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农村中学生数学学习之我见
编辑:流年似水 识别码:17-1048206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24 17:53:43 来源:网络

第一篇:农村中学生数学学习之我见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农村中学生数学学习之我见

作者:崔荣德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理论》202_年第03期

【摘要】帮助学生消除心里障碍,找回自信;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学习;多渠道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 数学学习;兴趣

农村中学生生活空间比较狭窄,学习基础差,部分学生导致厌学情绪,尤其是数学 有的连小学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都不会,针对这种情况,作为初中数学老师就应当利用他们身边的数学信息,激发数学兴趣,提升数学素养,让学生学好数学。

1.帮助学生消除心里障碍,找回自信 很多学生数学成绩不好,数学思维能力明显滞后,导致他们产生不想学,学不好的思想,对这些学生要帮助他们消除心里障碍,在学习方法上加以引导,我在具体数学教学中是这样做的,首先找一些简单的数学题,让学生先做或讨论,然后找出学生亮点,加以肯定表扬,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身上的亮点得到充分发挥,使他们认为自己行,并不比别人差,从而找到了学习自信心。

2.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学习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相互相成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与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是师生情感关系的主导者,只有具备亲和力,和完美的人格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一旦与数学老师建立了和谐的关系,学生就会喜欢这个老师,从而喜欢这个老师所上的数学课,当老师的情感在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时,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浓了,学习成绩就自然提高。

3.多渠道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内容较枯燥抽象,它不像语文那样有深动的语言和复杂的故事情节,不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从身边熟悉的数学入手,引导学生大胆探索时间,总结规律,比如我在教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我让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然后把这个三角形剪下来,再把剪下来的这些三角形拼在一起,看看是不是180°,通过这样在实际中学习数学,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在数学课堂中要从语言的表达下功夫,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如模型直观、实物直观、图像直观、语言直观、多媒体直观等教学手段,从学生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借助于教师的生动语言,动作表情,进行形象化表达,吸引学生注意力,创造一个有生有色的课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总之,提高农村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对提高农村数学教育的意义非常重大,作为数学教师,只有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多渠道多角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认真探索,最终能够使学生对数学达到厌学到爱学乐学的转变。

第二篇: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之我见

浅谈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提要: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有效的课外阅读。目前,中学生特别是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堪忧。教师应从阅读兴趣的激发、读物的选择、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环境的营造诸方面花大力气,在学生课外阅读中应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新课程标准课外阅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人类的进步史是一部阅读史。纵观古今中外,大凡有所成就的人,无不博览群书。当代青少年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他们要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思维,丰富情感。这一切,离不开阅读。

作家茅盾曾说过:“课堂上就那么薄薄的几本课本,谈不到多,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假期阅读。”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总结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得失后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课外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与能力。教材的更新永远赶不上时代的节奏,课本上有限的几篇文章决不能培养出曹雪芹、鲁迅、余秋雨这样的大家。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扎扎实实开展课外阅读!

新课程标准规定:初中阶段的阅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到三部名著。各地中考也把名著阅读纳入中考考查范围。但是,由于缺少阅读的氛围和必要的引导,由于学业的压力导致阅读时间的不足,由于某些家长及老师的偏见,中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令人担忧,一是阅读量远远不够,二是没有质的保证。

鉴于此,笔者打算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课外阅读的指导。

一、激发阅读兴趣

孔子曾说过,对于一件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何愁他们不去读呢?何愁他们不读得“欣然忘食”呢?因此,教师在这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那么,具体该怎样做呢?

1、以读促读

学生在课内读了一篇感兴趣的文章后,进而引导他们读与之相关的一组文章。如读了《最后一课》,学生有感于都德对韩麦尔先生的深细描绘,教师适时推荐《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再联系古典名著《水浒传》,指出《水浒传》中一百单八将性情各异,作者把他们描绘得形像逼肖,呼之欲出,值得深读。又如读了朱自清的经典散文《春》之后,再引导学生去阅读其他作家描写春的文章,也可以引导他们读一组关于其他三个季节的文章。此外,还可以由这位作家的某一篇文章延伸到他的其他文章,或由所选作品延伸到背景材料、评论性文章等。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拓宽视野,在广阔的课外阅读中涵泳、品味,就能真正做到“得道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2、以说促读

