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TBD对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中国旅游报/202_ 年/9 月/21 日/第006 版
景区·市场
TBD 对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成都来也旅游策划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赵婷婷 北京来也旅游规划咨询有限责任
公司杨振之
城市是社会文明的产物,也是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重要载体,城市文化的形成和存在是一个民族、国家或地区历史和文明的见证。作为城市的一个重要功能区,城市游憩商业区(TBD)的形成本身就是城市物质文明发展的产物,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长期以来在城市现代化过程中,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导致我国许多城市发展出现诸多遗憾之处。近年来,在城市TBD 的建设中,人们越来越重视融入城市文化,在发展商业的同时兼顾历史文化的保护。人们将TBD 定位为商业街区、休闲游憩街区,使之成为弘扬优秀城市文化、塑造“文化城市”的名片。
一、TBD 与城市文化的关系
1.城市文化是TBD 的灵魂
城市游憩商业区(TBD)与中心商务区(CBD)本质的区别,就是休闲游憩功能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城市文化是TBD 的核心吸引物,TBD 通过塑造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休憩环境,使游客在游憩的同时获得身心的愉悦。
文化性也是城市游憩商业区的基本属性之一,按照游客的需求偏好,根据地区特色,将最具吸引力和最具活力的文化要素进行最佳组合,打造既保留历史文化传统,又体现现代商业文明,既符合现代审美需求,又极具城市个性魅力的现代文化商业街区,从而使城市的文化环境和文化特色成为旅游吸引物。
2.TBD是对城市文化的解构
城市是文化的最高表现,而TBD是对城市文化的诠释。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断全球化的今天,城市的传统文化不断受到外界强势文化的入侵。这种入侵通常导致部分传统文化的消亡,而更符合社会习惯的文化则被保留下来,这种现象从某种程度上讲是顺应潮流的。纵观历史长河,文化在演变过程中总是不断受到其他文化的冲击,从而逐渐发展形成新的文化形态,这才是文化发展的真实轨迹。
同样,TBD对城市文化的运用和展示也是有选择性的,它通常选择能吸引消费者眼球和更容易获取经济利益的文化元素加以利用,并通常以建筑、雕塑或者舞台化的表演等方式表现出来。由于TBD的功能和区域局限,不可能展现完整的城市文化,通常是截取某一个片段或者某几种类型,将文化“符号化”、“戏剧化”、“商品化”。从而导致城市文化的“优胜劣汰”,一些不具备商业开发价值的文化逐渐走向消亡。
有些TBD的规划建设选址在城市老商业街区或历史文化街区,以保护和复兴为目的,对其进行重塑和包装,却经常导致“破坏性建设”的结果。究其原因,是对城市文化的理解流于表面、对“文化主题”的选择缺乏细致的研究、对制定的“文化战略”缺乏深入思考所致。
二、TBD对城市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1.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TBD对文化的运用和演绎要植根于城市文化,这样打造的旅游吸引物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当这种城市传统文化获取游客的极大认同和推崇,并转化为巨大的商机,不仅带来文化价值的提升,更能引起城市居民的“觉醒”,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对城市传统文化保护的极大关注。
传统文化遭遇现代文化冲击,快节奏的工作方式、消费方式甚至娱乐方式逐渐占据了人们的生活,而一些老的传统和习俗则慢慢消失不见了。在这些城市文化的构件中,有些继续保持存在,有些走向衰退和消亡,而TBD在区域的设计和规划中,利用这些正在或者已经消亡的文化元素,在城市中保留了一个文化社区,从而使部分城市文化成为历史长河中凝固的记忆。从这个意义上讲,TBD的寓意远远超越了其物质形态本身,蕴含着对城市历史文化的浓浓回忆。
2.历史文化保护的新途径
TBD不仅是对城市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展示,也是对城市文化和文明进行另一种形式的诠释,这种诠释是通过建筑和街区的展示、商品和服务的销售,逐渐传递给游客的。TBD保护了一个城市的建筑、街区和生活习俗,并通过休闲与旅游的服务,将这个城市的传统文化传递给人们,在服务的过程和人们享受服务的过程中,让人们体验到这个城市的传统文化,这让文化的保护脱离了说教式的形式,使文化的传承变得自然、不着痕迹和有趣。
三、TBD 对城市文化的创新
以成都的锦里商业街为例,采用明清建筑,依托毗邻的武侯祠博物馆,文化上高举三国旗帜,售卖的商品以传统手工艺和现今仍流行在大街小巷的传统四川小吃为主。但商业业态仍大量引入了咖啡厅、酒吧、西餐厅等现代时尚消费场所,以三国文化包装的星巴克也成为锦里的亮点之一,这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与交融,而古典与时尚的混搭本来就是新城市文化的表征之一。TBD所展现的城市休闲文化和消费文化也代表了城市文化的审美新趋向。
作为城市旅游功能区和商务功能区的延伸,TBD 在形态上承载了城市物质文明的最新成果,即TBD应具备最现代化的休闲娱乐设施和服务。作为城市文化的传播媒介,TBD 为人们提供一个从事文化活动的场所,也为传统文化提供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并通过不断引入新鲜元素对原有城市文化进行补充,对推动城市文化的发展和创新起到了积极作用。
传统文化搭台,现代文明唱戏。文化是核心吸引物,要用传统文化进行产品包装。TBD对传统文化的演绎通过外部空间的规划和设计实现,在街巷的布局、建筑的设计和环境氛围的营造等方面都遵循一定的文化主题,满足游客观光、游憩的需求。在内部空间的利用和商业业态的布局方面,则更多地展现现代化的服务和设施,以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
像上海的新天地、成都的宽窄巷子都是这样的典型。传统的街巷机理和建筑风格被保留了下来,城市的传统文化被符号化了,但生活在里面的人都是当下的人,这些人的生活不可能再回到18世纪、19世纪,他们希望充分享受现代文明的成果。于是,现代的生活方式自然而然地植入到历史街区之中,古代与当代在此对话,传统文化、古老的生活习俗与现代生活方式在这里发生碰撞,碰撞出新的商业业态、新的休闲度假方式,使这些历史街区既充满了古老的淳朴,让人心宁静,又充满着现代的浪漫和温馨,让人着迷。于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获得新生。
第二篇:202_文化传承与创新
编号: 一 编制人:王俊平审核人:王亚男 审批人:温媛 使用时间:202_-9-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检测1 学习目标:
1、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地位、表现(民族节日、文化遗产)
2、为什么要以及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3、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原因及要求。
4、传统文化的地位、特征。
5、为什么要重视传统文化;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6、文化创新的原因及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7、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题目训练:
1.天人合一,顺时而食。”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下,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荷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这表明
①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 ③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 ④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漫画《老树发新芽》体现了 A.传统文化具有绝对稳定性
B.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D.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3.在城镇化的浪潮中,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中“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人们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原因是
①乡村承载传统文化,乡村衰落是传统走向现代的必然现象 ②乡村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生活选择 ③乡村寄托了人们的乡情乡思,有利于增强人们认同感和归宿感 ④乡村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202_年7月14日发布的《202_—202_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报告》显示,202_年数字化阅读方式的阅读率为58.1%,超越传统纸质阅读率。“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中国人传统阅读模式。数字化阅读方式 :①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 ②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④是社会生活中最方便、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_年7月18日,“三孔”古建筑彩绘保护工程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正式开工,这是自清末以来首次对该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建筑彩绘部分进行大型修缮。“三孔”古建筑启动最大规模彩绘修复,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古建筑
