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1
法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1单项选择题
1.法律规范的行为模式中“可以这样行为”对应的法律规范的性质是:()
A、命令性法律规范
B、禁止性法律规范
C、授权性法律规范
D、选择性法律规范
答案:C
2.构成法律部门的最基本的细胞是:()
A、法律制度
B、法律条文
C、规范性法律文件
D、法律规范
答案:D
3.以下关于对正义的理解错误的是:()
A、正义是人类普遍认为的崇高价值
B、正义是指具有公正性和合理性的事物
C、正义是一个绝对的概念
D、正义受到其它因素的制约
答案:C
4.下列关于法的溯及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A、法的溯及力是指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
B、法是否具有溯及力,不同的法律规范之间的情况是不同的C、法律不溯及既往并非绝对
D、一般各国采取的通例是“从新兼从轻”的原则
答案:D
5.下列能构成法的渊源的是:()
A、判决书
B、委任状
C、结婚证
D、行政法规
答案:D
6.下列关于法学的研究对象说法正确的是:()
A、法学的研究对象是法律
B、法是一个静态的概念
C、法学研究的法是纸面上的法,不包括生活中的法
D、法学研究的法是依照人的意志建立起来的法
答案:A
7.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法律原则的作用:()
A、对政治改革具有导向作用
B、直接决定法律制度的基本性质、内容和价值取向
C、是法律制度内部协调统一的重要保障
D、指导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
答案:A
8.关于法的词义演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中国古代汉语中,“法”和“律”二字最初就是同义
B、在中国古代,法和刑二字是通用的C、借助神意来判断某人是否有罪是中国古代人常使用的一种裁判形式
D、法的古体字是“灋”
答案:A
9.划分部门法的首要标准是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
A、种类
B、机制
C、数量
D、目的答案:A
10.在普通法国家中,除制定法外,正式意义上的法律渊源还有:()
A、权威性的法学著作
B、判例
C、正义和公平观念
D、道德
答案:B
11.下列关于法学一词的来源说法错误的是:()
A、中国先秦时的“刑名之学”与现代法学相似
B、法学一词是由西方传入中国并大量使用的C、西方最早出现的法学是古拉丁语中的Jurisprudentia
D、古罗马法学家对法学下的定义是神的事物
答案:D
12.在我国,狭义的法律是指:()
A、宪法
B、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C、行政法规
D、地方性法规
答案:B
13.“以合法的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行为无效”这一规则是:(A、授权性规则
B、义务性规则
C、强行性规则
D、任意性规则
答案:C
14.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法制发生的一个重大变化是:(A、宪政制度的建立
B、法制原则的确立
C、注重保护社会利益
D、强调法律保护私人利益))
答案:C
15.下列关于法的概念说法错误的是:()
A、法律概念是法律上规定的或人们在法律推理中通用的概念
B、法的主体是法律规则而非法律概念
C、在实体法中,法律概念的数量超过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
D、法律概念是适用法律规则或法律原则必不可少的因素
答案:C
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法的基本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法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
B、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了国家意志性
C、法规定人民的权利、义务和权力
D、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答案:ABCD
2.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法学可以分为:()
A、社会法学
B、理论法学
C、应用法学
D、基础法学
答案:BC
3.法不是万能的,法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A、法不是社会调整的惟一手段,法的实现要与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相配合B、法的稳定性与社会生活的变动性之间存在矛盾
C、有些社会关系不适宜由法律调整
D、有些事实在法律上不能确定
答案:ABCD
4.法的要素包括:()
A、法律规则
B、法律原则
C、法律体系
D、法律概念
答案:ABD
5.从法学和其它学科的关系角度出发,法学可以分为:()
A、法学本科
B、法学边缘学科
C、法学技术学科
D、法学理论学
答案:AB
6.从法律的制定到实施的角度出发,法学可以分为:()
A、立法学
B、法律解释学
C、法律社会学
D、法律研究学
答案:ABC
7.关于法学的产生说法正确的是:()
A、法学是随着法的出现而出现的B、有了法就有了法学
C、法学是法发展到一定阶段上才产生的D、法学的产生经历了一定的历史过程
答案:ABD
判断题
1.在普通法法系国家,判例和判例法往往是在一个意义上使用的。答案:正确
2.民主和法制学说是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正确
3.法学体系是指法学研究的范围和分科,使法学的各个分支学科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答案:正确
4.法理学,即“法学基础理论”或“法哲学”,其研究对象是法的一般理论和基础理论。
答案:正确
简答题
简述法律关系的特征。
答案: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它与一般社会关系相比,有三个最重要的特征:
(1)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为前提而产生的社会关系。没有法律规范的存在,就不可能形成与之相应的法律关系;只有纳入法律调整范围内的社会关系方可称之为法律关系。
(2)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内容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当事人之间按照法律或约定分别享有一定的权利或承担一定的义务,以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联结人们之间的关系。
(3)法律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手段的社会关系。法律规范的行为模式反映的是国家意志,当法律关系受到破坏时,即意味着国家意志所授予的权利受到侵犯,所设定的义务被拒绝履行,因而国家必然运用强制力给法律关系以保障。
第二篇:法理学习题文档 - 副本
1、马克思主义关于法学本质的学说。
2、法的基本特征。
3、简述法律起源的一般规律。
4、简述资本主义法的特点。
5、简述英美法系的概念和特点。
6、简述大陆法系的概念和特点。
7、简述两大法系的区别。
8、简述社会主义法的特点。
9、简述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的区别。