教师定期组织阅读积极分子介绍文坛新动态,推介新作品,谈自己的阅读心得,讲讲课外阅读的收益。有了榜样示范,有积极分子带动,整个班级的阅读氛围自然要好许多。

3、以看促读

在这样一个资讯社会,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刺激正与书争夺着那些单纯的花季少年。在许多孩子眼里,电视、网络游戏远比书来得亲切生动。这也是为什么现代人读书量持续走低的重要原因。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趋利避害。现在,有许多名著名篇都拍摄成了影视作品,如四大古典名著,现代名著《阿Q正传》、《骆驼祥子》、《子夜》、《茶

馆》、《边城》,外国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等。这些影视作品大多已制成了光盘在市场上出售,假期中,各大电视台也纷纷播映。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作品的同时,收看这些影视作品,他们对原著的阅读兴趣会大大提高。

4、以诵促读

有位外国朋友曾经说过,你们中国人说话就像唱歌似的,真是美极啦!为什么汉语有这样神奇的音感效果呢?原因之一,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不同声调的语汇组合排列起来,就会形成抑扬顿挫的音乐美。

教师如能利用汉语的这一优势,指导学生朗诵课外读物中的精美语段,势必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而且,朗诵的过程是学生对作品不断认识的过程,朗诵是一种艺术创造!要想朗诵好,就必须潜心钻研原作的风格和感情,这样必然会加深对原作的理解和喜爱。当学生爱上了朗诵,可以说他也爱上阅读了。

5、以写促读

教师结合学生阅读的材料,布置写作的话题。如读《水浒传》,可以写一写《〈水浒〉人物系列谈》、《我最欣赏的〈水浒〉英雄》;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以写一写《当今社会还需不需要保尔精神》;读《朝花夕拾》,可以写一写《鲁迅的童年生活》等。这样做就促使学生仔细深入地研读作品。

6、以演促读

读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读老舍的《茶馆》,就让学生选取其中的一些片段进行表演。读其他的叙事性作品,教师可指导学生将其改编成短剧,利用活动课在班内表演。表演的同学固然要精读原作,看完表演的同学也会怀着强烈的欲望争相阅读原著。

7、以展示阅读成果促读

随着阅读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生有了表达的愿望。他们或对作品中的人物品头论足,或对作品的语言、技法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此时应适当引导,让他们把写的随笔、读后感整理出来,张贴在教室里展览。学生在尝到初步成功的乐趣之后,阅读的劲头就更足了。

8、以生活情境促读

“书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当学生遇到挫折、困难而迷惘、彷徨时,我会引导他们到书中寻找答案。

有的学生由于考试失利意志消沉,我会推荐他读《贝多芬传》,看看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在失聪后的心路历程,学习他“扼住命运咽喉”的不屈精神。有的学生在取得了一些成绩后骄傲自满了,我便推荐他读爱迪生和居里夫人的传记,看看这两位在各自领域作出非凡贡献的人是何等的谦卑!

二、科学地推荐课外读物

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各类书籍浩如烟海,中学生的学业负担又很重,时间精力都有限,因此课外读物的选择显得非常重要。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其实开卷并非都有益,有些内容不健康的书报杂志、非法出版物确实会把人们引向歧途,涉世未深的中学生尤其要警惕。至于一些中学生沉迷于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不能自拔,因此荒废了学业的情况也时有所闻,令人忧虑。因此,推荐课外书是使课外阅读逐渐走向有序和高效的基础。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由此教师在向学生推荐读物时,要培养他们的精品意识,帮助他们择真而读(真,真知灼见),择善而读(善,思想健康),择美而读(美,审美情趣)。除《自读课本》和大纲上推荐的中外名著之外,可以向学生推荐由大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古诗文精读》一书,它把大纲上要求阅读的古诗文编辑起来,每篇都有作者简介,又有译文,还有赏析,很适合学生。这些诗文形神俱备,规定学生每天熟读成诵1——2篇,让他们品品词句意蕴,学学鉴赏角度,既赏心悦目,又拓宽思路,也提高了古文修养。同时,读一些文质兼美的散文名篇。如《朝花夕拾》、《朱自

清散文集》、《贾平凹散文集》。另外,推荐学生订阅一些既贴近当代生活,又有学习指导意义报刊、杂志。如《语文报》、《中学生阅读》、《语文教学与研究·学生版读写天地》等等。它们都是很优秀的读物,这对语文水平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喜好自己来推荐,教师把关,以收到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良好效果。同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教育学生在阅读时不能好高骛远,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三、指导阅读方法

