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书记在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一个重要的会议,是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今年1月11日全省召开的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大会精神的举措。刚才,天任同志就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讲了全面的意见,我认为XX同志的这个讲话非常重要,把我们市委、市政府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求以及下一步工作的打算都交了底。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既有经济、国防等“硬实力”竞争,也有文化、民族精神等“软实力”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软实力”竞争更具根本性和决定性。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文化建设带有战略性、全局性的意义。
1、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是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必然要求。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作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是党中央深谋远虑的战略决策。我们要正确认识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和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都离不开文化,我们要从意识形态的高度来理解文化。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敌对势力要搞乱一个社会、颠覆一个政权,总是先从意识形态领域打开缺口,先从搞乱人们的思想下手。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都有深刻教训。当前,我们正面临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和西方文化渗透的巨大压力,特别是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之后,西方文化的冲击会更加严重。敌对势力往往通过文化产品的渗透,向我们的未成年人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企图潜移默化地达到他们的政治目的,同我们争夺下一代。他们还往往利用敏感事件大肆炒作,煽动对党和政府的不满。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形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严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任务比以往任何阶段都要突出。在我们XX,“观音文化”越来越繁荣,这是为什么?因为先进的文化没有占领市场,拱手让出了市场。我们工作的不足制造了这个空间,这些传统的沉渣就乘虚而入了。因此,如果我们不抓紧形成自己的文化强势,就有既守不住也打不出去的危险。只有在全球化背景下认识文化作用,谋划文化战略,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才能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从根本上捍卫文化安全,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解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近年来,我市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平均纯收入都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但是,与之形成较大反差的是我们的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甚至出现改革滞后,发展不足的现象。这方面的工作,我们还很难有很多亮点举出来,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市文化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这是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和亟待突破的重点领域。同时,这也是我市挖掘潜力、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方面。文化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增加值已占GDp的10%以上,美国、日本等已达25%以上。北京、上海、广东、云南等10多个省市都提出了把文化产业建成支柱产业的发展战略。当前,我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正处于消费结构升级换代时期,人们消费结构中的文化、娱乐、信息等精神产品的比例不断增大。这种转型将给文化产业的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据预测,随着我国文化需求迅猛增长,文化市场将出现“战略性短缺”的局面。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真正把文化产业作为重要的增长点来培养。
3、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是我市建设大城市和创建优秀旅游城市的现实选择。我市是历史文化名城,红色旅游又纳入了全国红色旅游一盘棋,发展文化产业具有独特优势。但目前无论在思想认识、发展观念,还是在管理体制上,都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主要是优势文化企业不多、市场化程度不高、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转化。要下大决心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发展速度,把我市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只有坚决冲破一切妨碍文化发展的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做法,坚决革除一切影响文化发展的弊端,坚定不移地走市场化的路子,才能不断增强文化的发展活力、市场竞争力和整体实力。
二、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把握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特点和规律,着眼于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新思想理念为先导,以改革体制机制为重点,以建设人才队伍为支撑,坚持大集团带大产业,推动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变,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
1、要在转变思想观念上突破。任何改革都必须首先从思想观念上突破,文化体制改革尤其如此。把文化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对我们传统的文化单位来讲是一次思想上的变革,要有全新认识,文化单位要以改革为动力,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当前,要着力解决三个认识问题。一是解决对文化双重属性认识不清的问题。既要看到文化的公益性、又要看到文化的经营性;既要看到事业属性,又要看到产业属性。必须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使二者统分结合,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对公益性文化事业要转换机制,加大投入,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对经营性文化产业要改革体制,增强活力,走市场化发展的路子。二是解决对占领市场和占领阵地认识不清的问题。要破除文化建设面向市场会导致意识形态领域失控的观念,确立占领市场就是占领阵地的思想。在导向正确的条件下,占领市场越大,意识形态的阵地就越巩固。反之,如果没有占领市场,导向再正确,主旋律的作用也是悬空的。抓文化产业既是抓经济发展,也是抓阵地建设。三是解决对用计划还是用市场配置资源认识不清的问题。要破除单纯依赖政府投入和政策保护的观念,确立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多元化投入、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思想。坚持用市场的眼光看待文化资源,用市场的机制配置文化资源;用市场的办法开发文化资源。归结起来,市场化配置资源的理念是最重要的理念,在思想观念上求突破,关键是要在这方面实现突破。文化单位的同志对文化产业的认识,一定要有更多的视点、更宽广的眼光、更强的自信心,这样,我们就能把XX的文化产业发展好。
2、要在培育市场主体上突破。要按照省里“大集团带大产业”的思路,整合资源,培育和发展骨干文化企业,使之成为带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主导力量。文化基础在XX扎根很深、很普及,我们需要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把它真正转化为文化产业,这是我们的任务。文化单位的同志要把思想放开一点,注意发掘我们XX的文化精神,发掘XX的文化特点,从这些方面打造我们XX的文化产业。要进一步推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解决一些国有文化单位游离于市场之外的问题。实现新闻媒体宣传与经营业务“两分开”,党的“喉舌”性质的文化单位,主营业务不能进入市场,不能企业化运作,要将经营性业务剥离出来,实行事业办企业,事业单位作为出资人授权企业单位。文化企业和事业单位都要大力进行机制创新,深化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在竞争上岗、全员聘用、目标管理、绩效挂钩等方面取得突破。近年来,民营资本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要保护好、引导好民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培育一批重点民营文化企业。要积极促进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逐步形成以国有文化资本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要积极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特别要鼓励优势文化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国内市场。
