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浅谈中学语文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研究
编辑:枫叶飘零 识别码:17-815907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28 23:54:37 来源:网络

第一篇:浅谈中学语文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研究

浅谈中学语文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研究

桐梓中学校唐渝

在这三年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必须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性地对待课程改革,理性地看待进行课程改革与继承传统之间的关系,不能盲目进行课改,必须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地进行。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很多课只是为了追求创新,而少注重训练扎实、讲求效率充实、生本丰实、追求常态的课。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觉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教学反思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技能要求,也是提升教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更应不断进行教学反思。语文是思想的、信念的、道德的、伦理的载体,它的选文不同于理科,教材编排上有其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它目标性不强,系统性和序列性不清晰,更需要语文教师在具体教学工作中不断调整思路、步骤、方法,以适应语文学科教学的要求。

一、中学语文教师教育反思的一般特征

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教学过程的简单回顾,更是对已经发生的一段教学历程进行批评性思考。通过这种批评性思考,明确教学中的得失,探寻存在问题的原因。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为了成功地实现教育目标,对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

中学语文教师教育反思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一)敏于思考。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喜欢质疑,勇于提出并能试图解决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些两难问题。反思作为自我认识和实践,只有以自我实践中所暴露的问题为基础和前提,才是有力量的和有效果的。比如怎样处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问题?如何处理教学的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矛盾关系?怎么对待学生个性化阅读答案的开放性、丰富性、创新性与文本及作者本身寓意的主题思想、价值观的封闭性、贫乏性、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二)勇于实践。能有意识地将自己学习的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理论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觉地运用到解决语文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并在教学实践中检验这些理论科学性和这些方法的先进性。

(三)立于现实。能密切关注现实社会生活和文化背景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并在“大语文观”的指导下大力挖掘语文课程资源,并有效地运用这些课程资源开展中学语文教学。

(四)敢于创新。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接纳不同的观点,能够创造性地使用中学语文教材,能积极参与中学语文课程建设。

(五)专于工作。能够专注于自己的事业,能够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甚至激情,工作时身心高度投入。

(六)善于发展。能够积极主动地为促进自己的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而努力学习、大胆实践、着力创新。

二、语文教学怎样进行反思呢?

(一)语文教学反思的过程和阶段

1、教学理论学习中的反思

对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对于年轻的教师来说,会有迷茫和困惑:“教学经验靠积累,不学理论不是同样教得好学生吗?”教学是一门深奥的艺术,光靠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鉴他人的理论,才能深刻地理解教学,才能高屋建瓴地审视教学,才能增加自己的教育敏感,才能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一些教育理论,如“构建主义理论”、“语文对话论”、“阅读理论”等,能增进我们对语文教学本质规律的认识,从而帮助我们优生教学过程。事实证明,教学理论对语文教学的指导性、启迪性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能得以充分体现,使语文教学从深度和广度上进行得更彻底,更轻松。

语文教师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语文教师应抓住各种学习良机,或自己创造机会多观摩名师名家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思想,感悟他们的教学理念,从而观照自己的教学,从中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

2、课堂教学反思

(1)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反思

教学反思伴随着教学的全过程,课前开始进行教学设计时,这种反思就已经开始了。教学设计中的反思,可以预见自己在设计安排上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程度,对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一个初步的思考和准备。语文学科有其特殊性,同一篇文章,老师不同,教学的顺序、重点、难点也可能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也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理解,这些作为语文教师来说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2)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课堂教学千变万化,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反思有助于我们及时调控教学的进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反思是对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学手段的应用、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等内容的反思。

(3)语文课堂教学后的反思:

伯莱克曾说:“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使用这种能力的目的是为了以职业知识,而不是以习惯、传统或冲动的简单作用为基础的令人信服的行动。”一堂课下来,教师有必要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小结反思,对教学得失做细致的剖析。

课后的反思不仅限于一节课后,也包含教学生涯中的反思。从教五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学生喜欢语文却不喜欢语文课?仔细想想,主要还是该在教师身上找原因。想想我们的阅读教学,许多时候都是在以教师用书、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代替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作文课整个就是用一种模式写作。这样的课怎会得到学生喜欢呢?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就是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爱,口能点火,笔能生花”,用我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去激发学生的潜能,用我们语文的理想和热情去打动学生,这样的语文课才不愧是语文课。

