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试论我国治安管理队伍的建设
编辑:繁花落寂 识别码:17-928360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28 18:02:19 来源:网络

第一篇:试论我国治安管理队伍的建设

试论我国治安管理队伍建设的创新

法学1003区队黄江华1005010307

202_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在社会治理方面,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社会治理,关系你、我、他,责任也在你、我、他。当然很大一部分责任自然落到了治安队伍的身上。胡绵涛主席曾指出:“在全部治安工作中,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可见,新时期做好治安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社会治安工作的重要性。治安管理队伍的建设是做好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在新时期加强我国治安管理队伍建设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意义重大。

一、治安管理队伍建设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1、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治安执法队伍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大力调整工作思路,创新治安队伍建设新方法,以实施“素质提升、形象树警、绩效联评、达标升级”等为重点,不断强化队伍纪律作风的教育与整顿,治安队伍执法水平,工作作风,实战能力和服务意识都取得明显进步,治安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充分肯定治安队伍建设取得成功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治安民警队伍的整体素质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特别是在政治思想,纪律作风,管理机制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旧观念的消长带来部分民警思想认识上的误区,相当一部分民警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巨大影响,学风不浓,敬业精神淡化,凝聚力减弱,行为方式变异。队伍中上进心不强,重实惠,淡荣誉观念的现象存在,在基层的警队中,政治学习和钻研业务的空气淡化,有相当一部分民警平时不注重业务学习,业务素质仍较低,有的办案不会作笔录,“六大要素”不全,字迹歪歪扭扭,错别字较多,运用法律条文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实践中把握不准,有的民警热衷于交朋友,甚至与劣迹人员混在一起吃喝玩乐等。

(2)纪律观念和艰苦奋斗观念淡化。一是少数民警工作迟到早退、出工不出力、当一天和尚撞天钟的现象突出,上班期间,无精打彩,机械性做事,求应付,缺乏相应的责任心和责任感。二是对群众的报警求助或办事情推诿拖沓。有利的事就干,有油水的地方就去,有的民警作风飘浮,不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就事论事,执法为民思想不牢。三是有的民警耍特权,对群众冷漠无情,见事躲避,不履行职责,有的利用手头的权力搞不正当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伤害群众感情。

(3)科学管理长效机制不健全。一是学习教育不规范,往往是一个专题未学完,另一个专题随文下发,内容多且杂,要求的多,其结果是规范挂在墙上,文件印在纸上,落实在口头上;二是机构设置不科学。未能联系实际,一味的上下对口,左右平衡,机构越设越多,机关警力宠大,基层警力不足;三是用人机制不顺畅。“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弊端程度不同的存在。四是激励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重形式、轻实质的考核、验收、达标项目增多及政策、制度的不兑现,挫伤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五是极少数民警日常行为

不规范,犯自由主义,只啄磨人,不啄磨事,阴阳怪气,故意拨弄是非,影响团结,还有极少数民警职业道德意识淡薄,办关系案,办人情案。

2、原因分析

对目前治安内部存在的问题,可以说,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只有找准问题的根源,才能找到根治的良方。

(1)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社会的生产、生活和分配方式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环境日渐宽松,收入差别大,相对于治安民警来说,超负荷的工作,从优待警措施难以落实到位,这是不可忽视的外部困素。主观上,公众对社会治安期望质较高,民警的服务质量低,加之治安机关承担着大量的非警务法动,群众对治安机关的认识发生偏差,警民关系不够融洽。

(2)经费紧张,待遇低,是影响治安廉政建设的不可忽视因素。经费紧张是目前治安机关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由于经费紧张,有的基层所队为了改善办公条件,达标升级,不得四处化缘拉点赞助。一些有问题单位和个人借此机会搞等价交换,导致执法不力。基层民警待遇偏低是诱发违纪问题的一个原因。有的民警一家人靠一人工资维系全家人生活,经济拮据,不得不削尖脑袋搞钱。从林区实际来看,政府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优先安排了治安经费,但预算的经费与实际需要支出的经费仍有较大的缺口,到目前,全区治安基层所队外欠经费达200余万元,民警垫支的办案经费20余万元及外欠装备经费达40余万元。民警加班加点工作,得不到轮休,更得不到相应的补贴,在一定程度使民警产生消极情绪。

(3)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问题客观存在。只注重抓打击防范,忽视治安思想政治工作,有些基层单位领导存在抓业务一手硬,抓队伍教育一手软,对民警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缺乏了解,缺乏关爱,只注重让民警干事,不注重为民警办事。在教育学习上,注重形式上内容,片面强调有记录、有笔记、照抄、照转、照念文件的多,理论联系实际不够。

(4)在科技发展的今天,复合性人才、专业性人才缺乏是制约治安发展的瓶劲。加之,治安管理体制、用人机制不顺畅,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及监督机制,警务保障机制不力,也是影响队伍建设的重要因素。

二、创新治安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治安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警力不足和民警整体素质不高是制约治安队伍建设和治安工作发展的“瓶颈”。部分民警在执法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偏差和违规违法问题。治安队伍之所以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既与治安队伍的工作性质、工作特点密切相关,同时也与教育、管理、监督不力密切相关。

1、多措并举,缓解警力不足压力。一是争取支持,充实基层警力。治安部门应主动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尽可能给予政策倾斜,增加编制,制定计划,每年面向社会公开招录一定数量民警,把德才兼备的年轻同志源源不断地选送到治安工作的第一线,为基层治安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二是加强培训,提高民警素质。由于招录新民警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不可能在短期内从根本上解决警力不足问题。对此,要结合治安队伍建设工作实际,经常性地组织在岗民警开展执勤执法培训,加强政策法规和治安业务学习,不断增强民警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加大投入,增加科技装备。随着科技的进步,当前治安工作已步入正规化、制度化和科技化轨道,要将电子监控系统等高科技管理设备和管理手段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将部分警力解放出来,从而实现以科技装备的增加弥补警力不足的目的。

2、统一纪律要求,建立起配套完善的监督制度。要加强对治安队伍的宗旨观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法律和文化知识教育,不断提高民警的政治素质,最大限度地减少民警的违法违纪问题。其次要严格监督,严肃法纪。领导要经常深入基层检查督促工作,直接听取辖区群众对民警的意见,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及时解决;治安机关的内部监督部门要变事后查处为主为事先防范为主,把预防民警违法违纪的关口前移。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警务公开制度,不断提高治安工作的透明度,有效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第三,要在从严治警的同时,坚持依法治警。要坚持经常性的督查和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相结合,敢于坚持原则。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来处理违法违纪案件,做到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迁就、包庇护短,努力预防和减少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

