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通往天国的阶梯
编辑:前尘往事 识别码:17-520381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6-12 20:47:43 来源:网络

第一篇:通往天国的阶梯

通往天国的阶梯

这天,教堂里来了个小男孩,五六岁,脸色很苍白,身材瘦小得仿佛一阵微风就能吹倒。小男孩怯怯地走近詹姆斯牧师,说:“牧师先生,您能帮我个忙吗?”

詹姆斯摘下礼帽,并做了个绅士式的动作:“我叫詹姆斯,你可以叫我牧师先生或者詹姆斯牧师,很乐意为你效劳。”

小男孩被詹姆斯的幽默逗乐了,他笑着说:“我叫洛克菲勒,我想问您一个问题,不,也许是好多个问题。”

詹姆斯点点头,表示同意。洛克菲勒擦擦脸上的汗珠,稚声问:“人死后会去天堂呢还是会下地狱?”

这是孩子们爱想的问题,詹姆斯随口答道:“好人上天堂,坏人下地狱。”

洛克菲勒蹲下身子坐在地毯上,仰着小脸又问:“那什么又是好人,什么又是恶棍呢?上帝怎么把他们区分开呢?”

詹姆斯沉吟片刻,便说:“上帝会每一个人所做的事记分。谁做了一件好事,那上帝就给他加分;假如这个人后来又做了一件坏事情,那上帝便会扣掉他一些分值。当某个人即将离开人间,上帝就要看这个人的积分情况:假如这个人还有剩余的分数,那就说明这个人一生做的好事比坏事要多,那上帝就会邀请他去天堂,相反就回被赶进地狱。”

詹姆斯暗自为自己完美的解释感到庆幸,心想洛克菲勒肯定没什么再问的了,可他的问题像是打开的话匣子,一个接着一个。洛克菲勒兴奋地说:“有个小孩子的爸爸离开了人间,你能推算出他现在是被上帝邀请到了天堂还是被赶回地狱了吗?”

詹姆斯不是上帝,当然不可能知道答案。但是他不能敷衍孩子,就正了正礼服说:“那你不得不告诉我,这个小男孩的爸爸生前都做过了什么,比如他做了哪些好事和坏事。”洛克菲勒坐在地毯上,从衣兜里掏出一本日记本,边翻边说:“圣诞节的前夕,小男孩的爸爸在码头上做了一夜的搬运工,挣回了50美元。他给小男孩买了价值30美元的外套,仅剩余的20美元,他买了一只火鸡,你知道,那是小男孩最喜欢吃的美食!”

詹姆斯被洛克菲勒讲的故事打动了,他掏出纸笔对洛克菲勒说:“上帝看的见,他是个仁慈的父亲。毋庸质疑,上帝给他加了5分。”说着詹姆斯在纸上写下了数字5。

洛克菲勒接着念起了日记:“小男孩和他的爸爸因为付不起房租被房东太太赶出了家门,那个晚上他们住进了厕所里,小男孩的爸爸用仅有的2美元给小男孩买了个面包。”詹姆斯不知不觉地流出了眼泪,他深情地对洛克菲勒说:“真是个仁慈的父亲,上帝不能视而不见,加5分。”说着詹姆斯又在纸上记下了数字5。

洛克菲勒又翻了一页日记说:“小男孩有次病倒了,他的爸爸整整在教堂跪了一夜祈求上帝保佑。后来小男孩脱离了危险。”

詹姆斯动情地说:“你知道,是仁慈的父亲感动了上帝,并继续为他加了5分。”詹姆斯递过手中的积分纸说:“你看,15分了!如过他没有做什么离谱的事情,那肯定会被上帝邀请到天堂。”

洛克菲勒有些激动,可继而又沮丧地说:“可最后小男孩的爸爸抢劫了银行。”

詹姆斯惊诧万分,他惋惜地说:“哦,真是个不可饶恕的错误,上帝整整扣了他20分!”

说着詹姆斯在纸上写上了“—20”。看着洛克菲勒沮丧的神情,詹姆斯有些后悔自己的鲁莽,可他是牧师,不能出尔反尔。

“那小男孩的爸爸被赶回了地狱了吗?”洛克菲勒小心翼翼地问。“也许上帝会网开一面。我说的只是也许。”詹姆斯不得不这样回答。

这时,礼堂的钟声响起,是下午3点钟了。洛克菲勒急忙站起身子说:“我得赶紧回去了,否则珍妮太太会担心的。”

上帝偏爱乖孩子

洛克菲勒掉转头跑出了礼堂。詹姆斯好奇心顿生,他很想知道洛克菲勒究竟想要知道什么,或者有关洛克菲勒的故事。可一连几天,詹姆斯都没有再见到洛克菲勒。詹姆斯甚至有些失望,也许只是个调皮而又有着旺盛好奇心的男孩。可就当詹姆斯即将把这个事情忘却的时候,洛克菲勒又找到了他。

只是洛克菲勒看起来的状况比上次更让人担心,他好象又瘦了许多。洛克菲勒像上次那样坐在了地毯上,又从衣兜里掏出了那个日记本,调皮地对詹姆斯说:“詹姆斯牧师,那个小男孩他活不了多久了,你能不能再推算一下,他会上天堂还是会下地狱?”

