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为应对“鲶鱼效应”不段学习(大全)
编辑:九曲桥畔 识别码:17-787123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07 18:30:03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为应对“鲶鱼效应”不段学习(大全)

为应对“鲶鱼效应”不断学习

西方管理学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鲶鱼效应”。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的。因此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到底想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是虽然经过许多努力,绝大部分的鱼还是在途中因窒息而死。

然而这里总是有一条船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原来这个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入了一条吃鱼的鲶鱼,鲶鱼到了一个陌生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好静的沙丁鱼发现了这么一个异己份子,自然而然就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解决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由此可见,沙丁鱼是受了外界的刺激和压力才保持了生机和活力。

正如“鲶鱼效应”一样,企业的员工也要加强自我的危机意识,永葆激情,随时做好准备去应对不同的困难,这样才能不被企业和社会淘汰。

为应对不同的工作挑战,我认为员工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去努力

一、不段学习,主动学习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人才,人才都是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而成长起来的。我们既要从书本上学,更要从他人身上学,从一点一滴的细微之处学,只有这样的态度,才能迅速提升自我恩恩工作能力。

二、主动提升自我的工作责任心

如果你是普通员工,你可能暂时没有主管那样的能力,但至少要有主管那样的态度和责任心去工作;如果你是主管,可以没有经理那样的能力,至少要有经理那样的态度和责任心。在本职工作做好之外,还要善于发现团队的作用和合作意识。

三、学会去拓展自己的工作内容

许多人在工作中,总是像算盘珠一样,领导拨一下就会动一下,从来不会思考自己应该主动去做点什么,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在一个企业做了十年八年仍是普通员工,而有的人做了二年三年就成为了企业需要的管理人才的原因。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是自然界永恒的规律。

熙熙攘攘的人群,一张张形色各异的简历,一双双期盼的眼神,这是各个城市招聘现场的真实写照,时代告诉我们,中国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我们应该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加强忧患意识,主动提升自我,勇于挑战自我。

第二篇: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对插嘴现象的启示

从前,挪威人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它们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但只有一条渔船能做到带活鱼回港。后来,人们发现这条船的鱼槽内不过是多了一条鲶鱼而已。原来当鲶鱼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类”后,也会因紧张而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延长了寿命。这就是“鲶鱼效应”。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先举手,征得教师同意后再发言,这样课堂上基本杜绝了插嘴现象。可是,试想一下,一堂课每个学生都规规矩矩地坐着,认认真真地听着,全班鸦雀无声,一切都按照教师的教学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学生的主动性就被扼杀了。如果把课堂中静静听课的学生比作“沙丁鱼”,那么那些喜欢插嘴的学生就是游来游去的“鲶鱼”。这种在没有过分约束、没有心理负担的教学氛围中产生的“插嘴”,是学生真实、积极的思维成果,有时会更有意义和价值。他们“兴之所至”的插嘴,有时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为课堂生成许多意外的精彩。但由于学生的“插嘴”具有不可预设性,当教师面对学生的插嘴时,往往也意味着面临挑战。当学生的“插嘴”不尽如人意时,怎样让学生愉悦地坐下来?当学生的“插嘴”富有挑战时,如何盘活资源并进行教学的“二度设计”?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倾听,点在需要时,化在关键处,使学生不经意的插嘴成为鲜活有效的资源,为教学服务。

当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使课堂秩序得到保证,我注意鼓励学生站起来“插嘴”。这样,不仅课堂的秩序井然有序,而且“插嘴”同学的发言也会有更多的同伴认真去听。面对那些学习成绩较好、思维敏捷的学生频繁的插嘴,我告诉他们,会学习的人不但“爱讲”,而且“会听”,这样才能“善思”。我常用肢体语言提醒他们,有时走过去抚摸一下他们的头,有时冲他们轻轻“嘘”一声,甚至一个眼神或者彼此会心地一笑,让他们懂得学会倾听也很重要。

面对那些学习成绩平平、性格内向的学生,我则鼓励他们敢于插嘴。课堂上我密切关注他们的表现,哪怕是他们轻声嘟嚷一句“我想是这样的„„”我都如获至宝地抓住时机,让他们当众表述自己的观点。我觉得这样做是实现学生个性张扬的最佳途径。伴随多次的肯定和鼓励后,这些学生的情感需要就能得到满足,从而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欲望,不断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当然,学生的插嘴也常有错误的时候,这样的插嘴便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认知和思维的状态,从而展开进一步的教学。

