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墨索里尼是怎样搞群众文化活动的
墨索里尼是怎样搞群众文化活动的?
2013-02-26 卫金桂 墨索里尼以意大利人民的精神领袖自居,亲自过问建筑、艺术、音乐、文学等各个领域,甚至直接编纂辞典词条,在他统治的21年里,群众文化始终是其高度关注的领域。法西斯政府在如下方面做了很精心的努力。
包装节日使之通俗化
为了对下层群众实行法西斯思想普及等文化活动,墨索里尼及其党徒颇费心机,发动了大规模的移风易俗运动,力图让每个意大利人都感受到新时代的气息,比如摒弃外来节日,张扬传统节日;在法西斯暴动纪念日设置新历法、新节日;将罗马狂欢节更名为新生入学节等。甚至连宗教节日都不肯放过,如改主显节为法西斯主显节,这一天由法西斯党徒或组织向工人的孩子们发放礼品,以显示政党对人民的关爱,等等。
高举复兴民族文化的大旗
众所周知,传统文化最贴近下层,也最易于激发下层民众的狂热,杰出的人物,辉煌的历史,赫赫战功,辽阔疆域„„这一切,都容易让经济文化落后的意大利人产生热烈的狂想,对政治暴发户墨索里尼 1
及其党徒产生狂热期许。墨索里尼深谙其道。在他的号召下,“罗马精神”一词风靡一时,复兴罗马精神和古代的大国威风成了一种时尚。
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
大搞群众文化活动,通过歌咏比赛等方式深化法西斯宣传,是墨索里尼文化政策的重要一环。1925年成立意大利工余娱乐组织,控制了全国工农的业余娱乐活动,进行法西斯文化普及。至1939年,已经拥有23000多个这样的地方组织和350余万名会员,其中工人占40%左右,农民四分之一。在海滩,在夜晚,经常举行铿锵有力的歌咏比赛,推行民族服装表演,官方发动启蒙运动普及法西斯道理,等等。总之,群众性文化活动热火朝天。1935年法西斯党总书记斯特拉切说:“夏日海滩上常人满为患,传统的节日比往年的规模要大得多,戏院、电影院、各种娱乐场所,观众和游客络绎不绝,体育比赛也吸引了不少为之倾倒的人群,群众的热情确实是高涨的。”
法西斯政权能够制造出这种文化繁荣,一点都不用怀疑,举国体制完全可以将此搞得更有规模,更加热烈。问题在于,法西斯政权留下的是笑料而不是文化,除了灰飞烟灭的垃圾别无他物。墨索里尼被暴尸的场面跟群众去参加跳舞的途中一样热烈,这也可以看成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一次高潮吧!
第二篇:群众文化活动
本文试图从当前群众文化活动中,老年朋友的参与占有相当比例的现状,来探讨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如何进一步满足老年人对精神文化需求。
一、老年文化活动现状
由于自然规律使然,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从辛勤工作了大半辈子的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他们在人生观、价值观、享受观及文化娱乐观念上都与以前的传统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年人的生活原则“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健康为中心、潇洒一点、糊涂一点),正在被越来越多老年朋友所接受并以实际行动来践行。
新时期老年文化有了新的含义、新的内容,新的发展。各种各样的老年文化队伍(腰鼓队、秧歌队、时装队、器乐队、舞蹈队、合唱团、书画班等)层出不穷,大有弥补过去忙于工作、忙于家庭或受传统思想禁锢而忽略了的参与和享受文化活动权益之遗憾,大有与年轻人一争群众文化舞台的趋势。
笔者所在的重庆市北碚区群众文化活动近年来的一些变化也“可窥一斑”。北碚区文化馆常年坚持开展活动的馆办文艺团队有8支,其中老年队员占多数(80%以上)的队就有 3支(以上数据不包括社区、乡村自发组织的大量的各类型群众文化队伍)。老年朋友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占了如此大的比例,这其中固然有年轻人忙于工作和兴趣爱好更新潮更流行,如上网、K歌、蹦迪、体育健身等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更多的老年朋友已经从过去封闭、保守的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他们自我表现、展示的欲望也“与时俱进”越来越强烈。
诚然,老年人的表演技巧也许不如年轻人高、表演动作也许不如年轻人柔美或刚劲有力、化妆后的形象也许不如年轻人青春靓丽,但他们却越老心态越年轻(返老还童、不愿老不服老);越老越有理想追求(发挥余热、著书立说、学书法学绘画);越老打扮越花哨(敢穿红戴绿、敢描眉抹红);越老越欢笑(讲笑话、看小品、大笑比赛、笑对人生暮年);越老越爱唱(曲不离口、家庭卡拉OK、参加歌咏比赛);越老越会跳(交谊舞、腰鼓秧歌、健身舞);越老越红(情绪乐观、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生活越来越火红)。
既然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和受众中的老年人都占了相当的比例,那么我们的群众文化工作就不能忽略这种现实。如何满足广大老年朋友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实现其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权益,这正是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当前要认真对待的现实问题。
二、群众文化如何适应老年社会的变化
