篇小说的目的就能达成。

基于课标的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 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意义。

(培养学生评价和欣赏小说能力。)

⑵ 深刻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思想。

(培养学生深刻理解文意和归纳思维能力。)

⑶ 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了解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多种艺术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从整理人物活动场景入手,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学会从情节的发展中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孔乙己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感受作者对孔乙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培养学生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设计这样的教学目标,一方面为自己提供了教学中人物分析及评价的方向,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欣赏小说方法和途径。因此,对孔乙己性格特点的分析,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意义是教学中的重点,而由于学生对小说的背景和小说所反映的当时的社会现实缺乏较多的了解与较深的认识,于是我把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定为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小说的鉴赏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精神活动。教学中始终将小说视为一个整体,设计主要问题勾联有关内容,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充分的交流,在课堂中形成全方位的“立体交流”,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与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外,本文篇幅较长,作者的文风冷峻又意味深长,再加上小说的背景和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离学生生活较远,这些因素

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为做到长文短教,降低难度,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我将引导学生抓住解读人物是读懂小说的主要途径这一关键,进行教学:

⑴ 朗读法:反复朗读,仔细揣摩含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深刻理解人物形象,整体把握内容。⑵ 矛盾分析法:准确把握人物性格,必须理解他性格中的矛盾性,把握人物形象,深究人物悲剧的社会原因,以理解全文主题思想。

⑶ 质疑探究法:小说从多个角度鲜明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分析和思考小说人物思想内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

⑷ 比较阅读法:将本文与《范进中举》比较,了解封建末期知识分子的心态。

2、说学法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合作探究等方面的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找出反映孔乙己性格的关键语句。

2、朗读法:指导学生朗读,从文中感受人物留给我们的印象。

3、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挖掘文本意义。

四、说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读文,梳理小说的情节。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及其生活环境。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作为中华民族20世纪的文化伟人,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以文艺实现他改变“愚弱的国民”精神的启蒙主义抱负。在他一生所创作的三十多篇小说中,他最喜欢的是收在小说集《呐喊》中的《孔乙己》。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孔乙己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背景投影: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疏解下列字词。

投影:

(1)注音:

阔绰(chuò)羼(chàn)绽出(zhàn)拭(shì)

(2)释义:

格局:布置的格式。阔绰:阔气。

污人清白:毁坏人家的名誉。绽出:文中是突露出来的意思。

君子固穷:语出《论语》,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穷困。固,安守。

间或:偶然,有时候。不屑置辩:不值得进行辩解。不屑,认为不值得。颓唐:精神不振作,情绪低落。营生:谋生,筹划如何生活。

2.学生自由诵读全文,找出反映下列内容的语句并揣摩其丰富含义。

(1)孔乙己的特殊身份(2)孔乙己的地位(3)孔乙己的结局

学生回答,教师提示:

(1)概括孔乙己特殊身份的语句:“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句中“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架子;“唯一的”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

(2)点明孔乙己地位的语句:“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凉。

(3)反映孔乙己结局的语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大约”表示是“我”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没有见到,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确”表示“我”猜测的结论。

3.请学生理清小说情节结构,并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断。

学生回答,教师归结:

六个生活片断是:

(1)众人取笑孔乙己脸上又添了新伤疤;(2)众人讥笑孔乙己考不中秀才;

(3)孔乙己为偷书作辩解;(4)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

(5)孔乙己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6)侧面交代孔乙己被打断腿。

4.四人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孔乙己形象。

(1)填写下列句子,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现。

投影: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以读书人自居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热心教小伙计认字,给孩子分茴香豆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个被人们讥讽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个使人快活但又_______的人。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明确:

穿长衫 好喝懒做 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 偶有偷窃 从不拖欠酒钱屡遭冷遇 想和人交流 无人关心、可有可无

(2)深入探因

学生合作探究孔乙己矛盾表现的思想原因和社会原因,深刻理解孔乙己形象。

学生研讨回答,教师归纳:

孔乙己“站着喝酒”是因为他经济拮据,买不起酒菜,进不了柜台内坐着喝。

孔乙己“穿长衫”是因为他追求功名,不愿与“短衣帮”为伍。

孔乙己“竭力争辩维护清白”是因为他死爱面子,想清白做人。

孔乙己“偷窃”是因为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教育使他不会营生又好逸恶劳,贫困无法自存不得已而为之。

孔乙己“穷得将要讨饭”是因为他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一生追求功名而不得;认为“万般皆下品”,不愿劳动。

孔乙己“好喝懒做”是因为他受封建教育熏陶,好逸恶劳。

孔乙己“从不拖欠酒账”说明他质朴、忠厚。

孔乙己“以读书为傲”说明他受封建教育毒害,“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根深蒂固。

孔乙己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表明他中封建科举的毒甚深。

孔乙己“热心教伙计„茴‟字写法”表明他的空虚、无聊、迂腐。

孔乙己“遭到冷遇”表明他地位卑下,连小孩都不愿理睬他。

孔乙己“使人快活”表明他地位卑下,已沦为笑料。

孔乙己“无人关心”表明他结局可悲。

(3)师生共同归纳孔乙己的性格。

孔乙己地位低下但追求功名,穷困潦倒但好喝懒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自欺欺人,遭人嘲笑但又孤芳自赏、自命清高,凄苦惨绝但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同时又有质朴善良的一面。

四、揣摩关键语句,理解人物刻画方法

1.学生通读全文,思考:

小说是从哪些方面对孔乙己进行个性刻画的?(学生小组研讨,教师点拨,归结:)

(1)概括介绍: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种矛盾现象充分说明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

(2)肖像描写:

①第一次出场:写他“身材很高大”,说明他尚有劳动能力;“青白脸色”说明他穷困潦倒。营养不良又不肯劳动的结果;脸上“时常夹些伤痕”,是他穷困而偶然偷窃被人打伤的标志,也是他走向没落的重要标志。“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既表明他年龄较大而又精神委顿颓唐。他那件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说明他穷酸潦倒,懒得出奇的经济状况和性格特征。②第二次出场:“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着一件破夹袄”说明他衣食无着,穷途末路。“盘着两腿,下面垫着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满手是泥”说明他被打折了腿,丧失生活能力。

断腿前后肖像的对照,更显出他遭遇的悲惨。

(3)语言神态描写:

①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说明他以读书人自居,卖弄学问。迂腐可笑的性格。

②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说明他死要面子,怕人嘲笑。

③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说明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性格。

④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说明孔乙己自命清高。

⑤“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亡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说明孔乙己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至死不悟。

(4)动作描写:

①“便排出九文大钱”既表现他拮据而穷酸的本相,又对酒店卖弄分文不少,自己是规矩人。并对短衣帮的耻笑表现出若无其事,这一“排”的动作,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心理。

②“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说明穷困潦倒到极点,“摸”字表明了他悲惨的境地。

2.学生自由诵读,体会课文老辣深刻的语言。

五、布置作业

写人物片断练习。请观察你周围的一名同学。最好选择一位有个性的同学,描写他(她)的外貌、语言、神态。用生动的语言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探讨课文深刻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独特的叙述视角、社会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等。扩展阅读,与《范进中举》加以比照。

[教学步骤 ]

一、检查作业,导入课文

请小组推举代表在班上朗读个人习作,师生共同点评。

二、研读探讨,深透理解文意

1.学生阅读课文的前三语段,即“序幕”部分,思考:小说一开始没有直接写孔乙己,而是介绍咸亨酒店的格局和顾客的情况。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学生思考,教师适时用多媒体课件插播江南城镇图片,“咸亨酒店”图片资料,并点拨:

小说开头对咸亨酒店的介绍,交代了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渲染“短衣帮”与“穿长衫的”两大泾渭分明的社会群体,表现了社会严重的阶级对立,人和人之间冷酷的关系,这样一个势利、冷酷、虚伪的社会环境,为我们渲染了一种冷漠、悲凉的社会气氛,为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预示着人物悲剧的必然性。咸亨酒店可以说是当时中国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

2.学生通读课文第4~12语段,也即小说的主体部分。合作探究:

(1)文中有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为什么而笑?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2)孔乙己到咸亨酒店仅仅是为了寻口酒喝,以此来麻醉失落的灵魂吗?请大胆谈出自己的看法。

(3)作者没有采用小说常用的第三人称的写法,而是以“小伙计”的口吻来叙述。这样安排角色的作用是什么?