10、法律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11、简述法在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
12、简述法的局限性。
13、简述法的制定概念和特征。
14、简述法律体系的概念和特征。
15、简述法律体系和法学体系的区别和联系。
16、法律部门
17、简述我国法律部门的划分原则。
18、法律规则
19、简述法律规则的结构。20、法律原则
21、简述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的区别。
22、简述法律原则的种类。
23、简述法律渊源的概念和分类。
24、简述法律的一般分类。
25、法律实施
26、简述对法律实施的评价标准。
27、简述执法的概念和特征。
28、简述执法原则中的依法行政原则。
29、简述司法的概念和特征。30、简述对司法权的监督。
31、简述法律监督的概念和意义。
32、论述中国当代社会的法律监督。
33、简述法律解释的概念和特点。
34、简述法律解释的必要性。
35、法律解释的方法。
36、论述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体系。
37、简述法律推理的概念和特征。
38、简述法律辩证推理的特点。
39、简述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40、简述法律关系的分类。
41、论述法律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42、简述 法律事实的概念和特征
43、简述法律责任的概念和特点。
44、法律责任的认定和归结
45、论述法律的归责原则。
46、简述法治的概念和特点。
47、简述法治与法制区别。
48、简述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的关系。
49、简述法律和国家的关系。50、简述法治的基本原则。
51、简述法治国家的标志。
52、简述法治国家的条件。
53、简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和要求。
54、简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55、简述法与经济的关系。
56、简述法与政治的关系。
57、简述社会主义法与执政党政策的一致性与区别。
58、简述社会主义法与执政党政策的相互作用。
59、简述法律意识的概念和分类。60、论述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61、论述社会主义法和道德的关系。
第三篇:法理学书后习题
法理学
第一章 导论
1、法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怎样划分当代中国的法学体系?
2、如何看待当代中国法学的发展?
3、我们通常所使用的法学自身的方法论有哪些?
4、对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法理学有什么必要性?
第二章 法的概念
5、怎样分析法的本质?
6、法有哪些基本特征?
7、法的要素是什么意思?从逻辑上看,法律规范是由什么构成的?
第三章 法的价值
8、怎样理解法的价值、正义和利益的概念?
9、怎样评价中国古代思想中的“义利”之争以及西方法律思想史中关于法与正义关系的观
点
10、试举实例说明法律在调节正义与利益关系时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第四章 权利、义务、权力
11、怎样理解法律意义上的权利和义务的概念及各自的分类?
12、试从我国宪法来看权力与权利两词的区别。
13、为什么说权利和义务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14、历史上有关权利与义务的观念是如何演变的?
第五章 法的作用
15、怎样理解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的关系和区别?
16、法的规范作用怎样体现?规范性指引和个别指引、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的指引有什
么不同
17、阶级对立社会的法主要有哪些社会作用?
18、怎样理解当代中国法的社会作用?
19、请回顾自已在近年来对法律作用认识的变化。
第六章 法律发展
20、怎样理解法的质变与量变?
21、怎样理解法的借鉴与吸收?我国近年来在借鉴外国法律方面有哪些实例?
22、怎样理解法的现代化?中国法的现代化经历了什么样的过程?
23、我国法的现代化与传统法律文化有什么样的关系?
第七章 西方国家法
24、西方商品经济法的产生有哪些特征?
25、怎样理解西方国家法制在自由主义时期和垄断时期的变化?
26、西方国家两大法系有哪些重要差别?
第八章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7、在我国和西方国家历史上,关于法治与德治(或人治)之争,有哪些重大分岐?
28、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哪些重要论述?
29、为什么必须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0、试论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前景,为此应作哪些努力?
第九章 法律与经济
31、为什么说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32、试以实例说明法律在维护和促进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
经济制度。
33、试以实例说明法律对经济对宏观调控作用?
34、为什么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应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第十章 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政治
35、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与法治有什么关系?
36、怎样理解党的政策和法治的关系?
37、怎样理解国体、政体和法治的关系?
38、怎样理解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39、怎样理解我国与西方国家在人权问题上的原则区别?
第十一章 法律与文化
40、法律与道德有哪些重要差别?
41、个人法律意识与本人了解法律知识情况有什么样的关系?
42、当代中国社会中存在哪些种类的法律文化?它们有什么样的作用?
43、当代中国法律与宗教有什么样的关系?
第十二章 依法治国与科学技术
44、试举例说明科技与法律的相互景响、45、试析当代国际科技立法发展的趋势。
46、当下我国科技立法的主要成就与不足何在?
47、你对当下我国依法促进科技进步有何看法?
第十三章 法的制定
48、什么是立法?它有哪些特征?
39、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40、什么是立法体制?试述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
41、什么是立法程序?我国立法程序包括哪些具体的阶段?
42、什么是立法技术?对立法表达技术的内容应有什么要求?
第十四章 法的渊源与法的分类
43、什么是法的法的渊源?当代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有哪些?
44、世界各国共同适用的法的分类有哪些?
45、在我国有哪几种“法规”
46、试述有当代中国不宜采用判例法制度的原因。
47、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有哪几种形式?
第十五章 法律体系
48、什么是法律体系?研究法律体系有什么意义?
49、什么是部门法?划分部门法的原则和标准是什么?