3、加强队伍管理,提升队伍综合素质。注重树立民警中典型标杆,起到榜样作用,进一步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树立典型工作方面,首先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把忠实履行职责、工作兢兢业业,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作为衡量典型的主要标准。同时还要落实宣传责任制,强化内外部协调与沟通,弘扬正气,鼓舞斗志,进一步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治安队伍中也存在一些基本素质低、责任感差、工作能力低、不能胜任工作的干警,而这些人员没有落实相应处理措施,不但有损于治安机关形象,而且挫伤其他基层民警工作积极性,整体上削弱了队伍战斗力。因此,必须严格执行“末位淘汰制”,将无法胜任岗位的必须调至简单岗位。

4、以教育训练为突破,不断增强治安队伍依法行政的工作能力。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教育训练工作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把基层在职民警的教育训练工作纳入系统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有效避免教育训练工作中的低水平重复和资源的浪费,使教育训练活动做到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要加强治安队伍的基本功训练和实战训练,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要将教育培训与民警的工作需要结合起来,针对不同警种、不同层次,以业务骨干授课等形式为措施,制定并落实针对性、实用性、操作性强的培训方案,切实提高培训的品位、层次和质量。同时,教育培训要着眼于实战需要,做到学以致用,从根本上提高民警的实战本领。同时,设立教育训练专项资金帐户,实行专款专用,确保教育训练工作循序渐进,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要通过建立健全民警教育训练档案,加强对教育训练工作的量化管理,并把民警的教育训练水平作为衡量和考察民警综合素质的重要参数,与绩效考核工作挂钩,落实奖惩措施。要把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放在培养治安工作急需的专门人才和解决部分民警“追不上、打不赢、说不过”的问题上,通过划定合格标准,严格考核测试,摸清基层队伍的实际状况,开展分类培训。

5、坚持从优待警,激发内在活力。坚持把解决治安队伍思想问题、作风问题、工作问题与解决民警政治、经济待遇和实际生活困难相结合,最大限度地落实从优待警相关措施,凝聚警心,调动广大民警干事创业的热情。一是抓好政治保障。要切实解决民警职级待遇问题,切实让各级干警感到“有为就有位”;要解决民警的政治待遇问题,积极探索建立一系列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新机制、新举措,注重在治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实践中考察、识别和提拔干部。二是抓好经费保障。要将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保证足够的办案经费和必须的警务装备,全面落实津补贴制度,促进基层单位和广大民警集中精力抓好本职工作。三是抓好维权保障。民警及家属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被侵权的事件时有发生,以往处理类似问题,由于担心群众误解,多数情况采取的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办

法,导致一些民警在执法活动中畏手畏脚,不仅极大地挫伤了民警工作的积极性,而且直接影响了执法工作的权威性。为此,要将维权工作纳入治安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使维权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办。四是抓好解困保障。要帮助民警解决家庭的各种实际困难。在帮助解民警困难的同时要多留心、多关心、多操心,利用一切有利资源做好工作,让广大干警无后顾之忧。

6、深化竞争,加强考评考核。一是加快改革步伐,坚持与时俱进、任人唯贤,不断深化以竞争上岗、全员优化组合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并不断加大轮岗交流力度,创造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效能,进一步增强全体民警奋发向上的紧迫感。二是积极创造条件。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把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工作干劲大等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三是强化考评考核。要以明晰权责、量化任务为重点,根据各个岗位、各项工作的类别、性质和特点,细化工作的标准、要求和程序,并辅之以严格的考核奖惩办法,建立并完善量化管理考核机制,综合考评,奖优罚劣,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性,增强战斗力。

在新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中,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牢牢把握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大力加强和创新治安管理工作,狠抓治安管理队伍的正规化建设,不断加强和改进治安工作与治安队伍建设推进治安机关更好地担负起巩固我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努力做到“管控严,防得住,基础牢,服务好”,促进社会实现公平与正义,努力开拓治安工作新局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安定有序的治安环境。

第二篇:浅析我国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

浅析我国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流动人口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社会治安控制模式,给公安机关原有的管理体制带来了猛烈撞击,成为当前社会治安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试从探讨管理系统不健,管理工作重心偏移,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等几个方面,分析当前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而从比较宏观的层面提出改进和加强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的途径。

关键词:流动人口;管理;社会治安

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是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方面,在预防和控制犯罪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将成为社会最主要的特征,流动人口在不断地出现新情况,对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体系肯定要做相应的改变。本文对此作一浅显探讨。

一、目前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02_年以来,随着国家审批制度改革不断完善,以及便民利民为民等一系列人性化管理和服务措施的出台,废止了“收容遣送”和出租房屋治安核准两大管理措施,又停收外来人口治安管理费和外地取消暂住证试点的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管理工作手段,导致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碰到了许多新问题和新困难同时由于相应法律法规未能及时出台,管理方法和方式滞后管理需要带来流动人口治安管理陷入防不胜防的被动局面,漏登失管现象时有发现,以成为制约我国社会治安形势的瓶颈因素。当前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管理系统不健全

由于流动人口数目多,数量大,公安机关民警少,所以每个民警所管理的人口可能多达万人,因此存在警力明显不足。因此,街道综治委成立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在管理网络中大量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向社区、企业基层管理组织倾斜,这是符合客观需要的。但社区、企业流动人口工作站没有执法权力,不具备“实战”功能,对在管理中遇到的诸如流动人口的登记、发证、检查、注销等许多问题无法解决。社区、企业流动人口工作站大都形同虚设,甚至有些工作站只有一块牌子,连基本的办公场所、办公人员也没有得到很好落实。社区、企业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站受人员、时间等因素影响,只能停留在日常的登记、发证阶段,无法深入,致使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存在许多死角和漏洞。

