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浅谈七年级数学教学体会
编辑:青灯古佛 识别码:16-467363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5-15 02:39:34 来源:网络

第一篇:浅谈七年级数学教学体会

很多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长期以来,教师们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不懈努力。但师生双方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材,左右着教学改革和教学进程,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生动活泼,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只要教师教法得当,就能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面对新教材应该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经过我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教学第一章时,可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在本章结束后,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学生对数学难学吗、有用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对基础弱的能不能学好?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第一章中“展开与折叠”时,让学生俩俩一组互相制作,同学们积极的认真画、剪、叠,又互相验证:画的时候要注意边与边之间的关系。再如在教学截一个几何体时,可利用切豆腐的方法,化难为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七年级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侧重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本学科。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语),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对此,我的具体做法是:

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的精练、语调的变化得当,板书设计合理,字体优美雅观,知识丰富等都能激发学生和学科情感,达到“亲其师,信其教”的效果。

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1.培养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 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2.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于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4.培养小结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另外,还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质疑的形式、列举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形式引入教学,以简单明了、深入浅出、气氛畅然的开课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讲学习兴趣。

四、开辟第二课堂,展示闪光点,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七年级数学的自然性、实用性,决定了开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根据新教材的提示与要求,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举办数学知识猜谜、小制作比赛、拼图游戏等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强,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他们的闪光点上做文章,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感觉路就在脚下。这样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信心百倍地去继续追求成功。特别要给学生多打气,多鼓励他们,要充分肯定其动手能力,找到成功的地方给予表扬,使其心理在表扬中受到振动,开始对学习数学感兴趣。这时就要趁热打铁,教导他们上课要认真听讲、行为要规范,做个好学生,引导他们逐步学好数学。

以上只是我个人在新教材教学过程中一点粗浅的看法,还望各位同仁给予指教。如何用好新教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其方法、措施是多种多样的,体会也各不相同,还有待于我们共同的研究和探讨,真正能胜任新教材的教学改革。

第二篇:关于七年级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关于七年级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我在任七年级数学的教学工作中,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深入研讨教材,从中悟出: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尽可能多的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来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教材价值

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用代数、方程等进行描述;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同时,数的运算,公式的推导,方程的求解,变量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对于数、形及其规律的探究将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体验,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平行线、角的基础知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实践与探究: 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手段的多样性。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用所学数学知识做一些简单的专题研究。

3情感与个性:

通过对生活情境的体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磨练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形成实事求事的态度和勤于思考的习惯。

三.精心创设探索的问题情境

问题最好由学生自己提出来,也可以由教师设置一个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自发地提出问题,也可以由教师提出一些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进入深入地思考为自主学习探索奠定基础。

因此,通过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为切入点,对一个个问题的研讨,给学生以主动思考的线索,让他们亲身经历知识形成与应用的过程,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能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能不断丰富数学活动经验,感受到自主探索的成功体验。

四.给足学生探索的自主空间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的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因此,新课标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具体来讲,在操作中强化以下几点:

1.遵守学生主体性原则,多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把课堂上宝贵的时间仅可能留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卷入学习过程,让其读,让其想,让其练,让其亲自进入学习实践和学习新知的尝试活动,本人彻底改变一讲到底,越俎代庖的数学方式,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采取延迟判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延迟判断是智力激励的一个方面,老师在 课堂上学会倾听,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善于自我稚化,多站在学生

角度思考问题,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特别是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多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产生的原因。

3.适度开放课堂,使学生的自主探究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我结合教材中“探究性活动”的教学,有意识地用教材以外的知识来激活学生思维,给学生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五.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理解和概括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学生在理解,记忆数学符号方面有障碍,绝大多数发生在数学符号理解和建构的初期,如果对这种不适当或错误的结构没有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那么对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理解和概括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将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是这样做的,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与学生交流,教师对数学符号的理解过程进行展示,使学生从中得到启示,激发个体对符号的理解进行对比和反思,同时,教师应尽可能多与学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对符号的反馈,从中了解学生对符号的理解和概括情况,以便使学生对自身不合理的建构进行调整和补救。例如:

3同的含义,如果我们老师不及时了解学生对3

2211是3+,而5a是5×a,有不441和5a的理解情况,那么学生将误认为5a是45+a,再如:(a+b(a-b)=a-b时,如果教师只是作一下该公式的简单介绍,而没有与学生进

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那么一些学生只能认识到上式中的字母仅代表数,而不能认识到它们能代表代数式。从而对形如(a+b+c)(a+b-c)的式子也就无法用上面的公式了,这也说明了我们教师在符号教学时应高度概括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从而让学生从内涵差异去掌握外貌的差异,以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规律。

