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案例分析3
教学案例分析
----让数学课堂富有生活气息
盐池县第一小学范海梅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让学生的生活经验成为教育教学当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在教学中,我们要用开放、立体的教育视野和课程理念,充分挖掘生活资源,使其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让课堂因此而精彩。
让数学内容与生活接轨。
让数学活动与生活牵手。
让教学训练与生活拥抱。
【案例1】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这一课时,发现教材中也出现了许多生活中的百分数。但都离现在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我想通过学生自己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来研究《百分数的意义》,在新课前我让学生带来了不同类型的饮料和酒,观察在它们的商标上是否有一个相同的符号,学生通过观察找到“%”。课堂上按照学生所带材料的不同先分组讨论,下面是学生收集的酒:
百威啤酒的酒精度是7%
黄河纯生啤酒的酒精度是8%
一帆风顺酒的酒精度是42%
……
这些材料,使抽象的“百分数”一下子与学生贴近了许多,因此,整个研究过程中,学生的情绪高涨。当我在进行课堂小结时,有位同学的发言让我很意外,“老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为什么 1
我爸爸一喝白酒脸就很红、还爱醉,而啤酒喝上就没问题”。听了他的回答全班同学都哈哈大笑起来。“你们的笑声是表示他说的有道理呢?还是表示他说的没有道理?”思考片刻后,很多同学都开始点头说:“有道理!” “谁能解释他爸爸这一反应的原因呢?”,“由于黄河啤酒中纯酒精度为8%,也就是说100克啤酒中只有8克酒精,而白酒的酒精度为42%,也就是100克米酒中有42克酒精。”在这一堂课中学生不但很好地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而且还能将所学的知识用于生活中去,课后许多学生还找来很多生活中的百分数。例如一些营养食品所含的矿物质成份;家庭帐本上的支入占收入的百分之几,商家搞促销时,让利的百分率……。
【案例2】在教学《年、月、日》后,可以给学生出这样一道思考题:爸爸去外地出差了,小明在家一天天的数日子,等着他快点回来,两个月后,爸爸回来了,猜猜小明一共数了多少天?这里要结合生活实际,考虑到邻近两个月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答案也是多样化。这样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解题的技巧,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3】如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有什么特征”?课前我先让学生随意说出几个分数,老师对答如流地说出哪能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学生通过验证无误后,感到老师实在是不可思议了。其中有什么奥秘吗?从而自然而然提出许多相关的问题:
1、为什么有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
2、为什么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3、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有什么特征吗?(这个问题提得很好)
4、应如何进行判断等许多问题。
【案例4】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有一间长5米,宽4米的客厅,妈妈准备花800元铺地砖。
你和父母一起去商店挑选材料。其中有3种规格的地砖:甲种: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9元;乙种: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7元;丙种: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8元。你能为你父母做参谋,买到适合你家的地砖吗?买地砖,关键是要搞清楚所买的地砖应符合下列条件:(1)价格适中,总价在800元以内。
(2)质量较好。那么,究竟哪一种地砖符合条件呢?只有尽快地算一算才是。首先算出家里铺甲、乙、丙三种地砖分别需要几块:用房间面积÷甲(乙或丙)的地砖面积。再分别算出铺三种地砖各需的费用,分别为720元、560元、1000元。最后通过比较知道,丙种价值太贵,甲、乙规格相同,价格均在800元以内,但乙的价钱太便宜,可能质量不够好,所以选择甲种地砖最合适。上述例子,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返回到日常生活中去,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
【案例5】如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时,我在上课之前布置学生搜集校内外日常生活中遇到过的万以内的数。学生积极地上网查找,或到图书馆、阅览室调查,或询问老师、家长等方法获得许多万以内的数,如本校学生总人数 人,新购的电脑用了元等等,在课堂上,我利用学生自已搜集到的数据进行教学,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在学习中,我又设计了让学生读一读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蓝鲸的重量、敦煌市的占地面积等等。这样,将教材中枯燥、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普遍应用。
【案例6】例如六年级毕业班总复习时,我设计这道题:出示一幅长方形广场平面图,并给出广场的实际长和宽,让学生在图上设计
