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一《折扣》市级共公开课反思发言
本节课我仍然沿用我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但适当做了变通以适应初一新生,本节课大致分为三个环节:
(一)自主学习,探索新知。本环节通过生活中几张图片引入以后,直奔主题,要求学生先自学,后检测,通过对学生提问来巩固折扣与百分数的互化关系。
(二)讨论交流,深化巩固。学生自学例5,难度较小,几乎所有同学都能较好完成。为了达到深化知识的目的,我设计了问题“通过例5,我们发现折扣问题中有哪三个基本的数量?这三个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来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并且鼓励学生同桌间可以交换意见。在学生有一定的分析得出结论以后,追问“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呢?”使学生能够组织自己的语言回答,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得到“售价、折扣、原价”三者的关系后,对例5进行变式,巩固练习,内化知识。
(三)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两道较为开放的问题。第一道题很容易引起讨论激发兴趣,其实也源于中考中常见的母题“一件物品涨价10%以后又降价10%”,这其实表面看起来难度不大,但同学们深入分析后发现之所以发生变化“是因为单位1发生了变化”,这让我很高兴。数学就是这样培养学生拨开表面、发现本质的!在“四驱车”问题上,我想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并且为今后学习“方案选择”类型题打下基础,这个环节大家表现比较踊跃,一堂课算是顺利完成。
课后,我也简单作了反思,整理如下:
经过一个多月的初一数学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初一新生存在着两个“不适应”:
其一,学法的不适应。初一大部分学生倾向于对例题的模仿,固定题型的反复训练,而初中数学要求学生理解知识的生成过程,对知识点的熟练掌握,并且能够灵活运用。这就对学生的课堂要求提高了:学生必须认真听讲,内化知识,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这导致了和小学习惯学法的冲突。
其二,教法的不适应。我们研究小学教材发现,小学教材往往是极具生活化的数学场景,具体而生动,趣味性也比较强。但是初中教材相对抽象,注重了知识的提炼,知识的实际应用,因而相对呆板、僵硬。初中老师固有的教法令很多以兴趣为主导的初一学生不适应,上课往往提不起精神。久而久之,兴趣降低,成绩自然下降。
因此,针对这两点本节课争取做到:
一、学法多样化。本节课学法比较丰富,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同桌互批、甚至限时答题,限时批改。尽量把充足的时间还给学生,教师适时提问或者追问来促进思考,使学生在课堂上既兴奋又紧张,把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二、情景生活化。把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还原给生动形象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数学,进最大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从自我经验来看,我个人的一点数学知识、一点教育理念无不兴趣使然,数学的学习兴趣对初中学生来说几乎就是灵丹妙药,一旦有了数学兴趣,想学不好都难。反之,一旦没了兴趣,想学好很难。所以,我们初中老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否则一个没有数学兴趣的学生很难顺利升入高中,即使上了高中,他的高考也会因为数学而危机重重……想到要为一个学生一生负责,我就觉得担子很重。
但是这节课的缺点也是致命的:没能够深入学生中间,特别关注学习数学有困难的同学,在分层教学方面思考不足,分层教学几乎没能体现,这将使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习惯,在今后的教学一定多思考这个问题。
古人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一堂好课也需要不厌其烦的思考、琢磨、交流、改进,但是我个人能力毕竟有限,希望大家都能够不吝赐教,多多批评!谢谢大家!
最后,特别感谢我师傅李英杰老师!