(二)管理工作重心偏移

管理对象上,重相对稳定型轻相对流动型,注重暂住一个月以上、有相对稳定职业、固定住所流动人员的管理,轻一个月以下尤其是尚无稳定职业或流动频繁人员的登记管理。管理方式上,重静态管理轻动态管理。一些地方片面强调流动人口的登记、发证,轻登记发证后的跟踪管理。在信息警务上,重建设轻应用,系统管理手段滞后,应用中存在信息漏登、错登,变更、更正不及时等现象。

(三)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流动人口的流动性决定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复杂性,这一特性使承担主要管理工作的专管员、协管员存在畏难情绪,认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要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太困难、太麻烦,缺乏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导致日常工作流于形式。并且部分流动人口专管员、协管员文化程度较低,有些人员年龄偏大,对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要求掌握不全面、不透彻,对如何做好管理工作不理解、不明确,忽略了登记、发证、查验、注销等各个环节的相互联系,虽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仍达不到底数清、情况明的工作目标。个别专管员、协管员缺乏法制观念,没有做到依法管理,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有些以管人者自居,在管理中耍特权、摆威风,有的甚至自身已经违法而茫然不知,不仅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而且使流动人口产生对立情绪,造成工作上的被动。

(四)管理机制存在偏漏,管理措施不到位

受益人的责任没有落实,“谁受益,谁负责”、“谁出租、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制度没有落实到位,工作合力尚未形成,管理成员单位职责不清,部门之间缺乏细化的工作制度和必要的监督考核机制,公安机关唱“独角戏”的现象尚未改变。管理经费也得不到保障。流动人口治安管理费取消后,明文规定由同级财政部门按现行财政体制予以核定安排,但却没有落实。公安机关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经过探索和总结,发现基层管理组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重收费轻管理现象,忽视了对流动人口的教育工作,缺乏服务意识,造成流动人口的抵触情绪,逃避登记、办证现象严重,有相当部分的流动人口产生漏管。有的对流动人员的变动环节登记不明,掌握不清,即便发现了流动人员违法犯罪线索,但结果往往查找不到嫌疑人员的暂住地。而出租私房房东片面强调经济利益,放松管理,不知道承租人的人数、姓名、原籍地、工作单位,对任意留宿、借宿、转租现象不过问。这些管理上的疏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对流动人口的情况不明、分布不清和责任不落实,使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二、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管理理念存在偏差

管理理念存在偏差,不能正确看待大量流动人口的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部分地方对人口管理工作的认识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片面强调流动人口对市政管理、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就业就学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增加了压力,而

忽视其在促进经济发展、繁荣市场、缩小城乡差别、推动社会长治久安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不能正确看待外来流动人口违法犯罪问题,片面强调流动人口作案成员占作案成员总数的比例,而忽视近年来流动人口占实有人口总数的比例逐年上升和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率逐年下降这一客观事实。

(二)人民办证意识薄弱

流动人口办理暂住登记和领证意识降低,工作难度日益增大,不少外来人口对申报暂住等登记、领证意识日益淡薄,主动性不强,极大多数是在民警或专管员发现后督促才被动办理,一些流动人口对民警上门登记、做证工作不预配合,有的甚至不出示身份证,有的干脆回答就不做证,而不少民警鉴于处罚手续的烦琐,且对象众多等因素,不愿或不敢对违法暂住登记的流动人口进行处罚。这不仅是流动人口的意识问题,在公安机关方面也存在着问题——工作重心偏移。管理对象上,重相对稳定型轻相对流动型,注重暂住一个月以上、有相对稳定职业、固定住所流动人员的管理,轻一个月以下尤其是尚无稳定职业或流动频繁人员的登记管理。这些问题直接导致暂住人口登记、发证率降低,且及时性差,底数不清,情况难以有效掌握。

(三)公安机关管理力量不足及经费不到位

管理力量薄弱,管理措施跟不上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仅有的几位外口协管员又要管理流动人口,又要大量的制证、报表、统计工作使其无暇下社区检查管理社区民警工作千头万绪,没有充足的时间对流动人口进行管理,存在着“重收费、轻检查、缺打击”现象,没有形成一套长效管理机制,直接导致本人对房屋出租户内情况掌握不透,不能及时发现隐藏其中的违法犯罪分子。经费不足,影响工作和管理队伍的稳定。一个社区虽然配备两名以上协警员和联防队,但社区协警员和联防队员的工资收入始终徘徊不前,已与本市的最低工资非常接近,严重影响了这支队伍的稳定性。协警员是社区民警的左手,联防队是社区民警的右手,如果失去这左右手,社区民警的日常管理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有的社区还组织了专兼职协管员、义务联防队、义务信息员等另一支力量,但由于日常经费的不足,这支队伍的积极性不高,社区组织的活动和会议缺席情况严重,已经失去了其应有的效能。

(四)房东和用工单位不支持、不配合

房东和用工单位对公安机关管理不支持、不配合,调查登记困难多,违章出

租情况严重;有些单位领导在流动人口管理中不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工作,带有抵触情绪,给流动人口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有些流动人口没有身份证或犯罪嫌疑人也混在建筑队伍中,无形中给一些犯罪分子提供了隐蔽场所,大多数房屋出租户法制观念淡薄,拖延、抵制办证、不履行治安责任现象普遍。比如到一些建筑工地去查流动人口,查到的人都说把身份证给老板集中办理暂住证,但当我们向老板要工人花名册时,老板却给一份假花名册,人数只有原来人数的三分之一,所以对施工单位的流动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自国务院作出取消治安许可核准制度,公安部实行登记备案规定后,一部分房东和业主片面误解为其不再需要承担治安责任,一部分房东和业主履行治安责任行为也明显减弱,有些只处于应付状态,由此造成出租房屋中未及时登记备案的户数不少,即使办理了登记备案,但履行治安责任普遍不力。致使私房出租户内的承租人员成分复杂,流动频繁,不法份子隐匿其中。不少出租房屋成为违法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和作案的场所,成为违法犯罪分子藏身落脚销赃窝赃的地方。同时,不少危房、违章房、车库、车棚和架空层等违规出租现象不断产生,入住人员混杂,特别是在住宅小区内导致环境脏、乱、差,居民住户反映强烈。但公安部门对此没有相应制止规定或处罚依据,只能任其存在。

