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省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与未来
山东省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与未来
山东省农机办主任 林建华
山东省水稻种植历史悠久,黄河大米、章丘香米等久负盛名。由于受自然条件限制和种植习惯的影响,全省的水稻种植面积仅为17.7万hm2,主要集中在济南、济宁、东营、荷泽等沿黄和南四湖部分地区。
1.基本情况
同小麦、玉米生产机械化相比,山东省的水稻生产机械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到目前为止,全省拥有水田整地机械1.3万多台,插秧机10.0万台,水稻联合收割机180台,水稻脱粒机4.9万台,烘干设备105台。水稻生产机械多数是宵户用小型拖拉机配带自制农具作业,效率低、质量差,规模化的工厂育秧设施还是空白。水稻机械插秧1.38万hm2,占水稻种植面积的7.8%;机脱面积为15.9万hm2,占水稻种植面积的89.8%,是各个作业环节中机械化水平较高的,但目前的脱粒机械科技含量低,多数是老式简易机械,有的仍用拖拉机带动“稻磙子”进行脱粒作业;水稻植保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每年航空植保作业面积都在1万hm2以上;全省水稻机械收获面积为3.4万hm2,占种植面积的19%,其中联合收获面积近3万hm2。
近几年来,我们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大力推进农机结构调整,把水稻生产机械化纳入了农机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围绕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针对我省的实际情况,找准工作切入点。一是大力推广应用旱田整地机械水田作业。根据山东实际,我们采用旱田机械(主要是旋耕机)进行水田耕整,旋耕后实施浇灌插秧,提高了灌水前的整地机械化水平。目前旱田机械水田耕整机械化程度已达到60%以上。二是稳步提高水稻收获机械化水平。我们在引进、试验、示范水稻收获机的同时,着重进行推广稻麦联合收割机收水稻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从202_年开始我们着手抓了水稻收获的跨区作业工作,据统计,青岛、威海、济宁等市地有近200台稻麦联合收割机远赴辽宁、江苏等省参加了水稻机收跨区作业。水稻跨区机收的开展,对全省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是努力提高水稻植保机械化水平。近几年来,全省在水稻产区推广植保机械近1万台,水稻的病虫害防治基本上实现机械化。通过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全省水稻生产机械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总起来看,近几年山东水稻生产机械化虽然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总体水平较低,仍是我省农业机械化的薄弱环节之一。主要原因是起步比较晚,水稻种植面积小,其生产机械化问题多年来未能引起各方面的足够重视,投入的精力不是很多;进口插秧机价格高,农民买不起,国产机质量差,对稻田、秧苗要求高,制约了水稻插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同时,我省现有机械严重老化,科技含量低,作业效果差,不适应水稻大面积生产需要;另外,我省稻田地块普遍较小,为机械化作业带来困难。
2.今后的规划和打算
水稻在山东省农作物中占的比重虽然不大,但作为农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当也必须是农机部门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全省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总体思路是,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农机结构调整为主线,稳步增加机械总量,优化配置结构,大力提高机械的科技含量和利用率,提升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整体水平,使之逐步与我省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相适应和同步同水平发展。计划到202_年,全省各类水稻生产机械化机械达到20万台(套),耕、插、收等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85%、50%和50%,逐步普及工厂化育秧和机械烘干。
第二篇: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总结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总结
我公司自202_年以来水稻生产在上级业务部门的领导和兄弟单位的支持下,就开始使用机械插秧、机械收获,不但节约成本,还提高了速度和效率,为分享经验,作如下总结:
一、机械育秧:原来我们采用人工播种,塑料秧盘育秧,速度慢且播种不匀,从今年开始,引进了水稻播种机育秧,从撒工、喷水、播种、覆土一次完成,然后用人直接把秧盘摆入秧田中,采用机械化后播种均匀,而且速度快,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机械整地(水田轮):过去插秧前整地用人、畜整地,至少用一头牲畜两个人加一耙,把地耙平,人、畜都很吃力,而今年使用水田轮整地,不但省工省力,而且整地速度快又平整,利于秧苗返青,还有好处是把插秧后的返青肥提前使用,可施肥均匀。
