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对标河南食品工业
编辑:梦回唐朝 识别码:17-604570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7-29 02:50:23 来源:网络

第一篇:对标河南食品工业

对标河南食品工业——一粒小麦的不断升值之旅

河北、河南,同为农业大省,地缘相接,资源相近。

然而,当我们还在农产品的初级链条上耕耘时,河南人却在思考怎样从农业中挖出黄金。于是,思念“捏”出了速冻饺子,三全“包”出了汤圆,双汇推出了火腿肠„„

从卖原料到卖产品,从“天下粮仓”到“国人厨房”,以粮食为源头的食品工业链条不断延长。作为河南的第一支柱产业,河南的食品工业将为我们提供哪些标杆?

初春时节,记者走进河南,探寻其食品工业崛起的路径。

突破“刀片利润”——

从小麦到面粉,再到饼干、方便面、速冻食品,一粒小麦在不断的旅行中升值十几倍

【标杆故事】

阳春三月,河南湖雪集团的饼干生产车间一派繁忙景象,麦胚饼、撒料饼等多种不同口味的饼干在生产线上轻快地流淌。3年前,以面粉为主业的湖雪宣布涉足饼干业。目前已投产6条高档饼干生产线,日产饼干150吨。“面粉行业竞争激烈,利润薄,如何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成当务之急。”湖雪负责人表示。

“打造国人厨房,必须在做深上下功夫,努力拉长产业链。”河南省工信厅食品办主任陈振杰举例说,譬如从小麦到专用面粉,再延伸到方便面、饼干等精加工面制品;从畜禽到屠宰加工,再延伸到火腿肠、肉肠等精加工肉制品等。

据介绍,在小麦的产业链上,一吨小麦价格在1600元以上,一吨普通标准粉2400元左右,面粉厂利润率只有3%至5%,业内称为“刀片利润”。而加工成饺子粉、饼干粉等专用粉,利润率在20%以上。若将专用粉加工成食品,附加值会大幅提高,其中品牌饼干价格每吨1.5万元左右。

从小麦到面粉,再到饼干、方便面、速冻食品,一粒小麦在不断的旅行中,其价值也以10倍计的速度增长。

以小麦为源头,河南不仅诞生了众多面粉企业,还生产出中国第一个速冻水饺、速冻汤圆,以及上百家方便面企业;以面粉为原料,产生了全国第一大味精企业;把面粉变成淀粉糖,涌现了知名的金丝猴糖果;小麦可以酿酒,因此成就了宋河等豫酒品牌;数量众多的麦麸令养殖户欣喜不已,于是诞生了双汇冷鲜肉、永达鸡肉、华英肉鸭„„

转动深加工魔方,河南粮食转化加工率达40%,豫字号的食品加工变得绚丽多彩。“全国每3.5袋方便面中,有1袋是河南生产的;每10个速冻水饺中,有5个来自河南;每10根火腿肠中,有5根产自河南„„”走在河南,记者接触到的很多人都如数家珍。“目前,河南小麦、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已基本形成,粮食、肉类精深加工比例分别为63%和45%,加工能力达到3500万吨和807万吨,均居全国首位。”陈振杰自豪地说。

【对标启示】

河北、河南,资源禀赋相似。河南食品工业产值仅次于山东,位居全国第二;而河北食品工业去年却一度跌出全国十强。“河北食品企业多数从事的是初级加工和低水平加工,产品附加值较低,产品竞争力弱、企业盈利能力不强的问题非常突出。”省工信厅消费品工业处处长王建分一语中的。

例如,河北是农牧业大省,年产以小麦、玉米为主的粮食3000万吨,年产以猪肉为主的肉类400万吨,以鸡蛋为主的禽蛋400万吨,但却没有一个较为响亮的速冻食品品牌,没有知名的饼干生产企业,方便面企业也仅有华龙一家独大。

再如,河北生猪年出栏3000多万头,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肉制品加工业落后,加工率不到10%,在市场上缺乏足够的竞争力。

“产业链条短,深加工不够,造成我省与河南食品工业的差距愈拉愈大。”省食品工业协会秘书长王建中指出,2006年,河南食品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润分别是我省的1.66倍、1.85倍、2.7倍,如今已扩大到了2.1倍、1.96倍和3.11倍。

制胜法宝——

“速冻一切”之后,三全、思念的400多个速冻食品,让你的餐桌一个月不重样

【标杆故事】

3月上旬,记者来到三全食品公司。只见偌大的展厅内,排列着汤圆、水饺、粽子、云吞、小笼包、油条等上百种速冻食品,还有方便米饭等各种常温食品。

看着记者惊诧的目光,三全食品公司黄总笑着说:“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我们做不到的。我们有9大类400多个品种呢!仅以汤圆为例,从核桃般大的汤圆到小如豆粒的汤圆,芝麻、花生、菠萝、山楂„„十几种口味任你挑选。”

众所周知,三全、思念在催生速冻产业崛起的同时,也引来了不少竞争者。陈振杰说,河南速冻食品行业有60多家规模企业,但没有发生恶性竞争,大家竞相在产品的个性化、差异化上创新,突出各自优势,相互补充,共同发展。