(五)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没有真正落实综合治理的措施

“政府领导、公安为主、各方配合、齐抓共管”的格局没有形成;“谁主管,谁负责”、“谁出租,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的要求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流动人口管理是一项艰巨、繁重而长期的社会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需各部门共同参与,实行综合治理,动员全社会力量齐抓共管,形成协调一致,群防群治的局面,使管理教育和服务相结合。而在实际中,虽然街道、社区都建立了流动人口管理组织,但重收费轻管理,仅停留在发文件和办证上,没有真正投入力量进行管理和核查落实,各部门之间工作合力尚未形成,管理成员单位职责不清,部门缺乏细化的工作制度和必要的监督考核机制,从而造成社会面上具有公安机关一家管的现状。再由于派出所日常治安行政管理事务繁多,且警力严重不足,从而造成在流动人口管理、打击上都显得力不从心,要真正做到管得住确实难度极大。

三、流动人口管理的对策

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预防和减少流动人口违法犯罪针对以上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现就对办理流动人口管理、预防和减少流动人口违法犯罪,谈

一点笔者的看法:

(一)健全管理系统,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首先,在当前公安警力相对紧缺的情况下,应发挥群防群治组织的作用共同管理流动人口。在街道综治委和派出所联合成立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的前提下,最好成立由社区负责人、企业厂长、经理为核心的流动人口管理领导小组,把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列入社区、企业日常日程,明确管理的任务和职责。

其次,健全各个流动人口工作站的设置。紧紧抓住当前以社区为重点深化完善基层治安防范管理体制的有利时机,落实专门的办公设施,配全配强流动人口专管员,实行流动人口管理正常的办公制度,使各项管理工作有效衔接。

再次,落实流动人口专管员的学习培训制度,提高政治业务素质,掌握流动人口管理的要求和各项环节,并定期召开会议,交流好的做法和经验。要切实改变专管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业务素质不高,人员不足的现状,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管理实效。

最后,落实经费保障。市、镇(街道)、社区都要将管理工作的经费列入预算,拨出专用经费,保障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加强流动人口的办证意识

抓好宣传教育工作,增强私房出租户及流动人口用工单位的法制观念及治安防范意识。公安机关民警在经常在入户调查过程中,对私房出租户和流动人口用工单位利用发公开信、警方公示或上门说法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取得群众的支持,让用工单位明确自身责任。只有增强私房出租户及流动人口用工单位的法制观念和治安防范意识,让他们主动积极地配合社区民警的日常管理,才能更有效地发现和查获隐藏的违法犯罪人员,更好地为地方治安服务。

(三)坚持实施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首先,摸索一套适合实际的、规范高效的流动人口科学管理机制,积累总结出成功的管理经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流动人口管理队伍;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动态管理机制;制定一套规范严密的管理工作制度,努力推进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缓解无序流动的外来人口对社会治安的压力。实现“一支队伍三种职能”,把管理、服务、防范有效地合为一体。以点带面,全面推广、构建了派出所领导抓社区民警、社区民警抓协管组长、协管组长抓协管员,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的“三层管理”流动人口网络管理格局,形成以公安治安管理业务指导

为主的执法体系,以社区服务(托管员)为主力的委托管理体系,以及以联络员、协管员、托管员为基础的协作管理体系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

其次,全面摸清辖区流动人口,实现“底数清,情况明”的工作目标,建立了一系列配套制度,促使流动人口管理从无序到有序,有力推进了流动人口工作向规范化发展。

最后,勤工作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通过信息化管理与“网上追逃”有机结合起来,为治安和现实斗争提供服务,及时打击和预防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活动。

(四)要取得房主和用人单位的支持,做到清理整顿和日常管理相结合,加大执法办案力度

在平时的清理整顿中,对一些违反规定且屡教不改者,该处罚的要坚决处罚,绝不姑息,以此为例,教育一方。像在一些地区的某个出租户因无证出租被处罚后,在该地区的许多房屋出租户都主动来所办证,减轻了民警的压力,使民警可以花更多的精力在查处违法犯罪人员上。

(五)建立以目标管理责任制为龙头的流动人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 现阶段的流动人口问题,已不仅仅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而是直接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政治、经济问题。由于流动人口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绝对不是某一单独部门所能管理好的,所以要把流动人口管理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党委政府领导,部门齐抓共管,实行综合治理”的工作思路出发,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工作方针,努力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流动人口科学管理方法,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形成综合治理的整体合力。党委政府要加大领导力度,加强组织协调、统筹运作,注重发挥各部门职能优势,寓管理、教育、服务于一体。建立由综治委牵头,公安为主,工商、劳动、计生、建设、民政、卫生等部门组成,集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于一体的流动人口综合治理专门机构;县(市)、镇(乡)、街道及居(村)委会设立相应组织,形成上面有人抓,基层有人管,上下一条线的四级管理体制网络。各部门必须密切配合,共同参与,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一方面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各理其事,各尽其责;另一方面,对需要有关部门互相衔接和协调统一的事宜,应加以规范,明确原则和程序。要把领导责任制作为带动综合治理各项工作落实的龙头,列入任期目标和政绩考核,实行一票否决权制,把流动人口综合治理的责任

真正落实到各级党委、政府,落实到基层,建立健全严格的监督和考核制度,从各个环节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机制,堵塞管理漏洞。特别是要把流动人口综合治理工作落实到基层,这是关键所在。在基层单位全面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充分依靠基层组织和各个职能部门,形成以居(村)委会为基础,公安派出所为核心,地方性群众自治组织为骨干“三位一体”的管理网络,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点面结合,以点带面,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工作机制,“谁主管谁负责”,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流动人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把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建立在坚实的群众基础上。目标管理责任制要量化成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指标,严格考评,变“软任务”为“硬任务”,促使流动人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真正落实到基层。

参考文献:

[1]莫德升.对市场经济与流动人口关系的探讨[J].湖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_,(5).[2]我国跨省流动人口达4242万[N].南方日报.中国农村研究网.202_,(7)[3]黄子钧.新时期加强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的理性思考[J].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报,202_,(12).[4]邓丽艳.流动不稳定人口违法状况及治安管理对策[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_,(4)

[5]石志明.强化流动人口管理,筑牢治安稳定根基[J].中国职工教育,202_,(11)[6]马勇军.全省公安机关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研讨会在台州召开[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_,(4)

[7]刘东华.流动人口分析及治安管理对策研究[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_,(3)[8]黄子钧.新时期加强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的理性思考[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_,(6)

[9]黄民权.流动人口治安管理中的若干薄弱环节及对策研究[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_,(5)

[10]黄辉.论公安机关在流动人口治安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_,(1)

第三篇:治安管理

1.名词:公共场所、重点公共场所、公共场所管理、大型群众性活动、群体性事件、集会、示威、游行、特种行业、特种行业管理、社会丑恶现象

2.公共场所常见的治安问题有哪些

3.重点公共场所管理的基本方法及目标

4.经营娱乐场所需达到的治安安全条件有哪些

5.公安机关对娱乐场所管理办法

6.服务场所管理的基本措施有哪些

7.互联网上网服务措施管理办法

8.大型群众性活动中突发性重大安全事件的处置

9.大型群众性活动中公安机关应当有哪些职责

10.集会游行示威的类型及特征?集会游行示威的法定原则?

