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一行莅临江苏淘大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视察指导
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一行莅临江苏淘大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视察指导带动大学生创业就业 推动企业长远发展
2013年4月12日,江苏省常委、南京市市委书记杨卫泽一行视察了江苏淘大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位于仙林的公司总部。江苏淘大董事长张海健陪同视察。
战略规划企业未来获认可赢赞扬
江苏淘大凭借高度的责任心,建立战略规划部,规划公司未来发展路线,这一远见卓识的举动获得杨卫泽书记的高度赞赏。
正是凭借着这一份责任心,公司目前获得20家品牌企业的信赖,在电子商务代运营方面发展迅速,预计到今年年底将会与50家传统企业合作,同时公司主动扶持100家中小品牌发展,并将为企业实现6亿的销售额。
重视人才培养 推动创业就业
作为一个创新型企业,江苏淘大在自身高速发展的同时,注重企业人才培养。利用身处仙林大学城的区位优势,与周边高校积极合作,以提供实习为契机,大力培养电商人才,积极帮助学生就业,为本公司和客户企业输送专业人才。
大力扶持大学生创业团队。为了能够最大力量的帮助传统企业转型升级, 公司进行专业化,细分化的管理, 将一些基础性的项目交给大学生创业团队进行。
高素质的团队,专业的技术人才。江苏淘大目前将近200人的团队中,业内顶尖管理技术人才比例达到10% 多年从事电商管理及技术的人才30%应届及往届大学毕业生占公司60%。
互联网下的技术革创新
互联网技术是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江苏淘大为了保证传统品牌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高薪聘请专业技术人才开发电商APP及电子商务相关软件。大力开发电子商务专业系统,保证客户需要及时有效的得到满足。
同时与周边高校校企合作,推动高新科技发展,为创业学生提供资源、技术;为学生们提供技术平台应用自己的开发成果,扶持大学生团队,推动技术发明、创新。
第二篇: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主题演讲
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主题演讲
http://.cn2008年08月04日15:10新浪上海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今天,“两岸三地人才高峰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年会”在无锡召开,为我们听取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对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真知灼见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对于我们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和集聚力的人才高地,构筑具有持久竞争力的人才新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我代表中共无锡市委、无锡市人民政府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应邀出席论坛的各位领导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无锡经济社会发展的热忱关心和热情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城市,自古以来就是各类人才汇集之地,反过来,人才的集聚又推动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正所谓“人杰而地灵”。作为一座拥有三千多年建城史的江南古城,无锡自古以来就以崇文尚教、人才辈出而闻名远近,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一批又一批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知名人士。古代无锡载入史册的政治、文化名人就有:东晋画圣顾恺之,唐代名相、悯农诗人李绅,宋代抗金名相李纲,明代东林党人顾宪成、高攀龙,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清末思想家、外交家薛福成,中国科技之父华蘅芳、徐寿等。近代以来,无锡在成为民族工商业发祥地和苏南经济中心城市的同时,出现了人才蔚起的新高峰:有以秦邦宪、陆定一为代表的革命家,以荣氏家族为代表的工商实业家,以陈翰笙、孙冶方、钱俊瑞、薛暮桥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以华蘅芳、周培源、钱伟长为代表的科学家,以唐文治、高阳、蒋南翔为代表的教育家,以刘半农、钱穆、钱钟书为代表的文学家,以徐悲鸿、刘天华、华彦钧、程仪为代表的艺术家,为无锡赢得了“书画之乡”、“民乐之乡”、“泥人之乡”、“教授之乡”、“经济学家摇篮”等美誉。在当今中国的两院院士中,无锡籍院士就达67人,位列全国地级市前列。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创新正日益成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动力,而掌握创新创业技能的各类人才则成为衡量地区综合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可以说,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了最根本、最持久的竞争优势。