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如何控制小学语文教学的外延
编辑:紫竹清香 识别码:16-727932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02 20:49:11 来源:网络

第一篇:如何控制小学语文教学的外延

如何控制小学语文教学的外延

语文新课标指出:要注意跨领域的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但是,如何拓展才是合理、高效的呢?

一、为突破难点而拓展

这样的拓展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感悟教材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当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文本内涵的理解存在差距时,教师应不遗余力,为突破难点而拓展。

《秋天的怀念》让我们感受到一位无私、伟大、让人震撼的母亲形象。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这是怎样的一种母爱啊!母亲不顾一切地扑过来,跪倒在儿子跟前,紧紧抓住儿子双手,苦苦央求儿子所说的那番话,以及那一连串的动作,究竟体现母亲怎样的情怀?如此深刻、厚重的母爱,学生因缺少亲身体验而难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要读懂母亲的不顾一切,深刻感受母亲那颗颤抖的、滴血的心,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在引导学生初读这句话后,我出示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有关片断:“……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

惟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这段生动、鲜活、感人的文字材料给学生提供了理解课文的支撑点,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当学生理解了这份厚重的母爱后再朗读课文,自然声情并茂。

二、为品味语言而拓展

语文课,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味;品味语言,绝不仅仅是课堂上的事,有时课后的拓展更能促使学生涵咏良久,达到余音绕梁之意韵。

我在执教《老人与海鸥》这课时,通过和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着意体会“老人”的做法与“海鸥”的行为。教学最后,我让学生写一写。为了写好,学生要再次与课文“会晤”,去把握人物的特点。不知不觉中,自己的理解在进一步品味关键语言时得以提炼、深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大语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圆形的完整结构,学完了课文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又一个开端。受其启发,我在执教《半截蜡烛》一课时,设置了这样的一个拓展训练点:二战结束后,为了表彰伯纳德夫人一家,法国政府决定为他们一家三口每个人颁发一枚自由荣誉勋章。在颁发勋章时,要宣读一份奖状,你想象这张奖状上会写些什么呢?一时间,学生兴趣再次高涨,又一次静下心来品味语言,并尝试将自己感悟到的人物

特点用评价的语气写下来。这个尝试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这两篇课文类型一致,在写法上都是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品质)。而这样的拓展为学生提供了深层次品味语言的平台。

三、为发展能力而拓展

记得李吉林老师的著名教例《海底世界》中,选了两篇课外材料在课堂上同步学习:《人类的秘密仓库》和《海底的冷灯》。教学中以课内材料为主,课外材料为辅;课内外相互渗透、互相借鉴。不同角度的信息在教学中形成了合力,教学效果非常好,这样的拓展方式,锻炼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素养”包含丰富,除了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之外,“听说读写”的能力显得越发重要。其实在《林冲棒打洪教头》、《半截蜡烛》这两课的拓展中,就既注重了语言的感悟,又落实了能力训练。

《赶海》一课,妙“趣”横生,我没有让学生止于体会赶海之趣,而是试着又往前走了两步:仿照课文的写法,说说自己在海边的趣事,继而再写写自己在生活中的其他趣事。这样“说”和“写”的拓展,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行进在教改征途上,面对林林总总、新鲜高深的理论和独特诱人的方法,我们应冷静思考,钻研透彻,把握好“度”,这样才能在课程改革中游刃有余,走向成功。

第二篇:比赛的外延

精心准备

科学辅导 创造佳绩

———滕家学校英语口语总结

招远市第二届英语口语大赛圆满落幕。我们作为一所比较偏僻落后的农村中学,在师资有限,学生素质也不高的条件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初二唯一一名参赛选手获乡镇组第三名,初四两名参赛选手一个第六,一个第二十。成绩的取得是教办及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辅导老师团结一致、科学辅导、学生刻苦用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共同结果。我们非常感谢任杨敬兰老师给我们这样一个交流学习的机会,在此把我们的认识和做法跟大家汇报一下:

一.学校领导和教师高度重视、团结一致。

自第一届招远市英语口语大赛以来,我们学校就高度重视,本着“有旗必扛,有魁必夺”的精神,取得了全市第八名的优异成绩,并积累了一定经验。从校长到辅导教师对英语口语比赛的重要性有着充分的认识,认为这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良好契机。校长更是一再强调“要利用口语大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激情,提高英语水平”。学校提供专门的教室让学生参加辅导,安排专门的宿舍给参加比赛的学生住,其他任课老师都自觉地为参加比赛的学生开绿灯,并积极的出谋划策。正是这种上下一盘棋的思想和教师热火朝天的干劲,我们才取得了如此好的成绩。

二、辅导措施得当。

功夫用在平时。我们平日里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听力训练,规定学生每天晚上要保证半个小

时的听力并写出听力原稿,课堂上再配以相应的练习,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学英语报上的听力训练,更多的让学生练习听、读,注意其语音语调。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教法保证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顺利进行。采用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注重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创设语境中,让学生对英语有亲和力,让其在学中用,在用中练,在练中会。

对于参赛学生的选拔我们主要根据以下几点:有英语根基的、善于表达的、自信的、可塑性强的。根据已选拨的学生自身的素质特点,我们帮助指导学生写出适合自己特质的演讲稿。

具体做法:

平日辅导。我们早计划、早动手,去年九月开学,就从面上注重听说的训练。每一阶段挑选不同学生进行跟踪辅导口语,听力。在乡镇比赛前先在班级里选出优胜者,再在学校选出校级前三名参加镇级比赛。镇级比赛结束后,初二一名胜出;初四两名。在每日英语课上的正规练习之外,再利用早晨、中午和大课间进行集中听力与口语辅导,还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到学生家里上门辅导。

 强化训练。在这一阶段中,我们更加注重学生的自我演讲稿的语音语调方面的训练——语言的色彩包括:语调的轻重缓急、低沉与高亢;语音的连读弱读; 语言的温度:有温度的语言更加有感染力。同样的语言我们给予它不同的语言色彩,不同的温度说的效果是很不一样的。我们给学生演示各种不同的语言色彩让他们去感受,自身再去体会、演练。

 交换角色。学生在训练时会达到一个瓶颈,此刻、她们无法在突破、提高自己——山穷水尽疑无路。而此时,老师就和她们交换角色,老师模仿她们演,让她们来指出缺点。再让他们眼相互指缺点。老师还把她们练习时的表演拍下来,让他们自己给自己指缺点。缺点被一个个攻克,她们的表演也柳暗花明,更上一层楼了。 赏识教育。对于学生,经常地表扬与鼓励她们,在赏识教育下,她们更加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

 创新。在本次的比赛中,我们注重选手的创新意识培养,让学生带着个人的小节目蹦蹦跳跳地上台。根据每个选手的性格特点,给他们选择编排不同的节目。初二级组的王梓红很温柔,内秀,自己不适应“蹦蹦跳跳”,所以这个环节她就删去了,在自我演讲稿中需要更多的润色;初四的两个学生一个是特自信型另一个是含蓄型,所以给她们编排的节目也不一样。自信型的王雪萍给她排的节目是关于“confidence”的一个说唱格式的“ chant”;内秀型的张丽玫的自我演讲稿是关于“love”的,所以给她编的节目是:“follow me”的一个小舞蹈。

 灵感。编排热身小节目的灵感来源于平日的多思考,多琢磨,脑袋里时刻装着这个问题。比如,某个晚上,不经意间,这节目的灵感就来了,就立马写下来,并配上舞蹈,然后卡着时钟的秒表,数了一下小节目的时间:要求大约都在17秒左右。所

以当即就决定下来。

 每位老师都出谋划策。音乐老师给我们纠正动作的到位性和柔软性,班主任老师每个晚上在辅导场地陪同指导;级组领导为我们提供物质和精神食粮。

三、学生刻苦用功。

通过这一阶段的集中强化训练,学生用功磨练,由刚开始时候的自我怀疑,不自信,通过强化训练她们慢慢变得自信了。由刚开始时的害怕比赛到后来的期待,她们自身有了很大的转变。通过大量的阅读理解训练,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了;词汇量增强了;语音语调更加准确了。这也是我们常说熟能生巧的道理。各门课学习的道理都是相同的,我们让学生明白,如果把这样刻苦练习英语口语的精神用在所有的科目上,那么,成功是指日可待的。

