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规划
编辑:莲雾凝露 识别码:17-966308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4-18 13:08:43 来源:网络

第一篇: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规划

赵湾水库管理局

“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规划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赵湾水库管理局紧紧围绕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重点工作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抓实干,强力推进,以除险加固工程为重点,抓好工程管理,确保安全度汛,积极发展县城供水和服务工业园区建设,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贡献。

一、“十一五”重点工作回顾

(一)重点工程完成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局抢抓国家对水利工作高度重视的建设机遇,以“为水库谋发展,为镇平保平安,为财政拓财源”为目标,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和配套资金,长江水利委员会(长建〔202_〕77号文)批复赵湾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总投资5938万元,工期计划24个月。工程于202_年10月开工,相继建成拦水主坝工程、溢洪道加固工程、输水洞加固工程、机电及金属结构更新、水库安全监测设施、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完善工程管理设施等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484万元。工程竣工后,由水利厅组织专家15人成立验收委员

会,在镇平召开赵湾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工作会议,对4个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估,验收委员会一致通过竣工验收。

(二)取得的成绩

1、除险加固工程顺利竣工,抗旱防汛能力大幅增强。除险加固工程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消除了水库的安全隐患,提高了汛期抗击洪水的能力,大幅度提升了水库的蓄水保水水平,真正起到了汛期保平安,无雨抗大旱的作用。特别是今年汛期时,面对多年不遇的特大汛情,水库先后六次开闸,累计泄洪1亿立方米,确保了大堤无恙,保障了全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完善机制,水源地保护及城区供水水平显著提升。作为县城供水的水源地,本着为全县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不断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把保障供水安全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抓。一是依法取缔网箱养鱼。二是坚决杜绝化肥养鱼。三是依法取缔库区内的采砂船。四是维护供水工程,加强渠道管理。增加渠道专管员,聘用渠道群管员,专管与群管相结合,有效确保了供水安全。

根据工业园区发展的需要,202_年投入200多万元对玉神路、鸿安路、豫龙路三条路段的5600米供水管网进行完善建设,保证了入园企业的供水需求。同时,为了缓解工业园区周边村庄征地后的矛盾,及时解决居民的生活用水,又投资30万元使500多户居民用上自来水。积极支持企业发

展,为航天水泥厂、普康药厂等重点企业提供用水约600万立方米,不但为园区建设做出了贡献,也成为我局发展水利经济的新亮点。

3、高度重视,扎实推进,水管体制改革圆满完成。水管体制改革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涉及水库管理局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可谓万众瞩目。管理局以上级领导机关相关文件要求为指南,吃透精神,“一把尺子量到底”,严格执行,坚决不搞特事特办。不论是笔试、面试还是综合测评,始终坚持公开透明,顶着压力,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水管体制改革工作。由于过程公平公正,思想工作扎实有效,水管体制改革工作得以圆满完成。

(三)存在的不足

回顾“十一五”工作,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干部队伍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工作的方式、方法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部分同志大局观念不强,学习劲头不足,服务意识不浓。二是工程管理虽然成效显著,但凭借个人经验的成分较大,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研讨性文章基本没有。三是项目争取工作上层热下边冷,在同志们中间还没有形成共识,部分同志抱有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没有形成人人为项目出注意、想办法的良好氛围。四是我们现有的资源优势发掘的还不够,有

待进一步开发。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推动我局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十二五”发展规划及202_年重点工作谋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建省级文明单位为目标,以水库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工程管理和县域供水工作为重点,创新工作机制,转变发展方式,加强队伍建设,促进水库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二)重点项目

1、县城饮用水源地保护地项目

(三)保障措施

1、在创新机制上突出“实”。在重点工程建设实施中,继续推行领导问责制、承包责任制、市场运作制、全程监管制、考核评比制、长效管护制“六大机制”,坚持建管齐抓,切实保证重点工程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同时,积极开展优质、便捷、周到服务,为施工单位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从而保证各项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2、是项目推进上突出“快”。对各项工程项目建设做到明确责任目标,明确完成时限,采取倒排工时、卡死工期的办法,实行挂图作业,铆劲实干,轮班作业,满负荷施工,严

格按进度要求施工。同时,实行工程进度日汇总、日调度制度,确保按计划完成施工任务。

3、在建设标准上突出“高”。严格按照各个重点项目建设设计标准施工,要做到突出“三精”,即精心、精细、精品,实现“三化”,即标准化、工艺化、规范化,确保项目建设的高标准、高质量、高品位。

4、在监督管理上突出“严”。建立健全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组织管理机构,明确指挥部、督导小组、监理人员职责,层层签定责任状,把目标任务分解到人,责任明确到岗。对所有参加工程监管人员加强监督管理,严格责任目标考核,确保职责履行到位。

(四)202_年重点工作

围绕“十二五”发展规划,202_年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灌区配套工程

2、抗旱防汛

3、水源地保护

4、城区供水

第二篇: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规划

转龙镇202_年——202_年工作

十一五及202_年工作总结 一、十一五期间工作总结

十一五期间,转龙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突出特色和优势,狠抓工作落实,圆满完成了“十一五”各项规划指标。

(一)经济态势发展良好,蚕桑产业不断壮大

五年均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财政收入730万元,较202_年增长40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4253元提高到6357元,增加2104元。在产业发展方面,以打造“四川蚕桑综合效益第一镇”为目标提升蚕桑综合效益,大力发展蚕桑产业、桑园家禽养殖业和桑园蔬菜种植业,“转龙镇现代蚕桑综合效益示范园”成效明显。全镇桑园面积由202_年10000亩增加到14000亩,土地流转面积达到5600亩。桑园亩产效益从202_年的1500元提高到2500元。