六.把握教学要求

1.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本人认为要适当根据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合格的公民,适应现代生活中继续学习的要求,抓住数学中最基本的知识,改变片面追求知识体系完整性的倾向,同时应尽可能合理,有效地避免繁琐运算和对特殊技巧的刻意追求。

2.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有理数的运算,注重数感的培养,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解决问题和探索规律,淡化复杂的运算,通过归纳,学生总结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可避免因为小数、分数的复杂性而冲淡学习重点,利用计算器解决复杂数据的实际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促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变量之前的关系是函数概念的一个核心要素,只要让学生对变量有一个初步认识,利用所学的字母表示数到代数式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还有青春期身高随年龄变化,昼夜气温变化,速度的变化等,使学生怀着了解自己,认识世界的愿望积极投身于探索活动之中,在探索中,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用数学的符号语言表示多彩世界的作用,发展他们的符号感,发展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公式、法则、性质的学习中,应注重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人们不仅有必要而且有可能迅速获得各种各样的有用信息,因此,今天的数学教学完全没有要让学生死记硬背公式、法则,而应当注重对公式,法则的观念领会,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22222例如:对于乘法公式只要求会推导,(a+b)(a-b)=a-b(a+b)=a+2ab+b,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进行简单计算,如此要求,目的是使学生有时间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探索,通过特例,归纳公式,再用乘法法则进行推证,并知道怎样使用公式。这样做,一方面达到对公式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即使忘记了,也可以重新推出来,并且还可以根据需要探索和推导新的公式。

5.在实践基本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实行区别化教学。

由于学生在兴趣、基础、智力和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而且这种差异还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因此,在全体学生达到基本目标要求的前提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区别化教学,兼顾有困难的学生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指导自学,开展课外活动等多种方式,学习一些反映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的专题材料。当然。还可以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开放性问题给学生研究和讨论。单由于七年级学生水平有限,所提的问题不要太难,必须把握尺度,让学生既要能研究和讨论出来结果,而又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七.评价方面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作为教师反思和促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成方式应多样化,要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本人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1.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与几何图形的知识是解决现实中数量关系问题的有效工具,评价学生学习状况,必须注重考查学生是否能够将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2.注意对学生探索能力的考查,适当增加开放性问题

数学中的计算题,作图题等都是评价的基本内容,相互关联的试题不能繁、难、偏、怪。更不能硬性编造一些能助长死记硬背的题目,除基本题外,根据当前的教学实际的需要,设置少量开放性问题于试卷中是十分必要的和可行的。

3.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评价

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主要为了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学习的遗漏和不足,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扫清障碍,并为教师及时的改革教学方法提供依据,对学生答卷的评定不管是平时作业,小测试,还是阶段性考试,都不能只看最后结果,而根据解决问题的过程评定学生掌握的程度。如:代数式简单求值题,解方程题等都不能仅凭结果是错的而不给分,避免不科学的“归范作答”要求。

总之,根据《课标》精神,在继承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重视学生对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程度的同时,较大幅度的降低了对繁杂数学的运算,代表式运算的要求,淡化了某些非数学本质的术语和概念,增加许多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反映了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内容。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为实现义务教育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在充满探索的运算活动过程中理解数学,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应用意识,创新意识,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第三篇:数学教学体会

观摩 学习扬帆 起航——新老师教学体会

高一数学组匡静不知不觉间,成为梦寐以求的高中数学老师已经一月有余,这一个月,给了我人生的另一种宝贵体验——高中数学教学。

一个多月以来,我在高一数学教学中,深刻体会到课程改革后的数学课堂应创设富有探索性、参与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在课堂上真正有效的动起来。每个学生都有效参与、体验、理解、构建学习过程,师生共同打造幸福鲜活的“生命课堂”。那样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作为新老师,在开学之前,我积极的向各位老教师请教高中数学的教学经验,通过对学案的编写,教学课程的安排,集体备课的开展,对高一数学教学有了全面的了解。另外,研究高一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的做好开学第一周的工作:一是通过开学第一周的教育提高学生对高中数学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高中数学中的地位;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衔接课”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积极的向老教师学习,多听课,多观摩。这一个多月以来,我积极听取各位老教师的课堂教学,向老教师学习教学经验。其中,苑娟老师,刘纪芬老师,李雪老师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对我的教学给予了很大的帮助。这些老师教给我,上好一节课,不仅要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做好数学知识教学,更要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在知识导入时,多由实例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教案例题,然后再变式训练,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归纳及举例说明。