第二篇:折扣教学反思
折扣教学反思:
这堂课是我曾经开设过的一堂校级公开课,课后学生与听课教师的反响相当好。我个人认为,这堂课在以下几方面是处理得比较成功的:
一、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关注他们的处境和感受。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中我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他们熟悉的“购物情境”导入学习,把简单、枯燥的学习理性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促使学生思维活跃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也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二、注意到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实用性”是这节课的一个显着特点,无论是“折扣”还是“成数”,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客观存在,也正因为此我们才有学习和探讨的必要。因此,我结合班级和上课时的实际情况组织教材,尽可能使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并通过课后延伸等方式,启发学生将所学内容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充分的体验和感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深广的学习空间。
三、大胆改编教材,使课堂教学更具艺术性。在原教材中,这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包括“折扣”和“成数”两部分,我在教学中则选择了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折扣”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至于“成数”相对而言离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但却是学生家长所熟悉的,因此我把这一内容作为这堂课的课后延伸,让学生在回家以后通过自学以及与家长的交流和探讨自主掌握。从学生的反馈情况看,他们完全能够做到这一点。
当然,这堂课也有不足之处,对一些同学而言,这节课的难度较大,尤其是“合作探究”部分。虽然有小组成员间的互助互学,还是有部分同学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用新课程的理念教学旧教材,对于那些习惯了传统教学的学生而言也是一种挑战,这是值得教师重新思考的。
第三篇:《折扣》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百分数的知识基础上教学的,折扣问题实质上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十分密切。
成功之处: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本着数学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的原则让学生深入理解折扣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于折扣并不陌生,每当节假日商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打折促销活动,借此很自然导入课题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也对学习的内容充满了兴趣。
2、课前学生仅限于知道打五折就是计算原价的50%是多少钱,但是对于其它折扣的具体意义还比较模糊,比如部分学生认为10%就是十折。这节课通过具体的活动使学生明确打五折就表示现价是原价的50%,七五折就表示现价是原价的75%,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3、让学生区分打折虽然是优惠,但是优惠的折扣与打折的折扣不同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之一。通过学习学生都明确了七五折虽然表示现价是原价的75%,但是优惠的折扣是25%,也就是便宜了原价的25%。
4、明确数量关系,正确解决问题。在折扣、原价和现价三者的数量关系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明确了:原价×折扣=现价?? 现价÷折扣=原价?? 现价÷原价=折扣,知道求原价用除法,因为单位1未知,知道求现价用乘法,单位1已知。
不足之处:
由于借班上课,课前又临时更换了班级,多媒体在上课中不巧正好死机了,以至于影响了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留下一点遗憾;个别学困生对于优惠与折扣之间的关系理解不是特别清晰。
再教设计:进一步强化现价和原价的关系,理解什么是现价,什么是原价,以及优惠与折扣的区别。教师还可以在讲授新课前,增加一些有关百分数应用题的复习。
第四篇:《折扣问题》教学设计.公开课设计
《折扣问题》教学设计
东方市江边中心学校
蔡能周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8页例4及相关练习。教材简析: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纳税问题”和“利息问题”,掌握了"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基本思考方法。例4主要结合折扣的知识,教学“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折扣的含义,知道打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以及与打折有关的其他实际问题。
2、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百分数问题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百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3、进一步增强学生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的习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理解现价、原价、折扣三者之间的关系,学会“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现价、原价、折扣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谈话:刚开学时,大家去书店买书吗?买什么书?多少元?有打折吗?打几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折扣问题。(板书课题:折扣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揭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2、认识打折。
(1)谈话:打折是什么意思?你们以前遇到过商品打折出售的情况吗?谁能把你了解的有关知识介绍给大家?学生回答。(2)自学教材第8页的底注。学生自学。
(3)提问:谁来说说打“八折”是什么意思?打“八三折”呢? 指名回答。
(4)出示第9页第3题,指名回答。
3、谈话 :几折就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几几折就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十几。现在大家都知道了打折的意义,现在我们来研究有关打折的实际问题。(设计意图:结合自学,让学生准确把握折扣的含义,为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
二、思考交流,探究新知
1、分析、理解题意(出示例题图)观察主题图,收集信息,回答问题。
(1)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2)图中已知的信息与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关系?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再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仔细审题,找到对解决问题有用的信息。)
2、分析数量关系。
谈话:“打八折”在题目中表示什么意思?
提问:80%在题中表示哪个数量相当于哪个数量的80%?是把什么看做单位“1”的?