(二)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城乡面貌明显改善

一是按照“五个一致”圆满完成了房屋、集体建设用地、承包地、林地、集体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确权颁证到户。二是完成了神仙桥村、大桥村土地综合整治,启动了仁和村、桑园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三是利用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项目资金加强了道路、水利、城乡环境整治、技术培训等工作,有效地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四是组建了村民议事会和监事会,民主选举了村(居)民议事会成员341人,监事会成员56人。

(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各项工作有序展开

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新型农民养老保险参保14000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16960人。完成115户灾后农房重建和324户灾后农房维修加固;低保“应保尽保”;改造贫困户土坯房90户。发放计划生育家庭关爱基金37万元,完成了四川省计划生育统计质量监测点及计划生育创国优相关工作。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有力维护了社会秩序,成功处理历史遗留问题老案难案12件。

(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一般乡镇跨越发展 一是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共改(扩)建道路105公里,整治病险水库7座、塘堰55口、新建(整治)沟渠40000米。二是努力推进场镇建设。完成了转龙镇“回乡创业园”一期工程建设,场镇面积达到30000平方米。三是深入开展环境整治。基本达到了农村“四清”、场镇治理“六乱”的基本要求。

(五)切实改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初见成效

认真落实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办复率100%。顺利通过了“五五普法”检查验收。盘活了转龙色素厂、高光丝厂、转龙丝厂,成功引进了成都金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四川西金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都金桑缘农业公司等龙头企业。通过企业带动,蚕桑综合效益得到有效提升。

(六)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及党的建设得以加强

深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实行重点工作责任制、重点工作进度通报制。深化“三务公开”,坚持“三会”开放,完善村级目标考核办法,严格坚持村(社区)支部书记民主评议制度、村(社区)两委班子及成员绩效与民主评议“双末位”考核制度,加大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施了农村党支部“向心力”工程、建立了“两议员”制度及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在村级自治事务决策与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抓好了“四项监督制度”的学习与执行,做好了灾后重建、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的监督检查,做到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二、202_年工作总结

(一)突出蚕桑特色,打造综合效益

转龙镇现代蚕桑综合效益示范园已初具规模。全镇养蚕1.6万张,出栏桑园鸡60万只,发展桑园中药材(紫苏)202_亩,桑园的亩产效益从1500元提升到2500元,桑园综合效益达到8000万元。继续打造“十里桑海长廊、现代丝绸之路”旅游休闲观光环线;完成了神仙桥城乡统筹示范点风貌整治工作。

(二)推进“四大基础工程”,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完成了农村制度改革工作。做好了村级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融资工作。组建了村民议事会和监事会。完成了神仙桥村、大桥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项目区内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新(改)建道路16公里、新(改)建沟渠26000米、整治塘堰98口,新建聚居点2个集中120户人;启动了桑园村、仁和村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建设。

完善了回乡创业园一期工程配套设施,场镇面积达到30000平方米,有效地聚集了转龙人气。抓好了回乡创业园二期建设启动工作。启动了淮金竹路改建工程,完善了村组道路新(改)计划,做好了转隆大道前期准备工作。整治病害水库6座。

(三)强化民生工作,推动和谐发展

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四川省计划生育统计质量监测点及计划生育创国优相关工作顺利完成。劳动就业率92.93%。推进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建设,成功处理历史遗留问题老案难案6件。

(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和党的建设

认真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及创先争优活动,取得了很好的实效。通过“三集中、三分散”培训,有效地提升了农村党员的综合素质,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推进新型基层治理工作,规范组建了村(居)民议事会和监事会。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党员干部发展意识、创新意识还不强;二是影响发展的矛盾和问题还存在;三是城镇的规划、建设、管理与经济发展的速度不相适应;四是政府工作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五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较差,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较低。

十二五及202_年工作打算 一、十二五期间工作打算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城乡统筹,提升蚕桑综合效益,促进转龙快速发展。

(二)主要目标

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抓手,以实现蚕桑产业化发展为重点,形成蚕桑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三驾马车”助推全镇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旅游特色化”,把转龙建设成为“西部桑蚕第一镇,田园都市休闲谷”。

(三)工作措施

1、引进企业,提升蚕桑综合效益。突出特色抓好农业招商工作,扎实推进转龙镇“现代蚕桑综合效益示范园”建设,促进蚕桑产业的广度深度开发,努力实现做大产业、做强企业、做响品牌,打造“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高端产业。

2、依托项目,塑造镇村建设新形象。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及村级公共服务等项目,统筹推进城镇和聚居点建设,打造“成都田园式宜居小镇”。

3、发动群众,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群众投工投劳及争取项目资金,彻底改变全镇道路、水利等基础条件,夯实蚕桑产业发展基础。

4、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和业务水平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5、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党的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二、202_年工作打算

(一)工作思路

认真落实全县党政联席会议精神,切实增强规划意识、项目意识、市场意识,突出蚕桑特色,增添工作措施,实现蚕桑产业良性发展,综合效益稳步上升。

(二)奋斗目标

通过发展蚕桑养殖业、桑园生态家禽养殖业、桑园林下种植业、蚕桑文化旅游业,形成“生态立镇,产业强镇,特色兴镇”的发展格局。初具“西部桑蚕第一镇,田园都市休闲谷”形态,成为金堂县丘区城乡统筹示范镇。

(三)工作举措

1、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依托农业产业化企业,切实抓好传统蚕桑种植业的技术指导,进一步出台桑园种植业与养殖业鼓励政策,壮大与蚕桑相关的种植业与养殖业的规模。202_年,全年力争养蚕1.8万张,出栏桑园鸡80万只,种植紫苏2500亩,蚕桑亩产效益达到3500元。