正因为如此,近几年来,我们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牢固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弘扬“四尊四创”精神(“四尊”,就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四创”,就是创业、创新、创优、创造),始终坚持把培养、引进和使用好各类人才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着力完善政策,营造环境,加强服务,努力以最好的服务集聚人才,以最优的环境吸引人才,以最大的诚意留住人才,加快构筑具有持久竞争力的人才新优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去年,仅无锡市区就引进各类人才3.5万人左右。目前,全市已拥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副高以上职称的高层次人才5.5万人,海外归国高层次人才2500人,并被确定为江苏省“人才特区”试点城市和“国家火炬计划创新试验城市”,一个以高层次人才迅速集聚为重要特征、以催生新兴产业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创新创业热潮正在无锡蔚然兴起。
2006年4月,我市在认真总结引进扶持施正荣博士创办尚德太阳能公司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省内率先启动实施了以招引海外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为重点的“530”计划。这一计划以开拓性的思路、大力度的扶持、工程化的组织,力争从2006年起,用5年时间吸引30名海外领军型人才到无锡创新创业。计划一经推出,立即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反响,受到了众多海外留学人才的热烈响应,前来咨询、报名者络绎不绝。截至去年底,“530”计划设定的五年目标已提前三年完成,全市共引进包括390名海外留学人才的创新创业团体,经过层层筛选、严格审查的68个科技创新创业项目正式落户无锡,首批引进的7个项目已陆续投产。今
年以来,又有来自世界17个国家的422个科技创新创业项目来锡申报了“530”计划,涉及留学归国人才1600多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报名者达到90%以上。目前,资格审查、项目评估等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530”计划的成功实施,不仅带动了海外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加速向无锡集聚,更为重要的是,极大地推动了无锡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推动了无锡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三年来,全市引进的“530”计划项目,涵盖了生物工程、电子信息、新材料、环保、服务外包、软件开发、新能源等高新技术行业和现代服务行业,许多项目拥有海内外专利。2007年,无锡光伏太阳能产业产能已占全球的10%,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已占全国的10%,液晶显示、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都实现了30%以上的增长,这其中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众多海外留学归国人才正日益成为推动无锡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放眼世界引进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人才的同时,我们也关注国内,通过与国内著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政产学研合作,广泛集聚国内高层次人才来无锡创新创业,加快促进国内各类创新成果来无锡实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从2005年开始,我市就先后与中科院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知名的“一院七校”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通过人才培养与引进、干部双向挂职、校(院)企联合攻关和校(院)地、校(院)企联合建立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有效构建了联系广泛、合作紧密、优势互补的“7+1”政产学研合作模式,极大地推动了科技人才的集聚和科技事业的发展。
总结回顾这几年我市围绕构筑具有持久竞争力的人才新优势,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特别是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
