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给李希贵老师的一封信
编辑:雨雪飘飘 识别码:16-804140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20 11:24:31 来源:网络

第一篇:给李希贵老师的一封信

给李希贵老师的一封信

尊敬的李希贵老师,你好:

有幸读了你《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给了我无限的启迪。那一个个充满智慧的小故事,给了我们无限的力量。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为了教?是为了学?还是为了分数?是你给了我们明确的答复——为了学生的自由呼吸。

学生“禚越”因为需要照顾生病的奶奶,上学迟到遭遇批评,忘记整理卫生区而被扣除了见义勇为得来的德育综合评价分数。于是他给你写了“一个苹果+一个梨子=?”的一张小纸条,你看到纸条后并没有不当回事,而是找“禚越”进行了交谈,交谈中才明白了纸条内容的含义。也正是这名学生“我见义勇为得来的分数,怎么因为迟到就给我扣掉了”的疑问,才有了新的学生自己讨论制定的《学生星级管理方案》。一个深受学生们欢迎,在每一方面都可以争夺星级的德育综合评价制度就在师生交谈后诞生了。

读到这里我会联想起,平时有的学生迟到了,我心里面只想的该学生又耽误学习了,也不问清楚是什么原因,就随便说你看你怎么又迟到了,又误课了。现在想起来也很后悔。你作为一名校长、局长、教育家就能和学生交谈,我作为一名普通老师还做不到,很惭愧。今后我要学习你的教育理念,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自由呼吸的环境,让他们有说话的机会,要学会欣赏学生,欣赏他们每一天的进步。我明白了学生只有在自由呼吸的环境中,才能自由呼吸的成长,只有自由呼吸的成长才能具备自信、健康、快乐的人生。

太和县蒲集小学巩思孟

2014年2月5日

第二篇:写给李希贵的一封信

尊敬的李希贵老师:

你好:

有幸读了你《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给了我无限的启迪。那一个个充满智慧的小 故事,给了我们无限的力量。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为了教?为了不教?是为了学?还是为了分数?是你给了我们明确的答复——为了学生的自由呼吸。学生“禚越”因为需要照顾生病的奶奶,上学迟到遭遇批评,忘记整理卫生区而被扣除了见义勇为得来的德育综合评价分数。于是他给你写了“一个苹果 +一个梨子=?”的一张小纸条,你看到纸条后并没有置之不理或轻率处理,而是找“禚越”进行了交谈,交谈中才明白了纸条内容的含义。也正是这名学生“我见义勇为得来的分数,怎么因为迟到就给我扣掉了”的疑问,才有了新的学生自己讨论制定的《学生星级管理方案》。一个深受学生们欢迎,在每一方面都可以争夺星级的德育综合评价制度就在师生交谈后诞生了。读到这里我会联想起,平时有的学生迟到了,尤其是平时表现不好的学生,往往就是一顿狠批,从不问原因。现在想起来也很后悔。你作为一名校长、局长、教育家就能和学生交谈,我作为一名普通老师还做不到,很惭愧。

《寻找语文教学的原生态》一节我的感触也很深,“语文呀,你千万不要上语文老师的当,语文课上搞的那一套统统不顶用。”这是一位刚考入大学的学生给正在上高三的朋友写的一封信中的话。这封信深深刺痛了语文教师。我们整天忙忙碌碌,备课、批改作文、试题训练等,到头来瞎忙,净做的是无用功,有时还起反作用。这让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会感到沮丧。为了改变语文教学,为了说服老师,身为校长的你让两个初中生参加高三的语文考试。结果让教师们大吃一惊,他们的成绩接近或超过高三学生的平均水平。为什么初中学生和高三学生考分相差不大?原来是他们有自己的大量是阅读。中外名著,著名童话等都在他们的阅读范围,有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当然他们的语文成绩很好了。