A.是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被称为凝固的艺术,具有不可再生性 C.其经济价值远远高于现代建筑 D.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影响深刻
6.针对时下的古诗文教学,有专家指出,古诗文入课堂,留给学生的核心,显然不应是那些分崩离析、可以量化和默写的“知识点”,而该是对传统文化的更多了解与热爱,对民族精神和主流价值观的自然认同。该观点强调
A.古诗文不应成为知识传授的载体 B.古诗文应该影响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 编号: 一 编制人:王俊平审核人:王亚男 审批人:温媛 使用时间:202_-9-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C.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应该具有强制性
D.古诗文教学不应抹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7.近年来,全国上百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官方微博及行政官方微博相继亮相,旅行路线、民族风情、出行攻略、地方美食„„这些过去在网站论坛上经常讨论的话题,如今在微博上聊得热火朝天。材料告诉我们
①大众传媒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②互联网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③互联网技术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④现代传媒的出现必然取代传统传媒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8.《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众多娱乐节目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创造了收视佳绩。这两档同属汉字知识竞赛类的栏目打破了不少传统文化节目曲高和寡的怪圈,在具备较高文化品质的同时,获得了可喜的收视和良好的社会反响。上述材料表明()①文化创新离不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②文化创新需要将传统文化赋予时代精神 ③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所在 ④文化创新应推陈出新,博采众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将于202_年10月18日在福州举行,这届运动会的主题口号是 “福之州,青之运”。“福之州”点出中国唯一一个“与幸福同名”的省会,“福之州”也可表述为幸福的神州大地;“青之运”则暗喻年轻一代将在此集聚能量,展示力量,以新的姿势与节奏,领跑中国。这体现了()①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举办运动会可促进文化交流 ③各地文化渐趋融合又各具特色 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活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0.钱钟书先生在《谈中国诗》中提及,“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因此,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材料表明钱钟书先生主张()①世界各国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②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创造了人类优秀文化 ③文化是民族的,要守住民族文化鲜明特色 ④尊重各民族的文化成果,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11.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各地中秋节的过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南京人中秋除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在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等。这表明
①传统习俗世代相传 ②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现 ③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 ④文化的丰富多彩反映了经济的繁荣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2.“第五媒体”是人们对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以即时为传播效果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的称谓。关于“第五媒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大众传媒 ②在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 ③表明大众传媒已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 ④它的出现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 编号: 一 编制人:王俊平审核人:王亚男 审批人:温媛 使用时间:202_-9-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3.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荣获202_年诺贝尔医学奖,她通过冷浸法提取青蒿素的灵感来自东汉药学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 ③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社会和人起积极的作用 ④传统文化都是财富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4.湖南卫视《爸爸回来了》、《爸爸去哪儿》受到观众狂热追捧,这是湖南卫视借鉴韩国《爸爸,我们去哪儿》的经验,结合中国人更加注重亲情的传统,推出的亲子互动节目。这告诉我们
①必须立足于观众需要进行文化创新 ②吸收借鉴外来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前提 ③文化创新必须尊重传统关注生活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5.当今世界,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文化。不同文明之间持续开展对话、交流,最终融汇成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这表明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源泉 ②文化交流使得各民族文化趋向统一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庄子·列御寇》载:“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这则寓言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启示是 ①文化传承要适应社会实践的要求
②提高文化修养要着眼于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 ③个人的文化素养是在后天的教育实践中培养的 ④提高文化修养应当积极主动并持之以恒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17.“义”是我国的传统道德观念。为民族大义舍生取义、为人民幸福追求公平正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而不辨是非的“侠义” “江湖义气”,则会使人误入歧途。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
A.彻底地改造 B.全面地肯定 C.全盘地否定 D.批判地继承 18.全国政协委员梁晓声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转向非虚构写作,从社会小切口观察、思考转型社会的生态。他说:“作家应该手握两支笔,一方面写文学作品,一方面对社会发言”。这说明: ①文学创作要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 ②文化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③文学创作要增强社会责任感 ④非虚构作品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9.比较新旧“二十四孝”内容,可以看出
①对“孝”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 ②对“孝”文化既要克服又要保留 编号: 一 编制人:王俊平审核人:王亚男 审批人:温媛 使用时间:202_-9-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③传统习俗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④传统思想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202_年10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开始访英之旅,中英建交40多年来,中国人民始终坚持“和而不同”“以和为贵”,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在中英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不少佳话。这启示我们要
