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解析企业中常见的沟通问题
编辑:前尘往事 识别码:17-583032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7-17 14:58:47 来源:网络

第一篇:解析企业中常见的沟通问题

解析企业中常见的沟通问题

沟通作为企业内部的一种文化,已越来越被各企业所重视,有的企业已把沟通提升到战略层面进行管理,其沟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余世维先生提出的“三没”现象,是现代企业沟通中存在的问题最通俗最直接的说明。

一、向上沟通没胆:字面解释为下属向上级沟通时没有胆量,缺乏积极主动性。一般来说,管理者要考虑的事情很多很杂,许多时间并不能为自己主动控制,因此经常会忽视与部属的沟通。“向上沟通没胆”主要体现有两种:1.有好的建议或方案时不敢或不愿向领导沟通。这种现象有两种人:一种是经常被领导批的下属,另一种是怕被领导批的人,前者属于过于自信的人,平时急于在领导面前表现自己,缺乏对问题的全面认识,被领导否认几次后也不愿再去做“无所为的贡献”;后着属于缺乏自信的人,担心自己的方案提出后被领导否定,影响领导对自己的最始印象,不愿去做“无谓的冒险”,一些创意的思想就这样被割杀了。

2.执行时发现潜在或存在的问题不及时向上级沟通汇报。一种是过分依赖领导的人,领导不会有错,因为是领导,想的最周全,判断更准确,如感觉有问题时会说“不用担心,天塌下来领导撑着那”,你说他乖吗?其实是缺乏责任心;一种是我行我素型,大部分体现在“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对上级的部署方案有意见也不沟通,按照自己的‘特色计划”去进行操作,之后发现问题更不敢沟通,极力掩盖,漏洞却越补越大。在这个层面上的沟通是上级本着信任的前提,相信自己的下属能胜任这个岗位或这个任务,执行中遇见问题回及时反映,就如;现在的家长普遍反映在校子女一打电话就是:爸、妈我没有生活费了,爸、妈把我的衣服寄来````,没事从不打电话!

其实,向上沟通时站在企业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把眼光从某个领导的视线转移到更大、更远、更深的企业层面上,心态从“对领导负责”调整到“对企业负责”的职责,就能克服“向上沟通没胆”的障碍。

二、水平沟通没肺:部门和平级之间沟通缺乏真心,没有肺腑之言。部门之间没有服务及积极配合意识。

为什么说我们国内企业的人际关系有时候复杂呢?主要表现在部门之间沟通复杂。中午吃饭的时候,餐厅里这个部门(人)议论那个部门(人)不配合,那个部门(人)埋怨这个部门(人)下级效率低,对你有意见或知道你的不足之处和缺点,我可能给公司所有的人都讲过了,就是不和你当面讲,见面时该给你笑就笑,该点头时就点头示礼,其实我和你已有矛盾。水平沟通没肺的表现方式一般有两种:1.“回避式”,水平沟通当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我和你不谈,你和我不谈,和你有疙瘩,我向行政部、我向总办主任、我向采购部讲,你找我办事的时候,我就装傻、装糊涂;2.“踢球式”:你找我协助,“好的,这几天给你办理”,过几天却告诉你这属于其他部门的职责或需要其他的批示等推脱行为。部门之间沟通难,根本的原因就是失去了权力的强制性,谁也不服谁,凭什么?

解决“水平沟通没肺”,企业先检讨公司机构设置是否合理?另部门之间应积极建立“供应商与客户”的关系,主动的培养对其他部门之间的服务意识,真心诚意的进行协助,共同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另一种解决的方式就是彼此的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来一个总爆发。今天大家都面对面的说清楚,地球人都知道了,今天我也要问个明白。这种方式有些消极。只能采取积极的方式,拉下面子上的问题去主动沟通。

三、向下沟通没心:上级对下属没有过多的心情或时间进行沟通,不能对下属的移位及时的指导和修正,已造成现在的企业的管理者花去一个月的时间去招聘新人员,不愿抽出2天的时间与下属进行沟通。