通过比赛,我们收获颇多,但是成绩已属于过去。我们将乘着第二届口语大赛的东风,努力开拓,积极进取,迎接第三届英语口语比赛。

第三篇:教学设计的内涵与外延

教学设计的内涵与外延

教学设计的内涵 主题式教学设计,是以主题为中轴,围绕教学主题而展开的,在系统论、学习理论与教学论指导下,以教学主题为枢纽,在系统内诸要素之间彼此联系、相互作用与协调运行中,驱动师生“双适应双发展”以达成教学主体心理结构的完善与自我实现的整体性设计。主题式教学设计从理论层面表现为静态维度与动态维 度两个方面:从静态维度看,一方面表征为教学系统各基 本构成要素根据各自在教学系统中的地位、作用而联结起 来的横向空间分布形态,即教学结构。换言之,就是从共时性角度,把教学看作由部分组成的整体,注重了解各部 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系统整体出发处理问题。从动态维度看,表征为以整体教学结构为运动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纵向时间序列形态,即教学程序。换言之,就是从历时性角度,将教学问题看作由许多相互关联的小阶段、步骤等组成的过程,注重把握全过程,从全过程出发关照好各阶段的衔接。横向空间分布形态与纵向时间序列形态于三维空间中交会、融合、协同与共振以形成自催化循环回路式运行轨迹,从而促成整体性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从横向空间分布形态(即教学结构)来看,一个教学主题包括主题内容、主题目标、主题形式、主题方法、主题评价、主题行为。(见图1)主题内容源于课程内容又高于课程内容,是教师以既定的课程内容为原型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教师本人的教学经验进行课程再开发的结果;主题目标也源于课程目标且高于课程目标,是反映共性的一般教学目标与特定教学对象(学生)。的学习需要相整合的结果;主题形式是学习特定主题内容达成主题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根据每一主题教学的 需要灵活决定,它可以是班级授课式、小组合作式或个别辅导式几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组合;主题方法是完成特定主题内容的学习所选取的教学方法,这也要求根据每一主题教学的需要(特别是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学生的学习风格)来灵活决定,它可以是讲授法、发现法或自学法,总之,要在以讲授法和自学法为两极的教学方法序列中合理决策;主题评价是围绕主题内容的基本特点及 主题目标开发的评价体系,具体运用哪一种评价手段、评价形式或评价方法均要随当前主题的内容及目标而定;主题行为包括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从纵 向时间序列形态(即教学过程)来看,一个教学主题的 完成包括七个有序环节,即课程内容主题化、主题内容 问题化、问题焦点生活境脉化、生活境脉问题化、问题 焦点互动解决化、知识运演结构化、能力迁移与知识活化,这是主题式教学设汁的内在运行机制。

第四篇:医院文化内涵和外延

医院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一)医院文化的定义文化 ,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 ,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 :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医院文化指什么?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医院文化是一种知觉。一种直接的感觉。很多时候我们很难用语言来表述它。也有人强调医院文化是对医院内涵的描述,而非评价。另一种观点是医院文化是医院管理者的人生哲学。概括起来,目前对医院文化定义的有代表性的学说有以下几种: 1.管理模式说 医院文化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 ,是医院这一特殊组织在全民族文化传统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医院特色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规章制度、科学信息、生活方式、人文环境及与其相适应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总和。2.群体文化说 医院文化是在一定社会文化基础上 ,发展形成的具有医院自身特性的一种群体文化。它是文化与医院医疗活动相结合的产物 ,是医院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工作、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反映。3.人本价值说 医院文化是整个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是以人为本的理论 ,以实现医院员工价值共识为核心 ,以形成团队精神为追求 ,强调医院工作中应以与医疗有关的人为中心 ,注重培养医务人员参与意识和服务意识。4.广义狭义说