①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③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 ④在文化交流中自觉消除外来文化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1.央视网根据青少年网友多使用移动端上网的特点,创作了《动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孔融让梨》、《精忠报国》等部分优秀片目进行二次剪辑、精加工,推出时长4分钟以内的动画小短片。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要 ①注重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融合 ②基于传统文化这一精神根基 ③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④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我们今天丰富多彩的文化离不开对前人的继承,文化的继承性主要体现在 ①传统文艺 ②传统建筑 ③传统思想 ④传统道德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3.202_年,在日内瓦万国宫举办的“画说汉字”的展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图解汉字,讲述汉字历史演变,传递汉字中蕴含的文化理念和哲学思想,激发了参观者对中华文化的强烈兴趣。“画说汉字”的展出表明
A.中华文化正在领导世界文化 B.文化交流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C.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包容性 D.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24.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学给人类的一份礼物。传统中医药多年来一直服务中国和亚洲人民,开发传统医药,必将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治疗药物。中国传统医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①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有助于增进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 ②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有利于展现文化多样性 ③应注重继承和保护,进一步发挥中医的作用
④要保护更要开发,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5.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其中能集中展示民族文化和表达民族情感的是
A.语言文字 B.民族习惯 C.民族遗产 D.民族节日 26.“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形象地说明了 A.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B.世界必须要统一文化 C.要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D.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27.丝绸之路的开辟,遣隋使、遣唐使大批来华,法显、玄奘西行取经,郑和七下远洋„„中华文化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中获得了丰富营养。这句话强调了 ①文化因交流而多彩 ②文化在批判中继承 ③文化因互鉴而丰富 ④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瑞典文学院8日宣布,将202_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白俄罗斯女作家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西耶维奇。瑞典文学院秘书萨拉·达尼乌斯这样评价道:“在过去编号: 一 编制人:王俊平审核人:王亚男 审批人:温媛 使用时间:202_-9-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的三四十年间,她一直专注于描写苏联和苏联解体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她的作品并不是关于那些历史事件本身,而更多地将目光投向普通人的情感历程。”这说明
A.文化是人创造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B.丰富的情感是文学创作的根本动力 C.作者的灵感是文学创作的源泉 D.文化是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29.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这说明
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 ②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0.“一月一镇一场”“一月一镇一赛”“一镇一演”是海南省某县着力打造的群众文化活动模式,县政府积极为群众搭建表演舞台,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鼓励群众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参加演出的群众越来越多。县政府的做法 ①体现了政府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作用 ②激发了群众文化创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增强其精神力量 ④扩大了群众文化权益,让群众广泛享用文化成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1.美国一华裔男子因为给10岁的女儿洗澡被剥夺抚养权,最终因抗警被击毙。在此之前,加州圣塔蒙尼卡的一对华人夫妇由于平时爱吃榴莲,做饭时喜欢煎煮炒炸,因而被要求搬出公寓。
纽约华人大妈6月起在日落公园排练节目而被多次投诉,其领队还收到了法院的传票。文化差异虽然会带来一些摩擦,但是其本身并不意味着不同文化之间不能和谐共处。各国之间无论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发展道路还是历史传统、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都存在着差异,各有自己的特性和优点,应彼此尊重,和睦相处,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创造一个不同文化和谐共处的多姿多彩的世界。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32.材料:一股传统文化的热潮正在中国涌流。从《百家讲坛》吸引数亿观众到《于丹〈论语〉心得》狂销300多万册,从古装影视剧热播到历史题材图书畅销,从人大成立国学院到北大、清华等开设“国学班”,从各地恢复祭孔到海外孔子学院遍地开花,从私塾重现到儿童读经„„这一切都表明,曾经渐行渐远的传统文化正在回归。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探究我国传统文化如此之“热”的原因(9分)
编号: 一 编制人:王俊平审核人:王亚男 审批人:温媛 使用时间:202_-9-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33.材料:某出版企业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他们调查发现在飞机、火车上很多人在用电脑、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市场开发潜力巨大。该企业从传统的纸张印刷、人工渠道发行跨越到全数字出版发行,把图书、期刊、报纸等传统出版物在第一时间传送给读者,而读者阅读的工具是手机和平板电脑。他们还研发了很多适用于教育方面的数字化产品,比如“寒食帖”,读者既可以欣赏诗词的内容,也可以了解作者苏东坡的概况以及所涉及的地方的人文、历史背景,还可以对书法进行临摹。开发民族新漫画《四大名著》并向10个国家输出版权,与日本动漫企业合作为日本文部科学省提供的《三国演义》漫画本,让日本这个动漫大国的中小学图书馆,第一次有了来自外国的漫画书,目前,该公司资产已达到118亿元,开始在全球范围跨区域、跨行业谋篇布局。
问题: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该出版企业为什么能实现不断发展(12分)
34.海南黎族苗族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黎族苗族的歌、舞、服饰是我国灿烂民族文化中绚丽的艺术奇葩,凝聚着黎族苗族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心血。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202_年9月23日,海南省民族地区中小学校传统文化“民歌、民舞、民服进校园”活动启动,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客观、科学地认识民族文化,使学生在了解各民族历史、民情民俗、语言文字、民间工艺等知识的同时,深刻理解祖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加深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进民族团结,更好地传承弘扬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推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黎族苗族传统文化?(10分)