11.集会游行示威的主管机关及职权

12.突发公共事件有哪些常见类型

13.公安机关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具体原则

14.群体性事件预防与处置的原则

15.集会游行示威主管机关有哪些职权

16.目前纳入特种行业管理的行业有哪些

17.特种行业管理的基本方法

18.旅馆业治安管理的基本制度

19.印章业治安管理基本制度

20.典当行不得收当哪些财物

21.旧货流通业治安管理制度

22.印刷业管理的基本制度

23.报废机动车回收业治安管理的基本制度

24.开锁业治安管理的基本制度

25.二手手机交易治安管理制度

26.社会丑恶现象包括

27.查禁淫秽物品的措施

28.查禁赌博有哪些措施

29.查禁封建迷信活动的措施

第四篇:治安管理

在备受瞩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即将正式实施之际,为进一步强化公安民警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意识,让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了解该法律的主要内容,增强公民的法制意识和守法维权意识,沈阳市公安局决定于2月25日,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在全市主要广场、繁华地段设立宣传点,通过悬挂条幅、设立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材料、提供咨询服务等形式开展以“心中一本治安法,城乡一片和谐情”为主题宣传日活动。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是自1987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为适应我国社会治安形势发展的需要,经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将于202_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具有宽严更适度,程序更严格,处罚更规范,监督更有力的特点,突出表现为七大特点:

特点一,《治安管理处罚法》将受治安处罚的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由原来的73种增加到238种。将发送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以滋扰他人的方式乞讨;饲养动物干扰他人他人正常生活;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等等列为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特点二,增加处罚种类,提高处罚幅度。《治安管理处罚法》新增加了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罚款数额上限由最高200元增加到1000元。

特点三,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贯穿于《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始终。一人有多个违法治安管理的行为,原《治安管理条例》没有上限,新法规定行政拘留合并执行最多不超过20日;对于70周岁以上,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1周岁婴儿,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初次违法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特点四,增加了被处罚人的权益救济渠道。《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公安机关在作出吊销许可证以及处202_元以上罚款决定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取消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先复议后诉讼的规定,被处罚人是提请行政诉讼还是申请行政复议,由当事人自由选择。

特点五,缩小治安拘留裁量幅度。原《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一般拘留为15日以下,《治安管理处罚法》把行政拘留处罚根据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结细分为三个档次,避免了行政拘留处罚自由裁量幅度过大的问题。

特点六,增加公安机关现场处置能力,公安机关在现场处置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时可以采取取缔、强行驱散、强行带离现场、禁止进入特定场所等措施。

特点七,增设执法监督一章。《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办理治安案件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以及不及时出警、徇私舞弊、虐待、侮辱当事人等十一种禁止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对直接责任人员将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为贯彻落实《治安管理处罚法》,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推进构建和谐沈阳,根据上级公安机关的总体部署,沈阳市公安局全警参训,全面掌握,全力宣传。期间,沈阳市公安局通过开展培训活动,使全体民警正确理解和深入领会《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主体内容、立法原意和精神实质,从而达到“四能”,即能背诵常用条款,能正确适用法律条文,能按照要求制作法律文书

和整理卷宗,能熟练运用法言法语;通过开展宣传工作进单位、进社区、进乡村的“三进”活动,让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了解《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主要内容,增强守法的自觉意识,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支持、配合、监督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勇于同违法活动做斗争,共同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热情。同时,沈阳市公安局将进一步强化内部监督,对治安案件办理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指导、检查,对于民警在办理治安案件过程中出现的推诿、拖延、有案不受、受案不查、违法办案等行为将依据规定严肃处理。

为进一步了解治安管理处罚法在我区的贯彻实施情况,我们从12月20日开始,分别到区公安分局、开发区公安分局听取法制、治安科和各基层派出所贯彻执行治安管理处罚法情况的汇报。同时还深入到白云、葭沚、洪家、下陈、章安等街道开展了座谈调研,广泛征求街道分管领导、人大工委、政法办、司法所和部分市、区人大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又召开了工商、环保、文化、卫生、司法、民政、安监、法制、电信等二十多个相关部门座谈会,各部门就如何加强配合以及在贯彻执行中涉及许多技术性操作问题提出了很好意见和建议,为我区今后全面贯彻实施治安管理处罚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将有关调查情况综合如下:

一、我区贯彻执行治安管理处罚法取得的成绩

经过调查,我们认为:治安管理处罚法颁布一年多来,区政府及公安机关贯彻落实是认真的。在加强学习宣传培训,强化治安管理措施,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规范人民警察行使职权,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权益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我区的社会治安稳定和政治安定,为建设“两个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主要表现在:

(一)认真组织学习培训,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一是加大学习培训力度,提高民警的执法能力。由分局统一购买治安管理处罚法单行本和释义,做到人手一册,要求全体民警认真自学;分局精心编制考题,统一组织闭卷考试,在参加**市治安管理处罚法考试、知识竞赛以及人民警察岗位执法资格考试中,开发区分局获得第一名;组织收看电视讲座,邀请上级法律专家专题辅导;举办派出所兼职法制员、治安民警培训班,以民警亲自办的案,亲手组的卷为教材,查找问题,剖析原因,整改纠正。同时还利用局网站主页开辟专栏,引导讨论,有力地推动了民警学习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二是加强社会面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组织民警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区,根据流动人口、暂住人口、中小学生等不同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在报纸上刊登有奖竞猜题,在**电视3台开辟了《警民连线》法制栏目,及时报道违法典型案例,并派法律专家到广播电台开展法制讲座。同时,还利用“五五”普法教育这个载体,联合普法办、街道、法院等部门,在**电影院广场、中山广场、商业街、市民广场开展法律咨询8场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20000余份,力求做到家喻户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强化治安管理措施,依法查处违法行为。一是全力整治突出的治安问题。开展了反“三车”、“黑车断油”、“三电”及禁赌、危险物品管理等专项整治行动,强化了正常性的治安监管,区公安分局危险物品管理工作在全市作了经验介绍。202_年3月以来,两分局共受理治安案件23033起,办结12809起,有力地打击了各类违法行为。二是全力开展维稳工作。作为主城区的公安机关,两分局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将维稳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来抓。一年来,共接待、受理群众信访案件44起,在规定时间内办结率达97.7%,停访息诉率达95.5%,十七大期间实现了“零进京”上访目标;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851起,妥善处置了群体性事件48起。同时还积极做好节假日、重大节日和市、区“两会”等重大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无发生影响稳定的政治事件。三是全力推进治安防范和管理工作。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到目前止,在全区主要路口、重点部位共安装视频监控点86处,新建监控点385处,其中向街面延伸13个监控头。社区农村警务建设不断推进。全区已建社区警务室31个、农村警务室19个,区公安分局农村警务建设得到公安部和省厅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10月27日晚,中央新闻联播节目中作了专题播放。接处警工作不断创新。区公安分局建立接处中心,全天实行四班三运转,24小时安排4组警力直接在街面实行动态接警,再根据职能分工或属地管理原则移送相关职能部门或派出所处理;开发区公安分局也科学调整勤务机制,建立起以8辆摩托车和2辆电瓶车在“面”上控、“线”上防的巡防新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完善执法监督机制,规范民警执法行为。一方面,要求民警做到“四个能够”。即能够熟知常用条款,杜绝执法不知法;能够正确适用法律条文,杜绝执法中的随意性;能够按要求制作法律文书和整理卷宗,杜绝执法粗糙;能够熟练运用法言法语,杜绝执法用语不规范。另一方面,完善了执法监督机制。两分局还先后制定了《执法质量考核办法》、《案件质量通报制度》、《案件主办民警制度》、《案件五级审批制度》等规章制度,以制度规范民警的执法行为。如区公安分局建立健全执法档案,由法制部门对每起治安案件审查把关,实行每月一次执法质量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予以通报;开发区公安分局为严格落实案件倒查制度,法制部门针对检查审核中发现的严重问题,会同督察部门对有关案件主办人员和办理部门负责人等相关责任人员予以戒勉谈话、督察记分等,对那些严重不作为、滥用职权造成后果的予以纪律处分。据了解,自治安管理处罚法实施以来,就治安案件裁决不服提起行政复议的区公安分局有5起(全部维持),与前年同期相比下降16.67%;开发区公安分局只有1起(最终以申请人撤诉而终结);提起行政诉讼的区公安分局有2起(法院判决维持原裁决),与前年同期相比下降50%,开发区公安分局未发生一起行政诉讼,民警执法理念和执法水平明显增强。开发区公安分局在去年全市公安系统“三考”活动中,取得了第一的成绩,区公安分局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执法质量优胜单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为了正确贯彻实施治安管理处罚法,两分局和广大民警做了大量工作。但与法律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宣传教育还不够广泛深入,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治安管理处罚法与旧条例相比,扩大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调整范围,增加了处罚的种类,大幅调整了罚款处罚的幅度,明确了公安机关及民警办理治安案件应当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进一步完善了处罚程序。这就要求公安机关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广大民警知法、懂法、守法、执法的能力和水平。但从调查情况看,宣传教育还不够广泛深入,实效性有待进一步的增强;广大群众对哪些是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应受到什么惩罚知之甚少;一些部门单位的治安保卫人员、许多部门和镇、街道的同志以及从事政法工作的人员也都不清楚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内容,特别是农村的宣传教育还存在不少盲区。

(二)部分民警的执法理念有待转变,“四种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治安管理处罚法与旧条例相比,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对公安民警的执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调查情况看,部分民警的执法理念还没有完全转变,主要表现在:一是及时取证意识还不够强。一些民警在处警时不取证先调解,特别是在处理一些邻里纠纷案件中过分依赖调解手段,待调解不成想取证时,有些证据却无法取得,导致案件不能及时了结。二是时限意识还不够强。少数民警在办理治安案件时,有超过法定期限的现象,对一些需要延长期限的案件,也没有按照规定报批。三是程序意识还不够强。重实体、轻程序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如在制作笔录时有时没有全部告知被询问人权利,告知送达不够规范等。四是人权保护意识还不够强。在传唤、询问、检查治安处罚当事人时,有时存在侵害治安处罚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现象。

(三)民警执法行为还不够规范,办案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情节严重”、“情节轻微”、“赌资较大”等没有做统一的具体规定,而地方立法机关又没有制定相

应的实施办法,导致公安机关在具体办案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不同的办案民警对情节相同的案件在处理上会有很大的差别;也有同一办案民警在办理治安案件过程中对存在同样性质、情节的违法行为出现多种处罚结果的情况;有些案件取证手段简单、适用法律错误、文书制作粗糙审查不细,影响了严格执法的整体效果;一些民警法制意识淡薄,存在办人情案、关系案现象,处罚显失公平,造成当事人不服。

(四)基层治安管理工作还比较薄弱,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流动人口管理机制还不能适应动态环境的需要。未能实现底数清、情况明的工作目标,混迹于流动人口中的违法犯罪突出,外来人口犯罪在整个犯罪比例中仍然占到70%左右。二是对出租房屋管理还不够到位。我区有大量的出租房屋没有登记,即使登记的出租房屋,对承租人的登记也不够全面、规范,有些只登记了姓名,没有登记身份证号和地址;对房东缺乏有效的管理,没有进行一些必要的培训。三是技防投入严重不足。在社区街道、居民区的重要路段、重点部位、部分网吧、废旧物品收购点、宾馆等无力安装监控设施。四是特种行业、网吧等公复场所的管理难以到位。网吧、宾馆、酒吧等一些娱乐场所是违法犯罪的多发地,但其管理涉及工商、消防、文化、公安等多个部门,由于多头管理,形不成打击的合力。