1、“精读”与“略读”并举

中国自古到今积累了精读的丰富经验,阅读教学使用得最多的也是精读法。精读对于丰富学生语文知识,增强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对于如此多的书籍报刊,仅用精读法是绝对不行的。现代人要有“一视就理解,一视就成诵”的略读快读能力,而这种能力,既非天生具备,也不是学生自能习得,而是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阅读学专家曾祥芹曾在《阅读技法系统》中提出略读的几种方法:浏览泛读法、提纲挈领法、搜寻猎读法、不求甚解法、扩散参读法等,让人受益匪浅。

我觉得,“略读”应始终围绕两点来做文章。一是“量”,二是“质”。既要有“一目十行”的速度,又要有“过目成诵”的能力。这就需要长期大量的练习了。

2、“积累”和“表达”并举

有这样一个比喻,阅读者应该更像蚂蚁、蜘蛛、还是蜜蜂?蚂蚁只会辛勤搬运,比喻读者只重积累,久而久之,难免成为“两脚书橱”。蜘蛛只知吐丝,比喻读者只重表达而忽视积累。只有蜜蜂,它采得百花之粉,酿出醉人之蜜,比喻读者既重积累,又重表达。阅读者应该像蜜蜂一样。

教师在学期初要让学生准备两个本,一本用作摘录妙词佳句、美段好篇。一本用作抒写随笔、读后感。双管齐下,让学生既有语言积累上的收获,又有思想感情上、表达技巧上的收获。每隔一段时间,教师要把两本本子收上来批阅,对做得好的肯定表扬,整理展览,对有所懈怠的,要批评帮助,务使学生养成习惯。

3、尊重阅读个体,提倡个性化阅读

阅读活动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的过程,是读者与作品的对话交流活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作品的意义不仅仅蕴含在作品中,更不是老师通过讲解告诉学生的,应该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独立地感知、理解的。

四、营造良好环境

阅读环境可分为“硬件环境”和“软环境”。所谓“硬件环境”主要指阅读的空间环境,比如图书馆、阅览室、橱廊的规模布局、各自功能,各种阅读材料的选配、整合等。这种环境主要依靠学校决策、规划者的努力营建,侧重于物质方面。所谓“软环境”则主要指一种阅读氛围。“软环境”是建立在“硬件环境”的基础上的,固然与学校的努力密不可分,但教师对“软环境”的建设起着决定的作用。教师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指导他们阅读的方法本身就是营造良好“软环境”的重要举措。除此之外,这里再重点谈两点。

1、获得各科教师的支持

课外阅读当然是语文老师该管的事。可如果认为它仅仅是语文老师的事,那就不对了,它需要所有老师的关心支持。有些老师可能会认为:“读什么课外书啊,把课本学好就不错了!”“读这些乱七八糟的书有什么用?浪费时间!还不如多做几道数学题目呢!” 如果这位老师是班主任,更有可能会禁止学生阅读课外书。这样,学生阅读的热情和兴趣还会高吗?语文教师辛辛苦苦调动起来的阅读积极性又被一盆凉水浇灭了。

语文是基础学科,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学好语文对学好其他功课是有帮助的。在课程改革蓬勃兴起的今天,数理化题目也正以崭新的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题目更加灵活,更贴近生活。需要的不仅是逻辑推理能力和演算能力,还要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语文教师要反复宣传,务必使各科教师认识到这一点。在不占用其他功课学习时间的前提下,应当大家都来提倡多读课外书。

2、获得家长的支持

课外阅读的时间有一大部分在家里。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首先,应当让家长明白,孩子们的阅读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引导。然后让家长知道具体的做法:给孩子创造安静的读书空间,给孩子选择足够的好书,给孩子足够的读书时间。

更进一步说,家长要孩子多读书,自己也要多读。一家人共同学习,共同分享读书的乐趣,建立学习型家庭。这种家庭读书氛围将极大地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其效果不言而喻。以上是我对课外阅读指导的几点做法。要做到以上四点,让学生灵活地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刻意地去培养和训练,努力做到多读多练,综合运用,使学生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这样,就一定能够在较少的时间里,阅读更多的书,学习更多的知识。让学生这只美丽的鸟儿,在语文学习的天空中,借助课内外阅读这对强劲的双翼,展翅高飞吧!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通讯》

