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编辑:深巷幽兰 识别码:16-727946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02 20:55:39 来源:网络

第一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能运用所掌握的语法、句型和词汇比较流利地表达自己的一些烦恼和困惑并且能针对他人的问题给出可行的建议。

教学方式

任务型教学法、活动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教学设计

热身(Warm-up):复习(Revision):

Co11ect homework选择一些在班上让学生读给大家听,并且征询不同的答案。(通过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本节课的练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呈现(Presentation)

①教学3a.(1)进入本课话题(Lead-in)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实物或图片,比如一双破旧不堪的袜子,堆积如山的文件,或者是一些生活中让人备受困扰的问题的图片。

T: Do you have some trouble during your daily life?

(展示一张破旧摩托车的图片)

T: This is my motorbike.It is very old and often broken.What shall I do?

S: If I were you, I’d buy a new one.T: Thank you for your advice.I will think about buying a new one.And do you have any problems?(展示另一张图片,一个长着青春痘的女孩。)This is Tracy.She is unhappy.Do you know why? Yes.She has got pimples.Do you have such a problem?

(用图片引出生词pimple)

(2)老师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每小段内容,选出适当的建议。

当学生进行阅读时,教师列出以下表达:

be shy, enjoy the parties, get nervous, get pimples, take a big exam, too...to, help with the problem, take a long walk, help you relax

I don’t know what to say or do.I’m too tired to do well.If I were you, I’d talk to someone who looks friendly.(这些词组句型都是以前学过的但是经常使用,列出来给他们加深印象,以便他们能更灵活运用到各种场合。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消化3a部分内容,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进行讨论。)

②教学 拓展(Extension)3b.(1)针对3a的某个问题,让学生谈谈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方法。

(2)Group work用准备好的一些问题分发给每个小组,让他们集体讨论解决方法。如:

A.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found your shirt was broken in the classroom?

B.I found a wallet this morning.And I found there were 10, 000 yuan in it.What should I do?

C.I fell into the cage of the tiger in the zoo.What shall I do?

先由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由一个同学起来向全班同学阐述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法。

(通过这些讨论,让学生能针对不同的问题表达自己的不同的见解,使他们能流利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多一些关心他人,帮助有困难的人的意识。)

③教学 拓展和巩固——A survey(Extension and consolidation)4 Group work

全班活动。利用课文4的表格,老师询问一学生的情况,接着让全体同学互相询问同学在家、在校时的一些烦恼,然后给出建议,也可以问别的同学有没有更好的建议。

(同学们对自己感兴趣人提问题,并且尽量给出好的建议,通过记录别人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在听、说和写方面都得到训练。)

作业的布置(Homework):

Write a report about their best friends problems and give advice.

第二篇:《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颐和园》。

【教学设计的理念】

这篇课文按游览的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人民的智慧及才能。围绕景色的特点,让学生在不同方式的阅读中进行感悟、体验,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合作与交流的快乐、同时进行信息的搜集和汇集,感知课文内容和领悟课文中所体现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的重组加工】

在新课标的教学观念下,光是让学生弄会、弄懂是不够的,而应该教给他们更多的了解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必须改变以往的面面俱到、串讲串问,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做法,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前提,以探究发现、自读感悟为手段,变教师的讲为教师引导下的感悟。因此,学习本篇课文,改变逐段讲解的方法,而让学生凭借自己的学习兴趣进行合作交流,抓住重点句子来体会所写景物的特点,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感受颐和园大而美的特点,另外让学生感悟、学习本课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方式的构建】

这节课是以学生学习过程为主线,以教师的引导作用为辅,来完成学习任务。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就是想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整体感悟和重点探究结合起来。

1、合作感悟、加深理解:

通过复习的提问导入,回忆作者的游览路线和各个景点,接下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喜欢哪一个景点就重点研究哪一个景点,进行分小组合作学习,这也是课文学习的重点部分。这是学生独立分析理解教材的过程,是个性化学习的过程。