1.许多管理者喜欢高高在上,缺乏主动与部属沟通的意识。凡事喜欢下命令,忽视沟通管理,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喜欢空中指挥;有的管理人员主观武断,一个人说了算,听不得下级的意见.更听不得对自己的错误的批评,他们不懂得上下级之间要经常进行沟通,不懂的如果下级的意见和建议受到忽视、冷漠,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对企业的责任感,下级就会消极、沉闷下去,出现下级“向上沟通没胆”的局面,这样的话,一旦企业发生什么紧急情况,需要全体员工出主意、想办法、共渡难关时,员工就会无动于衷,不会有任何的热情和积极性;2.与下属沟通不讲技巧。对于管理者说,“挑毛病”尽管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着独特的作用,但是必须讲求方式方法,切不可走极端,“鸡蛋里挑骨头”,无事找事就会适得其反,挑毛病必须实事求是,在责备的过程中要告知员工改进的方法及奋斗的目标,在“鞭打快牛”的过程中又不致挫伤人才开拓进取的锐气;另一企业中层管理者不愿与下属沟通潜在的原因有担心下属比自己能力强,超越自己。做为一名管理者有权利也有义务主动和部属沟通,并知道与培养下属能力的职责。所以要管理好现代企业.就要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的互通信息、传递资料、交流感情,员工清楚知道公司的方针、政策和所处的形势,保持方向性不变。

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提高所有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就应该在管理者与部属之间建立适当的沟通平衡点,克服水平沟通的“本位主义”倾向,提高工作效率,企业才能健康完善的发展。

第二篇:常见口腔问题沟通问答

医生,牙齿都整齐了,怎么还要戴保持器啊?

A:你的牙齿现在就和刚修好形态的盆景一样,必需固定,不然就恢复以前的形态了

Q:医生,你让我拔四颗牙齿,不是有很多缝隙啊?

A:你的骨头就像板凳,本来只能坐20人,牙齿就像是坐凳子的人,多了4个人,他们只有离开,剩下的人才刚好坐下

Q:病人不了解修复科的取桩

A:就像盖楼建房子打钢筋混凝土地基一样,先把钢筋混凝土桩打到地里面,然后才能再上面建房子,房子就是烤瓷牙,桩打好了,房子才结实。

Q:病人不接受根充后做冠,怕多花钱

A:根治过的牙,就象个死树干,因为失去了根部的水分供应,使树干变得干脆。而用这种干而脆的树干去承受我们吃饭咀嚼的咬合力,是肯定会使它劈裂的,所以,应在这个树干的捎部打个套箍上,这样就能减少劈裂机会的发生,而这个箍就是我们所要做的这个牙套。

Q:洗完牙后可以保持多久.A:洗牙就像洗衣服一样,什么时候脏那要看穿衣服的怎么保养!

Q:洗牙会让我的牙齿变白么?

A:洗牙只是把你牙齿上的脏东西洗掉。就好比是洗脸,脸上脏了有泥巴,这个可以洗掉。但是如果是一个黑人,非让我给他把脸洗成白人那样的颜色,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所以洗牙齿也是如此,我只能把你牙齿上附着的脏东西洗掉,还原你牙齿的本色,仅此而已。

Q:国产的种植牙和进口的种植牙有什么区别 A:就好比是劳斯莱斯和吉利的区别。

Q:为什么新做的全口活动假牙刚戴的一段时间总是有疼痛现象出现?

A:就像小时候穿新鞋一样,会有某些地方磨破疼痛,经过我们修理,一般就合嘴了而不痛!

Q:为什么新做的全口活动假牙刚戴的一段时间吃饭效力不行?

A:就像你开始学骑自行车一样,不光骑不快还有可能摔,这就是个熟练的过程!以后熟练磨合期过了就好了!

Q:为什么有的小孩子小时候牙烂了不补以后换出来不也是一口好牙吗?而您说我的小孩子

A:那有的小孩子小时候学习成绩小的时候很差而大了也有的变得很好,是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但这样的好事不一定就发生在你小孩子身上,还是按原则循序渐进稳妥些吧!

Q:烤瓷牙能用多长时间?

A:那就像您买双好皮鞋,你说您穿多长时间?除了本身的质量问题,与您使用的注意程度也有很大关系!(那有什么注意的??牙不就是用来吃饭的吗?---------那鞋不也是用来穿的嘛!)

Q:为什么您说您做的烤瓷牙就保修2年?是不是他寿命不长?

A:那冰箱厂家保修3年,并不代表就能用3年,何况您每天三餐饭,一年就使用1000次,2年就2000次,经过2000的实验还没坏,你说它还有什么质量问题吗?