50、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什么?
51、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第十六章 法的实施
52、怎样理解法律执行、法律适用的含义以及两者的区别?
53、怎样理解法律效力的概念、分类?
54、怎样理解法律实效、法律效果与法律效益的含义以及研究它们的意义?
55、怎样对法律实施的情况进行评价,怎样分析影响法律实施的因素?
56、怎样理解我国法律适用各个原则的含义、意义、如何实现这些原则? 第十七章 法律关系
57、什么是法律关系?法律规定的抽象的法律关系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具体法律关系有什么
差别?
58、什么是法律关系的主体?
59、什么是法律关系的客体?
60、法律关系演变的原因是什么?试举不同实例加以说明。
61、你认为对法律关系应如何分类?
第十八章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
62、怎样理解法律责任的概念、目的与功能?
63、怎样理解法律责任的种类?
64、怎样理解归责的基本原则?
65、怎样理解法律制裁的概念及其与法律责任的区别? 第十九章 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
66、怎样理解法律解释的特特点?
67、法律解释有哪些方法?
68、怎样理解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体制?
69、怎样理解法律推理的特点?
70、怎样理解法律的基本方法及其问题?
第二十章 法律监督
71、怎样理解当代中国法律监督的实质与法律监督的构成?
72、怎样理解当代中国的国家权力机关监督?
73、怎样理解当代中国法律监督中的社会监督?
第四篇:法理学171答案
《法理学》模拟试卷答案
A卷
一、名词解释:(30分,每题6分)法律关系——是以法律规范为基础、以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2 执法——法理学上般指狭义的执法,即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授权、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在行使行政管理权的过程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实施法律的活动。司法责任制度——是指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在行使司法权过程中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应承担责任的一种制度。4 法律继承——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律制度之间的延续、相继、继受,一般表现为旧法律制度对新的法律制度的的影响和新法制对旧法制的承接和继受。法律责任——由特定法律事实所引起的对损害予以补偿、强制履行或接受惩罚的特殊义务。
二、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
1.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关系
法律规则是采取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在逻辑意义上是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可为模式、应为模式和勿为模式)和法律后果(合法后果和违法后果)三要素组成。法律原则是为法律规则提供各种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指导性的价值准则或规范。按照法律原则产生的基础不同,法律原则分为公理性原则(如法律平等原则、等价有偿原则)和政策性原则(如宪法中的“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
法律原则是法律规范的基础或在法律中较为稳定的原理和准则。其特点是,它不预先设定任何确定而具体的事实状态,也没有规定具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因此与规则相比,原则的内容具有较大的包容性,它在明确程度上显然低于规则。但是,原则所覆盖的事实状态远广于规则,因此,原则的适用范围也宽于规则。一条规则只能对一种类型的行为加以调整,而一条原则却调整较为宽阔的领域,甚至涉及大部分社会关系的协调和指引。
2.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道德与法律是相互联系的。它们都属于上层建筑,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益、相互推动的。其关系具体表现在:
1、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社会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 1 一社会要维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伤害他人、不得用欺诈手段谋取权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第二类包括那些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增进人与人之间紧密关系的原则,如博爱、无私等。
2、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第一,法律应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没有道德基础的法律,是一种“恶法”,是无法获得人们的尊重和自觉遵守的。第二,道德对法的实施有保障作用。“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执法者的职业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的加强,都对法的实施起着积极的作用。第三,道德对法有补充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调整的,或本应由法律调整但因立法的滞后而尚“无法可依”的,道德调整就起了补充作用。
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总之,法律与道德是相互区别的,不能相互替代、混为一谈,也不可偏废,所以单一的法治模式或单一的德治模式不免有缺陷;同时,法律与道德又是相互联系的,在功能上是互补的,都是社会调控的重要手段,这就使得德法并治模式有了可能。综上所述,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有这辨证统一的关系,他们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不可分割。
三、论述题(50分)
1、请阐述《立法法》最新修订内容。(15分)
1)关于授权立法的限制;2)授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3)明确细化“税收法定”原则;4)界定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边界;5)加强备案审查;6)对司法机关制定的司法解释加以规范。这方面的规定包括:最高法院、最高检对审判工作、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应当主要针对具体的法律条文,并符合立法的目的、原则和原意;最高法院、最高检作出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应当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除最高法院、最高检外,其他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不得作出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等。
