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2如何创新交巡警队伍的教育培训机制
编辑:翠竹清韵 识别码:17-945171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13 00:00:58 来源:网络

第一篇:2如何创新交巡警队伍的教育培训机制

2如何创新交巡警队伍的教育培训机制,确保教育培训质量,切实提高交巡警队伍整体素质和执法能力

公安交通民警素质是整个公安道路交通管理事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建设一支规范、高效、廉洁、战斗力强的正规化交警队伍,是保障公安交警机关全面履行法定职责,切实担负起防事故、保畅通、促和谐、服务群众、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近几年来,公安交警系统通过开展“三基”工程建设和大练兵活动,队伍正规化建设和战斗力有了长足提升,民警教育培训机制不断完善,教育培训及练兵比武活动连续开展。但从近年培训工作效果看,成效并不十分理想,甚至事倍功半。通过对已参加培训的民警的调查及本人的在工作和培训中的亲身体会,感觉我们交警队伍教育培训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本人针对队伍教育培训中存在的不足,就如何提高民警教育培训质量谈几点浅见。

一、目前民警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育培训工作缺乏整体和科学的规划,培训机制不完善,师资力量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培训目的被动。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不强。交警各时期工作重点和需要的业务技能不同,要具体对待。而目前,我们各级培训机构,采取“一刀切”、“一锅熬”的方式进行,目标性、针对性、业务性不强,仍然是按过去“计划式作业”进行。也就是说,想让民警什么时候培训就什么时候培训,想培训什么就培训什么。“我上什么菜,你就吃什么菜”,受训民警作为教育培训工作的客体,按部就班,被动接受教育,造成了民警积极性不高,成效不大。二是培训内容脱节。由于培训的机制不健全,培训的检验力度不够或流于形式,而达不到切实提高民警素质的预期效果。对民警的培训内容不具有针对性,效果不佳。作为最大的警种,交通警察急需本专业方面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人员。培训中理论知识多,实战应用内容少,使参训民警收获相对较少。培训中的考试往往流于形式,大多采取警校培训的方式进行,急用现学,应急性培训多,真正对交警系统培训少。三是培训方式单一。几乎所有的培训都以老师上讲台授课为主,学员在下面听课、作笔记,互动性不强,造成学习积极性不高。现在,卫星传输、远程教学、电脑网络等技术已经基本普及,但基层警队教育培训方式仍单一,无创新,还习惯于面对面师带徒式的培训方式。四是工学矛盾突显。由于基层警力不足,交通管

理任务重,业务工作繁忙,基层教育培训往往急于求成,培训时间短,教学不深入、不全面,民警学习不全面、扎实,效果自然不佳。

二、民警教育培训工作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领导对民警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紧迫性缺乏充分的认识、缺乏战略眼光,重业务工作,轻队伍教育培训,认为警务工作繁重,为民服务是当务之急,抓民警教育培训难以在短期内见效。因而,重视不够,舍不得投入,对教育培训工作安排不周密,监督考核不到位;

(二)教育培训机制不完善。没有制定队伍教育培训的整体规划,没有明确的教育培训方向和目标,没有建立和完善队伍教育培训的奖惩考核机制,没有明确的培训教育经费落实机制、师资引进机制、训后使用激励机制等。往往民警在学习完一项内容后,没有考核,没有反馈,民警学习完后就“鸟兽散”,各自回到各自工作岗位忙各自的活,没有巩固、提高,更没有很好的应用,达不到“一课一得”的效果;

(三)工学关系不协调。在队伍教育培训工作中,授课老师虽然大多是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老交警,但他们在执法的新理念、新方式、甚至是新法条方面理解不到位,不能与时俱进,还停留在老法条、老经验上,往往只能从经验上或照书本给民警反复讲概念,讲因果关系,讲作用,对基层民警要求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相隔较远,造成老师讲得辛苦,学生都在神游的尴尬境地,教学和应用结合不到位,加上基层警力不足,交通管理任务重,业务工作繁忙,基层教育培训往往急于求成,培训时间短,教学不深入、不全面,民警学习不全面、扎实,效果自然不佳;

(四)用人机制不科学。实际工作中,有些部门没有真正把素质高的民警用于适应他们的工作岗位。参训没参训、参训成绩好不好、素质高不高都不影响民警晋升、晋级,造成民警学习培训往往应付对待。

三、解决目前教育培训问题对策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打造学习型交警队伍既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也是深化警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具体实践中,要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把民警教育培训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的、不间断的工程来建设,贯穿于队伍建设、民警成长进步的全过程,逐步建

立和完善终身学习体制。

(一)加强教育培训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根据培训计划,交警各级各部门应制定长远、整体、科学的队伍教育培训规划和方案,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每期培训,管理部门都要跟班管理服务,坚持完善对学员的考勤、考试情况通报制度。同时建立并严格执行民警学习考核制度和任职资格考试制度,推动民警学习教育不断深化;