像上次一样,洛克菲勒翻开日记本说:“圣诞前夕的那天,小男孩也送了他爸爸一个礼物。他自制了一个暖水瓶,告诉爸爸当他胃痛的时候,就把暖水瓶放到肚子上,那样会减轻疼痛。”

詹姆斯像上次一样拿出了纸笔,写下了5分。“上帝会奖赏一个懂事的孩子。”詹姆斯说道。

洛克菲勒接着说:“小男孩和他爸爸被房东太太赶出家门的那晚上,他们住进了厕所里,小男孩的爸爸用2美元给他买了块面包,小男孩分了一半给他爸爸。”

詹姆斯感觉眼窝发烫,又在纸上记下了5分。

洛克菲勒接着说:“小男孩的爸爸那晚上在教堂跪了一夜,第二天,他的胃病又发作了,小男孩在街上的垃圾桶里收集了50个可乐瓶子换到了2美元,他用2美元买了一盒胃药送给了爸爸。”

詹姆斯终于没能忍住泪水,他激动地对洛克菲勒说:“小男孩是个懂事的孩子,即使他做了错事情,上帝也能够原谅他,因为他只是个孩子。你知道吗,小男孩死后会被上帝热情地邀请到天堂。”

礼堂的钟声又一次响起,洛克菲勒急忙地站起来告别。还是上次的那个理由,如果回去晚了,珍妮太太会担心的。

詹姆斯被这个奇怪的孩子吸引住了,于是他悄悄地跟在洛克菲勒的身后。洛克菲勒穿过教堂对面的布拉尔广场,然后又穿过了马路,再穿过一片树林后,洛克菲勒径直走进了一家医院。

在一间病房外,詹姆斯透过玻璃窗看到一个护士把洛克菲勒抱上了病床,并在他身上缠上了几根管子。病床旁边坐着一个神态安详的妇人,詹姆斯心想她一定就是珍妮太太了。詹姆斯好像明白了什么,也许洛克菲勒的日记并不是虚构,护士脱掉洛克菲勒上衣的一瞬间,詹姆斯想起了一件往事。

带着所有的疑惑,詹姆斯找到了珍妮太太,珍妮太太说:“可怜的洛克菲勒,因为他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被生身父母抛弃了,是一个叫安狄斯的贫苦单身汉收养了他,安狄斯为了给洛克菲勒治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最后他不得不铤而走险抢劫了银行,在拒捕过程中被警方当场击毙。最后是我们儿童福利院收留了这个可怜的孩子。”说到这里,珍妮太太已经是泪流满面。

听完珍妮太太的讲述,詹姆斯的心仿佛被锥子扎了一样。一切正如詹姆斯猜测的那样,洛克菲勒故事中的那个小男孩正是他自己。可他为什么会问自己那些奇怪的问题? 请求下地狱

再见到洛克菲勒的时候,詹姆斯显得局促不安。洛克菲勒这次像前两次一样,坐在了礼堂的地毯上,他用天真的眼神看着詹姆斯说:“詹姆斯牧师,你能帮那个小男孩一个忙吗?他想让你帮他在上帝面前求情,假如他死了,就让上帝把他送回地狱。”

詹姆斯惊诧地问:“他疯了吗?地狱可不是游乐场,上帝会安排进地狱的人做苦工,忏悔过错,那是件很痛苦的差事。”

洛克菲勒失望地说:“你知道的,小男孩的爸爸有胃病,他离开的时候忘记了带胃药。小男孩只是想去地狱给他送些胃药。”

詹姆斯又一次为小男孩的话惊诧,他感觉到心仿佛被鞭子狠狠地抽打一样疼痛。半晌,他笑着拿过上次记分用的纸对洛克菲勒说:“你知道吗?上帝会原谅动机善良而不小心犯了错的人,像小男孩的爸爸抢劫银行,他只是为了给儿子筹集到治病的钱,所以上帝没有扣他的分,当他离开人间的时候还拥有15分,所以他被上帝邀请到了天堂。你知道的,天堂里没有贫苦,没有疾病,当然也不会有胃痛。”

洛克菲勒瞪大了双眼问:“你怎么知道这些的?”