有学者认为医院文化既有社会文化共同性特征 ,又有自身内涵特色 ,应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加以解释。广义的医院文化泛指医院主体和客体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创造的特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医院文化是指医院在长期医疗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以人为核心的文化理论、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综上所述 ,医院文化是医院在长期医疗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全体员工共同的精神观念、风格、心理与习惯等的总和 ,是保证医院生存与发展而采用的办事方式。医院文化不是医院的口号,需要医院中每个员工的学习、认同。文化最初是一个理念,然后通过种种机制,正式变为化一个员工的行为。目前 ,人们更多的把医院文化看作一种管理理论 ,一种管理文化 ,是医院整体发展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 ,是医院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医院文化就是医院管理者要办成一个什么样的医院的宣言。对外是 医院的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

(二)医院文化的构成按照文化形态概括,医院文化应该是医院的“实体文化”、“制度文化”、“理念文化”三种形态文化的总和。第一种:医院的实体文化。任何医院都是一个实体存在,也都有一定的实体文化表现。包括医院的文化设施、医院环境和院容院貌以及医疗技术设备等。如北京肿瘤医院大厅向外延伸,面积扩大100多平米,淡绿色的主色调消除了冷漠和恐惧,美观舒适的座椅,透明开放的服务窗

口,身着绶带的导医,医院取消了地下室采光防护罩上的铁皮,栽种了各种花草;楼边、路旁栽上了五颜六色的鲜花;绿地上铺设了甬道,摆放靠背座椅,路边还设置了绿地灯光装饰。患者有了一个舒适的室外活动场所,可在绿荫下散步,在花木丛中聊天。无不体现着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该院为需要进行空腹检查的患者免费提供一份早餐,有面包、鸡蛋、牛奶、豆奶、果汁等,患者可以在舒适的“话疗咖啡屋”里就餐。第二种:医院的制度文化。医院有各种制度,如医院领导体制、医院管理规章制度、医院经营发展战略、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医院服务制度、医务人员行为规范,等等,都是制度性的东西,其实它们都包含着医院文化,而且这种制度文化是整个医院文化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很多医院在建设医院文化的时候,忽略了制度文化的建设,甚至把制度文化建设排除在医院文化建设之外,这是医院文化建设最容易出现的一个误区。第三种:医院文化的精神层 又称为医院精神文化、医院的理念文化。它包括医院价值观、精神、医院哲学、医院道德、医院风尚等。强调的价值观不外乎民族精神、团队精神、敬业精神、人性化、人情味等等。所谓理念是指意识形态的东西。它是整个医院文化中最凝练的部分,也是最“虚”的部分。说它凝练,是因为医院文化中的理念不应太多,如果把好的理念、好的思想都作为自己医院的文化理念,那就等于没有自己的理念,所以它必须是经过

反复凝练而成的最精粹的东西。说它最“虚”,是因为它并不直接告诉你做什么和不做什么,它只是原则性的导向,而不是具体的要求。如果我们把医院文化比做一个人的整体的话,那么,实体文化就是他的外在躯体,制度文化就是他的内在神经,而理念文化就是他的思想精神。一个健全的人必 须是这三者的有机统一,孤立地搞某一方面都是不能成功的。

第五篇:内联外延,巧妙衔接

内联外延,巧妙衔接

摘 要: 小学低年级古诗文的启蒙教育,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感、识记能力和文化素养,以及对汉语言文字的理解很有帮助。作者认为应结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工作实际,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诵读作为切入口,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共同提高和差异发展相辅相成,内联外延,巧妙衔接,使学生的古诗文素养得以提升。

关键词: 古诗文 启蒙教育 诵读

古诗文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作为宝贵的精神食粮,其间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性美,更沉积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精魂。现在使用的语文教材中,古诗文所占篇幅虽然比以前增加不少,但古诗文教学还是成了现代语文教学的附庸和点缀。本着继承传统文化、传承人类文明、培养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的宗旨,以诵读切入口为探索与研究,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有目的性、针对性地确定辅导内容,选择符合低年级小学生年龄特点的辅导策略,提高全体学生的诵读水平,使古诗文经典诵读深入人心,成为每个学生成长的需要。

一、妙用课内各个环节,激发兴趣乐学诗

古诗文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风格迥然各异,因此古诗文的阅读训练必然灵活多变。单一的形式、单一的课堂结构是难以实现优化古诗文教学的目标的。我们认为:应该按照一二年级教材中古诗文内容的特点设计课堂结构,选择教学方法、手段及策略,激发小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因此,我们准备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表演诵读法

