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师爱的智慧
《师爱的智慧》 课后作业
“功利同样扭曲着师爱”。听讲座时,这句话就触动着我的心灵,很有共鸣。在教师职业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 很多老师怀着 爱生的强烈感情,在平凡的职业生涯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甚至加班加点严格要求,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得不到学生真心的感激与回报。其实这样的结局是不是学生看穿了我们的功利性呢?
有些老师不以为然,甚至有时候我也不愿承认。但是我们扪心自问:我们对学生是否有偏爱,溺爱与强制的爱呢?我们更多关注学习好的同学,给他们更多的笑脸和表扬;较少的关注后进生,而在他们犯错误时却反复强调:“我是为你们好,我为你们操心最多”。学生的心最敏感,他们真的会认同吗?
当然,我们可能归咎于当今教育体制的原因,在给教师排名的压力下,我们有时也是那么的无可奈何。可是我们也是不是真的该反思我们遗忘了真正的师爱。真正的师爱是对学生和自我存在价值的肯定,是无私的像母亲般的爱,是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是抛却功利的束缚,全心全意的爱他们。
真心总会被识,真心总会被回报。
第二篇:师爱的智慧
学习了《师爱的智慧》,虽然学习时间不是很长,但自己的体味却日益加深,仔细回顾《师爱的智慧》这门课,课程中每一个观点都让我有所感悟,尤其是学到师爱的本质:师爱是无私的爱,是奉献,是责任,更给我以颇多的启发。
十年教学生涯并不如想像中一帆风顺,在风雨兼程的跋涉中,逐渐使我认识到,教书育人的确不能没有爱与责任,但爱的教育更不能没有艺术和教育的智慧,只有融入教育智慧的师爱才能是对学生真正的爱。
师德高尚的老师会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使学生终生受益。
认真备课,上好课是教师的责任。研究学生、研究教材为学生发展做好服务就是教师的责任。不放弃学困生,扎实打好学习基础更是我们教师的职责。关爱学生就是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出自个人的恩怨,而是出自社会的需要、教育的需要。这种爱是稳固的、深厚的,是与教师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紧密相连的。
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独特最高尚的情感,这种爱没有血缘和亲情,没有私利与目的,它凝结着教师的心血,体现着教师的奉献,收获着学生的成长和自己的幸福。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的。”让我们用慈爱呵护纯
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我将用自己的双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展开梦想的翅膀!
第三篇:师爱的智慧
学习了《师爱的智慧》的讲座,我感触很深。其中“师爱是无私的爱,是智慧的爱”这一观点,深深的触动了我。教育应该是一个温馨而又充满诗意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用爱来诠释生命成长的过程。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都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学生。可是,很多的时候,我们的良苦用心却似乎总是付之一炬。全力的付出得到的却微乎其微。这样的结果往往使我们很苦恼,也很尴尬。通过学习我才明白了是我们对孩子们的爱出现了问题。武断、包办与专制,是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我们爱学生,但却缺少爱的智慧。
(一)师爱是无私的爱。教师就要热爱这个行业,并愿意为教师这个职业奉献终身。我们只有“想”做好,才“能”做好。我们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思想,立足教育,奉献青春。
(二)师爱是智慧的爱。师爱不是溺爱,不是无限制的给予;也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智慧的爱需要鼓励,包容和拒绝。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一种最伟大的情感,它总是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创造人类最伟大的珍贵的事物。”师爱是最纯粹的,最高尚 的爱。智慧 的师爱就像一缕春风,一夜喜雨,能在“润物细无声”中教育人、唤 醒人、打动人,从而收获一种“心灵的对话,情感的沟通,思想的碰 撞”的互动。智慧的师爱应该用智慧启迪智慧、用情感陶冶情感、用思想影响思想、用人格塑造人格。
第四篇:师爱的智慧
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是一个有底线管理的社会,教师专业发展高无止境,但是,低却有底线,这个底线就是:教师专业标准,三个维度中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涵盖了作为教师所必须有的知识、态度和能力。这里说的专业也就是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能力。专业能力与专业知识(包括经验)和专业态度共同构成人从事专门职业的素质,成为胜任某项任务的条件。
我认为教育知识服务于学科知识,最终让学生在思想上、理论上和能力上都有所提高。没有一定的教育知识很难实现学科知识的目标,可以说学科知识的 实现得益于良好的教育知识。因此我认为教育知识应该建立在学科基础之上。
对于数学这一基础学科来说,学科知识应该指支撑整个学科的基本逻辑体系。具体表现为我们在每节课中打算让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各知识点,也就是我们每节课应该达到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而 那 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成长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是教育知识。这里我认为过程与方法目标达成既可以成为学科知识,也可称为教育知识,也是一个思想范畴的东西。