詹姆斯一副虔诚的样子说:“我还知道这个小男孩不幸地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并且他很快会康复起来,这些都是上帝告诉我的。”

洛克菲勒惊讶地听完詹姆斯的“神算”,继而又惊喜万分,他欢快地和詹姆斯告别,离开了教堂。

不久后的一天,洛克菲勒收到了一张来自詹姆斯的50万美元的汇款单,詹姆斯卖掉了自己一套乡间别墅,当然詹姆斯是以匿名身份寄出的,因为每每想起洛克菲勒父子,他都没有勇气来面对这个善良的孩子。那次的医院跟踪让病房外的詹姆斯意外看见,护士在脱掉洛克菲勒上衣的时候,他清晰地看见洛克菲勒的小腹上有枚猩红色的“H”形状的胎记。五年前,他遗弃了自己仅有1岁的儿子,仅仅因为他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第二篇:通往廉洁之路

通往廉洁之路

——使反腐在国企运转起来

(华南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 杨辉)

为什么掌握一国能源命脉的石化一雄的高管会走向自毁之路;为什么担负守卫“国门”的机场首脑会滑入堕落之谷;为什么老牌的”轻骑帝国”会产生腐败窝案;为什么肩负国家新型能源开发的中核集团总裁会坠入贪腐之海„„,陈同海、李培英、康日新,一个个昔日代表我国各自领域的顶层企业高管没能经得起利益风浪的考验在纪检监察和国资委的反腐倡廉浪潮中倒下。因腐败而倒掉的国企和因腐败而倒掉的高管并不代表国企腐败的倒掉,中国的国企离廉洁还有多远,中国的国企高管离责任还有多远,中国的国企反腐最需要做什么?国企在通往廉洁之路还有多少障碍,反腐如何能才在国企中运转起来?

国企腐败的轨迹

细观国企管理层的腐败行径,我们可以清晰地勾列出一条曲线即倾吐国有资产,不断为个人及他人谋取私利,导致让人痛心的国有财产流失甚至是企业破产,有一部分高管东窗事发后逃之夭夭,极大地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和形象。在高管的腐败轨迹中我们可以清楚滴看到这样的腐败节点:

一是浑水摸鱼,捞取资本。其表现是企业管理人员在企业重组改制、兼并、破产、资产评估、产权交易等资本运作中,千方百计地藏匿、转移侵吞国有资产。在这方面学者汪晖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他在《改制与中国工人阶级的历史命运》一文中详细分析了江苏通裕集团公司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被侵吞的个案。通裕集团的主管顾雏军在出售集团资产过程中对财产估算、收购折扣和企业职工身份置换金问题上进行一系列的暗箱操作,致使另一集团仅以600万的总价收购了一个资产良好年利税达6000多万元的大型国企85%的股权,一时间给公司所在地的扬州的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冲击。“扬州国企转制的案例揭示和印证着地方国企改制的一个广泛存在的模式:企业原管理层为自身收购低估净资产,但地方政府为“招商引资”最终将企业卖给外部投资者,这样一来,原先管理层对企业资产的压价就为低价甚至零价的外部收购打开了方便之门”。

二是失察渎职,视国资如无物。其表现是部分企业管理人员疏于管理,盲目投资以及泄露企业机密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人们依稀记得当年著名央企“中投集团”投资黑石集团的失利之举,企业管理层不够重视风险评估,使得对黑石集团的投资亏损超过55亿元。此外,在投资摩根士丹利公司过程中也损失数亿美元。人们不禁要问“中投”为什么总是“投不中”,我想因该是体制之殇,管理层的失职腐败所致,视国有资产如无物。人们也不会忘记2009年的力拓对中国钢企的间谍门事件,正是由于钢企内部的{“钢奸”因收受力拓公司的贿赂而出卖钢协机密致使中国钢企在矿石定价上损失上百亿元,首钢国际贸易工程公司总经理助理谭以新和其他钢厂代表被带走审查。祸起于萧墙,我们的国企还能经受的住几起这样的失察渎职、泄密“重伤”。

三是大权独揽,据国企为己有。其表现是领导人员违反“三重一大”决策程序、利用职务便利为特定关系人谋取利益、自定薪酬。国有企业虽不是中国独有,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的国企却是个“怪胎”,我国宪法在第七条中明确规定:“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据此可以看出国有企业的本质属性,是“全民所有”,但在现实中人民很少享受到经营权和所有权。某些国企的高管却在获得企业法定经营权的同时正在一步步蚕食国企的所有权,他们俨然已蜕变为家族式的企业家。中央制定的 《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如同耳边之风。为特定关系人谋取利益,自定薪酬,在某些普通民众看来更是“名正言顺”。尤其是近年来垄断性国企高管的天价薪酬已经成为众矢之的,中央在2009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对国企高管的薪酬也仅仅是“一限了之”。

是“屡反屡腐”还是“屡腐屡反”?