(五)警力不足、经费紧张、装备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法的正确实施。从调查情况看,我区现有警力不能满足现实需要,特别是基层一线派出所,既要承担正常的警务工作,又要做好基础信息采集、配合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等非警务工作,致使警力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一线公安民警长期超负荷工作。另外,我区两分局经费等保障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110接处警装备不齐,缺乏必要的警用强制、防护装备,不利于应付突发性事件;开发区公安分局及基层办案单位只能临时租用企业用房和民房,以解决办公用房问题。为了维护正常办公和改善办公条件,有些执法单位对查办一些能带来经济收入的案件积极性较高;有的应当罚款并处拘留的而仅作出罚款处理,影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正确实施。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要进一步加强对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宣传教育的实效性。治安管理处罚法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一部法律,也是一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法律,要充分认识正确实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重要性,要把治安管理处罚法作为“五五”普法教育的主要内容,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特别是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单位、重点人群的普及教育,切实提高广大公民的法律意识,让更多的群众知法、懂法、守法。公安机关以及执法民警要深刻领会本法的内涵,学好、用好本法,为我区社会治安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创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二)要进一步转变执法理念,规范民警的执法行为。一是要进一步增强“四种意识”。即增强证据意识,防止取证不及时而侵害公民的合法权益;增强期限意识,杜绝超时办案;增强程序意识,做到实体、程序并重;增强人权意识,切实尊重和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二是要进一步规范民警的执法行为。在与治安管理处罚法相配套的地方性法规出台前,要根据**的具体情况,统一、规范确定“情节严重”、“情节轻微”、“赌资较大”等标准,努力减少执法的个体差异性;要严格对“自首”等法定从轻、减轻情节的认定,杜绝执法的随意性。三是要进一步提高办案质量。要准确理解立法本意,正确适用法律法规,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要提高法律文书制作水平,增强法律文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要进一步强化治安管理职能,加强社会防控体系建设。公安机关要依法及时受理治安案件,加大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枪支弹药和民爆物品管理,全面清除治安安全隐患;加强娱乐服务场所管理,严厉打击卖淫嫖娼、赌博、吸贩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加强对流动人口和重点人口的管理,重点打击盗窃、销赃等违法犯罪行为;积极开展网吧、学校周边环境等突出治安问题的专项整治工作,以查处促稳定。同时,要以巩固和深化“三基”工程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完善社会防控体系建设。加强警务室建设,使民警真正深入社区,和村(居)治调组织一起做好外来人口、纠纷调解、排忧解难等工作。加大技防投入,在城区主要街道、居民区出入口、商店内外、单位办公场所安装高清晰监控装置。加强人防措施,不断探索完善警民联防制度和义务治安防范工作,努力降低发案率。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配合,形成打击合力,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四)要进一步加强公安自身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治安管理处罚法是预防减小和遏制犯罪的法律屏障,是公安机关最常用、最适用、最有用、最管用的一部法律,它对公安机关的执法理念、执法能力、办案手段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促进公安机关的素质与现代法治要求接轨,就必须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队伍。坚持执法为民宗旨,恪守职业道德,严格依法履行职责,规范办案程序。既要防止怕违规不作为,又要防止简单化乱作为,不断提高公安民警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水平。努力提高公安干警应付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处置混乱局面控制驾驭能力,调处复杂纠纷的判断决断能力。

(五)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公安民警执法的规范性和操作性。一是要扩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调整范围。治安管理处罚法与旧条例相比,处罚的种类从73种增加到五大类238种,但仍有一些有一定危害性又不构成犯罪的行为没有纳入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调整范围。如使用假币、倒卖文物、侵占等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公安机关又无法处置。而在实践中,这些使用假币等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又经常发生。二是应尽快制定出台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实施办法。由于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情节较轻”、“情节较重”、“赌资较大”等没有作具体规定,导致办案民警在具体执法中难以操作,建议省人大常委会加强立法调研,尽早制定《浙江省实施〈治安管理处罚法〉办法》,对“情节较轻”、“情节较重”、“赌资较大”等作出明确规定。

(六)要进一步改善执法条件,为全面贯彻实施治安管理处罚法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社会治安问题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建议区政府要进一步重视、研究解决公安机关警力不足、经费紧张、装备落后以及“天网”工程建设等问题,并牵头建立贯彻实施治安管理处罚法协调工作机制,加强各相关部门与公安机关之间的合作配合,支持公安机关依法行政,充分发挥公安机关在社会治安管理中的主力军作用,为全面正确实施治安管理处罚法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第五篇:浅析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浅析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摘要】新形势下国家提倡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其中的“体”是四项中的基础也是关键。但是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我国却是不容乐观的。本文将立足于分析我国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进而分析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最后提出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体育教师建设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_-3089(202_)06-0214-02

一、增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想更好的、更科学的发展体育教育就必须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新课标的大背景下,现在教育提倡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而体育作为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塑造学生体育行为和体育概念的重要方式,需要素质过硬的体育教师队伍去实施。体育教师队伍作为学校体育知识的传播者,体育教师要不断的完善自身体育教学能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更好的推动体育教育的快速发展。因此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政策下显得尤为重要。

二、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体育教育在我国的教育观念中向来是不怎么受重视,我国的教育观念重视的智力的发展而忽视体育教育。当前我国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就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一)体育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合理

体育教师队伍的结构失衡主要是两个方面:年龄、学历。

1.年龄结构的不合理。据统计现在我国体育教师的年龄统计,平均年龄在四十三岁以上,在统计中三十岁左右的青年教师明显偏少,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这些具有十几二十年教龄的老教师固然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他们的教学方法还是略显陈旧,理论知识不过关,不能给学生们灌输一些新的体育教育观念。

2.学历结构不合理。现在从事体育教师队伍的人员大多是中专毕业的学生,甚至有高中毕业的人员进入体育教师队伍。在国家撤点并校的前提下很多学校几乎没有受过专业体育知识教育的体育老师,他们不懂得一些体育教育的观念,不能让学生意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二)体育教师工作任务重

现在国家倡导素质教育,每一年的竞技比赛任务很重,老师还有大量的教学任务进行教学、选材。可以说体育老师一年四季不管是最热的夏天头顶烈日,还是冷冷的冬季都处于高负荷的运转状态。然而,因为体育老师的责任心和性格特点,他们还担负着其他学校工作很多工作。