于是,从速冻饺子、汤圆等速冻食品,到方便米饭、方便油条和方便烩面,河南食品企业在“速冻一切”之后,大有“方便一切”之势。

产品创新给企业带来了效益。记者发现,从郑州开往上海、北京等地的动车组列车上,以及很多航空公司的班机上,都闪现着三全常温米饭的身影;而肯德基早餐售出的油条,绝大部分来自思念;除了传统火腿肠,双汇还开发了高温灌肠、玉米热狗„„“河南食品可以自豪地让国人的饭桌一个月不重样。”陈振杰介绍,如今,河南食品的品种颇为惊人,在双汇,一头猪能加工成600多种成品;华英肉鸭能分出200多个品种;而三全、思念的品种均达到400余种。

【对标启示】

2009年,河北食品新产品产值只有7.22亿元,新产品产值率仅为0.4%;河南食品新产品产值74.45亿元,新产品产值率接近2%,河南新产品产值占全国的比重是我省的10倍以上。

更令人深受触动的是,去年我省10类食品的新产品产值率为零,包括乳制品、啤酒、葡萄酒、果菜汁饮料、糖果巧克力、味精等。“跟风者众,缺乏创新性开发,这无疑是河北食品企业的软肋。”王建分认为,在我省食品行业中,传统产品多、创新产品少,低附加值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初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产品结构十分不合理,而且产品升级换代缓慢。“归根结底是发展理念落后,这直接导致新产品开发力度弱,产品市场占有率低。”

品种单调,造成竞争力后劲不足。在乳业领域,面对传统液态奶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的趋势,乳业巨头们加快推进产品的优化升级,而我省乳业却明显力不从心;在方便食品领域,除了华龙等少数企业不断推陈出新外,多数中小企业的品种单一。抢占高端市场——

引领行业从“拼价格”转向“比品质”的高层次竞争

【标杆故事】

在白象集团位于新郑的基地,记者看到,比普通方便面贵几倍的非油炸“优良麦品”源源不断装车发往全国各地。“白象已不是昔日几毛钱一包的廉价方便面了,而是在康师傅一统天下的高档方便面市场,找到了自己独特的定位。”生产管理部经理李志明介绍,在独家研发出大骨面后,白象相继开发出珍骨煲、非油炸等一系列高端产品。“方便面企业的突破,是河南食品工业由大谋强的一个符号。”陈振杰表示,以前豫字号方便面只能“上山下乡”,曾经是低档面的代名词。如今白象率先行动,凭借高端产品一跃而成为同行业的领跑者,引领行业掀起了从拼价格到比品质的高层次竞争。

和白象一样,在成功从“大粮仓”转型为国人“大厨房”之后,河南食品企业纷纷瞄准高端,以一种更高的姿态进军国内外市场。

三全创始人陈泽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多次表示,三全现阶段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现有市场的“更新与壮大”。经过潜心研发,三全推出定位高端的“状元系列”,目前高端产品的销售比重达20%。

思念借北京奥运会“速冻包馅食品独家供应商”的身份,推出高端产品“金牌水饺”、“手打天下”,发力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高端市场。

“这些企业剑走高端的背后,是河南食品工业图谋更广阔市场的雄心。”陈振杰认为,虽然河南食品制造的模式正在被各地克隆,但不少企业凭借高品质产品抢占高端市场的做法,难以复制,这将进一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对标启示】

去白象采访之前,记者一直不以为然。因为作为方便面业曾经的“农家军”,白象和华龙都以低端著称。而近年来,华龙已经升级换代,高端品牌今麦郎系列已经成为企业主导产品。

来到白象才得知,其转型升级之路早已开始。而且,凭借冲刺高端的努力,白象去年的销售额已经超过今麦郎,仅次于康师傅,位居全国第二。“河北食品的高端转型之路,任重道远。”王建中指出,我省方便面、乳制品、葡萄酒等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但看似骄傲的数字背后,一个不容忽略的现实是:产品大多集中于中低端,附加值很低,致使行业效益排名下滑。

这意味着,河北食品企业多在低端市场竞价厮杀。“河北食品企业亟须谋划产品转型和升级,摆脱低端制造的尴尬。”王建中认为。

作者: 记者 姜 艳编辑: 刘晓超

【关闭窗口】 【发表评论】 【打印本稿】

第二篇:对标

关于开展对标工作指导意见

局属各单位:

根据2018工作会安排,公司将在全局范围开展对标工作。为做好对标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指导思想

对标工作要紧紧围绕“一二四五八”企业战略和发展路径,坚持问题导向。要拥抱“一带一路”走出去机遇,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创新谋发展;拥抱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新机遇,对标国内一流企业标杆管理谋发展;拥抱建筑业改革创新发展机遇,对标行业管理新动向转型升级谋发展;拥抱中国交建跨跃式发展机遇,对标“五商中交”“三者”定位谋发展;拥抱企业自身优势和发展动能,对标企业内部矛盾和需求谋发展。通过对标破除陈旧的思维定势,抓住关键、精准发力,把握新机遇,开启企业发展的新局面。