2、《叶圣陶集》

3、《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

4、《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思想录》

第三篇:农村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之我见

农村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之我见

长阳鸭子口乡中心学校 陈万华

住在农村的孩子,走出学校,踏入社会的机会很少。究其原因,大都是学校为了狠抓教学质量,狠抓学生升学率,一味重视学生的成绩、分数。过重的升学压力压得老师只能一直往教室里跑,做练习,讲练习;学生一天到晚沉浸在大量的作业堆里,失去了与社会交往的机会。关在钢筋混凝土楼群里的孩子,失掉了与同龄伙伴游戏的欢乐,失掉了原本童话般的世界,也失掉了锻炼培养社会交往能力的机会。我觉得在提倡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的大形势下,一方面是提高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另一方面更应该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每颗渴望飞翔的心灵飞出去。

社会实践活动是青年学生按照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利用节假日等课余时间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教育,增长知识和才干,在理论学习中进步,在社会实践中提高。离开了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亲身参与,就无所谓“实践”,也无从达到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目的。组织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必须结合中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而不是活动的旁观者。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一、到工厂、农村企事业单位进行参观。利用课余或节假日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乡镇企业参观,请企业领导或负责人逐个讲解该企业产品的生产程序,并指出每道程序所需要的技术知识和注意事项。在参观工人工作的过程中,既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也用强有力的事实告诉学生做工人的艰辛和科学知识的重要。

二、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开展“当一次环卫工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的环境主要是靠学生维持的,而大部分学生对环境的概念比较模糊,随地丢垃圾的现象在校园中屡屡可见。每天负责打扫的学生也是慑于班主任的安排,机械而无奈地干着。我觉得要搞好环境,首先要让学生从思想上对环卫工作有新的认识。对此,可以请环卫所的同志给学生上几堂环卫工作课,从环卫工作的重要性、全镇环卫工作的现状和今后的发展等方面进行阐述。然后利用假期组织学生走上街头清扫马路,让他们亲身体验一下当环卫工人的艰辛和伟大,也就会自觉地不乱丢果皮纸屑,甚至还会呼吁、督促别人也不要乱扔、乱丢。

三、开展对本土名人的走访活动。现在学生的崇拜偶像一般是影视明星、歌星,其中的原因之一是他们对其他模范人物了解得太少,社会的舆论工作做得也不是很到位。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认识社会的有功之臣,可以在双休日组织学生去拜访一些企业成功人士、劳动模范、乐于助人的先进人物。通过学习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了解先进人物的思想境界,激励青年学生立志在自己未来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为人民奉献青春。

四、采访革命前辈、寻找烈士足迹活动。组织青年在清明时期到烈士陵园进行扫墓,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写心得体会,进行讨论交流;还可以组织青年学生赴老区访问革命烈士的亲属,搜集、整理烈士事迹,从中接受具体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回校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座谈会,编写材料,谈感想及体会。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认识更多的革命英雄,另一方面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中提到的英雄人物。

五、开展以祖国山河为对象的考察活动。中学生长期在学校里,对祖国的历史风貌、文明古迹了解仅限于书本,一颗颗驿动的心也渴望飞出校门,领略一下大自然的美好风光。我们可以利用漫长的暑假组织学生外出进行夏令营活动,白天带领学生欣赏文明古迹,晚上小结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并可开展一系列文娱活动,如诗朗诵、唱歌、小品等。通过考察学生可以学习更多历史和地理知识,更深层次了解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当今社会,人们大力呼吁要提高中学生的素质,无论是思想品德,还是文学素养,都是学生急需培养的。素质教育的呼声很高,可评价学生的标准却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依然是以成绩为主、以分数为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仍旧难以得到质的飞跃。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首先应从学生抓起,从学校德育抓起,所以我认为在中学生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很必要的。当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还应因地制宜,应该结合当地的经济水平、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应该是在完成教学计划、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进行,同时还应选择合适的实践内容、方法、途径。希望我们的老师、家长、领导都来关注这个问题,把孩子的世界还给孩子。在农村中学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会有很大的困难的阻力,但我相信,只要我们真正把德育放在首位,实实在在地把社会实践活动搞起来,学校德育工作一定会出现新的气象。

欢迎投稿——内容:学校德育 班主任工作 思想品德课程 文体:理论研究 经验总结 案例分析 课题研究 评价探索 教师文苑 学生文苑 教案课件 试题(整套试题或单项、单个试题解析等)