3、要在创新管理体制上突破。总的要求是,坚持深化改革与加强管理相统一,既要增强文化事业和产业的竞争力,又要保证宏观管理的控制力。要创新文化行政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关系。进一步推进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开,实现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系统管理向社会管理转变。要善于运用经济、行政、法律和技术等多种手段加强管理,促进文化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要打破地方保护、市场封锁、条块分割,制定文化市场准入规则和退出办法,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体系。要建立新型国有文化资产配置权,确保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研究制定国有文化资产出资人制度,探索建立资产经营评价体系,落实文化单位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既确保正确的导向和经营方向,又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4、要在打造人才队伍上突破。文化产业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人才。要牢固树立文化人才资源是第一文化资源的观念,重点抓好文化企业家、文化创作人、文化经纪人“三类人才”的建设。文化企业家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军人物。整合资源、开拓市场、做大产业,关键要有一批既懂文化又善经营的企业家。企业家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经过大风大浪考验成长起来,涌现出来的,要努力为他们施展才华搭建舞台,营造环境。文化创作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灵魂人物。文化栏目之间的竞争,品牌之间的竞争,往往是几个核心创作人才之间的竞争。要着力培养和发掘优秀的名作家、名编导、名演员、名主持人等,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文化创作人才队伍。同时,还要积极培养一支熟悉文化市场运作、职业操守好的文化经纪人才队伍。要建立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对突出贡献人员进行重奖,充分调动各类文化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观,采用灵活的用人机制,搭建引才用才创业平台。
三、加强对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导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重要工作。各区县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去做,党委、政府的领导同志应该带头重视这个问题,不要眼睛只盯着GOp和几个项目,要熟悉文化工作,要努力成为行家里手。建议在座的书记们、区县长们、分管领导们抽时间去吃一份文化套餐:看一场电影、逛一次书店、泡一次网吧、坐一次音乐茶座,更快地进入角色,更好地确定发展思路。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省委的决策部署和市委的要求上来,切实加强领导,搞好统筹协调,确保这项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顺利推进。
1、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列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坚持分类指导、统筹兼顾,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和发展。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级宣传部门要牵头负责,搞好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要密切协作,积极配合,特别是在劳动保障、财税政策、资产处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2、要营造发展环境。良好的环境是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中央和省上支持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充分挖掘文化资源,搞好文化产业布局。加快建立完善覆盖文化单位职工的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保障制度。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严历打击文化侵权行为,规范文化市场秩序。继续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减少环节,简化手续,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努力营造有利于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
3、要提高工作水平。各级党政领导特别是主管这项工作的领导,要加强学习,掌握中央的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和经营管理知识,不断开阔眼界和思维,努力成为“行家里手”。加强调查研究,对本地文化建设的重大问题,包括资源条件、产业布局、企业状况、发展潜力等,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把握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特点和规律,增强工作预见性和主动性;避免草率决策,盲目指挥。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先进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全局,不断改进领导方法和工作方式。
同志们,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一定要积极主动,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推动我市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第二篇:202_年在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202_年在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
展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的这个会议,规格很高,把区(县)书记,区(县)长,分管副书记,常委、宣传部长,分管副区(县)长,宣传部分管副部长,文体广电局长及有关部门的同志请来参加这次会议,这是按省委的要求。省委非常重视文化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这项工作。去年年初,在全国人代会DD代表团集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到了DD代表团,就如何进一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问题,作了一个多小时的专题讲话,当时参加讨论的XXX书记、XXX省长等省领导向李长春同志表示,回川后一定认真贯彻落实长春同志的讲话精神。今年1月11日到12日,为期两天的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大会在XXXX宾馆召开,会议也是请了市州的书记、市长到会。会议对前一段省级文化单位的体制改革和产业发展进行了总结,对下一段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作了全面动员和部署。会议是现场参观考察与大会相结合,XX书记和XX省长各带一个组参观考察了DD新华发行集团的中国西部出版物物流配送中心,XX报业集团的博瑞传播股份印务公司,省电影公司的紫荆电影城,XX市BB区三圣乡的幸福梅林及XX博物馆和XXX博物
馆,这些文化产业给与会代表留下了直观而深刻的印象。这次会议的召开对加快我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今天XX市召开这样高规格的会议,贯彻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大会精神,专题研究部署我市文化领域的体制改革和产业发展工作,这是我市文化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上午与会同志实地参观考察了“三馆”、市新视网络公司、新华集团XX购书中心和大世界文化娱乐中心,使大家对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有了更加形象、更加真实、更为直观的印象,进一步增强了大家搞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信心。
当前,加快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特殊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凸现。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加快文化与经济的融合,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迫切需要;是争取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竞争主动权,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新的形势下,这次会议的召开,对于我市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提升整体发展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着重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日常财政拨款与项目资助相结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经营性的文化企业单位,在其过渡期内财政已投入的基数不变,更主要的是要机制创新,提高效益,自我积累,自我发展。无论公益性的还是经营性的,都要积极探索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的途径和办法,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形成多元投入办文化的格局。要强化市场管理。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依法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公安、工商行政管理、卫生、物价、税务、版权等部门要与文化市场业务管理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做好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新闻单位、群众团体、城市街道居民委员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要协助文化市场管理机构和有关部门加强对文化市场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
同志们,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明确,目标任务具体,大家肩负的责任光荣而艰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局。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抓住机遇,知难而进,扎实工作,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三个转变”,更新观念,开拓进取,狠抓落实,努力开创我市文化工作的新局面!
谢谢大家!