(二)强化保障体制建设,健全教育培训机构。基层不牢,地动山摇。各级公安交警领导要树立队伍教育培训是基础性建设的观念,在人、财、物、时间等方面加大投入,使民警在从警过程中得到不间断的教育培训。各级交警培训职能部门应争取建立专门的交通民警教育训练机构,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精通的交通管理专业师资队伍,解决交通警察队伍缺少教育培训师资、保障不到位、机制机构不健全等问题;

(三)加大调研力度,突显教育培训的针对性。民警培训的管理和实施部门,要多渠道、多层次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发放意见征求书,深入各基层科所队调查研究等措施,经过归类、分析、总结摸清各年龄段、各岗位交通民警现有的政治理论、业务和文化水平状况及各地队伍状况、素质的差异,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要健全教育培训机构,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对民警教育培训效果。针对不同岗位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方式、内容,学以致用。今年,部交管局、总队组织的队伍建设、解决警力不足、队伍管理等全方位的大调研活动面广、力度大,效果好,能及时发现包括队伍教育培训等多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值得每年开展一次;

(四)创新教育培训形式,建立学习质量考核体系。在教学手段上,要充分利用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等技术手段,突破“时空”对民警教育培训的限制,解决工学矛盾,扩大民警教育培训范围。广泛开展计算机应用、网上理论考试、远程教学培训等,推行以案说法的多媒体教育培训模式。在教学方法上,课堂教学要改变过去“教员讲、学员听、满堂灌”的那种单向封闭式的传授模式,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对策研究、双向交流等方法,提高民警参与程度,增强民警与教员之间的交流互动,增强教学吸引力。

(五)突出实战操作,充实培训内容。应坚持凡进必训、逢晋必训、末位必训,建立起

公安交通民警每年必训的教育培训机制,使民警得到及时“充电”,“一课一得”,达到学有所用,不断提高的目的。制定实战性、针对性强的培训计划,让学习内能紧扣岗位工作,操作性强,浅显易懂,让民警即学即会,能迅速应用到工作中去,并切实保证全体民警特别是“一队一所一窗口”民警每年参加15天的集中轮值训练。要建立健全全员学习、在职学习、岗前培训、岗位培训等一整套学习制度,使勤于学习、勇于创新的人才脱颖而出。同时,应着重组织事故处理、车管、执勤等岗位业务骨干开展岗位实战培训,实行战训合一教育培训体系;

(六)改进用人制度,凸显培训考核效果的作用。对参训民警,由培训职能部门对其学习成绩、纪律等各方面的表现作出签定,将培训考核成绩进行排名通报,并向民警所在单位进行详细的反馈,将民警整体培训成绩纳入所在队所的年度评选评优考核,给民警及其单位压力。同时,建立民警培训档案,把民警每年每期每次的培训情况存入民警个人档案,作为对民警进行考察、评估、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杜绝不培训就上岗,不培训或培训不合格就提拔等现象发生,用用人制度来促进队伍教育培训质量的提升,从带动队伍建设,推进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第二篇:全市交巡警系统202_教育培训工作方案

全市交巡警系统202_教育培训工作方案

为推进全市交巡警系统执法规范化建设,提升执法能力、执法水平和执法公信力,加强和改进交巡警系统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提高交巡民警的综合素质和实战水平,为各项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根据《202_年全市道路交通治安管理工作要点》抓队伍的总体部署要求,结合我市道路交通治安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五项建设”战略部署,以道路交通治安管理工作需要为导向,以队伍职业建设为核心,以一线民警(协警)为重点,按照分步培训、分步管理的教育培训要求,坚持按需施教、分类培训、训考结合的原则,切实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增强训练实效,努力提高全体交巡民警(协警)的综合素质,警务实战技能和执法水平。

二、组织领导

支队成立以支队党委书记、支队长XX同志任组长,其他支队领导任副组长,支队机关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政治处,由政治处主任XX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抓好培训工作的组织、协调。

三、工作目标

通过教育培训,使领导岗位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指挥决策能力明显增强;各岗位民警能熟练掌握应知应会法律法规知识和业务技能,按规范程序开展执法工作;民警信息采集、录入、运用水平明

显提高;一线民警体能素质明显增强;交通协管员职责明确,能有效辅助勤务。

四、培训内容

民警教育培训主要分专项培训、集中培训、随岗培训、比武竞赛。(协警培训由各部门参照本方案自行组织)

(一)专项培训

采取“专题讲座”、“送教上门”、“问题培训”等形式,分业务岗位,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专项业务培训。4—11月份,支队每月组织不少于一次专题培训,由支队各职能部门根据工作实际适时组织。每期专题培训另行通知。