第一,构筑具有持久竞争力的人才新优势,必须始终坚持政府主导。人才工作是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政府主导是人力资源开发不断取得突破的重要前提。政府在人才工作方面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一是加强领导。无锡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科技和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的科技和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人才工作、科技工作、政产学研、高技能人才四个办公室和“530”计划办公室。把人才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实施了《无锡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关于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五年行动计划》。不断强化一把手抓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的工作责任,把人才工作列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加大考核力度,严格责任落实。目前,全市各级对人才重要支撑作用的认识更加深刻,对抓人才工作的认识日趋统一。二是完善政策。这几年我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引进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计划的实施意见》(即“530”计划)、《关于进一步吸引和用好优秀人才的试行规定》、《关于建立我市人才工作网络体系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和配置措施,初步形成了上下衔接、相互协调、比较完善的人才政策体系。三是搭建平台。这几年,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先后牵头在圣彼得堡、巴黎、旧金山等地举办留学人员归国创业恳谈会,积极面向海外“招才引智”,三年内共招引各类留学归国人才超过1000人。先后组团到国内的东北、西南、华中等地区的知名高校招贤纳才,共引进博士、硕士研究生超过1500人。与此同时,我们动员全市各级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创业、创意载体,目前已形成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无锡国际科技合作园、软件产业园、留学生创业园等一批高质量“三创”载体,全市“三创”载体面积已超过300万平方米,聚集了1700余家科技型创新企业和数千位博士、硕士创新创意人才。
第二,构筑具有持久竞争力的人才新优势,必须广泛动员社会参与。人力资源开发必须面向社会,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人才工作必须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尤其是市场经济主体——企业的积极参与。这几年,无论是制定人才发展规划,还是组织人才交流恳谈,我们都认真听取企业的意见建议,并广泛邀请企业直接参与。事实上,在新的形势下,无锡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和人才合作的愿望更加强烈迫切,他
们已不满足于乡镇企业大发展时代那种“星期天工程师”的人才模式,而是要进一步引进、留住、用好各领域的拔尖人才。这几年,越来越多的无锡企业主动结合自身发展需求,与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共建工程技术中心、委托进行人才培养培训等形式多样的交流合作。市里每次组织企业参加政产学研合作洽谈,企业都以巨大的热情积极参与,最终总有部分企业因为名额限制不能如愿参加。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人力资源开发还体现在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为人才工作的推进提供资金支持。这几年,无论是在完善创业风险投资体系、投资担保体系方面,还是在创新、创业、创意载体建设方面,我们都采用市场化、社会化手段,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有力保障了人力资源开发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第三,构筑具有持久竞争力的人才新优势,必须始终坚持探索创新。在区域人才“争夺战”日趋白热化的新形势下,唯有不断探索,不断创新,错位竞争,与时俱进,才能有效吸引人才、广泛集聚人才。为了确保优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这几年我们在人才政策体系、服务体系、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人才政策体系方面,针对周边各城市吸引人才政策雷同的现状,这几年我市紧紧抓住建设江苏省“人才特区”试点城市的难得契机,研究制定了包括高层次人才特殊津贴费、安家费、柔性流动等一系列更具吸引力的前瞻性优惠政策,真正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努力以政策“洼地”效应的不断释放推动人才“高地”的迅速崛起。在人才服务体系方面,建立了覆盖全市范围的人才工作网络体系,将对高层次人才的服务职能进一步延伸到了基层社区,努力为各类高层次人才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优质服务。与此同时,我们还把引进高层次人才与营造高品质人居环境结合起来,联动推进,在不断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同时,在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集聚的区域投资建设了一大批适应高层次人才特殊需求的生活、就业、娱乐等公共设施,努力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国际化的人居环境。在人才激励机制方面,建立了市人才发展资金和“530”计划专项资金,同时要求各市(县)区同步设立相应配套专项资金,并随经济社会发展和地方财力增长逐年增加专项资金规模,到去年底,仅市级就已兑现“530”计划创业扶持资金7200万元。鼓励用人单位设立人才发展资金,规定企业用于人才引进、开发、培养、奖励等方面的费用,可以在税前直接计入成本。鼓励引导和大力支持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投资和分配,积极探索收益分配多元化、薪酬待遇市场化的新路径,明确规定“530”计划项目必须有30%以上的技术入股。