然后,分小组汇报,这是充分展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环节。学生不是按照老师设计的顺序来理解课文,而是按自己的理解来讲解和品读课文,完全是自主的、能动的、不受约束的,无论谁都可以尽情地表白自己的意见,按自己的理解朗读和体会。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我把课文中提到的各处景点的图片做成课件,配合学生的汇报。每汇报一个景点,都重视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景色的美,还要引导学生抓住一些重点句子,探究课文是怎样描写景物特点的。

2、扩展训练、培养能力: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样本,是教学的依据和参照,但它不是唯一的内容,语文教学应该扩展开来,放开学生的眼界,使他们了解更多的知识。我设计了让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有关颐和园的其它资料,让学生在交流中得到更多的内容。仅仅这样的延伸是不够的,接着,我给学生们放一段录象,让学生们尝试做小导游,这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化,又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自由展现他们的个性风采。在这样的训练中,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适应了素质教育的需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8课《颐和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颐和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它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

板书:

美、大

2、师: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他是从哪些方面写它的美、大呢?

生:作者是按照游览路线的顺序介绍的。他去了长廊,接着去了排云殿、佛香阁,然后又到了昆明湖边,踏上了十七孔桥

板书:

长廊、排云殿、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

二、自读感悟、交流体会

1、师:颐和园有这么多的美景,真吸引人呀!快速浏览一下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个景点?

生读课文,自由汇报自己喜欢的地方。

2、小组学习:

师:好,请大家合作学习,喜欢同一个景点的同学你们前后桌几个人可以自由组成小组去学习那一部分内容。

(引导学生自由组合,临时指派组长。)

师:学习的时候可以按照老师给你们的提示:

课件出示导学提示:

自读、感悟、交流、朗读

⑴ 读读课文:

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处景点?

⑵ 这处景点的景物特点是什么?你从哪些语句当中体会到的?谈谈自己的理解。

⑶ 你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生进行合作学习,读课文的语段,交流各自的理解。

3、学生汇报:

汇报──补充──朗读。

师引导(配合出示课件):

重点抓住以下语句,感受特点,进行朗读感悟:

⑴ 长廊:

很长、很美

①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运用数字写出了长)

②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写出了长的特点)

③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感受美)

⑵ 佛香阁、排云殿:

华丽、华美,金碧辉煌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⑶ 昆明湖:

清、静、美

①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象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划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比喻句写出了昆明湖很静、很清。从中也说明昆明湖很美。)

②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样式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岛上一片葱绿。

(说明昆明湖很美、很宽阔。)

⑷ 十七孔桥:

桥洞多,狮子姿态不

一、数量多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4、师:好,同学们感悟的真不错,老师问你们,游览了颐和园,你有什么感受?

生:颐和园真美呀!

生:修建颐和园可真不容易!

师小结:是呀,颐和园是我国的名园之一,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美,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这篇文章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作者对颐和园的什么情感?

生:赞美、喜爱

三、拓展训练、提高能力

1、师:同学们,我们跟着作者游览了几处景点,其实老师告诉大家,它还有很多美景,课文并没有写全,你们能不能结合自己知道的知识给补充一些呢?

生自由谈自己掌握的资料。

2、导游介绍: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老师还从来没有去过颐和园呢,在座的许多同学也没有去过。你们能不能做一个小导游,领大家去参观参观呢?老师这里给你们准备了一段录象,你们先跟着录象练习说一说,当然也可以加进自己的想象。选出最优秀的导游领我们去游览。

师放录象,参与指导。

生练习说。

选一、二名小导游,运用口头语言,自然讲述。

3、小结:

师:你们讲的真好,已经把我们带到了颐和园的美景之中。同学们,你们认为是不是这样呢?好,但愿颐和园的美景永远留在我们心里,希望大家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去看一看。

第三篇:《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教学要求】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3、品读,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受到语言美的感染。

【教学难点】

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谈话法。

【学生学法】

合作探究、讨论法、朗读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件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这么动听的歌,这么美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3、今天让我们跟老舍爷爷一起去领略大草原的风情。

板书课题: 草原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

1、快速浏览课文。

2、思考:

哪一段是写草原风光,哪几段是写蒙古人的热情好客?