你能用等量关系式表示原价和实际售价的关系吗?
先让学生写关系式,再交流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原价 × 80% = 实际售价
提问:在这个数量关系式里,哪个价格是已知的?哪个价格是需要求的?
3、解决问题。
提出要求:你会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学生尝试做,个别板演,并说说是怎么想的?百分数的计算是怎样处理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解:设《趣味数学》的原价是x元。
X×80%=12
X=12÷0.8
X=15(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围绕“八折”的含义找到单位“1”,写出数量关系,突出解题关键。)
4、引导检验,沟通联系。
(1)求出的结果是否正确?你会检验吗?(学生结合问题情景进行检验,交流反馈时让学生明确检验时用实际售价除以原价,看看是不是打了八折;或者看原价的80%是不是12元。)(2)完成答语。
(设计意图:通过检验,一方面能让学生体会到检验的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沟通相关数量关系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加透彻理解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
5、回顾反思,提升认识。
①这道题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②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解决时要注意些什么?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提升成理性的认识,拓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谈话:大家帮助小晴算出了《趣味数学》的原价是12元,那么小洪买的《成语故事》原价又是多少元呢?
(一)达标练习: 完成“练一练”。
(1)学生读题后独立解答,指名板演。(2)集体交流。
(二)反馈练习: 第9页练习三的2题。
学生先独立解答,再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解题,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当堂检测:
1、小刚买一件时尚短袖,原价60元,如果打八五折出售是多少元?
2、李阿姨在商店里花了56元钱买了一条牛仔裤,因为那儿的牛仔裤正在打七折销售。请同学们算算看,这条牛仔裤原来多少元?
(设计意图:看学生是否学会了解答有关打折的实际问题,检验学生当堂知识的达成情况。)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谈谈你的收获?
小结:“打折”这一现象在生活中太普遍了,因此学习这一知识对于我们非常有必要。大家回去了解一下,你的生活当中还有哪些和打折有关的信息,收集起来,我们下节课交流。
(设计意图: 采用提问式小结,让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通过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回顾,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完整化,又体现了数学学习要由书本走向生活,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从而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要还原到生活中去。)
板书设计: 折扣问题
解:设《趣味数学》的原价是x元。
原价 × 80%=实际售价
X×80%=12
实际售价÷原价=折扣
X=12÷0.8
X=15
设计意图:
本节课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揭示课题,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折扣的含义,为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探究发现。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小组讨论交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围绕“八折”的含义找到单位“1”,写出数量关系,学生自主尝试列方程、解方程,提高了综合运用所学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教科书第8页的例4和“练一练”,练习三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百分数的意义认识折扣的含义,了解打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联系对“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已有认识,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以及与打折有关的其他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有关百分数问题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百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2、使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时间: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春节刚过,相信你们在春节都去买了好多的新衣服,大家在逛街的时候看到各大商场都在进行各种促销活动吗?你看到了哪些促销方式?刚才大家说到的打折是商家常用的一种促销手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
打折的知识。板书课题:折扣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入手,用拉家常式的谈话方式展开全课的教学,于平淡之中见真实。】
二、教学例4
1、认识折扣。
(1)谈话:我们在购物时,常常在商店里遇到把商品打折出售的情况。(课件出示)出示教材例4的场景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获取到哪些信息。(2)提问:你知道“所有图书一律打八折销售”是什么意思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课件)把商品减价出售,通常称做“打折”。打八折就是按原价的80%出售,打“八三折”就是按原价的83%出售。】
2、探索解法。
(1)提出例4中的问题:《趣味数学》原价多少元? 启发:图中的小朋友花几元买了一本《趣味数学》?
(2)这里的“12元”是《趣味数学》的现价,还是原价?在这道题中,一本书的现价与原价有是什么关系?追问:“现价是原价的80%”这个条件中的80%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
(3)比较时要以哪个数量作单位1?这本书的原价知道吗?你打算怎样解答这个问题?进一步启发:根据刚才的讨论,你能找出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吗?