这给我们的语文教师一个启示,语文课讲得再好,那也只是教师的精彩表演,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多阅读,扩大知识面,加深文化积淀,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陶渊明曾说他的学习方法是“好读书不求甚解”,“好读书”就是广泛博览群书,多看书,勤读书,读好书。这是语文学习的必由之路。“不求甚解”就是不要钻牛角尖,不要把文章搞得支离破碎,以设计习题,要从整体上把握学习。用数理化的方式教语文,这或许是当前语文教学的最大弊端。

于是,在你的领导下高密高一中开始了“语文实验室计划”。让学生从语文课堂上解放出来,进行大量的阅读。这是一个冒险的计划,有教师担心起来。事实证明,这样学习语文成效非常明显,学生的语文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你说,“一项改革只要触及了教育的真谛,只要接近了学生成长的规律,它没有理由失败。”

但愿我们也能从繁琐的分析讲解中解脱出来,让学生从繁重的作业堆里解脱出来,把学生的阅读当成重中之重,把时间还给学生,让我们的学生享受自由呼吸的教育!

今后我要学习你的教育理念,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自由呼吸的环境,让他们有说话的机会,要学会欣赏学生,欣赏他们每一天的进步。我明白了学生只有在自由呼吸的环境中,才能自由呼吸的成长,只有自由呼吸的成长才能具备自信、健康、快乐的人生。

再次感谢你的哎心沥血之作,感谢你为中国教育做出的卓越贡献。

祝身体健康,合家欢乐

此致

敬礼



2014/2/7

第三篇:读李希贵

教育智慧演绎精彩

——我读李希贵的《学生第一》

高密市开发区小学张燕伟

我曾经读过李希贵校长的许多书,也许是高密本地人,曾经是高密教育的领头雁的缘故吧,读他的书总感到一丝亲切的味道,暑假中看到康成网上的号召,我立马从老同学那边找到这本书——《学生第一》,用了五六个晚上的时间把书读完,读后感到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更重新认识了这位平易近人又充满智慧的教育者,看到了一个教育大家的睿智与创新——

66个小故事,闪光的创新思维和智慧的火花,每个小故事都在诠释着李希贵校长的办学思想,每一个小故事都凝聚了北京十一中学全体教师的心血和汗水。作为教育者,我们既可以把这本书当成是学校活动“百科全书”,又可以对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班级管理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本书的教益就更深远了。

下面采撷几个让我为之一振镜头,一起品味这份创新带给我们的精神享受吧!

镜头一:“创意”无处不在。

“开学护照”魅力无限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学护照”,我觉得这绝对算得上一个良好的开端,这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活动,把开学典礼用有趣的,适合孩子口味的活动来装饰,通过“开学护照”这样一个载体,把老师、学生、家长教育的三方面力量,都牵引到“新学期伊始”这个事件中来,通过参与一个又一个开学课程,让学生终生难忘。

好的关系才会带来好的教育。我们看到:这个活动掀起了校园内师生交往、生生交往、家校互动的热潮;增加了师生相处、交流的机会,增加了学生之间传达感情的机会,增加了家长与孩子之间沟通的机会。把教育融入好的活动之中,北京十一中学这样的活动还有很多,每年都要进行创新。如校园泼水节、校园吉尼斯、校园机会榜、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民族运动会、五洲城市运动会等等,而且每年还要评选学生最喜欢的校园十个地方和活动。

学生影院——折射智慧

学生影院,同学们可以利用选修课时间,每周两天放映4部经典影片,进入十一学校的学生,毕业前须欣赏20部以上必看影片和选看影片。学生每次看完电影,相应的学分就会进入其学分系统。

模拟国际组织——与国际接轨

模拟联合国、模拟欧盟、模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模拟国际原子能机构、模拟世界卫生组织等。学生在较全面把握世界局势发展变化的前提下,预测未来国际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可能出现的新问题,还模拟组织新的“国际组织”予以协调。如:国际信息协调中心、世界中小学教材循环使用推动委员会、国际中学生留学协调中心等等。