第四,构筑具有持久竞争力的人才新优势,必须重视加强交流合作。在人才广泛、自由、加速流动的新时代,人力资源开发不能“画地为牢”、“闭门造车”,交流与合作是培养与引进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人才使用效率的必然选择。这几年,我们一方面致力开展与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战略合作,在成功建立“7+1”政产学研合作新模式的基础上,去年又与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进一步丰富和拓展“7+1”政产学研战略联盟的内涵。仅去年一年,我市就与各级各类科研院校签订合作项目645个,其中工业项目531个,平台载体项目99个,社会发展项目15个。截至目前,我市已先后与合作院校互派挂职锻炼干部30余人,中科院软件所国家软件研究所无锡分部、物理所生物技术中心试开放平台、北大软件与微电子研究院无锡教育基地等一批标志性项目成功落户无锡。所有这些,都将成为无锡集聚国内优秀人才、吸纳全国科技成果的重要平台。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区域间人才交流与合作,通过共同举办网上人才市场、职称资格互认、合作培养人才以及干部双向挂职、人才特聘、兼职、咨询等柔性流动方式,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人力资源开发一体化进程,加快实现人才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用共享。这次“两岸三地人才高峰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年会”在无锡召开,为我们进一步密切与港、澳、台地区以及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中国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等的交流与合作,更好地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注入了新的动力。“城以才兴,市以才强”。展望未来,我们将紧紧围绕建设“人才特区”、打造“人才之都”的目标,继续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四尊四创”风尚,立足高起点培养人才、高层次引进人才,加快形成人才辈出、人才荟萃的生动局面,努力以创新人才的广泛集聚推动创新事业的突破发展,加快构筑具有持久竞争力的人才新优势。
高起点培养人才,就是要更加清醒、更加深刻分析无锡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着眼无锡未来发展的长远需要,以党政领导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为重点,高起点做好培训、培养规划,高起点组织实施,不断提高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全面提升现有人才的整体素质。尤其是要继续实施好省高层次创新人才培育计划,扎实推进省“333工程”,着力培养更多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术技术带头人。
高层次引进人才,就是要以推进实施第三批“530”计划为重点,加大“招研引智”、“招校引才”力度,广泛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无锡创新创业,确保三年内再引进1000名以上海外留学归国人才,力争把无锡打造成为国家级海外归国创业人才的基地。加快建立有利于高层次人才集聚成长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教育、医疗、文化等配套设施建设,为高层次人才在无锡集聚发展事业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和生活环境。更加重视发挥人才政策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支持知识、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投资与分配,制定完善、坚决落实更具吸引力的招揽人才的政策措施,努力营造确保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良好环境。
港、澳、台地区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两岸三地的人才交流与合作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我们热忱期待与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才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人才事业的蓬勃发展。衷心希望出席论坛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对无锡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尤其是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把无锡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实、更好。
最后,祝“两岸三地人才高峰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年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第三篇:杨卫泽在传达李源潮同志视察南京指示时的讲话
杨卫泽在传达李源潮同志视察南京指示时的讲话