第三篇:市长在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9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的这个会议,规格很高,把区(县)书记,区(县)长,分管副书记,常委、宣传部长,分管副区(县)长,宣传部分管副部长,文体广电局长及有关部门的同志请来参加这次会议,这是按省委的要求。省委非常重视文化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这项工作。去年年初,在全国人代会四川代表团集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到了四川代表团,就如何进一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问题,作了一个多小时的专题讲话,当时参加讨论的张学忠书记、张中伟省长等省领导向李长春同志表示,回川后一定认真贯彻落实长春同志的讲话精神。今年1月11日到12日,为期两天的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大会在成都金牛宾馆召开,会议也是请了市州的书记、市长到会。会议对前一段省级文化单位的体制改革和产业发展进行了总结,对下一段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作了全面动员和部署。会议是现场参观考察与大会相结合,学忠书记和中伟省长各带一个组参观考察了四川新华发行集团的中国西部出版物物流配送中心,成都报业集团的博瑞传播股份印务公司,省电影公司的紫荆电影城,成都锦江区三圣乡的幸福梅林及成都武候祠博物馆和杜甫草堂博物馆,这些文化产业给与会代表留下了直观而深刻的印象。这次会议的召开对加快我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今天XX市召开这样高规格的会议,贯彻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大会精神,专题研究部署我市文化领域的体制改革和产业发展工作,这是我市文化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上午与会同志实地参观考察了“三馆”、市新视网络公司、新华集团XX购书中心和大世界文化娱乐中心,使大家对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有了更加形象、更加真实、更为直观的印象,进一步增强了大家搞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信心。
当前,加快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特殊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凸现。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加快文化与经济的融合,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迫切需要;是争取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竞争主动权,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新的形势下,这次会议的召开,对于我市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提升整体发展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着重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改革开放以后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市国有文化单位围绕经济发展,以文为主多种经营,采取“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文经结合、以文补文的方式自我调整、积极适应。二是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一些文化单位开始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体制改革,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求发展。三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中央、省委部署和李长春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文化体制改革摆在突出位置,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加快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已初见端倪。
1、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全市初步形成了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化演艺为主,涵盖不同领域的多元化产业结构;我们从80年代末起,以政府投入为主,先后累计投入近2亿元建起江阳艺术宫、图书馆、博物馆、广电管理中心、蒋兆和艺术馆、大梯步文化广场、百子图文化广场等重点文化项目工程,去年又完成了XX日报印务中心的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国有文化产业为龙头,多种文化经济实体并存的微观主体框架。目前,全市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演艺领域有从业人员1.3万人,固定资产2.62亿元,202_年上缴税收6900多万元。
2、文化企业迅速成长。国有文化事业单位通过体制创新,资源整合,激发了内在活力。202_年到202_年,XX新华书店顺利进行改制,经过减员增效分流人员160多人,占职工数的70%,新增投资2700万元,在XX白塔商圈打造了3800平方米的目前川南最大的书城——新华集团文轩连锁XX购书中心,并形成了以文轩购书中心和XX书城为龙头,各县区中小门店为骨架的XX片区文轩连锁经营网络,一个以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一体化的文轩品牌全新的展现在市民眼前。202_年,新华集团XX片区文轩连锁实现销售收入9500万元,上缴税收500多万元。与此同时,民营文化企业快速发展,各种广告公司、印务公司、文化中介公司,文化工作室、文化发展中心、演艺团体,艺术培训、娱乐休闲、古玩字画等经营性机构积极拓展市场空间,呈现出强劲的成长势头。XX大世界文化中心引用全新的民营投资和运营机制,集影视、电玩、娱乐、茶艺、餐饮等文化服务项目为一体,成为XX文化企业发展的一道风景线,特别是由峨眉院线投资800多万元建成的大世界电影城,目前从业达到人员30人,202_年总实现销售收入380万,该电影城还参与承担了我市周末电影广场放映等重大文化活动,繁荣了文化市场。
3、文化产品和服务市场繁荣发展。文化市场健康发育,市场潜力加快释放,消费水平不断增长,消费形式更加多样。文艺创作生产机制逐渐转变,产品种类增加、质量改进,市场占有率、上座率、收视率提高。文化服务市场不断拓展,出现了报刊、影视、音像、演艺、培训、文物古玩、网络服务等多种形式。202_年,全市各类报刊发行总量达5600多种,金额3000多万元,每百人中有6.3份,人均消费6.52元;全市电信宽带网络用户突破18000户,网吧60多家,6500多台网吧电脑全部实现连锁化、规模化经营;电视台刊播影视作品86部,共1774集,其中少儿题材的影视剧每天一集;以“酒城之夜”百子图文化广场活动为重点,全市各大露天场地举办了120多场文艺演出;全市各类文学艺术人才出版个人专著21部,入选全国、省书法美术展作品40件,在国内外发表作品1000余件(篇),其中获国家级奖的文艺作品16件(篇),获省级奖的文艺作品28件(篇),获市级奖的文艺作品50件(篇),这些都极大地给人民群众提供了文化服务。
4、文化体制改革有了新进展。按照中央和市委的统一部署,我市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各项工作。一是根据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加强了组织领导,成立了以锡嘉同志为组长,帮知同志和小平同志为副组长,有关部门参加的XX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的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组织指导和综合协调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市委宣传部。二是围绕深化改革、促进发展,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加快职能转变,完善管理方式,强化了依法行政和行业监管。市级广播电视实现了局、台、网分设,行政、事业、企业实现了三分开。国有文化单位以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为重点,积极推进体制创新,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步伐加快。按川委发[202_]15号文件精神,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市有线电视工程公司已通过改制取消事业单位编制管理,依法注销,将其职能,有关资产和债务、人员等划入国有独资的XX新视广播电视网络传输有限公司。市电影公司采取“职工分流安置,企业依法清算关闭、适时重组”的改制思路,正积极推进清算工作。截至目前为止,全市有市新华书店、市电台、市电视台、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市文化馆的改革已全面实施,正得到不断完善。对保留事业单位性质的单位,已完成事业单位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实现竞争上岗、全员聘用、目标管理、绩效挂钩。
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有了良好开端,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积极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市宣传文化战线团结奋斗、锐意进取的结果。总的来看,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有了一个较好的基础,有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势头,有了一批先进单位,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但勿庸置疑,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从总体上看,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改革滞后,发展不足仍是主要矛盾。特别是文化产业总量偏小,比重偏低,集约化程度不高,实力和竞争力不强,与XX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地位不相称。从发展环境看,加快发展仍然存在各种障碍。一是体制性障碍。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管办不分的状况没有完全解决,传统“事业单位体制”仍然束缚着经营性文化单位市场化程度的提升和文化存量资本潜力的发挥,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尚不明晰,投融资体制的改革相对滞后,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不活。二是市场性障碍。统一开放有序的文化市场尚不健全,文化资源配置、生产要素流动、产业链条衔接明显受制于部门分割、行业分割和地区分割。文化要素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发育迟缓,文化产品流通方式落后,知识产权保护和文化市场管理问题仍比较突出。三是政策性障碍。包括行业准入、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工商、财政、税收、国土使用、劳动和社会保障、文化资源占用等方面还缺乏配套的政策规定,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分类指导有待加强,文化产业政策体系尚未完善,国家确定的各项优惠政策有待落实,对民营文化企业给予政策扶持的力度不够。四是结构性障碍。产业发展小而散的状况比较普遍,集中度、关联度不高,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明显,辐射作用不强;文化服务体系不完善,文化消费领域存在结构性供求失衡。以上这些不足,都是在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也必须依靠发展来加以解决。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