三、机械插秧:使用机械插秧速度快,均匀,省工省力,大大提高了效率,过去用人工插秧,每人每天最多半亩地,而使用插秧机一台机械顶十几个劳动力并可连续作业。
四、机械收获:机械收获的好处更多了,现在用人工收获,包括割、捆、扛、打四首工序缺一不可,需要费用300-350元/亩,使用机械收割,以上四道工序由机械一次完成,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节省了大量开支。
五、存在问题:
1、插秧机插秧较深,返青较慢,有漏苗现象,需插后补苗。
2、机械收获损失较多,尤其是倒伏稻田易掉粒,损失更大。
六、解决方法:育秧时科学育秧,育壮秧,尽量把稻田整平一些,能逐步克服以上问题。
202_年10月18日
第三篇: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机具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
发展前景的预测
单位:吉林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心
作者:徐枫
摘要:本文通过对吉林市水稻生产现实情况的分析,总结了在吉林市开展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吉林市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水稻全程机械化优势问题措施
农业部为大力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已制定了《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十年发展规划(202_—202_年)》。规划明确提出,以我国水稻优势产区为重点,以育插秧和收获两个关键环节的机械化为着力点,带动耕整地、田间管理、烘干等环节机械化,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力争经过5-10年的努力,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到202_年,在全国基本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吉林市是吉林省的水稻生产第一产区。202_年省政府在我市4个县(市)确定开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面积达到22万亩。这是对吉林市全面开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的极大推动。为此,吉林市农委把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确定202_年重点推广示范项目。
一、目前我市水稻生产的机械化现状
吉林市现有耕地面积864.3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340.6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0%,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25%,水稻常年平均产量在95万吨。是吉林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地区。粮食产量和经济效益决定了我市的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因此,要保证水稻作物的稳产、高产,降低生产成本,就必须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有效途径。
当前吉林市水稻生产正由传统手工生产向机械化生产的过度阶段。全市实现了耕整地和水稻产品加工的机械化。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和水稻收获的机械化却只占中耕作面积的6%。只有少数农机发达地区实现了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
现阶段农民对各种水稻生产先进农业机具的需求快速提高。同时,国家、省、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力度的加大,提高了水稻生产者的购机能力。水稻生产机械急剧增加,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组织逐步发展壮大。在吉林市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条件基本成熟。
二、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优势效益分析
(1)水稻机械化播种、育苗方面的优势。利用“水稻种子高温破胸机”破胸催芽,能够准确地把温度控制在38℃左右,使水稻种子的生理活动在最旺盛期,破胸迅速而整齐,最大化地满足水稻种子催芽的“快、齐、匀、壮”技术要求,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水稻产量。相反传统的破胸方法,一般是在农家的火炕上,通过烧火来增加温度,温度控制不准确,还有很高的经验要求,费时、费力,且种子破胸慢并不整齐,影响水稻发育。