二、对标的意义

(一)知不足,学长处,尽快提升

通过对标工作,知不足,学长处,喊看齐。毛泽东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上讲话指出,要知道,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间看齐,我们要向基准看齐,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我们的基准就是先进单位,通过向先进单位常态化学习,经常看齐,有效解决我局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尽快实现企业的升级发展。

(二)把握行业发展大趋势,紧跟行业改革创新步伐。把握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才能不落后。目前,建筑行业工业化、信息化加速发展,“互联网+”应用成为发展的新引擎,建筑企业必须革新管理手段;BIM、PC等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深入,必将助推建筑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优秀企业代表着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普遍具有商业模式创新多、数字化技术管理、工业化生产组织、精细化组织项目、体系化防控风险等特征。通过对标先进单位,才能更加有效地把握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抓住新机遇,紧跟行业改革创新步伐,谋求新的发展。

(三)紧抓中国交建战略机遇期,融入中国交建共发展。中国交建迎来了难得一遇的战略机遇期,实现了快速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也为未来的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了更好地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要对标中国交建系统内先进单位,进一步深刻领会中国交建的战略意图,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创新管理,通过更好地融入中国交建,实现与中国交建的共发展。

(四)破除陈旧思维,提升企业发展质量。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用封闭的思想、思维定势处理发展问题,用传统的路径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就会显得动力不足,无法满足新形势的要求,必将制约着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对标学习先进单位,破除陈旧的思维,才能真正将“五商中交”战略和“一二四五八”企业战略和发展路径在公司落地,才能有效化解企业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把企业推 向更高水平。

三、组织领导

(一)公司成立对标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组织安排全局对标工作。小组成员:

组长:卢静 赵天法 执行副组长:刘兴国

副组长:刘强 张满华 刘长山 张亚舟 徐会斌 张战凯 赵宗智

成员:崔恒太、童海、孙会、李晓光、冷冬、韩晓文、潘龙科、王庆功、闫学亮、方步云、毕树峰、王连庆、杜春雨、殷凤辉、刘海彬、周纯玮、崔守远

对标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企业发展部,办公室主要负责对标工作日常事务。办公室主任闫学亮。

(二)各单位应成立对标工作小组,负责组织本单位的对标工作,组织安排所属单位开展对标工作。各单位对标工作小组名单报局,企业发展部将建“中交隧道局对标工作群”。

四、对标内容

以坚定实施“一二四五八”企业战略和发展路径为目标,各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改革创新工作安排,主要从下列重点事项中选取对标内容:

(一)机关机构建设方面,主要包括公司总部、子分公司机关的组织架构,部门职能定位,部门职责、编制;营销组织体系;管理职能体系;发展职能体系;管理流程等。

(二)干部人事制度薪酬体系建设方面,主要包括企业领导人员的培养、选拔、使用、监管、退出等机制;干部管理体制机制,干部管理体系,干部日常管理;人才培养、使用机制;薪酬体系;分配机制,激励机制,营销人员的分配、激励机制;对两级机关部室及岗位的考核体系;对项目经理部的考核体系等。

(三)科技创新方面,主要包括科技组织体系、科技考评体系、科技创新体系、激励考评体系;设计优化、技术方案策划评审机制;专家团队建设;技术管理部门职责;分级方案、技术标准、工艺流程数据库建设;技术咨询服务;技术创新;产研结合;质量控制及追责机制等。

(四)金融创新方面,主要包括对内开展的金融创新业务;对外开展的“金融+产能”联合体业务;金融合作伙伴数据库建设等。

(五)“互联网+”创新方面,主要包括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有机一体的管控模式;移动互联网+业务营销体系;业务承揽体系、投资业务体系、合同履约体系、价值创造体系的信息化平台建设;物资设备、协助队伍、综合采购和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合同签审、核算、结算平台建设;财务核算和支付平台建设;各单位、项目公司、总包部、项目经理部信息化经营管理平台建设;移动互联网+服务监督体系建设等。

(六)经营管理模式和手段创新方面,主要包括一体化合同管理系统建设;分门别类的标准化合同版本;合同评审 后的通报奖罚制度;合同集中签审和结算,核定区域分包和采购最高限价,量差价差节超奖罚机制;合同负面清单制;“模式+专业化”分工序承包模式;总包部与分部一体化成本管理和考核机制;收尾项目系统管理和考核机制;各单位、项目公司、项目部经营一体化指标评价机制等。

(七)以施工组织编审为先导的前期策划机制建设,主要包括新中标项目的前期策划;项目前期策划专家制度建设。

(八)以分级分责绩效考评为核心的过程激励机制建设,主要包括业绩考核体系;经济考核责任制;标后预算分解、大项目工程招投标管理、管理费预算,运营质量分析会制度等。

(九)机关素质能力提升活动,主要包括两级机关设置、资源配置、上岗要求、管理职责、考核标准化等;按照分管业务模块,通用性业务如安全管理、成本管理、人才培养、团队建设等管理标准建设。

(十)营销管控一体化建设方面,主要包括树根式网络管控营销系统建设;合作方式;资源库建设等。

(十一)经营管控一体化建设方面,主要包括经营管控体系;资产集中调度、资源集中采购、合同集中审签、结算集中核定、财务集中核算、资金集中支付;协作队伍库建设;收尾项目管理等。