(三)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工资待遇不足

1.上文中提到体育教师队伍的很多工作是不计入工作量的。而现在我国对教师施行的是绩效工资,而实践中绩效工资明显向“语、数、外”等重点学科倾斜,这样体育教师付出的多却得到的少,只因为体育教学不作为上级考核的课程,体育对于升学等考试都没有影响。

2.职称评定制度不合理。现在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职称评定首先要有足够的教学工龄,一般要达到二十年才可能评得上高级职称,此外、还要求持续出成果,包括教学、科研、比赛等等。而这些没有学校的支持,紧靠体育教师是不可能完成的。即使具备了上述的所有条件,这些高级职称也是首先考虑重点学科的代课老师,因为那样才更显示一所学校的教学水平,更能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四)体育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模糊

现在是新课标,提倡素质教育。教学实践中很多体育老师都是积极的参与教学改革,力争把新的体育教学思路、思想和新的体育观念传授给学生们,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到体育带给他的快乐。但是,也有一些体育教师,墨守成规,不思进取。没有积极的投身于新课标的学习和实践中。特别是在体育教学中仍然坚持陈旧的教学理念,注重理论。把实践性很强的体育教学上升为一门理论教学。这显然是有违体育教学的教学本质和教学思路的。从长远考虑是不利于教授学生终身坚持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2.师资力量比例不合理

不管是高校还是中小学的体育教师比例失衡,因为高校的扩招及中小学的学生数量大大增多。而教师的数量却没有太大的改变,大量的教学任务及竞技比赛任务使得体育教师的教师教学质量有了一定的影响,教师的身心有了更多的压力。

3.理论匮乏,片面注重技术

现在各高校为了提高学校的师资力量,招进本校的老师趋势为研究生水平。而体育研究生中一部分不是体育专业学生,从体育教学实践中很多“体育老师”不能为学生做到真正的体育教学,更多的老师认为体育这样一门实践性的课程只要多多去练习就可以了,无需复杂的理论支持。而导致很多技术是相当过硬的,但缺少搞科研科搞理论的在职体育老师对这个职业失去了信心。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是无法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观念和体育行为的,而他们这样的教学直接影们对于学生体育的认识。

三、加强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上文中提到了小学体育教育对于塑造学生的体育行为和体育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体育教育是新课标下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但是我国现在的体育教师队伍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优化、完善体育教师队伍的结构

实践中各个学校应该从年龄、学历等两方面完善体育教师队伍的结构。

1.从年龄结构上完善体育教师队伍。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的体育教师存在着年龄偏大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撤点并校政策的广泛实施,使得很多老教师从重点学科上退下来,但却没有办理退休。学校就把这些老教师安排到教师队伍中去,让他们从事体育教育工作。为了更好的完善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各个学校应该引进那些刚从大专院校毕业的具有专业知识的体育专业毕业生,他们接受过正规的体育教育,具有专业的体育知识,并且年轻具有活力,和学生可以很好的交流,这样可以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2.从学历结构上完善体育教师队伍。众所周知,现在学校体育教师队伍中,上世纪末毕业的中专生占据着绝大多数。应引进专业体育专业毕业的学生,他们具有更高层次的专业教育和更完善更专业的知识。为了提高学校体育教师队伍整体的学历和文化素质,应更多的引进高学历人才,为学生们提供更完善更专业的体育教育。

(二)扩充体育教师队伍,减轻体育教师的负担

据调查现在我国体育教师队伍存在着严重的缺口,这个缺口达到三十万。一方面体育教育专业被视为最不好就业的大学专业之一;一方面体育教师队伍都具有这么大的缺口。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详细统计各个学校的缺口情况,然后招聘专业的人员。一方面可以解决大学生的就业,另一方面弥补了教师队伍的缺口,还可以为学校提供更好、更专业的体育教育。

(三)提高教师队伍的工资待遇

虽然现在很多地方的教师队伍享受着和公务员几乎一样的待遇,但那些都是对于重点课程的任课老师和班主任老师而言的。体育教师在绩效工资方面相对于重点课程的老师是很少的。为了稳定体育教师队伍,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学校的学校领导应该正确的认识体育教育在学生各个教育阶段的重要性。应该重视体育教育工作和体育教师,关心体育教师队伍,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工资待遇。

此外,在职称晋升方面给予体育教师一定关心,和其他老师一视同仁。让体育教师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和鼓励体育教师多做科研和搞好体育教育工作,留得住优秀教师。

(四)规范学校体育教师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

体育教师是在体育教学课堂中教会学生怎么锻炼的课程。体育教师还要具备基本的政治知识、急救知识、卫生保健知识、一些互动项目的规则和理论知识以及一些社会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体育教师的知识储备在很多方面影响着学生,一个优秀的体育老师应该具备完善的、丰富的理论知识,应该在德智体各个方面全面发展,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全面发展,把体育理论和体育实践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就理论知识而言,体育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学习:

1.体育教师作为教师的一员,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较高的政治素养,应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最新的政治动向。

2.体育是一门交叉学科,其涉及到心理学、医学、活动训练学以及卫生保健等很多门类的学科。作为体育教师队伍应该学习这些学科的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3.竞技体育是体育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竞技体育的规则也是一门很大的学问。作为体育教师应该学习各种竞技体育的规则和理论。

4.社会体育是体育的一个重要的分支,社会体育涉及到社会学的知识,和一些舞蹈的改变等也会涉及到美学以及文学的知识,这些都是体育老师要学习的。

体育教育和其他各门课程应该具有同样的地位,各个学校应该重视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给予体育教师更多的关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具有良好身体素质才可以学好其他各门课程,可以说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各个学校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在体育教学中加入本地的特色体育项目。充分挖掘和培养本校的体育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依据本校的现有条件并引进优秀老师打造一支专业水平高,事业心强、责任感强的体育教师队伍,切实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江瑛.浅谈如何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J].文理导航(中旬),202_,01:82.[2]吕志华.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问题与应对策略[D].苏州大学,202_.[3]包莺、刘海元.我国体育教师队伍现状及加强建设对策[J].体育学刊,202_,05:41-44.[4]胡剑波、汪珞琪,任丽萍.我国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10年追踪调查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2_,04:73-76.作者简介:

刘蓓祺,西北大学附属小学体育教师,1999年毕业于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

试论我国治安管理队伍的建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