利用水稻播种机播种,能够最大化的提高工作效率。以日本“久保田”水稻播种机为例,每小时可以播种540盘。铺撒的床土土层厚薄均匀,土面平整。播种量精确、均匀,节省用种量。覆土平整。整个播种过程准确、简洁、操作方便,可以大大地节省生产费用。
利用“蒸汽育苗室”高温育苗,根据水稻生长要求,精确控制温度在32℃,48小时即可以萌芽,然后再移植温室大棚,这样生产水稻秧苗不但可以节省育苗时间,而且长势均匀,苗壮增产。
(2)水稻机械化耕整地方面的优势。现阶段吉林市的水田耕整地,已经全部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但是先进的机械化水稻秸秆还田技术还没有大面积的推广应用。资料表明稻草、秸秆中营养含量占干物中的比例为 N=0.63% ;P=0.11% ;K=0.85% ;Ca=0.16~0.44%;S= 0.112%~0.189%。把作物秸秆进行机械还田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中国农科院,西南农业大学,湖北农科院等单位进行的秸秆还田试验结果表明,实行秸秆还田后一般都能增产10%以上①。坚持常年秸秆还田,不但在培肥阶段有明显的增产作用,而且后效十分明
显,有持续的增产作用。
(3)水稻机械化插秧方面的优势。机械化插秧最大化的提高了水稻插秧的工作效率。近几年在舒兰市的水稻机械化插秧推广的效果显示,机械化插秧费用每公顷为327元,人工插秧费用为850元,每公顷水稻插秧生产减少费用支出523元②。机械化插秧能够做到浅、直、匀、牢,水稻返青早、通风效果好、增加光照效果、不宜倒伏、增强水稻抗逆性、增加水稻分蘖,十分适应水稻作物生产的农艺要求。达到增产的目的。经过测试机械化插秧与人工插秧比较可以增产10%,增加产值近1400元/公顷。
(4)水稻机械化收获方面的优势。传统收获水稻需要收割--晾晒—将收割下来的水稻运到脱谷场—脱谷—装袋运回家5个步骤,最少需一个月时间,如果遇到秋天雨水多,还要延长很多天。如果这些工序雇人来完成,一公顷所需要的成本是:收割1200元,运输400元,脱谷650元,仅此三项就需要2250元,而且在晾晒、运输、脱谷过程中,每道工序都要损失粮食,五道工序下来,损失率要在5%以上,而且费时费力。机械化收获水稻只需要收割和运输两个过程,一公顷收割费1000元。因为直接拉稻粒,一公顷运输费只需150元。机械化收获水稻,从收割到粮食运到家,加上每公顷水稻的烘干费用400元/公顷产量,只需总费用1550元,省下了很多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机械化收获水稻只有3%的损失率,按吉林市202_年水稻平均产量9500公斤计算,相当于一公顷增产190公斤水稻,按吉林省政府水稻收购最低价格1.54元/公斤计算,可多收入293元/公顷,再加上收割省下的700元,一共可多收入993元/公顷。另外机械化收获水稻一小时可收0.4公顷水稻(以久保田PR0488为例),大大缩短了农时,水稻可以提前上市,这时的水稻价格要比平时高0.2-0.5元/公斤之间,利润相当可观。
(5)跨区作业的经济效益显著。我市位于辽宁省和黑龙江省之间,黑、吉、辽三省的水稻插秧和水稻收获的时间有10-20天的差距,利用这段时间进行水稻插秧机械和收获机械的跨区作业是很可行的。一些水稻生产机械化发达的地区,可以根据当地的水稻作业期的情况,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集中机械跨区作业。做到水稻生产机械的满负荷运营,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6)社会效益显著。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可以解放部分以水稻生产为主的农村劳动力,使部分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发展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保护地种植业等行业,促进农村产业调整。同时,一部分农民可以外出打工,参加城市建设和出国劳务。改变农民靠土地吃饭的传统,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推广,推动了农业机械研发和生产的发展。农机研发部门和农机生产企业将按照农民的需求必将加大研发的投入,研制出适合农民需要的先进的新技术、新机具。由于购买力的增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一定会加快农机科技成果的转换速度,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快速稳定发展。
(7)生态效益显著。机械化育插秧将节省水稻育秧环节的农用薄膜及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减少了白色污染,同时在育秧时药剂浸种、秧苗移栽前施用了送嫁药,减少了以后大田的农药施用,甚至达到不用农药防治,降低了粮食的农药残留,有利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秸秆粉碎还田后,不用焚烧,减少了环境的污染,同时又增强了土壤的透气性能。先进的管理工艺,水田组合机具的研制与推广,实现免、少、浅耕、施肥、插秧一体化作业。改善土壤环境,生态效益明显。
三、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面对的问题
(1)农民的认识不足。传统的水稻种植方式在农民的心里已经根深蒂固了,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在增产、增收方面又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就突显出来,要经过多年的产量对比。在机械化插秧方面虽然可以明显的体现出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在育秧方面的要求很高,需要农民部分改变育秧方式,农民主观上存在着怀疑心理。一些水稻生产机械一次性投入大,成本收回