大力提升六大品质 加快南京现代化建设 ——在传达李源潮同志视察南京指示时的讲话
杨 卫 泽
(2012年1月29日)
春节期间,源潮部长亲临南京,深入到农村、企业视察指导工作,亲切会见市四套班子领导,并就南京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这充分体现了源潮部长对南京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南京干部群众的亲切关怀,是对南京工作的极大促进、对南京干部群众的极大激励。源潮部长充分肯定了南京去年的工作和市党代会,对南京未来发展提出了“四个紧紧抓住”的工作要求,既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做好各项工作增强了信心,又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全市上下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源潮 部长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此为强大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同心同德、拼搏进取,凝心聚力干事创业、一着不让狠抓落实,全面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和“十二五”规划,开启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以优异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努力建设一个全市人民引以为骄傲的城市,一个全省综合素质最好的城市,一个在国内外有很强竞争力的城市,一个更加宜居、充满活力、令人向往的城市。贯彻落实好源潮部长视察南京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南京现代化建设,重点要大力提升“六大品质”。
一是大力提升产业品质,着力实施“双倍增”计划,紧紧抓住壮大新兴产业不放松。产业品质决定产业竞争力,有什么样的产业,就有什么样的城市品质。新兴产业是新阶段南京发展活力之源,是城市建设资金之源,是人民群众扩大收入之源,是南京产业水准、城市品质与就业层次整体提升之源。要以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国软件与新兴产业名城为目标,大力培育需要科技教育人才支撑和引领的新兴产业,大力培育能够代表江苏、代表中国先进水平的新兴产业,大力培育可能形成世界性竞争力的新兴产业。
要制定实施 “新兴产业双倍增计划”,把培育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新型显示、未来网络、智能电网(交通)、生物技术、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摆上更加突出位置,奋力抢占国际技术、产业、人才制高点。要把新兴产业落实到具体园区、具体项目、具体企业和具体领军型人才及团队上,特别要把软件和信息服务作为南京第一优先的新兴产业,按照源潮部长的指示,以“学习、赶上、超过班加罗尔,建设世界软件名城”为目标,以软件产业“一谷两园”建设为重点,积极筹建中国软件大学,全力推进软件产业跨越发展,力争到2015年软件产业收入突破4000亿元,到2020年突破10000亿元。南京的服务外包成长潜力很大,要进一步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做大做强,建设国家服务外包和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这项工作由沈健、仲梓、罗群、李琦同志牵头,市发改委、经信委、教育局、科委、商务局等部门提出实施意见并具体组织实施。
二是大力提升城市品质,着力保护山水文化资源和加快河西新城建设,紧紧抓住建设现代化新南京不放松。城市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城市品质不断提升的过程。提升城市品质,既要坚持大处着眼、总体规划,更要注重小处着手,精致设计。南京是一座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名城,这既是老祖宗留下的遗产,也是老天爷对南京的恩赐。源潮部长强调,决不能抛开玄武湖的城市休闲空间、历史文化传承、自然生态涵养三大功能,而一味去搞周边商业开发。这同时也是南京山水与文化资源整体保护和城市规划必须共同遵循的工作原则。要以打造独具魅力的人文都市、绿色都市和独具特色的中国航运(空)与综合枢纽名城为目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突出把保护和传承南京山水和文化资源,作为城市规划决策的一个重要考量。要划定限建高楼区和禁建高楼区,现有破坏城市景观和风貌的高楼,规划中不能承认这一“既成事实”。要全面推行城市设计,突出对玄武湖、中山陵、夫子庙、明城墙等重点景观与文化地区做好城市整体设计,注重在提升现代化水平的同时塑造、彰显和放大山水城林特色,在保护古都风貌的基础上创造新的城市建筑文化。要建立规划模型,向市民公示,不仅要做到具体项目的公示,更要做好城市整体设计的公示。只要我们严肃认真地进行规划公示,严格按群众的意见办事,就一定能够管得住规划,保障好市民和城市的公共利益,在城建事业上多给历史留驻精彩、留下赞叹。要看的更宽、想的更远,不该建的地方绝对不建,决不为短期利益所动,决不为任期意志所动。要坚决破除以调整规划、损害规划为代价去迎合开发商的陋习,切实防止美好的规划愿景沦落为对既成事实无奈的解释性说明。要深刻认识到,城市景观是自然风景、栖居场所、生态系统、文化记忆的综合体,其规划设计必须统筹考虑并实现科技、人文等各方面要素的和谐共融。要坚持绿色、人文、智慧、集约发展导向,全面提升市容环境、城市品质和人居质量,展示现代化新南京形象。