(十二)现场管控一体化建设方面,主要包括项目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安全管控体系、质量管控体系、成本管控体 系、进度管控体系、环保管控体系、协调管控体系建设;总分模式项目管理办法;部门责权利;项目信用评价制度、项目经理信用评价制度;信用考核;现场管控体系;隧道监测桌面报警系统;质量分级责任等。

(十三)投资管控一体化建设方面,主要包括产业链投资管控体系;投资项目管理架构;合作运营单位资源库建设;技术管理与支撑体系建设;人资管理及支撑体系建设;移动办公系统、监控系统、管理平台和信息化管理支撑体系建设等。

(十四)海外业务一体化体系建设方面,主要包括海外商务管理平台建设;业务流程、管理体系建设,组织架构、体制机制建设;海外业务纳入公司管理体系,公司机关对海外业务重大投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策划管理,监督重大项目实施过程管理;海外事业部与各单位的管理职能、管理界面、管理机制;海外项目管控组织模式等。

(十五)监督与服务保障一体化建设方面,主要包括综合监督监控体系,督导稽查机制;细化制度建设,流程管理;考评体系建设;追责机制建设;战略引领和支撑体系、文化引领与支撑体系、绩效考核体系建设等。

(十六)数据库建设方面,主要包括制度流程数据库;管理模式数据库;资产资源数据库;技术方案数据库;成本预算数据库;绩效考评数据库等。

各单位应深入研读2018工作会领导讲话和工作报告内容,领会文件精神实质,吃透各项改革创新活动,梳理 出对标内容,对标内容应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五、倡导各单位组织开展员工对标工作。一是与标准对标,在素质能力方面是否做到了能力强、状态佳、要求严、作风实,在心身健康方面是否做到了坚定的信念、良好的心态、健康的身体、切实的担当。二是选择身边2至3名优秀员工进行对标。通过对标,补齐短板,提升员工的素质能力。

六、对标单位、时间和要求

(一)对标单位

对标单位的选择应具备下列特征:管理先进;领域相同;区域相近;类型相同,公司机关、子分公司机关、局直属项目、总承包部、项目部选择的对标单位对应为公司机关、子分公司机关、局直属项目、总承包部、项目部等。各单位应选择2至3家单位开展对标工作。

(二)对标时间

各单位应于5月底前完成对标工作,并上报对标工作总结。

(三)填写对标工作计划表

各单位应按要求认真填写附件1至5的内容,并将附件1至5与各单位对标工作小组名单一并,于3月16日前报局企业发展部。

七、对标考评

对标工作结束后,公司将组织对各单位对标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评,主要考虑下列因素:

(一)开展的对标工作符合本指导意见的各项规定要求。

(二)对标的具体组织工作。对标目标要明确;对标内容要全面、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对标方法,要容易开展,易取得效果;对标单位的选择,要能够实现对标的目的要求;报送资料要及时、完整;对标责任人明确,能力强,并能积极开展工作。

(三)对标成果。取得成果数量多、质量高;积极应用,能够对公司“一二四五八”企业战略和发展路径的落地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附件:

1、局机关各部门对标工作计划表

2、各子分公司机关对标工作计划表

3、局直属项目对标工作计划表

4、项目总承包部对标工作计划表

5、子分公司所属项目部对标工作计划表

2018年3月1日

第三篇:食品工业工作计划

食物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第一物质基础。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是永恒的朝阳产业。食品工业发展,对于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效益农业发展,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满足城乡人民生活需要和提高生活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椐省“十五”规划纲要和省政府《关于加快食品工业发展的通知》的要求,制定本规划纲要,以促进食品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加快从传统食品工业向现代食品工业转变。

一、浙江食品工业现状

(一)“九五”发展的主要成就

“九五”期间,全省食品工业在大调整中持续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比“八五”期间有较大增长,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加强。

1、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到XX年,国有企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企业(下称“规模以上企业”)中,食品工业企业有917家,资产总额456亿元,职工15.2万人;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43.6亿元,工业增加值120.3亿元,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的6.7%和7.7%。“九五”期间,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出口交货值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2.6%、16.4%和13.1%。15种(类)主要产品有11种(类)增幅较大。

2、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XX年与1995年的工业总产值相比,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的比重分别由52.6%和22.5%降到40%和16.7%,饮料制造业和烟草加工业的比重分别由20.6%和4.3%上升到30.9%和12.4%。发展最快的是软饮料业,比“八五”末增长了3.7倍。省名牌食品由1995年的20种增加到XX年的52种(其中省农业名牌15种);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销售收入已占食品工业总量的38%。精制茶叶、黄酒产量居全国第一,软饮料、啤酒、罐头、水产加工品、食用菌、味精、食品添加剂、冷冻饮品、乳制品等产量分列全国前2-4位。各地涌现出一批以农产品加工为基础的食品工业产业群。

3、企业规模逐步扩大。“九五”期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由107家增加到131家,其中上亿元的企业由47家增加到66家;固定资产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由37家增加到50家,其中上亿元的由14家增加到27家。列入省“五个一批”的重点骨干企业达20家。淘汰了一大批设备落后、产品质量低劣的小企业。