期长,水稻机械市场上的价格混乱、信息网络不畅,使农民对购买机具怀有观望的心理。
(2)产、学、研、推紧密联系不够。目前各个农业机械生产厂家没有认识到我市水稻生产对先进的水稻生产技术和水稻生产机具渴望。农机生产厂家在水稻生产机具上的投入不足;农机研究部门研制出的先进生产机具没有及时的转换为产品;各个农业院校和农业培训组织对水稻生产机械技术培训工作重视不够;农机推广部门没有及时的把适应的、先进的水稻生产机械推广到农业生产中。产、学、研、推各个部门各自为阵,没有行成合力,制约了水稻生产机械的发展。
(3)政府扶持力度不强。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虽然加大了在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投入力度,但是还没有达到快速发展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要求。农机推广经费严重短缺,农机技术推广举步维艰。各级政府没有真正意识到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重大意义和历史责任。在购机补贴方面省、市主管部门对水稻机械的倾斜性不强,虽然加大了水稻机械的购机补贴资金份额,但是依然没有最大化的满足农民的需求,有很大一部分有购机欲望的农民没有争取到购机补贴。
四、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措施
(1)要加强推广力度。农机推广部门要及时的确定吉林市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模式,提出适宜本地实际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规程或标准,积极推广适应当地水稻生产的机具;大力扶持水稻机械化生产作业大户、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公司等社会化服务组织,以市场为导向,服务为手段,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培育新的市场主体,推广先进的典型经验,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业服务向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方向发展。注重农机和农艺相结合,成立农机与农艺结合的专家组,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做好技术指导,农机推广部门和农艺部门要紧密合作,使农机技术和农艺技术相互适应,发挥优势,加快推动技术普及和应用。
(2)要加强宣传信息沟通。加强对水稻生产机械化优势进行宣传,提高农民对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认知度和购机欲望;加强对水稻农机合作组织的典型经验进行宣传,将市场信息传递给农民,引导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开展经营生产,推动农机服务专业化、社会化、企业化,充分发挥水稻生产机械在吉林市水稻生产中的作用;加强对水稻生产机械购置补贴和扶持政策的宣传,让农民真正的了解国家的政策,增加农民的购机信心,提高水稻生产机械的保有量。
(3)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农机推广系统的职工,要积极的围绕农业生产和农机化发展的要求,及时了解掌握农民的需求,一方面引进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增强本领。同时,也要对不断发展的农业机械技术进行深层次的探索,把适合吉林市水稻生产的农业机械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学习。做到素质高、懂技术、会传授、能示范,推动吉林市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4)要加强政策扶持。在国家购机补贴不断增加的同时,各级政府也要增加对水稻生产者给予政策和经济上的扶持,让一部分水稻生产农机大户迅速壮大起来,带动当地的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整体水平。各县、区及其乡镇农机管理部门要积极落实配套资金,在水稻生产的重点乡镇要确保购机补贴资金向购置水稻生产机械倾斜,并整合其它项目资源、形成合力,集中财力,做大做实,促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广工作不断深入。
总之,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降低粮食生产成本、解放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根本保障。以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和发展壮大农机专业生产合作组织为基础,通过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预测未来3年我市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将达到30%以上。能够按时乃至提前完成202_年全国基本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目标。