要抓住筹办青奥会机遇,切实把河西新城区建设作为今后三年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全力组织实施“加快河西现代化、建成城市新中心”千日行动计划,加快青奥工程、生态科技岛和滨江风光带、金融城建设,高质量建成青奥村(中心)、青奥公园、滨江滨河风光带和 500 万平方米高端服务业载体,打造以科技智慧产业为标志的特色功能区。要围绕打造绿色都市目标,坚持生态为基,全面实施生态建设“1+2+10”文件,扎实推进“三城同创”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抓好已排定的248家“三高两低”企业关停整治,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市区工业“退城出市”步伐。深入实施“蓝天清水”计划,推进 200平方公里范围的雨污分流和污水收集工程,加快污水处理、黑臭河道改造、垃圾收集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力度治理空气污染,强化机动车尾气和扬尘治理。高标准推进“绿色南京”建设,实施“百千万”绿化工程,开展“绿化百日行动”,提升城区绿化水平和绿色品质。
这项工作由陆冰、陈刚、徐锦辉同志牵头,河西指挥部、建邺、鼓楼、下关、住建委、规划局、农委、旅游园林局等单位提出实施意见并具体组织实施。
三是大力提升农村品质,着力加快新市镇建设和土地综合整治,紧紧抓住加强农村地区公共服务不放松。提升南京农村品质必须坚持统筹为要方针,大力推进农民向新市镇新社区集中居住、公共服务向新市镇新社区延伸拓展、农村土地向规模化经营转型、农业生产向产业化升级,走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共进的品质提升之路。年前,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动员大会,明确提出要全面落实统筹为要方针,打造独具魅力的都市美丽乡村农民幸福家园。农业农村工作已经形成了以统筹为要意见为核心的“1+1+8”完整体系。现在,关键是全面抓好贯彻落实。要以统筹城乡发展先导试点镇为重点,培育一批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新市镇,建设一批配套齐全、具有地域特点和乡村特色的新社区。要全面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一委一居一站一办”在农村社区的全覆盖,加强农村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让农民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实现城乡对接,完善启动主城向溧水、高淳引江供水管网工程,加快推进农村干线公路“镇镇通”、农村公交“村村通”、农村道路“户户通”。要认真抓好“1115”工程,大力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和村庄环境整治计划,着力改善村容村貌、优化人居环境、保护利用农村自然生态。
这项工作由绍泽、维健同志牵头,市委农工委(统筹办)、住建委、国土局、规划局、农委等单位提出实施意见并具体组织实施。
四是大力提升企业品质,着力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紧紧抓住发展智慧企业和跨国企业不放松。企业品质决定经济品质。企业发展以人才为本,提升企业品质需要人才支撑。要制定实施更具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引导和激励企业发展向智慧型、跨国型加快转型升级。要以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为目标,牢牢抓住汇聚新人才、扶植新企业这两大关键点,着力创新和优化政策体系,奋力在促进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培育智慧企业和跨国企业上下功夫、求突破。要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大力实施“南京 321 人才计划”。要大力引进和培育企业急需的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充实和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要进一步突出人才政策的落实,确保引进的领军型人才及其团队,尽快投身于高科技产品开发、高科技企业组建和高科技产业培育的实践中去。
要用好用足南京作为国家“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试点”城市的政策,加快提升企业生产和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增强企业整合资源的广度、深度、效度和灵敏度,助推企业加快向智慧型企业升级。要制定实施大企业战略,越是在产业转型和新旧更替的关键时期,越需要深化对大企业功能作用的认识,切实发挥大企业对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要对全市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有爆发式增长潜力的企业进行细致梳理,排出一批智慧型企业和有望进入世界五百强、中国百强的企业名单,研究制定和实施新的更具针对性政策举措,重点扶持、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支持苏宁、雨润、三胞等龙头民营企业融入全球经济竞争和合作,打造以南京为总部基地的著名跨国企业。
这项工作由晓江、罗群同志牵头,市委组织部(人才办)、经信委、人社局、投促委等单位提出实施意见并具体组织实施。