2、请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法治内涵。(15分)
答:第一、在全社会普遍实现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正义作为法的价值之一,体现了法的基本标准,强调的亦是社会生活中主体的平等和公正,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是二者最直接的联系。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追求的公平、正义,更多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崇高精神追求。一方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尚无法实现绝对的公平,另一方面公平、正义本身亦是一种价值判断,相同的事件不同的主体甚至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在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到来之前,对现阶段复杂、多元的社会主体而言,何为公平、正义就必须有一个客观的标准,而这个标准只能是国家法律。法律所体现的公平、正义,充分关照了时代和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是看得见、摸得着且能实现的。
早在1996年,我国召开的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就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治国方针;1999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一条亦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既体现了我国依法治国的决心,亦体现了全社会普遍的价值追求,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法律分别体现了公平、正义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蕴含了丰富的法治内涵。毫不夸张地说,法律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这种理想状态的现实途径,亦是唯一可行的途径,结合当前我们要着力构建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的根本任务而言,其核心还是在于“依法治国”。
第三,要实现法律所规制的公平、正义,彻底根除封建特权主义与官僚主义思想,坚持“依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基本前提。然而,我国不具备法治文化的传统,对管理者而言,要从传统的“我说了算”转变为“法说了算”,从传统的“法律仅是管理老百姓的工具观念”转为树立“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信念;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从迷信“青天大老爷”或“动辄以暴力解决问题”转变为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合法权益,难度都是巨大的。我国的法制国家建设搞了10多年,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亦存在法律面前人人不完全平等、许多人包括一些管理者法治观念未得到确立、司法不公正、权力过分集中又得不到制约等等影响公平、正义实现的问题。通过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观念,让公平、正义的理念深入人心,对我国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治国方略亦是一种推进。
2、阐述中国法律的主要形式,包括其制定主体、效力层次等。(15分)
答:第一、宪法。宪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依特别程序制定的具有最高效力的根本法。宪法是集中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规定国家制度、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大法,其主要功能是制约和平衡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我国最高的法律渊源。宪法主要由两个方面的基本规范组成,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二是其它附属的宪法性文件,主要包括:主要国家机关组织法、选举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国籍法、国旗法、国徽法、保护公民权利法及其他宪法性法律文件。
第二、法律。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即狭义的法律,其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法律分为基本法律和一般法律(非基本法律、专门法)两类。基本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调整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带有普遍性的社会关系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统称,如刑法、民法、诉讼法以及有关国家机构的组织法等法律。一般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调整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某种具体社会关系或其中某一方面内容的规范性文件的统称。其调整范围较基本法律小,内容较具体,如商标法、文物保护法等。
第三、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就有关执行法律和履行行政管理职权的问题,以及依据全国人大的特别授权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其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但高于地方性法规和法规性文件。
第四、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是指依法由有地方立法权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就地方性事务以及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需要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较大的市,指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地方性法规只在本辖区内有效。
第五、规章。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称规章。内容限于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的规定,以及相关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
第六、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其适用范围是该民族自治地方。