格式:标题二号黑体 正文四号仿宋 邮箱:cygxk123@163.com

※作者自负文责 编者对来稿具有修改权

第四篇:农村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简析

就提高农村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简析

怀化市 辰溪县安坪中学 陈平华

近年来,怀化市的高考成绩在全省排名不是很理想,对为这种状况,有相关家长和教师组成了一个民间调查小组,通过和省内高考得好的市对比,发现凡是考得好的市,其毕业生中理科占了百分之六十以上,而我们怀化市的高考学生报文科和理科的学生基本相当,有个别县区,甚至是文科学生超过了理科学生。然而众所周知,高考的录取人数中,理科录取的人数要占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二,这就是我们怀化市多年来高考成绩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了。这种状况是如何引起的呢?为何我们的高中生不愿选择理科呢?这就要从我们怀化的基础教育说起了,而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育就值得我们深思了。学生从一开始就厌倦了我们的数学教学,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一面,我就提高农村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作一个简要分析。

一、要想尽办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对于农村中学生来说数学难学的思想普遍存在,因此降低了学生自信心和学习动机。因此我们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开始,首先要消除学生“数学难学”的心理,在开始学习数学时多花一些时间,讲清数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的主要方法,与学生说明数学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数学源于生活,反过来数学也为生活服务。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困难时,教师应当把如何学好数学这一部分讲得更清晰、更生动,可以把自己或他人学习数学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介绍给学生,从而消除学生畏难心理,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其次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正确归因,找出造成学生学习成功与失败的真正原因;如果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比较多时,应侧重

比如说引导学生学会将自己的成败归于努力因素,这会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对他们的努力情况给予及时反馈,让他们看到努力有进步,取得了相应的成果,努力是有效的。如果更大的努力仍然不能使学习进步,学生也许就会陷入更大的失望当中。当学生失败时,使他们归因于学习方法不当更能提高学习积极性。因为这既可以使学生继续努力,又会使他们考虑如何加强认知技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及时帮助学生消除“畏难”心理,找出学生学习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而且要及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农村中学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等知之甚少,致使他们在学习比较被动,依赖性较强,往往对数学知识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更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学中我结合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求计算过程重点读。计算教学中不仅要读算式、读法则,更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阅读中间过程。数学概念应精读,使其在阅读过程中掌握和理解概念。数学概念应按其结构来精读,要力求让学生学会理解概念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精读概念。要养成准确表达的习惯;让学生有根有据、有条有理地说明算理,分析数量关系,理由充足地与他人讨论数学问题,并能随时纠正别人不正确不严密的数学语言。

三、循序渐进、分层教学:

通过了解,我认为数学难学的大多数同学认为听课比较有趣,但平时作业和考试与书上练习的难度差距太大,让人不知所措,因此,如何处理课堂练习与课外作业,平时训练与考试的难度关系是搞好数学教学的另一个关键,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完成课题困难大时,成功

后满意度越高。反之,课题容易,即或成功,但满意感未必增高,能力水平低的学生,可能满意;能力水平高的学生,则满意度低。能力高的学生往往厌弃简易的学习问题,喜欢探讨综合性的学习问题。因为简易的问题虽然容易解决,可是缺乏激励性,不足以引起学生的思考。经过努力思考,克服困难,解决了较为复杂的问题,会使人感觉到心理上极大的快慰和满足。这就是说难度过大或过小的课题,都不容易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难度适中的课题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对学生可以分层要求。循序渐进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认识水平高的学生提出的要求高一些,作业难度稍大一些,对于认识水平低的学生要求降低一些,作业难度稍低一些。而不能采取全班同学都做同样作业的方法。再者,练习和考试的难度要把握恰当,在平时的考试中把注意力放在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和基本应用上,到了复习迎考时再加以扩展、拓深,这样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就更清楚了,基本应用方法掌握了对于扩展和拓深的知识掌握起来更自然一些。使不同的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不同的收获,达成数学教学新理念的要求。

四、化被动为主动:

通过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学生学不好数学的原因并非是智力因素造成的,而是由于学生缺乏主动学习。例如我们在课堂提问中,如果某个同学不会回答,或者回答得与正确答案有出入,我们教师通常的做法是再提问别的学生来回答同样的问题,直到问题解决,这样使学生养成了反正回答不出来,老师要让别人来回答,学生懒得去思考的习惯,轮到其他同学回答,也以相同的方法来应付,最后问题还是老师自己来解决,这样不利于学生养成自己克服困难的习惯,而使得学生意志薄弱。而老师应该适当地提示、引导、点拨,让被提问同学通过自己思考来解决问题,这样不仅通过解决问题树立了被提问学生的自信心,也对其他学生起到了示范作用,使学生知道碰

到了困难必须自己去面对,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解决,从而磨练学生的意志。

五、建立良好的课堂气氛: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建立在一个平等愉悦、友好亲密的安全心理环境基础上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亲和形象是和谐的课堂环境的源头。要想学生喜欢上数学课,首先学生要喜欢老师。要想学生喜欢老师,首先教师要先喜欢数学、喜欢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只有教师喜欢数学、喜欢学生,学生才会喜欢上数学课、学数学。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正所谓认知与情感相互促进发展。作为教师,要心系学生,情系学生,爱优生更爱差生,要为学生的成绩进步而欣喜,更要为学生的落后而焦虑。其次,教师要充分尊重、平等地对待学生。教师要放弃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思想,要做学生的“同辈朋友”,做学生的“大伙伴”。躬身或蹲下身来与学生对话,师生间才会建立了良好的感情,这样师生间才会坦诚相待,沟通交流,心智交融,敢于自由表达或提出建议。有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学得轻松而起劲、迎难而上、乐此不疲。就能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再其次,教师要提高个人的教学艺术水平。不同的教师,就有不同的学生。同一门数学,不同的教师,学生的学习水平、喜欢数学的程度,必然是不一样。因此,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师的个人教学艺术水平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一个重要措施。

综上所述,提高农村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对于农村数学教师来说任重道远,但我相信只要找到其根源,对症下药,从源头抓起,教师教法与时俱进,农村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慢慢提高,成绩将会不断优异。

第五篇:中学生作文之我见文档

“我”为基点,情做纽带

内容空洞,平淡单薄,虚假做作,是学生作文里的弊病。我们往往给学生讲很多方法技巧想来弥补作文内容和感情的空洞,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效果当然不佳。我们又常把症结归为阅读量少,但阅读量少是个难解决的现实问题。该怎么办呢?通过观察思考和摸索发现,以“我”做基点,以情为纽带,可以在现有的情况下,大部分解决学生无话说,无东西可写的,或有话说,却言语无味的现状。

一、以“我”做基点

“我”就是作者自己,即把自己作为作文的基本素材,或是写作素材的出发点。学生看到作文要求后不知道些什么,写起来就跟挤牙膏一样不痛快,主要是因为心中没内容,没材料。如果写的都是自己最熟悉的东西,怎么可能没话说。他们最熟悉谁呢?当然是自己。不仅熟悉自己的外貌,还最了解自己的内心和思想。一沙一世界,一花一菩提。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可写的东西太多了。这当然不是让他们只关心自己,而是以自己为一个基点,写和自己紧密相连的人、事、物、情等等。

引导学生首先从自身观察思考。看看自己的内心活动的细微轨迹,看看所思所想在何方。看清了就知道,无非是一些人一些事一些物等留下的一些感受。而这里面主要是熟悉的人、事、物,集中于一点一个人一件事物和由此带来的内心活动来写,从因到果,从表及里,思路打开了,内容有了,一动笔收都收不住。

二、情做纽带

这一点和上一点紧密相连。一切好的文章都是富有感情的。有的文章技巧高妙,语言华丽,美则美矣,却不能让人动心。反观有的文章没有多少技巧,语言粗糙,却能深深打动我们的心,给我们以启迪。我们喜欢有感情的文章甚于华丽的言辞。

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语言很难在有限的时间达到一定的水平,但是感情不分年龄性别。他们的喜怒哀乐同样能打动人。那些深藏在她们内心的悲喜苦乐每天都有不同,是什么带来的这些情感,引起这些情感的流动,它们在什么时候高潮,又将怎么结束,以情为纽带,把那些相关的人事物写出来,就会解决一篇好文章的大问题。

从自身出发,写自己最熟悉的内容,并用感情做纽带,贯穿全篇,二者相辅相成,紧密相连,肯定会有好文章出现。

以上就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点想法和现在正在摸索的方面,很不成熟,希望得到老师们更多的意见和建议。

农村中学生数学学习之我见
TOP