当然,在数学课堂上绝不能出现由于少数人插嘴,而造成多数学生学习受到影响的现象。插嘴并不可怕,关键是教师如何进行教学组织和引导,因为“无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无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的课堂就不是好课堂”,有时我们需要学生踊跃插嘴,有时我们又需要学生能够安静地听讲与思考。

第三篇:蝴蝶效应 ,鲶鱼效应

“蝴蝶效应”的由来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洛伦兹在1963年的一次试验中,用计算机求解仿真地球大气的13个方程式。为了更细致地考察结果,在一次科学计算时,洛伦兹对初始输入数据的小数点后第四位进行了四舍五入。他把一个中间解0.506取出,提高精度到0.506127再送回。而当他喝了杯咖啡之后,回来再看时大吃一惊:本来很小的差异,前后计算结果却偏离了十万八千里!前后结果的两曲线相似性完全消失了。

蝴蝶效应的定义:

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这是一种“混沌”现象。

这个例子比较夸张,为的只是说明:我们在解释某种经济现象时,如果无法从常规的分析中找到答案,就要考虑那些看起来无关紧要的因素,然而这种因素太多了,也太不可预测了,这也是为什么经济学家总是难以精确地预测具体经济指数的原因。但也正是这种不可预测性造就了变化多端而丰富多彩的世界。

蝴蝶效应在现实中的表现:

天体运动存在混沌;电、光与声波的振荡,会突陷混沌。地磁场在400万年间,方向突变16次。与传统的想法相反,健康人的脑电图和心脏跳动并不是规则的,而是混沌的。

蝴蝶效应在社会学界的应用:

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戏称为“龙卷风”或“风暴”;一个好的微小的机制,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轰动效应,或称为“革命”。

蝴蝶效应的意义所在

从贬义的角度看,蝴蝶效应往往给人一种对未来行为不可预测的危机感。从褒义的角度看,蝴蝶效应使我们有可能“慎之毫厘,得之千里”,从而可能“驾驭混沌”并能以小的代价换得未来的巨大“福果”。蝴蝶效应带给我们的启示

“蝴蝶效应”的复杂连锁效应,每天都可能在我们身上发生,我们不可能回到以前去改变我们的过去来改变我们的未来,我们需要的是正确地把握我们的现在,也许,以后的结果就会趋向于好的方面,而走错一步你可能短时间无法发现,但是几十年后断送的,就不仅是你的未来,而是更多。蝴蝶效应的应用要诀: 关注细节,防微杜渐,注重关联,控制全局。蝴蝶效应的应用领域:

1、产品质量问题

2、工作程序问题

3、工作态度问题

4、关键细节问题

5、个人成长问题

6、学习道路问题 混沌学(chaos)

“混沌”是决定性动力学系统中出现的一种貌似随机的运动,其本质是系统的长期行为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动力系统—— 一个随时间确定性变化或具有微弱随机性的变化系统,它的状态可由一个或几个变量数值确定。

“混沌”的特点 混沌是决定论系统的内在随机性,这种随机性与我们过去所了解的随机性现象,比如掷色子,抛硬币等有很大的区别:具有混沌现象的系统,其短期行为是可以知道的,只有经过长期演化,其结果才是 不确定的。混沌对初值的敏感依赖性很强。在线性系统中,小扰动只产生结果的小偏差,但对混沌系统,则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混沌不是简单的无序,也不是通常意义下的有序。首先,混沌运动是一种典型的非周期运动。其次,非平衡混沌遵循着某些共同的规律—奇异吸引子行为。混沌绝不是一堆有趣的数学现象,它是比有序更为普遍的现象,它使我们对物质世界有了更深一层次的认识,为我们研究自然的复杂性开辟了一条道路,同时也引出了关于物质世界认识论上的一些哲学 思考。

“鲶鱼效应” 带给我们的思考

人天生是懒惰的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 “鲇鱼效应”是最经典的潜能激发案例,所以一个组织中需要有几条“鲇鱼”,“鲇鱼”本身未必有多大能量,但他可以给整个组织带来能量释放的连锁反应。

第四篇:为公司寻找鲶鱼

为公司寻找鲶鱼

挪威渔民出海捕沙丁鱼,如果抵港时鱼仍活着,卖价要比死鱼高出许多倍。因此,渔民们千方百计想法让鱼活着返港。但种种努力都失败了。只有一艘渔船却总能带着活鱼回到港内,收入丰厚,但原因一直未明,直到这艘船的船长死后,人们才揭开了这个谜。原来这艘船捕了沙丁鱼,在返港之前,每次都要在鱼槽里放一条大鲶鱼。放鲶鱼有什么用呢?原来鲶鱼进入鱼糟后由于环境陌生,自然四处游动,到处挑起磨擦,而大量沙丁鱼发现多了一个“异己份子”,自然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这样一来,就一条条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其实一个公司也一样,如果人员长期固定不变,就会缺乏新鲜感和省略,容易养成惰性,缺乏竞争力。只有有压力,存在竞争气氛,员工才会有紧迫感,才能激发进取心,企业才能有活力。