2、进一步加快场镇建设和中心村建设。全力做好回乡创业园二期建设,新建聚居点2个,集中农户300余户。

3、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土地整理项目区道路、水利建设;完成淮金竹路改建工程;力争启动转隆大道建设。完成50%沟渠、塘库堰维修工作。

4、进一步挖掘蚕桑文化。完善蚕桑文化陈列室,组建蚕桑民俗文化表演队1个,力争举办“转龙镇第一届桑椹采摘节”。

第三篇:十一五总结十二五规划

霍林河街道“十二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

霍林河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区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确立了霍林河街道“十二五”的工作思路,即以招商引资、加快开发改造辖区平户区、开发建设商贸区(商贸街)为重点,以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为着力点,立足抓经济、促发展、保稳定、惠民生,倾力筑牢经济基础、拓展社区服务、树立优良作风、建设崭新霍林。

(二)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以全面提高社区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为目标,以创建、巩固和提高文明社区“安、居、乐、业”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为抓手,坚持依法治街和产业兴街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扎实工作,努力把霍林河街道建设成为经济文化繁荣,道德风范高尚,服务设施齐全,市容环境整洁,生态环境优良,社区秩序良好,社会保障完善,基层民主自治,人民安居乐业的新型街道社区。

2、街道经济发展目标

保持街道经济持续、快速、良性发展。进一步加大发展经济工作力度,通过招商引资、科技人才的引进等多种途径,形成街道新的企业经营规模和特色,建立以税收为基础的财力支持体系,形成管理、服务与经济发展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强力推进财政税收工作。要进一步发展辖区经济,为倾力为工商服务业发展服务,扶持壮大辖区经济实体,为生产经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要积极支持和配合税务部门开展税收征管工作,进一步挖掘税源潜力,在管好征足营业税等固定税源的同时,在房产税、盲点税源、难点税源征管上下功夫,通过资源配置、市场调节、政策扶持、招商引资等办法,盘活现有闲置资产,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壮大税源,在202_年街道税收指标任务的基础上,以后每年递增20%,力争到202_年实现财政自给。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引擎,每年实现招商引资金额1亿元以上。要针对辖区特点和地域区位,确定“十二五”期间招商引资五大方向,即结合通辽城区东出口物流集聚区的发展规划,发挥国道303线的交通优势,积极引进和发展现代物流业。要结合毗邻红星高效设施农业区的环境优势,积极引进蔬菜加工、保鲜、速冻和配送项目。积极盘活辖区闲置资产,积极引进宾馆、餐饮、超市、商场等大型商贸服务业项目。结合东临科尔沁区工业园区东区的有利位置,积极引进为园区企业配套的项目。以利丰汽贸园、科尔沁现代医药物流园为依托,积极引进汽车零配件、维修、美容项目。要通过主动服务、协办手续、帮助规划以及做好拆迁工作,推动老城区改造的步伐,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树立“全区一盘棋”的大招商理念,引进有利于整个地区发展的工业项目。

3、社会管理发展目标

202_年,我们将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工作的新模式。

(1)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202_年,完成3个社区办公用房及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使5个社区办公用房及服务中心面积分别达300平方米以上。在“十二五”期间,不断改善社区办公及活动场所环境,每年列资用于增设办公及活动设施,到202_年,使5个社区办公用房及服务中心面积均提高到400平方米以上。

(2)社区服务网络化。“十二五”期间,精心构筑适应市民生活多样化需求的“大服务”框架,使社区服务融“福利性、公益性、经营性、服务性、互助性”于一体。以街道社区十大服务中心为载体,完善社区服务中心功能。通过社区服务组织网络,形成全覆盖的服务态势,重点发展法律咨询、中介服务、医疗保健、市场就业等服务项目,合理配置社区资源,不断健全社区书报亭、牛奶亭等同居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网络,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引进社会资源,建立共同参与社区服务的新机制。扩大服务范围,把对居民区的服务拓展延伸对企事业单位、新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的全方位服务,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推动无偿、低偿、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发展方向,努力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努力构筑覆盖社区的社会大保障体系。扩大和健全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管理职能,落实街道“帮困基金”和“双拥基金”,使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建立完善社区就业市场机制和失业保障机制,拓展社区中介服务,办好社区劳务市场,组织设计“4050”项目,开发公益性劳动岗位,发展非正规组织,加强技能培训。重视做好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优抚对象的服务。要巩固和完善对特困对象的“结对帮困”,扩大重点优抚对象的结对包户,新建残疾人无障碍设施5个。特别是针对社区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的实际,探索成立街道敬老院、家庭敬老室、老年护理中心和老年活动室,为老年人就医、生活自助和护理提供方便,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3)社区环境整洁化。积极探索建管分离,建养分离的新体制,坚持联合执法,综合管理,不断提高依法管理水平和综合管理效率。今后五年,集中财力、物力、人力,每年创建一个高品位的卫生小区,继续抓好居民住宅公用部位的整理,公用部位整

治率达97%以上。小区内无乱招贴,无自行车乱停放,无新违章搭建,无卫生死角。以绿化建设为重点,推动社区环境建设。按照“小、高、巧、透”的绿化建设方针,创建环保绿色小区,重视现有公共绿地和绿化景观区域的养护和管理,全面提升社区大环境品质。辖区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硬化率达100%。加强协调,形成条块结合,齐抓共管,规范高效、“网格化”管理的综合执法体制。以动态管理为抓手,强化巡查和执法,切实做到严格执法,文明执法,提高执法的社会效果。同时不断完善执法监督机制,提高依法管理水平。