(二)集中培训

4—6月份,采取专家授课、技能演练、考核测试等形式,分批组织四市一线执勤中队中队长和支队全体股级(含)以下民警开展集中教育培训。集中培训实行封闭式、半军事化管理,由支队政治处负责组织实施。《202_民警集中培训计划》见附件1。

(三)随岗培训

设置业务岗位培训基地,7—9月份,根据集中培训中民警的表现、成绩,选择部分民警分岗位按序到支队选定的业务岗位培训基地进行“同学习、同办案、同执勤、同考核”的随岗培训。由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相关部门组织实施,《202_民警随岗培训计划》见附件2。

(四)比武竞赛

全警随岗培训结束后,10—11月份,支队将组织全市交巡警系 2

统法制业务、事故处理、秩序勤务、车管业务比武竞赛,对全年教育培训工作成效进行测评并进行表彰奖励。各业务岗位比武竞赛由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相关部门组织实施,《202_交巡警业务知识比武竞赛实施方案》另行下发。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同志要高度重视,切实把加强民警业务知识培训作为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的重要举措,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抓好贯彻落实。要成立相应的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亲自布置、亲自检查、亲自督促,真正将队伍教育培训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防止和克服走过场的思想。

(二)强化措施,保证培训效果。要建立快速高效的培训工作机制:一是加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要积极开展工作调研,通过培训要达到解决问题、提高认识、充实知识、增强服务的效果。二是要建立集中培训教官师资力量。联系专业院校教授讲师保证培训的质量,并注重掌握了解支队岗位能手、业务尖子,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充分发挥其能干、会干、肯干的工作作风和较强的综合素质,带领全队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三是要因地制宜组织。要认真总结推广近年来培训工作中推出的一些好的做法,在开展培训工作时,一切以最佳培训效果为出发点,加强培训工作的周密组织,灵活确定培训形式。

(三)严格管理,科学规范考评。要建立民警个人培训档案,严格考核管理,每项培训内容必须有个人学习笔记、心得体会、考 3

评测试。培训测试成绩作为民警年终考核硬性指标,培训测试不合格的年终考核不得评先评优。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协调各职能部门做好每一期培训班资料的整理和留存,建立好民警培训档案,做到培训班有通知、有培训日程安排、有参训民警签到册、有图片资料、有培训成绩、有培训简报,年终按期集中装订,反映支队培训工作。与此同时要加强集中培训工作的信息化,如年初培训计划、培训总结、培训简报等信息要及时在支队公安信息网上予以反馈。

附件1:

202_民警集中培训计划

为认真贯彻全市道路交通治安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公安交巡警“三项建设”,全面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和实战能力,根据《全市交巡警系统202_教育培训工作方案》的安排,经支队研究并报请局领导同意,制定集中培训计划如下:

一、培训对象

四市大队一线执勤中队中队长,支队全体股级(含)以下民警。

二、培训时间

4—6月份分8期进行集中培训。(其中股级干部培训班3期,支队民警培训班5期)

三、培训方式

每期培训班为期一周,前3天在泰州市人民警察学校实行封闭式集中培训,后4天集中外出考察学习。培训坚持训考结合的原则,每项培训内容都必须有考核测试。

四、培训内容

(一)集中授课。一是开展廉政警示教育、人民警察理想信念宗旨教育。二是就如何当好中队干部、警察公共关系、突发事(案)件处置及安全防护等课题开展领导艺术、队伍管理知识讲座。三是邀请专家能手就交通警卫、机动车查验、假牌假证查验、5

刑事案件办理、执法过程常见问题处理、如何快速处理交通事故、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使用、科技装备应用等业务技能进行专题讲座。集中授课情况考核由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出100道单项选择或判断题进行考核,其中交通管理业务基本法规条例占60分,集中授课内容占40分,闭卷考核80分以上为合格。

(二)技能练兵。包括队列、指挥手势、擒敌拳、装备使用、查缉战术练兵,此项练兵为早操时间必备训练科目,主要训练队列基本动作(稍息、立正、整齐、报数、敬礼、礼毕、齐步、正步、跑步和交通指挥手势)和擒敌拳16个动作。技能练兵情况的考核以培训班民警集中演示为主,以全部动作无差错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三)体能练兵。以40岁以下民警为主,分25岁以下年龄组、26-30岁年龄组、31-35岁年龄组、36-40岁年龄组。民警以俯卧撑或引体向上、10米*4往返跑、100米跑为训练内容。按照《公安民警体育锻炼达标标准》中“及格”标准进行考核,抽40岁以下民警,所有项目“合格”视为体能练兵合格。

五、具体要求

(一)严密组织。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严格集中培训的组织实施,要注重对集中培训内容和条件的充分准备,要制定培训班管理考核制度,落实培训班授课师资力量,尽量简化不必要的形式,确保集中培训取得实效。