群众文化包罗万象,它首先作用于人们的精神世界,间接地为物质文明建设服务。通过人们广泛参与的各种文化活动,对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培植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提高道德、情操等。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显示出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
群众文化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提高全民的文化修养和精神文明水平,从而达到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目的。
笔者试图从群众文化的三大基本功能,即“宣传教化作用”、“普及知识作用”、“精神调剂作用”,对老年文化活动的作用谈一点个人的理解。
1、潜移默化,寓教于乐
群众文化在宣传教化方面的作用在实践中已被社会证明,并被广大群众所接受。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首先应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时事政治,倡导科学与文明,反对封建和愚昧。并通过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通俗、准确地帮助群众弄清党的方针、政策,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美化人们的心灵,在和谐社会的建设实践中,实现其社会使命。因此,群众文化在这方面就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
老年人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以后,接受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也可以说政治学习)的途径在形式上有所减少。虽然现在各种媒体样式增多、知识信息成倍增长、不断翻新,但老年人受视力、听力、注意力以及身体健康状况和家务事拖累等方面的影响,不可否认老年人在新知识、新信息的接受方面不如年轻人甚至有时不如少年儿童接受得快、接受得多。而群众文化活动则以其大众性、普及性、自发性特征,以不可替代的多样化形式起到宣传教化的社会作用。
北碚区文化馆戏曲协会骨干65岁的退休工人胡之荣同志,该同志在农村院坝表演节目曾被中央电视台07年2月25日的“焦点访谈”栏目报导,在生活实践中创作了大量的曲艺、小品。通过百姓的口吻对发生在身边的好人好事进行宣扬,如反映基层共产党员、村支书带领群众抵御2006年重庆市百年不遇干旱的方言故事《甜水井》;也对社会丑恶现象进行嘲讽鞭挞,比如反映家庭孝道观念的戏剧小品《三兄弟分家》等,就很能为群众所接受,在老年观众中引起特别的共鸣,对不孝顺儿女也起到警示甚至鞭笞作用。由北碚区文化馆创作编排全部由55岁以上退休老人演出的川剧《扇舞夕阳》,在重庆市群众文艺展演周中获戏剧类(老年组)一等奖,此剧本身就反映了老年人参与社会文化活动的新鲜事,同时也很好地展示了新时期老年群体的风采。
河北唐山老年舞蹈队表演的《俏夕阳》通过中央电视台的播出后,不光这群老年演员更加年轻充满活力,其后各地报道的老年舞蹈队、老年时装表演、老年合唱团等都呈蓬勃发展之势。
这些原来可能没机会或不好意思上舞台的大叔大婶们的表演以及对老年群体进行的宣传教化是直观可信的,其效果也不是直接宣读报纸新闻、政策文件可比拟的,这就是群众文化活动的魅力所在。
2、教育传播、普及知识
作为群众文化活动基地的文化馆、艺术馆虽不是正规的艺术院校,也不承担为社会培养专业艺术人才的学历教育。但他是人民群众接受终身社会教育的学习基地。积极开展知识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突出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功能,这是文化馆主要社会职能之一。开展文化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活动,采用老年朋友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多种形式,通俗地宣传科普知识,使他们在文化活动中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增加知识,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因此我们的活动内容以及方式,应该针对这些好学的年龄大的大学生的特点来安排和进行。人到老年,经过生活的磨炼,对人对事的感悟都较年轻人要深刻
和细致,因此群众文化的各类培训应该重“写意”而轻“工笔”。舞蹈应着重强调表现出欢乐喜庆的情绪、动作整齐划一,而不必刻意强调舞蹈艺术独特的韵味;合唱团似乎也没必要太抠“气沉丹田”、“打开头顶共鸣腔”等意大利发声法,只要音唱准节拍齐、将情绪溶入歌词内容即可;绘画书法只要“意”到了、像就可以,而大可不必非要“工笔”到连植物的纤维人的眉毛都要画得清清楚楚才算及格;摄影作品似也不宜对老同志太强调“色温”、“构图”、“立意”,当然光圈、快门等基本技巧还是要讲究和注意。
总之,老年同志参加群众文化培训或演出、展出,主要不是为了“出名成家”,而是为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一切活动高兴了、满意了就行。所以我们的群众文化培训应该投其所好,文艺表演也要“量体裁衣”。
3、群众文化怎样调剂老年群体的精神
不可否认,由于各自的成长经历、学识修养以及具体的生活环境不一样,因此他们必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烦恼与困惑。那么群众文化活动面对逐渐庞大的老年群体如何发挥“精神调剂”的作用呢?