(4)社区治安保障化。不断适应新情况、新问题,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基础创安,加强对社区公共场所的控制和管理,构筑严密的社区治安防范网络,创造居民满意的社区治安环境,实现“两个降低”。“十二五”期间,在202_年基础上,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预警机制、调处机制、应急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建立完善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安全小区和安全社区覆盖率都达100%。整合社会调解机构的资源,建立民间调解社团和社会矛盾民间纠纷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大调解格局。使民间纠纷受理率达100%,调处成功率达95%以上。进一步加强小区保安队伍建设,形成小区保安队保点、保面、警署网格化管理和群防群治的三级综治防范网络。加强社区综治志愿者队伍建设,202_年,建立2个街道志愿者服务中心和居委服务站,实施对地区两劳解释人员,吸毒人员,违反犯罪青少年等特殊群体的结对、帮教,提高就业能力,使社区违法犯罪青少年帮教率达100%,刑释解教人员重犯率控制在5%以下。

(5)文化建设系列化。以霍林河大街、福利路两线塑造城区文明形象;以文明社区、文明小区、文明楼组、文明家庭作为“四点”创建链。评选表彰社区精神文明“十佳好事”、“十佳先进”

和“十佳特色楼组”,推选先进,培育特色,提高创建成果。继续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宣传教育活动,倡导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规范良好行为,提高市民素质。以社区学校为载体,加强社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繁荣社区文化。继续办好社区学校,努力在拓展领域、提高水平上下功夫,充分利用社区文化实施,人文资源和教育资源的优势,把社区思想教育和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集思想性、针对性、服务性、知识性于一体,提高居民的文化素养,拓展群众文化团队、策划和设计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努力形成居民群众自娱自乐、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社区文化氛围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力争通过五年时间,让90%的居民生活在文明小区,85%的楼组达到文明楼组标准,60%—70%的家庭达到五好文明家庭。

(6)社区党建规范化。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基层政权的战略高度出发,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重点,清除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空白点”。适应社区发展新情况,建立动态性党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实现社区党建工作全覆盖。全面加强社区党的领导。进一步发挥街道党工委在社区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政治导向作用。充实、加强居民区党支部的力量,进一步做好联系群众,团结群众,宣传群众,关心群众的工作。推进社区党建工作的载体和制度创新,充分利用社区单位党建资源,发挥“党建共建”优势。充分发挥区机关与居民区党支部“结对共建”的优势,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条块结合,共驻共建的协调机制,不断丰富社区党建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提高“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有效性,不断增强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针对“两新”组织特点和持续增多的趋势,积极改进党的组织设置,功能地位,管理体制,活动方式,努力扩大覆盖面,通过“党员服务点”、“党员联络

站”、“党员之家”等组织形式开展活动,探索单位和社区共同管理党员的新途径。做好在其他社会阶层先进分子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加强党的领导,不断扩大统一战线,在做好为统战对象服务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其在社区建设管理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加强对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的领导,发挥工、青、妇组织的优势,共同作好党的工作。

(三)主要措施

1、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分层次,有重点地组织好党工委中心组、机关干部、广大党员群众的学习,通过举办专题讨论会,报告会等形式,发挥社区学校等各类宣传阵地的作用,提高学习效果,把思想、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街道党工委确定的各项任务和目标上来。

2、加快社区信息化工作。建立街道社区管理和服务信息化网络,不断完善霍林河街道电子办公管理系统,充分发挥网上便民服务平台的作用,提高机关工作效率,以逐步达到机关无纸化办公,推动办公自动化。

3、完善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探索实施居民委员会自治组织管理,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逐步形成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机制。

4、加强干部队伍的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引进优秀人才,实行干部竞聘上岗制,优化机关干部队伍结构。为年轻干部提供轮岗,选派和参加基层实践,进行跟踪培养。力争在5年内选拔3—5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科级干部。

5、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切实加大街道办事处作为区委、政府派出机关履行管理职能的力度,加大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纽带,为民办实事的服务力度。加强调查研究,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能,提高综合能力。进一步完善机关干部考核管理办法,实施岗位目标责任考核制,树立“务实、高效、廉洁、规范”的工作形象。

霍林河街道办事处

第四篇:十一五总结十二五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立足于资源优势的开发利用,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艰苦创业、加快发展,走出了一条资源优势变经济优势的发展路子。初步建成了林、糖、电、矿支柱产业体系,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十一五”期间,是我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找准方向,打牢基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发展新阶段。过去的五年是××城乡建设投资规模、发展速度、变化显着的五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城乡建设各项工作,狠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十五”期间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全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出欣欣向荣、依法按规、配套完善、稳步推进的大好局面。

(一)加大规划编制力度,启动建立以总体规划为主体、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专业专项规划为保障的三层规划体系。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批准实施县城江东片区、大寨、响水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详细规划覆盖率达100%,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有序推进。五年来实施了管网建设、道路建设、绿化建设、供水建设、设施建设、河道整治工程,城市道路、市容市貌焕然一新,停车场、公厕、广场、公园、路灯等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日益完善。全县的小集镇建设不断完善,辐射功能不断增强,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永平、正兴、民乐、××为次中心,其他乡镇为三级中心的小城镇结构体系。目前,县城建成区面积已达6.85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32.4%,城市规模增长迅速,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城市人均居住面积达37.2平方米,建成道路总长为28.27千米,县城绿化面积达14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为36%。

(三)治污项目循序推进。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规模为日处理垃圾70吨,服务年限为15年,项目概算投资2690.41万元,目前已通过初步验收,进入试运行阶段,垃圾转运站现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正在进行安装设备准备工作。八是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建设规模近期日处理1万立方米,远期日处理量2万立方米,配套管网总长84.8公里,初步设计投资8051.82万元,污水处理厂采用bot模式运作。项目于12月15日开工,处理厂图纸在送审中,配套管网工程已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待进入工程招标阶段的相关工作。