(二)严格管理。集中培训实行实行封闭式、半军事化管理,每日实行点名签到制度,参训学员要严格遵守培训纪律,服从安 6

排,不得请假,如确有特殊情况需请假的,必须经支队主要领导批准,(三)严细考核。坚持学习签到制度,不得迟到早退和无故缺席,每项培训内容必须有个人心得体会,集中学习结束后,由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考核测试。民警集中培训期间考勤情况和考核测试成绩作为选拔培训班学员赴交通管理先进城市考察学习的参考条件。

附件2:

202_民警随岗培训计划

为进一步推进交巡警部门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提高民警的综合素质和实战水平,根据《全市交巡警系统202_业务知识培训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要求,结合交巡警各业务岗位工作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培训对象

支队各部门副科职干部,执勤大队中队干部、各业务岗位一线执勤民警。

二、工作目标

突出重点业务知识,通过随岗分类培训,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全面解决当前队伍中存在的业务知识不全面,工作责任心不强等问题,提高各业务岗位民警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为支队岗位交流提供储备各项业务管理人才。

三、工作措施

(一)法制业务随岗培训

根据法制工作特点,法制科负责每月安排2名大队法制员到海陵区检察院进行随岗培训,1名大队法制员到市检察院进行随岗培训,每批随岗时间均为一个月,重点学习执法办案中调查取证的重点及案件证据规格。

(二)事故处理随岗培训

根据事故处理工作特点,事故处理岗位随岗培训分为支队(一般事故)和大队(简易事故)两级。支队事故处理随岗培训点安排在事故处理大队,每批随岗时间为1个月,随岗对象为市区执勤大队和高速大队事故处理民警各1名;简易事故随岗培训点设在各大队,由各大队负责安排一线执勤民警到本部门事故处理中队进行随岗培训,每批随岗时间为1个月,随岗对象为各执勤中队民警1名。

(三)农村道路管理随岗培训

农村道路管理随岗培训分4批,每批时间为1周,从靖江、泰兴、姜堰、兴化大队各选择1个农村交巡警中队作为随岗培训基地,培训对象为支队各直属大队中队干部,支队秩序科负责每周从支队市区大队各选派2名中队干部,分成4组,每组2人分赴各随岗培训基地参加随岗培训,以严查农村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和整治农村道路治安秩序为工作重点。

(四)高速公路管理随岗培训

高速公路随岗培训每批时间为1周,以高速一大队江阴大桥治安卡口为培训基地,高管科负责每周从市区各大队各选派1名民警参加随岗培训,以强化江阴大桥收费站管控、涉路案件打击,净化交通环境、维护治安秩序为工作重点。

(五)考察交流随岗培训

考察交流随岗培训举办三期,每期为期一周,每批安排5人。培训对象为支队各直属大队勤务管理负责人和支队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业务骨干,由支队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适时组织分赴 9

苏州、常州、上海进行考察交流随岗培训。

四、工作要求

(一)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各随岗培训基地要精心准备落实业务骨干就工作实践中经常遇到的疑难问题做好“传、帮、带、教”工作,规范培训基地规范化建设。各部门要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切实处理好工学矛盾,努力做到工作、培训学习两手抓、两不误。

(二)严格管理,服从领导。随岗培训人员要服从培训基地当班干部的领导,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办理各项业务统一使用培训基地法律文书、业务系统。各培训基地领导要加强教育管理,增强随岗培训民警安全纪律意识,随岗民警随岗培训期间发生违纪违法问题的,要追究相关部门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三)总结经验,细化考评。培训结束后,随岗培训人员要有随岗培训心得体会,通过培训要达到解决问题、提高认识、充实知识的效果。随岗培训结束后,随岗培训基地要对随岗民警随岗培训期间的表现作出评鉴意见,支队相关职能部门要将随岗培训情况及时向支队反馈。

第三篇:创新校本培训机制

创新校本培训机制,服务教师自主发展

——抚宁职教中心校本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教师专业化发展不可能在一次性的准备知识的训练中完成,只能在中小学教育实践中才能实现。校本培训以其鲜明的特征和独特的功能成为教师继续发展的主导取向和自然选择。我校在校本培训实施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构建了适合于教师自主发展的校本培训模式。

一、转变观念,树立校本培训服务意识

教师发展的直接受益者是学校。学校为教师提供校本培训服务,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理所当然。如何提高校本培训的服务质量?这是学校领导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教育型向专家型转变;从经验型向创新型转变;从教学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从单一教学型向教学、教研、科研型转变;从学科知识型向综合知识型转变;从注重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转变;注重知识积累向提高信息收集、加工应用能力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什么样的培训是教师需要的?什么样的培训是教师欢迎的?以教师为本,从教师的角度展开对校本培训的审视,这一角度的转换,学校确立了改革创新校本培训的新视角,使校本培训机制的改革创新成为可能。