第七、特别行政区的法律法规。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 4 权。特别行政区同中央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但特别行政区享有一般地方所没有的高度自治权,包括依据全国人大制定的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所享有的立法权。特别行政区的各类法的形式,是我国法律的一部分,是我国法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特别行政区立法会制定的法律也是我国法的渊源。
第八、国际条约和行政协定。国际条约指我国与外国缔结、参加、签订、加入、承认的双边、多边的条约、协定和其他具有条约性质的文件(国际条约的名称,除条约外还有公约、协议、协定、议定书、宪章、盟约、换文和联合宣言等)。这些文件的内容除我国在缔结时宣布持保留意见不受其约束的以外,都与国内法具有一样的约束力,所以也是我国法的渊源。行政协定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府相互之间签订的有关政治、经济、贸易、法律、文件和军事等方面内容的协议。国际条约和行政协定的区别在于:前者以国家名义签订,后者以政府名义签订。注:我们国家和政府一旦与外国或外国政府签订了条约或协定,所签订的条约和协定对国内的机关、组织和公民同样具有法律约束力。
3、请论述对劳动教养制度存废的意见。(20分)
答:
(1)司法化。要将劳教教养纳入司法审查。劳教教养最让人诟病的就在于劳教基本上由公安机关自己申报、自己批准,“自己当自己案件的法官”,程序上缺乏中立性和公平性。因此,未来的违法行为教育矫治不能再采用这种公安机关一家审查的方法,而必须引入类似于西方国家那样的司法审查机制,由公安机关搜集证据,并提交法院,由法院来居中裁决是否对当事人采取矫治措施和限制相应的人身自由。同时,参照大陆法系国家的做法,让检察机关有权介入监督,当事人对公安机关的违法行为,可以提出控告。
(2)透明化.要坚持“透明化”。劳教教养由于是公安机关一家自报自审,延伸而来的问题是,劳教教养具有不透明性,往往由公安机关暗箱操作,家属和律师难以见到当事人,难以帮助当事人取证,劳教场合形同劳改场合,完全封闭,劳教人员等同于劳改人员。
未来的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应当将程序公开和透明,从当事人被限制人身自由开始,律师就可以介入,律师在整个过程中可以会见当面人、调查取证,出庭辩护。违法行为矫治场所也应当摒弃封闭性的做法,尝试搞半开放式和开放式,针对不同的对象实行不同的矫治方式。
5(3)明确化。劳教教养如今成为一个“大箩筐,什么需要都往里装”,公安机关对那些证据不足的犯罪嫌疑人,往往劳教了事。一些地方政府更是将上访人员作为劳教的重点,以实现地方“维稳”,唐慧事件就是最典型的一例。
第五篇:《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法学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对象 B.法律书籍 C.法律条文 D.法律现象 2.下列不属于封建制法的有()A.萨利克法典 B.唐律 C.教会法大全 D.法国民法典
3.法形成的最终标志是()A.商品的交换 B.国家的形成 C.阶级的出现 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4.划分部门法的主要标准是()A.法律的调整对象 B.法律调整的方法
C.法律的制定主体 D.法律的效力 5.大陆法系是以古代()为基础和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A.罗马法 B.日耳曼法 C.印度法 D.中国法
6.原始社会的行为规范主要表现形式是()。A.法律 B.政策 C.习惯 D.命令 7.法律规范属于()。A.技术规范 B.社会规范 C.道德规范 D.团体规范
8.根据宪法规定,国务院各部委有权制定()A.行政法规 B.地方性法规 C.单行条例 D.行政规章 9.任意性规范和强制性规范是依据()来对法律规范进行的分类。
A.法律调整方式的不同 B.是否允许依法自主调整进行C.同个别调整的不同联系 D.法律规则内容是否确定 10.下列哪项不属于法的正式解释。()。A.任意解释 B.立法解释 C.司法解释 D.行政解释
二、不定项选择题
1.法律事实分为()。A.法律后果
B.法律动机
C.法律行为
D.法律事件 2.法的实施的直接目的是()。A.法的实现 B.法的创制 C.法学研究 D.法律现实 3.法的适用的法律文件包括()。A.契约 B.判决书
C.裁定书 D.决定书
4.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法律规范的制定 B法律继承 C法律移植 D法律规范的认可 5.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A.假定 B.处理 C.制定 D.制裁
一、单项选择题。
1、法学上通常所说的法的渊源是指(D)A、历史渊源 B.理论渊源 C.形式渊源 D.效力渊源
2、法律意识中的最高层次是(A)A.法律理论 B.法律观点 C.法律心理 D.法律知识
3、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根据称为(D)A.法律关系主体 B.法律关系客体 C.法律关系内容 D.法律事实
4、属地原则是指(A)
A确立法律对人的效力的原则 B确立法对地域效力的原则 C确立法的溯及力的原则 D确立法的时间效力的原则
5、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是(A)A.《法经》 B.《秦律》
C.《九章律》 D.《北齐律》
6、行政执法的特点是(A)A.一般具有单方面性 B.具有被动性 C.不告不理 D.稳定性
7、“法治”一词的概念是指(A)A.与人治对称 B.执法者严明 C.法律和制度 D.与专制对称
8、中国有权监督宪法实施的国家机关是(A)
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B.国家司法机关 C.国家检察机关 D.国家行政机关
9、属于法的本质属性的是(A)A.阶级性
B.公开性
C.普遍性
D.规范性
10、法系划分的标准是(A)A.法的历史传统 B.法的历史类型 C.法的阶级本质 D.法的立法体制
11、徒法不足以自行说的是(D)A.法律万能 B.法律可有可无 C.法律不能自己行走 D.法律有局限性
12、法律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D)
A. 可以自己做出一定的行为 B可以要求他人做出一定的行为 C可以自己不做出一定的行为 D必须做出一定的行为
13、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共同点是(B)
A.规范内容相同 B.指导思想相同 C.实施方式相同 D.表现形式相同
14、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是指(D)
A. 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 B.法律规范的制定方式 C.法律规范的经济基础 D.法律规范由哪些部分构成
15、普通法法系国家法律的分类是(B)A.公法和私法 B.普通法和衡平法 C.普通法和根本法 D.普通法和一般法
16、命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可合称为(B)A.授权性规范 B.义务性规范 C.委托性规范 D.准用性规范
17、法律编纂是一种(D)
A.对原有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整理
B不改变原有规范性法律文件内容 C.不是立法活动 D.是一种立法活动
18、法的关系根源于(D)A.思想社会关系 B.人与人的关系 C.人与物的关系 D.物质生活关系
19、我国的司法解释一类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解释,另一类是(D)
A. 全国人大的解释 B.人大常委会的解释 C.人民法院的解释 D.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 20、世界上保存最古老的成文法是(D)A.习惯法 B.条约 C.法经 D.汉谟拉比法典
21、在现代世界各国中,严格责任确定的是(A)
A、民事责任的原则 B.刑事责任的原则 C.违宪责任的原则 D.行政责任的原则
22、法的本质是指(D)A.法的规范性 B.法的表现形式 C.法的强制性 D.法的阶级性