一个花圃。同学们兴致勃勃,画出了各种各样的创意,他们把广场分成若干块,设计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和一些不规则图形的小花圃,还有同学设计了喷泉。我又问,如果在你们设计的小花圃里铺上草坪,你能帮工人叔叔算一算,需要买多少平方米草坪吗?这样,既巩固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和面积的计算,还强化了比例尺的实际应用,同时还渗透了对学生的审美培育。还有设计租车方案、购票方案、旅游方案、包装方案等。这种实践活动以其综合性、开放性、体验性更加接近实际生活,与提炼出来的“纯”数学问题有很大的不同,解决问题也要综合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等,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数学的优越性以及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现实生活中包含着许多数学问题、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我们的教学应该挖掘这些素材。只有当问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是有价值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创造性的发现和提出“问题”,就必须让学生在对比、情景、悬念、矛盾冲突、实验操作、自学质疑等问题氛围中确实感到困惑。其“问题”的探索正好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需要他们“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实,从而提出既有现实性和探究性,又有开放性和发展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和创新思维。
第二篇: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分析3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教师:张洪海
七年级下半学期进行了语文的模拟考试,试卷中出到了古文《赵普》,里面有这样一道题:赵普晚年手不释卷学习《论语》,请你写出《论语十则》中的一则,并谈谈你的理解。《论语十则》是初一上半学期的知识点,这道题目出得很特别,有一定的难度,既考到学生的旧识,又考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当时很多学生这道题答不出来,但我们班上的学生大多数都回答出来了,而且还答得不错。回想起上《论语十则》这节课的时候,由于教法适当,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回忆当时的教学案例以做反思:
《论语十则》我确定的知识目标是三点:a 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b.了解文言文的一般常识,能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及一些虚词的用法。c.能熟练背诵、默写全文,必说出句意。能力目标是:a.掌握“分类式笔记”的整理方法,培养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整理归纳的能力及习惯。b.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德育目标是:a.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让学生对照反省自己。b.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上课时我采用了 “复习课文句意——归纳整理重点知识点——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总结延伸”四个步骤进行教学:
1. 复习课文句意,巩固学生讨论、探究的成果
先请同学大声地朗读课文,接着请同学们讨论发言,逐一回答解释各句。由于事前已经让同学掌握这块内容,所以可以以学生为主,教师只稍加点拨即可,从而达到巩固、复习、加深印象的效果。
2.归纳整理重点知识点
此环节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之一,不仅让学生理解巩固课文的主要知识点,而且在此基础上,能让学生了解掌握“归纳整理知识点”的学习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多音字”、“通假字”、“古今异义”、“成语归纳”(附课件)教学方法:先请同学举手发言,回答各个部分的问题,老师适当加以解释。然后,在学生掌握课内知识点的基础上,教师延伸说明这种学习方法——“归纳整理法”的好处:a.有利于理清课文知识点,便于积累、复习
b.有利于训练自己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c.有利于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
3.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论语》所蕴含的人生道理此环节是本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针对我班学生这几个月时间所出现的学习及人际交往等方面所遇到的问题,有意识地通过本节课所蕴含的道理,旁敲侧击的对同学进行指导教育,通过他们自己的思考讨论,理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更为深刻地理解课文含义,加深记忆,并能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老师举例,设置情景,请同学们讨论,面对这种情况,应该用我们所学的课文中的哪一则来教育他们。
例一:有位同学每天回家都急着把作业写完,但老师发现他的作业质量不高,好像都没有经过思考,不会的就空着交上来;还有一位,觉得自己都会了,可以自己思考问题了,上课都不注意听,你们觉得这样做对不对?我们该怎么教育他们呢?为什么?