从教师的内在需求出发,提供相应的培训内容,运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总之,就是要改革创新校本培训模式,为教师发展提供更为有效的服务。为此,我校分析总结学校在校本培训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大面积、全方位展开调查,摸清教师的发展需要;然后以课题形式展开研究,探索校本培训新机制。相继开展了师生发展性评价研究和教师教研训一体化研究。最后以教师是否满意和得到发展作为衡量校本培训工作成败的主要指标。通过深入的研究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寻求促进校本研训开展的有效载体,以理论指导实践,解决目前校本研训中存在的问题。

二、积极探索,构建教研训一体化校本培训机制

校本培训的着力点在于引导教师主动发展。而学校中存在的教学、研究、培训相脱离的现状,已不能满足现代教师成长需要。于是学校开始寻求教学、研究、培训三位一体(简称教研训一体化)的运行机制。教研训一体化的校本培养模式,是指学校让教师在反思总结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炼形成新的研究主题,开展研究,并且围绕研究的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使得教学、研究、培训互相关联,形成一条龙,然后通过研究、培训把取得的成果又应用于教学实践,再反思总结,形成主题,进行研究,开展培训,如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从而促使教师在实践中成长。首先,成立职责明确的领导组织机构。成立学校教研训一体化校本培养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挂帅,教导处和教科室联手操作。校长对校本教研训一体化实施,负有规划计划的责任,要对学校教师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实现途径进行认真规划,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反复,成为明确而具体的规划方案,使每一个教师都能从中找到位置和方向,使之成为全体干部、教师的共识,激励学校成员为此目标奋斗和努力。教务处和教科室负有指导实施的责任,要依据计划、方案组织好教师积极参与教研训一体化活动。

其次,确立教研训一体化工作目标。相信每个教师都有提高自身的愿望,相信每个教师都有提高自身的潜能,相信每个教师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多方面的成功。分设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总体目标:建设更加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水平,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重点培养一批具备实施和推广新课程能力的教师,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利进行与发展。具体目标:立足于本校、本职、本岗,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新课程的实践能力。重点关注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以及通过实施新课程而达到自身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树立新的课程观念,明确课程改革的背景、理论基础、目标、任务,增进参与课程改革的主动性、自觉性。培养一支具备执行新课程功能,具有一定课程研究和开发校本课程能力的教师队伍。强化教育教学技能培训,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岗位培训和实践探索,苦练内功,使广大教师初步具有较强的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通过研训,使广大教师尽快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组合服务于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创新能力和教学效率。

第三,建立教研训一体化工作制度。

1、工作制度。即把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实施人员、参训人员、要求等以制度的方式固定下来,成为教师群体和个体必须遵守的规范。

2、检查考评制度。每学年(或学期)对教师参与教研训一体化校本培养活动检查考评些什么、由谁实施、怎样实施、对检查考评结果怎样处理进行明确要求,使之成为制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出台《中山小学教师教研训手册》。该手册共有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课题研究,包括文献综述、研究过程内容记录、研究数据收集、研究成果等;第二部分是讲座(每周一书)和主题发言记录,包括记录主要内容、评析、相关资料积累等栏目;第三部分是自我研究主题,包括资料汇编、形成综述、拟研究课题提炼等项目;第四部分是杂感录(教育教学反思);第五部分是种类研究成果附录,包括收入课题方案、研究报告、教学设计、获奖或发表论文、种类证书等。通过这一手册,可以清楚看到教师参与教研训一体化培养活动的收获和发展状况。

(2)进行学分制考核。把教师参与教研训一体化校本培养活动的勤、绩、能等各项进行量化打分,进行考核,规定每学期青年组教师150学分为达标,中老年组110为达标,然后每多40分,算上升一个档次,不封顶,年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3)建立各位教师独立的发展性个案。记录教师参与教研训一体化校本培养活动的情况、收获、体会等。

3、程序操作制度

根据老、中、青三代人的不同特点,分别实施侧重点不同的操作程序制度。对于青年组,从直接培训入手,然后让教师根据接受培训后产生的体会和想法,联系教学实践,确定研究主题,开展研究,再把研究的成果应用于教学,逐步探索形成新的教学模式,然后以新的教学模式应用后发现的新问题为起点,进入第二轮的教学、研究、培训。即:开展新课程培训——交流培训体会感受——反思教育教学实践——确定主题开展研究——设计教学方案——开展教育教学——发现新的问题——继续学习培训。