Q:为什么你说烤瓷牙价格还不一样?而同样的你们诊所为什么还贵点?

A:那同样的全棉衬衫不同厂家生产的价格会一样吗?差别不是更多,另外看一样东西不光只看它的用料,做衣服的设计师不同,炒菜的厨师不同,价格也应该不一样!所以重要的还有个临床医生的设计和操作方法、小的用料不一样而导致的价格差异!

Q:为什么你说的牙治疗你还要在牙齿上打个洞,那不是有危害哪?

A:问题是你肚子里长东西出问题了医生还要把肚子划个口子,是同样的道理,这些小的损伤与实际问题比那是必须做的也是微不足道的!

Q:为什么我的牙开始不痛现在你给我治疗一次后我的牙却有点痛?还要吃药?

A:那有人身体出了问题开始不痛开完刀后却还有个几天痛的过程,而且也要吃药输液几天,这都是个过程!

Q:患者不理解为什么缺一颗牙而要做三颗牙时

A:一个体弱多病的人要二个正常人的扶持,当要增加基牙时,告知一个小孩去帮助一个大人会把他累倒的,小马拉大车是不行的。

Q:根充后做全冠的患者

A:“现在这个牙是个无髓牙了,没血管输送营养了,是个死牙齿,就好比枯掉的树枝,咱看一下树上的活树枝很有韧性,不好折断,那枯树枝却一折就断,干干的还能去当柴火;所以现在这颗牙齿一样的,枯了,反复咬东西,容易咬劈裂了,要做一个套,就是做一个盔甲给它保护起来,做治疗的目的不就是为了保留这个牙齿,免被拔除吗?要咬劈裂了,就只能拔了。”

遇正畸拔牙患者

A:“这好比盆景里的栽的树,个一盆里种了满满4棵树,如果种了第5棵树,这土就显得少了,盆里的树也显得很拥挤了,所以现在我帮你把这多的第5颗树拿掉,土和树就都协调了,这个盆景就显得漂亮了”

Q:做什么烤瓷牙比较好,价格怎么样。

A:做烤瓷牙,就做装修房子,什么材料,什么样的地砖,什么样的价格,美观耐用经济通常都与材料制作等有关!呵,往往这样一说,大家也就明白了,原来烤瓷牙也有那么多种啊?

Q:遇到拔牙后临牙会不会松动?

A:牙和刨掉树是一样的,刨掉一棵其他的树是不会倒得!

Q:为什么缺一颗牙而要做三颗牙?

A:就和搭桥一样两边的是桥墩,没有两边的桥墩怎么搭桥啊!

Q:介绍正畸的原理时

A:好比整体移动大楼,需要持续缓慢地用力,还要经常调整才能完成。

Q:经常有患者询问牙齿缺失修复的方式

A: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其实回答好麻烦。好比去吃饭,想吃什么?准备花多少钱?都要量体裁衣,依据时间地点等因素而定。

Q:楔状缺损

A:横着刷牙好比拿着一把锯子锯木头,水滴都可以石穿,何况这个呢?

牙颈部应力集中什么的就算了,很多医生自己都不很理解,O(∩_∩)O哈哈~

关于死髓牙是枯树干的比喻虽然病人好理解,但其实是不准确的,我以前也这么说,其实你查文献会发现,死髓牙和活髓牙的机械性能差距不大,关键是根管治疗后牙齿的完整性破坏掉了,需要全冠来恢复。个人不推荐这个类比

为什么烤瓷牙有那么多个价位呢?材料有什么区别啊?

——材料的区别就跟人买的首饰链子一样,有人买十几块钱的不锈钢,有人买银项链,也有买金的,买白金的,这不仅是价格的不同,还是材质与人体的相容性的不同。

——你打算做多少钱的烤瓷牙?我做便宜的算了。

——便宜的也行啊,只是我觉得你不差那点钱,做好点的,无论从材料,质量,美观上都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你为什么不做好点的呢?

牙齿补了以后还会烂吗?

——我不能保证,因为你好的牙齿都会烂,更何况补过的呢?而且蛀牙是多方面原因综合在一起的。

为什么要洗牙呢?多久洗一次呢?