对老年工作有研究的同志曾经说过:“心宽使人精力旺盛,气宽使人阴阳平衡,趣宽使人陶冶情操”。有了心理健康,才有身体健康。有了身体健康,才有情趣。情趣产生于爱好,爱好必然有其乐。乐,使人越活越年轻,使人轻松愉快;乐,使人生活丰富多彩,使人情操高尚。因此,我们应该鼓励更多地老年朋友参加到广阔的社会活动中来,参加到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中来。我们要创作、编排更多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健康有益、适合老年人参与的文艺作品和文化活动,让老人们从繁重的家务事和烦心的恩怨情仇中解放出来,在群众文化活动中获得快乐,获得青春,获得健康……
我国目前已进入老年社会,其社会形态必然会产生不同的变化,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也都越来越重视老年工作。从文化的角度来看,随着老年朋友观念的更新,使老年人已不满足于被动接受欣赏,而是要求主动参与文化活动的组织。老年文化已出现由观赏型到参与型、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由单一化到多样化的转变,这些都给老年文化带来了勃勃生机。不可否认,老年文化是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方面,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应积极倡导,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骨干力量的各地文化馆,也应尽其所能,将老年文化办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充分满足老年精神生活的需要,促进老年文化的繁荣,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第三篇:群众文化活动总结定稿
多层并进,大力拓展群众文化活动空间
中共苏州市吴中区委宣传部
撤市设区以来,吴中区全面步入城市化建设快车道,大量农民告别土地,成为“新市民”。为切实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加快实现农民市民化,今年以来,吴中区充分发挥文化的导向作用,以文化亲民、文化育民为宗旨,开展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以城区广场为龙头,城乡联动层层推进。广场文化具有较强的感染力、震撼力和影响力。近年来,我区新建了人民大会堂、吴中公园、社区游园、郭巷镇文体服务中心等一批大型文化广场,这些广场大多处于我区城乡的商业、居住中心,是广大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几乎每天广场上都有群众自发组织的评弹小唱、健身操、秧歌舞、腰鼓队、木兰拳、扇子舞等文艺表演,吸引了附近居民积极参与。为在城乡各地全面推广这种自娱娱人、自育育人的文化活动,区文明委因势利导,以活跃城乡假日文化生活、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借助庆祝国庆以及“十一”旅游黄金周契机,率先在城区广场组织举办了吴中区庆国庆文艺晚会、“秘境之旅”中国歌舞团演出以及露天电影放映三大专场。在城区广场的示范带动下,城乡各地结合旅游、招商,接连组织了以弘扬民俗文化为主题的“太湖之春”旅游月、用直水乡服饰文化旅游节、木渎江南园林旅游节、东山民俗风情旅游节等共12个专场文艺演出。通过城乡联动,层层推进,掀起了全区广场活动的新高潮,促进了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同时,通过展示东山抬阁、用直水乡服饰、打莲湘等吴中特色文化精品,进一步弘扬了传统文化,发展了特色文化,繁荣了群众文化,凸现了吴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城市魅力。
二、以社区团队为基础,巡回展演贴近群众。社区文化因贴近群众、与群众“零距离”而深受社区居民喜爱。为确保社区文化活动能长期开展,今年以来,我们加大力度,组建成立了完全由社区居民参与的城区苏苑街道、龙西街道社区艺术团。社区艺术团依靠居民特别是离退休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等文艺骨干分子,紧密结合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防治“非典”、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等重大事件,创作了一批深受社区居民喜爱的曲目,如小品《一个不漏》、歌曲《风雨使我们更加坚强》、歌曲《飞天圆舞曲》等。通过举办纳凉晚会、慰问演出、送戏下乡等,每周一次到各社区巡回展演,使居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精彩的文艺演出,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就苏苑社区艺术团来说,今年共演出35场次,观众达24000人。艺术团每到一处,都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谈起团长彭淑贞老师,苏苑街道19个社区的居民无人不晓、无人不夸、无人不敬。同时,木渎百花园艺术团、用直水乡服饰艺术团等古镇特色文化团队也积极开展活动,他们利用农闲和节假日,走村入户把发生在农村的新人新事编成节目巡回演出,大力讴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中的感人故事,促进了一方社会风气的好转。另外,我区还积极培育、扶持那些常年活跃在社区基层的老年合唱团、秧歌队、腰鼓队、健美队等群众文艺团体。今年9月,区文明委选送龙西街道老年合唱团参加了苏州市第二届社区艺术节演出,演出中,他们所表演的曲目《祝福你祖国》荣获表演奖,不久,合唱团还将代表我区参加苏州市新春音乐会合唱演出。