23、党的政策与法律的关系应该是(D)
A.互不干涉 B.法的权威大于政策 C.政策指导法,法制约政策 D.法必须服从政策
24、社会主义法律秩序是指(D)A.有法可依 B.干部守法
C.党员守法
D.依照社会主义法律的观点建立起来的生产、工作、教学、科研和社会生活秩序
25、普通法法系国家的法典主要是(D)A.成文法的汇编 B.不成文法的汇编
C.判例法的规范化 D.成文法的整理
26、战后资本主义法制的发展特点表现为(D)
A. 公法转向私法 B.现实主义转向理想主义 C.减少法官解释法律的权力 D.两大法系逐步靠拢
27、法的社会性一般是指(B)
A.法是一种社会规范 B.法适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具有促进社会前进的作用 C.法是人类社会的行为规范 D.法对社会的一种影响
28、法体现的是(A)A. 国家意志 B.统治阶级全体成员的意志 C.被统治阶级的意志
D.执政党的意志
29、法与统治阶级的道德的关系是(D)
A.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B.相互对立的关系
C.法决定道德,道德服从法
D.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30、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D)A.人们的思想 B.友情关系 C.同学关系 D.物、精神财富和行为
31、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C)A.宪法 B.刑法 C.民法 D.经济法
32、法律关系主体的构成要件是(A)
A.具备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B.达到法定的年龄 C.可以自己不做出一定行为的能力 D.必须做出一定行为的能力
33、民主的意思是(D)A.专指国家的形式
B.永恒存在的现象 C.人民管理一切事务 D.包括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
34、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是(B)A.有法可依 B.执法必严 C.违法必究 D.有法必依
35、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是(C)A.自发形成的 B.强制灌输的 C.自觉培养而成的 D.自然赋予的
36、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称为(D)A.立法体系 B.法律体系 C.法规体系 D.法律部门
37、英国的法律属于(D)A.大陆法系
B.民法法系 C.法典体系 D.普通法法系
38、实现法的历史类型的更替的根本条件是(B)
A.人民群众的觉悟 B.社会革命 C.先进的理论指导 D.物质生活关系变化
39、我国的立法体制是指(D)A.立法技术水平B.立法的规划 C.立法的分工 D.立法权限的划分 40、按照法律的创制和适用主体的不同,法律规范划分为(D)
A. 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B.一般法与特别法 C.根本法与普通法
D.国内法和国际法
41、法与道德的关系是(D)A.道德是法的一种形式 B.法与道德一致 C.法与道德无关 D.法与统治阶级的道德一致
42、拿破仑主持的法典编纂中影响最大的是(B)A.刑法典 B.民法典 C.宪法典 D.商法典
43、当代中国法律体现了(D)A.统治阶级的意志 B.中国人的意志 C.全国人的意志 D.全国人民的意志
44、关于法的产生、消亡问题的正确看法是(D)
A.法自古以来存在 B.法是与人类共始终
C.法将会永恒存在D.法是随阶级和国家而产生,并随之而消亡
45、法的规范性是指(C)
法对人的行为的指导作用 B法为人们提供了是非标准 C法为人们提供了行为模式 D法总结和概括了统治阶级的胜利成果
46、狭义的法律是由什么机关制定的(A)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B.国务院C.地方权力机关 D.国务院各部门
47、法律调整的对象有(A)A.行为关系 B.思想关系 C.意志关系 D.同学关系
48、对法学研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D)
A. 社会调查的方法 B.历史考察的方法 C.语义分析的方法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49、中国古代将“律”字解释为“均布”,其含义是(A)A.准则
B.刑罚 C.公平
D.正义 50、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来源于(B)A.古希腊 B.古罗马 C.英国 D.美国
51、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属于法的构成中的(A)A法律概念 B法律原则 C法律规范 D刑法
52、划分部门法的第一位标准是(B)
A.法律调整机制 B.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种类
C.相对稳定的原则 D.法律规范的规定
53、中国自汉代以后的封建法都是以以下思想为指导的(D)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马克思主义思想 D儒家思想
54、对人的效力我国采取的是(D)
A.属地主义 B.属人主义 C.保护主义 D.以属地主义为主,兼顾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
55、市场经济实质上是(A)A.法治经济 B.人治经济 C.自然经济 D.计划经济
56、人身权利属于(A)A.绝对权 B.相对权 C.特殊权 D.职权
57、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D)A.立法上平等
B.守法上平等 C.司法上平等 D.法律的实施上平等
58、对法的产生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D)A.上层建筑因素 B.生产关系因素 C.劳动力因素 D.经济因素
59、对法律的正式解释包括(D)A.社会团体的解释 B.法系家的解释 C.法官的解释 D.司法解释 60、凡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A)A.法律制裁 B.行政制裁 C.刑事制裁 D.经济制裁 61、经济基础决定法意味着(B)
A.经济的要求即是法律 B.法律没有自己的历史 C.法律没有相对独立性 D.法从经济关系中自动产生
62、法和国家一般关系是(C)A法高于国家 B国家权力大于法 C二者相互依存,互相支持 D二者相互独立,互不依赖 63、属于民法法系的国家有(B)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印度
64、最终决定法的因素是(D)A.国家权力 B.人类理性 C.文化传统 D.物质生活条件 65、行政处分的对象是(C)A.公民 B.法人 C.国家工作人员 D.社会组织
66、国务院有权制定(B)A.基本法律 B.行政法规 C.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D.地方性法规
67、按照法律适用的范围不同,法律可分为(B)A根本法和普通法B一般法和特别法C实体法和程序法D成文法和习惯法 68、法学研究的根本方法(D)
A. 社会调查的方法 B.历史考察的方法 C.语义分析的方法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69、法的科学性是指(C)
A法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
B法是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C法能够反映客观规律 D法是社会全体成员利益的反映 70、在法的本质问题上,以往的法学主张(C)
A.法有阶级性 B.法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C.以不同的形式否认法的阶级性 D.法必须为统治阶级服务 71、法律的溯及力属于(B)A.法的地域效力 B.法的时间效力 C.法对人的效力 D.法对事的效力