在这方面日本的本田公司做得非常出色,值得借鉴。有一次,本田先生对欧美企业进行考察,发现许多企业的人员基本上由三种类型组成:一是不可缺少的干才,约占二成;二是以公司为家的勤劳人才,约占六成;三是终日东游西荡,拖企业后腿的蠢才,占二成。而自己公司的人员中,缺乏进取心和敬业精神的人员也许还要多些。那么如何使前两种人增多,使其更具有敬业精神,而使第三种人减少呢?如果对第三种类型的人员实行完全淘汰,一方面会受到工会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又会使企业蒙受损失。其实,这些人也能完成工作,只是与公司的要求与发展相距远一些,如果全部淘汰,这显然是行不通。后来,本田先生受到鲶鱼故事的启发,决定进行人事方面的改革。他首先从销售部入手,因为销售部经理的观念离公司的精神相距太远,而且他的守旧

思想已经严重影响了他的下属。必须找一条“鲶鱼”来,尽早打破销售部只会维持现状的沉闷气氛,否则公司的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影响。经过周密的计划和努力,本田先生终于把松和公司销售部副经理、年仅35岁的武太郎挖了过来。武太郎接任本田公司销售部经理后,凭着自己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和过人的学识,以及惊人的毅力和工作热情,受到了销售部全体员工的好评,员工的工作热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活力大为增强。公司的销售出现了转机,月销售额直线上升,公司在欧美市场的知名度不断提高。本田先生对武太郎上任以来的工作非常满意,这不仅在于他的工作表现,而且销售部作为企业的龙头部门带动了其他部门经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活力。本田深为自己有效地利用了“鲶鱼效应”而得意。从此,本田公司每年重点从外部“中途聘用”一些精干的、思维敏捷的、30岁左右的生力军,有时甚至聘请常务董事一级的“大鲶鱼”。这样一来,公司上下的“沙丁鱼”都有了触电式的感觉,业绩蒸蒸日上。

抓住发挥“鲶鱼效应”的关键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利用“鲶鱼效应”进行管理,一般都会采用本田公司的做法:不断从别的企业引进人才,营造一种充满忧患意识的竞争环境,使组织保持恒久的活力,实现“引进一个,带动一片”的人才效益。

但这样做有利也有弊端,如果长期从外部引进高职位人才会使内部员工失去晋升的机会,一些真正有能力和潜力的员工则得不到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他们或者离开公司,或者被磨掉锐气,企业慢慢也会失去生机。

所以,发挥“鲶鱼效应”的关键是,你要准确地判断你的员工是否安分守己,不思进取。如果恰恰相反,你所在的部门有一个或几个生龙活虎,锐意进取的员工,本身就有一个良好的“鲶鱼效应”,而这时你仍然我行我素地坚持引进“鲶

鱼”,就可能发生“能人扎堆”,内部起哄,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低下,酿成“鲶鱼副效应”。

因此“鲶鱼效应”能否科学地发挥作用的至关重要的一点是科学地评价“鲶鱼”与“沙丁鱼”。如果眼光“见外不见内”,将本企业的“鲶鱼”错划成“沙丁鱼”,就可能导致优秀员工的流失。如果“鲶鱼”流失到对手企业,由于他深知本企业的“根底”,就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地给企业带来极大的威胁,进而造成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被动。

李先生原来是一外企A公司的企划部经理助理。3年来,他凭着自己的才干屡屡为公司创下佳绩。前不久,A公司企划部经理因故辞职,员工们纷纷以为李先生毋庸置疑的最佳人选,可后来公司领导却作出了“让猎头公司为自己寻找„更为合适的高级策划人才‟的决定”。2个月后,李先生辞掉了A公司的工作,并应一家民营企业B公司的邀请出任其销售部总监。后来,在一次业界的项目策划活动中,李先生以自己独特的策划方案击败了A公司的企划案,使B公司从此在市场上威名四振。A公司领导闻讯后,不禁扼腕长叹,悔恨连连。显然,A公司未能看好李先生的工作潜能,是因为对其业务水平的错误判断,认为他“最多也不过就是目前这样子”。事实上,李先生到了另外一家企业后,却显示出确有过人的才华和实力。