知识学习,重在落实!作为新老师,一定要抓好学生知识的落实工作。在高一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会每个知识点,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从而更有效、更顺利地接受高中数学新知和发展数学新能力。作为新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太多太多。我会更加努力地向老教师请教,做到多观摩,多学习,多总结考点和重难点的教法,尽量让学生听懂,掌握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四篇:数学新课程教学几点体会

辽宁省大石桥市高级中学论文

新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

大石桥市高中 数学组 王洪梅

新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

忙碌的一个学期又过去了,回首那些逝去的日子,我认真学习了 新的课程标准,努力钻研新教材,虚心向老教师们请教,广泛听取他们对我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我有意识对课堂教学进行一系列的尝试和创新,现在把自己的体会和反思进行整理和归纳,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一线教学人员要改变教学观念。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应该关注什么呢?一是关注“ 学生 ”,心里一定要有学生;二是关注“ 发展 ”,既包括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自身的发展;三是关注“ 过程 ”,即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老师引导学生 学习的过程。这三方面核心是关注学生的发展,要正确的处理好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按照建构主义的理论思想,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和调整,其中符合学生具体情况的内容和要求我们可以参考,不符合的我们可以完善或者改组教材,甚至自己重新进行有目的设计,即全面的参与课程设计,这点是很重要的。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数学教学模式不再是过去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板书,学生模仿;老师出考卷考学生,学生被动地进行简单的评价。我的希望与目标是在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能通过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富有情趣的教学互动过程中实现 “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大力倡导 “ 课前自主学习,课堂有效学习,课后互助学习” 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中尝试新模式

1、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现代社会要求每个人必需具备一个能力--终身独立学习的能力,从高中开始学生必须要学会摆脱对老师的依赖、盲从的心理,努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在老师的指导之下进行有效的科学的自主性学习,从而真正地解放自己的心灵。为此我的真实想法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争取在高一这一年强化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会自主 听课,学会独立做笔记,学会规范地书写作业,同时进行简单的课前自学训练,让学生初步形成一些必备的学习能力。第二步、进入高二以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层次已经基本形成了,所以可以争取在高二这一年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方向的方法指导,对自学内容以单元形式进行,给他们相对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尝试自己对自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第三步、在高三这个学年中,对自学的要求更加宽松,老师制定复习计划和提纲,具体内容都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最后老师做总结和强调。

2、尝试课堂新的学习方式

现在我倡导的一种学习是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它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心理学。我为什么倡导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呢?因为经大部分实际研究表明:参与不同的学习过程会产生皆然不同的效果。比如说让某个学生写某个数学定义几十遍,就会产生负面影响,使学生产生不喜欢数学甚至厌倦学数学的消极情绪。显然这种学习方式和效果不是我们所希望中的学习,我认为真正的有效学习是 积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大量的研究还表明,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很有明显的效果,实际课堂教学 应当灵活多变,千万不能认为有什么教学模式很好,我就照搬照抄,一层不变,其实这是很失败的。因为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每天都在变化着的,同时社会环境也是在不断发生巨大的变迁,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 „„ 像潮水一样向我们涌来。所以对于课堂的教学,我认为应当怀有 “ 做勇敢的实践者 ” 的精神,不断思考,不断的实践,不断总结,并不断创新,只有怀有这样的理想认真地教学我们才会在我们创造的课堂中真正体会到劳动者的快乐。3、鼓励学生课后互助学习

我经常告诉学生在我的眼中没有好生和差生之分,而是有四种不同角色的同学,即追赶者、跟随者、奔跑者和飞翔者,请学生自己给自己定位,并且请飞翔者或奔跑者担任数学学习小组的领头者与援助者。学生们都很惊讶,然后又很开心地开始组队了。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所焕发的潜能和展现的差异,令人吃惊,无论潜能还是差异,我深切地体会到,它们都是有待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我这样做的目的是:由于每个数学学习小组中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后通过组长帮助,督促组内暂时落后的同学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掌握课内知识,做到 “ 课课清 ”,延续了课堂教学的时间,保证了学习的效果,组长通过对别人的指导巩固了知识,锻炼了能力,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通过这一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归属感,不再感到孤立无助,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让他们获得学习知识过程同时也获得了同学之间美好的情感体验。

三、新课堂教学实践下会产生的积极效果

1、新型的师生关系

我们常说: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可是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之后,我认为这句话还可以这么说: “ 信其道而更亲其师。” 因为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由于转变了教师的传统角色,由原来单一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师生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性提高