教师提示:

(1)文中四处写众人的哄笑。

他们意识不到自己与孔乙己同处于社会底层,麻木不仁,自私冷酷,对孔乙己这样一个不幸者不但没有同情与帮助,相反只知哄笑取乐,在劳累而苦闷的生涯中寻求片刻的快乐。

用众人的哄笑贯穿孔乙己的故事,烘托和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以乐境写哀,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悲剧而是社会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更加深刻了。

(2)孔乙己到酒店不仅是为了寻口酒喝,以此麻醉灵魂深处的隐痛,他可能另有所求:

①他只有站在“短衣帮”这个社会群体中才能显示他读书人的身份,他要在这里寻求人们对他的“读书人”社会地位的肯定和认可,以抚慰他那因没考中秀才而产生的悲哀;

②“不拖欠酒钱”是为了表现他想在酒店这个小社会里寻求人们对他品行的认可;

③“教小伙计认字”是要求得到人们对他学识的认可;

④孔乙己在别的酒店那里承受的是冷酷无情的嘲笑,只有在孩子们中间才能寻求到一点温暖; ⑤他每次用辩解来掩饰自己的劣迹,同时也是为了想寻求一个读书人的自尊。

(3)本文要在短短的篇幅中交代孔乙己的一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而以一个小伙计“我”的角度审视观察周围世界,既方便叙述,减少叙述文字,又显得客观、真实、可信。连一个12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更能说明这个社会对不幸者的冷漠,有利于表达一种悲喜交融的气氛。另外,小伙计涉世未深,还不像掌柜的那样冷酷,表现出对孔乙己的同情。

3.讨论归纳小说的主题思想。

分析后归纳:

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后半生几个悲惨生活片断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世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国民冷漠、麻木的状态。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塑造的装在套子里的别里科夫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那穿着长衫的孔乙己形象,与别里利夫何其相似。面对时代的变革,有勇气脱下“长衫”,才是一个全新的人,一个与时俱进的人。愿孔乙己的长衫给我们的启示历久常新。

四、布置作业

请你设想一下,孔乙己用手爬着走出咸亨酒店后的情况,以“走出咸亨酒店的孔乙己”为题续写小说。

板书设计

孔乙己

鲁迅

环境:咸亨酒店 封建社会

热衷功名——科举失败

死要面子——自欺欺人

人物形象:孔乙己好喝懒做——至死不悟

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主题:揭示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批判麻木冷漠 的国民性

第五篇:《孔乙己》说课稿

《孔乙己》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语文组的6号考生。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孔乙己》(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孔乙己》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孔乙己》这篇小说不算长,却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社会的世态炎凉,是一篇讨伐封建制度以及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从民众这一方面看,小说表现了鲁迅鞭挞国民劣根性的一贯主题。小说运用侧面描写、正面描写,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鲜明地表现了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这个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能阅读赏析小说是初中生重要的语文学习目标之一。经过以前语文学习的积累,现阶段的学生对阅读小说有了一定的基础,积累了一些阅读经验。但由于时代的差异,学生对小说人物、情节、环境的变化还缺乏理解,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优化策略,引领学生亲近经典,热爱经典,不断提升阅读小说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本文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2、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意义。

3、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及当时世态的炎凉

根据本篇课文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分析孔乙己性格特点。

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

四、说教法和学法 在学法上,我坚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学习采取的主要学法是诵读法、讨论法、勾画圈点法。教法上,以点拨为主。之所以采取以上的教法和学法,是基于我对课堂上学生和教师的关系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这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应该坚持以学为主的教学策略。这一策略具体讲就是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以学评教。教师在教学中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要适时出现,精要点拨,让学生在读、思、写等方面都有所发展。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准备按以下六个环节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见精彩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