3以《汉字的魅力》这一课为例进行教学反思

汉字是什么?汉字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历史的载体,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你”“我”“他”。在我们的方块字中潜藏着丰富的审美和诗意,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有着深厚的爱国情结,尤其是漂泊在外的海外游子,这种情结更加浓厚。《汉字的魅力》一文中字里行间都蕴含着这种情感。

(1)学习目标

了解汉字的魅力所在,增强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了解汉字的基本常识,把握汉字的构字特征;理解说明文的文学色彩和感情色彩。

(2)教学过程

导入,现代社会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汉语热”越来越受到各国的欢迎。中国的文化是方块字的文化。以“汉语热”现象的出现,引出课题《汉字的魅力》。

(3)整体感知

A读文后,请学生用笔从文中找到关于汉字的魅力的语句。思考汉字的魅力到底表现在哪几方面?用圈点读书法理清文章的层次。(学生小组探讨,共同完成)备注:了解学生的情况是抓住汉字的魅力在于可以让人产生美好而又大胆的想象;汉字有字音、字形和意义于一体;汉字伴随着我们的一生;汉字给人以亲切感,汉字具有巨大的精神魅力等等。

B从汉字构字的魅力中列举例子:“渔”字和英文的fish进行分析汉字的区别。备注:汉字有四种造字方法。一是象形,画出实物的形状,如“人”字和“木”字。二是指事,少数指事字只用符号,如“一”字和“五”字。多数指事字是在象形字上加符号,如“本”字,是在“木”字下边加上符号“-”表示“根”的意思;“刃”字,是在“刀”字上加一个“、”,表示刀“刃”的意思。三是会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字、指事字合成一个新的意思。四是形声,由“形旁”“声旁”构成。如木材的“材”,“木”是形旁,表示这个字和“木”字有关;“才”是声旁,表示这个字的读音。汉字大多数是形声字。会意字比形声字少,但比象形字、指事字多。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大多数汉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的。

C理解汉字的特征,感受作者的情感。仔细读文中的句子,从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对汉字的喜爱之情,告诉我们应该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每堂课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要设置不同的情境,要面对学生的不同反应,教学中的每次师生互动、教学冲突都会激发新的思考和创造,因此,教师要养成对每堂课进行反思的习惯,而且将反思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做到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的有机结合,教学前反思新的课程理念、教材的编写意图、学生的学习状况、课堂上可供挖掘和利用的课程资源以及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然后编写出符合实际而又风格鲜明的教学设计。

第二篇:教师的反思能力结构及其培养研究

教师的反思能力结构及其培养研究

吴卫东骆伯巍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有关教师反思能力研究的基础上,试图较全面地描述教师职业反思能力结构,并依据不同层次教师的反思指向的差异,构建适合不同教师群体的反思能力培训方式。

一、反思能力的含义与结构教师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自我监控能力,就是对专业自我的观察、判断、评价、设计的能力,具体包括:专业自我的意象,就是对作为教师的专业自我观察产生的自我满足感、自我信赖感,自我价值感,也即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主要是指教师对自身教学效果的认识、评价进而产生的对自我的价值感,职业意识,是指教师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职业生涯和工作境况未来发展的期望,自我设计,是指教师在对专业自我的观察、判断、评价的基础上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设计。二是教学监控能力,就是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对象和过程进行计划、安排、评价、反馈、调节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设计,即在课堂教学之前,明确所教课程的内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学生的发展水平、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并预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可能的教学效果;课堂的组织与管理,即在课堂上密切注视学生的反应,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时准备有效应付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学习活动的促进,这个过程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核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和反应等方面随时保持有意识的反省,并能根据这些反馈信息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使之达到最佳效果;言语和非言语的沟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言语与体态语言是沟通师生双方信息、情感的重要手段,对沟通效果的及时评价与调整是很重要的,教师在这方面应努力以自己积极的态度去感染学生,以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井保持对自己和学生之间交流的敏感性和批判性;评价学习行为,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回答、作业、交流、操作等学习行为进行及时评价,或指导学习主体或同伴对学习行为进行评价;教学后反省,在一堂课或一个阶段的课上完后,对自己已经上过的课的情况进行回顾和评价。由于个体的自我意识和教学活动丰富且复杂,教师的反思能力受其知识、观念、动机、情绪、情感等个人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对教师反恩能力也有明显的影响,因此,教师的反思能力也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和多样化的表现。此外,教师反思能力结构中的自我监控能力与教学监控能力是相互影响、彼此促进的,以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为切人口,可以迸而提高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尤其是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十反思。对于教师培训而言,经验是培训活动无法超越的,而教师的反思能力可以通过各种干预性研究得以加强。因此,对教师反恩能力的培养研究成为教师培训实践的核心问题。