三、以交流演出为媒介,突破区域相互促进。以交流演出为媒介,积极寻求文化与旅游、文化与企业、文化与招商的结合,努力打造文化品牌,提升吴中城市品位,这是今年我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新之举。工作中,我们既积极地采用“走出去”战略,也真诚地实施“引进来”。通过开展木渎古镇文艺进金阊演出,不仅在苏州市民面前充分展示了木渎镇“秀绝冠江南”、“吴中第一镇”的古韵风貌,而且还全面展示了吴中区的文化品位和吴中市民的精神风貌。同时,为促进区域间的文化交流,推动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也为我区的群众文化活动注入新的活力,我们以歌会友,组织举办了“木渎古镇杯”友好城市(区)歌会,邀请了江浙沪16个市、区的19名歌手放歌吴中,共同歌唱美好生活,共同祝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另外,区内的文化交流坚持做到互动互通。“三下乡”常下乡、“四进社区”月月进,实实在在地把党的方针政策、丰富文体活动、良好道德风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送到群众身边,受到了群众普遍赞誉。
总结经验,我们感到,群众文化活动不能小打小闹,不能放任自流,而应放大亮点,做大做强。政府在其中应发挥积极作用。在实际操作中,必须要坚持以下三点:一是宣传部、文明办必须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优势。就以城区国庆广场文艺晚会为例,整台节目虽然以群众自编自演节目为主,但节目精彩纷呈;观众人头济济,但现场秩序井然。主要还是宣传部、文明办组织协调到位。活动中,我们一方面争取领导重视、关心、支持,确保领导到位;另一方面,十分注重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明确分工、落实专人,确保经费到位、职责到位、后勤到位,为活动的圆满成功提供了坚强保障。二是必须坚持多元化、多形式。群众性文化活动不能只局限于政府筹办,而应该引入多元化的投资渠道,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共同举办,为群众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物质保障。我们在举办“木渎古镇杯”友好城市歌会时,就引入了市场化运作的理念,以企业冠名的方式筹措资金,通过文艺演出,既打响了企业的品牌,树立了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又促进了文化交流,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实现了企业经济利益与文化社会效益的“双赢”。同样,群众文化活动必须是多形式的,凡是群众欢迎的、群众拥护的,我们就要正确地去引导,努力地去扶持,积极培育使其发展壮大,从而不断拓展群众文化活动的空间。三是必须寓教于乐。我们的文化活动之所以广受群众欢迎,原因在于坚持把体现党和政府的意志同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紧密结合,使群众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实现自我熏陶、自我提高,从而使先进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第四篇:关于群众文化活动
关于群众文化活动
就我们大学生而言,可能无法很准确或者说是很全面的阐述有关群众文化活动的情况,但是我们也是群众中的一份子,而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切,我们都是很清楚的,所以下面,我就以我们身边的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为切点,进一步详细的阐述群众文化活动。
群众文化,也有人称之为“通俗文化”,是现代社会特有的产物,正在成为一种无处不在的支配性影响力,它不仅改变着人们的意识,还影响着人们的主流生活。群众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亚文化,对我们大学校园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当然,另一方面,也正因为我们当代大学生比一般的大众更靠近时代的前沿,具有更多的创新性,所以我们大学生的校园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着群众文化活动。
大学校园文化活动能够在大学校园里开展得如此丰富,正如同群众文化化活动在群众中开展一样,在我看来,有如下几个原因:
一是目的的鲜明性。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既有物质方面的需求,也有精神方面的需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目的是要陶冶师生的情操,丰富课堂教学之外的精神文化生活,以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是参与的广泛性。校园文化活动从属于群众文化活动,无论是在条件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环境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包括近20多年改革开放时期,都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学校师生都可以根据各自的条件和需要自行组织、自行参加。
三是形式的多样性。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多样,方式灵活。既可以搞一些歌舞、戏曲、朗诵、绘画和摄影等文艺活动,也可以搞一些象棋、军棋、围棋等竞赛项目,还可以搞一些跳绳、踢键子、“跳房子”和各种球类等体育运动。既可以在学校的文娱室、礼堂举办,也可以在校园课堂和操场进行。既可以一个班内部举办,也可以几个班或校内所有班共办,还可以和兄弟学校联办。