镜头二:关爱处处生花

“三建立”——爱,从细处着手

其一,建立“教师月度人物”和“每月百星”。在教师中评选月度人物和青年才俊,在学生中评选每月百星,只要是有一技之长的学生都可能榜上有名。

其二,建立教师互助中心,解决工作上困惑和心理上的问题。

其三,建立教工健康促进中心,关注每位员工的身心健康。许多老师一心扑在工作上,始终拿不出时间锻炼身体,促进中心便为每位老师登记造册,帮助他们分析工作安排策略,研究符合每位老师的锻炼方式并为他们提供器材、场所。在时间安排上,根据教师职业特点,每天除去自己上课的时间外,其他任何时间都可以安排为锻炼时间,并由促进中心对每位师自定的活动时间进行登记,在一定时期内予以督促,直到形成习惯。

这种关爱的无微不至,让所有师生都能在校园里留下痕迹,让所有师生都能感受到自己很得要。

镜头三:个性有约——提升幸福指数

校长有约,共进午餐。学校每天中午确定一位校级领导值班,与学生共进午餐;学生则自愿报名,在网上选择与校长共进午餐的时间。由于共进午餐具有“非正式”的特点,所以气氛轻松自如。学生可以在放松的状态下畅所欲言,校长也可以与之进行比较随意的沟通。

枣林村书院,搭建个性平台。为那些有着特殊爱好或个性张扬的孩子提供了特有的教育方法,现在,已经有赛车、马术、动漫等专业突出而学业需要帮助的孩子,在这里接受个性化的教育,原来这些在常规教学中学业成绩一直在班里“垫底”的学生,在这里却成了老师们的掌上明珠,他们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富有活力。

教职工的幸福感,来自工作的成就感,也来自家庭的美满和孩子的健康成长。学校对教职工中品学兼优的子女进行一年一次的奖励,奖励范围从小学到高中阶段,只要符合条件都会获得不同程度的奖励。

迎新酒会——赞美演绎新舞台

迎新酒会是给新教师设立的一个特殊活动,酒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给每一位新入校的青年教师找闪光点,活动组织者将之凝练为动人心魄的精美赞语,在酒会上送给相应的教师。这些新教师,无不激情澎湃、信心满满,这为他们日后的工作奠定了很好的情感基础。

„„

镜头四:放下架子,用好权力。

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在《当权力在手》一文中提到的:“3年笔不出“鞘”,是因为我希望谨守民主的游戏规则。我不安,是因为认识到:权力越大,责任越大,所可能辜负的人,越多。”就是这种居安思危的想法才让我们对权力,对官有了疏远,国家教育部副总督学郭振有在中国当代教育名家讲坛上对李希贵校长也曾有过这样一段评价。他说,“校长和官有什么区别,世俗的官是要对上级负责,校长、局长是对事业负责,官是使用权力的,校长、局长是为人服务的,官是一种职业,校长、局长是一种事业。古人讲,事业要立功、立德、立言,做事业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锲而不舍,第三要衡量轻重,取重而舍轻,第四要尽自己的力量。

李校长对于自己的职位职责有这样的清晰认识:在校内合影,除非外事工作需要,校长尽量不要处在中间位置,因为那样势必使处于边角位置的人感到被忽略。如果校长敢于、乐于把自己放在一个边角、后排的位置,就会使整个照片的位置全都成为好位置——都成了好于校长的位置了。