第四篇:茶叶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调查
茶叶是XX区传统特色产业,目前全区共有茶叶种植面积X万多亩,年产量XX多吨,年产值XX多万元,注册茶叶生产企业十几家,拥有“XX”牌三山玉叶、“妙手”牌天赐玉叶、“海和森”茶叶、XX惊茗、七顶玉叶等名优品牌,其中玉叶茶屡屡在全国各类茶叶评比中获奖。为进一步推进茶叶产业,近年来,XX区农机化管理站在茶叶机械化生产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着力推动茶叶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一、XX茶叶生产机械的发展现状
区农机化管理站以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契机,在全区大力推广茶叶生产机械。截止202_年底,全区茶叶生产机械总动力1172kW,总台数627台,其中茶叶剪修机105台,采摘机40台,揉捻机112台,多功能理条机78台,杀青机49台,扁形茶叶炒制机138台,其它茶叶机械105台,基本实现了茶叶生产管理与加工的初步机械化,大大降低了茶农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茶农的劳动效益。
(一)茶园管理机械发展现状
全区很多茶园虽已有多个作业环节开始利用机械进行作业,但茶园管理总体机械化水平不高,茶园管理还是以人工作业为主。由于市场缺少适用的机械或因为价格原因,茶园的中耕作业、施肥作业、植保作业及灌溉作业基本是依靠人工完成。对于修剪作业,由于目前市场上修剪机械技术成熟,价格合理,我区许多地方茶园修剪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
(二)茶叶加工机械发展现状
相对于茶园管理机械化发展来说,我区茶叶加工机械化程度有着较高的水平。由于茶叶加工机械品种多,机型比较齐全,基本上满足了我区茶叶加工产业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区的茶叶加工已基本实现机械化,根据加工需要,可完成茶叶的初、精加工。
二、北仑区茶叶生产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北仑区茶叶生产机械化工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但茶叶生产机械化发展水平还较低, 茶园管理机械化工作进展不快。
1、茶园田间管理作业机械缺乏。茶园田间管理作业机械短缺,茶园管理还是以人工作业为主,缺少配套适用的耕作、施肥、植保、灌溉等机具。因茶园管理机械对生产基础有较高的要求,如开展机采工作,对山地茶园的坡度、梯面、道路、品种、栽培方式等各种基础条件都有适当的要求,而目前不少茶园达不到要求,不能进行机采等机械化管理工作。而我国茶叶机械生产企业生产的茶园田间管理机械种类不全,且生产的大都是一些通用类机械,其不适用于茶区作业。
2、茶叶加工机械设备较落后。虽然我区每年的茶叶机械增长迅速,但由于经济条件、资金投入等诸多因素,绝大多数茶叶生产加工机械配套不合理,简单加工型多,复式成套型少,传统粗放型多,高科技、连续化、清洁化机械少,制茶单机自动控制水平不高,难以组成全自动生产线,制茶效率不高,工艺简单,质量稳定性不高,造成茶叶色、香、味、形不一致,影响了茶叶加工品质,进而制约了产业化发展水平。
3、茶叶机械应用效果有待提高。近年来,区农机管理部门虽然经常开展制茶机械操作培训,但由于现有茶叶生产从业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因此培训效果不是很理想。不少茶农仍然采用传统落后的制茶方法,即使有了一些茶叶生产机械,对技术参数、操作要点掌握不到位,使一些机械性能得不到有效发挥,遇到茶叶机械故障排除、茶机维修保养、零配件替换等技术问题还是难以展开。
4、茶叶生产规模小管理分散。虽然全区涌现了一批茶叶加工龙头企业,但单家独户手工加工茶叶的现象仍然存在,影响了性能先进但价格较高的茶叶机械的购置,因此现在推广的茶机大部分机型小、生产能力低、经营分散,茶叶机械化生产成套流水线、连续化作业设备不够,茶业机械的智能化程度较低,导致先进的加工机械利用率不高,影响了茶叶生产、加工整体质量的提高。
5、农机化服务体系薄弱。目前区各乡镇农机服务站人员配备不足,一般每个乡镇只保留1~2人,且乡镇农机工作人员身兼数职,农机工作只占极小部分,不能全身心从事农机推广工作。同时全区农机推广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尤其是乡镇农机推广人员,年龄老化。虽然农机推广人员长期从事农机工作,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在当前农业产业化大发展的情况下,特别是面对日益先进的新机具新技术,从事农机推广工作需要较宽的知识面,能向茶农介绍、指导各种新式茶机的使用性能,知识的缺乏,很难承担起推广任务,必将影响茶叶机械的推广工作。
三、北仑区发展茶叶生产机械的建议
1、大力加强茶园基础设施建设。茶园基础设施建设对茶园管理机械化有着重要影响,由于茶园大都建于山坡地上,导致了茶园平整度、道路和水源等基础设施都比较差,给茶园的机械化作业带来了很大影响。为此,要推进茶园标准化建设,对一些不合理的茶园结构进行调整,老茶园进行改造,逐步做好茶园种植面、道路、栽培方式等整
体规划建设,创造适合于机械化生产的基础条件。
2、全面提升茶叶加工机械化水平。应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与政策扶持力度,大力推动加工机械的更新换代与茶园管理机械的推广。把扶持现有的茶叶生产龙头企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优先发展,通过龙头企业和茶叶加工户的带动,积极推进茶叶加工机械化进程向更高层次发展。加快茶叶机械的更新换代,大力