四是组织的随意性。校园文化活动投入少,有广泛的师生基础,只要学校领导予以重视和正确领导,积极推动并带头参加,这项活动就能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内部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它是校园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学校育人的主要途径之一。它通过活泼多样的文化活动对学校的所有成员尤其是我们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素质全面提高起着重要的影响。同时,校园文化也表明着一所学校的风格和精神,它是联系协调学校人际关系的纽带,是学校的形象和灵魂。校园文化的核心是追求一个整体的优势,树立一种群体的价值观念,在我们学生中形成一种无形的向心力,把我们学生的行为系于一个共同的文化精神上,使我们学生团结互助,取长补短,同时,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精神生活,既可消除我们学生的孤独感、失落感,又能使我们学生自觉地加入到集体中来。校园文化同时也是我们学生适度的自我表现和合理的心理宣泄的良好形式。校园文化是我们学生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囿于其中的我们的个性自由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在深刻认识自己的价值、了解自己的形象基础上,在筛选各种信息和相应的选择中,使我们各自的组织管理能力、交流能力、自主能力和创造力在不同程度上得以发挥,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在校园文化活动里,我们的老师们通过自己的人格力量、审美情趣、创新意识、豁达的情感、开阔的视野、民主的教学风格去影响我们学生,以及协调我们学生的人际关系,倡导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培养我们学生的成才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团体意识。
虽然我们晓庄学院的校园文化活动一直开展的很好,但还是有很多需要我们做得更好。
首先,要把校园文化活动当作用先进文化占领师生文化生活阵地、提高我们学生文化素养和增进师生感情的重要工作来抓。其次,要根据各自的特点,发挥自身的优势,有创造性地把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下去。第三,要加大投入,完善设施,优化管理,为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可靠保证。
群众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服务于群众。文化是一种环境,一种氛围,对人会产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现在的我们要广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把我们的热情、智慧和力量调动起来,凝结起来,发挥出来,尽我们自己一点微薄的力量来为促进我们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不断满足广大师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推动我国先进群众文化的发展。
第五篇:怎样搞调查研究
怎样搞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工作方法,也是思想路线,更是工作职责。毛主席早在1930年专门写了一篇《反对本本主义》的文章,本本主义,就是教条主义,反对教条主义就要从实际出发,就要调查研究。所以毛主席开明宗义,首先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提出“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大声疾呼“到斗争中去,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实践使我们尝到调研的许多甜头,特别是我们搞教学的,坐在办公室里研究教案,苦思冥想,没有灵感,一到基层去,许多鲜活的东西就冒出来,产生火花,观点也好,经验也好,事例也好,有美不胜数的感觉,所以每次下部队,我们都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背个大麻袋,带把大铁锹,见到好东西就装,有价值的东西就挖。只要下去就有收获,例如去年我们到23军一趟,关于政治教育问题,大文化问题。强化精神主六力合一问题。战士思想变化新特点问题等等。把基层部队的新做法,稍加归拢,就很成型,回来后板块式进入教学,给学员耳目一新的感觉,军区调研成果交流会,我们推荐了两篇文章,也被认可,如果不下部队调研,就不会有这样的收获。
调查研究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学到不少好经验,好思想,对我们自身是提高和促进,我们每下去一次,思想都受到一次震动,得到一次升华,促进了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去年我们到23军和边防一团,所到之处,看到部队的学习抓的非常紧,特别是机关的同志,晚上加班学外语、练微机,学材料。很受促动,有一种落后感,危机感,调研归来,在自我学习提高上都有了紧迫感和自觉性。
机关的同志,搞好调查研究好处更多,可以为领导决策提供更准确的材料,可以发现和总结更新鲜更管用的经验,可以实现领导作风的提高:调研的过程就是指导基层工作的过程,受到基层的欢迎,和基层的同志们交朋友,更可以锻炼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务,提高文字能力。这也是人生的永恒资本。
调查研究也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也有规律可循。调查研究是进山找“宝”只要认真,肯下功夫,加上掌握正确的方法,“宝”一定会找到的。
说起调划研究,我也是逐步摸索,不断地学习。有过不少教训。也逐渐有一些体会。记得我当干事不久,就因为不会调划研究被政委批了一顿。有一天,吃过早饭,在路上碰到政委,他对我说:“听说一炮连有一个战士为买手表的事闹起来了,你去看看怎么回事”。那年我才20岁,当干部没几天,没有工作经验,把这事想简单了。也没向老干事们请教,一个人就去了二炮连,连队干部都不在,我就问一个排长,排长说:“没啥事了,买的不买了,卖的不卖了”“还有什么问题吗?”“没有了”。于是我连蹦带跳的回到团部,向政委做了汇报:“政委,没啥事了。卖表的战士不卖了,买表的战士也不买了”政委问:“都什么具体情况?”“就这些”“就这么完了”“完了”“你这是什么干事,这么简单的事都整不明白,下午再去一趟!”我一看政委一脸的不高兴,赶紧退出去了办公室。回去我连饭都没吃下去哪几没整明白呢?挨一顿批。村来就没那么多情况,还能主我去编吗?后来一位老干事知道了,他问我:“你找到战士本人没有?找到连里干部没有?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又是怎么平息的,出现了什么矛盾,怎么处理的,起码这两个战士叫什么名你得问上吧”。我恍然大悟:自己的调查太粗糙了,根本的问题是不懂该问啥,该找谁都不知道,怎么能调查的让领导满意呢?