对于中年组和老年组,则直接从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入手,总结经验,包括优秀经验和需要改进的缺点,然后组织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根据教学实践,确定研究主题,展开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培训,在培训中研究,教研训一个回合完成后,再确定新的主题开展新一轮的教、研、训。即:反思教育教学实践——教育教学理论培训——确定研究主题——设计新式方案——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发现梳理新的问题——进入新一轮的培训。

(二)创新教研训一体化操作方法

在具体实践中提出校本研修十大行动策略: 研读反思——每年读一本教育专著,写反思笔记;

课案会诊——对某一教师的教学设计通过实践、会诊、再实践、再会诊,以形成最佳的教学设计和新的教学策略;

案例研究——引导教师通过对教育教学案例的分析、解剖与学习讨论,使其获得感悟;

教育叙事——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想与解释;

同伴互助——对课改中难度最大、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请同伴协作攻关; 教师论坛(专题辨论)——由学校或培训机构根据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选择某一主题举办论坛或专题辨论;

专业引领——由专家或学科带头人参与并主持的专题讲座、现场辩论、专题探索、课题实验等研修活动;对话交流——专家或培训者当面回答解释教师们提出的问题;

风采展示——教师系统整理个人的教育教学经验、成果、案例,采用结集成册、个人网页等方式公开展示;

校际联动——学校联手研修,各自发挥优势,取长补短。

通过这些策略促进教、研、训的不断磨合,发挥更大的功能。

三、以教师自主发展为根本,提高校本培训实效

(一)按需施训,分层分批开展

培训内容模块化——制定有分有合的培训内容,设计了四个板块:教育教学理论板块,包括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学论与教学改革、现代课程论与课程改革、小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小学生学习心理与学习指导、学习风格论、青年教师基本素质等内容;教育实践与考察板块包括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估、教学统计学与学科教学研究、系统观摩导师授课说课评课等教学活动、系统进行本学科各种类型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操作、定期进行公开教学,本地及外地名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学思路及教学艺术考察等内容;现代教育技术板块包括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应用、计算机网络应用等内容;专题研究探索板块包括名师专题研究与名师专题讲座等内容。

培训内容层级化——开展了“分学科专业培训和跨学科统领整合”的校本研训活动,在以教研组为主深入开展“同课异构研修”的同时,组织全校教师参与“跨学科教学研究”,在学校内开设以下校本研训班:多媒体课件制作班、三笔书法班、数学奥赛培训班、文学艺术欣赏班、班主任工作艺、心理健康研究班等。各培训班负责人将在学期初制定好培训计划上交学校审核,并在全校范围内宣传动员,组织至少两周一次校本研训。建立校本研训超市,设立菜单式的培训,为教师提供丰富多彩的培训内容,由老师自主选择培训内容,采取双向选择,实行柔性流动,使校本研训更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将“众口难调”这个问题解决好,营造教研氛围,构建富有时代特征的师训新模式,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二)拓宽培训渠道,形式多样化。

1、课堂研讨式。一般结合教研组活动或学科组活动开展,它不同于一般的教研活动,不是单纯的听课、说课、评课,而是一种较为系统的专题式的课堂研讨活动。如集体备课——抽签上课——讨论交流——修改教案——再度上课;又如“同课异构”,即几名教师同上一个内容但可以不同构思的课。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比较不同的方法得到的有效性的不同,对某一个专题也可以进一步深入研讨。

2、教学沙龙式。面对不断变革的时代,面对不断变化的教学情景,面对新课程,教师有很多话要讲,有很多困惑要交流。沙龙形式就很适合教师的平等交流、问题讨论。我们采用“同读一本好书”、“教学问题大家谈”等主题沙龙活动。在“教学问题大家谈”的主题沙龙上,新教师们提出了很多关于教学或管理方面的困惑,学校的教学骨干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一一作出解答。因为大家谈的是教学经验,新教师容易听懂,也易模仿,这样的沙龙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认同。

3、网络交流式。针对青年教师的学习特点,我们把网络引入校本培训,作为培训的一个平台。我们通过网络,组织老师共同观摩名师课堂实录,实现和名师的对话交流,通过网络进行教研活动、班级管理的探讨等。

4、反思实践式。反思实践,是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反思和解决自身发展及教育教学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提升教学和研究活动的合理性。它尊重了教师个人成长规律,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需求,帮助教师形成健康的发展心理;它可以使教师实现从“经验型”到“科研型”的转变;它可以促进教师从理论到行为的跟进。