“把自己适当放低,家长们孩子们一定会把自己抬高”“大家说好才是真的好”这是我在日记上写下的一句话。这句话源于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件小事,当然班主任不是什么领导,我做的事情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那是在张鲁小学任教的日子里,课间,班里一个调皮的孩子主动招惹一个学习好的孩子,结果,让学生好的孩子推倒了,正好碰在讲台的台阶上,眼眶处顿时裂开了一道口子,我赶紧把孩子送到对面的医院,并叫来了两个孩子的家长,调皮的孩子家长虽然自己的孩子被伤到了,还是很歉疚,连声说自己的孩子太淘气,给老师添麻烦了,而学习好一点的孩子一赶到医院第一件事就是问是不是伤到了自己的孩子,当得知自己的孩子安然无恙时,长吁了一口气,到最后结账,一共花了84、5元,为这事,两方家长不让了,学习好的孩子家长说,不该他家孩子的事,不应该付医疗费,而学习差的家长也许自知理亏,没有太多的争辩,只是孩子的父亲很生气:毕竟是别人伤到了自己的的孩子,怎么可以那么生硬呢?一直僵持到最后,也没有一个家长要付钱,眼看天色已晚,我的家在高密城里,还要走近三十里的路,看着家长们都理直气壮的样子,我讲了很多大道理,可是丝毫作用不起,没有办法,我最后出了一招儿:这钱,我出,因为我没有给你们看好孩子,这84、5元我出的值!第一,这点钱买来了孩子的友谊,可能这两个孩子以后成为了好朋友;其二,这点钱买来了孩子以后和谐的人生,因为都是东西南北村的,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孩子以后不一定谁用得着谁不是?其三,这点钱买到了家长们的和睦——一通话之后,家长们也许听我说了这番话不好意思了,他们纷纷表示各出一半,甚至双方家长还都愿意各自全拿。

走在回家的路上,天黑漆漆的,但我的心里很温暖,因为我知道:自己降低了自己,却赢得了家人的赞许和认可,在他们心中我的地位自然被抬高了。

再次回眸,李校长所著《学生第一》这本书让我的心灵从此有了归宿,这本书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理想教育的篮图,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和谐的画卷,无论是学校管理,还是班级管理,都是可以借鉴的。

瞧!这就是一个教育当家人的胸怀和教育情结,睿智中透出大气,缜密中透出博爱,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创新管理,创新脚步,正因为这种智慧,他才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把教师放在第一位,正因为这种智慧,我们的教育才会焕发出勃勃生机!路漫漫其修远兮,作为教育的一员,我将继续追寻一种教育本真的东西。

第四篇:李希贵文章读后感

读《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有感

武药小学熊晓萍

有幸拜读了李希贵先生编著的《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刚借到这本书时,内心也并没有多少想读的欲望,只是被书的标题所吸引,早就从文献上看到中国教育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缺乏创造力,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学生的创造能力非常强,尤其是美国,据统计,从1979年到1999年的20年间,美国共培育了43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产生了197位知识型亿万富翁。近几年来,从美国走出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更是比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得多。仅2003年产生的11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就占了半数左右。科技含量如此高的诺贝尔奖,在我们‚望洋兴叹‛的时候,美国为何就如此‚霸道‛了?难道他们在垄断经济的同时,也垄断了思维,垄断了发明创造吗?他们是通过怎样的教育方式,让美国人变得如此有才能?

带着这些疑问,我好奇地开始了我的阅读之旅。浏览本书目录,一个个新颖的标题映入我的眼帘:‚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吗?‛‚家常饭‛与‚法国大餐‛、为什么要让学生都在课间挤厕所、美国的教师怎样布置作业、美国人也会耍心眼、中国式的无所谓、主人意识:从棒球场到教室……这么多新鲜的名词,我的内心充满了好奇。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吗?‛这个问题还用回答吗?在国内,这个耳熟能详的句子,已经在校园里响彻了20多年,它甚至已经成为我们的一个原则性口号了,然而哥伦比亚大学的课程专家却向我们的教育专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因为他在观看我们带去的教学录像时发现了这样的问题:摄像机在课堂上为什么只摄老师?为什么只见教师在那里指手画脚?为什么所有教师的声音都有字幕,而学生回答问题时,却没有字幕,无意的疏漏为什么发生在学生身上?难道连我们编辑录像的工作人员都这样看不上学生吗?为什么课堂上的老师总是‚抓‛着学生,一个一个地提问题,其他学生这时候还能学习吗?

‚很好,坐下!‛戴维先生模仿了一位教师用手指往下一点的动作说:‚学生回答了问题还不知道坐下吗?为什么老师还要这样手指一点,说一句‘很好,坐下’呢?要知道,这样做,小孩子连点面子都没有了,这不是在扼杀小孩子的自主能力吗?‛‚中国的老师不是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吗?主人在课堂上还要这么小心翼翼吗?