(4)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原价×80%=实际售价
提出要求:你会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解:设《趣味数学》的原价是ⅹ元。
ⅹ×80%=12
ⅹ=12÷0.8 ⅹ=15
答:《趣味数学》的原价是15元。
3、引导检验,沟通联系。
启发:算出的结果是不是正确?你会不会对这个结果进行检验?先让学生独立进行检验,再交流交验方法。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可以求实际售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看结果是不是80%;也可以用原价15元乘80%,看结果是不是12元。
4、你能试着总结求现价基本数量关系怎样?现价=原价×折扣 如果把折扣看成百分之几十,解决这类问题时你想到什么?与学过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解题思路是一致的。
二、指导完成“练一练”
先让学生说说《成语故事》的现价与原价有什么关系,知道了现价怎样求原价。再让学生根据例题中小洪的话列方程解答。学生解答后交流:你是怎样想到列方程解答的?列方程时依据了怎样的相等关系?你又是怎样检验的?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三第1题。
学生读题后,先要求说说每种商品所打折扣的含义,再让学生各自解答。学生解答后追问:根据原价和相应的折扣求实际售价时,可以怎样想?
2、做练习三第2题。
(1)提问:这里要求的是什么?(原价)
(2)你能根据刚才的数量关系式求原价吗?原价=现价÷折扣(生独立解答,再对学生解答的情况适当加以点评。)357÷85%=420(元)
3、做练习三第3题。
(1)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口答。
(2)你还能举例这样的例子吗?你举的例子希望哪位同学来解答?
4、做练习三第4题。
(1)这里的280元是什么量?252呢?
(2)你能根据我们刚才的等量关系式求出这件商品打几折吗?(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指名说说思考过程。)折扣=现价÷原价
四、课堂延伸
比比看谁能争当理财小能手。
1、有两家商店卖同款“米奇书包”,却打着不同的招牌:A店八折,B店九折。如果是你,会上哪家店买?为什么?
生1:我会上A店买,因为A店便宜。师引导,从哪方面考虑?(从折扣)生2:我会上B店买,因为一分钱一分货,可能B店的质量会比较好。(从质量考虑)生3:我要先看看他们的原价是怎样的,再去看打折。
小结: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的优惠的广告后,还要从很多的因素去考虑选择商品。
2、出示:两家店同款“米奇书包”的原价A店:100元;B店:80元,再次选择,你会怎么选?师:那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吗?
小结:也就是说我们买东西时不能只看折扣,因为价格不单单受到折扣的影响,还受到原价、质量等众多因素的影响。
3、师:但是面对折扣,老师也曾遇到过一个问题,大家能帮助我解答一下吗?
有一次我买衣服,门口写着全场六折起,我一看挺便宜呀,就想买一件,我看中了一件标价200元的上衣,一问却要160元,这也不是六折呀,这是怎么 9
回事呢?(“六折起”就是大于或等于60%,表示其中至少有一类商品现价是原价的60%,其余的在60%以上,60%是最低折扣)
师:你能帮我算算这件衣服实际打几折吗?(160÷200=0.8 打八折。)小结:同学们灵活灵活运用刚才的数量关系解决了新的问题,真不错。师:看来我们不但要准确理解折扣,还要学好语文,不要被商家的宣传所骗。
五、全课小结
(课件)提问:回忆一下,打折是什么意思?一件商品的现价、原价与折扣之间有什么关系?
六、作业布置
结合你的收获,课下请同学们完成这两道实践作业:
(课件)商店新进一款学习机,进价为300元,现在标价为400元。如果你是商店经理,会怎样设计打折广告来促销?