五是大力提升干部品质,着力强化干部制度改革和干部教育监督,紧紧抓住干部队伍建设不放松。干部的品质如何,决定着党风政风和行风,决定着群众智慧力量的激发和凝聚程度,决定着目标任务的落实推进水平。要以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为重要目标,精心组织实施“党建工作创新工程”,创建江苏党的建设先进市。要认真总结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成功经验并与时俱进深化完善,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鲜明导向,大力选拔政治坚定、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改进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办法,加大对不胜任、不称职干部的调整力度。深入推进“党务、政务、事务”三公开和行政权力阳光运行,提高权力运行透明度,真正把干部的用权行为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突出廉政文化建设,做到正面教育和警示教育、经常性教育和专题教育相结合,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真正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的,只能用来为人民造福,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真正把清正廉洁更加鲜明地写在南京党员、干部队伍的旗帜上。
十年前,源潮部长在担任南京市委书记时,在全国首开万人评议机关先河,之后历届市委坚持这一好传统,持续不断推进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天,在南京开启率先基本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时刻,源潮部长再次嘱托我们,一定要保持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拜人民为师,服务人民群众,为群众多办实事、办好实事。现在,在实际工作和干部队伍中,出现了一些与民争利,甚至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少数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然存在,严重影响了党委和政府形象。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站稳群众立场,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要继续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四解四促”以及机关工作人员“联系群众、服务百姓”活动,切实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推动党员干部满腔热情地迈开双脚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呼声,为群众多办实事、办好实事,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
这项工作由绍泽、以安、龙翔、金万同志牵头,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级机关工委、督察办等单位提出实施意见并具体组织实施。
六是大力提升市民品质,着力弘扬创业精神,紧紧抓住弘扬先进文化提振精气神不放松。什么样的精神,造就什么样的城市;什么样的市民品质,支撑什么样的城市品质。源潮部长对新时期江苏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明确指示南京一定要把创业、创优、争先精神顶上去。要充分认清南京的文化特质,既要看到南京人大度、包容的方面,也要清醒看到容易满足的一面,发扬好南京人精神品质中的积极因素,同时引领干部群众向前看,保持、提振南京人的精气神。“三创”源起南京,新的历史起点上,南京的干部群众一定要坚持先进文化引领,大力弘扬敢于创业创新、奋力创优创造的精神,投身“三争一创”伟大实践。要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塑造和提升南京人的新品质。要使艰苦创业、自主创业、知识创业、科技创业成为南京思想文化的显著特征,形成创业活力迸发、创业财富涌流的生动局面。要使解放思想、敢为人先、与时俱进的自觉追求成为南京思想文化的显著特征,形成用新观念研究新情况、用新思路落实新任务、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的生动景象。要使不甘落后、勇攀高峰的开拓锐气成为南京思想文化的显著特征,形成劳动者创先争优、各单位励精图治、地区间比学赶超的生动格局。要通过实践“三创三先”新时期江苏精神,铸造新时期南京精神,全面提振我们的“精气神”,全面激发我们的斗志,担当好江苏第二个率先的先行军使命。
这项工作由徐宁同志牵头,市委宣传部、文广新局等部门提出实施意见并具体组织实施。
各相关单位要在牵头领导的统一组织下,以对南京未来发展大局高度负责的精神,精心组织、深入研究制定实施意见,拿出具体可行的措施,于3月底前提出初步贯彻意见,4月份进行论证完善,并报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讨论,4 月底前正式形成贯彻实施意见,确保把源潮同志的最新指示精神落到实处。
第四篇: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一行莅临我院视察指导
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一行莅临我院视察指导
5月23日下午,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一行莅临我院视察指导。复星医疗服务管理委员会董事长、安徽济民医院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新民,安徽济民医院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安徽济民肿瘤医院院长刘爱国等医院相关负责人接待。
首先,刘爱国院长向郭广昌董事长做了工作汇报。介绍我院的发展历程、现有规模、专家团队、重点学科、医疗设备等,并着重汇报了我院的战略发展规划:以内生式增长、外延式扩张及肿瘤产业整合为手段,通过品牌输出、技术输出、管理输出逐步成为中国最大的肿瘤医院集团并最终成功上市。