——洗牙就跟洗澡,至于多久洗一次就看你个人的感觉了,一般建议半年到一年洗一次。

答:烤瓷牙只要设计合理、工艺合格、粘戴时各种关系正常就没有质量问题。就象你买搪瓷杯子一样,买回来的时候没质量问题,就一直可以用。但如果使用不注意,随时都可能崩瓷和损坏;再就是看做烤瓷的真牙能用多久,真牙坏了要拔掉,那烤瓷牙再好也就没用了。所以烤瓷牙能用多久关键要看你自己的牙齿质量和你怎么使用的。

建议口腔里的难治愈的残冠、残根必须拔除,它就像一个垃圾桶一样藏污纳垢,再加上本来的龋坏组织里的细菌很难清理干净,源源不断的“垃圾”随唾液进入身体,不用想也知道危害有多大了。

简单的想象牙体的龋坏就像水果腐烂一样,补牙时即便很痛也要把龋坏组织磨除干净,不然补过的牙就像腐烂的水果会继续腐烂下去,越来越大、、、直至牙髓 搜了一下,感觉这个答案还可以

笨和聪明均与脑有关,脑细胞的活动必须有充足的氧气与糖原,如果有呼吸、循环障碍就会造成脑细胞缺氧,倘若脑细胞停止供氧5-8分钟,就会严重影响脑细胞的代谢,影响脑功能,甚至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因此,要回答麻醉会不会影响小儿智力,首先要分析麻醉后会不会有脑缺氧?

牙周炎患者来就诊,牙结石很多,牙龈红肿,触易出血。跟患者说这种情况需要洗牙。而患者要求开点消炎药吃吃。我是这样跟患者讲的:

牙齿周围长牙结石、牙龈发炎,就类似于肉里面扎了一根刺。我们必须要先把肉里面的刺拔掉,然后再敷药才管用。如果只是一味的敷药,而不把刺拔掉,这里的炎症时不会痊愈的。所以想要控制住牙周炎,就先要洗牙,把这些牙龈周围的“刺”清掉。然后再根据情况看是否需要用药。

第三篇:教学论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及其解析

教学论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及其解析

很多老师感叹,自己写论文时常会陷入词不达意的尴尬。其实,一线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智慧,也不缺乏论文写作所需的理性思考。然而,一旦开始写作,由于语言文字修养的相对匮乏,行文总似挤牙膏。好不容易“挤”出一些词句来,又总觉得与自己原本想要表达的意思存在落差,由此导致“言意脱节”的现象。如果此类现象过多,文章表达的清晰度便会降低,从而使读者萌生糊涂感。

另外,总有一些文章会产生“言过其实”的弊病。例如,有位教师在《如何提高简便计算教学效率》一文的开篇写道:“在计算教学中,简便计算给笔者留下的印象最深,因为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部重头戏,留给教师和学生的困惑实在太多。”

简便计算固然不可忽视,但称其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头戏”是否有些夸大了?在这里,用“一块重要内容”替换“一部重头戏”,或许恰如其分。

对策:加强文字表述的准确性。进行论文写作时,不要一味苛求词藻的华丽、文笔的漂亮,首要的是努力促成“我这样想”到“我这样写”的自然转化,清晰、明确、完整地将所要表达的教研思考叙述清楚。无歧义,不偏颇,这是教学论文写作文字表述的价值底线。

如笔者曾在《从“流于形式”到“指向实质”》(《小学教学研究》2017年第8期)一文中,对当前解决问题的教学现状作出如下描述:“很多教师过分追求解题策略的丰富多样,但对

每种策略仅是点到即止,缺乏扎实的本质挖掘。这样一来,解决问题常常显得„轰轰烈烈‟且„飘忽不定‟,学生在由衷感叹„方法真多啊‟的同时,并没能学到多少真正能够发挥长效的策略思想。”由此,将解决问题教学“偏重策略扩面、忽视思维深挖”的激进化状态进行了客观再现与朴实记录。

问题二:内容松散,文章“蔫”了!在撰写文章的过程中,很多老师会逐渐想到一个问题的多个方面,于是,想到一点,写一点;再想到一点,再写一点;又想到一点,又写显然,作为一篇论文,这里的写作语言比较琐碎,有些啰嗦,且太过口语化。另外,有些文章的用语尽管是书面化的,但词汇贫乏,让人缺少了通读下去的兴趣。

