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固始县区情简介
编辑:落日斜阳 识别码:16-975484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4-25 18:18:51 来源:网络

第一篇:固始县区情简介

固始县区情简介

固始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豫皖两省交界处,县域面积2946平方公里,辖8镇24乡601个行政村(街),总人口168万,是河南省第一人口大县、农业大县、河南省对外开放重点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国劳务输出试点县、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是全省6个重点扩权县之一,享有与省辖市相同的经济管理权限和部分社会管理权限。

“十一五”期间,中央的惠农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相应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有力地推进了固始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固始县作为省加快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充分发挥十个“直接”和八十个扩权项目政策优势,成效显著,经济发展明显加快,人民生活得到较大提高。202_年全县生产总值159亿元,增长12.5%,是202_年的1.91倍,其中一产增加值53.48亿元,是202_年的1.68倍,二产增加值57.08亿元,是202_年的2.17倍,三产增加值48.39亿元,是202_年的2.05倍,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2_年的41.0:31.7:27.3调整为202_年的33.7:35.9:30.4,;财政收入

3.83亿元,是202_年的1.9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6.05亿元,是202_年的2.59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11688元,是202_年的1.7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4757元,是202_年的1.7倍;粮食总产量120.06万吨,是202_年的1.35倍;居民储蓄存款为106.46亿元,是202_年的1.84倍;城镇化率为32.2%,较202_年增长7.9个百分点。综合经济实力再度攀升,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连续6年跻身中部百强县。

固始区位优势明显。地处华东经济圈的边沿,属东西部结合带,“东引西进”和“豫沪合作”的桥头堡。固始背靠中原,面向华东、华南经济区,既处于信阳、六安、阜阳小经济圈的中心,又处于郑州、武汉、南京、上海大经济圈内腹地。紧靠京九铁路、京珠高速,宁西铁路、沪陕高速、312国道、204省道、216省道穿境而过,阜阳国际交通港近在咫尺,固始逐渐成为豫、皖两省交界区域性中心城市。

近年来,固始交通事业发展迅速。202_年,公路通车里程202_多公里,油路1000多公里。全县基本实现村村通班车、通油路(水泥路)。

固始自然资源优越。地处江淮之间,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境内地形地貌多样,山区、丘陵、平原、湿地兼备,山青水秀,风景如画,堪称“中国地理教科书”。

生态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之美誉。盛产水稻、小麦、油菜、蔬菜、花卉、茶叶、中药材等优势产业。固始鸡、固始白鹅、固始麻鸭被农业部列为全国106个地方优质家禽品

种,固始鸡、固始鸡笨蛋获得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油料、粮食、肉类跨入全国百强县行列,拥有省级以上认证和认定的优质农产品及产地21个,其中国家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原产地标识认证11个。固始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国果蔬无公害科技示范县”、“全省水产十强县”、“全省畜牧业发展重点县”。

固始产业发展方向明确,城市发展定位准确。突出“加快发展”这一主题,奋力实现把固始初步建成豫皖交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

一是突出优势抓工业,致力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立足三大优势产业发展工业。把粮油种植及加工、畜禽水产养殖及加工和劳务经济三大优势产业确定为县域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对于这三大支柱产业,全力扶持、强力推进。重点抓好粮油加工、木材加工、柳编加工、茶叶加工、畜禽水产品加工等五大加工业,不断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换代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以优势产业发展工业。

二是突出特色抓农业,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工业化理念抓农业,发展壮大粮油、畜禽水产、劳务经济三大优势产业。

三是突出回归抓劳务,不断释放劳务经济的拉动潜能。坚持把劳务经济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强力支撑,创新机制、创新