由于我县是非贫非富县,财政较为困难,垃圾及污水处理费用财政难以承担。为了保证垃圾填埋处理场和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实施、投入使用后良性运行、促进环境保护和城市公用事业发展,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污水生产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加强运营管理工作的意见》(云政发[]186号)文件精神,于12月29日由县发展和改革局组织,邀请相关单位对垃圾、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举行听证会,202_年3月11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以《关于县城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标准的批复》(景政办复[202_]19号)、《关于县城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的批复》(景政办复[202_]20号)批复文件,同意我县征收县城垃圾及污水处理费。

(四)廉租住房建设稳步实施。和我县廉租住房指标19000平方米(其中3000平方米、1600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2148万元。我县分七个点进行廉租房建设,其中:县城响水路一期3000平方米,现已竣;县城响水路二期5000平方米,县城苏家大营(与交运集团政企合建)1000平方米,县城凤岗盐矿5600平方米,凤山乡中小学平方米,永平镇二中1800平方米,正兴镇卫生院600平方米,整个廉租住房建设完成投资总额的83%,计划202_年4月前全面完成廉租住房建设任务。我县所建廉租住房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并严格按照上级下达的规模进行建设。县上制定出台了《××傣族彝族自治县城镇廉租住房实施细则》、《××傣族彝族自治县廉租住房分配和管理实施方案》。

(五)城市管理

1、“三分建、七分管”。近年来,我县以创建文明卫生城市活动为载体,理顺机制,强化执法,不间断开展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城市特别是城区主次街道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但从总体上看,城市管理的问题还不少。比如市容市貌容易反复,长效管理不落实;管理盲区、背街小巷脏乱差依然存在等。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要在完善城市管理体制上下功夫,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城区特别是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按照重心下移、属地管理原则,建立定地段、定人员、定时间、定责任,形成以路为线、纵横成网、布局合理、覆盖城郊的管理网络,做到违章行为及时处理,街头垃圾及时清除,环境面貌不断改观。

2、强化保障。为加强管理,协调,公安、工商、卫生、交警、运政等职能部门切实加大支持力度,建立与城管部门责任共担、联合执法、集中整治的工作机制。牢固树立城市建设要投入,城市管理也要投入的理念,切实加大对城市管理的投入,提高城市管理维护费标准,改善城管部门工作条件。推进改革。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加快城市公共服务事业单位改革,推进市政管护、环卫作业和公共服务业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推进管干分离、管养分离、作业放开,通过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企业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促进管理重心下移。

3、加强正面宣传引导,提高群众参与意识,努力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城镇建设十二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

一是以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加快县城和重点城镇建设,加快小城镇改革步伐,形成结构合理、配套完善、功能明确、发展协调的县域城镇发展格局,加快城镇化发展,促进人口、资金、资源的聚集。二是以规划为龙头,以改革为动力,以政策为导向,以工业化推进现代化,以城市化合理组织城镇体系规划结构,把县域建设成为城镇布局合理,职能分工明确,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镇地区。

(二)规划原则

一是整体效益原则,处理好全县城镇发展矛盾,调整好城镇布局与产业结构,尤其处理好城镇间的功能协调问题。二是优势互补原则,加强城镇间的协作,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三是可持续发展原则,统筹安排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减少土地的浪费,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的投入总量,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未来的各种潜在发展留有余地。

(三)发展目标

根据县城总体规划,到202_年,我县城市人口规模将达到1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将达到1190公顷,人均用地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内,居住、公共设施、对外交通道路、广场、市政公用设施、给排水、绿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全满足县城增加人口的需求,城镇化水平达到50%。县城的建设模式在用地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城市产业、交通和环境特点确定为集中联片发展与组团式跳跃发展相结合,南拓为主,适度东进。重点发展江东组团、东巴工业组团和纸厂工业组团,调整完善旧城组团和江北组团,适度发展江南组团。形成“一带、两轴、四园、六组团”的城市布局结构。

“一带”--依托威远江两岸的平坦地势,配合两岸主要沿江联系道路的建设引导城市沿威远江南下逐步发展,形成城市主要威远江城市景观带。

“两轴”--一是以东西向的森林大道,振兴路,人民路为基础、以公共服务功能为主的城市功能主轴;二是以威远江两岸沿江绿地为基础的开放型生态景观轴。“四园”--是指规划的四座大型公园,芒果山公园、佛迹公园、民族公园和滨江公园,体现××县城独有的人文地理特色。

“六组团”--组团以地形地貌和主要道路进行分隔,各组团在功能上各有侧重,其中生活居住组团有四个:旧城生活居住组团、江东生活居住组团、江北生活居住组团、江南生活居住组团,工业组团两个:东巴工业组团、纸厂工业组团。

(四)规划重要指标

1、十二五规划期限为:202_年—202_年; 2、202_年,××县城人口达6.0万人;到202_年××县城人口达10万人。3、202_年,××县城区建设用地8.26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38平方米;到202_年××县城区建设用地11.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9平方米。

形成多渠道的市政建设筹资和投资体系,建立项目库,有针对性的完成项目可研初设,争取列为国家和省地项目,取得上级资金补助。制定和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县内外各企业、单位、个人投资。合理使用贷款投资市政建设。

第五篇: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规划

张茅乡“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规划

一、“十一五”工作总结

202_年以来,我乡以构建“富裕张茅,平安张茅,和谐张茅”为目标,大力实施“农业富民、工业强乡、科技兴乡”三大战略,按照“农业做好,工业做大,平安创建做实,惠民行动做好”的要求,突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二大重点的工作思路,五年来,农村经济形势喜人,各项事业齐头并进,经济、社会正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健康发展。