第三篇:案例分析3
企业文化与执行力
在过去20年内,为了发掘竞争优势,人们几乎用尽了各种手段。相比过去,保留核心客户和高效员工对每个行业都更为紧迫。
什么策略能够奏效?优秀组织找到了出路:创造热情追随的团队。优秀组织不认为员工和顾客像小型电脑一样,其一举一动都通过一些异常复杂的心理过程而预先设定。相反,优秀组织摒弃了认为人像机器一样行动的“硬”观点,转而接受人是情感导向的“软”观点。优秀组织深知,情感经济比理智经济要大得多。它们成功的秘诀在于,在优秀经理的带领下,在情感上打动员工和顾客。
不可否认,执行不力是很多组织的通病,这种通病的表现形式是推诿、抱怨、拖延。在《谁动了我的奶酪》作者约翰·米勒(JohncG·Miller)看来,执行不力的背后,是问题重重的企业文化,这就是约翰·米勒的新书《QBQ!问题背后的问题》的观点:个人责任意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核心。
在目前的企业文化中,个人责任感的缺失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推诿、抱怨、拖延与执行不力这些都是组织内部的通病,而缺乏责任意识的组织和个人将无法达成目标、无法在市场上与竞争对手一较长短、无法实现愿景,更无法让个人和团队更上一层楼。米勒表示,要我们别只是把“团队合作”挂在嘴边,而是问:“我该如何贡献一己之力?”以及“我要如何改变现状?”
方正集团董事长魏新显然对此深为赞同,魏新认为,从企业运行的角度来看,每个企业都难免在运行过程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难题。许多企业家在管理实践中采取了不少的改进措施,以图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比如不断地对企业的组织架构进行调整,引入新的激励机制,出台各种规章制度等。但令人遗憾的是,大多数企业的运行效率并未得到真正的提高,不少所谓的企业管理专家也到不少企业“指手划脚”一番,引经据典开了药方要企业依方治病。但大部分企业运行效率低下的顽疾仍不见好转。一个企业组织运行效率的高低,除了与其组织架构的设置是否合理、有无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否存在有效的激励机制有关之外,还与这个企业的理念体系及文化建设密切有关,组织架构、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是有形的一面,而理念与文化是无形的一面,而且理念和文化关系到组织成员的工作态度问题,他对企业运行效率的高低影响也许更大一些。
事实上,执行难题背后的难题就是:缺乏有效的执行文化。
在建立“执行文化”方面。哈佛商学院教授拉姆·查兰指出:“领导者培养„执行力‟的目的在于为组织提供一个良好的示范,从而使组织形成一种执行文化,进而促使各级管理者的执行水平得到改善。” 拉姆·查兰将执行文化分为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所谓硬件,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激励机制、权力的分配以及企业的内部交流系统。软件则包括价值观、信念以及行为规范。软硬件相结合才能产生具有生命力的执行文化。
建立一种执行文化主要的前提条件就是,首先,作为一名领导者,必须深入而充满激情地参与到自己的企业当中去,并对企业中的所有人坦诚以待,无论你是在经营一家全球性的公司还是一家小企业。执行者必须对自己的企业、人员和运营环境有着综合全面地了解。领导者们可以通过个人参与的方式来推动自己的企业建立一种执行文化。
问题:
1、结合以上案例,谈谈你对企业文化的认识。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所特有的哲学思想和性格特征。这是企业战略决策与经营政策的内驱因素,也是企业一切制度有效运作的基础。它是凝聚员工精神的领袖,是员工行为的航向灯。一个企业能否有意识地建设和传播企业文化、并进行文化改革,从根本上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和前途。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是其它企业难以模仿的核心资源。另外,相互尊重与信任是企业文化的基石。
2、你认为一个企业的执行力与企业文化有关系吗?为什么?