通过这事我悟到了三点:
1、调查研究要事先拟制一个提纲,包括调查的问题,调查的对象,调查的方式,调查的目的、标准。总之,要做好调查准备,心中有方案,调查有方向,提问有内容。
2、调查中,要找到当事者和最了解情况的人,相关情况都要了解细致、准确,不要图省事。
3、调查结束之后,要自己问自己:调相清楚没有?想要了解的情况是否了解到了,有没有遗漏。发现了及时弥补,直到自己说清楚为止。
2、不服也得服
我当干事时,团政治处主任叫薜志荣。那时部队在盘锦种小初。政治处就一部电话,放在主任办公室外屋。有几天,我去打电话时,发现主任办公室的门总是半开着,薜主任坐在办公桌前,写着什么。一连有一周的时间,薜主任总是这样坐在屋里,谁与不知道他在干什么。又过了几天,政治处开大会,薜主任专门讲了打电话的问题。说他经过一周的调查,亲自听了政治处的14干事打的168个电话,好的方面、存在的问题,应该怎样打电话,讲的非常具体,非常准确,有事例有观点,大家不得不服。这件事,使我对主任特别配服,同时在调查研究上也认识到三点:
1、搞调研,要用事实说话,很主要的是要把事实了解清楚、准确。
2、调研是一个过程,要有耐心,自己亲自观察是调查研究的最可靠的方式和手段。
3、了解了大量的事实,只是个条件,重要的是依据这些事实材料分析提练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也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把一般的现象升华。
3、“他为什么写的那么快”
我当组织干事时,给师里送了一份民主的经验材料,师里赞得可以,但还不够劲,于是派了一个张世刚干事(师里报道组长、现军艺副院长)来了解情况,加工材料。由我陪同,三天时间,上午跑连队,下午和晚上看机关和连队提供的材料,张干事不是一般的看,边看边记。三天时间,记了将近半本。汇总情况时,他说的头头是道,除了跑过的三个连队,还有全团的情况,有些情况,我都不知道。第三天,他加了一班,重新写了一份经验材料。没几天前进抒刊用了。这件事引起我的思索。同样是调查,张干事为什么了解情况那么多,写的那么快?有一次,我去师里开会,特意去看张干事,谈起那篇稿子,也向他请教经验。他说:
1、事先我仔细研究了你们送的材料,知道缺什么。下来调查有重点,方向明确,围绕一个点挖掘,容易透彻。
2、到团里以后,又看了不少相关的材料,丰富了我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材料越丰富,思路越开阔。
3、我一边看材料,一边抽取有用的素材,一边提练观点,最后把思考的成果串联一下、整理一下,所以写起来很快。
他的介绍使我认识到:
搞调查研究,不一定都是从头做琥,可以充分利用一些成品和半成品。关键是会利用,会抽取,会加工制作。
4、政委高明在哪里
我当教导员的时候,有一天团政委来到我营看新兵,偏巧新兵上山捡柴去了。我陪同政委在新兵宿舍转了圈。政委看看背包、摸摸挎包,没用上五分钟就出事了。回到营部,他问我:“你看新兵教育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我说:“正准备搞个问卷调查,摸个底。”政委不满意地说:“那个底非要用问卷调查才能摸出来吗?”他看我不搭放,用布置工作的口气说:“新兵教育要注意三个问题。第一,不少新兵挎包里有饼干、缶头等食品,一方面要搞好伙食,一方面要搞好艰苦奋斗教育。第二,有一些新兵带来了数学、物理等文化课本,准备复习文化,报考军校,但名额有限,要做好引导工作;第三,新兵班长内务普遍不好,说明要求不严,以身作则不好,要加强教育,做
好样子。”我一听这三个问题不就是政委刚才转了五分钟的新兵宿舍发现的吗?我也跟着转了,在这之前也转了好几遍,怎么就没看出问题呢?
由此我感到:调查研究不但要身入,关键要心入,不但要看到,还要想到,分析到。这里也有一个敏感性的问题。政委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到现象,不是一晃而过,而是在头脑中问一个为什么,抓住不放,分析到底。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对象,调查研究伯收获不一样,差距在于你投入没投入,动脑没动脑,分析不同分析。要看一看,听一听更要想一想。
5、她为什么写的那么丰满