二、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
根据中央、省委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解放思想,加强引导,为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一是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讲清楚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断提高干部群众对文化建设在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性认识,统一思想,增进共识。二是市级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认真解读好关于推进改革的各项政策。讲清楚改革目标、任务、原则、标准和要求,以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社会保障制度、市场准入等政策。减少由于对政策理解的偏差而可能出现的工作失误,减少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而可能出现的改革阻力,排除由于思想混乱而可能出现的各种干扰,激发干部群众参与支持改革的内在动力,做好对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扶持。三是大力宣传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和先进典型。广泛宣传改革发展取得的成效,增强广大干部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信心。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宣传表彰先进典型,树立学先进、赶先进的浓厚氛围。
2、积极稳妥,扎实有序,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一是积极稳妥推进新闻媒体宣传与经营“两分开”。实行“两分开”,新闻媒体保持事业单位性质,有利于保证党委和政府对新闻媒体的领导和调控;可经营部分通过企业化运作,有利于在市场竞争中做强做大,更好地支持新闻宣传事业的发展。这方面XX电台、XX晚报等单位已经进行了探索,XX电台广告业务与新闻业务分开,在系统内实行公开竞标,202_年的广告业务就有明显上升。实践证明,“两分开”是新闻媒体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途径,操作上也是可行的。下一步我市要积极探索“两分开”的新机制、新办法,使宣传业务与经营业务相互促进,经营部分的收益主要用于发展壮大新闻主业,真正把我市的党报、电台、电视台做强做大,更好地发挥党和人民喉舌的作用,更好地发挥社会公众资讯的作用,特别是市级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的深度挖掘上要进一步下功夫。二是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改革发展。继续加大公共文化设施的财政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网络,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变政府对文化的投入方式,提高投入效益,实行政府招标、采购等多种有效办法,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要继续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强化管理,增强活力,提高服务质量。三是积极推动经营性国有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目前,中央和省委要求转企改制的单位有六类:一类是新闻媒体中的广告、印刷、发行、传输,以及影视剧、娱乐、体育、科技节目制作等部门;二类是事业建制的新华书店、电影厂、影剧院;三类是党政部门、行业组织、人民团体所属事业编制的影视制作和销售单位;四类是除国家重点扶持以外的一般艺术表演团体;五类是科学技术、竞技体育、音乐美术、生活休闲等方面的报刊社;六类是除仍需保留事业性质的政治类、公益类出版社以外的出版单位。对我市属于这几类文化事业单位的,要切实转换体制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要高度重视国有资产安全,做好资产评估、产权界定,建立经营责任制,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文化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关键举措。对此既要态度坚决,积极推进,加快转制步伐,又要慎重对待,加强指导,稳步实施。市文化体制改革领导组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力争在年内完成报社印刷厂、XX广播电视报社、川剧团、歌舞团、演出公司等单位的改制工作,尤其是要用心做好改制方案。四是健全宣传文化工作宏观管理体系。改革宏观管理体制,重点要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进一步推进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开,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资源变资本。同时,进一步强化政府的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职能。加强文化法制建设,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实现宣传文化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从而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管理格局。
全市新闻媒体、出版单位又是党的重要宣传思想阵地,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事关政治稳定和国家文化安全,因此我们在文化体制改革中要做到,无论什么情况下,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性质不能变,正确的舆论导向不能变,党管媒体不能变,党管干部不能变。
3、营造环境,依法管理,构建健康、有序、活跃的文化市场。一是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制定文化市场准入规则和退出办法,逐步推动文化市场的开放,在开放中加以规范和引导,鼓励公平竞争,实现优胜劣汰。二是整顿规范市场秩序。逐步完善我市地方性文化法规体系,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按照今年省上对文化综合执法试点工作的安排,市文化体制改革领导组办公室要积极做好调查研究,做好人员机构方案的准备。要加强文化执法监督,严厉打击盗版盗印、非法出版、非法营销等不法活动,制止报刊摊派发行,治理散滥,优化结构。三是逐步推动文化市场的开放。鼓励多元化经营和跨地区发展,通过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网络管理等现代流通形式,促进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抓紧建立健全行业组织,重点发展经纪、评估、咨询服务等市场中介机构,发挥中介组织在培育和拓展文化市场中的作用。
4、加大力度,突出重点,推动产业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升级。一是做强做大文化产业。我市文化产业要突出主业,增强文化原创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积极探索以资产为纽带,通过兼并、联合、参股、重组等方式,拉长产业链条,完善产业网络,提升产业品质,增大产业规模。其他中小型文化企业,要发挥特色,注重个性,走专业、精品和创新的路子。二是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优化文化产业布局。依托XX市区的中心位置,充分发挥科技、教育和资源优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形成我市几个具有区域优势和特色的文化经济圈。三是打造文化精品,实施品牌战略。要组织力量,加强研究,深度挖掘,将资源优势转为品牌优势。四是规划建立一批文化产业基地。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择优选点的要求,采取政府推动、政策扶持、市场运作方式,建立一批文化产业基地,形成强势规模经营,使之成为集聚文化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的高端产业平台。五是继续做好重点设施项目的建设工作,推进市、县(区)、乡(镇)三级贯通的有线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建设。六是抓住古蔺太平渡陈列馆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契机,发展我市红色旅游。红色旅游搞得好,可以一举多得:旅游者在休闲的同时了解革命历史,了解革命老区人民现在的生活;老区经济发展可以从中受益,群众也增加了增收的门路;通过对外交往老区人民可以了解更多的信息,开拓发展思路,找到新的发展渠道。红色旅游是政治工程,也是经济工程,更是文化工程。
5、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进一步拓展文化产业市场化投融资渠道。一是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文化经济。正确处理盘活国有文化资本存量和激活社会文化资本增量的关系,进一步推行文化资本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通过股份制改造,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文化经济。二是积极引入民营资本。进一步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文化经济发展的地方法规,发挥好、保护好、引导好民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要降低门槛,开放市场,鼓励民营资本以直接投资、间接投资、项目融资等多种方式投资文化产业进入出版物分销、影视制作、影院改造和电影放映、文艺演出等领域。
6、积极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一是注重培养和树立文化产业的领军人物。“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句话非常形象地说明了领军人物的重要性。推进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政治强、作风正、业务精,能够驾驭和适应市场,熟悉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精通现代企业管理的领军人物,充分发挥他们在推动改革发展中的“领头羊”作用。二是加强跨学科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突破传统文化产业人才队伍的结构性局限,注意培养和引进跨学科文化产业科技人才,重点培养一批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同时,要大力加强现有人才队伍的科技培训,努力培养和造就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文化产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三是着力建立尊重知识、鼓励创新、唯才是举、公平竞争的人才激励机制和拴心留人的用人机制,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
三、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