三、学习草原风光部分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了草原的哪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

2、交流反馈,品读佳句,朗读指导:

课件图片欣赏,生想象。

⑴ 品读佳句:

重点体会和想象以下词句:

草原的天空可爱。

天底下整体一碧千里。

羊群似一朵朵白色的大花。

小丘线条柔美。

⑵ 看到这样的情景作者有什么样的感受?

用你喜欢的方式赞美一下草原:

唱歌,自己做诗,赞美的话。

3、配乐朗颂第一自然段。

4、小结:

大草原的景色真美!

四、学习蒙古人的热情好客部分

1、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

朗读,找重点词句,表演。

思考:

课文中的哪些场面,地方体现了蒙古人的热情好客?

2、交流反馈,品读佳句体会:

远迎一段中重点理解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相见一段重点理解也不知是谁的手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民族团结互助。

款待一段重点理解谁都有礼貌不拘束;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会心微笑。

联欢一段人们的尽情尽兴体会。

3、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及表达的感情。

4、欣赏蒙古人热情好客录象片段。

5、小结:

草原人更美!

五、总结

1、我们随着老舍爷爷的笔触,到内蒙古大草原,欣赏了草原的绮丽的风光,感受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更加深刻地体会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2、我们五十六个民族的兄弟姐妹亲如一家,团结友爱,让我们一起载歌载舞齐唱《爱我中华》。

【板书设计】

草 原

景美 人更美

天空可爱 远迎 一碧千里 相见

羊群似花 款待

小丘柔美 联欢

蒙汉情深

第四篇:练习4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读读背背 课时目标:

读读背背成语和古今贤文 教学过程:

二、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题目的要求。

2、教学第一部分。

(1)指名复述《卧薪尝胆》。

(2)自由读,要求能边读边联系课文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意思。

(3)教师范读:让学生边听边体会每排的两条成语之间有什么关系。

(4)小组学习:理解、交流自己的认识和发现。

(5)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忍辱负重:为完成重大的任务而忍受暂时的屈辱。

救亡图存:拯救国家的危亡,谋求民族的生存。催人奋进:促使人奋勇前进。

羽翼丰满:比喻力量已积蓄充足。

(6)练习读背:自由读背、同座位互相练背。

(7)反馈:指名试背,齐背。

(8)说一说你曾经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成语。

3、教学第二部分。

(1)自由练读,要求读通顺,读正确。

(2)教师范读:体会这些名言警句强调了什么。

(3)讨论:你读懂了什么?教师对难点进行讲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自由练读,指名读,要求读出韵味来。评议:引导学生评议是否能读出感情和韵味来。

(5)练习背诵:自由背诵。

(6)反馈:指名背,齐背。

第五篇:最大的麦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

《 最大的麦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城北分校

屠爱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感受。

4、联系实际谈谈学了课文的体会,并试着写写自己的人生格言

【教学重点】

紧紧抓住苏格拉底的三段话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难点】

能够联系实际,理解“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意思。

一、导入:

1、古希腊的大学者苏格拉底就像中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一样桃李满天下,带出了很多优秀的弟子。这一次,苏格拉底又要给学生上课了,不过不在教室里,而在麦地里,更厉害的是在这节课上,苏格拉底只说了三句话,却让学生明白了一个大道理。那么,他说了哪三句话呢,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读课文,画出这三句话。画出来了吗?(出示课件2)

2、有人说:(出示课件3)我们今天不妨就从苏格拉底的这三句话着手,去领略这位哲学大师的智慧,去寻找那——(齐读)最大的麦穗。

二、解读第一句话

课件4演示:

1、加上提示语读,苏格拉底严肃地对弟子们说--

3、作为苏格拉底的弟子,你听懂了老师的哪些要求?只许进不许退”意味着什么?(出示课件5)

过渡:苏格拉底提出要求后于是弟子们纷纷走进了麦地,去摘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摘到了最大的麦穗了吗?结果怎样?你从哪儿知道的?