96年的6月,我到北京。我的一位在报社当记者的战友陪我到景山公园。走着走着,听到大合唱的歌声,我以为是哪个合唱团在练歌,走到近处一看,是一群老年人在唱歌,唱得很投入。开始我怕跑调,小声跟着哼哼,后来我一看,谁也不管谁,也大声唱丐业。我的记者战友很感兴趣,便采访起来,我也陪同采访。找发起人,后来,找到一位老先生,72岁,介绍了当初三五成群的老人自发聚在一起唱歌,结果越唱人越多,越唱越有兴趣,有一次外国的老太太都被感染了。还有一位工程师,看到老人们唱歌,用旧报纸抄歌谱,乐器也很旧,就把一个信封悄悄地放进发起人老先生的包时,说是赞助活动基金,老先生打开一看是5000元。再找人时,不见了。老先生手拿着5000元给我们看,说:为了钱,不到这儿来,我们不收一分钱,图的就是乐哈。一直等到今天,也没找到送钱的人。老人还介绍,唱歌也是一种运动。据专家统计,经常唱歌的人的寿命比不唱歌的人的寿命平均长15%。
整个采访也就15分钟。在往回走的路上,我的这样一记者战友很兴奋,说是回去就赶写一篇稿子。当时我想,就这么点事,能写出多少内容呢?没想到10月16日,我的战友写的这篇采访文章发表了,标题就是:“潇潇洒洒度晚年”。一共3千多字。写的非常丰满,非常风趣,非常动人。我看了以年,非常惊讶,非常配服,我马上给战友打了电话,对她说:“这篇文章让我写,也就300字,而你居然能写出3000多字,而且令人读而不厌,那么有思想性、启发性,我看到了差距,看到了水平。你是哪来那么多的话昵?”她说:“我又做了一次电话采访,了解了二个典型事。”
(读原文)
看了战友写的这篇文章,我同自己做了一番比较,假如让我写,会是什么样的?第一个感觉就是高啥可说的,篇篇单单、干干巴巴。这干巴和丰满之间的差距在哪呢?还是在调查研究的功夫上,具体我总结了四条:
1、调查研究要有挖掘的功夫。事物都是客观存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你反映的很简单,是因为了解的不够,挖掘的不够。而不是这个事物本身简单。挖掘,就是不但要看到是什么,还要找出为什么,不但要看到一个点,还要找到相关点,这样就能从整体上,从纵横两个角度,更准确地分把握我们所要了解的事物。比如我的战友,写了合唱团,自发组织起来的经过,接着笔锋一转,写了老年人为什么要唱歌,引出一个老人精神天地这样一个思想性很强的问题,挖掘的深。
挖掘还体现在了解细节上。大合唱,唱的什么歌,唱歌的状态,心理活动,都了的很细。因而写出来很丰满。我们平时写的经验材料,也需要挖掘一些细节,挖掘一些心理活动,写事迹材料就更需要挖掘细节了。
2、要有提练的功夫。提练就是透视,透过现象看什么在起作用,看看总是什么,这个提练,也是我们平时讲的概括升华。给人的启发的让人们学习的就是,这个升华点、概括点、经验点。例如,这位记者在文章里说的是唱歌,唱歌的背后是什么呢?宣传的是什么呢?提倡的是什么呢?把观点提练出来。作者通过种种现象提练了4个东西。
(1)老年人要创造自己的精神天地,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命题。
(2)歌声也能为国争光。
(3)不量要有高雅的音乐,还要有高尚的心灵。
(4)唱歌对身心健康大有益处。
如果我们干巴巴讲这四个道理,人们就不爱听,但如果我们只讲老年人在一起唱歌、天天唱,也没多大意义,介是通过介绍老年人合唱团,讲出上述四个道理,人们就很信服,而且很受感动,很受启发,所以要学会提练。
3、要有“塑造”的功夫。就是要塑造典型的人和事,推出小镜头,有头有尾,有骨头有肉。当然,这个塑造只是加工,而不是主观臆造。前提是挖掘到位,了解细致,事件完整。特别是我们的一些经验材料,事迹材料,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但不能人为拔高,不能合理想象,必须坚持真实性原则,真实是我们的生命。在真实的前提下,去精雕细刻,我想起一个人,很受启发。讲的是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有一次随老师到野外游玩,走到一座小桥上,看到河上有一具女尸,老师随口吟到:“二八女多娇,风吹落小桥,亡魂随浪飘,亡魂流波涛”。郑板桥说:“老师,你怎么知道她是二八十六岁,风吹落下水,另外魂魄也看不见”。老师问:“那你说怎么改?”郑板桥说:“谁家女八娇?何故落小桥?青丝随浪飘,粉面流波涛”。郑板桥这样一改,仍然是朗朗上口,十分对仗,但却坚持了真实的原则。
4、要有广博的知识,才能对调查的内容产生瞬间的联想和价值认定。才能更好了去挖掘。
6、精华是怎样得到的?
九六年、九七年、九九年连续三年我和几位教员下部队调研,每次调研回来,都要向教研室和学院领导做汇报。其中二次,学院领导听了以后,认为很好,有必要在更大的范围介绍一下。教研室的同志也都感到受启发,有的同志问我:下去调研,怎样才能得到精华?