4、经济效益明显提高。XX年,规模以上企业利税总额86.3亿元,其中利润总额34亿元,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的12.6%和9.6%;“九五”期间,利税总额增长了2.39倍,其中利润总额增长了4.93倍,远高于销售收入63.1%的增长率。

5、产业发展基础稳步增强。预计“九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90亿元左右,比“八五”期间增加近1.2倍。XX年,规模以上企业固定资产净值达165.3亿元,比“八五”末增加99.5%。资本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体制优势进一步发挥。所有者权益的比重,国有企业从59.8%降为26.2%,集体企业从18.8%降为6.7%,“三资”及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从21.4%上升为67.2%(其中港澳台资及外资占35%)。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产业和产品结构仍不合理。食品制造和食品加工两大行业发展没有较大突破;饮料业除了饮用水外,新的增长点不多,缺乏高质量、有特色、成规模的新型食品和饮料。二是产业整体素质不高。多数企业技术装备落后,经济效益低下,缺乏发展后劲。三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缓慢。“九五”期间出口交货值年均增长14.3%,低于“八五”的30.9%;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远不如其他沿海省市。四是食品工业管理体制不顺,食品工业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食品工业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需进一步加强。

二、食品工业跨世纪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xx同志指出:“中国食品工业的潜力是很大的”。“十五”时期是食品工业加快发展的大好时期。

(一)加快食品工业发展是进入“小康”社会的需要。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00美元后,食品工业进入加快发展时期,这个时期一般持续20-30年,年均增长速度一般保持10%以上。“小康”阶段的恩格尔系数一般在40%以上,食品仍是第一大消费品。XX年,我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500多美元,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9.2%和43.5%,食品工业发展进入需求增大、增长加快时期。

(二)加快食品工业发展是迎接加入wto挑战的需要。我国即将加入wto,食品行业的跨国公司将加快进入我国这个世界最大的食品市场,发展“本土化”经营,抢占市场份额。这对我省食品工业发展是个很大的压力,迫切需要认清趋势,迎接挑战。一方面,进一步引进外资,做大产业规模;另一方面,着力提高企业素质,提高国际竞争力。

(三)加快食品工业发展是浙江率先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需要。食品工业在发达国家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展食品工业顺应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为促进我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省政府在去年下发了《关于加快食品工业发展的通知》,要求“十五”期末食品工业总量比1998年翻一番,到2015年再翻一番。全省食品企业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四)加快食品工业发展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工业食品占食品总供应量的比重不断提高,食品需求结构不断升级。人民群众对食品品种、质量的需求发生了根本变化,突出了方便、营养、科学、卫生、安全的要求。目前发达国家工业食品占食物总供应量比重已超过80%,而我省只有30%左右。迫切需要食品工业加快结构调整和升级,尽快实现现代化生产、网络化经营,更多提供多样化、优质化的产品,积极引导消费,不断满足市场需求。

(五)加快食品工业发展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正蓬勃兴起,但是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是食品加工业滞后。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率一般在80%以上,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2?3:1。而我省目前农产品加工率只有30%左右,其中畜禽、水产、果蔬类的加工量只占总产量的3-9%,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仅为0.6:1。必须把发展食品工业作为提高农产品加工率、增值率和市场占有率的一个关键来抓,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三、“十五”食品工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一)总体要求: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针,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紧联农业,依托市场,抓大带小,扶优治劣,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增强整体竞争力;进一步实施“优质、新型、特色、名牌”的带动战略,大力提高我省食品在国内外的声誉和市场占有率,把浙江建成食品工业强省。

(二)主要预期目标:到XX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明显提高。

1、工业增加值达到210亿元,比“九五”末增长75%;按可比口径计算,年均增长10%。

2、工业销售产值达到750亿元,比“九五”末增长70%。

3、工业出口交货值达到130亿元,比“九五”末增长70%。

4、利税总额达到140亿元,比“九五”末增长62%。

5、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1:1。

6、形成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利税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00家左右,其中销售收入5-10亿元、利税0.5-1亿元的30家左右,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利税1亿元以上的15家左右。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重点县达到10个。

7、坚决淘汰浪费资源、污染严重、质量低劣、效益低下的产品和企业。

四、“十五”食品工业的发展重点

“十五”期间,进一步发挥食品工业的体制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大力推进产业升级,促进结构优化和整体素质上新台阶。

(一)大力开发基础原料。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利用山区和海洋自然资源,积极推进十大支柱农产品的开发利用,扩大加工范围,提高加工精深度。大米、面粉、食油、淀粉等基础原料的开发利用,继续朝多品种、系列化、专用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扩大奶源;发挥食品添加剂基础较好的优势,壮大产业规模,扩大应用领域,形成小商品大市场。适应养殖业发展,不断调整饲料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扩大专用和高效饲料生产。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环境,变废为宝。

(二)大力发展方便食品。加快利用新技术、新装备,进一步发展以粮油、畜禽、水产、果蔬等为主要原料的主副方便食品,发展餐桌食品、营养快餐、学生营养餐、速冻食品等各种方便食品。实现工厂化生产、网络化供应,力争XX年把家庭、餐饮业的成品、半成品供应率提高到40%以上。坚持中西并举,西式快餐的主、辅料力争在国内供应;传统优秀的方便食品通过改造,发展成各具特色的中式快餐;在抓好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学生营养餐和学生饮用奶。加快发展保质期长的畜禽肉类小包装生、熟制品;扩大净菜和加工菜供应。