执行力源于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中我们倡导企业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说和做一致,企业文化就会落地,当然落地的前提是企业要创造一种落地的氛围,企业倡导什么精神,只要员工做法符合这种精神就要给予表扬,管理就是树立榜样。企业要培养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让大家按制度做事,按企业理念要求做事。符合企业文化理念的事情企业就要倡导,不符合的坚决不给情面。但是,很多企业往往在执行力方面,考虑的人情太多,导致企业执行力大打折扣。要知道企业文化是为企业的战略服务的,不是为人情服务的。优秀的执行力靠什么?靠企业文化,某种意义上制度是企业文化的制度力。各层管理者尤其是高层的管理者,要身体力行做出表率,因为执行力源于指导力,要做到凡事有制度、有流程、有规则可依,对不按制度和流程办事、达不到执行目标的人,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和理由,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都要严惩不怠——不管他有多高的地位、不管他有多复杂的关系,对事不对人。这点做到位了,企业文化就会成为你抓执行力的得力助手。或许你的企业慢慢也就会执行到位了,企业一天天也就优秀了、成功了!
3、结合以上案例,谈谈企业领导在塑造企业文化过程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企业领导者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进程中扮演的是重要角色。企业领导者应对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负责。领导者的能力、素质、学识和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领导者承担着企业变革文化的重任,一是构想并传递组织愿景;二是为企业增加价值;三是建立一套足以激励追随者的组织机制。并在变革过程中扮演着事件角色:(1)企业现有文化的分析者(2)目标文化的构思者
(3)战略的制定者(4)变革过程的管理者。因此,企业领导者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进程中应本着“以人为本,守法经营”的原则来推动企业良性健康地发展。
第四篇:3的倍数教学案例分析
跳马镇中心小学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案例分析
五1、2班
龙雄英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掌握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2、技能目标:能运用特征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合作学习的品质。让学生感受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过程:
一、旧知引新
师出示3、4、5三个数
提问:你能用3、4、5这三个数字组成2的倍数和5的倍数三位数吗?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谈话:你是怎么想的?
二、设疑探究
(一)设置教学“陷阱”。
谈话:如果仍用这三个数字,你能否组成是3的倍数的数呢? 试一试。学生尝试组数,并验证这两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师:从这两个能被3整除的数,你想到了什么?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生:个位上是3的倍数的数能被3整除。(引导学生提出假设①)
(二)制造认知矛盾。
师:刚才同学们是从个位上去寻找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那么个位上是3的倍数的数就一定能被3整 除吗?
教师紧接着举出16、123、449等数让学生试除判断,由此引导学生推翻假设①。
师:这几个数个位上都是3的倍数,有的数能被3整除,而有的数却不能被3整除。我们能从个位上找出能被 3整除的数的特征吗?
生:不能。
(三)设疑问激兴趣。
师:请同学们仍用3、4、5这三个数字,任意组成一个三位数,看看它们能不能被3整除。
学生用3、4、5这三个数字任意组成一个三位数,通过试除发现:所组成的三位数都能被3整除。
师:能被3整除的数有没有规律可循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四)引导探究新知。
师:观察用3、4、5任意组成的能被3整除的三位数,虽然它们的大小不相同,但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引导学生发现:组成的三位数的三个数字相同,所不同的是这三个数字排列的顺序不同。
师:三个数字相同,那它们的什么也相同?
生:它们的和也相同。
师:和是多少?
生:这三个数字的和是12。跳马镇中心小学
师:这三个数字的和与3有什么关系?
生:是3的倍数。
师:也就是说它们的和能被什么整除?
生:它们的和能被3整除。
师: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提出假设②: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师:通过同学们的观察,有的同学提出了能被3 整除的数特征的假设,但是同学们观察的仅是几个特殊的 数,是否能被3 整除的数都有这样的特征呢?要说明同学们的假设是正确的,我们需要怎么做?
生:进行验证。
师:怎样进行验证呢?