服务、创新载体,引导劳务经济向纵深发展,使劳务经济成为固始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四是突出市场抓商贸,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在豫皖交界处形成深购远销、大进大出的商贸格局,进一步增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大力发展旅游业。利用固始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和深厚的人文资源优势,加快九华山、华阳湖、陈氏将军祠和苏维埃遗址等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进一步发展生态游、寻根游、红色游、休闲娱乐游。;大力繁荣第三产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为商贸物流中心建设注入新活力,引导交通运输、餐饮娱乐和房地产业规范运作,有序发展,挖掘税源,堵塞跑冒滴漏,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

五是突出环境抓招商,在项目和招商引资上务求实效。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摆在重要位置,坚持实行投资项目“限期办结制”和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挂牌保护制度,对于重点项目的落地和实施,要实行“一个项目,一名县处级领导牵头,一个部门主抓,一个方案实施”的“四个一”工作机制,着力解决项目的落地难、推进难等问题。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着力解决吃拿卡要、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全力营造一个宽松安定的投资环境。多渠道争资跑项。利用固始扩权县优势,全力对上争资跑项。建立争资跑项责任制度,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各单

位主要负责人要拿出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跑项目。建立争资跑项奖惩制度,逐步推行争资跑项目标管理,对完成好的进行表彰与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进行批评直至一票否决。建立争资跑项工作例会制度和现场办公制度,实行每季度一次例会和不定期的现场办公会,分析研究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篇:迎泽区区情简介

迎 泽 区 简 介

迎泽区是1997年太原市区划调整后成立的城乡一体化的城区,北以鼓楼街、南肖墙与杏花岭区相邻,西以汾河与万柏林区相望,南以南内环街与小店区相连,东与晋中市榆次区、寿阳县以东山为邻。总面积117平方公里,辖6街1镇,86个社区,6个村改居,22个行政村。总人口52.4万人,其中城市人口50.1万,占总人口的95.6%,农业人口为2.3万。

迎泽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省城的政治中心、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区内集中着一大批省市党政机关,迎泽大街、解放路、新建路、建设路、五一路、并州路等市区交通干道以及东山过境高速公路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便利。区内的开化寺街、柳巷、钟楼街、朝阳街等街区是太原市商流最密集、群众购物消费首选的商贸集聚地。历史底蕴深厚,是太原市的文化中心区。区内有双塔永祚寺、崇善寺、纯阳宫等历史文化古迹,省城主要文艺团体、文化娱乐场所、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医疗单位均汇集我区,各种基础设施完善,社会文化资源丰富。

在当前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新阶段,迎泽区紧紧围绕太原市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现代化大都市目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坚定信心,转变作风,跨越赶超,争创一流,谱写着迎泽未来更美好的新篇章!

第三篇:凉州区情简介

凉州区区情简介

凉州,地处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面积5081平方公里,总人口100多万人,是甘肃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区,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是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1985年,武威县改为县级武威市;202_年,县级武威市改为凉州区;1986年,原县级武威市被国务院批准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现辖19镇18乡、2个生态建设指挥部,7个城区街道办事处,全区总面积5081平方公里,有449个行政村,聚居着汉、回、藏、满等25个民族,总人口103.57万,是甘肃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区。

凉州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平均海拔1632米,地形分为三部分,西南部为祁连山地,中部为走廊平原,东北部为沙漠。属冷温带干旱区,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温差大,无霜期为150天,宜于粮油作物的生长。凉州区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素有“银武威”之称,有水源林和天然草场3公顷。出产鹿茸、麝香以及羌活、大黄、秦艽、干草、麻黄等多种药材。主要矿产有煤、石膏、萤石、花岗岩等。区内有四条内陆河,均发源于祁连山,年径流量10亿立方米,灌溉着本区绿洲的百万亩良田。区东部和北部有比较丰富的地下水可供提灌。凉州是河西地区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也是全省瓜果蔬菜生产基地和肉类繁育基地,独特的气候和良好的水土,为全区农来生产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原的有利条件,全区凉州区耕地面积146万亩,30万亩天然水源林和80万亩天然草场。农作物有小麦、谷子、玉米、高粱、洋芋、大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葡萄、胡麻、油菜等。还有西瓜、白兰瓜、苹果瓜菜、大麻、纤维、亚麻、葵花籽、烟叶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品种多,品质优,久负盛名,远销省内外,部分产品还销往东南亚和俄罗斯,特别是无壳瓜子为世界所独有。葡萄酒更是以悠久的栽培历史、科学的酿造工艺、上乘的产品质量享誉全国,凉州被称为“中国葡萄酒的故乡”。以猪、牛、羊等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和以小麦、玉米、蔬菜等作物为主的制种业,呈现出逢勃发展的景象。目前,蔬菜、畜牧、葡萄、制种已成为凉州区四大特色优势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区内以皇台、荣华、莫高三