中国式反腐究竟是“屡反屡腐”还是“屡腐屡反”?从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原总经理、董事长李培英到古井集团原董事长王效金,从中国石油化总经理董事长陈同海到中核集团原总经理康日新,中国的国企反腐篇章中从来都是省略号。作为国企“全民所有”者的我们在国企“屡反屡腐”的困局中,对国企天价腐败瞠目结舌、怒不可止。作为普通公民的我们在中央和地方对待国企“屡腐屡反”的高压势态中,对政府的立场感到了欣慰。国企的反复腐败与针对国企的反复反腐是一场胜负已定的斗争,但是我们需要以什么样的方式使这场激烈的斗争以较为平静的方式收场,以保持社会的持续繁荣与稳定呢?我们是否要继续保持这种同国企的腐败分子进行信息不对称的博弈困局?目前国企反腐所遭遇的尴尬现状要求我们对其进行严厉的制约。

以“硬性权力”制约“软性权力”

国企的性质在宪法上是服务于我国的国体的,但是部分国企的腐败现状却与政府和民众的愿望相去甚远。国企就像一只快要断线的风筝虽然飞的很高,实现了风筝的“价值”,但是同时也脱离了政府的制约,飞出了政府和民众的视线,这样的风筝却没有达到愉悦放筝人的最终目的。国企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弥补市场失灵的重要工具,和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其作用之广重要性之大不言而喻,但国企的权力却没有超出“软性权力”的范畴,其权力的作用领域还是集中在经济、生活和社会领域。我们过去一直在上述领域对其进行围追堵截,相继出台一些制约性措施来制约国企的腐败问题,如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对国企领导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从而实现对国企管理层从经济上作出制约,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对管理层从企业日常生活上作出制约,还有一些地方对管理层所享受的生活和社会待遇做出了制约性的规定。制约何其多,监督何其多?我们的国企反腐收效在哪里?

当时下各式制约、各式审查、各式审计、各式巡视和各式监督的边际效用逐步递减或失效时,我们该怎么办?美国的宪法之父麦迪逊提出以“宪法制约权力”,法国著名思想家托克维尔提出以“社会制约权力”,针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国企所处于的特殊腐败困境,以权力制约权力方是良策,而且这种制约就是以政治性的国家所特有的政治层面的“硬性权力”制约经济性和社会性的国企所持有的“软性权力”。20世纪最伟大的古典自由主义学者、经济学家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中将政治和经济目标分离看做是实现个人自由的保证„„经济权力虽可以成为一种强大的工具,但它在私人手里绝不是排他性的或完整的权力绝不是支配一个人的全部生活的权力。同样国企所拥有经济权力是不完整的,与强大的政府政治权力相比显得很弱势。

所以针对“财大气粗”的国企反腐工作在软性约束失灵的时候必须用政治“硬权力”做矫枉过正的制约。这种制约首先是对国企“一把手”的绝对任免和制约权。前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提出“要让央企领导‘不想贪、不能贪、不敢贪’,而要达到这个效果,必须首先要从破除‘一把手’体制入手,建立起真正有效、威慑力强的制约、监督和问责机制”。

反腐制度与反腐精神

著名政治学家帕特南在《使民主运转起来》中对意大利的制度绩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社会资本”理论,认为信任、互惠规范与公民政治参与网络是制度成功的关键。制度对于民主的有效运转的研究在世界学者中的影响是巨大的。作为民主重要步骤的反腐当然也需要制度使反腐运转起来。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和针对国企近二十年的改制历程使得我们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反腐领域亦然,由以往的个人权威式的反腐逐渐过渡到规章制度式的反腐上,而且制度制定正在向各个专业领域纵深发展。近年来中央针对国企反腐领域出台了一系列的重磅制度规章如:《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关于中央企业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整改工作的指导意见》、《国企领导 人七项要求》等,此外,江苏在国企领导人员选拨、上海在国企领导人员去行政化、天津在国企权力制衡、陕西在国企财务监督、湖北在国企廉洁风险控制等方面对国企反腐做出了多种制度性的尝试,收效良多。这在很大程度上让我们看到了制度在反腐上的基石性作用,但是制度也有生命和周期,制度能运转多久,我想说的是制度需要精神来维持生命。

作为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的韦伯在其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论证了西方民族在经过宗教改革以后所形成的新教,对于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他认为某些宗教观念对于经济精神的发展,或者说是经济制度的社会精神气质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梁启超在论述科学精神时写道“有系统之真知识,叫科学;可以教人求得有系统之真知识的方法,叫做科学精神”,他认为,当时的中国学术界因为缺乏上述定义所包含的三种精神所以呈现出“笼统、武断、虚伪、因袭、散失”等病症。

同样在反腐领域中国不仅需要反腐制度做基石还需要反腐精神的支撑。正是由于缺乏国外深入人心的反腐精神,中国的国企腐败案件才会处于靠美国披露的尴尬境地。虽然在反腐制度仍不健全的环境下谈反腐精神有些漫无边际。但是反腐精神的力量之巨大且其成本之小,代价之低是制度所不及的。反腐制度的制定和运行需要我们努力,反腐精神的构建则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或许只有在中国形成公民型政治文化和公民社会中才能得以构建,但中国的国企反腐需要精神的力量。

著名政治经济学家林德布洛姆在《政治与市场》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在政府官员眼中,实业家们不是简单地作为某个特殊利益的代表出现,像利益集团的代表那样。他们是以履行职守的官员身份行事,这种职守在政府官员看来是必不可少的”。我国的国企高管不能简单地以企业利益的代表出现,更应该以为民谋利的“管家”代表出现。通往廉洁之路——使反腐在国企中运转起来,中国的国企需要像创造财富那样追求廉洁!