是啊,许多时候我们对一些严肃认真的事情,只是口头说说而已,真正做起来,却又是另一回事了。也许我们并不缺少理念,真正缺少倒是躬行实践。李希贵还写到:在美国海军学院考察,发现他们介绍学校的专题片自始自终讲述的是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过程,画面始终以学生为中心,看上

去颇有些激动人心,不像我们在国内学校见到的专题片,除了居高临下来视察的各级领导,就是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剩下的就是名师获奖证书的大荟粹、各种荣誉的大展览……和学生有关的内容不过是一些出类拔萃者出来风光一下罢了,是啊,怎么平时我们就没有注意到呢?看来老外看问题的视角真的有些不一样。

静下心来想一想‚以学生为中心‛的口号只与课堂有点关系,校园里其他的一些举动似乎与学生没有多大干系。这或多或少会带给我们一些启示吧!

‚事无巨细‛是美国教育的一大特点。在阅读完本书后,我的体会尤为深刻.对比中美的中小学生守则,你就会感受到这一点。对礼貌的要求:

美国:每次都有礼貌地称呼老师;中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对学习上的要求:

美国:按时或早些到校上课,有问题要举手;如果缺课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必须把所缺的课补上;如果有急事离开学校,应提前告诉老师并请教将要学习的内容;必须独立完成作业,考试不作弊;如果学习有困难,可以与老师约定时间寻求帮助,老师将会乐意帮助你;缺课或迟到,必须带有家长揭示其原因的便条;对于缺课,唯一正当理由是自己生病、家长去世或宗教假日,别的理由都为视为违规;教师

提问时,如果没有指定特定的学生回答,任何知道答案的学生都应举手回答。

中国: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

比较一下中美对孩子学习上的一些要求,不难发现,美国的守则‚境界‛的确低了些,但是他们说得实实在在,全是可以比照着见诸行动的细节,如果孩子照章行事,也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我们的要求的确很好,但总觉得有些空,有些大,孩子无从做起。回想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在检查时居然让小学生背守则,有什么意义呢?说的实在,才能做得实在。像‚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只有放在实实在在的情境中才能感受真切,凭空背诵,虚无缥缈,这的确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教育问题,因此我们的教育也需要从说些实在的话开始吧!

我们再来看看美国一个教师对学生的作业提醒吧!

1、立刻行动做作业。每天放学后都要留出特定的时间做作业。你可能刚到家时想休息一下,但也一定要给自己充足的做作业的时间,这样,你就不会被晚饭打扰或因为太累而完不成作业。

2、如果你厌烦了一项作业,真的不想去做它,你可以给自己一点小奖励。例如,努力学习了45分钟之后,你可以吃点小点心或打15分钟的球,过后再回去学习,然后再休息一下。

3、如果需要帮助,一定要开口,可以给朋友别人打电话或向家人求助。如果这些人不能帮你忙,你可以第二天向老师问不懂的问题,你可以把老师的电话提前记住,到时向老师打电话求助。如果你没有老师的电话,记住:你的妈妈一般会有。

4、练习,练习,再练习!你在某科目上提高技能的最好方法是通过大量的练习。如果你在数学、科学、社会学、语言、阅读方面遇到麻烦,多做些练习可以使你得到提高。

说得多么细啊!学生照着做就行了,美国老师不仅在作业要求上注意了细节,在课堂上他们更注重了细节。

还有,在美国,对于学习有障碍的学生,学校很少从道德层面对他们进行评判,更没有歧视和放弃他们,而是把他们当作一个特殊的群体,一个需要获得特殊的关照、需要用特殊的方法来实施教育的群体。更让人叹服的是,美国不仅仅把这项工作看作是解决学习障碍学生的问题,而且上升到民族命运的角度来认识,他们认为这是拯救美国未来的伟大工程!