35.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充分肯定我国文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提出了推动社会 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新要求,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材料二 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以及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必须加快深化为话题之,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我们应该如何发展我国文化。(10分)
编号: 一 编制人:王俊平审核人:王亚男 审批人:温媛 使用时间:202_-9-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检测1试卷答案
选择题:DDCBB DCABC BCDDB BDACA BCBCD ABACC
31.(1)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文化具有多样性,各种文化之间,应当相互尊重、相互交流。(2)由于世界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这样就使得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3)对待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4)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2.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我国传统文化“热”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特征的反映。我国传统文化的某些思想契合了现阶段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人们希望从传统文化中寻求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专家学者走出书斋,借助电视等大众传媒对传统文化作通俗的解读,对传统文化热潮起到了推动作用。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弘扬传统文化对于培育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构建社会共同价值体系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促使各级政府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每点3分)
33.(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从传统的纸张印刷、人工渠道发行跨越到全数字出版发行,在实践中推动文化创新。3分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开发民族新漫画《四大名著》,立足传统,推陈出新。3分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与日本动漫企业合作为日本提供《三国演义》漫画本,面向世界、博采众长。3分
(4)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把握了阅读的发展新趋势,创新立足于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3分
34.(1)我们对待黎族苗族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5分)
(2)面对黎族苗族传统文化,我们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和青少年成长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黎族苗族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其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5分)
(3)我们要把握好黎族苗族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分)
35.①立足于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保持和发展中华文化的民族特性。②尊重文化多样性,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③在文化创新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既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同时也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④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⑤不断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注:从其他角度回答可以酌情给分
第三篇:品读经典名著 创新文化传承
品读经典名著创新文化传承
----试论全民阅读活动中品读经典名著的新方法、新观念
何智仙苏良文
(荆州教育学院湖北 荆州 43400松滋市实验小学湖北 荆州 434200)
概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品读经典名著要有创新精神、批判精神、人文精神,用阅读的新方法、新观念诠释“书香荆楚·文化荆州” 全民阅读活动,为荆州全面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关键词:书香荆楚、文化荆州、品读、经典名著、传承、文化、创新、批判、人文
“书香荆楚·文化荆州”,今年荆州市全民阅读活动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让全民阅读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村组、进社区、进家庭、进工地、进军营、进特殊人群、进网络,已在全市掀起全民读书热潮。我国有着悠久的文明史,前人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典籍,其中有许多历史珍品。继承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是增强民族自信心的需要,更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内容极为丰富,它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历史、文学、艺术、天文、地理、医药、卫生等广阔领域。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是全民阅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品读经典名著、传承荆州文化”是荆州市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它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文化强市,打造精神高地,提高全民思想文化素质,加速推进壮腰工程,振兴大荆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孟子告诫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学会甄别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是品读经典名著继承文化遗产不可缺少的。鲁迅的《拿来主义》为我们品读经典名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指明了方向。在历史著作中有许多描写同一素材的多种文体。如描写唐明皇李隆基与宠妃杨玉环在安史之难背景下的爱情悲剧,历史上一直有两种观念:一种视杨贵妃为倾国祸水(封建正统观念);一种宣扬李杨至死不渝的爱情。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从社会学的角度描写“天不佑玄宗,民不厌唐德”的社会美;元代白朴的《梧桐雨》,从美学的角度赞美天长地久的真挚爱情;清代洪昇的《长生殿》,从哲学的角度阐明爱江山或爱美人的缺憾美学观点。他们都在各自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观点进行了诠释。
因此,我们品读经典名著要站在当代的高度,要有创新的思维,要有“古为今用”的新方法、新观念。
一、品读经典名著要有创新精神
我们读《西游记》,要善于吸取精华,用创新的眼观去看待。
《西游记》有一个“顽强的集体”(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孙悟空在西天取经过程中,充当唐僧的护法使者,有一双火眼金睛,善于识破天下妖精的伪装,钻进妖精肚里、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坚忍不拔,再接再厉。而猪八戒憨直、勤劳、朴实,但又自私、懒馋,沉湎于世俗生活,一心追求“这般富贵、这般美女”的生活。孰是孰非,谁美谁丑,好像一目了然!
但是中央电视台曾有档节目中,给几个公司老板出了一道选择题:假如你是公司老总,在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中聘谁?不同的公司根据不同的需求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可是前三人均没选择孙悟空,且都充分阐明了自己的理由。所以,我们读《西游记》要象这些董事长、总经理一样有创新精神。
我们读《红楼梦》也是如此。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红楼梦》之所以成为“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不仅仅是因为它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还在于它非凡的艺术成就。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语言优美。此外还有一些明显的艺术特点值得后人品味、鉴赏。有评论家这样说,几千年中国文学史,假如我们只有一部《红楼梦》,它的光辉也足以照亮古今中外。《红楼梦》是言情小说,它言男女之情,以言情而至伟大。它“起于言情,终于言情,但不止于言情”。如果只沉浸在其“爱情”之中,我们将“萎靡不振”,没有创新精神,就看不到其照亮古今的光辉!