(一)经济态势发展良好,各项指标圆满完成。五年来,国民经济水平快速增长。与202_年相比,全乡国内生产总值由万元增加到52532万元,人均GDP达6200元,年均增长23 %;财政收入由67万元增加到880万元,年均增长 90%;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由350元增加到4600元,202_年底达到6400元,全乡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大幅度改善。

(二)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路是支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的运输通道。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是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和前题。202_年以来,我乡重点投入资金,投入劳动力,加强村级公路建设。动员各方积极力量,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政策引导作用,坚持“国家投一点、群众自原出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元化筹资机制,全乡共投入资金800余万元,投入劳动力2万多个,使全乡

所有村都实现了通村公路硬化,张茅街道、杏磁路修建也已全部竣工。并且通过 “四议两公开”的决策机制,完成大小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80多处,新建了农家书屋和文化大院,先后为各村配备了远程教育设备,同时,张茅乡还投资78万元,新建了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改善了计生条件;卫生院投资100余万元购进先进的诊疗设备,方便了群众的就医;乡政府还投入960余万元,对张茅街道进行了门面房改造。

(三)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建设,改变城乡面貌。我们按照省、市、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求,坚持以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提升城乡环境质量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脏、乱、差”问题开展集中整治。清理街巷、居民集中点、河道、公路、沟渠等公共区域的垃圾,投资40余万元,配备了垃圾清理车,提高保洁水平;组织人员集中整治卫生死角上百处,疏通阴阳沟10余条,新建垃圾池25个。全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有领导班子、有专人抓、有专项经费、有规章制度、有阵地建设,工作井然有序,成绩大有所为,群众反映良好。

(四)大力开展支农惠农工程。五年来,我乡认真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政策,确保农村转移支付、粮食直补资金,粮种补贴资金、家电下乡补助资金、城乡及农村低保资金金额发放到位,民政救济工作开展有序。加强计划生育国策的领导,全面落实家庭奖励、扶助资金,短短的几年时间,张茅

由计划生育落后乡变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乡镇;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正在有序开展,经济普查顺利完成;便民服务中心已经建成,受理群众各类事项500余起;社会治安满意率 100%;从北京奥运到建国60年大庆,社会稳定,秩序井然,连续五年被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评为信访先进乡镇。

(五)各项事业的发展协调有序。“十一五”期间,我乡的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实现了“双基”目标,学龄儿童入学率、在校小学生巩固率均达100%,初中生巩固率达97%以上,合格率达94%以上,并且积极参与各类农技培训活动和扶贫职业培训;卫生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H1N1”和禽流感等一系列疫情面前不再是一筹莫展,而是积极主动进行阻击,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如火如荼,全乡参合人数19768人,参合率93%,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看不起病的问题;农村减负工作成效显著。其它如民政、国土、武装、文化、广播、体育等事业也都有新的进步。

“十一五规划”目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这是全乡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工作目标的完成有力地推动了全乡经济持续继续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为十二五规划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积极应对各项困难与挑战,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在农村基础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安全维稳、教育卫生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许多问题。

一是现代农业建设发展速度和规模不够理想,应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应急机制、措施还很不健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运用率很低。

二是全乡干部群众思想解放不快,工作创先争优的意识不强,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多,工作全盘考虑能力不强。

三是工业经济不强,工业项目不多,依然是传统的农业带动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缓慢。

二、202_年主要工作

202_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的关键一年。我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发展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积极带领全乡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1、紧盯项目建设不放松。

一是出台了《张茅乡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及奖励办法》;二是投资8000万元,占地100余亩的清泉沟古龙獒园前期建设已基本完工;三是投资1000万元的杨村编织袋厂仅用了两个半月暨完成了征地、拆迁、厂房建设和设备安装,已投入生产,目前效益良好;四是着力服务好重点项目建设,为锦荣水泥有限公司干法水泥生产线二期工程做好服务工作,五是积极配合市山口水库建设指挥部搞好山口水库的征

地、附属物赔偿、工程建设与群众、村组调解纠纷等问题,确保市重点工程顺利实施。

2、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今年一是投入78万元的乡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投入使用,为广大育龄妇女提供了更加良好的服务环境;二是投资62万元的乡文化站投入使用,结合原来的文化大院,为全乡群众提供了一个娱乐、休闲的好去处;三是投资116万元的张茅乡街道改造工程已建成通车,方便了偏远村庄群众的出行;四是投资960万元的集镇改造工程主体已接近竣工,可增加商铺用房6000平方,新增商户21户;五是新的乡敬老院已破土动工,预计明年乡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可迁入新居;六是卫生院引进先进的治疗设备,优化就医环境;七是学区投入20余万元,新修了张茅乡中教学楼,硬化了学校操场,购进桌椅100余套。

4、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202_年,全乡共完成烟田起垄1100亩,地膜覆盖1100亩;小麦种植21000亩,共产1109万斤,秋粮种植28000亩。在土地流转方式上,继续扩大流转面积,今年共进行土地流转1360亩在全乡范围内规划500亩以上的土地连片集中进行特色种植,目前,麻湾村200亩的核桃基地已初见规模,山口河滩250亩土地正在紧锣密鼓地对外承包。林业方面,完成林业总产值4000万元,林业生态工程建设10700亩,其中生态林营造10500亩,林业产业200亩;完成四旁植树13.5万株(任务10万株),义务植树9.3万株(任务7万株);新发展核桃300亩,完成林