第三篇:通往奴役之路

《通往奴役之路》是对古典自由主义和自由意志理论中最著名、而有最受欢迎的著作之一,其作者哈耶克在1974年因为这本书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即使这本书早在1944已经发表,由此可见这本书的巨大影响,甚至当时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也深受影响。正像作者哈耶克讲的一样,他写这本书是让“所有党派的社会主义者”读一读,因此我认真了这本书,并从中有所感悟。

哈耶克在书中阐述道,所有的集体主义社会,从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到斯大林的共产主义,都无可避免的会迈向专制极权,一个国家最终会变成极权主义。那什么是极权主义呢?照西方学者的言论,极权主义(totalitarianism)一词一般用以概括德国纳粹主义、苏维埃共产主义,以及意大利法西斯主义。其最早渊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20年代的墨索里尼,当时它是一个用来描述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纲领的中性甚至带有褒义的词语。二战以后,这个术语很大程度上在冷战的意义上被使用,从而带有了鲜明的贬义色彩。而极权主义国家最重要的三点共同点是:

1、存在某个意识形态,它规范生活的方方面面,勾勒出达到终极目标的手段,2、还要有一个唯一的群众性政党,以此动员人民的热情和支持。

3、包括思想控制在内的全面控制。

那哈耶克为什么说所有的集体主义社会最终会迈向专制集权呢?在《通往奴役之路》之中,哈耶克是如下解释的。实行中央计划的必须有一个小团体(统治阶级)决定资源和产品的分配和发放,由于没有市场机制和自由价格机制,这个小团体便无从得知正确的情报,也因此根本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分配资源和产品。对于经济计划在实践上的不同意见、加上中央计划者在分配物资上的不断失败,最后将导致计划者开始运用高压的强迫力量以维持计划的实行。哈耶克进一步主张,社会大众会感觉计划的失败是因为国家权力不够、无法有效推行目标所造成的,这样的感觉会使大众开始投票支持中央集权,并会支持那些看似“可以让计划付诸实现”的“强人”攫取政治权力。哈耶克主张,在经过这一连串的恶化后,一个国家将会无可避免的转变为“极权主义”。

不可否认,当哈耶克写这本书时,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似乎显示了一些“极权主义”色彩!那时的社会主义苏联实行的是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从经济上来看,苏联模式表现为一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它以国家政权为核心,以党中央为领导者,以各级党组织为执行者,以国家工业发展为唯一目的,以行政命令为经济政策,以行政手段为运作方式。而政治上表现为一个高度集权的行政命令体制。对内,它将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而党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组织,大多数情况下又是由个人意志所操纵的。这就造成了党政不分,共产党领导一切,直接发布政令,管理国家事务,民主集中制有名无实,社会义义法制被忽视甚至遭到践踏。而当时的他认为希特勒领导的所谓社会主义国家更是集所有权力于一身,乃至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爱来深重的危害。难怪哈耶克会认为社会主义会最终导致“极权主义”,因而极力发对社会主义。在他看来,一个国家应当以“法治”为基础,他反对计划经济,但不认同“无政府状态”,政府在一些领域也可以管制,但这种管制必须建立在所有个人认同的基础上,也就是政治意义上的社会契约。

然而哈耶克没有认识到社会主义模式并不只有苏联模式的计划经济体制,他没有看到现在的中国模式的社会主义,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虽然中国曾经也照搬了苏联模式,并造成了“大跃进”,乃至十年浩劫“文化大革命”。当然在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不再实行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而是实行

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在政党制度上实行多党合作制度,政治制度方面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事实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社会财富极大增加,无需通过计划来满足人民需求,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中国人民民主得到很大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年快速发展的中国并没有像哈耶克所描述的一样,在一党领导下走向“奴役之路”,即极权主义。因为中国政党制度在坚持***的前提下鼓励个民主党派参政,加强互相监督;并且坚持“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而在经济制度方面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公有制共同发展,实行按劳分配与多种生产要素相结合的分配制度,这样就避免了政府集中分配产品!从两个方面而言,因为有了监督,有了合理的产品分配制度,所以中国是最终不会走向“极权主义”的当然在我庆幸我们国家没有变成哈耶克描述的“极权主义”国家,而且在社会上我们享有自由权利的同时,我对目前中国的一些现状还是有点遗憾。正如哈耶克所说,一个国家秩序应当依照法律治理,虽然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依法治国”理念,但是在执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没有依照“法治”的执政理念。甚至在20世纪八十年代末,有人提出了新“权威主义”,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腐败现象非常严重,需要权威的力量予以整治。而实际这是当前中国的法制还不健全,况且中国人心中“人治”理念已经存在几千年,甚至现在还大有人追随,相信“人治”高于“法治”,这是与哈耶克“法治”不相容的。由于存有这种观点,当人们遇到侵权行为损害自己时,他们想到的第一件事往往是找关系而不是诉诸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照哈耶克而说,这也许会引起极权!