《红楼梦》的三个主角: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认为“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女人是水做的骨肉。我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我见了女子便觉清新可爱。”他不世俗,不追求功名,是当时社会的狂人,是当今社会“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的类型。林黛玉一生孤高自许,目下无尘,至情至性,空有“茜纱窗下,公子多情”,却逃不过“黄土垄中,卿何薄命”,正应了她技压群芳的那首《问菊》中的句子:“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林黛玉天生丽质,聪慧过人, 嘴上不饶人,近乎刻薄,又处在贾府这样一个温柔富贵之家却整日愁眉紧锁,自寻烦恼,16岁花季之年便夭折。在现代生活中,假如必须在林黛玉与薛宝钗之间作选择,你选谁做老婆?这就是一个创新性的课题。在调查的结果中,绝大多数的人都没有选择林黛玉。
二、品读经典名著要有批判精神
古人有“在家不谈三国,出门不读水浒”之说。我们读三国、水浒要学会去其糟粕,要有敢于批判的精神。
《三国演义》篇首词(《临江仙》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
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其中,隐含着“转头空”的消极思想,我们应站在时代的高度给予批判。
《三国演义》描写了群体英雄,“曹操煮酒论英雄”时,曹操认为“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并手指玄德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诸葛亮“草船借箭”时也论过英雄:“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到底谁是英雄?今天,我们有我们的标准。
书中描写了三个英雄典型人物:
智绝-诸葛亮。描写诸葛亮占了全书的三分之一,有意让他充当全书的主角,将封建社会政治家、军事家的优良品德集中到他一人身上,其智绝包容了学识、才识、胆识、器识。出场便是赤壁鏖战、七擒孟获、空城计等高潮迭起。诸葛亮一死,后半截几乎没看头。完全神话了诸葛亮。“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适,惜哉!”用历史发展的观点来看,诸葛亮的失败悲剧,不是个人悲剧,而是历史悲剧。因此,在欣赏的同时要有批判精神。
奸绝-曹操。所谓“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名为汉相,实为汉贼”,不符合历史上曹操的真实面目。
义绝-关羽。关羽的“义绝”,在“桃园结义”中特别突出。关羽尽义于刘备及统一天下的大业,名为君臣,情实兄弟,义同骨肉。“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关斩将”等都是一个“义”字。曾在汜水关前斩华雄,虎牢关前战吕布而闻名天下。官渡之战前被俘,被曹操拜为偏军,封汉寿亭侯,为曹操杀了袁绍名将颜良、文丑。后千里走单骑,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后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收降曹操大将于禁,杀庞德,让华陀刮骨疗毒,威名远扬。但终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兵败麦城,被孙权所杀,死时五十八岁。一生重情义,智勇双全,武艺绝伦。后人有诗叹道: 汉末才无敌,云长独出群,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昭然垂千古,不止冠三分。作者把义看作道德理想,却不能划清个人利益与集团利益的界限。但关公文化的精髓“忠、义、仁、勇、礼、信” 博大精深,殷实厚重的关公精神正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每一位荆州人。
《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它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作品在思想内容和文学艺术上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该书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作品能紧紧扣住人物的不同出身经历,通过人物自己的语言和行动去表现其性格,如吴用的神机妙算,鲁智深的忠勇仗义,李逵的粗鲁莽撞,武松的神威神勇,林冲,花荣的骁勇善战,石秀的英雄孤胆,燕青的机
智灵活,以及西门庆的骄横,蒋门神的凶悍,潘金莲的淫荡,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作品同时也能够很准确地把握住人物性格与身份,社会地位,生活阅历之间的相互作用。比如说豹子头林冲,原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有着较优越的社会地位,同时又是习武带兵之人,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基于这一前提,作者赋予他的性格既有隐忍退让,委曲求全的一面,又有敢做敢为,骁勇善战的一面。在封建恶势力的逼迫下,林冲的身份,地位,生活发生了急剧变化,促成了他思想和性格的转化,从而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原来根本没有想到自己要造反而最后不得不造反的人物形象。小说的故事性很强,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这可能是受到说书话本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小说随处可见引人入胜的情节。如倒拔垂杨柳,智取生辰纲,风雪上神庙,大闹清风寨,景阳岗打虎,醉打蒋门神,三打祝家庄和攻陷大名府等等。《水浒传》还写了不少战争的场面,再现了起义军的战略战术,体现了辩证法思想,如三打祝家庄,大败高太尉等等。
《水浒传》的影响巨大广泛,几百年来,其具有反抗意识,乐观精神和理想化的英雄一直为人民所乐道,鼓舞着被压迫者的反抗斗争。但是毛泽东同志多次批判水浒的被招安、屈服于封建统治的消极之面。
三、品读经典名著要有人文精神
《金瓶梅》是描写明代社会的小说,以《水浒传》中西门庆与潘金莲偷情一事为线索敷衍而成。西门庆趁武松刺配孟州,偷娶潘金莲,勾搭上她的婢女庞春梅,连骗带抢娶了富孀孟玉梅为妾,勾引结义兄弟花子虚之妻李瓶儿,把花子虚活活气死。拉上京官蔡京,拜其为干爹,买得千户提刑官。妻妾六人,因纵欲而死。
《金瓶梅》是一部人物辐凑、布局繁杂的巨幅写真。腕底春秋,展示出明代社会的横断面和纵剖面。他的作者兰陵笑笑生以清醒冷峻的社会审美态度,直面现实,把丑恶的事物细细地剖析来给人看,在理性审视的背后 是无情的暴露和批判。
《金瓶梅》之奇,奇在描摹了绚丽多姿的女性世界,再现了明代的直实性。《金瓶梅》挥洒自如的神笔、章法严谨的结构、亦有可称“奇”之处,简言之:人奇、事奇、神奇、意奇、文奇,《金瓶梅》可谓天下第一奇书。