一点„„这样一来,论述视角齐全了,文章内容丰满了,但总感觉是几层意思的简单叠加,显得随意散漫,缺乏精神。

例如,有位教师在《关于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思考》行文时这样叙述:“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数学学习才有亲近感,才富有活力和灵性。用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数学概念,总能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体验。”不难发现论文援助杨老师q1760405151,作者企图表达两层意思“依托生活情境体验数学”“借助生活实例理解数学”,虽然写得比较清楚,但总感觉两层意思断裂,读起来不顺溜,不如整合为“让学生依托生活情境体验数学、借助生活实例理解数学,使数学学习更有亲近感”。

案例与评析不匹配,是导致内容松散的又一原因。就当下小学数学论文样貌而言,“案例+评析”是非常重要的写作手法,但“案例”与“评析”常常沦为“两张皮”。例如,在《浅谈常态化数学教学的策略》一文中,有位教师首先呈现了一个案例:课堂上,老师想挑两名学生板演。其中一名学生已经发现自己错了,老师还是要求学生将错误板演出来,并当着全班同学“检讨”错误原因„„应该说,案例比较典型,也有现实意义,但作者评析时只是空洞谈论时代背景、教育理念、课标精神、人文关爱等“大道理”,而没能紧贴案例场景加以针对性剖析,进而提出改进策略。于是,文章的整体性、表达力便被削弱了许多。

对策:重视文字表述的整体性。写论文不同于写日记,它既需要触及某个主题的方方面面,也需要适当整合、有效提炼,并将几个方面的意思娓娓道来,努力实现步步深入、层层递进。请看笔者在《纠错:呼唤“平等对话”》(《小学教学》2007年第8期)中所写的一段文字:“学生是尚未成熟的生命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错误,用成人眼光审视显得一无是处,但从儿童视角体味则显得可圈可点。因此,数学教师面对错例,切忌武断独裁,而应巧拓学路。

问题三:废话连篇,文章“空”了!一篇教研论文,短的几百字,长则几千字。无论篇幅长短,每处文字均服务于主题论证,因而都是不可或缺的,可谓“少一字则嫌少,多一字则嫌多”。然而,受“越长越好、越厚越好”等错误价值观的影响,当前一些文章“掺水”现象比较严重。

首先,讲重要意义太多,写个性对策偏少。围绕主题(包括各级小标题),很多教师会用大量篇幅描述其价值意义、作用地位。比如,阐述“把握起点”的,会强调把握起点怎么怎么重要;探讨“创设情境”的,则说明创设情境如何如何必要„„事实上,绝大多数文章都不可能是关于某个研究主题的“处女作”,所以其重要性、必要性往往已被前人重复千百遍,成为众所周知的“正确的废话”。在这种背景下,论文写作的生命力显然在于:既然这个主题如此重要且必要,我是怎么做的。而令人遗憾的是,本该浓墨重彩进行抒写的“个性对策”却被严重“缩水”了。其次,引名家言论太多论文援助杨老师q1760405151,亮自我声音偏少。青年教师写论文时,总习惯于旁征博引,借助专家学者的经典言论作为论据,这当然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一篇文章中引用名家言论太多,则会喧宾夺主,盖过作者自己的声音,使文章显得空洞。例如,有位教师撰写《基于错误资源利用的数学教学策略》时,先后引用了苏霍姆林斯基、契诃夫、盖耶、叶澜、魏书生、郑毓信及格式塔心理学派的诸多理论,全文给人以“名人名言集萃”之感,但对“基于错误资源利用的数学教学策略”的诠释却很不充分。

对策:凸显文字表述的具体性。教研论文作为教师日常教学及常态研究的心得梳理、经验总结及疑惑探讨,重要的是有感而发,并且感得真切、发得具体,切忌“无病呻吟”。而相关的背景资料,仅是“作料”,应控制比重。如笔者曾应邀撰写《课改十年:数学教学的“美丽转身”》(《小学教学研究》2017年第1期),里边关于“素材选择”有这样一段文字:“学习素材的重要意义无需多言。

问题四:表述枯燥,文章“乏”了!虽说教研论文无需刻意苛求文采,以“把思考说清楚”为主要目的,但是,作为一种通过文字记录、有待读者阅览的书面作品,可读性还是需要注意的。例如,有位教师写到备课时,有这样一段话:“一节课下来,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啊呀,我忘记提醒学生这一知识了,怪不得作业错误这么多。现在流行集体备课,我也拿来了别人的教案,但看了一下,如果照他们的设计思路,我根本上不了课,完全不是自己能把握的,所以就老老实实自己备课吧„„”