1、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贯穿始终。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强大与否,既取决于经济的实力,同时也取决于文化的实力。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输出,使我们面临西方文化资本、文化产品和价值观念的严峻挑战。美国出口的大宗产品已不只是地里的农作物,也不只是工厂里制造的物质产品,更多的是批量生产的流行文化——电影、电视节目、音乐、书籍和电脑软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仅要发展物质生产力,在经济上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更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生产力,巩固自己的文化阵地。因此,努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在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中,我们必须始终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弘扬主旋律,占领主阵地,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共同的理想信念,熔铸坚强的精神支柱;加强全民族思想道德建设,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弘扬中华优良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吸收和借鉴世界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推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只有这样,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才能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确保正确方向,实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解放文化生产力,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
2、全面认识文化产业的双重属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文化产业与其它产业相比,既有同一性,又有特殊性。同一性是指文化产品具有与其它产业的产品相同的一般属性。它的生产、加工、制造、包装、上市,和其它产品一样,都要面向市场,讲究投入产出,获取经济效益,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产业属性。特殊性在于文化产品不同程度地具有意识形态属性,这种属性就其本质而言就是熔铸在产品中的一种文化价值观。因此它具有其它产业所没有的特殊的属性。对文化产业的双重属性,我们要特别注意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在确保正确导向的前提下,要争取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经济效益越好,社会效益就越有可靠的基础,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二是占领阵地和占领市场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更好地占领市场,才能更多地占领阵地,更好地贴近群众,远离市场必然远离群众。也就是说,只有把文化产品变成商品,变为广大群众的最终消费,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文化的宣传教育功能,强化它的意识形态属性,达到以科学理论武装人,正确舆论引导人,高尚精神塑造人,优秀作品鼓舞人的目的。比如《赤水河畔》、《赵四炎》、《我们的老街》、《星陨长空》等我市创作拍摄的优秀影视作品至今人们仍记忆犹新。目前,西方国家的文化产品特别是美国好莱坞大片、韩国、日本网络游戏软件在我国文化市场上已占据相当大的份额,它们所宣扬的文化精神、道德观念、社会价值观已经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必须因势利导,坚持“三贴近”原则,积极扶持我们自己的优秀文化产品,彻底改变和走出过去那种“政府是投资主体,评奖是根本目的,领导是基本观众,仓库是最终归宿”的尴尬境地。
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统筹协调,正面引导。发展是目的,是主题;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也是发展的制度条件;稳定是发展和改革不可缺少的社会环境和一般前提。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内在关系。改革必然涉及利益调整,尤其是在文化领域改革大大滞后于经济领域和其他社会领域改革,旧的观念特别是长期形成的计划经济传统思维还较深地束缚着一些干部职工的头脑,一些文化单位生存和发展的矛盾也十分突出,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十分重要。为此,涉及改革的各部门各单位要积极引导干部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树立社会主义义利观,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坚持正面引导,多做解释说明工作,化解矛盾疑虑,理顺心理情绪。要把改革举措的力度、改革推进的程度与干部群众的承受度结合起来,不能把改革简单地等同于“减员裁人”,坚持在利益调整中凸显人文关怀,努力做到“刚性原则,柔情操作”,关心困难职工生活,妥善安排好下岗职工生活和再就业工作。各级党委宣传部要在党委的领导下,切实做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牵头协调工作,积极争取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抓紧研究制定文化领域改革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确保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有序展开、积极推进。宣传文化系统各部门各单位要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定,认真抓好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对改革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早做研究、早做准备,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决不因为我们工作的疏忽给大局添乱。
4、力求思路创新,机制创新,环境创新。党的十六大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先进文化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创新。去年,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来川视察,对四川文化体制改革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给予充分肯定,并把四川确定为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份,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四川的关怀和支持。XX的文化体制改革是四川试点的重要组成部分,试点就是机遇。要搞好试点,必须锐意改革,大胆探索,开拓创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壮大文化产业,首先要思路创新。思路创新,就是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就是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协调发展;就是要面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次是机制创新。文化体制改革是否成功,关键是要看是否建立了好的机制。要有好的机制,才能出人才、出精品、出效益。新华发行集团XX教材文连锁、大世界文化中心、新视网络公司之所以有生机、有活力,就是抓了体制机制创新。但是,制约我市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的因素还较多,关键是体制性障碍。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深化改革,在体制上突破,在机制上创新。必须面向市场,挖掘文化资源,立足于资源变资本,把我市丰富的文化资源变为现实的文化资本,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增添新的生机和活力。第三是环境创新。要努力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绝不仅仅是宣传文化部门的事。
5、加强领导,密切配合,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各级党委、政府要根据中办发[202_]21号、川委发[202_]15号、泸委发[202_]37号、泸委发[202_]29号及泸市人[202_]45号文件精神,加强领导,把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新自过问亲自抓。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全社会都要关心支持,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要提供政策和舆论支撑。用好用活中央出台的政策,尤其是要落实好劳动保障、财政税收、资产处置等方面的政策。在市级职权范围内的,要给予大力支持。各级政府及部门要结合实际,抓紧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对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给予大力支持。要加大投入力度。区分政策界限,将公益性和经营性分开。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政府要努力增加投入,增强导向作用。但要改革扶持方式,实行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相结合,日常财政拨款与项目资助相结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经营性的文化企业单位,在其过渡期内财政已投入的基数不变,更主要的是要机制创新,提高效益,自我积累,自我发展。无论公益性的还是经营性的,都要积极探索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的途径和办法,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形成多元投入办文化的格局。要强化市场管理。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依法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公安、工商行政管理、卫生、物价、税务、版权等部门要与文化市场业务管理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做好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新闻单位、群众团体、城市街道居民委员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要协助文化市场管理机构和有关部门加强对文化市场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
同志们,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明确,目标任务具体,大家肩负的责任光荣而艰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局。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抓住机遇,知难而进,扎实工作,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三个转变”,更新观念,开拓进取,狠抓落实,努力开创我市文化工作的新局面!