二、不同教师群体的反思指向与培养模式在培训实践中,我们不断意识到,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是总体要求,而不同教师群体的反思指向存在差异。教师群体可以依据不同线索划分为不同的群体,按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职业年龄特征我们可以把教师群体分为新手型教师(0-5年)、适应型教师(5-10年)、成熟型教师(10-20年)和专家型教师(20年以上)。当然,这种划分只是针对教师群体的总体假设,对不同的教师个体而言,又有其特殊性。不同教师群体在反思能力的不同方面表现出差异性。研究表明,从教5年以下的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显著地低于从教5年以上的教师;而教师的职业效能感则随着其教龄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因此,对不同教师群体反思能力的培养模式就体现不同的特征。

新手型教师与教学技能反思。新手型教师是指职业年龄在5年以内的教师。从知识结构看,该群体所具有的知识多数来源于间接的书本知识,主要是教师职前教育中所接受的学科知识与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他们对这些陈述性知识的把握是表面的、抽象的,缺乏具体实例的支撑。对解决“怎么办”的程序性知识的把握,即教学技能,包括导人、语言、板书、讲解、提问、演示、变化、强化、练习指导、组织、结束等具体技能,往往停留在前结构水平上,无论是对教学技能的系统认知,还是对教学技能的有意识调用的水平都比较低。以提问技能为例,我们分析了小学数学新手型教师的课堂提问技能,发现教师设计的大量问题(90%)仅停留在记忆水平,问题与问题之间无系统、无层次。提问的随意性强、反馈的主体与方式单一,反馈的时效性与质量较差。对新手型教师而言,教学技能的迅速提高是其自身过渡到合格教师的关键因素。因此,对新手型教师的反思能力的培养,应以对其自身教学技能的反思为切入点。在培训实践中,我们采用微格教学技术,首先进行有关微格教学的理论学习;其次观看特级教师的典型课例,分析各种教学技能的类型、特点、效果;再次选择不同课型,如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以小学数学课为例)进行教案设计:然后进行教学实践和录像;最后对录像进行分析评价,重点在教师的教学技能,暂不涉及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与学生的诊断能力,以及不同情景中对教学原理的灵活运用的水平。

适应型教师与教学策略反思。适应型教师是指职业年龄在5至10年的教师群体中的大部分。在他们的知识结构中程序性知识已比较丰富,具体表现在他们已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并能熟练地在熟悉的教学环境中运用,但这种运用多为长期练习的结果,条件反射的成分较大。缺乏的是条件或背景性知识,也即在新的教学情景中综合各种教学要素与条件,更多关注于学生的个别差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的条件性知识不足。从反思能力的教学设计环节看,该教师群体的教学设计无法超越教材,其教学经验也有一定的闭锁性。因此,适应型教师反思的重点应是课堂教学策略,具体包括非言语策略、交流策略、组织策略、评价策略和帮助策略。在培训实践中,我们运用案例反思法(突出成功教学案例的价值)展开反思活动。首先,要求教师反恩自身教学基本技能是否达到教学技巧的水平。其次,与教师共同研讨达到共识,认为任何教学模式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策略是非言语策略、交流策略、组织策略、评价策略和帮助策略。再次,通过内省与资料收集选择典型案例,深入剖析各种策略的基本要求。最后,通过小组成员对自身教学行为的记录,比较与基本要求的差异,以提高对教学策略把握的自觉性。