不过总而言之,正像马克思所讲,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需要经过循环往复的量变、质变,在中国真正实现“法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国家只是要避免像“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好坏不分的悲剧再次发生。避免个人崇拜、权力高度集中缺乏法律和集体监督而走向“奴役之路”,极权主义!作为一个坚信社会主义的新青年,在响应哈耶克的让“所有党派的社会主义者”读一读的号召后,我相信只要中国政府坚持依法治国的理念,严格执行并在公众当中积极宣传民主、法治观念的话,我们国家会最终变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四篇:通往奴役之路读书笔记[推荐]

《通往奴役之路》读书札记

在接触此书之前,我想我对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认识都是不完整的。常年的“中国式教育”让我头脑里根深蒂固了很多东西,于我来说,能够与本书相遇可谓是一种机缘,因为最初之时我并不知道我将要面对的是怎样的一个世界。书中的种种观点让我倍感冲击,思想的碰撞如火星四溅。仿佛是打开了一扇门,于是我看到了迄今为止从未见过的世界。在这场“通往奴役之路”的旅途中,走走停停,反复研酌,看到了哈耶克伟大对人类未来之路的的担忧和设想,听到了来自作者心底的深深呐喊。

作者想要写的“奴役”究竟是什么呢?这一切还得从“自由”说起。

什么是自由呢?作者生活在英国这样一个高度强调“自由主义”的国家,当然自由在他的心里有着深刻的理解。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整个世界发生了太多难以预料的事情,当资本主义的国家计划、社会主义、甚至是法西斯出现的时候,整个西方世界对于“自由”似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解释。而就在这个时期,哈耶克出版了《通往奴役之路》一书,本书对于他的学术生涯有着极其重要地位。他坚持着一种被叫做“古典自由主义”的观点,他认为国家计划出现在资本主义国家是极为不恰当的,因为这种国家计划对于资本主义国家来说是朝着专制的方向前进着。他允许适度的政府活动,制度只能是人自发行动的结果,而不应为人所设计,良好的社会应当是大多数社会成员的认同。

作者用“被遗弃的道路”来形容他所谓的自由主义之路,用”伟大的乌托邦“来讽刺当时社会制度的“混乱”。在他看来,社会主义的终极梦想只能是空想,只是“伟大的乌托邦”而已。因为人身而为人,人存在于这个社会之中就应当追求个人自由,而不是如斯大林主义、毛主义甚至是法西斯主义们的独裁专制,那样人类就真的走上了奴役之路。“民主社会主义,最近几代人伟大的乌托邦,不仅不能实现,而且为之奋斗还会产生某种完全不同的东西,以至现在对之抱有希望的那些人中几乎没有人会准备接受这种结果。”

为了对自己的观点作深入的剖析,作者又开另一篇章,阐述了自己对于“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看法。作者是这样描述社会主义者的:“虽然他们热烈的信仰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但他们既不关心也不理解这些目标何以实现,他们确信的仅仅是这一目标一定会实现,无论其代价如何。”作者在这里用辛辣的语言讽刺了社会主义之路上人们为了实现终极理想过分强调集体主义而忽视个人的利益。作者强烈反对集体主义,歌颂个人主义,他认为个人主义是自由的象征,处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当有充分的个人自由权利,无论何事都应当以自己的个人利益出发,国家的制度等都应当以自发的、满足大多数人的愿望为基础,只有这样社会才能是健全的。总而言之,如果倡导集体主义那么人类就必将走上奴役之路。只有在自由之路上,人类才能发挥聪明才智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不论是科学上的还是社会上的。

他强调,个人主义哲学就是要遵循个人偏好,让人不受任何组织或他人的控制,他批判所谓的“公共利益”,他认为重要的是清除那些因人类的愚蠢而加诸于我们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解放个人的创造力,而不是设计更多的机构去“指引”和“指挥”他们——也就是说,要创造有利于进步的条件,而不是去“计划进步”。社会的价值尺度应当是所有人的个人目标,任何制度都应当以满足或实现每所有人的个人目标为宗旨,而民主就是要保障国内安定和个人自由。他反对民主的控制,因为其可能会变成专断的权力。

关于法治,他也提出了自己看法:在经济方面,自由的国家政府只应当设定适用于一般类型的规则,只有涉及具体事项的人自己才能充分的了解情况,才能采取相应的行动。在道德方面,由于专制国家的种种“不道德”行为将会导致其法治的衰落。