谢谢大家!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9
第四篇:在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
大会上的讲话
(202_年11月26日)
刘 慧 晏
同志们:
这次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开创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建设新局面。
刚才,传达了中央、省有关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精神,表彰了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先进个人。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
下面,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的精神,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当今时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对于增强城市软实力,推进淄博老工业城市转方式调结构,不断开创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建设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党的十七大发出了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国务院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今年7月23日,中央政治局专题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问题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8月13日至14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我省召开,对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作出部署。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央关于我国“十二五”发展的《建议》,又进一步把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突出工作重点进行了安排。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召开了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姜异康书记、姜大明省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强调要集中力量、强化措施,着力打造文化改革发展五个方面的新优势。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为我们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的方向。我们淄博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把加快文化改革发展作为建设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的重大举措,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繁荣文化事业,文化建设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在新的形势下,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抓住机遇,积极作为,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
第二,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是促进经济文化融合发展、建设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的必然选择。在现代经济中,文化因素越来越重要,经济与文化越来越融为一体。文化在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的同时,其自身的经济功能明显增强,在综合竞争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当前,我市正处在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坚时期。推动淄博老工业城市新的转型发展,既需要加强结构调整,加强自主创新,加强节能减排,深化改革开放,也需要重视和发挥文化的力量。把握好经济与文化融合发展,将显著提高现有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产品竞争力,充实经济社会发展内涵。因此,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把文化改革发展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着力加以推进,务求更大实效。
第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国际经验表明,人均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文化消费会持续增长;而当超过5000美元,则会出现文化消费的倍增态势。目前,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3000美元,全省超过5000美元,我市今年将达到10000美元。无论从全国、全省看,还是从我市看,城乡群众文化需求和消费正进入一个空前旺盛的时期。统计抽样调查也说明了这一点。我市城市居民在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通信等方面的支出,202_年为1539元,占总消费支出的29.43%;202_年为4572元,占总消费支出的36.04%。从中可以看出,近年来,居民文化消费也是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的。这启示我们,必须顺应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新期待,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繁荣文化市场,拉动文化消费,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使城乡群众享受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因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牢把握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担当起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重任。
二、抓住关键突出重点,不断开创文化改革发展新局面
根据全国、全省文化改革发展工作会议精神,从淄博实际出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文化改革发展总的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一中、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挖掘文化资源优势,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振兴文化产业,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不断开创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建设新局面。在具体工作中,要着力在三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一)着力在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发展文化产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各级要认真落实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省、市促进文化产业振兴的《意见》,集中力量,抓住关键,强化措施,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集群。立足我市文化产业比较优势,依托现有骨干文化企业,大力发展印刷发行、现代传媒、文化旅游、文化创意、工艺美术、广告会展、文化演艺、文化用品、休闲娱乐、影视剧制作等十大文化产业。力争到202_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比202_年翻两番,成为我市新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根据这一目标,要分类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形成鲜明的工作导向;积极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文化与科技、资本的融合,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和工艺装备水平;加强文化产业载体建设,集中培育现代印刷发行、创意会展、工艺美术文博3个基地,大力培植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重点企业集团,促进文化产业集中集约集聚发展。
二是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与经济、科技融合发展,催生出新的产业形态——创意产业。这是主要依靠人的智慧、技能,借助于高科技,对经济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从而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的新兴产业。这一产业发展基础广泛,发展潜力巨大,在上海等城市已经发展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文化产业。作为我市来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载体多,发展空间大,应当格外重视和支持。要把文化创意与工业发展结合起来,在工业设计、产品营销、品牌建设等方面,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提高产品附加值。“十二五”时期,要首先把我市的陶瓷、琉璃、丝绸等传统工业,逐步改造提升为文化创意产业。要把文化创意与服务业发展结合起来,积极发展动漫、数字报刊、网络电视、在线娱乐等新兴业态,提高服务业的文化内涵和科技含量。特别是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以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发展水平,把齐文化与我市旅游资源融汇起来,建设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城市。要把文化创意与农业发展结合起来,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切实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要把文化创意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把文化创意渗透到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努力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
三是狠抓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关键要落实到具体的文化产业项目上。要按照建设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的目标要求,集中策划实施一批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辐射带动力强的文化产业项目。要加快推进齐文化生态园建设,提高生态绿化水平,整体策划推介,着力打造齐文化产业聚集区。要加快推进周村古商城建设,进一步扩大规模、丰富内涵,使之成为鲁商文化重要的传承和展示区。要加快推进牛郎织女爱情主题公园建设,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要结合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宝山生态文化教育园规划建设,加强创意项目策划,把这两个区域建设成为淄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集聚区。要统筹抓好璀璨中华文化生态园、中国陶琉文化城、齐赛创意产业园、印象齐都创意产业园、鸿杰印务高精品包装印刷等项目建设,力争早日见到成效。在此基础上,要着眼于“十二五”发展,集中策划、储备一批文化产业好项目、大项目,增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后劲。