5、师徒结对式。为使师徒结对制度真正从形式走向实质,使其发挥出应有的效用,近来来,我校对师徒结对制度进行了改进,由原来的一个师傅带多个徒弟或多个师傅同时带多个徒弟,改为“一对一捆绑式师徒结对”。具体做法是:学期初,学校给新分配来的教师认定一位教学业务上的师傅,并举行隆重的拜师仪式,签订“一对一捆绑式师徒结对”协议。师徒双方要坚持集体备课。备课时,师傅先把自己历年来觉得比较完善的教案给徒弟作参考,并结合教案给徒弟疏通教材,让徒弟对教材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师傅放手让徒弟根据自己的感悟修改教案。每周要求徒弟听师傅两节课,语文要求听完整的一篇课文,听完后再搬到自己班里去上,并写出听课心得或教后心得。师傅每月至少听徒弟6节课。通过听、评课,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纠正和解决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自主规划,正确定位,成就幸福的教育人生

要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必须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让教师做到规划先行。教师要明确自己专业发展的需要,做好规划。避免盲目性。其次是定位准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到准确定位。第三是自主。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当前教师存在职业倦怠现象严重。把校本培训当作一种负担。因此,克服教师职业倦怠,引领教师从学入手,进而达到乐教境界也是教师培训的一项主要任务。

首先是确立教师发展指标。为了让教师能选择适宜自己发展的目标,学校提供了教师发展的目标参照系。目标层级分成A、B、C、D四类。A类教师是校内的佼佼者,对外代表学校水平;B类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他们进取意识强,是学校的骨干教师;C类教师虽能胜任工作,但进取意识不太强,成绩不突出,是自主发展中急切期待的对象;D类教师大多数是不思进取,业绩平平者。分别从师表形象、通用基本功、学科基本功、教育信息技术、落实新课标、文化品位、教学研究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面,为教师自我评价提供了标准。该表还设置了评价反思,以及教研组长寄语等项目。面对这种系列目标,既让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又让教师明白他们发展的起点及发展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从而让教师在客观地自我分析和定位后,依据自身的基础状况,结合学校的发展目标,制订“自主提升个人发展三年规划”。校本培训教师发展评价表,以自我评价为主,不作为教师考核、判定优劣、评先树优的依据,重在引导教师定期纵向比较,感受校本培训给自己带来的新变化,领悟心灵得到滋养的愉悦感,享受做教师的幸福感,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工作热情和无限创造性,实现心灵滋养促进专业成长、学校发展的多重目标。

(四)学校、小组、个人,三级联动,同步展开

在教学、研究、培训三位一体,滚动推进的同时,校本培训在学校、小组、个人三级联动中全面展开。要建立三级联动的绿色通道组织体系。学校要从大局出发,制订五年校本培训发展规划。在校级设立校本培训技术服务团,如成立“学科特色与特色学科创建研究小组”,由资深教师、学科带头人、退休教学专家、外聘兼职专家等组成,主要工作:各类课型教学策略指导、拓展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特色学科与学科特色创建。明确各责任人和工作成员的责、权、利,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结合的工作研讨和调研制度,由教务处负责,将年级组和教研组等力量有效整合,对学科教学的各个方面开展评估研究,为学科建设和学校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和建议。小组是指教研组、学科组、课题组等,通过小组合作开展培训学习和研讨,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个人是指通过导师制,师徒结对展开校本研修,促进教师的发展。

首先是校际联动。通过城乡学校帮扶结对,教师互派学习,为教师发展搭建更广阔的舞台。其次是组际联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研究之后,在教研组之间开展教学对抗赛。虽然抽签决定每个教研组的参赛选手,但参赛选手的赛课则是每个教研组集体智慧的结晶。第三是师徒联动。以小课题研究为主要载体开展一对一的联动。另外还通过不同层面的同课异构活动,促进多方联动。如学区同课异构,结对学校间的同课异构,组内同课异课,师徒同课异课等。还有以主题研究为载体,促进三级联动。如建立“三级主题”研究机制。一种是自下而上的:首先每位教师根据自身实际,确定学期(学年)研究主题,在此基础上,每个教研组(学科组、课题组等)确立相应的研究主题,再总结提炼,形成学校一级的研究主题,三级主题网络能够有效保证与之相对应的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一种是自上而下的:每年学校都根据实际需要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申报一个龙头课题。然后让全体教师通过分解,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展开适合自身实际的课题研究。让校本培训在多层次的同步开展中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

第四篇:创新农村党员培训机制

创新农村党员培训机制的探讨

近年来,我县采取“三个四”的工作思路,增加培训经费投入,创新农村党员大培训模式,不断扩大农村党员培训面,注重提高培训效果,不断提高农村党员的素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找准 “四个基点”。

一是明确重点培训对象。将农村领头雁、返乡农民工党员、农村党员骨干和农村党员大户的培训作为培训对象的重点,通过对重点对象的培训提升,辐射影响广大农村党员群众。

二是规划重点培训内容。将党的惠农政策、农村常用法律法规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应急机制建设、实用技能(机电维修、驾驶、计算机操作、建筑装修、农产品加工、农村经纪人、家政、厨艺、农村种养技术)作为重点内容进行培训。