中学教育阶段,学科知识的作用很大。从目前的考试体制来说,学生和教师更多的会去关注学科知识,具体表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总会重视对知识点的讲解,在课下也会关注对练习题的处理以及对历次考试成绩的关注。轻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放松全面素质的养成。
中学教育是教育下一代公民的事业,要符合社会对事业的希望,在事业中发展自己的价值。
我选择了聚焦学科核心内容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的学习。作为一名工作在教育一线二十多年的农村初中教师深切的感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孩子们薄弱的计算能力,致使很多孩子会而丢分。深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最基本的,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观察力、记忆力、表达能力等的训练都可以在培养计算能力的过程中得到渗透,从而为开发学生的智力打下基础。
在此我非常感谢专家老师让我对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同时解决了我困扰多年的难题。知道了
一、新课标对运算能力的要求。
二、运算中遵循法则,形成“程序化”的必要性和价值。
三、如何根据运算法则,形成“程序化”。
四、运算“程序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程序化的计算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分阶段、分层次适时调整,达到改进程序,优化程序的作用。
学习了本课程后,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尝试:
首先抓好审题训练。做题时养成认真、细心求解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过好审题关。
其次优化运算过程和运算方法。优化运算过程和方法的训练,可以提高运算的合理性。重视数学思想对运算的指导作用。指导数学运算最常用的的是化归思想,即把要解决的运算问题转化为已经具有确定解法和程序的规范的运算问题。
再者加强运算练习选题的典型性。要求学生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慢一点,想清楚再写。少心算,少跳步,草稿纸上也要写清楚。
最后提高验算能力。计算中经常出错,是运算能力差的一种表现。纠正这种毛病只是要求学生细心还不够,还要提高其验算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虽然时间不长但还是感觉有了一定的成效,孩子们的计算能力得到提高
第五篇:师爱的智慧
课堂教学的所谓有效,最终以具体的方式呈现在:学生尊其师,听其言,乐其教、信其道。
自己对这句话感触比较深,因为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只有学生与老师之间有沟通,才会有更好的效果.当然,这就需要老师有更高的智慧了., 而老师的智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智慧的三个基础。
1、教师个人知识管理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是指教师个人运用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技术,对校内外专业知识作持续有效地获取、储存、应用和创新的过程,是将教师个人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利用与创新的过程。
2、教师的教育学理解
——教师的教育学理解是一种发展性理解,是对学生的发展前景、潜能和向上的积极态度的一种尊重和信任。
——教师的教育学理解是一种分析性理解。分析性理解不是武断地对学生的行为简单地下负面的判断,而是认识到学生的成长过程就是学生逐渐地学会处理自己的事情,克服自己的缺点的过程。
——教师的教育学理解是一种教育性理解。教育性理解是教师基于对学生的学习经历的理解,对学生的课程学习、学习过程、学习状态的理解,以及对其长处和短处所作的评价。
3、教师的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首先表现为克制或耐心。面对复杂的、激烈的、突发的教育冲突事件或场景,最好的行动就是不采取行动。首先静观其变,克制自己,耐心等待,倾听学生或当事人的倾诉。真正了解真情后作出果断的有效决策和行动。
——教育机智表现为对孩子的体验的理解。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经历保持一种开放的观点,努力避免用用一个固定的标准和传统的、习惯化的方式来处理问题或冲突。
——教育机智表现为尊重学生的主动性。一个具有教育机智的教师总是尊重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需要,时刻认识到学生的“未完成性”或“未成熟性”。尊重学生的主动性。
——教育机智表现为“润物细无声”。教育机智并不总是表现在激烈的、突发的教育情境之中,也表现在对学生影响的潜移默化之中。教育机智是能够打动心灵,感化情感。默默的关怀、悉心的关爱、殷殷期望、耐心的等待就是一种教育机智的表现。
——教育机智表现为教师对情境的自信。具有教育机智的教师善于在不断变化的教育情境和环境中学会自信和信心,并在不同的情境中将这种自信和信心传递给学生。——教育机智表现为临场的天赋。具有教育机智的教师,时刻注意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方式,更重要的是,时刻判断怎样做在教育方式上才是正确的。教师的临场发挥能力,就表现在使得每一个教育行动具有教育性和发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