成熟型教师与教学理念反思。成熟型教师是指职业年龄在10至20年之间的教师群体的一部分,该群体已形成适合于自身个性特征的固定的教学方式,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材的处理有独到的见解,能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有较好的教学效能感。与此同时,出现了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高原期”。在其知识结构中,大量的隐性的实践性知识没有被激活到意识层次,也就是个体特殊的教学经验没有上升为一般的理性认识,对其教学实践中蕴涵的教学理念没有自觉意识。因此,此类教师反思的焦点可以指向自身的教学理念。在培训实践中,我们采用教学病理反思法。如果说教学案例更多的是从正面对教学策略进行研究的话,那么教学病理的研究就是重在挖掘各种教学问题背后隐藏的教学理念的各种误区。首先,我们通过自我反省与小组头脑风暴的方法,收集各种学与教的病历,然后以聚类分析的方法找出各种典型类型。其次,对不同类型的教学病历进行归因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观念。以我们承担的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的国家级培训班开展的教学病理分析活动为例,主要围绕数学观、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的新旧理念的比较,对存在于自身及小组其他成员的病理进行分析、交流。最后,提出解决教学病理的教学对策。

专家型教师与教育科研反思。专家型教师是指职业年龄在20年以上的教师群体中的小部分教师。这类教师不仅能对自身的教育经验、教学策略进行反思,而且能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然而,专家型教师除了对个性化教育经验进行总结、提高外,还需要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普遍规律

进行理性的反思。对专家型教师的反思能力培养应与教育科学研究过程相结合,这就是教育研究反恩法。具体他说,应通过研究论文交流、答辩的方式进行。首先,参训的专家型教师把已有研究成果向小组成员与专家组就以下三个问题进行陈述:研究的背景、主要成果、值得思索的问题。然后,小组成员充分展开交流,专家组重在提出建设性的建议。最后,进行研究的深化与研究成果的修改。当然,以上的培训方法均适用于不同群体的教师培训,只是在我们的实践中,应针对不同教师群体的反思指向的不同特点,采用以一种方法为主,其它方法为辅的策略。

三、反思策略与反思线索的构建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教师培训过程中的各种有意识干预,更重要的是让教师体会到反思意识的重要价值和反思能力对自身成长的意义。与此同时,教师掌握一定的反思策略,并形成职业活动中的反思习惯,是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我们认为,可以通过构建反思线索,掌握反思策略,以培养教师发展性的反恩能力。所谓反思线索,是指反思活动所依据的物化材料,反思策略是指有助于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方法、技巧的总称。在实践中,我们在不同的反恩策略中运用了不同的反思线索。

自我提问策略与问题单。这一策略是指通过提供一系列供反思者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的问题单,不断促进教师反思能力提高的策略。问题单的设计主要涉及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有关实践主体方面的内容。关于个体内差异的问题,如有关自身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关于个体间差异的问题,如自身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方式方法上与他人的差异。第二,有关实践材料、实践任务方面的内容。具体指对活动的性质与活动要求的认知。第三,有关实践策略方面的内容。比如,进行某种实践活动总共可以有哪些方法策略,这些方法策略的优点与不足是什么,它们应用的条件和情境如何。

行为记录反思策略与反思教案。自我提问反思策略主要运用于实践活动之前,着重指向内部思维,行为记录反思策略贯穿于实践活动始终,而重在对实践活动的过程与效果的反思。这一反思需要依托一定的反思材料,反思的结果也需要凝成一定的物化形式。因此,反思教案就成为行为记录反思策略的主要线索。反思教案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教学设计反思表,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1)对象分析,学生预备材料的掌握情况和对新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2)教材分析,应删减、调换、补充哪些内容?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3)教学顺序,包括环节设计、环节目标、使用材料、呈现方式与环节评价。(4)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5)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