“天下第一奇书”《金瓶梅》自问世以来,一直是命运坎坷,清王朝将其列为禁书,建国后,也被打入冷宫,后来虽走出了冷宫,但我们的文学评论家们仍给它留下一个不光明的尾巴,曰“整体倾向坏,而又有一定艺术水平。”尽管如此,仍与《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齐名,且尊之曰“天下第一奇书”。
《金瓶梅》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一个绚丽多姿的女性世界:端庄的吴月娘,凶残的潘金莲,柔弱的李瓶儿,刚傲的庞春梅,说媒拉线的王婆、薛嫂、文嫂……
人物性格鲜明、形象逼真。如“吴月娘是奸险好人;孟玉楼是乖人,李瓶儿是疾人;庞春梅是狂人;李娇儿是死人;孙雪娥是蠢人;宋惠莲是不知高低的人;如意儿是顶缺之人;
潘金莲不是人;王六儿、林太太不得叫作人”。
这些绚丽多姿的人物让我们憎恨、唾弃、厌恶、同情,但我们更要憎恨的是造就这些人物的封建社会,他(她)们都是受害者。潘金莲是封建社会造就的典型产物:作为有钱有势但老态龙钟的张千户家的丫环,被要求做小妾,潘金莲拒而不从,表现其善良勇敢;但被强迫嫁给病态的武大郎,并以怜悯之心与之生活在一起,这是一个小女子的无奈;当见到高大英俊的武松,便生爱慕之情,这是一个年轻少妇追求爱情的萌发,但被无情泯灭;潇洒多情、有钱有势的西门庆出现,潘金莲毫不犹豫的投入其怀抱,因为她所追求的爱情、金钱、地位都能得到满足,潘金莲才开始成为人们所唾弃的人。因此,我们品读时要究其根由,要有人文精神。
“满城飘佳句,相逢说读书”、“每天读书一小时,智慧伴你一辈子”,自今年年初202_年“书香荆楚·文化荆州”全民阅读活动拉开帷幕以来,已在全社会营造出“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氛围。“品读经典名著、传承荆州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紧紧围绕“壮腰工程”等重大主题开展全民创新阅读活动,将为荆州全面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第四篇:传承文化经典 创新中医现代化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之瑰宝,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与现代西方医学在基础理论、诊断过程、治疗机理和施治方法上存在巨大差异,目前中医学不仅缺乏国际同业的认同,而且缺乏符合现代生物医学的理论模型与解释,导致外界对中医的科学性产生了质疑,这些不利因素也成为了中医学发展、普及和步入国际化道路上遇到的巨大挑战。今天,如何借助创新科技帮助处理中医临床诊疗实践中大量的中医学知识和诊疗信息,使得这些信息用于分析中医临床诊疗的疗效并将经验知识得到进一步的传承,已成为中医学现代化研究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并推进中医现代化的发展,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科技部的支持下,近日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主持的“中医临床科研一体化技术体系与中医现代化技术研讨会”得到了多方的密切关注。探索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的创新推动中医信息化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必将对中医卫生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该项目将会是中医现代化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也是中医现代化的一次有益的尝试。
多方鼎力支持 发展中医现代化
中医学的发展需要多领域的合作研究,中医学的发展也需要现代化的信息科学手段来辅助医疗信息的获取和处理。依靠数据分析和知识发现来归纳中医学的规律性,再结合医学专家的理论解释形成医学发现、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最终实现中医学的现代化及与其它医学理论的融合。
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司、科技部社会发展司、中国中医科学院、卫生部卫生管理研究所以及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有关领导出席了本次研讨会并就这一平台的构建思路和建设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同时作为全球信息技术领导厂商的 IBM 也应邀出席本次研讨会,在 IBM 首席技术执行官叶天正博士的带领下,IBM 团队也和与会嘉宾一起分享了基于IBM数据挖掘、数据分析以及标准术语等技术的基础上,解决中医科研临床一体化技术难度的创新想法和实施建议。
据悉,借助中医信息标准化、数据分析及中医知识发现等技术突破,中医临床科研一体化科研项目以期在未来三年的时间内,分阶段的针对三大疾病如糖尿病、中风、冠心病,建立以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分析为核心的多维分析系统,并针对多种中医临床问题进行多种数据挖掘方法应用研究和学术交流。
中医现代化的探索之路
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及项目负责人刘保延表示,早在202_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就开始了“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临床个体诊疗评价体系”的研究,该课题研究进行了五年的时间,在去年结题验收以后,在北京市市委的支持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和开展行业专项,希望把这个专项开展到全国更多的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深化研究。今天的中医临床科研一体化科研项目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项目总体的思路和方法已经紧密的和中医现代化的进程联系在一起。”
事实证明,中医的研究离不开临床,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都离不开临床的实践。以前的中医研究主要靠经验积累,在大量的原始病例和临床观察的过程中记录下有用的信息,将信息收集起来并进行重组、融合和利用。目前实现这一过程的方法大都用纸张来记录,而重组则是通过大脑来记录。医生再将感悟和记录的结果用到实践当中进行升华,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如果把这个过程进行简化和快速提炼分析,通过计算机技术的辅助提高其效率和性能,则是中医现代化在发展当中至关重要的问题。根据这个问题中国中医科学院进行了“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的研究模式。以人为中心,以临床事实为导向,以假设和模型为驱动,将临床研究与计算模拟研究相交替,最终实现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创新方法迎接技术挑战