因而我设计的导语为:同学们,有人说“笑”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表情,是传达快乐和善意的最美妙的语言。可是,社会中有一种笑声会变成锋利的刀,冰冷的雪,寒冷的风,它可以让一个人变得不伦不类,变得疯疯癫癫,你相信吗?今天请同学们走进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里,去感悟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词句。为了便于学生快速理解本文的主旨,我将向学生提示文章的写作背景:小说所写的是清朝末年的事。辛亥革命推翻了反动腐朽的清王朝,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并没有完成,旧的封建教育制度根本没有改变。一些封建复古主义者顽固地维护着封建思想和封建文化教育制度。针对这种现状,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鲁迅在“五四”前夕,写下了这篇战斗的小说。

然后,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圈画出表现文章脉络的词句,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讨论,明确结构为:1-3,介绍鲁镇咸亨酒店的概况(小说背景);4-9,孔乙己第一次出场(小说发展部分);10-13,孔乙己第二次出场(小说高潮结局部分)。

(三)再读文本,质疑问难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而学生疑难问题能通过工具书自己解决得就自己解读;不能解决得和同桌或者学习小组讨论解决;依然不能解决的,提出来在课堂中共同探讨。

为了解决教学重点,在这一环节中我将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觉得孔乙己具有哪些性格特点?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试从文中找出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的句子来分析。例如,“他身材很高大”,可又是“青白脸色”,这说明他营养不良和不肯劳动的结果。通过一系列有关孔乙己肖像、语言、动作描写的句子分析,师生共同从文中总结出孔乙己好喝懒做,庸俗迂腐,自命不凡,麻木不仁的性格特点。

(板书1)性格:好喝懒做,庸俗迂腐

自命不凡,麻木不仁

(四)重点品读,合作探究

为了解决教学难点,我将进行如下设计:可怜的孔乙己没有生活在我们今天和谐、有爱的社会中。那么大家分析一下孔乙己生活在怎样的社会环境中呢?自然引入对小说社会环境的分析。我将引导学生阅读第一自然段,通过讨论和交流,明确孔乙己处在一个贫富悬殊,世态炎凉的社会大环境下。

(板书2:)环境:贫富悬殊,世态炎凉

然后进一步启发学生:如果周围的人们能伸出热情的手帮助他,或者有我们今天的慈善机构,他还会有如此的悲惨结局吗?生活在他周围的人是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他呢?启发学生继续寻找隐含在文本中的答案。进而总结出丁举人的凶残冷酷,掌柜的冷漠势利,“短衣帮”也是麻木不仁,冷漠无情。

最后让学生通读课文,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进行深入探讨,明确文章通过孔乙己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科学制度、封建教育的罪恶。更主要的是,揭示了民众的精神麻木、思想愚钝的精神状态。

(板书3)主题:揭示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批判麻木冷漠的国民性

(五)回扣文本,语文运用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贵在学以致用。因而我设计了下面的环节:同学们,孔乙己最后是用手爬着离开酒店的,孔乙己要到哪里去?他该如何生活?请发挥你的想象,续写一个片段:名为孔乙己离开咸亨酒店后···表达你对孔乙己命运的关注。

(六)布置作业,拓展能力

课下作业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有利于巩固和复习课堂所学的内容,提升学生的能力。因而我将作业设计为:通过肖像、语言、动作描写来刻画一个你熟悉的人物。不少于300字。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可以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而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据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孔乙己 鲁迅

性格:好喝懒做,庸俗迂腐

自命不凡,麻木不仁 环境:贫富悬殊,世态炎凉 主题:揭示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批判麻木冷漠的国民性

可以看出,我的板书设计非常简洁,提纲挈领,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和主旨一目了然。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孔乙己说课稿(推荐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