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二是教学设计的详细案例,也就是平时的教案。实践表明,教师有意识地运用行为反思策略,可以提高职业反恩意识,进而提高职业反思能力。

交流反思策略与反思札记。单纯的内省反思活动,通常比较模糊、难以深入,而在进行对话时,可以使人的思维清晰,来自交谈对象的反馈又会激起深入的思考。反思活动不仅是个体行为,它需要群体的支持。教师个体通过语言,将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过程展现给小组的其他成员,在充分交流,相互诘问的基础上,反观自己的意识与行为,可以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并了解不同的观念。然后,把自己的体会诉诸笔端,撰写成反思札记。

实践表明,教师的反思意识与反思能力,可以通过培训干预得以提高,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如何养成反思的习惯,校本培训如何创设反思的氛围,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我们坚信,只有具有反思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具有反思能力的学生。

第三篇:中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计划

中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的提出

我校的现状:我校语文教学一直处在高耗低效的状态,教学内容的封闭

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要走出这种困境,必须强调语文

教学的开放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走进社会、深入生

活,吸收社会生活的新鲜养料,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

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能力结合起来,特点是要注重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学习实践。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途径。

二、研究的指导思想

以新课标为准绳,根据课程改革理论、语文学科的特征和学生心理规律、依据活动教学、创造教育学、创造心理学等理论原则,坚持课堂教学活动

化、实践活动教学化、课外活动补充、延伸课堂教学的教研思路,让学生在活

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形成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研究目标

1. 重新全方位认识语文学科,增强学生阅读兴趣;

2. 活用所学知识,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培养阅读能力;

3. 通过课内外的语文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四、研究原则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实验人员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有关教育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2. 主动性原则。理论上、研究过程和方法上与人合作相处上主动学

3. 整体性原则。课题自身具有针对性、整体性、可行性,要保证课题研

究的成功,要有组织的协作进行。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当前的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激发学生阅读活动的兴趣。

3.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有效提问。

4.整合学生的问题,在讨论活动中,师生、生生之间学会倾听、学会尊重。

5.鼓励问题生成,鼓励创新思维,在与学生的合作中共同提高。

六、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原有的阅读状况。

2、行动研究法,结合自身及学生实际,开展各项阅读活动实验研究,边

实践、边学习、边研究,不断探索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3、个案法,选定表现突出的几位学生,观察其变化过程,做好记录。

4、文献法,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收集积累相关资料,了解借鉴前人的研

究成果,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七、研究的对象

初中各年级。

八、研究周期

2009年9月至2010年3月。

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9年9月至2009年10月)

拟定、完善方案,动员、部署阶段;

第二阶段(2009年11月至2010年1月)

深入课题研究阶段;

第三阶段(2010年2月至2010年3月)

结题阶段。

总结过程、方法、经验、成果,准备材料,迎接验收。

九、研究步骤

1、立课题组,确定研究方案,并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研究。

2、定并推广实施课题计划。

3、课题小组指导实验的全过程,掌握推广的情况,并对实验进行总结验收。

十、研究的主要预期阶段成果

准备阶段:撰写学生原有的阅读能力不强的调查报告,积累相关资料。

实施阶段:逐步完成研究计划,并作个案记录、分析、总结。

总结阶段:总结出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经验,完成研究报告及论文。

十一、研究的组织管理

负责人:

组长:

副组长:

资料员:

成员:

第四篇:中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计划.

中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的提出

我校的现状:我校语文教学一直处在高耗低效的状态,教学内容的封闭 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要走出这种困境,必须强调语文 教学的开放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走进社会、深入生活,吸收社会生活的新鲜养料,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

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能力结合起来,特点是要注重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学习实践。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为这个问题 的解决提供了一条途径。

二、研究的指导思想

以新课标为准绳,根据课程改革理论、语文学科的特征和学生心理规律、依据活动教学、创造教育学、创造心理学等理论原则,坚持课堂教学活动

化、实践活动教学化、课外活动补充、延伸课堂教学的教研思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形成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研究目标

1.重新全方位认识语文学科,增强学生阅读兴趣;2.活用所学知识,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培养阅读能力;3.通过课内外的语文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四、研究原则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实验人员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有关教育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2.主动性原则。理论上、研究过程和方法上与人合作相处上主动学