引导学生任意举一些能被3整除的数,看看各位上的数的和能否被3整除。(为了便于计算和研究,可让学生任意举出100以内的自然数,然后除以3。)
根据学生举出的数,教师完成如下的板书,并让学生计算出各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进行验证。
师:通过上面的验证,说明同学们提出的能被3 整除的数特征的假设怎样?
生:是正确的。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看看书上是怎样概括出能被3 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6页的有关内容。
师:什么叫各位?它与个位有什么不同?根据这个特征,怎样判断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
组织学生讨论,加深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认识,掌握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的方法。
三、课堂练习
(一)判断下面各数能否被3整除,并说明理由。
262 837
(二)数369能被3整除吗?你是怎样判断的?有没有更简捷的判断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3、6、9这三个数字本身就能被3整除,因此它们的和自然能被3整除。判断时用不着把它们相加。
(三)数35462791能被3整除吗?(将369中插入一些数字改编而成。)
引导学生概括出迅速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的方法:(1)先去掉这个数各位上是3、6、9的数;(2)把余下数位上的数相加,并去掉相加过程中凑成3、6、9的数;(3)看剩下数位上的数能否被3整除。
(四)运用上述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的方法,迅速判断31965、732659、3946586能否被3整除。
(五)在下面每个数的□里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有约数3。它们各有几种不同的填法?
□7 4□2 □44 56□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填数方法:(1)先看已知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多少;(2)如果已知数位上的数字和 是3的倍数,那么未知数位的□里最小填“0”,要填的其它数字可依次加上3;如果已知数位上的数字和不是3 的倍数,那么未知数位的里可先填一个最小的数,使它能与已知数位上的数字和凑成是3的倍数,要填的其它数字可在此基础上依次加上3。
(六)从0、5、6、7四个数字中选择三个数,组成一个3的倍数,有多少种不同的数?
第五篇:英语教学案例分析3
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孙景峰
本人认为英语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英语教学不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而是言语技能的教学。过去,由于考试指挥棒的影响,英语教师过分强调英语知识的教学,结果培养了一批“哑巴英语”“聋子英语”。在本堂课上,马老师能让部分学生进行复述操练。英语教学作为一门语言的教学,其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即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其课堂教学具有不同于其他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运用。
我以为英语的课堂教学应当反映这种特点,以用为主,树立一种“大英语教学观”,让英语教学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一条“开放”与“搞活”之路。现我就一教学案例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在该堂课上,该教师教态自然,能够围绕课本内容介绍航天员杨利伟,但设计的教学内容仅局限于教材上出现的词汇和句型,没有扩充了与杨利伟实际相联系的信息。本人认为教师必须转变另一观念——由以本为本向以用为本转变。英语语言是一门不断发展的语言,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它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英语教材只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媒介,学生要学好英语就必须融入英语的海洋,跟上英语发展的步伐。因此教师应当在教材教学的基础上随时把鲜活的英语输入教学,让学生能够感受英语,能够使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例如当今流行的email(电子邮件),surf on the internet(网上冲浪)等。在本节课上,马老师应让学生提前上网查阅有关杨利伟的信息,以便上课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单
一、呆板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而且不能体现语言的生动性,而多种教学方法可以刺激学生的不同兴奋点,抑制大脑疲劳。无论哪种教法,其基本出发点是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应当是学堂,是学生学习的天堂。课堂教学应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英语学习的特点决定了讨论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特殊意义。英语课的讨论法应具有更广泛的内容,更自由的民主气氛,不但可以讨论本课的问题,而且可以用英语发表自己的见解。总之就是让英语真正“活“起来,发挥其应有的工具作用。
传授语言知识转变为对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英语课堂教学的“开放”与“搞活”恰恰在这些方面进行了实践,促进了英语教学目的的实现。然而,英语课堂教学如何改革,怎样改革才能更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更能提高学生的言语技能,仍然需要我们广大英语教师的不懈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