业育苗100亩;新栽苹果树1000亩。

5、特色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以隆茂养殖公司为龙头,扎实推进苏村202_余只獭兔养殖、位村1000只的小尾寒羊养殖、清泉沟、东村、山口万头猪养殖、清泉沟千头黄牛养殖、瓦山沟村万只肉兔养殖和在今年黄河旅游节成功签约的清泉沟村奘獒养殖基地建设,发展小区养殖、清洁养殖。

6、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正积极筹建。

张茅乡后崖村新建新农村一流社区,小区面积220亩,规划房屋618套,水、电、路、学校、卫生院和通信等基础配套设施齐全,目前,青苗和附着物已清点完毕,现已进行占地审批等环节。

7、低保和救灾救济工作落到实处。

一年来,审核农村低保632户,共1238人;审核城镇低保48户,共74人,购买面粉600袋,帮助550户202_余口人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发放各种救灾物资合计人民币3万余元,解决了80余户300余人的生活困难,为全乡的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8、计划生育活动扎实有效

完成出生统计准确率100%;政策生育率100%;避孕措施落实率99.2%;完成独生子女领证674户,领证率达到100%。

10、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

一是七一活动,在乡党委的精心组织下,全乡今年共发

展新党员58名,申请入党人数75人;二是争先创优活动认真开展,为群众解决难题120余件,帮扶困难群众200余户。三是新建农家书屋22个,每个村都修建了文化大院和老年人活动中心,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四是顺利完成了23名大学生村干部的考核工作。五是第一书记和六大员选派工作开展顺利,目前6个第一书记已全部到村,各项工作有条不紊。

三、“十二五”主要目标

未来五年是中共十八大精神的关键阶段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将“以农业为主线,以基础建设为重点,以安全维稳为关键”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切实增强“创新意识,争先意识,开放意识”建设“富裕张茅、和谐张茅、平安张茅”,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加大基本建设投入,改善发展环境。

(1)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步伐,坚实农业发展基础,完成山口水库建设,南山万亩水浇地水渠建设;(2)加速村组公路建设工程,重点建设杨村、清泉沟、贯耳沟公路,建立便利的交通体系;(3)加强通讯与电力设施建设,完成全乡移动基站的全网络覆盖,规划在三年内完成全乡的农网改造,确保“信息公路”与“能源管道”畅通;(4)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规划建设建材市场、新农村社区、垃圾处理站等基础设施;(5)提高人畜饮水质量,发展生态能源;(6)努力

改善办学条件,搞好学校危房改造,增加教育基础设施预算;(7)改善办公条件,建设政府综合服务、国土、畜牧、司法、劳动、文化、计生等办公大楼,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2、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速度。(1)抓好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建设特色养殖基地;(2)培养产业结构调整人才,走科技调整之路;(3)发展精、深加工,挖掘农产品附加值,走出依靠生产赚取微薄利润的传统模式;(4)加强宣传与推介,把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果尽快推向市场并取得市场的认可。

3、紧跟科学技术进步,增强发展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含量与利润是成正比的。(1)实施“科技农业工程”,加强与发展富含科技成分的农业产业项目;(2)加大科技宣传与技术培训、推广力度,提高劳动力科技素质;(3)加强与专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借鸡生蛋”,促进产业的优化与升级;(4)发展其它适合我乡实际的科技产业。

4、提高文化教育素质,坚实发展基础。(1)加大教育投入,确保“普九”与“双基”目标的实现;(2)保证学龄儿童入学率、在校小学生巩固率均达100%,初中生巩固率达97%以上;(3)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确保教学质量上一个新的台阶,以良好的教学水平留住本地生源、吸引外来生源;(4)努力开创素质教育新篇章,使学生毕业走向社会能成为有用之材;(5)积极开展各类科技培训教育活动,做到教育服务

于发展;(6)下大力气提高教师素质,利用师资培训、函授、网授等不同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7)继续发挥远程教育的积极作用,加强对村组干部的培训力度。

5、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巩固发展成果。(1)、完善就业、保险、合作医疗、低保、抚恤救济、财政补贴等各项制度;(2)、搞好就业培训,增加就业门路;(3)、整肃保险市场,维护农民利益;(4)、继续推广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大病统筹,加大返回比例;(5)、规范与完善自然灾害救济钱物的发放;(6)、严格管理与使用各种财政补贴资金;(7)、加强计划生育管理,搞好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工作,解除独生子女、两女户在上学、就业、养老方面的后顾之忧。

通过今后五年的努力,要基本改变我乡传统经济模式,合理三大产业比例,农业基本实现区域化、集约化、产业化、效益化、特色化,工业在这五年也要得到长足的发展,合理利用交通、资源优势,原有企业促发展,新进企业上规模,特色养殖争取成为我乡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总之,整个国民经济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实力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人们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道德、法制观念大大增强,社会更趋团结、稳定、和谐。

1、经济指标:国内生产总值202_年达到 84600万元,年均递增 11 %;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67000万元,年递增

10%;农业总产值达到 12645 万元,年递增11 %,乡财政收入达到 1417万元,比202_年增长61%,年均递增 11%。

2、社会发展指标:到202_年,“普九”、“双基”成果进一步巩固,学龄儿童入学率、在校小学生巩固率均达100%,初中生巩固率达98%以上;科技发展深入农村,文化广播、文教卫生、电视通讯设施得到最大限度的完善,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0%以上,移动电话覆盖率达到90%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大大提高,国民素质明显改善,法制、道德观念普遍增强,劳动力就业率达9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下,202_年全乡总人口控制在21000人以内。