寻找公司内部“鲶鱼”

当一个公司出现职位空缺时,应优先考虑公司内部的员工。其理由是,让员工知道公司关心他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再者可以节省公司的人力资源成本,避免出现比拼高价收购人才的现象。

为的挖掘、寻找企业内部的“鲶鱼”,企业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有效的管理方法:

一是推行绩效管理,用压力机制创造“鲶鱼效应”,让员工紧张起来。公司压力机制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员工的薪酬、发展和淘汰机制的建立与绩效管理系统挂钩的紧密程度。事实上,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提供的结果能够为员工的培训与发展、个人生涯规划、乃至薪酬调整、晋升和淘汰提供准确、客观、公正的依据,真正起到“奖龙头、斩蛇尾”的效果,从而创造出压力的机制和氛围。

二是在组织中构建竞争型团队,通过公司内部的评选机制制造鲶鱼队伍。公司要想持续保持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建立上下一心的组织团队正是关键所在。成功的团队不但清楚部门的目标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和公司的发展目标相结合。因此,为了鼓励公司部门之间的团队竞争,公司应确定优秀部门、优秀员工、优秀管理人员等一系列评选标准,并认真实施。通过设置内部群体之间的有序竞争去激发团队的动力,使得公司的每一位员工始终处于精神饱满的工作状态。

三是寻找公司的潜在明星并加以培养,通过发现和提升潜在的鲶鱼型人才去激活员工队伍。

在用人方面,公司通过绩效考核系统,在组织中寻找有潜在能力的明星,并给予重点培养,要找到并提升能干的人才,公司内部的员工谁都会紧张,有了压力,自然会拼搏进取。由此一来,整个团队就会生机勃勃。内部鲶鱼型人才有以下几条评考标准:

1、首先要有强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欲望。

2、具有雄心壮志,不满现状。

3、能带动别人完成任务。通常,只要赋予其挑战性的任务和更大的责任,他就能完成更好的业绩,并表现出超过其现在所负担的工作能力。

4、敢于作出决定,并勇于承担责任。

5、善于解决问题,比别人进步更快。

通过引进外部“鲶鱼”和开发挖掘企业内部“鲶鱼”相结合的办法,企业管理者就能充分利用“鲶鱼效应”保持团队的活力。

第五篇:利用“鲶鱼效应”来进行班级管理-班级管理

利用“鲶鱼效应”来进行班级管理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引导者。要做好班主任工作需要班主任强烈的责任心、事业心,以及良好的业务素质,但要做到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事事亲力亲为难免辛苦,成效还欠佳。若能把鲶鱼效应利用到班级管理中,既可减少班主任的工作量,又可彰显班级活力。本文根据笔者的班级管理经验,谈谈如何发挥班级中“鲶鱼”的威力,挖掘全体学生的潜能,从而带活整个班级,提升班级管理功效。

有这样一个故事:挪威人出海捕沙丁鱼,很少有人能把活的沙丁鱼顺利运进港口,致使鱼价下跌。然而,有一名渔夫却总能带着活鱼回到港口,这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原来,这名渔夫采用了一个很简单的方法,他在载有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几条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因遇到陌生的环境而四处乱游,这样就带动了沙丁鱼的游动,使其不易窒息死亡。这一现象产生的效应,称之为“鲶鱼效应”。这名渔夫之所以能够把沙丁鱼活着运进港口,是因为他在鱼槽里放进了鲶鱼这一“活跃分子”,才使得沙丁鱼这一群体有了活力。因此,我把“鲶鱼效应”产生的原理迁移到班级管理中,采用负激励的方式,有效促进良好班集体的建设。

一、在班委中引进“鲶鱼”中的可造之才

家长望子成龙,教师希望学生品学兼优。但是任何一所学校,不论哪个班级,总有一部分后进生。虽然这部分学生所占的比例不大,然而他们在班级管理中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这些学生在兴趣、活动方式、态度等方面相互接近,彼此互相信任,行动一致,便发展成小团体,成为班级“游击队”。为了“小团体”的利益,他们常游离于集体之外,甚至有意识地造成同学间的磨擦,和班级其他同学关系紧张,与老师关系不协调。因此对班级的教育管理工作产生干扰和破坏,扩散开去,会影响整个班风的形成和建设。然而“人有所短,必有所长”,我们不能否认在这部分学生中也有很多的可造之才。比如他们在班里有一定的号召力,可以很轻易的拉拢和煽动一批人,这样的能力有时甚至超过班主任。这部分学生的潜能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开发利用呢?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他们的内心也都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关心,特别是班主任的认可和尊重。其次、单靠学生的自我激励是不够的,因为自我激励需要坚强的意志力。因此还需要通过外因的激发带来能量的释放。