四是全力打造齐文化地域品牌。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有鲜明的城市文化符号。我们淄博最闪亮的文化符号,就是齐文化。要围绕打造齐文化品牌,整合地域文化资源,把聊斋文化、商埠文化、陶琉文化、孝文化、世界足球起源地文化、牛郎织女爱情文化等统一在齐文化的“大旗”下,丰富齐文化内涵。要加强齐文化研究宣传交流,增强齐文化的影响力。要借助齐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加快培育一批品牌文化企业、品牌文化产品、品牌文化企业家,促进齐文化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二)着力在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实现新突破。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利的基本途径,也是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要着眼于统筹城乡文化建设,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基层特别是农村和城市社区为重点,以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为原则,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是加快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十二五”时期,我市文化设施建设的重头戏就是建设淄博文化中心。这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全市20万“文化人”的共同愿望。淄博文化中心集图书档案规划展示中心、公共活动中心、文博展示中心、大剧院于一体,规模大、功能全、档次高。建成后,将极大地提升城市文化服务功能,带动全市文化事业发展。这项工程已于前不久奠基,要列入市级重点投资计划,加快建设进度,力争202_年前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各区县也要进一步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区县文化馆、图书馆要全部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
二是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要积极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向城乡基层倾斜,切实抓好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十二五”期间,要逐步实现城乡村居普遍通有线电视、通宽带网络,普遍建有图书室、文化室。要进一步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把乡镇文化站建设成为承上启下的文化服务节点。要研究制定扶持政策,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发展文博收藏,建设特色展馆,促进文化资源共享。
三是加大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力度。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既要加强设施建设,也要注重精神产品创作和供给,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要大力实施精品工程,加强重大题材创作,推出一批具有淄博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精品。要继续组织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广泛开展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大力发展社区文化、乡村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活跃城乡基层文化生活。要把公共产品供给与市场化手段结合起来,根据群众文化需求,由公共财政购买公共文化产品,重点是提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指导、辅导服务,带动和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三)着力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上实现新突破。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文化体制改革既有其他领域改革的共性,又有一些特殊性、复杂性。要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是进一步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步伐。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关系到整个改革的成效。要认真总结推广我市电影院线改革经验,全面完成国有影剧院转企改制任务。要稳步推进专业剧团改革,优化内部管理,提高发展水平。已完成转企改制的,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经营管理,建设企业文化,尽快形成面向市场的体制机制。
二是进一步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力度。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要着眼于突出公益性、强化服务职能、增强发展活力,推动形成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运行机制。要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引入激励和竞争机制,完善工作评价机制和绩效考核办法。要探索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赋予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应有的自主管理权限,激发发展活力。要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逐步推动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青少年宫、群众艺术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是进一步推进新闻传媒体制改革。新闻媒体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要在坚持党管媒体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相关改革,努力做大做强主流媒体,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事业发展水平。要积极推进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适时组建报业传媒集团。要加快广播电视改革步伐,整合广播电台、电视台传媒资源,实行制播分离改革,组建广电传媒集团。报业集团和广电集团成立后,要加快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推动新闻宣传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四是进一步健全完善文化市场体系和文化管理体制。实践证明,凡是市场发育良好、市场体系较为完善的地方,文化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往往也比较强。要加强文化产品和文化要素市场建设,促进文化资本、人才、技术在更大范围内合理流动,优化文化资源配置。要建立健全现代流通体制,积极培育大型现代流通组织,加快建设文化物流中心,构建覆盖广泛、贯通城乡的文化产品流通网络。要建立健全市场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大力发展经纪、代理、评估、咨询等文化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不断提高文化领域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要深入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切实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外向度,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要积极推进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力提高执法水平和行政效率,促进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加快文化改革发展,要与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结合起来。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城市文明建设成果的集中反映,是富有价值的城市品牌。202_年,我市创建为首批省级文明城市;202_年,我市再次被表彰为省级文明城市,并荣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明年,是争创第3届全国文明城市的迎评年。中央文明委将从明年6月份开始开展文明城市测评工作。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树立志在必得的信心和决心,分解任务,落实责任,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努力取得文明创建的新成果。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确保文化改革发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任务。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措施,积极作为,扎实推进,奋力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
一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文化建设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教育群众,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切实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坚定广大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要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道德建设,引导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要把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以人为
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加注重文化建设的社会效益,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群众。要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保证文化健康繁荣发展。
二是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关键在人才。淄博文化底蕴深厚,名家辈出。目前,全市各类文化人才达到3.2万人,其中,中国作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音乐家协会、戏剧家协会、摄影家协会、刻瓷协会会员217人;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20人,国家一级演员16人;还有一大批文化经营人才、文化创意人才和文化企业家。他们是我市文化改革发展的宝贵财富。对各类人才,各级要在感情上尊重、在政治上爱护、在工作上支持,为他们干事创业创造良好条件。在此基础上,要加大高层次文化人才引进力度,加强与国内外名院、名校、名家的联系合作,探索实行“一对
一、面对面”柔性引进机制,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规模质量。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牢固树立人人是人才、人人能成才的理念,盘活现有人才存量。要健全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坚持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充分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全市广大文化工作者要树立远大理想,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努力创造出更多的文化精品,奉献给人民群众,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担负起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神圣使命。
三是不断优化文化发展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发展环境,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分类制定促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释放文化发展潜能。要加大政府投入,把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作为民心工程的重要内容,优先安排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扶持公益性文化单位,确保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逐年增长。要探索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文化建设。要优化市场环境,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各类文化资源合理流动。要大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加强宣传引导,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文化改革发展的生动局面。