(三)大力提高饮料业水平。包装饮用水、碳酸饮料等优势产品,在大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技术改造,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向规模化、现代化、高水平发展。加快发展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发展以果蔬汁为主的新型营养保健饮料和果酒;充分发挥我省绿茶生产和科研优势,攻克绿茶饮料生产技术难关,使我省绿茶饮料成为全国乃至全球茶饮料中的主导产品;扩大奶类及植物蛋白类饮料的生产规模,提高质量和技术水平。适应大中城市居民对直接饮用水的需要,积极发展饮、用水分管道供应。

(四)大力增产特色食品。针对婴幼族、学生族、上班族、老年族、旅游族、康复及特殊职业族等不同消费群体和国际市场的需要,积极发展当今国际流行的保健食品、功能食品、旅游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按照我国“药食同源”原理,充分利用我省自然资源,发展新型特色食品和各种休闲食品,拓展食品工业新领域。

(五)大力提升传统优势食品。传统优势食品要努力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需要,提高标准,改进工艺,优化质量,持续发展。水产加工品、黄酒、啤酒、冷冻饮品、罐头、味精、食用菌、蜂产品、乳制品、一类卷烟等产品,在稳定提高产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质量、档次和集约化程度,打响品牌,增强竞争力,占领更大市场。在提高精制茶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有机茶、茶饮料及低级茶综合利用产品。传统调味品,重点是提高质量、改进包装、按标准定点组织生产,并开发各种新型调味品,使消费者吃得好、吃得放心。

(六)大力发展出口食品。把握国际食品发展动态,积极引进国外资金、技术、人才和优质品种,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生产符合外国人消费习惯的产品,增强国际竞争力。重点开发用于出口的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果蔬食品、畜禽肉制品、水产加工品和特色食品。水产品、茶叶、速冻蔬菜、竹笋、食用菌、蜂产品、罐头等是我省重点出口产品,要努力提高加工精深度和包装水平。规范出口秩序,提高出口效益。

(七)大力加强食品配套工业。食品机械和食品包装是决定食品工业水平的重要因素。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大力创新,加快食品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及包装材料的发展,适应食品生产向自动化、高速化发展需要,适应生产企业运用高阻隔性包装材料、彩色胶印、新型包装等发展趋势。

五、促进食品工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改进和加强食品行业管理

加强对食品工业的规划引导和行业管理,完善管理体制,加大扶持力度,促进食品工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建立健全行业管理组织(包括专业协会),赋予必要的工作职能,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发挥其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进一步做好行业发展的规划、协调、服务、监督等各项行业管理工作。各地要把加快食品工业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来抓,农业大县和山区、海岛县更要重视抓好食品工业。加强食品行业的信息统计工作。

(二)加快食品工业的改革开放步伐

把改革开放作为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动力,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国际化水平。深入抓好企业改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成重点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进程,鼓励非国有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改组。鼓励和支持骨干企业,打破地域、部门、行业、所有制界限,实施资产重组,推进规模经营。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发展开放型的食品工业。加大利用国外资金、技术、人才的力度,促进产业升级。积极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提高食品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坚持实行“走出去”发展战略,到国外、省外办厂设店,实行从产地销到销地产的转变,开辟食品工业发展的市场空间。

(三)推进食品工业技术创新

把技术创新作为振兴食品工业的关键大力抓好。一是建设企业技术中心,争取“十五”期间至少有30%的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中心。二是加快人才(特别是营养师)的培养和引进,争取“十五”期末专业技术人员的比重达到全省制造业的平均水平。三是抓好关键技术的开发应用,重点是开发应用生物、冷冻速冻、真空、膜分离、气调、辐射、远红外、微波、膨化、挤压、高压灭菌、超临界抽提、微电子等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争取“十五”期末30%以上大中型企业技术水平达到国际90年代末的先进水平。四是大力开发新产品,做到生产一代、研制一代、贮备一代,争取“十五”期末新产品产值比重从目前的6.1%提高到12%左右。五是推进营销创新,加强生产企业与食品市场及超市的联合,采用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的营销方式,形成完善的市场营销网络。

(四)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投入力度

食品工业正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为主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变,预计“十五”期间全行业固定资产总投资200亿元左右,比“九五”期间增长1.2倍。按照省政府关于“省掌握的财政贴息可适当向食品企业技术改造等项目倾斜”、“各地区应视财力可能进一步加大对食品行业的支持力度”的要求,扩大对食品工业的投入。设法从地方财政、农业发展基金、工业技改资金中挤出一部分,建立省、市两级食品工业扶持资金,用于支持重点企业的技改贴息和新产品开发补助。在盘活存量资产的基础上,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结构调整项目的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吸引跨国食品企业来我省落户。各级食品工业协会要抓好重大投资项目库建设,主动为企业做好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前期工作,为重点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五)促进食品工业发展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紧密结合把发展食品工业作为发展效益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战略重点。食品工业企业要主动紧靠农业,以参股、契约等多种形式,与农民和农村经济组织结成利益共同体;立足农业产业化基地,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公司(工厂)加农户为基础的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体制;大力发展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提高食物制成品供应比重,提高农产品的利用率、增值率和市场占有率。重视解决“农口”与“工口”的体制分割问题,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关的食品工业企业争取享受农业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