我觉得就是善于发现,善于碰撞。要让自己的思维活跃起来,调查和研究是不能分开的。调查不是被动地接受,你说我记,而是主动的交流碰撞,所以很重要的是边听边思考,边听边提炼,边听边归纳概括。有时一瞬间产生的火花,产生的信息流要抓住,涌现出来的好言好语,要赶紧记到本上,而且思维这东西有个特点,一旦打开,灵感就不断闪现,而且穿透力最强,如果锁住就一片空白。怎样才能打开,主动地去碰去撞,去想问题。如96年我去46师搞调研,王涛是主任来了谈体会说了三条:学问在于学习,主题来自问题,成果出自勤奋。我马上和他碰撞,产生了“专家在于钻研,深刻在于深思,精雕才有精品,高质量在于高运转,高运转在于高标准的认识。拿笔赶紧写到本上,回来写报告时用上了。
调研是动态过程,发展过程,主要体现在研究交流、互相启发。我们听了人家的介绍,产生了新的想法,新的抽象概括,把这个思维成果表达出来,反作用回去,以能引出对方新的火花,新的观念,这样就促使调研不断地深化,不断地升华,也只有在这个时候,调研真正地进入状态。如去年我们去69师苏宁团调研时„„
在边防一团调研时„„
边交流碰撞,边归纳整理是调研的效率所在,而且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有感受而发的东西最真实,也最有价值。这是一种调研技巧,也是一种快速反映能力。对这种能力的认识,是我在当党委干事时,从政委身上获得的。那时参加党委会学习,我负责记录。发现我认为该记录时,政委不记,而我记录完了,政委却在那写个不停,而且政委能在大家发言之后,马上就有一个总结发言,特别精彩。只要把政委的总结发言记录下来,就是一篇汇报稿。我对政委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又有一次,讨论学习,会议休息时,政委的记录没合,趁政委不在,我瞄了几眼,想看看政委怎么记的。一看才发现,政委的记录本,每页都分为两个部分,三分之二是记录发言内容,三分之一是记录自己引发出来的,概括归纳的内容要点。怪不得,他总结的那么快,那么条理、深刻。
再以后,我主持学习讨论,搞调研就用这种方法,一边听一边归纳,不但锻炼了思维能力,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在69师炮团调研时,我一边听一位干事介绍团里开展“刹酒风,兴学风“的教育过程,团里制定教育计划前深入连队搞调研,运用多种手段开展教育的情况,一边概括了“内容的确定,从需要出发,题点的确定,从实际出发,要求的提出,从层次出发,手段的选择,从效果出发”四条经验。晚上,那位干事找到我说“琢磨好几天也没琢磨出来”。
97年4月我们到40军118师警调连调研,连长叫李登德,个子不高,胖胖的,叫小个子连长。这个连队开始很乱,主要是风气不正,干部收礼。李登德当连长后清正廉洁,处事公道,战士都很信服他。老兵复员时,他往老兵前一站,手拍胸脯说:“今年发展八个党员,培训一个司机,复员二十二名战士,我连长,战士的烟没收一条,酒没收一瓶。战士一阵掌声。老兵很听话,他说:“带一百号兵,就是带一百多颗心,带一百多双眼睛。我敢公开,因为我从没有做对不起战士的事。”听了他的介绍,我很受启发,当时就在本上写了“公正才能公开,公开保证公开,公正才能风正,风正才能心顺,心顺才能心齐,心齐才能劲足,劲足才能爬坡”。当干部的首先要有道德约束力,约束力才有表率力,表率力才有凝聚力,凝聚力才有战斗力。带兵靠德,教兵靠理,管兵靠形。我说了这段话,李登德连声说:“好!好!是这么回事。”
如果不把当时的认识成果记录下来,过后就想不起来了。调研时,我往往带两种颜色的笔,一只记听到的,一只记想到的,而且不时地标上多种符号、重点号、问号、同类号等。以便更快捷地归类分析,产生调研新思路,挖掘新问题。
调研收获大不大,看你决心怎么下,干部战士都可爱,看你挖掘不挖掘,基层到处都有是宝,看你是否用心找。只要肯投入,肯用心,肯下功夫,得到的一定很多。要有一点穷追不舍的精神。
真正有成果的调研是个苦差事,因为最后要形成一个调研报告。
写文字材料,我是外行,就一般调查报告来讲分为前言、主体、结尾、落款四部分。一个好的调查报告,应该做到三有:有基本的情况分析;有给人启发的经验做法;有感染人的典型事例。具体的操作过程:
1、搭架,基本框架。
2、细路子,三级标题。
3、选例子,典型、生动、完整。
4、锤句子,锤炼语言。事例生动,认识深刻,方法可行,经验闪光,都有要靠语言去体现,要到位,要优美。因时间关系,也没必要说的太细。
我们到16军搞调研时,听团领导介绍这样一件事:我们刚毕业的一个学员,刚当排长时,工作热情高,办法多。第一个月,开创了全团三个第一:第一个统一了战士的被罩;第一个统一了战士的喝水缸;第一个在排里建立了图书室。团里为此在这个排开了现场会,排长受到各级领导的表扬。可是,半年没到,因为打兵受了处分。现在想法很多,不想干了。因为下班的时间到了,没来得及细谈。第二天我们就要按计划到另一个团去,但是,这件事很典型,前后反差那么大,原因是什么?有没有带共性的东西,不找本人谈,了解不到。于是,晚饭后我们又连夜到排长所在连队。找本人了解情况,特别谈了前后思想变化过程。从中抽出了三条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使这个事例深化了一步。当时如果放过去,就留下了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