四是切实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文化改革发展摆在全局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领导上切实加强、工作上强力推进,确保文化改革发展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落实、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加强对文化建设知识的学习,研究文化发展规律,探索文化发展途径,努力成为有文化自觉、有文化责任、有文化审美的新型领导干部。
同志们,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振兴责任重大,使命崇高。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满激情、科学创业,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建设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五篇: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总结思路
202_年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
工作总结及202_年工作设想
202_年,我县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地区业务部门的热情指导下,经过县领导小组领导关心和办公室人员的努力,工作得到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和配合,工作严格按照《202_年全区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要点》和与地区签订的《目标责任书》,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202_年工作回顾
(一)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解决工作重点和难点 成立了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办公室,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影响制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202_年十一月成立了文化产业办公室,为县委宣传部所属正股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主任1人,编制3人,在宣传部配设了办公地点,调入了所需工作人员,并设立了县级文化产业资金20万元,落实工作经费5万元;今年8月,又成立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领导小组,设立了以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局局长为办公室主任的专门机构,扎实抓好此项工作。
(二)严格根据工作要求,认真落实任务 文化体制改革方面:
一是拟订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方案,在现有文化稽查队和可乐文物执法队的基础上,组建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并在10月底挂牌。
二是认真开展深化图书馆内部机构改革,按照文化事业单位三项制度改革情况,强化内部管理,提升了文化馆和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目前运行正常。三是完成了县有线电视新闻中心制播分离,在中心设立了广告部,完全实行了制播分离。
四是认真对照中央、省、地有关政策,对符合文化企业转制的企业进行梳理,我县电影院早已不存在,继县印刷厂改制后,仅有新华书店一家企业。按照政策,我县成立了小额贷款担保公司,积极为文化企业发展提供服务。
文化产业发展方面:
一是认真组织开展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在全省“多彩贵州”小品大赛期间,认真组织了《撮泰吉》、《攀干爹》等节目参与,获地区一、二等奖和优秀奖,《撮泰吉》代表地区参加全省决赛获金黔奖;参加全省县级文工队调演获得优秀演员奖、优秀表演奖、节目一、二、三等奖、优秀编导奖、团队优秀奖、服务农村奖、优秀示范文工队,囊括全部奖项;组织《阿西里西》参加云南楚雄举行的中国国际火把节获赛舞银奖;由我县音乐爱好者创作的《梦中的家》等歌曲获“多彩贵州”音乐作品创作大赛毕节赛区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优秀奖若干。通过不断的文化交流,进一步宣传了我县的民族文化品牌。
二是成功承办毕节地区第四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202_中国•贵州•赫章阿西里西旅游文化艺术节。根据地委、行署安排,今年我县承办了全区第四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认真做好各项工作,自县委政府明确旅发大会筹备领导小组办公地点设在宣传部后,宣传部立即组织了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及时安排部署各项工作任务,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圆满完成了《夜郎魂》大型歌舞剧演出、毕节地区第四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阿西里西旅游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天上石林景区开游仪式、韭菜坪登山节、彝族火把节、阿西里 西大草原自然风光之旅、毕节地区生态文明家园和赫章自然风光摄影作品展、毕节地区旅游商品及名点名小吃展销会、赫章核桃拍卖大会、夜郎文物陈列馆开馆仪式、平山乡乡村旅游节暨乡村旅游星级示范户授牌仪式、阿西里西旅游文化艺术节闭幕式等活动,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主题向来宾和游客展示了赫章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资源,受到了领导来宾的一致好评。
三是进一步提升了大型歌舞剧《夜郎魂》和民族特色舞蹈。借全区第四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召开之机,我县按照“不求办得最好,但求最有特色”的目标,对《夜郎魂》和开幕式文艺演出进行了认真策划,力求全方位体现赫章特色,多角度推出赫章精品。根据演出需要,对人民会场演出大厅进行了重新装修,完善了相关配套设施,加强对《夜郎魂》舞蹈的提升包装,完善了演出所需服装道具、灯光舞美,使《夜郎魂》演出效果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开幕式文艺演出特邀了北京知名编导张玉华老师担任总编导,以展示彝族文化为主体,采用实景与传统民族歌舞自然相融的表现手法,对赫章原生态舞蹈进行艺术加工,使其达到充分体现自然生态、人文风情的艺术效果。
四是继续开展夜郎可乐的保护和利用工作。认真组织有关单位和部门,对我县文化产业发展工作进行规划和编制,结合我县可乐被国家公布为第一批可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机遇,编制了夜郎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初步方案。同时,协调建成了“夜郎文物陈列馆”。在新文化馆协调了约440平方米的展厅和60平方米的馆藏室,改造为“夜郎文物陈列馆”,并从省、地文物局调回或复制夜郎出土文物进行布展,使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能直观了解赫章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五是进一步夯实了旅游发展基础。借助承办旅发大会的契机,着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大坪子至小韭菜坪、野马川经威奢至古达、威奢经二台坡至兴发、兴发至大韭菜坪等旅游环线公路建设,解决了县内各景区、景点的道路连接问题,为旅游产业发展打下了基础。同时按照我县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以及县委政府“收缩战线、分别实施、集中力量、重点打造”的原则,完成了贵州屋脊小韭菜坪景区大门、天上石林景区大门、石林迷宫步道、景区停车场、公厕、接待室建设。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善,向来宾充分展示了我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推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上台阶、上水平,展示了全新的旅游形象。
六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顺利进行。第一批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的主体工程已接近完工,第二批10个多数已进入主体工程建设阶段;完成了202_年84个“农家书屋”建设及验收工作,完成202_年98个点新申报工作;完成数字电视整转9868户,超额完成1846户。县乡联网一期工程的平山、野马川、水塘三个乡镇信号接入、机房建设已顺利完成,白果镇机房信号接入工作正在实施,已平移安装了数字电视用户970户,二期工程(其余21个乡镇)的建设方案已完成并上报地区公司;完成农村公益性电影放映任务5281场;已完成32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球场的硬化并投入使用;完成了赫章县文化馆办公用房、培训教室、排练大厅、保管室等工程建设,已投入使用。
七是认真做好文化产业数据统计和项目编制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文化产业统计相关数据及时上报。同时结合中国深圳(世界)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和西安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实际,文产办汇集相关方面资料信息,对我县文化产业项目进行梳理,共筛选项目10个,相关文件(比如发改立项文件,土地用地文件等)正在完善之中。
八是大力培养文化企业。经过排查,文产办将赫章县现代教育服务有限公司和赫章县汉阳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作为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文化企业。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由于我县的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差,尚处于探索尝试阶段,经济总量小、竞争力不强,虽然发展空间广阔,但面临的困难十分艰巨。分析起来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性质、特点、发展规律及走向,缺乏深层次的认识。什么是文化事业、什么是文化产业,二者能否相互渗透、交融或相互转化等问题,许多同志还不是很清楚,也没有去思考。由于过去没有对文化产业形成市场化的观念,没有把它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来考虑,只是把它作为政府的一个调控工具,企业缺乏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理念,缺乏生存发展的生机和活力,从而导致了文化产业过分强调社会性而忽视其效益性,制约了它的快速发展。
二是资金投入不足。我县是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以农业为主的贫困县,做强做大任何一项产业,都离不开政府的财政投入、税费优惠、产业扶持、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持。
三是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过去一直把文化产业作为政府的一个事业部门,从业人员没有竞争压力,无进取心。因此,缺乏既有文化底蕴、又通晓经济管理的专业化人才。由于人才的匮乏,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理、保护、开发的工作就显得相对滞后,文化资源优势就不能形成经济优势。
三、202_年工作设想
(一)文化体制改革工作
文化体制改革是一场深刻的体制革命,没有体制性的突破,文化就不可能实现大繁荣大发展。要按照上级有关政策要求,整合除电视台外的国有经营性文化资产,主要围绕图书馆、文化馆改革和继续深化和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工作,推进经营性文化资产走入市场。
(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
进一步扩大产业面、拉长产业链,抓好文化资源和优势的整合,形成文化产业发展合力,增强整体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竞争力。一是在全县文化产业统计工作基础上,进一步调查统计文化产业资源,摸清底数,掌握家底;二是认真作好文化产业项目策划,完备相关资料,为项目招商和申报打好基础;三是全面协调,通力配合,加强和上级部门沟通,认真做好项目申报工作;四是总结参加中国深圳(世界)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和西安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经验,认真做好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五是认真指导和培育好一两家文化产业企业,让之逐步发展成为效率良好的企业,带动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
赫章县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_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