郭广昌董事长对我院的发展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许。他指出民营医院的发展有很多机遇和挑战,希望全院上下一心,乘着医改的政策之风,凭借医院雄厚的技术力量、先进的医疗设备及多年来在百姓心中树立的良好口碑和形象,以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为己任,加强管理,不断将医院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度。
郭广昌董事长特别对复星医药集团拟投资建设济民国际医疗产业园表现出浓厚兴趣。产业园规划用地约200亩,将与现有医院场地连片,分为四个功能区,即医院功能区、养老功能区、生态公寓社区和配套服务区。产业园的建成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安徽省及华东地区高端医疗、养老市场供给严重不足的局面,还可以带动周边服务产业发展,一定程度上解决新站开发区及周边地区的就业问题,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
随后,在张新民、刘爱国、满秉权、周洪波等医院负责人的陪同下,郭广昌董事长视察了即将启用的医疗综合楼。
郭广昌董事长的莅临指导,给全院员工指明方向,让大家倍受鼓舞。我院员工将携手并进,为实现医院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李金红)
第五篇:杨卫泽听取科技、人才、教育专题汇报
杨卫泽专题听取科技、教育、人才工作汇报
5月11日上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卫泽专题听取全市科技、教育、人才工作汇报,要求相关部门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和责任感,将工作重点落到大力推动科技创业上,将工作路径聚焦到人才第一资源、教育第一基础、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驱动力“四个第一”上,真正将科技教育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创业优势,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推动南京创新型经济的发展。市领导刘以安、徐金万、罗群出席会议。
在听取相关工作汇报后,杨卫泽对全市科技、教育、人才工作近年来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肯定,对下一阶段工作分别提出要求。他说,南京科技工作有着很好的优势与基础,聚集了大量创新要素和资源,下一步工作的着力点应落到大力推动科技创业上。首先要形成有利于科技创业的环境,依托现有的孵化器、加速器探索建设一批科技创业特别园区;其次要大力培育企业主体,通过政府部门的制度安排,营造有利于创业企业存活、成长的环境。科技部门要广泛听取科技创业人员、科技创业企业的意见和需求,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扶持政策,在全市范围最大限度地创造出适合科技创业的良好环境。
关于教育工作,杨卫泽指出,教育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当前首要的是解决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一些问题:一是学前教育问题,要认真研究“入园难”、“入园贵”现象的根本原因,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二是要探索解决基础教育布局和教育水平均衡化发展的问题,在农村、郊县和新开发建设的新城区,科学地进行教育布局规划,同时提升这些区域内学校优质教育的水平。教育部门还要研究如何通过办好青奥会,激发全市青少年的活力,加强南京与国际青年的交流,提升体育文化教育等问题;要进一步提高南京教育的国际化程度,通过引进国际学校等,加强南京与世界各地的教育合作交流。
“南京的人才工作很有基础,也有广阔的前景。南京人才工作不仅要支撑产业的发展,还要引领产业的发展。”杨卫泽要求,下阶段全市人才工作要在三方面做文章:以孵化、辅导等方式,做好人才创业的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降低创业人才在南京的生活成本,为高层次人才和大学生建设公共租赁房,并通过其他方式认真解决好子女上学、就医等问题;调动各区县、开发区的积极性,通过改变招商引资的传统路径、思路和模式,真正把招才引智放到区县、开发区工作的首要位置,真正实现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在人才政策上,要抓紧在“紫金人才计划”的基础上,延伸制定“南京三千人计划”和“南京百人计划”,重点是引进领军型创业人才、培养科技创业家,“要依托这些人才,将南京建成名副其实的自主创新示范区”。
杨卫泽强调,丰富的科技教育人才资源是南京最大的优势和潜力所在,也是南京发展最大的希望所在。将科技教育人才优势真正转化为创新优势、创业优势,转化为发展创新型经济的优势,必须将当前的工作导向、考核指标体系、各项政策措施等最大限度地聚焦到人才第一资源、教育第一基础、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驱动力的工作路径上,推动南京真正走上人才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当前,全省实施的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以及创新驱动核心战略,为南京新一轮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科技教育人才工作的主管部门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和责任感,在自身工作方式、思路理念、政策举措和考核导向等方面进行创新,力争在“十二五”末把南京建设成为具有崭新竞争力的创新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