显然,作为一篇论文,这里的写作语言比较琐碎,有些啰嗦,且太过口语化。另外,有些文章的用语尽管是书面化的,但词汇贫乏,让人缺少了通读下去的兴趣。

对策:追寻文字表述的艺术性。不求通篇美似散文,但对重点部分的表述展开,还是需要适当讲究文学性的。这样做的终极目的,并非哗众取宠,而是通过改变表达技巧,切实提升叙述张力,同时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如笔者撰写《新课程:我们需要怎样的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育》2007年第9期)时,对于传统教学中“线型设计”的弊端,曾有这样一段描写:“在这样的过程中学习,就好像是跟随着教师行进在一条狭窄封闭的通道里。没有旁逸斜出的余地,没有驻足细品的时间,更没有回望反思的机会,师生双方就在这样貌似顺利的数学课堂中„蜻蜓点水‟。”这里,借助比喻来说明,通过排比来强调,文章活力便被激发了。

第四篇:企业裁员中存在的沟通问题

企业裁员存在的沟通问题

一名员工利用自己博客等“小媒体”就可以随意攻击自己的企业。所以,对于企业而言,裁员过程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舆论管理、情绪疏导,是防范危机发生的关键所在。

近日,一份“大裁员第一波”企业名单,通过各大公司的企业邮箱在京沪等地的白领中传播,内包括22家跨国企业、40家国企等。流传的还有20个金融海啸期间“不景气行业”名单,排列出各大行业景气指数,人人自危。

对于中国的白领阶层来说,全球金融危机已经不只是一则爆炸性新闻,而演变成了关乎自己生计的切身“威胁”。而对于企业而言,裁员已经成为应对经济危机的普遍之举。

裁员是企业为了减轻成本应对收入减少的无奈之举,但在另一方面,有一些企业由于裁员过程处理不当,相关利益群体沟通不到位,造成了舆论失控,最终演变成为一次意想不到的危机事件。

如何使裁员既能够顺利进行,又不至于变成一种危机的导火线,这正是考验企业管理者的智慧之处。

前车之鉴:别让裁员成为企业危机导火线

2007年7月,受到持续亏损的影响,韩国某电子(中国)在进入中国的第14年,展开了一场公司史上规模最大的人事调整。这一调整在人事方面包括“提前解约”和“不再续约”两个方面,被“调整”的员工包括了中、韩双方职员,据悉这场调整涉及的范围相当庞大,仅成都分公司规模就超过了20%。

由于裁员忽然且沟通不当,该裁员计划执行过程就引起了一些被裁员工的强烈不满,不断有离职员工在网上发布帖子攻击该企业。

由于网上舆论对该公司裁员事件反应强烈,平面媒体也关注到此事,《南方都市报》、《北京晚报》、《南方周末》等主流媒体都以负面报道的角度对此事进行报道,使得裁员事件成为该公司进入中国后一次不小危机。

而在更早之前,百度对公司的企业软件事业部进行裁员,员工被要求在当天下午6点之前离开公司,邮箱关闭,交回笔记本等办公用具。在7月17日左右,百度员工的博客为裁员事件升温。名为“公司凶猛”的博客,7月17日晚上传了百度内部的“告全体员工书”,这名博客自称是百度ES部门被裁的员工。很快,许多媒体通过百度的员工博客知道了此事,并开始密切关注。

另一名叫做“给最佳雇主上上课”的员工博客,还意外披露了百度此前一次不为外界所知的裁员,就是百度公司5月份进行的PMD部门的裁员。这个博客上传了多篇文章,详细记录了自己和公司之间发生的不愉快经历。有上万名网友点击,数百人留言。

事情到此还远远未曾结束,在百度宣布裁员之后,搜狐IT频道公开发出“邀请”,以希望维护被裁员工利益的名义,希望百度被裁的员工来搜狐“开博”,公开向百度叫板。搜狐的助推,吸引了许多百度被裁员工前来开博“诉苦”——随着事件的推进,中华网、天涯网、新浪以及部分平面媒体都纷纷加入这一场论战,百度裁员的舆论危机终于大规模爆发。