看得越多,我内心的感触越深,对教育家李希贵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这也给我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从他的书里,我们不仅能了解西方发达教育的理念及一些具体的操作模式,更难能可贵的是,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我们教育上缺少的细腻和灵性,感受到了中国未来教育的曙光。

虽然改变目前的教育现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会通过了解发达国家的教育现状,反思我国教育的缺憾,拓宽我们的教育视野,丰富我们的教育情怀,提升我们的教育品位,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终有一天,我们的教育改革一定会走向成功!

第五篇:学习李希贵心得体会

读《教育家之路:李希贵篇》心得体会

当学校发给我们老师两本《教育家之路》时,我看到了那么多的教育家,其中有国外的、也有国内的,而让我眼前一亮的却是对李希贵老师的介绍。因为我在去年看过李希贵老师的两篇著作,即《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学生第二》。现在再一次看到对他的介绍时,更加佩服。

第一,钦佩他的教育的理性与管理的智慧。

李希贵老师的“学生第二”是对当前教育界“学生至上”热潮的一声棒喝。他认为,学生成了我们的顾客,成了我们的上帝,我们把所有目光都聚焦到学生身上,而忽视了教师的健康,忽视了教师的发展。对一位校长或者教育管理工作者来说,关注学生首先应该从关注教师开始。的确是的,教育是生命培育生命,爱心滋养爱心,温暖传递温暖,尊重撒播尊重,智慧启迪智慧的崇高事业,“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任何关爱都必须经过人的传递才显得真切、动人。当强调学生主体、学生中心的时候,我们应当把教师放在一个什么位置上?当一个公司把员工放在第一位的时候,员工就会把顾客放在第一位。同样,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因此,我们要致力于培养教师在学校的“幸福感”。这是多么富有理性与智慧的教育管理。

第二,钦佩他的“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

还是在高密四中当校长时,也算有了一些成绩,于是,不断有一些到四中参观考察的人,总是喜欢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四中的“真经”到底是什么?他说只是“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的确,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有这样一则故事:古希腊有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对他的学生说:“从今天开始,我们每天回家要做一件事情:把你的胳膊尽量往前甩,再尽量往后甩。坚持每天都做,你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起来,觉得做这个很容易。一星期

后,苏格拉底问学生:“坚持每天都做的学生请举手。”班内有80%的学生骄傲地举起了手。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又问,班内举手的学生只有一半了。一学期下来,苏格拉底问学生:“这一学期,坚持每天都回家甩胳膊的同学请举手。”这时,班内只有一位学生举起了手,这位学生就是古希腊另一名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因此,世上最简单的事情是“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最不简单的事情也是“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

教师每天批改作业给学生写几句批语,是件简单的事情。但能每天做好,每月做好,每年做好,而且挖空心思、有的放矢,而不是冠冕堂皇敷衍塞责,却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一句简单的批语给学生带去的是温馨,是提醒,是鼓励,是鞭策,同样也是我们老师的匠心独运。学生很容易发现,这里面蕴藏着教师的真诚与爱心。

每个学期开学伊始,作为教师记住学生的名字,是天经地义的,也是个很简单的事情。但实际上呢?除了班主任,哪个课任老师能在一周之内,准确无误地叫出你所任课的每个班级里的每个学生的名字?记不住学生的名字,做教师的又怎么能尽快拉近师生间距离,又怎么能尽快地熟悉学生呢?我们老师应该有意识地通过各个教学环节,接触学生、了解学生、熟悉学生。试想,老师叫不准学生的名字,张冠李戴,认错学生,又怎么能让孩子们做到“亲其师”,进而“信其道”呢?其实,这不仅仅是一个记住记不住学生名字的问题。记住学生的名字,其实架起的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唤起的是老师对学生的爱!……

学会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其实这不是什么难题,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要求,但要把简单的事情真正做好,看似简单其实还真是很不简单。所以我们要想让我们的孩子做到“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那就先让我们教师一起“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吧!

给李希贵老师的一封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