第五篇:初一语文组公开课教学反思
初一语文组公开课教学反思
初一语文组公开课教学反思
很荣幸可以在学校的教研节上以一个新老师的身份为各位老师们呈现一节公开课。不论是从前期的准备工作还是到最终的课堂呈现,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收获到了不少,不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甚至是课堂提问的形式变化等方面,我都获益匪浅,下面我将一一进行阐述。
一、前期准备
当我收到通知要开设一节公开课时,心里的忐忑不言而喻,作为一个新老师,我觉得半个学期的实践虽然对我意义很大,但依旧有许许多多存在的问题。而本次的新教师展示课作为公教研节的一部分,我深知其意义和影响的重大。怀着些许激动、些许紧张的心情我翻开了语文书,想在众多课文中寻找一篇,综合考虑了文章的难易度,有趣度,课堂呈现的多种形式等等多方面,我将目标锁定在了《紫藤萝瀑布》和《月亮上的足迹》这两篇体裁各异的文章。在大致准备了思路之后,我和老师议论起了这两篇课文,但最终都被其中的大小问题的呈现所困扰,还是师傅不经意间的一句话:“说明文的话,《看云识天气》也是很典型的一篇课文。”正是这样随口的一提,我们不约而同地把视线转移到了《看云识天气》这篇课文。改课题就意味着之前的准备都付之一炬,但经师傅的大致提点,我迅速将全部的心血投注到了这篇课文的准备工作当中去。
熟读课文,整理思路,制定大致的教案,浏览优秀教案,发现问题,查漏补缺,直到最后的初步教案的呈现。我知道了信息的获取和思路的整理对一个教师来说都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
二、反复修改
在教案初步完成之后,我将我的思路清晰地反应到了PPT上,在反复的删减修改之后,我对着PPT将课堂的步骤练习了多次,最终觉得相对熟练时,在七(1)班进行试讲,可能是因为对学生的不熟悉和教案本身的一些问题,在这一节课的45分钟里,我也自我发现了不少的问题,比如说导语部分有些冗长,对整篇课文的层次划分部分的提问有些僵硬,不够流畅,同学们即使在预习的情况之下,也没能顺利地概括出全文主要将云划分成哪两个类型。课堂中间部分对云的图片的识别也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导致之后的句子赏析这个重点部分有些仓促等等。试讲结束后,我马上着手对各环节内容进行修改,并去找师傅进行探讨和修整,师傅建议我将课上赏析的部分进行调整,主要集中在“打比方”这一种说明方法之上,以确保正节课的突出重点,并调整了各个板块的顺序,使得整节课的环节更加流畅,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讨论,最终确定了一个相对成熟的教案和上课思路。师傅又一次对我进行了指点:第一,导入的语言有些啰嗦;第二,关于“薄云”和“厚云”相关信息的两次表格的重复出现有些呆板,没有新意,师傅建议我把第二次的表格换一种呈现方式,改用第一人称对各种云进行介绍;第三,师傅建议我把朗读这个环节加入其中,因为朗读是语文的重要部分。得到老师的指导,我顿生信心,调整过课件后,满心期待着下午课堂的到来。
三、课堂呈现
因为是上午第二节课,我早早地来到了教室进行课件的试放和装备的调整,在确定没有问题后,我迎来了上课的铃声,面对着在座的老师们,我告诉自己要放松,把最好的状态拿出来,把准备好的课堂内容准确地呈现出来就行。在同学们的配合之下,虽然最终将这节课相对完整地上完了,但是还是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第一,朗读时要注重朗读要求的引导,读一段文字之前最好要对同学们提出要求,明确这次的朗读需要达到一个怎样的效果为好;第二,各个环节的衔接有些生硬,听起来有些在刻意地追求下个环节的进入,不够自然;第三,PPT的内容出现了缺失,虽然之前试放过,但是还是没有做得很充分,这一点还是要引起重视;第四,对同学的错误回答没有做到充分的尊重和指导,作为老师的态度有些“强势“,还是要多尊重并倾听他们的想法。
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作为一次公开课,我的“任务“看似完成了,但是在漫漫的教学之路上,我知道我要做的,要学的还有很多很多。我期待这之后一次次的挑战和历练,我期待自己的一点点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