家上市公司为龙头,已形成了酒类酿造、玉米淀粉、食品加工、轻工业造纸、建筑建材、医药化工、机械制造、印刷包装等20多个搭类的地方工业体系,主要产品有白酒、葡萄酒、啤酒、熏醋、淀粉、糖类、药品、水泥、机制纸、亚麻沙、装饰材料、文物复制品等1000多种。其中的许多产品分别荣获全省和全国同行业优质产品称号。皇台酒、莫高葡萄酒、荣华味精、云晓熏醋、西凉啤酒、红太阳面粉等名牌产品畅销全国。

凉州区是历史悠久,古称凉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隋唐以来,成为中国和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都会之一。武威正以日新月异的发展,振奋人心的成就,成为亚洲大陆桥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那奋碲疾驰,宛如天马行空的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及其铜车马仪仗俑,昭示着中华民族奋勇拼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天梯山石窟开创的中国石窟“凉州模式”,是龙门、云岗等中原石窟的历史源渊;著名佛教翻译家鸠摩罗什的葬舌之地罗什寺,存储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记忆;五凉文化、西凉乐、西凉伎、狮子舞、霓裳羽衣曲(舞)、凉州词对我国古典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被中外学者称为“活字典”的西夏碑,记录着神秘的西夏文化的兴衰;象征着民族团结的白塔寺,见证着西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的一段不朽历史;被誉为“陇右学宫之冠”的文庙及其馆藏的近四万件文物是凉州人民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的历史记录;体现多民族团结和睦的高昌王世勋碑、西宁王碑、弘化公主墓碑,以及雷台、古钟楼、海藏寺、古长城遗址等众多的名胜古迹,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今天的凉州以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出土地雷台景区、西藏纳入祖国版图见证地百塔寺景区、中国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风景区、文庙、海藏寺院为主要景点的历史文化景区的品牌效应逐步凸现;以高坝智能化温室、林业科技示范基地、清源镇王庄小康示范村、沙产业循环农业示范园区、黄羊河生态农业观光区葡萄长廊、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为主的生态观光旅游区已初具规模;以特色羊肉、果木烤土鸡为特色的“农家乐”旅游方兴未艾;以凉州攻鼓舞、永昌堡滚灯、高沟堡祭祖、民间社火、西凉乐舞、凉州贤孝为代表的民俗风情旅游倍受游客青睐;以高沟堡遗址、汉明长城为主的沙漠特色旅游已成为旅游以大漠风光、戈壁绿洲、田园雅趣为主要内容的沙漠特色旅游已成为旅游新亮点新亮点;以马踏飞燕为代表的旅游商品日益丰富;交通、通讯设施不断完善,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各项功能和服务设施日益健全,已形成“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求基本完备的旅游综合服务体系,为游客创造了良好的旅游环境。202_年,我市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优秀旅游城市,雷台、文庙景区被评定为4A级景区,武威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评定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现在已开放旅游景点17处,推出精品旅游线四条,有三星级宾馆5家,二星级宾馆3家,具有一定规模的宾馆、饭店30多家,旅游风味小吃广场2家,国际旅行社1家,国内旅行社18家,旅游购物商店18家,旅游商品定点生产销售单位6家,旅游汽车公司1家,旅游定点医院5家。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历史文化游、生态观光游、民俗风情游和休闲度假游为重点,集寻幽、访古、探险、休闲、度假、会务与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