《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2_-202_年)》中指出“科学技术出现了从分析向综合、局部到整体、结构到功能、静态向动态、简单向复杂的转变。尤其在生命科学领域,多学科交叉相互渗透,创建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来认识生命和疾病现象已成热点”。
中医药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是多门新兴学科在信息技术研究和医学创新方法论上的重叠,其中一些重要的技术挑战需要跨学科的合作与探索,如:中医术语体系的形式化表达、临床标准术语集与书写术语集的映射与整合和大规模术语加工平台及术语服务发布;中医临床信息内容和组织的信息建模、形式化知识表示、临床自然语言处理、科研数据的抽取与转换和非结构化信息处理;由海量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而产生的对计算性能的挑战,以及由于各类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的可用性、有效性及效率的不同,需要寻找适合中医学特点的知识发现框架并对知识建模;其中涉及的相关技术还包括分布式科研数据采集与共享网络架构、海量病历数据的存储技术、异构数据整合、数据服务发布,中医科研数据共享中的数据安全等。
科技部有关领导的发言为这次研讨会做了最好的总结和注释。“西医是从结构的角度、从物质变化的角度认识,而中医是从功能的角度,从现象的角度认识生命和疾病的规律。实际上这两个医学体系认识的是同一个医学对象,这两个医学体系各有所长,应该优势互补、互相融合,两个医学体系都要完善自己。生命现象复杂,中医讲天地人相应、个体化和辨证施治,讲临床和科学用药。两千年前,中医没有任何现代技术的情况下,没有设备帮助的情况下就靠感官掌握着人的疾病和健康的规律,而且通过干预达到了有效的预防,这里面是有它的科学内涵的。如何把中医药历史积累当中有科学内涵的东西转化成现代人能理解的语言,这是科学和医学的前沿问题。这个转述不是简单的从文言文到白话文,也不是从中文到英文,而是科学内涵的转述、重新表达。这种重新表达需要我们用许多手段转换,包括信息技术手段,把个人的经验变成一个规律性的东西,让别人很容易的掌握、传承应用和发扬。科技部提出的这个命题是对整个现代科学的挑战。今天有很多西医的专家,有很多搞计算机技术的专家,我们有决心和信心把中医的发
展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鼓励多学科的合作、产学研的合作、海内外合作,引领科学和整个医学的发展,共同推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造福人类。”
第五篇:乡村学校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乡村学校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谢家庄小学 徐倩云
摘要: 中国乡村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传统节日体现的是一种文化,一种内涵,一种精神寄托,是民族生存和发展途中思索的重要标志。因此,乡村中小学生对乡村传统节日的了解是非常必要的。而作为乡村小学,我们对乡村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更深的见解。
关键词:传统节日、乡村学校、传承、创新
中国乡村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积淀下来的丰厚遗产。传统节日体现的是一种文化,一种内涵,一种精神寄托,是民族生存和发展途中思索的重要标志。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应继承和发展传统节日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同时还要赋予它新的内容和形式。因此,乡村中小学生对乡村传统节日的了解是非常必要的。
然而,在现代时尚文化的冲击下,我国传统节日往往被蜕变成了单纯的假日,其文化氛围日渐淡漠,这不可避免地影响着青少年一代。西方节日不断融入中国文化,相对保守的中国人开始习惯西方的节日。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青年人对待西方节日的态度是不端正的,只是盲目地追随跟风。例如,让老师们头痛不已的节日莫过于西方所谓的愚人节。有些学生利用愚人节把老师作为捉弄的对象,目无尊长,破坏课堂纪律等。现代时尚对节日文化的冲击,以及青少年教育中对弘扬民间文化传统的忽视,种种迹象表明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节日文化的熏陶教育,不断增强中小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为了能进一步做好乡村学校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创新,唤醒乡村中小学生的节日文化记忆,让传统节日有效延续下去,并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家庭,村校以及社会都要采取措施去破解这个难题。
一、我镇传统节日文化渊源及现状
太和镇在广州市白云区中北部。清道光元年(1821),由谢家庄、营溪等8乡及海外华侨集资兴建太和圩,祈“太平和睦”之意。近年来,通过稳定第一产业,巩固和发展二、三产业,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工业在全镇经济中占了主导地位,旅游、服务业成为该镇经济新的增长点。
随着太和镇经济的发展,物质文明得到提高,地方政府就加大对精神文明的建设。太和文化广场的建设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每逢传统节日,春节、元宵、中秋等,文化广场都有大型文艺晚会。各乡村学校均派出队伍同场竞技、表演切磋,精彩纷呈,每个节日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广场还会举办相关的民俗活动。如每逢元宵节,我们太和镇各村都有舞狮习俗。其中谢家庄小学,作为一间乡村学校,以传统节日文化为背景,自发开展一系列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内容精彩,表现突出。
二、乡村地区传统节日文化衰退的主要原因
随着社会的急剧变迁,科技的日新月异以及人员的频繁流动,世界逐渐成为了一个“地球村”。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组织形式乃至文化意识的巨大变化,使我们每个人都强烈地感受到了文化的“世易俗移”,乡村地区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农民大多数选择弃农外出打工,而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大多是来源于传统农业的。农田的荒废,让越来越多的人渐渐漠视于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农田消失了,用于灌溉之便的水道也因工厂排入废料而变得污浊甚至干涸。以往一到端午节,乡村各生产队都会积极准备龙舟赛,节日气氛浓烈。反观近几年的赛龙舟,在小朋友的眼里,他们对龙舟的印象只限于远远地站在珠江边观看,不像以往那样能近距离接触。
(二)外来文化快速涌入带来的冲击