推广先进、适用、节能、环保的新机械,淘汰过时的加工工艺和设备,逐步改变单机加工作业向机电一体化、智能化茶叶生产线的现代化加工方式转变,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3、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要充分发挥农机技术人员和茶叶专家的作用, 注重基础培训, 以加工企业和茶叶大户为重点,深入到村,培训到户,开展茶叶机械化生产技术培训,特别是培训和提高农户使用茶叶机械的意识、素质和操作技能,使茶农了解茶叶生产机械性能和机械操作以及维修、保养等技术要领,学习掌握茶园管理、种植采摘、加工等工艺如何适应机械化生产,提高生产者的应用操作水平, 培养一批茶叶种植加工能手,不断提高茶机使用操作技能,发挥好茶叶机械的作用。
4、发展茶叶生产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针对目前茶园经营规模小, 栽培机械推广难的状况, 要积极引导茶农成立茶业合作社等经济合作组织, 提高产业集聚化程度,改变单一的农户生产方式,促进茶叶生产上规模、上批量、上档次、上效益。同时,要重点培育发展茶机大户,鼓励和支持现有机户提供茶机作业服务,解决众多规模较小茶农的实际问题, 促进栽培机械推广工作的开展, 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5、形成一支较高水平的茶叶机械推广队伍。加强茶叶机械推广人员自身技术培训,只有茶叶机械推广人员自身技术过关,才能真正起到指导和推广作用。通过考察学习、培训,开拓视野,掌握基本理论知识,通过深入调研和实践,掌握实际情况和实践经验。对于茶叶机械化发展,农机推广人员应多关注搜索更多、更好、更适用的茶叶生产机械,及时引进推广给全区的广大茶农。
第五篇:日韩水稻发展现状
日韩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与现状
由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刘恒新副司长为团长的考察团在韩国访问了韩国国家农业工程研究所,了解了韩国水稻插秧机械化发展历史阶段和技术发展动态,以及农机产品的试验鉴定和评价体系,并就推广水稻机械化移栽技术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参观了韩国东洋公司的水稻插秧机生产线,进一步了解了该企业的生产制造水平和经营管理过程。在日本考察期间,考察团访问了日本农林水产省生产局农产振兴处,与技术对策室的专家就稻作生产、购机补贴和技术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座谈;参加了日本农机工业协会的专题研讨会,与协会主要领导、日本洋马农机株式会社、井关农机株式会社等24家农机制造企业、农经新报社等五家新闻媒体进行了技术和信息交流。考察团访问了日本生物系特定产业技术推进机构(以下简称生研机构),参观了试验室;考察参观了洋马公司米原工厂、久保田公司宇都宫工场和金子农机公司。对水稻联合收割机、插秧机和干燥设备的生产现场进行了具体考察了解,并与工场负责人、技术专家就收割机等生产工艺、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一、韩国的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
韩国国土面积993.9万公顷,丘陵山地约占国土面积的70%,耕地面积203.3万公顷,占20.45%。全国人口4454.3万,农户155.8万户,农业人口5l6.7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0.9%,户均耕地1.3公顷。水稻是韩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一年一作。农业机械以中小型为主,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的转移,农户生产规模在逐渐扩大。由于不少地区进行了大规
模的平田整地,田间作业机具向大型化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
(一)韩国农机化发展历程
韩国的农业机械化是分阶段实现的。20世纪60年代以前,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50%以上,还广泛使用人畜力劳动;70年代,随着5年经济计划的实施,农业机械开始起步,并开始从日本引进插秧技术;80年代,随着农业劳动力大量向工业和都市转移,农业人口妇女化和老龄化问题突出,在政府的扶持政策下,农业机械化得到了全面发展,动力机械逐步代替了人畜力劳动;90年代,水稻移植和收获机械技术得到大力发展,水稻生产的耕翻、栽插、植保、收获、烘干、加工作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韩国农业机械以小型、适用为主。主要农业机械有拖拉机、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和其它农田专业化作业机械。
70年代末韩国实现粮食自给后,水稻生产已不再单纯追求高产,而将提高品质放在首位。近10年来,韩国也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目前大约70%的耕地生产粮食(主要是水稻),30%改为生产蔬菜及其它经济价值高或可进入国际市场的农产品。农业已逐步成为面向国际市场的外向型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