3、人民生活水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大幅改善;到202_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500元,人年均产粮达到400公斤,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城镇化水平达到70%;交通条件有较大改善,基本保证村村通油路;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物质与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4、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稳定平衡,自然资源利用合理,202_年全乡森林覆盖率达 60 %以上,形成杨树、刺槐两大刺生生产林基地,建设苏村桃、宋王庄花椒、麻塘湾核桃三个经济林基地、依托山口水库发展林业旅游,观光农业等项目。

为确保“十二五”目标的顺利实现,我们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今后一段较长时间内,农业仍是我乡的主导产业,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农业投入、夯实农业基础、提高农业效益是“十二五”期间我们在农业产业上要达到的目标。到202_年,我乡的土地流转规模要达到5000亩,发展大棚蔬菜100座,蔬菜总产量达到120万公斤。上规模的养殖厂达到6家,形成产销一条龙的服务体系,全乡全年出栏生猪65000头、牛31000头,山绵羊45200只、肉蛋鸡35万只,建立500亩以上烟叶、小米生产合作社1-3家。实现扶贫搬迁230户,1080人,逐步使5个省级贫困村的180户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

2、加快发展私有、民营企业和村级集体经济,巩固乡镇集体企业改制成果。积极引进外资发展第二产业、增大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是发展和搞活一方经济的重点。“十二五”期间,我们要着力做好艾瑞活性氧项目建设;清泉沟藏獒园建设;山口河道边蔬菜基地建设等重点项目,按照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从简单的生产逐步走向深、精加工,发展一批深加工企业,搞好农产品多层次和深层次的开发。我们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投资建设1-3家农产品深加工厂;争取引进1-3家肉类加工、销售公司。

3、统筹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区域经济结构。一是农田水利建设,“十二五”期间,完成山口水库建设工程,计划投资4000万元搞好全乡农田灌溉、水渠硬化工程,新增

旱涝保收田3000亩,节水灌溉田3000亩,治理水土流失10.3平方公里,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5000人,新建饮水工程13处,骨干塘坝除险加固工程3座;二是通讯建设,力争全乡开通中国移动通讯,完善好广播电视设施,确保“信息公路”畅通;三是完成后崖新农村社区建设;四是搞好学校危房改造和公共卫生设施,改善办学与医疗条件,建好张茅乡卫生院附属设施建设。

4、平衡村域经济发展,改善区域经济结构,利用各村优势,扬长避短,合理利用资源优势、交通优势、土壤优势等,实现村村有项目,户户有产业,缩小国道沿线村与南山、北山各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达到共同致富、共同发展的目标。

5、落实国家与中央有关减负政策,增加农业、农村与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一是切实搞好种粮直补和粮食种植良种补助政策,做到应补尽补,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二是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业产业效益,提倡精、深加工,向加工要效益;三是做好销售工作,使生产的产品得到充分的市场价值率;四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丰富精神生活,建设一批娱乐、休闲设施。

6、大力发展科教事业,加强法制道德修养,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一是完善各种制度,用制度管工作,用制度约束

人;二是管好教育办工作人员,三是管理好教职员工,加强教师的紧迫感与责任感,四是整顿学校秩序、改善教学软环境,五是抓好学生纪律,推广“封闭式教学”;六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家长义务制教育的自觉性,六是努力提高教师素质,七是改革其它配套措施,统一教学标准,统一考试标准,八是规范课外活动,禁止学生从事对学习不利的课外活动;九是组织资金、联系帮扶单位,启动“助学工程”,帮助贫困学生解决上学经费,奖励成绩突出学生再创佳绩。

7、抓好计划生育工作,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头顶大事,也是我乡的主要工作之一,“十二五”期间的计划生育工作要走“以村为主、村民自治”的路子,提倡婚育新风、搞好优质服务、强化流动人口管理、健全社会保障机制,落实好国家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奖扶政策,强化和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十二五”期间计划生育率不低于98%,人口出生率低于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下,性别比控制在112﹕100之内,总人口数在21000人以下。

8、加强国土管理和环境保护。搞好退耕还林,抓好生态绿化,控制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各种污染源。一是争取退耕还林指标;二是加大绿化力度,号召人年均植树5-10株;三是投入资金搞好公路沿线100米之内的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四是搞好国道沿线绿化,禁止破坏植被、砍伐林木;提

倡集中居住,建设新型社区;积极治理“三废”,治理达标率达到90%以上。

9、搞好卫生事业,增进人民健康。一是改善乡村医疗条件,提升医护人员专业水平,建好卫生院专科门诊;二是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抓紧改水改厕,力争村民饮用卫生水普及达到80%以上,无害化厕所达到70%以上;三是推广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统筹,搞好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农村合作医疗普及率达98%以上;四是加强市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规范医药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营药行为。

10、切实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坚决维护社会稳定,努力构建和谐张茅。一方面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另一方面加大惩戒打击力度,完善综合治理信息系统,严格监控各类违法犯罪人员、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坚决扫除“黄赌毒”和地下“六合彩”等社会丑恶现象,致力实现五年无刑事案件的目标;努力解决好群众关注的社会问题,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妥善处理好群众性上访事件,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抓好安全工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加强对重点企业、危爆行业、交通运输等的安全管理,做到五年无重大安全事故。

11、深化“创先争优”活动,提高行政效率。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深入创先争优活动,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加强为人民作“公仆”的服务观念,克服“三难”作风,全面推行首问责任制,贯彻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行政效率责任制,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提高干部队伍自身素质,建设一支“勤政廉洁、务实高效、开拓进取”的干部队伍。

202_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张茅乡经济发展的关键一年,张茅乡党委政府将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紧密团结全乡2万干群,奋力拼搏,开拓进取,实现张茅经济跨越式发展,实现十二五“开门红”。

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规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