受西洋文化的渗透,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往往来不及清查就被外来文化的浪潮所席卷而去。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传统文化元素严重退化,传统文化意识和传统思想观念被逐渐淡化。比如西方万圣节和中国鬼节的遭遇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演绎的是主题差不多,但一个火爆,一个冷清。
但过西方节日不代表崇洋媚外,而我们应该教育学生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看世界。传承本土文化之余,还要尊重外部世界的文化。外来传统文化节日有圣诞节、母亲节、情人节等给世界带来了和平,给人类带来了文明、是人类社会前进的缩影和写照。虽然母亲节是西方引入的,但我们同样也可以以之为契机,加上一些流行元素,例如有些学校在教学生学唱《听妈妈的话》。可见乡村小学也有现代化的新面貌。
(三)本地人口流动频繁带来的冲击
太和镇交通路网纵横,105国道、京珠高速路贯穿其中,毗邻帽峰山森林公园。仅谢家庄全村总人口5138人,其中外来人口就有3000人。在谢家庄小学就读的学生中大部分为外地人员子女,这些外来学生在过节的时候,跟谢家庄本地学生的方式也不一样,甚至影响了本地学生的过节习惯。例如端午节传统食物粽子在各地就不尽相同。潮州粽子馅多料足,客家粽子显得质朴。小朋友们偏好吃潮州粽子,市场上也是充斥了外地特色粽子。强烈的对比之下,当地的客家粽子逐渐退出了市场。外地文化元素的融入,对当地传统节日的保护是另一大冲击。
(四)乡村特色缺乏带来的影响
特色,是民族性和地域性的集中体现,是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的灵魂。目前,传统节日都是大同小异,溶入的地方传统文化元素甚少。而我们在教学中由于南北差异大,有些节日在北方盛行,在南方却闻所未闻,如腊八节。太和镇缺乏过腊八节的传统,但作为教学工作者,我们有义务让学生了解中华的传统节日。所以当老师在教学课程中,可以渗透这方面知识。如数学课学31天的月份口诀“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忘”,在讲到腊这个月,可以传授腊八节方面的知识。
三、对乡村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创新
创新是传统节日文化不断发展的动力。节日文化要创新,才更具生命力,才能向高层次发展。传统节日文化要创新,才更具时代性,才能适应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审美情趣。
(一)创新组织结构,要建立学生自行自愿参与的组织机制。谢家庄村一些民间传统节日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如春节舞狮、闹元宵等节日文化千百年来经久不衰,至今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不过从90年代起,因组织松散、主体缺乏、计划不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舞狮队只见旧人,不见新人。学校协助村委对此现象设计了 “谢家庄小学传统节日和重大纪念日知晓情况访谈方案”,让小学生了解谢家庄村传统节日和重大纪念日的情况。运用了假期培训、培育传人等方法,逐步形成一批热心支持和维护传统节日文化的学生团体。所以现在每逢正月十五元宵节,谢家庄谢氏宗祠前会有由谢家庄村委会主办,谢家庄小学协办的一年一度狮子闹元宵活动。
现在谢家庄村的春节和元宵舞狮习俗非常浓郁,几乎每条生产队都有自己的狮子队。舞狮活动中,谢家庄9社的东海堂狮子队中就有4名谢家庄小学女子舞狮队员,这在整个太和镇来说是独一无二的。舞狮在继承、发展、创新、提高的道路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就,“金镀眼睛银贴耳,奋迅毛身摆双耳”,这些狮子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带来了幸福,也带来了希望。乡村闹元宵的文化中除了舞狮,还会大排宴席邀请父老乡亲,谢家庄小学仪仗队也会参与助兴。谢家庄村与谢家庄小学对乡村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效力可见一斑。
(二)要做到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相结合。客家山歌是本镇的特色,在过去重大节日,当地人都喜欢用客家山歌对唱的形式来庆祝节日,但现在客家山歌离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远。而谢家庄小学在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乡村特色的校园文化特色中期汇报中,给专家们展示了音乐科的客家山歌拉歌活动,其场面与氛围受到了专家们一致的肯定。于是,镇上的其它村校也开始效仿我校,在音乐课上开设客家山歌的课程,依据不同的节日制定不同的主题,音乐科每月组织客家山歌拉歌比赛,让学生更加了解我们乡村地区的文化,体现乡村特色教育。
(三)要将传统文化资源与乡村特色资源有效地加以整合。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鸣锣开道,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提供财力、物力支持。
比如,我们学校已经借助太和镇铜锣湾森林公园这一旅游景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端午龙舟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学生们通过参观学习、自主访问等形式获取了更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我们的学生还在重阳节那天,“兵分两路”,一路去太和镇敬老院探望孤寡老人,给他们表演节目,另一路到帽峰山举行登高比赛,锻炼身体;我们还能利用乡村家庭资源在春节期间开展“抄写春联”等有益的实践活动。
通过龙舟赛、爬山、写春联等比赛的举办,传统文化资源与乡村特色资源得到了有效的整合,进一步地提升我们学校的品位。
(四)要进一步加强客家文化和特色节日文化的挖掘,逐步形成具有鲜明乡村特色的学校文化形式。
谢家庄村以客家文化为主,在综合性学习课题《家乡的特产》中,学生们提到许多客家特产,有烧鸡、烧鹅、梅菜扣肉等等,这些就是客家文化食品中的特色。学生们还会提到,逢年过节,客家人还会“制年糕,打米饼”。
学校举行大课间活动的背景音乐中,我们都以客家山歌为主,如:《客家山歌唱天下》、《客家人系有料》等,创设客家氛围,提升学生对客家文化的了解与认识。
还有我们学校出版的《游戏集》更以客家文化为底蕴,充满了鲜明的乡村特色文化,如:客家儿歌“谢家庄,禾镰割草粪箕装,黄肉番薯话春黄,半夜鸡啼喊天光”;让学生自编乡村儿歌,并收录于《游戏集》中。教师逐步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去发掘身边的客家特色节日文化。
综上,乡村学校对传统节日文化在乡村学校的传承与创新,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长远的规划和长期的努力。开设传统节日教育,让传统节日文化在我们乡村学校得到传承与创新,好比从小给孩子注入了必备的传统文化血液,这样在他们长大后才可能具备“造血”功能,担当起继承、弘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