大家都知道 “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新教材在兴趣上大做文章,从而也给我们老师提供了施展自己创造力的空间。经过实际 一个学期的实践教学,我通过对新教材进行一些有效的整合,大胆地进行一系列有效学习的教学尝试,使我的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从而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积极性,保证了数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获得了三维发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和谐发展。

通过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的改革,我欣喜地看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面貌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逐步地走进了高中数学的课堂,慢慢地学会了自己自学一些新的知识,在课堂上能很自信地告诉别人我的答案是什么,在数学小组里感受着同学们之间互帮互助的友谊,体验着数学学习过程的快乐 „„学生们的真实的教学活动一次次鼓励着我沿着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一步一步向前走,边走边思索,边走边总结。我坚信只要我们师生双方能站在平等的地位,以合作与进取的精神,进行智慧与心灵的交流,让学生显示自己的力量,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就能使教学化“难”为 “易”,变“单调”为“多彩”。让每一个学生在优化的环境中主动学习、自主发展、不断创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每一位教师通过自己的创造,体现人性的魅力、展示人格的力量、体验生命的意义!

以上是我在实际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和体会,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经过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懈的努力下,我国的教育事业一定会取得辉煌成就。

第五篇:数学教学的一点体会

数学教学的一点体会

新疆兵团农六师奇台农场一一零社区学校 赵 欣

数学是一门细致精密的科学,在自然科学的领域中应用极广,教育和引导青年学生学好数学,不但对发展自然科学将起重大作用,而且对我国改革开放实现现代化建设也有深刻的 意义。

表面看来,数学是数学符号的堆积和图形的变换,令人感到枯燥乏味,实际上,它却是一种饶有趣味性饱含科学性的学问,只要师生共同坚持下去,深入进去,教学双方都会感到其乐无穷,但是,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必须内外结合,才能使学生学好数学,为此,数学教师必须树立高度的责任感,永远忠诚和热爱自己的事业,时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和促进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数学知识的科学性,表现在数字符号的正确性,几何图形的严格性和运算过程的缜密性上,一是一、二是

二、方是方、圆是圆;对是对、错是错,不许有半点虚假和含混,因此,作为一个数学教师,课上课下,说话办事,必须保持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切忌做“差不多先生”,无论何时何地,决不说含糊其词,模棱两可的话,这是每个数学教师应该具有的“风度”,没有这种“风度”,是很难教好学生的。

抓紧抓好课堂教学是保证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关键,在课堂上,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所以,课堂教学的好坏,主要决定于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态度,如果我们“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上课不断讲错例题,课下不能解答学生的问题,既丢失教师的个人威信,又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如果我们对学生不够了解,对教材缺乏理解,“临阵磨枪”,盲目教学,就会效果不好,收获很少,为了避免出现上述现象,数学教师必须在平时不断进修业务,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同时还要精心备课,认真考虑学生程度、教材分量,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有条不紊地进行课堂教学。

虽然是同一个班的学生,由于基础不同,天赋各异,对同一堂课的教学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态度自然、表情轻松的,是理解了;目光呆滞、愁眉苦脸的是没有听懂,东张西望,心猿意马的,是思想开小差了,当教师的,就必须鼓励和巩固已理解的学生,吸引思想开小差的学生,帮助和指导尚未听懂的学生、实现面面俱到,以期齐头并进。

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的深入,学生必然产生两极分化,有的学生成绩好,越学兴趣越高,有的学生成绩差,越学兴趣越低,这种情况在数学课程中跟更为严重,必须引起教师重视,经常加以区别对待、对学习好,感到“吃不饱”的学生,应当“添菜加饭”,要求他们发挥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行一题多解或一题多证;对学习差,感到“吃不掉”的学生,应当“拉一把,推一下,加强课堂辅导,帮助他们理解教材,掌握知识达到应有的水平。

一个优秀的中学数学教师,不应满足于常规的课堂教学,要有远大的抱负,要有崇高的理想,要力争为祖国培养出有名望的数学家来,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慧眼”,去发现人才,一旦人才被发现,尖子冒出来,教师就要像园丁照料鲜花一样地对待他们,百般加以爱护,适时“施肥灌溉”,在课外加大教学量,给他们补充知识,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尤其重要的是,必须培养数学尖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要求他们在更多场合里,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通过自己努力,去学习、去思考、去尝试、去攀登,在教师的鼓励下、帮助督促下,这些数学尖子是会健康成长的,他们必将在祖国的科学事业中作出巨大的贡献。

浅谈七年级数学教学体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