3.整体性原则。课题自身具有针对性、整体性、可行性,要保证课题研究的成功,要有组织的协作进行。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当前的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激发学生阅读活动的兴趣。3.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有效提问。

4.整合学生的问题,在讨论活动中,师生、生生之间学会倾听、学会尊重。5.鼓励问题生成,鼓励创新思维,在与学生的合作中共同提高。

六、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原有的阅读状况。

2、行动研究法,结合自身及学生实际,开展各项阅读活动实验研究,边实践、边学习、边研究,不断探索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3、个案法,选定表现突出的几位学生,观察其变化过程,做好记录。

4、文献法,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收集积累相关资料,了解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七、研究的对象 初中各年级。

八、研究周期

2009年9月至2010年3月。

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9年9月至2009年10月 拟定、完善方案,动员、部署阶段;第二阶段(2009年11月至2010年1月 深入课题研究阶段;第三阶段(2010年2月至2010年3月 结题阶段。

总结过程、方法、经验、成果,准备材料,迎接验收。

九、研究步骤

1、立课题组,确定研究方案,并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研究。

2、定并推广实施课题计划。

3、课题小组指导实验的全过程,掌握推广的情况,并对实验进行总结验收。

十、研究的主要预期阶段成果

准备阶段:撰写学生原有的阅读能力不强的调查报告,积累相关资料。实施阶段:逐步完成研究计划,并作个案记录、分析、总结。总结阶段:总结出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经验,完成研究报告及论文。

第五篇:浅谈中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语文教学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同时,很多学校存在一大批语文“学习困难生”的事实也不可忽视。纵观小学和中学的语文教学,教师往往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阅读训练过少,部分语文教师的教法和引导不很得当,教材的某些选文,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等等,导致一些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不高。加之学生个人的日常生活世界被“应试”环境的冷漠所封闭。要摆脱这种现状,必须解开症结,在使用现行教材的情况下,如何搞好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事关语文教学及各科教学,乃至整个中学阶段教育质量的重要问题,值得各位中学语文教师探究。

【关键词】阅读教学中学语文主体

本文首先分析当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不足及其成因,然后针对所存在的现象提出有关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一些举措。

一.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原因

当前中学的大多数语文阅读课上,很多教师借鉴前苏联的文学教学模式,而且非常注重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分析,几乎每篇课文都是精讲精练,从字、句、篇的理解,讲到对结构特点、内容要素、语言风格等的理解。总之,什么都要强迫学生去理解、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大致有:

1.教育观念滞后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主要是因为教育观念陈旧。部分领导不关注教师采取任何方式进行教学,不考虑学生是否能得到全面发展,衡量学校和教师的好坏就是高升学率;大多数中学教师的教育思想仍停留在认为教学便是给学生传授知识的阶段,不能真正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2.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

很多地方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既不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阅读,也不注重教育方式的改进与提高。而且,部分教师坚持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分析具体文章时,许多教师完全是按照考试的要求来进行讲解,甚至以题代读,编制出大量的模拟试题,运用题海战术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导致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受到限制。

3.教材和教学内容处理不够恰当

有些语文教师对教材处理得不够好,没有做过仔细的研究和思考,教师的阅读教学缺乏具体的教学目标,势必导致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另外,有些老师不能有效的处理好教材中的课文,每一篇课文都是精讲和精炼,这就势必造成费力不讨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措施

语文教学研究表明:语文教学应以阅读为本,在阅读过程中,尊重阅读者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创设情境,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自由的空间与和谐的情境,才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具体来说,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策略主要有:

1.贯彻执行新课程标准,转变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为此,教改中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确立新的教育观念,始终贯彻以学为主的基本思想――即把学生看作语文学习的主人,不以“应试”作为阅读教学为目的。

2.进一步提高中学语文教师素质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中学语文老师应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不仅拥有渊博的知识,还要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高尚的人格、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超的教学技能。教师个人素质的提高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上升的有力保障。