在web2.0时代,由于论坛、博客、BBS等网络新技术出现,每一名员工都获得了自由表达的权利与可能性,一名员工凭着自己的博客可以让一家大型企业备受困扰,一名员工利用自己的个人式“小媒体”就可以打响一场影响广泛的舆论战争。所以,对于企业而言,裁员过程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舆论管理、情绪疏导,是防范危机发生的关键所在。

三大策略防范裁员危机发生

裁员作为企业管理一种手段之一,本是无可厚非,之所以裁员行为会演变成为一场危机事件,除却企业在裁员过程的恶意欺诈等因素被曝光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在裁员过程沟通失误所致。而沟通失误引发的负面情绪、冲突、对抗在网络时代被无限放大,这正是导致危机出现的重要原因。

所以,裁员过程防范危机最重要在于三方面的沟通与应对:

一、内部员工的情绪疏导

无论对于被裁员工还是留任员工,裁员这一行为本身对所有人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内部员工对于公司这一决定的看法与支持度,将决定裁员行动是平和完成还是演变成一场情绪对抗。

要使裁员决定更容易被多数员工所接受,那么必然要使裁员过程更为透明、公开、公正,使被裁者能平心接受,留任者也能安心继续工作。所以,在这过程中,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一系列内部沟通显得异常重要——这种沟通的有效性将是一个系统的行为,而不是HR部门的一纸冷冰冰的裁员名单公布。

某美资电子公司在裁员之前二个月,就先由总裁向全体员工发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件,跟员工坦诚说明了公司现阶段遇到困境,并提示接下来可能有相应的裁员行动,使所有人都有一个心理预期。

接着HR部门再按不同部门进行员工谈话,圈定被裁员工之后,一一通知员工,并开通HR总监及总裁信箱,欢迎被裁员随时向企业高管进行沟通,最大程度地疏导员工的情绪。

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公司拨出部分资金,拟定了一个短期再进修计划,免费安排被裁员工进行一个月职业深造,这样既在面子顾及到被裁员工,也令到被裁者能够在继续提高职业技能的基础上,更好地找到新工作。

由于整个过程沟通到位,而且照顾到不同对象的利益,整个裁员过程顺利地完成。

二、媒体舆论的监测与沟通

在一个媒体为王的时代,媒体监督力量越发强大。虽然裁员只是企业内部行为,但从媒体看来,裁员特别是知名企业的裁员可能涉及到对员工利益、行业变化、甚至是社会稳定都产生一定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公共效应,所以都备为关注。

在媒体的强烈关注下,点滴的失误都可能被放大,特别是如果裁员过程出现员工的情绪对抗、不满甚至是激烈的行为,那么媒体必然会加以报道,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将可能陷入尴尬的舆论困境。

所以,在裁员之前、裁员进行中、裁员之后,如果有效地监测媒体的反应、关注要点,必要之时紧急进沟通,这是企业裁员危机沟通要考虑的要点。而要做好这一过程的媒体沟通,一是准备好相应的事件说明稿,二是要必要时候可以与媒体记者进行事前的吹风会,简要说明裁员的原因、目的等,三是必要之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媒体正式阐述裁员的决定,将事件的信息传播权牢牢把握在企业手中。

三、与行业主管部门的有效沟通

行业主管部门作为企业的上级管理者,一方面是员工受到不公平对待时申诉的渠道,另一方面了是企业请求协助有力靠山。在这次金融海啸中,东莞一些企业裁员忽然,不仅没有与员工有效沟通,也没有在第一时间向行业主管部门汇报,所以在裁员行为受到多方的指责,主管部门不仅没有在企业陷入舆论困境时予以援手,反倒严厉批评企业的不负责任的行为,使得企业裁员危机进一步放大。

2008年6月,玖龙纸业在陷入“血汗门”危机事件之后,广东省总工会的支持言辞使得玖龙能够在最短时间化解舆论的质疑。可以说,在任何危机处理之中,政府主管部门都是企业最好的后盾,所以如何加强与企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取得其理解与支持,他们的协助将是企业发生危机时最有力的保证。

他山之石:借助博客疏导员工情绪

受金融海啸的冲击,一家德国的电子消费品企业——海融控股(化名)为了减轻成本,决定进行裁员。由于海融控股属于领导者的地位,所以总经理知道,公司一旦进行裁员,必然会引来媒体与行业的广泛关注,稍有不慎就可能演化成一场质疑公司生存能力的舆论危机。