72、划分部门法的标准之一是(A)A.法律调整机制 B.根本法与普通法 C.相对稳定的原则 D.法律规范的规定 73、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特点是(A)A.适用于特定的人 B.具有普遍性 C具有规范性 D.适用于一般的人 74、授权性法律规范的指引作用在于(A)
A.鼓励人们从事某种行为 B.命令人们从事某种行为 C.禁止人们从事某种行为 D.防止人们从事某种行为 75、有权制定狭义法律的有(C)A.国务院 B.地方权力机关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国家行政机关 76、对法律的正式解释包括(D)A.社会团体的解释 B.律师的解释 C.当事人的解释 D.立法解释 77、普通法法系的特点之一是(B)
A.制定法是法律渊源之一 B.判例是法的渊源之一 C.道德是法的渊源之一 D.赦令是分的渊源之一 78、奴隶主法的特点之一是(C)
A. 确认法律上人人平等 B.确认奴隶的权利 C.确认奴隶主对奴隶的人身占有 D.确认自由民的特权 79、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区别是(D)A.指导思想不同 B.历史使命不同 C.基本要求不同 D.调整范围不同
80、法律事实分为(A)A.法律事件 B.法律后果 C.法律责任 D.法律制裁
81、公民的选举权属于(A)A.政治权利 B.经济权利 C.文化权利 D.民事权利 82、狭义上讲的执法主体指(B)
A.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B.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C.立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D.党组织及其工作人员 83、法的强制力表现在(D)
A.约束人们的思想 B.以思想教育为保障 C.来自人们的内心反省 D.以国家的名义并由专门国家机关所实施 84、处理利益和正义的关系应当坚持(A)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B.公平优先
C.正义优先
D. 同时优先 85、科学技术与法的关系是(D)A.法是否进步 B.法是否具有科学性 C.法的实施技术 D.生产力与法之间的关系 86、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资产阶级法系家主张(A)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所有权社会化 C.国家干预经济发展 D.保护垄断
87、技术规范在法律上被确认之后就成为(C)A.准用性规范 B.习惯规范 C.技术法规 D.一般规范 88、不属于法的正式解释的是(A)A. 学理解释 B.立法解释 C.行政解释 D.司法解释 89、马克思主义法学把法的本质归结为(D)
A神的意志的体现
B公共意志的体现
C民族精神的体现 D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90、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为(A)A.主体、客体和权利、义务 B.法律规范 C.法律概念 D.法律事件 91、不属于我国法律渊源的是(D)A.宪法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乡规民约
92、属于正式的法律解释的人民法院是(C)A.各级人民法院 B.高级人民法院 C.最高人民法院 D.专门人民法院 93、本质不同的法律之间存在继承关系的原因在于(C)
A.法的连续性
B.法的稳定性 C.经济条件的连续性 D.政治条件的一致性 94、法律移植是指(D)
A.新法对旧法中的合理因素的借鉴和吸收 B.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的全部照搬 C.法的西方化 D.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的借鉴和吸收
95、党的政策对法有(B)A.制约作用 B.指导作用 C.限制作用 D.监督作用 96、经济基础与法的关系是(B)
A.法决定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反作用于法 B.经济基础决定法,法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C.法始终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
D.经济基础始终与法保持一致 97、授权立法是(C)
A.20世纪以前资本主义国家就存在的法律渊源 B.封建社会就有的法律渊源 C.20世纪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法律渊源 D.奴隶社会就有的法律渊源
98、判断他人行为是否合法有效说法的(B)A.指引作用 B.评价作用 C.教育作用 D.预测作用 99、从法律后果来看,法律规则可分为(D)
A.授权性与禁止性规则 B.授权性和命令性规则 C.命令性和禁止性规则 D.肯定性和否定性规则 100、法律与道德的区别在于(D)
A法律具有阶级性,道德没有阶级性 B法律属于上层建筑,道德不属于上层建筑C法律是一种行为规则,道德不是行为规则 D.经济意义上的法律仅存在于阶级社会中,道德则在无阶级社会中也存在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法律中属于宪法部门的是(A)(C)(D)
A.国籍法
B.国际法 C.法官法 D.选举法
E.知识产权法
2、在我国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是(C)(E)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法理解释 D.行政解释
E.历史解释
3、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法学可分为(C)(E)
A.国内法学
B.国际法学
C.理论法学 D.概念法学
E.应用法学
4、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A)(C)(D)(E)
A.有法可依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有法必依 D.执法必严
E.违法必究
5、立法活动的基本原则是(A)(B)(D)
A.从实际出发 B.总结实践经验和科学预见的原则 C.人人平等的原则 D.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
E.全部接受传统法律文化 6.不是普通法法系国家法律的分类是(A)(C)(D)(E)
A.公法和私法 B.普通法和衡平法 C.普通法和根本法 D.普通法和一般法 E.民法与刑法
7、资本主义法的特征是(A)(B)(C)
A.维护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和人权
B.维护资产阶级的私有制
C.维护资产阶级专政和代议制政府 D.维护等级特权
E.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
8、法的制定活动的基本形式有(A)(B)(C)
A.法的制定
B.法的修改
C.法的废止 D.法的汇编 E.法的继承
9、不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B)(E)
A.有法可依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有法必依 D.执法必严
E.人民当家作主
10、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特点有(C)(D)(E)
A.从实际出发 B.总结实践经验和科学预见的原则
C.强制性 D.严格的程序性
E.权威性和专门性 11.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法有(A)(B)(D)