三、解读第二句话

出示课件6: “你们已经到头了。”

1、苏格拉底说这话时,弟子们完成任务了吗?

2.苏格拉底会带着怎样的表情或语气来说这七个字?(惋惜、气愤、微笑„„)

3.指名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

4.弟子们听到这句话后,此时的心情怎样?(失落)他们很失落,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出示课件7:“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似乎在为他们惋惜。”(1)弟子们如梦初醒,想想弟子们明白了什么?

7.弟子们没摘到麦穗,难道是他们没有认真对待吗?从哪些地方看出弟子们是很认真地对待的?

8.但是他们为什么没摘到最大的麦穗呢?

出示课件8: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1)用“——”画出弟子们寻找最大的麦穗的句子,再读一读。(2)弟子们在寻找那最大的麦穗时,心里是怎么想的?(3)思考:弟子们为什么没找到那最大的麦穗?

8、我能理解弟子们此刻的心情,是呀,机会就这样在举棋不定、犹豫不决中从指缝间悄悄溜走了,到最后,手中空空如也。固然我们可以像小麦一样嘲笑弟子们,但我觉得弟子们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善意的提醒,我们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他们刚才的表现提一些建议吗?

9、.小结:同学们提醒得对,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我们来看看苏格拉底是怎么说的?

四、解读第三句话(出示课件11)“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1.(出示课件12),指名读

小结:是呀,真正最大的麦穗是很难得到的,在麦地里寻寻觅觅,最终一无所得,还不如抓住颗粒饱满的那一穗。

2.这时候,苏格拉底又会以怎样的语气对他的弟子们说这样的一段话呢?

3、醉翁之意不在酒,苏格拉底仅仅在说“麦穗”吗?如果麦地是我们的人生,麦穗是机遇的话,苏格拉底的话还可以怎么说?

出示课件13: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在______里肯定有_____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_________就是你们刚刚______的。”

4、现在你还认为弟子们走出麦地,手中空空如也吗?他们收获了一个重要的人生道理。这就是......五、解读最后段落(出示课件14)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突出显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出示课件15,2、这样的道理苏格拉底直接跟弟子们说了吗?潜移默化间给弟子影响,这种教育方法可以用哪一句诗形容。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明白道理,真是一个高明的老师!

3、老师示范理解:

我的追求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今天对我来说摘取最大的麦穗就是认真上好这堂课,只有上好每一节课,把握住身边的每一次机会,脚踏实地地干好每一件事,我才能离我的追求更近!

4、拓展理解:课件16

5、小练笔:选择一题练习。课件17

6、你希望一生中能找到“最大的麦穗”吗?为了找到这“最大的麦穗”,你会怎么做?

出示课件17让我们大声地,自信地对自己说:“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让我们牢牢的记住这句话,齐背

六、2、今天这节课上,老师想送大家这样的名句,出示齐读:(课件18)

七、真诚对话,激情总结

苏格拉底告诉我们,生活实践告诉我们,名人名言也告诉我们,一定要抓住眼前的机遇,(板书:要抓住机遇)完成当前的任务,这样才不会虚度光阴,一事无成。

八、知识拓展:课件19 一晃,一课将结束,我们兴致勃勃地走进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的殿堂,不知不觉当中我们人人都收获了一株“最大的麦穗”。

九、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完成学案当堂检测第1题。板书设计:

最大的麦穗

(追求)

眼前的一穗

(实实在在)

(要抓住机遇)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