于是,对这部分学生我变堵为疏,把他们纳入班委,尊重鼓励他们,扬长避短,发挥他们的特长服务于班级的建设与管理。作为班主任我常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在一些公开的场合对他们及时予以表扬和肯定,激发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感觉到班主任的目光始终追随着他们,关注着他们。比如:放手让他们做监督工作,让他们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让他们解决老师的难题等等。在事情解决过程中,让他们参与了班级管理,体验到了作为班级一员的责任与义务;要是解决成功,及时给予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与自尊心。以点带面,从而促进其他方面的进步。在班委中吸收“鲶鱼”中的可造之才,既帮助他们扭转成长方向朝良性的轨道发展,又可替我分担班级事务,促进班级的团结与和谐,正可谓“一举多得”。

二、在“劣行”中寻找“鲶鱼”的闪光之处

有的后进生虽然学习不好,纪律较差,但是也有自己“一技之长”,并且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同样是班级中不可缺少的人才。于是,我让他们负责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班委成员、班主任则为他们做好后勤服务,帮助他们开展工作。如出黑板报,我任用绘画、书写特长生,他们会给我们布置出一道亮丽的校园风景线;运动会,我任用体育特长生,他们会在他们擅长的领域尽情展示他们的风采;元旦文艺汇演,我任用音乐特长生,让他们自己去组织去号召同学加入,载歌载舞等。(班主任工作)他们踊跃与积极结出丰硕的甜果:我们班在校黑板报评比中获一等奖,在校拔河比赛上获得了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正是有了特长生的带动,班级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使班级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班级的团队精神。

三、在活动中发挥“鲶鱼”的号召能力

在班级活动中,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因此班主任在活动中要注重发挥各种“鲶鱼”的号召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要充分发挥班委的领导号召作用。班委是协助班主任组织、管理班级的核心,只有建立一个好的班委,才能带出一个好的班集体。我在组建班委时,采取了竞争上岗的办法,这样组建的班委,有威信,有凝聚力。在具体工作中我本着“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方针,给每位学生一个平台,让其尽情施展才华。其次、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小组长是班委的有力助手,要及时收好作业,上交课代表,工作琐碎而且易得罪人。最后、要选好课代表,发挥课代表的示范作用,因为课代表担任“反映学生意见、沟通师生感情”的重任。为了发挥班集体的威力,我在选拨小组长和课代表时,采用了民主推选与班主任考察相结合的办法,反复权衡各个鲶鱼的个性特点,根据量才录用的原则,让各个鲶鱼在其适当的岗位上,各得其所,将他们的“劣性”转化为凝聚班级力量的“磁性”。从而使小组长和课代表工作起来更有积极性,学生也更会配合,有利于班级优良学风的养成。这样一来,每一个小组都有了一个领导核心,每一学科都有了一个学习带头人,使班级面貌焕然一新,把整个班级凝聚成了一个既生动活泼、有创新思维,又能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战斗力的先进团队。

四、在“总结”中点评“鲶鱼”的长短得失

任何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或者同学的肯定,尤其是小学高段的学生,他们又很强的自我意识。他们自尊心特别强,特别渴望在同学和老师面前表现并获得成功,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证明自己的能力。所以我们要给他们机会表现,特别是在他们表现了之后给予他们相应的肯定与表扬,而对于他们欠佳的表现也要相应的给予指导。这些或批评或表扬源于什么呢?就需要班主任的勤快了,做一本他们成长的记录本,把各个“鲶鱼”的表现记录在册。内容可以是他们的好人好事;可以是班干部记录的良好的纪律表现;可以是课代表的作业情况记录册;可以是某一阶段各种竞赛的成果等等。有这么一本帐就可以及时或分阶段的由班主任或者班级同学予以表扬,这样就会极大鼓舞他们的上进心;而那些落后欠佳的行为也会因得到提醒而逐渐减少。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班级是学生成长的摇篮。而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引导者,是学生的益友,作为班主任的我努力朝着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快乐,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向成才的方向努力,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现在我培养的各条“鲶鱼”,激发了“沙丁鱼”天生的智慧潜能,激活了“沙丁鱼”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增强了整个班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为应对“鲶鱼效应”不段学习(大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