另外,由于公司的员工都是一些思想活跃的知识分子,如果在裁员过程中一旦处理不当,这些被裁员工必然会通过某种方式去表达对公司的不满——公司里的超过1/3的员工都拥有了自己的博客,有的甚至拥有二至三个以上的博客。如果员工们的不满言论通过博客扩散,那可能给公司带来新一轮的危机,这些都是公司总经理所担忧的。

为了在裁员过程防范员工博客言论产生的负面影响,海融控股决定在裁员进行的三个月前就预先开展有效引导与管理,充分发挥员工博客的好处、努力扼制其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由于行业裁员已经是一种普遍行为,所以公司内部关于本公司可能裁员的消息也已经有所传闻,一些员工更是开始进行讨论,其中不乏出现一些较为激烈的言辞。为了更好防范内部员工到一些对公司存在敌意的媒体中开设博客,海融控股主动为员工开拓博客空间,鼓励他们集中到此处安营扎寨,并许诺员工可以自由讨论或提问题,公司高管包括总经理本人一定对员工们的问题进行回应或解释。

与此同时,公司总经理率先在公司开设的博客区中开通博客,以诚恳的态度跟员工说明公司目前遇到的一些困难,也详细地回答员工们在博客上的提问。

海融控股积极鼓励公司近一万名员工使用博客工具,但要求他们在博客写作与工作之间保持平衡。员工博客应尽量为公司的业务增值,不能随便发表针砭公司政策与管理的言论。如果提到与公司有关的工作,员工必须使用实名,清楚地表明自己身份和在公司里的工作岗位。

其次,对那些在自己博客上谈论与海融控股有关话题的公司员工,则要求他们使用自己最佳判断,并且要明确表示他们的观点和意见仅仅代表自己,而不是代表海融控股的官方观点。

海融控股出色的员工博客管理,既为全体员工提供了一个充分表达思想与意见的空间,及时有效地疏导员工某些不良的情绪,同时指引明确的博客原则又让员工们知道自己在言说时所必须遵守的尺度与原则。正是这种一张一弛的管理法则,使得海融控股数量庞大的员工博客非但没有成了危机导火索,反正良好地促进了内部的交流。

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便会熏陶出什么样的员工。一个在管理严明有序、规章制度合理明确、充满人性化关怀、员工明白必须对自己言语负责的氛围下工作的员工,其行为及言论大致也不会太过离经叛道。

所以,企业希望员工的博客风格或言词表达必须在什么样的尺度与范围之内,最重的就是建立清晰有效的指引规则,并一贯有效地推行彻底,使博客文化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以企业文化为引导,以企业文化为影响,久之久之,员工的博客言语表达大致就不会超出企业可容忍的范围——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企业发生裁员行为,也不会发生大规模的员工博客批评言论,而是能够以客观理性的言论描述事件,从而避免了舆论危机的发生。

第五篇:企业会计准则执行中有关问题解析

企业会计准则执行中有关问题解析

一、关于企业购买子公司少数股东拥有对子公司的股权的会计处理问题

二、关于企业发行认股权和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会计处理问题

三、关于企业采用建设经营移交方式(BOT)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业务的会计处理问题

四、关于售后租回交易认定为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问题

五、关于企业授予客户的奖励积分的会计处理问题

六、关于投资企业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所取得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的会计处理问题

七、关于企业持有上市公司限售股权且对上市公司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会计处理问题

八、关于高危行业企业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的会计处理问题

九、关于企业收到政府给予的搬迁补偿款的会计处理问题

十、关于利润表应当作哪些调整的问题

十一、关于企业应当如何改进报告分部信息的问题

十二、关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作为对价发行的普通股股数在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对此应如何考虑的问题

十三、关于上市公司对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应如何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某一会计期间的期权费用问题

十四、关于上市公司就大股东将其持有的其他公司的股份按照合同约定价格(低于市价)转让给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的会计处理问题

十五、关于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控股股东控制的其他关联方、上市公司的实质控制人对上市公司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捐赠、债务豁免等单方面的利益输送行为的会计处理问题

十六、关于上市公司收到的由其控股股东或其他原非流通股股东根据股改承诺为补足当期利润而支付的现金的会计处理问题

十七、关于上市公司何时确认因破产重整而进行的债务重组交易的债务重组收益问题

解析企业中常见的沟通问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