凉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史有“五凉古都,河西都会”之美称,以其“通一线之广漠,控五郡之咽喉”的军事战略要地和“车马相交错,歌吹日纵横”的商埠重镇为世人所瞩目。境内有可供游览、观光、考古、研究的古建筑群、古遗址、古墓葬等160多处,馆藏文物4万多件,有举世闻名的珍贵国宝西夏碑、被称为陇右学宫之冠的武威文庙、被称为石窟之祖的天梯山石窟、西藏纳入祖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白塔寺、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雷台汉墓等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凉州区位条件优越、土地条件良好、光热资源充沛、农业基础较好、旅游资源丰富、人力资源充足。凉州处于亚欧大陆桥的咽喉地位,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的中心地段,是古丝绸之路要冲,河西重要的商贸集散地,连接兰州、西宁、银川、内蒙、新疆的重要节点,兰新铁路、干武铁路、312国道贯穿全境,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凉州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蒙新高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平均海拔1632米,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地势平坦,长年有祁连山区冰雪融水灌溉,形成了河西走廊东

端最大的一块沃野绿洲,自古以来就是农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也是酿造葡萄等绿色食品最佳产区之一。

近年来,凉州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省政府区域发展战略和跨越式发展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市委、市政府城乡融合、工业强市和生态立市战略,坚持以发展凝聚人心,以项目衡量政绩,着力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调整建立以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为主的农业结构,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和谐发展。区内现有皇台、荣华2家上市公司,有武威、黄羊两个省级工业园区和金太阳新能源高新技术集中区、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食品工业、化工产业、新能源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得到较快发展。

第四篇:淮北市相山区区情简介

淮北市相山区区情简介

相山区是淮北市的主城区,现辖一个镇—渠沟镇和任圩、相山东、相山西、相南、东山、三堤口、人民路、刘桥、南黎、曲阳十个街道办事处及省级凤凰山经济开发区,有14个行政村、78个城市社区,总面积135平方公里,人口40万人。

“十一五”以来,相山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淮北市委、市政府做出的加快城市转型、打造“生态园林城市”的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实施投资拉动和开放带动战略、产业聚集和优化升级战略、城乡一体化联动战略“三大战略”,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和谐发展,全力打造 “现代服务业核心区、食品产业聚集区、城乡一体化先行区、和谐优美宜居区”,全区经济社会保持着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202_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14亿元,增长16.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0.46亿元,增长5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49亿元,增长60.8%;财政总收入5.49亿元,增长25.1%,地方财政收入1.83亿元,增长34.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4亿元,增长19.4%;外贸出口额2680万美元,增长51.8%;引进外资53亿元,增长90.9%,利用外资2292万美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933元,增长10.3%。

近年来,相山区先后荣获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区、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和全省环保模范城区、首届省环保“十佳”生态区和党的先进性教育全省示范区、全省社区党建工作先进区等荣誉称号;也是全省四个党代表常任制试点区之一,在全省城市暨流动人口计生工作考核中,连续10年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彰。

第五篇:南充市顺庆区区情简介.1

南充市顺庆区区情简介

顺庆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西岸,是南充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四川省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区,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核心区。全区辖18个乡镇,10个城区街道办事处。幅员面积555.5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达50多平方公里,总人口70.2万,城镇常住人口53.4万。

顺庆区202_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简介

202_年一季度,顺庆经济社会发展延续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呈现“高开高走”趋势,各项经济指标均名列全市前茅。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9.9亿元,增长14.7%。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3.9%、18%和12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4:51.9:43.7,产业结构日趋优化。

1-3月,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25222万元,增长20.6%,实现税收21969万元,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88.3亿元,增长3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1.7亿元,增长16.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5亿元,增长4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552元,同比增长19.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02_元,同比增长20.2%。

固始县区情简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