三是建设重点培训基地。根据全县的产业布局,重点抓好竹藤草芒编织、烟花爆竹、香蕉、蔗糖、桑蚕、水果、畜牧等培训基地的培育,依托培训基地开展农村党员培训。

四是突出重点培训主题。找准农村党员大培训工作的切入点和抓手,开展“上好一堂培训课,学会一门技能,跟踪帮扶发展一个种养、加工、经营项目,培养、促成一批致富典型”的“四个一”重点主题实践活动。

二、坚持“四个整合”。

一是整合培训资金。设立了培训经费专帐,采取三个一点的办法筹措资金(即县里出一点,各涉农部门出一点,各乡镇出一点),由县农村党员大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管理,做到实报实销,确保经费全部用在农村党员培训上。

二是整合部门力量。县委要求各个涉农部门出资金,出师资,出物资,县委统一指挥,统一调配,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1

三是整合师资队伍。县委组织部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整合县内教育培训资源,建立农村党员培训师资库,统一调配人员到各个乡镇开展培训活动。

四是整合培训教材。要求党校、宣传、农业及其他涉农部门根据部门的实际和特点,编写本部门的培训教材,然后将教材整合到县农村党员大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办公室建立农村党员大培训教材库,解决培训教材短缺问题。

三、办好“四个课堂”。

一是办好“流动课堂”,进行巡回培训。我们从县直各涉农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培训小分队,送训到镇村,形成流动课堂,克服了基层干部分布广而培训难的问题,极大满足了农村党员学习培训的需要。

二是办好“实践课堂”,进行现场培训。借助“农家课堂”、党员电教中心、培训基地等,采取课堂教学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将培训班搬进实践场地,组织党员到田间地头、种养基地参与实践,开展咨询、互动教学,增强培训效果。

三是办好“网络课堂”,进行网上培训。充分利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优势和党建网的网络优势,开发建设农村党员培训网站,将农村党员大培训优质课堂放到网站上,对有条件的农村党员进行网上培训,组织专家进行问题解答,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党员培训“手段单

一、内容偏窄、时效性不强、工学矛盾”等问题。

四是办好“空中课堂”,进行无线培训。在县电视台、广播电台开设专栏,将政策法规知识、科技短片、科普知识等内容定期播出,方便农村党员在家收听收看。

第五篇:以“八荣八耻”提升交巡警队伍形象

以“八荣八耻”提升交巡警队伍形象

公安交巡警部门能否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直接关系到执法方式、执法水平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到构建和谐警营、和谐警民关系和和谐社会。因此,必须认真学习,加深对社会主义

荣辱观的认识,增强践行“八荣八耻”的自觉性,努力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践者和推动者,为促进警营

内部的进一步和谐、交巡警形象的进一步好转、良好社会风尚的进一步形成做出积极的贡献。

强化民警的忠诚意识。公安机关是国家的专政工具,国家的安危公安系有一半。交巡警作为公安机关

一支重要执法力量,要弄清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观念,不断增强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忧患意识、群众

意识和法制意识,切实担负起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

强化民警的公仆意识。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作为一名交巡警,在严格执法的同时,主要是为人民

服务,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进一步建立执法为民的长效机制,使道路交通管理的各项工作

始终做到执法为民。

强化民警的技能意识。当今的交巡警不能停留在拦车纠违、上岗指挥的初级阶段,同时要注重科技强

警。通过民警的刻苦钻研,大力培养综合型人才,切实做到“三懂五会”,提高执法水平。

强化民警的无私奉献意识。交巡警在执法活动中做到不求名利,不计得失,以大局为重,服从领导,听从指挥,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心,用警察的誓言来实现人生的价值。

强化民警的团结协作意识。交巡警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更是公安机关的精锐力量,广大交巡警要做到

顾大局,识大体,正确处理好全局和局部关系,个人和集体关系,组织和家庭关系,团结同事,宽厚待人,相互尊重,正确处理与群众之间的关系。

强化民警的秉公执法意识。交巡警属特殊警种,社会涉及面广,接触层次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我们廉

洁奉公,清正廉明,做到严于律己,洁身自爱,大公无私,自愿献身交通管理事业,自觉抵制不正之风的侵蚀和干扰,克服特权思想和拜金主义,敬岗爱业,努力工作。

强化民警的法纪意识。要切实加强对全体交巡警遵纪守纪意识教育,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各项纪律,自觉维护警察形象,一切执法执勤活动都按法律程序办理,坚决杜绝违反程序规定或侵犯群

众的利益。

强化民警的艰苦奋斗意识。艰苦奋斗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广大民警必须具备的优良品

质。作为交巡警要排除社会上不良消费观念的影响,要保持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反对追求豪华、奢侈、浪费的生活作风,提高自身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能力。

2如何创新交巡警队伍的教育培训机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