对于一些刚开始接触的古诗文,教师不必急于让学生理解诗句,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而大声地朗读,把诗句的字音读准,读得朗朗上口。教学中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诵读时,加上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边背诵边表演。还可以适当模仿一些古人吟诗诵赋时摇头晃脑的样子,使学生越读越来劲。

2.情景再现法

古诗文由于时空跨度大,意蕴深沉,语言精练含蓄,这些都给小学生读懂诗文带来很大障碍。但因为好诗一般都有鲜明生动的形象,所以古诗文教学要求老师要重视创造直观,如形象的插图、板书、多媒体及学生的生活体验。根据小学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学生理解字、词、句的意思,以及诗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景再现,使学生在头脑中回忆形象和意境,这样不仅有利于记诵,还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以《悯农》为例:“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以利用农村孩子现有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想象烈日炎炎下,农民伯伯挥汗如雨,收割稻子的情景。学生的思维火花立即被点燃,生活中熟悉的画面又一次展现在眼前。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体会农民劳动时的艰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熟读成诵,自然水到渠成。

3.花样翻新法

对于一些内容比较简单、学生也容易理解的古诗词,我们可以创造较多的机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有选择性地学习古诗。比如:唱一唱、画一画、吟一吟、背一背、写一写等,让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互相交流,在实践中提高学习能力。

二、妙抓课外点滴瞬间,拓展延伸爱学诗

新课程注重积累,要丰富古诗词积累,提升文化品位,仅靠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此基础上内联外延,巧妙衔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的积累量一再提升。因此,我们要树立“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的教育理念,以一颗真诚的心看待儿童读经活动,以《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三字经》、《弟子规》等为蓝本。在教学上采用“小朋友!跟我读!”――六字导读真言,用活泼愉快、唱儿歌或背广告词的方式,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诵读,自如地熟读,然后从中取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我们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不求甚解法

儿童时期,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背点经典诗文,通过反复吟诵、体味,对古诗文的大意有所感悟,不必逐字逐句地详解,不必要求字字明悟,句句领会,只要学生大致了解主要意思即可,但求熟背,让他们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做一种终身受益的文化准备。我通常采取的方式是:小朋友,跟我读(或者:小朋友,跟它(磁带)读),目的是让儿童多听多读。带子读一遍,重复再读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读;分组读、个别读、接龙读、默读……想方设法地多听多读,读至熟悉乃至会背,即达教学目的。

2.节奏伴读法

三分诗七分吟。在指导学生开展诵读的过程中,通过游戏、舞蹈、体育活动、乐器伴奏等多种形式,根据其鲜明的节奏开展诵读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体味其经典的节奏美,提高对古诗文经典的感受力。我们精选了一些节奏感强、短小精练的古诗文利用音乐课、课前唱等时间唱古诗,如《锄禾》《春晓》《咏鹅》等;利用课间活动时间,让学生在跳皮筋、跳绳的同时,拍手击掌欢声吟唱,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等,学生既诵读古诗文,又锻炼身体。

3.生活关注法

积极挖掘和利用生活中的“古诗文”的题材和资源培养兴趣。日常生活中,古诗词句随处可见,不时可寻。如印有古诗的纸杯鞋盒、月饼盒、茶叶筒、广告册、张贴画、各种纸扇、服饰、学校围墙上的壁画等。要求学生根据时令或节日寻找相应的诗文佳句,在课前用三五分钟向其他学生介绍。

校园里回荡着琅琅的诗书声,听起来赏心悦目,品起来回味无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在琅琅的诗书声中潜移默化,培养语感,发展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同时也爱上学古诗。

参考文献:

[1]“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活动简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网站.[2]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社区与文化委员会编制.中华古诗文读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3]郑国民.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改革.学科教育,2003,04.[4]杨凤娇.体验诗歌快乐 享受人文关怀.自主教育,2007,03.[5]胡银兰.诵读经典古诗文 争做中华真君子.小学教学参考,2010,09.[6]马丽萍.低年级古诗文启蒙教学方法初探.小学教学参考,2011,03.

如何控制小学语文教学的外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