谈到经济时,作者认为指挥一切经济活动的当局实际上是掌控了我们的分配,掌握了个人在经济方面的自由权利,因为经济计划几乎将涉及我们全部生活的各个方面。他认为这是十分“恐怖”的,并称其为“有意识的控制”。这种控制将是我们“通往奴役之路”的罪魁祸首。

关于人类社会的未来之路到底应该走向何方,作者在本书末尾做

了更为详细的阐述。他提出了在国家政府之外建立国际机构,即一种特殊的联邦式的国际政府形式。他认为通过这种形式能够很好的限制国家权力来保证个人自由。在经济方面,他还是反对计划,认为只有自由竞争的发展才是发展。

总而言之,他认为人类想要拯救自己方式不是什么主义,而是应当建立起一种体制,这种体制不是我们去计划发展,而是创造条件去解放个人的创造力,社会进步的手段和方式将是人类主动的明智的选择。而这条道路的实现途中一个关键点就是要保证个人自由。同时他也强调,这种自由与19世纪的自由观念又有很大的区别。

纵观本书,作者对于自由主义、资本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他所批判的包括法治、经济、政治等诸多方面在内的社会主义与国家计划是有一定道理的,他站在此岸,观看者彼岸的“风起云涌”。他关于未来社会的物质条件与理想目标的描述也让我们看到了他对于人类未来的深入思考,发人深省。我想,正是有了哈耶克这样敢于批判的思想家才能有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吧。

但我认为对待本书还是应该以批判的眼光,毕竟社会在进步,一个人的想法还是不够全面。我认为,作者的观点在某些方面有失偏颇,这恐怕是与他自身的经历和所生的时代有关。我承认作者的观点让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集体主义=奴役之路?虽然作者运用了大量辞藻来论证其观点,但我认为对于这一点我们还是应当用批判的眼光来对待。最主要的一条便是作者对社会主义的全盘否定是片面的。社会主义确实是一种“乌托邦”的理想,在这条道路上,我们用了太多的方法,不计代价地想要实现它。尽管在西方国家来说,这条道路在他们看来是十分“荒唐”的,但是在当时当地,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想要拯救自己之时,社会主义如救命稻草一般地被抓住了,这是它能够存在的理由。其次,社会主义与法西斯主义是有根本区别的这一点我想作者认为两者的本质是统一的这一点我认为历史已经给了人类最好的答案。

人类的路究竟将走向何方?自由?奴役?或许作为银河系中渺小的一员,我们都无从选择,但哈耶克带给人类的反思和冲击都将是十分重要的,而他的构想能否成为现实呢?一切都将等待历史的答

案。

第五篇:《通往奴役之路》读后感

《通往奴役之路》读后感

邓洪洁

《通往奴役之路》是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哈耶克于1944年完成的一部关于政治社会学的通俗性著作。面对二战期间在英国盛行的反自由主义思潮,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一书中从理论逻辑上、经济上、实际技术操作上、人性上证明了十九世纪两位伟大的思想家阿克顿勋爵和托克维尔的警告——计划经济意味着奴役,并深刻的指出,一旦出现一个垄断了我们经济命脉的权威,我们就再无自由可言了。作为一个推崇自由主义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耶克对于市场经济及竞争机制的推崇以及对计划经济和集体主义的怀疑与警惕在此书中得到充分论证。他认为,社会主义者善良的愿望和理想却不一定能导致美好的理想,“对我们所珍爱的某些理想的追求,明显地产生了与我们的预期大相庭径的后果”,原本以追求更大的自由与平等的社会主义怎么会一步步发展成为极权主义又成为奴役人民的罪魁祸首呢?

(一)自由主义的衰落与集体主义的兴起

哈耶克认为现代社会的价值核心是个人主义,他在在这里所指的个人主义不是为所欲为、自私自利,而是指“把个人当作人尊重;就是在他自己的范围内承认他的看法和趣味是至高无上的”.他认为现代文明的自由、法治、民主等等都是构建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上的。而在公有制下个人自由是不可能有的,因为没有经济自由,政治自由是无法得到保障的,由此他重申了财产权的重要性。经济的发展有赖于自由主义,哈耶克所认为的自由主义也不是以放任自流为原则,而是尽可能多地运用自发的社会竞争力量,作为协调人类各种努力的工具,尽可能少地借助于强制。

然而,人们已经习惯了自由主义带来的好处,逐渐将注意力放在自由主义的缺点上,并开始相信集体主义宣扬的目标,却看不到集体主义泯灭个体存在的巨大危险。在本书引论中,他大声疾呼,西方世界的民主国家,有重蹈德国覆辙的危险。因为一股祟尚社会主义之风,正在这些国家到处弥漫,而作为文明基础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却渐渐被人淡忘。哈耶克认为,社会主义是集体主义的一种,社会主义者所倡导的自由与公平是人人向往的,但是社会主义的集体性质却与此南辕北辙,这种“公平”其实是所有人受到同样的严格管制约束下的“公平”,是被奴役者的“公平”.而社会主义宣传的新自由则完全是一个空中楼阁,这种理想终究只是一个伟大的乌托邦。