3.明确阅读教学目的,认清阅读作品的范围和重点。

阅读教学不是为考试而读,而是为了学生素质的自我完善与发展而读。阅读不仅是对狭义的文学作品阅读,还包含读历史、读自然科学,甚至读社会和人生。中学生对通俗和流行以及社会热点的休闲读物极为关注,休闲读物能贴近中学生时下的生活,具有一定的积极功能,但其不能成为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主流,应鼓励学生阅读一些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

4.加强语感的训练

语感是听说读写的核心,语文教育应该以积淀语感为目标。因为语感不是 “东西”,也不是知识、观念和教条,因而不能给予,好比“冷暖”的感觉,它是学生长期阅读中所获得的一种能力。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多读课文,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把别人的言语手段内化为自己的言语手段,把现成的语言形成内化为活的语言形式,从而提高个人的语感。

5.重视创设学习语文的环境, 重视“文本”与“人本”的有机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以课文为依据,不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即紧扣文本,另一方面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分析理解课文。自觉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阅读教学,倡导讨论式、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进行想象性阅读和审美性阅读,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造思维能力,形成自主性学习方法。

在教学形式上,教师的任务是根据阅读材料的性质和阅读主体的情趣,提供条件和环境, 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主导和主体的关系,即导演与演员的关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个体创造,同时也不能放任自流,要适时加以指导。阅读教学中提倡“文本”与“人本”的有机结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第二,处理好学生读书与教师指导的关系;第三,教给学生阅读技巧,采用一定的策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指导学生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去读;第四,注重感悟阅读,拓展思维。

6.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重视课内外阅读的衔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读”是感知课文的必要手段,是理解课文的必由之路。曾有人把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概括为四读:一读,领悟主旨;二读,体会语脉;三读,品味语言;四读,感受语情。这是非常有效的读书之见。当然,读书要讲究方法。读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朗读、精读、默读、速读、跳读、泛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不同的读书方法的合理运用,能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把握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因此,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不同的文体所适用的读法侧重点也不同,如诗歌可用“比较阅读法”,长篇小说适合“速读法”,散文侧重于“精读法”。多种读书方法的准确恰当应用,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

7.加强学生精读训练,全方位提高学生能力

阅读教学中,精读是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其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有效的阅读能力,切实解决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精读是逐章、逐段、逐句、剖析字词的阅读方法,是深入理解和研究其精髓,融会贯通的过程。精读要求从篇章到段落、从内容到形式对课文进行分析、归纳、比较、深究、发现并掌握知识规律。这要求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通过示范讲解使学生获得完整、深刻、系统的阅读知识,把握阅读要领,提高自我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与学生听、说、写的能力直接相关。听、说能力是人的文化修养水平的一种标志,而准确、恰当、优美的言辞来源于阅读,阅读材料综合了书面语和口头语的精华。同时, 学生的习作, 主要是从模仿范文开始,认真、大量的阅读,才能从阅读材料中汲取对写作有用的营养。古人云“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文章作品丰富的意蕴,存在于字里行间,隐藏在文字背后,存在于空白处留下的巨大审美空间之中。对一篇课文的教学,教师不应首先引导学生去分理解,而应首先引导学生去感受, 即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情感去触摸内容的整体存在,去品味语言文字的意义、情味和旨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尤其要重视“读”这一环节。

9.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完美的阅读过程绝不是读者的被动接受[1],而是读者根据自己的情境、思想、知识、阅历和知识储备等对作品进行领悟、理解的过程。可见,阅读过程是读者对阅读对象做主观审视,进行创造性、批判性理解,从而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观点的过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本身给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和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应该培养学生敢于对文本提出挑战,提出全新的见解。因此,阅读教学应该大力提倡讨论、质疑和开放性阅读,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语文教育需要革故鼎新,才能产生新的生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需要。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现代中学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阅读能力的好与否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掌握了运用语言文字技巧的一个重要标准。所以说,语文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具有自主阅读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笔者在此仅谈了些较粗浅的认识和体会,对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和研究,要靠语文界同仁群策群力,一起开创现代阅读教学的新篇章。

浅谈中学语文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研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