A. 法律清理 B.法律汇编 C.法律制定 D.法律编纂 E、法律认可
12、我国法律适用的阶段包括(A)(B)(C)(D)
A.调查分析和确认事实
B.确定适用具体的法律规范C.执行 D.作出决定 E.进行调解
13、有权制定自治条例的机关有(A)(B)(D)
A.自治州
B.自治县
C.自治乡 D.自治区 E.特别行政区
14、法律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A)(E)
A.必须做出一定的行为
B.可以做出一定的行为
C.可以要求他人做出一定的行为 D.放弃做出一定的行为
E.禁止做出一定的行为
15、属于法的要素的是(A)(B)(D)
A.法律概念 B.法律原则 C.法律条文 D.法律规则
E.法律学说 16.党的政策与法律不一致的地方有(A)(B)(C)(D)(E)
A.制定的主体不同
B.表现形式不同 C.适用的对象不同 D.保证实施的力量不同 E.稳定性和灵活性程度不同
17、影响法律实施的因素有(A)(B)(C)(D)
A.法律本身的因素 B.环境因素 C.个人因素 D.体制因素 E.政策因素
18、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A)(B)(C)(D)(E)A.宪法
B.行政法
C.商法 D.经济法 E.军事法
19、法与原始社会的习惯的区别有ABCD A.由国家制定 B.具有国家强制性 C.具有阶级性 D.以地域划分效力范围
E.是否具有规范性 20、狭义的法的效力包括法律ABCD A.对什么人有效 B.在什么地方有效 C.在什么时间有效 D.对哪些事情有效
E.对哪个国家组织有效 21.法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起ABCD A.引导作用 B.促进作用 C.保障作用 D.必要的制约作用 E、认可作用
2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是是指ABCE A.立法上平等
B.守法上平等 C.司法上平等 D.法律的实施上平等 E.法律作用平等
23、普通法法系国家正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有ACD A.制定法
B.正义观念
C.习惯法 D.判例法 E.法律学说
24、就法律意识的主体来说,它可分为ABC A.单个人的法律意识
B.群体的法律意识 C.社会的法律意识 D.国家法律意识 E.阶级的法律意识
25、新颁布实施的法对过去发生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属于CD A.法的空间效力 B.法对人的效力 C.法律溯及力 D.法的时间效力 E.法的对事效力 26.从法律的制定到实施这一角度出发,法学可分为ABC A.立法学
B.法律解释学 C.法律社会学 D.国内法学 E、国际法学
27、法律责任分为ABCD A.刑事责任
B.民事责任 C.行政责任 D.违宪责任 E.经济责任
28、法律监督中的社会监督主体包括ABCDE A.中国共产党
B.社会组织
C.人民群众 D.法律职业 E.新闻舆论
29、法的规范作用表现为ABCD A.指引作用 B.评价作用
C.教育作用 D.预测作用
E.暴力作用 30、西方国家两大法系的差别在于ABCDE A. 判例法是否为正式的法的渊源 B.是否倾向于采用法典形式
C.普通法法系法官有造法的功能 D.法的基本分类不同 E.法律概念和术语不同 31.从法理学的角度看,下列哪些表述不能成立? AB A.在近代,法律责任与权利、义务是可以相互转移的 B.法律制裁是主动承担法律责任的一种方式
C.立法是对社会资源、社会利益进行第一次分配的活动 D.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过程同时是行使执法权的过程 32.法的指引作用可以分为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的指引,下列哪些表述属于有选择的指引? BCD A.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B.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 C.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D.民法通则规定,公民对自己的发明或者其他科技成果,有权申请领取荣誉证书,奖金或者其他奖励
33.法律秩序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依法行事而形成的行为有规则和有序的状态。影响法律秩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下列哪些选项? ABCD A.法制方面的因素 B.个人方面的因素 C.环境方面的因素 D.法律本身的因素 34.根据《立法法》的要求,下列哪些事项只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加以规定? ACD A.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B.教育制度 C.对私有企业的财产征收制度 D.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制度 35.法的移植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应该注意下列哪些方面? ABC A.法律体系的系统性 B.适当的超前性 C.供体与受体之间存在共同性 D.时间的先后性
36、社会主义法产生的根本前提是A A.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B.总结斗争经验的结果
C.批判继承旧法
D.废除旧法 37.下列有关政体的论述,哪些是正确的? ACD A.政体就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B.政体决定于国体并服务于国体
C.政体可分为君主制和共和制两种 D.共和制有议会制、总统制和委员会制主种形式 38.下列哪些选项不属于违法的客体? ABD A.违法行为 B.人和物 C.法律所保护的权益 D.违法行为作用的对象 39。我国宪法对具有特定情况的公民设置专条给予特别保护,其内容包括保障妇女的权利、照顾残疾公民外,还有下列选项中的哪些? ABC A保障退休人员和烈军属的权利 B保护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和老人C保护华侨的正当权益 D保护外国人在华合法权益 40.马某为某大学法律系教授、兼职律师,其在某知识产权案件中作为被告代理人,运用法学理论中的侵权行为构成要件理论为其被代理人辩护,其意见被法院采纳。其意见属于下列何种性质? BC A.司法解释 B.学理解释 C.非正式解释 D.正式解释 41.下列有关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论述,正确的是哪些? ABC A.权利和义务相对立相区别 B.权利和义务相依存
C.权利和义务在法律体系和法律关系体系中的地位有主次之分 D.法律制度均以权利为本
42.法律解释的方法包括以下哪几种? BCD A.正式解释 B.限制解释 C.字面解释 D.扩充解释 43.下列选项中的表述,哪些不属于对狭义的法的适用的理解? ABC A.法的适用是国家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在具体案件中应用法律的活动
B.法的适用是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在具体案件中应用法律的活动 C.法的适用是国家审判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活动
D.法的适用是国家司法机关根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44.下列哪些选项内容不属于按照法的效力范围不同所作的分类? ABC A.根本法与普通法 B.母法与子法 C.国内法与国际法 D.一般法与特别法 45.下列选项中,哪些不属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 ABD A.加强立法 B.严格执法 C.有法必依 D.党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