(六)加强质量管理,发展名牌产品

贯彻质量振兴纲要,实施名牌战略,大力提高产品质量,坚持走质量效益型的食品工业发展新路。积极引导企业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严格把好质量关,没有采用质量标准的产品不准生产,没有达到质量标准的产品不准出厂。进一步发展名牌产品,巩固壮大老名牌,加速培植新名牌,充分发挥名牌效应,扩大名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十五”期末,力争创建国家级名牌产品10个,省级名牌产品80个以上;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全部食品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50%以上。严格质量管理,对重要行业实行生产许可证或准产证制度。对不具备生产条件、产品质量低劣的企业依法整治,直至关闭。严厉打击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

(七)促进食文化建设

发展食文化是建设浙江文化大省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挖掘我省丰厚的食文化底蕴,积极创立新时代的食文化,以食文化推动当代食品工业发展。进一步办好具有各地特色、形式多样的食文化节,进一步发展西湖龙井、金华火腿、绍兴老酒、嘉兴五芳斋粽子等具有丰厚文化内涵的传统名品,进一步开发具有现代文化气息的新型食品。

第四篇:对标管理

对标管理是寻找和学习最佳管理案例和运行方式的一种方法。现在,这种方法越来越成为企业乃至政府的选择。根据《全球对标网络》的调查,对标管理已成为最受企业欢迎的第三大战略管理方法。

对标管理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最初是人们利用对标寻找与别的公司的差距,把它作为一种调查比较的基准的方法。后来,对标管理逐渐演变成为寻找最佳案例和标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方法。对标管理通常分为4种。

第一种,内部对标。很多大公司内部不同的部门有相似的功能,通过比较这些部门,有助于找出内部业务的运行标准,这是最简单的对标管理。其优点是分享的信息量大,内部知识能立即运用,但同时易造成封闭、忽视其他公司信息的可能性。

第二种,竞争性对标。对企业来说,最明显的对标对象是直接的竞争对手,因为两者有着相似的产品和市场。与竞争对手对标能够看到对标的结果,但不足是竞争对手一般不愿透露最佳案例的信息。

第三种,行业或功能对标。就是公司与处于同一行业但不在一个市场的公司对标。这种对标的好处是,很容易找到愿意分享信息的对标对象,因为彼此不是直接竞争对手。但现在不少大公司受不了太多这样的信息交换请求,开始就此进行收费。

第四种,与不相关的公司就某个工作程序对标,即类属或程序对标。相比而言,这种方法实施最困难。至于公司选择何种对标方式,是由对标的内容决定的。

第五篇:对标汇报

临汾市烟草专卖局(公司)

强化细节 严格落实

以对标工作促进物流管理全面提升

尊敬的各位领导、兄弟单位同仁,大家好!

首先感谢省局给我们提供这次学习交流的机会。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我们临汾烟草就我们临汾物流对标工作方面的一些主要思路和做法向大家做一简单交流,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自2010年国家局提出完善对标工作体系、考核体系、指标体系的要求和“卷烟上水平”重大战略后,★我们按照“节奏要快,标准要高,工作要实,状态要好”的要求,本着“把握重点、全面对标;切合实际、稳健对标;注重过程、阶段对标;完善提高、持续对标”的原则,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管理和提升水平为主线,以“对比标杆、改进短板、总体提升、争创一流”为目标,不断完善对标工作指标体系、运行体系和考核体系,同时对比标杆,寻找差距,找准 “短板”和“发力点”,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理顺和优化业务流程,在促进物流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为积极推进对标工作,确保对标工作取得实效,我们坚持“提高效率,控制费用”的原则,从努力提高劳动效率 和严格控制成本费用两个方面入手,重点对物流费用指标和人工费用指标两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定期查找差距及问题,认真落实整改措施,使对标指标取得较好成绩,★1-5月份,单箱仓储分拣费用15.82元/箱、单箱送货费用43.20元/箱、单箱管理成本62.59元/箱、单箱物流成本121.61元/箱、物流费用率0.69%、人均配送效率683.7箱/人、库存周转次数8.43次、分拣差错率0、分拣设备有效作业率85%、送货差错率0、平均送货响应时间36小时、客户投诉率、电子结算率、重大安全责任事故0。其中平均送货响应时间、分拣差错率、送货差错率、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四项指标处于全省先进水平,★

二、主要工作方法:

(一)广泛宣传报道、积极组织培训。对标工作启动以来,我们积极通过物流中心工作简报、公司网站物流主页等宣传载体,刊登对标工作的领导讲话、会议内容、工作动态、相关文件和实施方案,积极宣传介绍对标工作的方法、特点和重要意义,每月定期公布费用分析报告。通过不断加大宣传报道工作力度,使中心全员充分认识到开展对标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强化了全员参与的意识,增强了开展对标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内部形成了良好的对标文化。★为进一步提高对标工作的理论知识和管理水平,有效提升对标操作人员的组织能力和管理 水平,积极组织开展对标工作座谈培训,讲解对标管理工作的意义、作用和相关理论知识,认真剖析对标管理中常见的问题,重点对标杆管理的应用和管理方法以及先进案例进行讲解,使中心对标人员的对标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通过培训、座谈和研讨,统一物流中心各项对标指标口径和数据来源,明确各类数据指标的具体定义、计算方法和工作要求。

(二)持续完善工作方案。按照★《临汾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关于开展行业对标工作的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结合★《临汾市烟草公司物流中心降低物流费用管理实施办法》的具体内容,我们坚持“可用、可控、可操作”的原则,以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成本费用为工作目标,进一步★修订完善了物流中心关于对标工作的具体办法和相关制度,★细化了工作内容,在省局的第一级对标指标的基础上建立了物流配送中心二级对标指标体系,共计22项指标,并且★明确了操作标准,量化了考评指标。重点明确了对卷烟费用、物流费用、人工成本费用的管理和控制;★逐步建立起了对标工作的三大体系,即指标体系、评价体系、管理控制体系;建立和完善了过程控制、经验交流、对标评估、信息发布和信息报送等对标工作管理制度。

(三)明确责任,细化岗位,确保全员参与对标。今年以来,我们结合物流工作实际,创新对标思路,在 以前对标工作的基础上,将对标工作分解到每个岗位员工,落实到具体作业层面,形成全员参与对标工作,以对标促进物流精细管理提升的目标,同时按照市局《2011年对标工作推进计划》的要求,参照国家局、省局先进指标,以成本指标、效率指标、服务指标为主要内容,将指标细化为22项子指标,精确测算制定出临汾烟草物流中心对标指标目标值,并编制了《岗位对标对照表》。

(四)“选典型、树标杆”,全面营造对标氛围。开展物流队伍争先、创优活动,是对标管理的具体措施,也是强化客户关系管理,提升一线人员服务客户水平的重要途径。今年以来,物流中心根据《临汾市烟草专卖局(公司)2011年劳动竞赛方案》、《临汾市烟草专卖局(公司)2011年创先争优方案》的要求,结合物流工作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了配送服务明星、优秀送货司机、岗位分拣能手、流动红旗标兵评选活动,★通过对客户、员工、工作业绩等不同层面进行客观评价,每月在物流队伍中评选出配送服务明星、优秀送货司机、岗位分拣能手各3-5人,树立了物流一线的先进标杆,营造了“树正气、立标杆、学先进”的良好工作氛围,达到了“评选一批,带动一片”,全面促进物流队伍素质提升的目的。

(五)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实现对标目标。为切实加强对标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督促的力度,确保目标实现。物流中心建立了督促检查指导工作机制,定期组织对标工作检 查,按月召开对标工作汇报例会,指导、督促中心各个层面对标工作的开展和改进措施的落实。同时,围绕卷烟物流费用、卷烟三项费用、物流费用率等指标,每月定期编写费用分析报告,认真分析费用环节,下达控制、改进的具体指导意见和整改措施,有效降低了物流费用。同时根据指标落实情况,不断创新整改措施。例如:★3月份,我们通过对标发现燃油费用增加20余万元,立即组织召开专题研究讨论会议,认真分析加油流程,仔细研究每个环节,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油料管理台账,并将以前由车管员单一管理模式改变为由综合部专人负责登记油料,跟车加油,有效降低了燃油费用。

(六)加大对标工作绩效评估与考核力度。为确保对标工作顺利开展,我们建立了工作绩效评估机制。通过制定对标工作考核办法,建立“指标分解、责任到人,定期检查,从严考核”的监督考核机制,努力实现对对标工作的闭环管理和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考核,进而真正实现用指标评价企业,用业绩考核工作。

1、设立对标奖惩措施,对各个部门的对标管理指标分别设置不同权重进行综合评价与考评;例如每月对评选出来的分拣能手和优秀司机进行2分考核分数的奖励,在卷烟破损率方面加大了考核力度,从卷烟入库、卷烟上柜、卷烟分拣、卷烟配送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督,有效降低了卷烟破损 率。

2、在监督对标指标真实性、准确性和时效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对标工作的过程控制与考核,重点考核各个部门对标工作组织领导、评价体系和管理控制体系的运作情况,对标阶段性、典型性、差异性和综合性分析情况等内容。

3、加强对标结果考核。按照市局(公司)对标综合管理、专业管理和单项指标几个层次对排序情况进行考核,定期进行情况通报。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对标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努力,下一步对标工作,我们将在现有对标工作方法的基础上,继续创新思想,创新模式,按照现有对标指标,在今年开发的临汾烟草智慧物流平台的基础上,开发对标管理系统,利用信息技术科学合理抽取相关指标数据,使对标数据取值更加科学、更加真实、更加合理、更加便利,同时还可即时查询与全省先进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差距,实现即时整改,并按照省、市局的工作要求,在对标工作上继续努力,出成绩、出亮点,运用科学合理的对标管理模式,推动临汾烟草现代物流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我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对标河南食品工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