(二)计划与控制

“计划经济”是集体主义者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手段,然而在技术和逻辑上,哈耶克指出了计划的“不可避免性”.他区分了社会主义作为某种社会公平之理想与作为实现社会理想而采用的手段这两种概念的不同,并指出反对的是用集体与计划经济来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是反对人与人之间的自由与平等,他认为,由于任何人都不能完全了解一个人的目标与偏好,因此只有自己为自己做计划才是最有效的,而计划经济用计划者的偏好来代替被计划着的癖好,故对于被计划者来说,其自由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害。同时,他认为,政府干预经济,对影响自由竞争的垄断进行控制以保证市场的效率是有必要的,然而进行计划经济则是无需的,原因在于实行中央计划由统治阶级决定资源和产品的分配和发放,目的是以计划代替竞争,由于没有市场机制和自由价格机制,决策的统治阶级无从得知正确的情报,也因此根本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分配资源和产品。对于经济计划在实践上的不同意见、加上中央计划者在分配物资上的不断失败,最后将导致计划者开始运用高压的强迫力量以维持计划的实行。

哈耶克进一步认为,社会大众会感觉计划的失败是因为国家权力不够、无法有效推行目标所造成的,这样的感觉会使大众开始投票支持中央极权,并会支持那些看似“可以让计划付诸实现”的“强人”攫取政治权力。这样一来,最终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将导致前所未有的独裁和对公民生活全面控制的极权政府,进而必然的后果是对言论的全面管制和信息的封闭。

(三)奴役的开始

政治上的控制、言论的管制和信息的封闭会产生“当代蒙昧主义”.所谓“当代蒙昧主义”,是指“思想的统一性”.在中央计划体制下,极权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目的,总是开动一切宣传机器一日复一日地向人们灌输同样的思想,使全体人民形成了同样的思想模式,最后某个人或某个集团的思想支配一切。“当代蒙昧主义”之所以站得住脚,主要在于极权政府炮制了一种“高尚的谎言”,使得人们相信政府要建立的道德标准。是惟一正确的,政府要努力实现的目标,正是他们所希求的。这样的社会下,民主与法治难以得到保证。他认为,民主只是保护自由和实现自由的一种政治制度,而决不是在以共同利益为名强调服从某种最高意志的前提下实现多数人对少数人的自由实施强制剥夺的制度。集体主义经济与法治也是背道而驰的,由于当政者的意志在制定法律是过多考虑利益利害,以致政府制定法律往往“强加于人民”,“法律成了立法者为了他的目的而影响人民的工具”.在一个计划的社会中,一个人称职与否并不取决于他是否辛勤奋斗,而是他是否听从上级的安排,是否听话并对权力者毫无怨言的信仰与忠诚,由此产生了一大批没有自主思想,只对权力崇拜的人群——极权统治者顺利实现对人们的奴役。同时,在这种社会文化下,一切极权的行为变得理所当然,这就为极权统治提供了温床。比如,30年代德国政府为了消灭犹太人,找出了许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大造舆论,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一个观念: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可恶的,必先诛之而后快。双手沾满鲜血的德国青年,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罪孽,反而得意洋洋,充满崇高的使命感。他们空有健康的躯壳,却已经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思想。

(四)启示

“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在两千年前发出的告诫至今对我们仍有现实意义。极权必将导致奴役——这是哈耶克对极权主义的产生、运行、维持直至最后奴役人民的论述过程中给予我们最大的启示。从书本回到我们的现实,我们可以发现自己面临很多的问题。尽管读完此书后,我庆幸我们国家在经历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为选择和实践抉择后,最终逐步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以市场经济作为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并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我们不能忘记,同时诸如没有受到尊重的法律、有名无实的选举制度、不够透明的行政机构和体系、党、政府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内在逻辑冲突等政治现实表明我们在政治体制上仍存在许多哈耶克所描述的问题,无疑最终我们需要走向政治体制的改革。

在当前的各种问题中,防止权力的过度集中与职权的滥用是哈耶克给我们最大的启示之一。奥威尔在《动物庄园》中细致描述了权力过于集中所导致的特权阶层的存在和腐败之风的滋长是我们应该竭力避免的。苏联高度集中的体制所产生的严重后果更是我们应该警惕的。要维护党政机关的廉洁性与公正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有相应的机构对权力进行分散、制约与监督。科学地将职能部门的事权和权力合理配置、清晰划分,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按照“权力三分”的原则,将一些相应的权力还给社会,还给群众,实现权力适度分解。此外,党内权力过于集中也是应该改革的另一个方向,邓小平同志曾概括的“以集体领导的外表掩盖个人专断的实质”的痼疾在党内依然存在,由此导致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以权谋私、权力滥用、“家长制”、“终身制”等诸多弊端都对与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通往天国的阶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